膜萃取的应用研究

膜萃取的应用研究

一、膜萃取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晋花[1](2021)在《聚吡咯-碘氧铋基碘离子阱膜的构筑及电控碘离子萃取性能》文中研究表明碘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化工生产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我国碘资源存在浓度较低、干扰离子多、分离难度大等特点,现有分离提取工艺均难以满足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等方面的综合要求。针对于此,本论文开发了环境友好型的电控离子萃取(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traction,ESIE)工艺,ESIE技术是在目标离子阱电活性功能膜材料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针对低浓度目标离子,可以实现高选择性的提取。在ESIE过程中,通过调节膜上的氧化还原电位来实现碘离子的提取和释放,既可以快速高效地捕获目标碘离子,又可以有效地实现膜再生而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本论文还开发了电控离子膜萃取(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membrane extraction,ESIME)工艺,ESIME技术是建立在连续液膜萃取和ESIE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膜萃取模式,用于实现目标离子的连续分离提取。ESIE和ESIME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碘离子结合位点的电活性萃取膜。因此,本论文以构筑高萃取量、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碘离子萃取膜为研究重点,通过设计合成有机电活性碘离子阱聚吡咯(PPy)膜、无机电活性碘离子阱碘氧铋(BiOI)膜及有机无机复合电活性碘离子阱PPy@BiOI膜,结合ESIE工艺,以实现碘离子的高效萃取;此外,设计三维多孔结构的碘三离子阱PPy膜,结合ESIME技术用于碘离子的连续分离提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恒电压法在碳布基体上制备碘离子阱PPy膜,并将该膜用于碘离子的电控萃取。通过调节电活性碘离子阱PPy膜的氧化还原电位,研究了碘离子在膜中的ESIE行为,并考察了制备电压对膜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碘离子阱PPy膜对碘离子表现出较高的萃取量,在5 mg·L-1的碘离子溶液中,0.9 V电压下制备的碘离子阱PPy膜对碘离子的萃取量高达287 mg·g-1;且由于碘离子阱效应,碘离子阱PPy膜对碘离子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而且,在多次循环萃取解吸过程中,碘离子的解吸率一直保持在100%左右,表明碘离子阱PPy膜在ESIE过程中可以实现完全再生,这为碘离子阱PPy膜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性。(2)由于有机导电聚合物的机械稳定性不理想,碘离子阱PPy膜在经过多次循环测试后,碘离子的萃取量大幅下降。为了提高其循环稳定性,本论文开发了相应的无机电活性膜材料。采用恒电压法制得无机碘离子阱BiOI膜,并结合ESIE工艺提取碘离子。通过对碘离子阱BiOI膜提取碘离子前后的形貌、结构及组成的表征,探究其电控离子萃取机理;同时,考察了碘离子阱BiOI膜在不同萃取解吸电位、p H、初始浓度等条件下的碘离子电控萃取性能。结果表明,碘离子阱BiOI与BiOI之间的可逆转化是在0.6V/-0.9 V的电压条件下实现的,且碘离子的萃取容量可达到328.3 mg·g-1;而且,在经过1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碘离子阱BiOI膜对碘离子的萃取容量并没有明显衰减;碘离子阱BiOI膜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反应可逆性、快速的吸附动力学、杰出的热稳定性、耐酸性及优异的选择性和循环稳定性。(3)由于采用电化学法制备的无机膜沉积量较少,无法实现碘离子的大量萃取,因此,本论文将碘离子阱PPy膜与碘离子阱BiOI膜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为实际水体系中碘离子的提取开发有效的膜材料。采用恒电压法制备核/壳结构的碘离子阱PPy@BiOI膜,并用于ESIE过程提取碘离子。在这种有机无机复合膜中,碘离子阱PPy膜作为高导电性的支撑层和碘离子存储器,而碘离子阱BiOI则作为选择层和碘离子捕获器。碘离子的ESIE结果表明,碘离子阱PPy@BiOI膜显示出较高的碘离子萃取能力、良好的选择性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碘离子阱PPy@BiOI膜成本较低,制备容易,绿色环保,而且在ESIE过程中不断再生,反应后的膜具有重复使用性。这项工作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碘离子提取行为的认识,而且为从实际水体系中高效萃取碘离子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膜材料。(4)将碘离子阱PPy@BiOI膜应用于ESIME工艺,但由于PPy@BiOI膜较致密,透过阻力较大,致使其连续萃取碘离子效果欠佳。于是采用恒电压法制得三维多孔结构的碘三离子阱PPy膜,并用于ESIME过程连续提取碘离子。碘三离子阱PPy是由独特的碗状结构颗粒组成的三维多孔相互联通的蚁穴状薄膜,有利于碘离子的透过;此外,利用碘离子易氧化生成碘三离子的特性,实现碘离子的高容量提取;而且在还原脱附碘离子的过程中,碘三离子转变为碘离子释放到接收液侧,实现碘离子的快速释放。本论文考察了槽电压、脉冲时间及不同加电方式对碘离子萃取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碘离子的萃取通量高达2.87×10-4 g·cm-2·h-1;此外,在ESIME过程中,碘三离子阱PPy膜表现出较高的碘离子选择性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为碘离子的连续分离提供了新思路,为实际水体系中碘离子的高效萃取开发了新的工艺与膜材料。

