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华语音乐“金钟奖”评选活动方案

首届华语音乐“金钟奖”评选活动方案

一、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活动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卿,周永泽[1](2021)在《陈应时先生学术编年行述》文中指出陈应时先生为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的中国音乐史学家,他的研究涉及乐律学、音乐史学、琴学、中国传统音乐、中外音乐交流等多个领域,在敦煌乐谱、琴律理论、宫调体系等方面都有创建性的探索。文章以时间为序,梳理陈先生的学术成果,对其学术生涯进行编年,便于读者了解先生的学术成就,弘扬先生的学术精神,并以此表示对先生的深切怀念。

施婧[2](2020)在《艺术实践对声乐专业学习的成效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声乐教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如何在地方性师范院校的声乐专业教学中有效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出既彰显专业水平,又适应社会需求的声乐艺术人才。地方性师范院校有其自身的地域性特征,本文将以云南师范大学的声乐教育为例,对近5年来声乐方向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试图揭示艺术实践在地方性师范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相关成效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校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艺术实践活动进行梳理、分类和统计,对专业性、社会性、创造性等不同层次的艺术实践活动成效进行分析。第一章为艺术实践的相关概述,主要从声乐艺术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云南声乐艺术实践的地域特色和多样性特征、高校声乐艺术实践的要求这三个方面讨论;第二章为云南师范大学声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现状的阐述,分别从综合性艺术人才培养、“课堂”到“舞台”的校内艺术实践、专业性与社会性的校外艺术实践来具体阐述;第三章对云南师范大学声乐艺术实践的成效进行分析,对艺术实践活动调查分析并通过量化数据来阐述艺术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第四章对艺术实践活动作出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

徐筱园[3](2020)在《2003-2018年Tiankong合唱团史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合唱自20世纪初以来,一百多年的漫漫发展之路,经历了借鉴西方合唱体裁的萌芽期,中国合唱艺术性与时代性结合的过渡期,和现代合唱思维注入的民族化探索期。到21世纪初,随着中国文化的跨世纪转变,中国合唱艺术进入新的转型期,并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逐渐形成欧洲、歌剧与俄罗斯等多种合唱形态的西方合唱范式,中国