张恒[2](2020)在《萃取法处理模拟含硝酸废水的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含硝酸废水大量存在,如采矿、化肥生产、污水灌溉等行业,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破坏环境,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尽管对普通硝酸盐废水的处理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含低浓度硝酸废水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针对模拟含硝酸废水,提出使用溶剂萃取法和支撑液膜萃取技术进行硝酸氮的资源化回收,以此达到对工业含硝酸废水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首先,采用溶剂萃取法对废水中的硝酸进行萃取分离研究,系统考察了萃取剂种类、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相体积比和水相中硝酸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硝酸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Alamine 336可以有效的对水中的硝酸进行萃取分离,硝酸萃取在60 s内可达到平衡,萃取效率随着Alamine 336浓度的升高、油水相比的增大、初始硝酸浓度的升高和萃取温度的下降而升高。通过McCabe Thiele图解计算可知,在油水相比为1:2、10.0vol%Alamine 336的条件下,经过2个理论级萃取,理论上可将水中2.0 g·L-1硝酸降低至15 mg·L-1以下。采用0.0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油水相比为1:2的条件下,通过两级反萃,硝酸的反萃率可达96.7%。研究发现Alamine 336萃取硝酸是通过离子对缔和机制实现的,不同酸度下硝酸在有机相中的存在形式分别为TOA·HNO3和TOA·2HNO3。在溶剂萃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支撑液膜萃取体系。采用三腔室连续溶剂萃取支撑液膜法。系统考察了膜种类、萃取时间、料液浓度、物料相体积、两相流量等因素对膜萃取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膜孔隙率的增加和膜厚度的降低,传质性能更优,且随着腔室流量的增加,传质性能逐步提升。研究结果显示:选用孔径为0.464μm的亲水性PVDF膜,萃取剂Alamine 336浓度为10.0 vol%,物料相硝酸初始浓度为1.0 g·L-1,反萃相使用浓度为0.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料液相、有机相和反萃相流量均为150.0 ml·min-1的条件下,经过约270.0 min后可将废水中硝酸降低至14.4 mg·L-1,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萃取-反萃体系的复合膜传质系数KA为1.06×10-5 m·s-1,单独萃取的传质系数KA为5.62×10-6 m·s-1,即复合膜萃取体系具有较高的传质速率。建立支撑液膜萃取传质模型。通过将传质过程划分为物料相扩散传质步骤、跨膜运输传质步骤、实验反应过程和有机相扩散传质步骤,并依据经典传质阻力模型对总传质系数进行估算。经过总传质系数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相比较,证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拟合实测总传质系数,实测传质系数与理论值误差在10%以内。并比较各传质步骤的传质系数,确定了跨膜运输传质步骤为传质控制速率步骤。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回收低浓度硝酸和处理工业含硝酸盐废水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基础。

王子玥[3](2018)在《基于离子液体的膜分离技术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Au(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类季铵盐离子液体萃取剂,利用季铵阳离子对金氰根的结合能力,使用KSCN作为反萃剂,对支撑液膜与聚合物嵌合膜对贵金属Au(I)的萃取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合成几种疏水性季铵盐类离子液体,以离子液体[A336][SCN]为主,以离子液体组成支撑液膜(SLM),研究了支撑液膜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分离Au(I)的性能。经过实验,优化出最佳萃取条件:在1000rpm条件下,PH≥10.5的碱性条件下,按相比F:S为1:1,萃取24h后,离子液体[A336][SCN]对Au(I)的萃取率可达99.7%以上。采用KSCN进行反萃,使用浓度为3mol/L的硫氰酸钾时,反萃率可达到98.7%以上,并且支撑液膜体系对萃取Au(I)有良好的重复性。对萃取前后的离子液体有机相进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季铵盐类离子液体萃取Au(I)遵循阴离子交换机理。利用对数法得出[A336][SCN]萃合物的结构为:[(C8H17)3(CH3)N+]·[Au(CN)2-]。以[A336][SCN]为主要萃取剂,PVDF为聚合物骨架,NPOE为塑化剂,合成聚合物嵌合膜(PIM),使用PIM膜对碱性溶液中的Au(I)进行萃取。本章考察了PIM膜的膜成分比例、溶液pH值、搅拌速度、KSCN浓度、氯化钠浓度、萃取剂阴离子、聚合物种类、成膜剂种类等因素对萃取率和反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转速为400rpm时,聚合物嵌合膜的成分为0.15g PVDF(50wt%)-0.12g[A336][SCN](40wt%)-0.03g NPOE(10wt%)的条件下,水相pH=10.5,氯化钠浓度为0.2 mol/L的条件下,按相比F:S为1:1,萃取24h后,[A336][SCN]对Au(I)的萃取率为98.5%,反萃率可以达到98.0%。以[A336][SCN]为萃取剂的PIM膜与支撑液膜相对照萃取速度稍慢;而硫氰酸钾在浓度为3mol/L时PIM膜的反萃率最高;在反萃相中进行电解可以提升萃取速度,促进金的沉积。在设计的几种新型离子液体中[A336]Br与[A336][Mal]的萃取性能与[A336][SCN]较为接近。经过扫描电镜表征,PIM膜的表面结构较为均匀,并且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通过对数法可以得到PIM膜的萃取方程式为:[R3R’N+][SCN-]org+[Au(CN)2-]aq+2NPOEorg=[[R3R’N+]×[Au(CN)2-]×2NPOE]org+SCN-aq,其中R3R′N+=(C8H17)3CH3N+,在萃取过程中成膜剂也参与了反应。以离子液体[A336][SCN]为萃取剂,在电解反萃相的条件下对碱性体系中的Au(I)进行萃取研究。在搅拌速度为400rpm时,聚合物嵌合膜的成分为0.15gPVDF(50wt%)-0.12g[A336][SCN](40wt%)-0.03g NPOE(10wt%)的条件下,水相pH=10.5时,氯化钠浓度为0.2mol/L的条件下,按相比F:S为1:1,电解电压为1.5V,在萃取24h后,[A336][SCN]对Au(I)的萃取率为99.8%,结果表明在反萃相进行电解操作萃取能力比无电解操作的萃取能力强,并且萃取速度大大提升,反萃相金沉积率可达98.4%,可有效实现Au(I)的萃取分离。

孔庆然[4](2017)在《以PX为溶剂中空纤维膜萃取净化PTA废水的研究》文中指出精对苯二甲酸(PTA)是一种大宗化工原料,其生产过程的加氢精制工序排放大量有机废水。PTA废水中主要杂质是对甲基苯甲酸(PT酸)属于低毒物质,因此废水需要净化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现有的PTA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是生化降解法,占地大,成本高,同时无法回收有价值的芳香羧酸和废水,因此开发经济高效的PTA废水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对二甲苯(PX)作为萃取剂净化PTA废水中的PT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萃取后富含PT酸的PX可以直接返回PTA氧化单元反应而无需后续分离。传统萃取设备易产生溶剂乳化现象,而采用中空纤维膜萃取可以避免溶剂乳化跑损。目前还没有以PX为溶剂采用中空纤维膜萃取PTA废水的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对该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本文以PX为萃取剂,采用中空纤维膜萃取方法来净化处理PTA废水,针对该过程开展了系统的化学工程研究,内容包含以下方面。1.测试了 PT酸在PX-水两相体系中的热力学平衡数据,PX萃取PT酸的摩尔分数分配系数为16-89。采用非随机双液活度系数模型对热力学数据进行了回归,相对误差小于8%。计算了 PT酸在PX/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2.采用线型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实验研究了萃取PTA废水的可行性。当萃取时间50-60 s时可以将PTA废水中的PT酸浓度降至100 gm-3以下,达到废水回收利用标准。膜萃取时,水油两相最大压降比击穿压小两个数量级,运行100h膜组件传质效率仅降低0.6%,说明中空纤维膜萃取的长期运行较稳定。数学模拟表明,膜萃取的速率控制步骤是管程水相中PT酸的扩散,合理的工业膜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50-60 s,膜纤维长度1.0 m,水油比为9.0,温度318 K,膜纤维内径200-250 μm,空隙率/弯曲因子之比为0.20。3.采用螺旋型中空纤维膜强化管程的传质速率。实验证实了螺旋型膜萃取的传质速率是相同操作条件下线型膜萃取的约两倍。建立了螺旋坐标系下的传质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给出的优化螺旋型中空纤维膜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26-30 s,膜纤维长度1.0m,膜纤维内半径200 μm,曲率半径3.0 mm,螺距4.5 mm,萃取温度318 K。4.设计了一种新型方形中空纤维膜组件以避免壳程流体短路现象。对方形中空纤维膜组件建立了边界元计算模型,采用新颖的边界元简捷算法解决了大数量膜纤维的管程与壳程传质耦合计算的效率难题。结果表明:方形中空纤维膜组件水相萃取时间50 s,膜纤维总长度1.0 m,可以将PTA废水中的PT酸浓度降至100 gm-3以下,但水/油比从理想逆流圆柱形膜组件的9.0降至7.5。最后,针对PTA废水中除PT酸之外其它杂质的去除,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喀日耶姆·艾海提[5](2017)在《逆三相膜萃取生物碱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逆三相膜萃取生物碱(尼古丁及氧化槐果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对提取物尼古丁和氧化槐果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1.聚四氟乙烯膜(PTFE)作为萃取膜,有机溶剂为氯仿,水相和有机相体积比2.5∶1,0.01mol/L硫酸作为酸相萃取剂,1.25mol/L氢氧化钠作为碱相萃取剂,流速6mL/min,萃取时间25min。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考察条件,水相和有机相体积比为1∶1,0.3mol/L盐酸作为酸相萃取剂,0.75mol/L氢氧化钠作为碱相萃取剂,流速6mL/min、萃取时间60min。由直观分析可知,选取盐酸浓度(A)、氢氧化钠浓度(B)、提取时间(C)、体积比(D)4个因素,设计每个因素选取4个水平时,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4D1,以盐酸浓度影响最大。结果:1.最佳实验条件下,尼古丁在25min内萃取率达到99.07%;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尼古丁时色谱柱为C18柱(259mm×4.6m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10∶90),进样量为10μL,柱温25℃,检测波长261nm,回归方程:Y=34014X+225.23,(r=0.9995,n=6),0.010.35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RSD为0.98%,稳定性RSD为1.16%,重复性RSD为0.6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6%。伊犁、巴楚、山东、库车和和田等五种产地1g烟草叶中尼古丁含量分别为24.43mg、23.12mg、21.39mg、13.72mg和5.93mg,伊犁烟草叶中尼古丁含量最高;2.最佳条件下氧化槐果碱在60min内萃取率达到98.2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条件:Shim-packVP-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7∶93),梯度洗脱,流速1mL/min,进样量5μL,柱温30℃,检测波长221nm,在0.010.7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610.90X-190.06,(r=0.9978,n=6),精密度RSD为0.93%,稳定性RSD为0.88%,重复性RSD为1.88%,平均回收率为97.35%。结论:1.通过逆三相膜循环萃取分离系统,萃取的尼古丁和氧化槐果碱纯度高、操作简单、有机溶剂消耗量低等特点,可用于其他生物碱、皂苷类和稀土金属离子的提取分离。

刘伟,高书宝,吴丹,蔡荣华,黄西平,张琦[6](2013)在《膜萃取分离技术及应用进展》文中指出文章简要阐述了膜萃取的特点、传质机理及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膜组件型式和膜萃取分离技术在金属离子萃取、有机物分离等方面的应用,指出同级萃取的巨大优势,并结合膜萃取过程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膜萃取未来的研究方向。

杜飞[7](2011)在《高盐水杨酸废水的膜萃取生物降解特性研究》文中指出膜萃取是膜过程和液-液萃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萃取分离技术。该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过程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生物法是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最为经济的方法。它具有效率高、工艺操作管理方便、运转维护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己成为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但对于高盐有机废水,高盐度和极端环境条件使得微生物难以生存,生物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基于膜萃取技术和生物处理法各自在水处理领域的优点——膜分离的高效性和生物降解的经济性,本文构建了萃取膜生物反应器,以水杨酸为目标污染物,开展了膜萃取分离/生物降解处理高盐水杨酸废水的膜传质特性和生物降解特性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1)水杨酸的生物降解研究。对水杨酸降解菌进行了驯化培养,考察了不同盐度对菌降解水杨酸的影响。实验表明:盐度达到60 g/L时,水杨酸降解菌不能生存。(2)高盐水杨酸模拟废水的渗透萃取研究。探讨了进水流量F、运行温度T、萃取液pH值、料液进水浓度Cf,in等操作条件对膜传质特性、水杨酸去除效果和水杨酸回收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总传质系数Kov随进水流量的增大而近似呈指数关系上升,随运行温度、萃取液pH值、料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膜阻是影响传质的决定因素,Kov的数量级均为10-7m/s。在Cf,in=854.2±19.7 mg/L、F=3 L/d、T=323 K、萃取液侧pH=11.5±0.2、膜管长L=50 m的条件下,水杨酸去除率达到97%。膜萃取过程中,各操作条件下膜管中有不同量的水杨酸残留,水杨酸回收率在40~145%之间。(3)萃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盐水杨酸模拟废水的研究。在适宜生物生长的条件下,改变料液进水浓度Cf,in,考察了膜传质特性和生物降解特性。实验表明:随着进水浓度的不断降低,传质推动力不断减小,总传质系数Kov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反应器生物相中经过27 d的培养,膜管外壁上的生物膜逐渐形成。生物相中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透过膜的水杨酸,生物相中水杨酸浓度基本维持在18.7+6.0 mg/L之间。(4)萃取膜生物反应器和膜萃取反应器传质特性的对比。与膜萃取反应器相比,在温度和进水流量相同而pH不同的操作条件下,萃取膜生物反应器中总传质系数Kov在不同进水浓度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萃取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传质性能优于单独的膜萃取反应器。

胡真真[8](2011)在《中空纤维膜萃取在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中空纤维膜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具有装置简单、成本低廉、基体消除、易与分析仪器联用等优点。本论文主要针对中空纤维膜萃取技术在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空纤维膜的结构与种类,中空纤维膜萃取的萃取模式和萃取装置以及其在环境分析、生物分析和食品分析等样品前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第二章建立了在线中空纤维膜萃取-离子色谱联用系统,第一次实现了中空纤维膜萃取与离子色谱的在线联用。初步探讨了萃取机理,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成功地将微溶性有机物(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转化为适合离子色谱系统分析的水溶液,从而第一次实现了微溶性有机物中无机阴离子的测定,有效地扩大了离子色谱的应用范围。第三章搭建了基于电动力迁移的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装置,并第一次将其与离子色谱相结合,成功测定了微溶性有机物(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中的无机阴离子。实验结果表明,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第四章将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与离子色谱相结合,有效地消除了酱油和糟卤样品中的复杂基体,并测定了其中的山梨酸和苯甲酸,极大地提高了离子色谱法测定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检测灵敏度,填补了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领域中应用的空白。第五章将新型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填入中空纤维膜的微孔内,制备了碳纳米管固定化中空纤维膜。第一次将碳纳米管固定化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与离子色谱相结合萃取了有机酸,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机酸特别是强极性有机酸的萃取效率。

刘彤[9](2011)在《试简述膜萃取过程分离原理》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介绍了膜萃取的发展历史及其技术特点、综述了疏水膜或亲水膜为固定界面的膜萃取过程的分离原理;对影响膜萃取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膜萃取技术在工业分离、生化反应以及与色谱连用进行在线监测等方面的主要用途及应用研究现状;并结合膜萃取过程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膜萃取未来研究方向。

刘旸[10](2009)在《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文中认为膜萃取是膜过程与液液萃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适用于恒沸物、挥发性有机物、热敏性物质、低沸点、难汽化的物系的分离。与传统的液液萃取过程相比,该过程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如萃取效率高,能耗低,运行条件温和,过程简单,环境污染少,萃取过程只发生在萃取相和被萃取相的膜界面层,不会产生两相乳化层难分离的现象。近几十年来,膜萃取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都非常活跃,该技术在处理高盐度、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具有特殊优势。本论文以正庚醇、正辛醇、正十一烷和正十二烷为有机萃取剂,采用实验室自制的疏水性聚醚砜(PES)中空纤维膜组件对水中的目标有机污染物(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硝基苯和氯苯)进行了膜萃取研究。在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应用Godfery数据法和Hansen溶解度参数理论选择有机萃取剂的方法,并找出选取萃取剂的规律和一般原则。通过测定目标有机污染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目标有机污染物在有机萃取剂中的渗透系数和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证明了这种理论选择方法的正确性。此方法的因其有效的理论预测能力也可以应用于其它一些溶剂敏感的化工过程,从而可以避免繁复的实验过程。本论文还研究了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温度、有机相流量、水相流量、水相中pH值等因素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的影响,从中找出该工艺对于有机废水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并对各种操作条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总传质系数基本上不会随着水相中目标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目标污染物的浓度较高时,可以通过减小进水流量、增大膜面积或循环萃取等工艺的调节来解决。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目标有机污染物的萃取效率和萃取速率均增加。升高温度有利于促进中空纤维膜萃取过程。但是过高的温度将使有机萃取剂的黏度减小,引起有机相的不稳定,有机相易从膜孔中流出与水相混合。在实际的中空纤维膜萃取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在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中,采用疏水性的PES中空纤维膜器,水相边界层阻力在总传质阻力中所占比例很大,而有机相边界层阻力在总传质阻力中所占比例很小,体系传质阻力主要以水相边界层阻力为主,水相流量的变化是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而有机相流量的变化却并不产生明显的影响。当水相中的pH值范围为7-8时,即水相为中性和弱碱性时是中空纤维膜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最佳条件,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使萃取效率下降。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将为中空纤维膜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实现工业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膜萃取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膜萃取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聚吡咯-碘氧铋基碘离子阱膜的构筑及电控碘离子萃取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碘的分布情况及提取方法
        1.1.1 碘的分布情况
        1.1.2 碘的提取方法
    1.2 电控离子萃取技术
        1.2.1 电控离子萃取(ESIE)技术及目标离子阱
        1.2.2 电控离子膜萃取(ESIME)技术
    1.3 电活性功能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
        1.3.1 有机电活性功能材料
        1.3.2 无机电活性功能材料
        1.3.3 有机无机复合电活性功能材料
    1.4 电活性功能材料聚吡咯和卤氧铋
        1.4.1 有机聚吡咯PPy的制备及应用
        1.4.2 无机卤氧铋Bi OX的制备及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和方案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分析测试方法
        2.2.1 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
        2.2.6 热重分析仪
        2.2.7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
        2.2.8 四探针测试仪
        2.2.9 Zeta电位分析仪
        2.2.10 离子色谱分析仪
        2.2.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3章 碘离子阱PPy膜的电控碘离子萃取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碘离子阱PPy膜的制备
        3.2.2 碘离子阱PPy膜的ESIE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碘离子阱PPy膜电控萃取碘离子机理
        3.3.2 PPy/I~-形貌分析
        3.3.3 PPy/I~-结构表征
        3.3.4 PPy/I~-热稳定性分析
        3.3.5 碘离子阱PPy膜循环伏安及阻抗分析
        3.3.6 不同制备电压对碘离子阱PPy膜 ESIE性能的影响
        3.3.7 不同初始浓度对碘离子阱PPy膜 ESIE性能的影响
        3.3.8 碘离子阱PPy膜选择性测试
        3.3.9 碘离子阱PPy膜稳定性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碘离子阱BiOI膜的电控碘离子萃取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碘离子阱BiOI膜的制备
        4.2.2 碘离子阱BiOI膜的ESIE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碘离子阱BiOI膜电控萃取碘离子机理
        4.3.2 碘离子阱BiOI形貌分析
        4.3.3 碘离子阱BiOI结构表征
        4.3.4 碘离子阱BiOI热稳定性分析
        4.3.5 碘离子阱BiOI膜循环伏安分析
        4.3.6 不同电压对碘离子阱BiOI膜 ESIE性能的影响
        4.3.7 不同初始浓度对碘离子阱BiOI膜 ESIE性能的影响
        4.3.8 不同pH对碘离子阱BiOI膜 ESIE性能的影响
        4.3.9 碘离子阱BiOI膜选择性测试
        4.3.10 碘离子阱BiOI膜稳定性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碘离子阱PPy@BiOI膜的电控碘离子萃取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碘离子阱PPy@BiOI膜的制备
        5.2.2 碘离子阱PPy@BiOI膜的ESIE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碘离子阱PPy@BiOI膜电控萃取碘离子机理
        5.3.2 PPy/I~-@BiOI形貌分析
        5.3.3 PPy/I~-@BiOI结构表征
        5.3.4 碘离子阱PPy@BiOI膜循环伏安及阻抗分析
        5.3.5 不同初始浓度对碘离子阱PPy@BiOI膜 ESIE性能的影响
        5.3.6 不同pH对碘离子阱PPy@BiOI膜 ESIE性能的影响
        5.3.7 碘离子阱PPy@BiOI膜选择性测试
        5.3.8 碘离子阱PPy@BiOI膜稳定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碘三离子阱PPy膜的电控碘离子膜萃取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碘三离子阱PPy膜的制备
        6.2.2 碘三离子阱PPy膜的ESIME性能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碘三离子阱PPy膜电控膜萃取碘离子机理
        6.3.2 PPy/I_3~-形貌分析
        6.3.3 碘三离子阱PPy结构表征
        6.3.4 碘三离子阱PPy膜循环伏安分析
        6.3.5 不同槽电压及脉冲时间对碘三离子阱PPy膜 ESIME性能的影响
        6.3.6 不同初始浓度对碘三离子阱PPy膜 ESIME性能的影响
        6.3.7 不同加电方式对碘三离子阱PPy膜 ESIME性能的影响
        6.3.8 碘三离子阱PPy膜选择性测试
        6.3.9 碘三离子阱PPy膜稳定性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萃取法处理模拟含硝酸废水的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工业含硝酸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1.3 工业含硝酸废水的现有处理技术及特点
        1.3.1 生物反硝化法
        1.3.2 化学还原法
        1.3.3 离子交换法
    1.4 萃取技术
        1.4.1 溶剂萃取法
        1.4.2 膜萃取技术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溶剂萃取处理低浓度硝酸废水实验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所需试剂
        2.1.2 实验所需仪器
    2.2 实验过程
        2.2.1 溶剂萃取实验过程
        2.2.2 硝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2.3 溶剂萃取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硝酸萃取体系的研究
        2.3.2 硝酸反萃体系的研究
        2.3.3 萃取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支撑液膜萃取处理低浓度硝酸废水实验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所需试剂
        3.1.2 实验所需仪器
        3.1.3 膜萃取实验装置
        3.1.4 实验所用平板膜
    3.2 实验过程
        3.2.1 支撑液膜萃取实验过程
        3.2.2 硝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3.3 支撑液膜萃取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萃取传质性能测试实验
        3.3.2 同时萃取—反萃取与单独萃取的传质性能比较实验
        3.3.3 物料相体积对传质性能的影响
        3.3.4 物料相初始浓度对传质性能的影响
        3.3.5 萃取器腔室流量对传质性能的影响
        3.3.6 反萃相浓度对传质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支撑液膜萃取传质过程数学模型
    4.1 支撑液膜膜萃取体系传质模型的建立
        4.1.1 传质模型的分析
        4.1.2 膜反应器出口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4.1.3 总传质系数方程式的建立
        4.1.4 各分传质系数方程式的建立
    4.2 支撑液膜膜萃取体系传质模型的应用
        4.2.1 传质性能测试实验传质系数分析
        4.2.2 单独萃取与同时萃取—反萃取传质系数分析
        4.2.3 传质速率实验传质系数分析
        4.2.4 物料相初始浓度实验传质系数分析
        4.2.5 腔室流量实验传质系数分析
    4.3 传质速率控制步骤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与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离子液体的膜分离技术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Au(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的性质概述
    1.2 湿法冶金简介
        1.2.1 化学沉淀法
        1.2.2 电解法
        1.2.3 离子交换法
        1.2.4 吸附法
        1.2.5 溶剂萃取法
    1.3 离子液体概述
    1.4 膜分离技术
        1.4.1 支撑液膜
        1.4.2 聚合物嵌合膜
    1.5 金萃取简述
    1.6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选题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离子液体[A336][SCN]的支撑液膜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Au(Ⅰ)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离子液体[A336][SCN]的制备
        2.2.4 离子液体[A336][SCN]的表征
        2.2.5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液相萃取实验
        2.3.2 支撑液膜的有效性探究
        2.3.3 搅拌速度对萃取Au(Ⅰ)的影响
        2.3.4 反萃相中KSCN浓度对萃取Au(Ⅰ)的影响
        2.3.5 料液相中Au(Ⅰ)的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2.3.6 水相中pH值对萃取Au(Ⅰ)的影响
        2.3.7 水相中无机盐类对萃取Au(Ⅰ)的影响
        2.3.8 稀释剂对支撑液膜萃取Au(Ⅰ)的影响
        2.3.9 萃取剂的阴离子部分对萃取Au(Ⅰ)的影响
        2.3.10 负载[A336][SCN]的支撑液膜对萃取Au(Ⅰ)的重复使用性能
        2.3.11 支撑液膜对分离金属络合物的能力差异
        2.3.12 支撑液膜的迁移速率的探讨
    2.4 萃取机理初探
        2.4.1 料液相中的阴离子对萃取率的影响
        2.4.2 支撑液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2.4.3 [A336][SCN]萃取方程式的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离子液体[A336][SCN]的聚合物嵌合膜(PIM)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Au(Ⅰ)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萃取实验准备部分
        3.2.4 PIM膜的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聚合物嵌合膜的组成对萃取Au(Ⅰ)的影响
        3.3.2 pH值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3.3.3 料液相中初始Au(Ⅰ)浓度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3.3.4 搅拌速度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3.3.5 萃取剂阴离子的变化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3.3.6 反萃相中KSCN浓度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3.3.7 相比F/S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3.3.8 聚合物的变化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3.3.9 成膜剂的变化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3.3.10 水相中无机盐的变化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3.3.11 PIM膜的厚度变化对萃取Au(Ⅰ)的影响
        3.3.12 合成PIM膜温度的变化对萃取Au(Ⅰ)的影响
        3.3.13 以[A336][SCN]为萃取剂的聚合物嵌合膜的重复使用
        3.3.14 Au(Ⅰ)在PIM膜萃取过程中各相的浓度变化
        3.3.15 PIM膜的萃取动力学的探讨
    3.4 萃取机理初探
        3.4.1 以[A336][SCN]为萃取剂的聚合物嵌合膜体系萃取Au(Ⅰ)的机理初探
        3.4.2 负载[A336][SCN]的PIM膜的萃取方程式的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电解条件下聚合物嵌合膜(PIM)对Au(Ⅰ)的萃取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萃取实验
        4.2.4 阴极铜片的处理方法
        4.2.5 萃取率测定
    4.3 循环伏安实验与讨论
        4.3.1 循环伏安曲线图的测定
        4.3.2 伏安循环曲线图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电解电压对萃取Au(Ⅰ)的影响
        4.4.2 聚合物嵌合膜的组成对萃取Au(Ⅰ)的影响
        4.4.3 pH值对萃取Au(Ⅰ)的影响
        4.4.4 反萃相中KSCN浓度对萃取Au(Ⅰ)的影响
        4.4.5 相比对萃取Au(Ⅰ)的影响
        4.4.6 搅拌速度对萃取Au(Ⅰ)的影响
        4.4.7 料液相中Au(Ⅰ)的初始浓度对萃取Au(Ⅰ)的影响
        4.4.8 水相中无机盐的变化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4.4.9 萃取剂中阴离子种类对萃取Au(Ⅰ)的影响
        4.4.10 聚合物的变化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4.4.11 成膜剂的变化对聚合物嵌合膜萃取Au(Ⅰ)的影响
        4.4.12 PIM膜的厚度变化对萃取Au(Ⅰ)的影响
        4.4.13 合成PIM膜温度对萃取Au(Ⅰ)的影响
        4.4.14 以[A336][SCN]为萃取剂的聚合物嵌合膜的重复使用
        4.4.15 电解条件下的PIM膜的迁移速率的探讨
    4.5 电解条件下萃取Au(Ⅰ)的机理初探
        4.5.1 在萃取过程前后的Au(CN)2-的红外光谱研究
        4.5.2 电解条件下萃取过程前后膜相的扫描电镜(SEM)分析与阴极的XPS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发表论文
致谢

(4)以PX为溶剂中空纤维膜萃取净化PTA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精对苯二甲酸工艺及废水来源
        2.1.1 对二甲苯氧化工序
        2.1.2 加氢精制工序和PTA废水来源
    2.2 精对苯二甲酸废水处理方法
        2.2.1 生化降解法
        2.2.2 物理化学处理法
    2.3 液-液萃取技术
        2.3.1 萃取剂的筛选和萃取平衡
        2.3.2 新型液-液萃取技术
    2.4 中空纤维膜萃取技术
        2.4.1 中空纤维膜萃取原理
        2.4.2 中空纤维膜萃取工业应用
    2.5 中空纤维膜过程强化技术
        2.5.1 管程传质强化技术
        2.5.2 壳程传质强化技术
    2.6 中空纤维膜萃取过程实验与数学模拟
        2.6.1 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
        2.6.2 膜萃取过程基础数据
        2.6.3 膜萃取数学模型及速度表达式
    2.7 本文研究思路与各章安排
第3章 中空纤维膜萃取过程的基础数据测试与估算
    3.1 相平衡数据
        3.1.1 相平衡实验
        3.1.2 相平衡实验结果
        3.1.3 热力学模型关联
    3.2 扩散系数和压降估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线型膜萃取实验与模拟研究
    4.1 线型膜萃取的实验研究
        4.1.1 实验过程与条件
        4.1.2 实验结果
    4.2 线型膜萃取过程数值模拟
        4.2.1 流动与传质模型
        4.2.2 数值计算方法
        4.2.3 PT酸浓度分布
        4.2.4 操作条件优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螺旋型膜萃取实验与模拟研究
    5.1 螺旋型膜萃取的实验研究
        5.1.1 实验过程与条件
        5.1.2 实验结果
    5.2 螺旋型膜萃取过程数值模拟
        5.2.1 螺旋型膜萃取模型建立
        5.2.2 速度分布与Dean涡
        5.2.3 数值计算方法
        5.2.4 PT酸浓度分布
        5.2.5 操作条件优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膜组件设计与模拟
    6.1 圆柱形膜组件流动实验
        6.1.1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
        6.1.2 圆柱形膜组件内流动的非理想性
    6.2 新型方形膜组件设计
        6.2.1 方形膜组件设计
        6.2.2 方形膜组件二维计算模型
    6.3 方形膜组件管程模拟的边界元方法
        6.3.1 边界元模型
        6.3.2 计算结果验证
    6.4 方形膜组件操作参数优化
        6.4.1 浓度分布
        6.4.2 操作参数优化
    6.5 中空纤维膜萃取系统集成
        6.5.1 萃余相PX去除实验研究
        6.5.2 PTA废水中其它有机杂质的去除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正交螺旋坐标系
附录B. 非线性边界变换式证明
作者简介
博士期间撰写论文

(5)逆三相膜萃取生物碱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
    1 逆三相膜萃取烟草叶中尼古丁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2 苦豆子中氧化槐果碱的逆三相膜循环萃取分离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方法学考察
        2.4 讨论
    3 基于激光光源在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药物含量
        3.1 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逆三相膜萃取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评阅意见表

(6)膜萃取分离技术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传质模型
3 膜萃取过程影响因素
4 膜组件形式
5 膜萃取的应用研究
    5.1 金属离子萃取
    5.2 有机物的萃取
6 展望

(7)高盐水杨酸废水的膜萃取生物降解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水杨酸废水处理概述
        1.1.1 水杨酸废水来源
        1.1.2 水杨酸废水危害
    1.2 高盐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1 物理、化学处理法
        1.2.2 生物处理法
        1.2.3 生物与物理、物化组合法
    1.3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3.1 膜材料的分类
        1.3.2 几种常见的膜分离技术
    1.4 硅橡胶膜的发展及应用
        1.4.1 硅橡胶膜
        1.4.2 硅橡胶膜的应用
    1.5 膜萃取回收芳香烃类系统(MARS)及其应用
        1.5.1 MARS技术特点
        1.5.2 MAR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6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1.6.1 膜萃取的原理及其特点
        1.6.2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1.7 水杨酸降解菌研究进展
    1.8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8.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8.2 选题的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膜材料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装置与流程
        2.3.1 膜萃取反应器
        2.3.2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
    2.4 实验方法
        2.4.1 菌的驯化培养及水杨酸降解性能考察
        2.4.2 膜萃取反应器特性考察
        2.4.3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传质特性及水杨酸降解性能考察
    2.5 分析方法
        2.5.1 水杨酸浓度的测定
        2.5.2 悬浮生物量的测定
    2.6 理论分析及参数计算
        2.6.1 水杨酸形态随pH的变化
        2.6.2 总传质系数
        2.6.3 参数计算
3 水杨酸的生物降解性能
    3.1 降解水杨酸的功能菌群的驯化培养
    3.2 水杨酸的生物降解性能考察
    3.3 本章小结
4 膜萃取反应器传质特性及水杨酸回收特性
    4.1 水杨酸的去除率及系统稳定性
        4.1.1 进水流量的影响
        4.1.2 温度的影响
        4.1.3 萃取液pH值的影响
        4.1.4 料液进水浓度的影响
    4.2 膜萃取反应器传质特性及其与水杨酸去除率的关系
        4.2.1 进水流量对传质的影响
        4.2.2 温度对传质的影响
        4.2.3 萃取液pH值对传质的影响
        4.2.4 料液进水浓度对传质的影响
    4.3 水杨酸回收特性
        4.3.1 不同进水流量下水杨酸回收特性
        4.3.2 不同温度下水杨酸回收特性
        4.3.3 不同萃取液pH下水杨酸回收特性
        4.3.4 不同进水浓度下水杨酸回收特性
    4.4 本章小结
5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传质特性及生物降解特性
    5.1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传质特性
    5.2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生物降解特性
    5.3 本章小结
6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和膜萃取反应器传质特性对比
    6.1 传质特性对比
    6.2 传质机理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本文主要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中空纤维膜萃取在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中空纤维膜萃取简介
        1.1.1 中空纤维膜的结构与种类
        1.1.2 中空纤维膜萃取模式
        1.1.2.1 两相萃取
        1.1.2.2 三相萃取
        1.1.2.3 聚合物涂覆萃取
        1.1.2.4 与化学反应相关的萃取
        1.1.2.5 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
        1.1.3 中空纤维膜萃取装置
        1.1.3.1 离线中空纤维膜萃取装置
        1.1.3.2 在线中空纤维膜萃取装置
    1.2 中空纤维膜萃取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1.2.1 中空纤维膜萃取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1.2.2 中空纤维膜萃取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1.2.3 中空纤维膜萃取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2.4 中空纤维膜在其他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1.3 本论文研究依据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在线中空纤维膜萃取-离子色谱联用法测定微溶性有机物中的无机阴离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溶液配制
        2.2.3 中空纤维膜前处理
        2.2.4 色谱条件
        2.2.5 中空纤维膜萃取装置
        2.2.6 实验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在线中空纤维膜萃取-离子色谱联用法测定乙酸乙酯中的无机阴离子
        2.3.1.1 萃取机理
        2.3.1.2 冲洗时间的优化
        2.3.1.3 搅拌速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2.3.1.4 萃取流速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2.3.1.5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2.3.1.6 线性范围、检测限及重现性
        2.3.1.7 实际样品的测定和回收率实验
        2.3.2 在线中空纤维膜萃取-离子色谱联用法测定乙酸正丁酯中的无机阴离子
        2.3.2.1 冲洗时间的优化
        2.3.2.2 搅拌速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2.3.2.3 萃取流速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2.3.2.4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2.3.2.5 线性范围、检测限及重现性
        2.3.2.6 实际样品的测定和回收率实验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微溶性有机物中的无机阴离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溶液配制
        3.2.3 中空纤维膜前处理
        3.2.4 色谱条件
        3.2.5 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乙酸乙酯中的无机阴离子
        3.3.1.1 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与传统中空纤维膜萃取的比较
        3.3.1.2 冲洗时间的优化
        3.3.1.3 中空纤维膜的选择
        3.3.1.4 施加电压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3.1.5 搅拌速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3.1.6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3.1.7 线性范围、检测限及重现性
        3.3.1.8 实际样品的测定和回收率实验
        3.3.2 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乙酸正丁酯中的无机阴离子
        3.3.2.1 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与传统中空纤维膜萃取的比较
        3.3.2.2 冲洗时间的优化
        3.3.2.3 施加电压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3.2.4 搅拌速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3.2.5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3.2.6 线性范围、检测限及重现性
        3.3.2.7 实际样品的测定和回收率实验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酱油和糟卤中的山梨酸和苯甲酸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溶液配制
        4.2.3 中空纤维膜前处理
        4.2.4 色谱条件
        4.2.5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步骤
        4.2.6 萃取效率和富集系数的定义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萃取机理
        4.3.2 色谱条件优化
        4.3.3 有机溶剂的选择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4.3.4 样品溶液和接收相的组成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4.3.5 搅拌速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4.3.6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4.3.7 方法验证
        4.3.8 实际样品的测定和回收率实验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碳纳米管固定化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离子色谱法萃取有机酸的初步探索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溶液配制
        5.2.3 碳纳米管前处理
        5.2.4 中空纤维膜前处理
        5.2.4.1 中空纤维膜的清洗
        5.2.4.2 CNIHFM的制备
        5.2.5 色谱条件
        5.2.6 液相微萃取步骤
        5.2.6.1 以MWCNTs-COOH醇分散液为支撑液膜的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
        5.2.6.2 CNIHFM液相微萃取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萃取机理
        5.3.2 碳纳米管固定化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离子色谱法萃取山梨酸和苯甲酸的初步探索
        5.3.3 碳纳米管固定化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离子色谱法萃取氯代乙酸的初步探索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总结
博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9)试简述膜萃取过程分离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膜萃取的特点
2 膜萃取的原理
3 膜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
4 膜萃取的主要用途及研究现状
    4.1 膜萃取技术在工业分离中的应用
    4.2 膜萃取在生化反应中的应用
    4.3 膜萃取技术与色谱连用进行在线监测
5 膜萃取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10)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1.2 含有机污染物废水处理技术
        1.2.1 吸附法
        1.2.2 溶剂萃取法
        1.2.3 膜分离技术
        1.2.4 化学氧化法
        1.2.5 生化处理法
    1.3 膜萃取技术及其概述
        1.3.1 膜萃取过程的特点
        1.3.2 膜萃取的传质特性
        1.3.3 膜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
        1.3.4 膜萃取的应用
    1.4 膜材料聚醚砜的研究发展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2 膜萃取中萃取剂选择的主要理论
    2.1 Godfery数据法
    2.2 Robbins溶质-溶剂相互作用表
    2.3 Hansen溶解度参数理论
    2.4 极性参数E_T
3 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表征
    3.1 中空纤维膜的制备
        3.1.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1.2 中空纤维膜的纺制
        3.1.3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备
    3.2 中空纤维膜的表征
        3.2.1 中空纤维膜的内外径
        3.2.2 中空纤维膜的孔隙率
        3.2.3 纯水通量和截留率
        3.2.4 中空纤维膜形貌的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有机萃取剂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的影响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 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
    4.3 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简称D)的测定
    4.4 渗透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简称P)的测定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操作条件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的影响
    5.1 实验药品、试剂及仪器
    5.2 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的影响
        5.3.2 温度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的影响
        5.3.3 水相流量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的影响
        5.3.4 有机相流量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的影响
        5.3.5 水相的pH值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实验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膜萃取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吡咯-碘氧铋基碘离子阱膜的构筑及电控碘离子萃取性能[D]. 罗晋花.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萃取法处理模拟含硝酸废水的应用基础研究[D]. 张恒.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3]基于离子液体的膜分离技术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Au(Ⅰ)的研究[D]. 王子玥. 云南大学, 2018(01)
  • [4]以PX为溶剂中空纤维膜萃取净化PTA废水的研究[D]. 孔庆然. 浙江大学, 2017(05)
  • [5]逆三相膜萃取生物碱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 喀日耶姆·艾海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1)
  • [6]膜萃取分离技术及应用进展[J]. 刘伟,高书宝,吴丹,蔡荣华,黄西平,张琦. 盐业与化工, 2013(11)
  • [7]高盐水杨酸废水的膜萃取生物降解特性研究[D]. 杜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9)
  • [8]中空纤维膜萃取在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D]. 胡真真. 浙江大学, 2011(07)
  • [9]试简述膜萃取过程分离原理[J]. 刘彤. 广东化工, 2011(03)
  • [10]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 刘旸. 东北林业大学, 2009(11)

标签:;  ;  ;  

膜萃取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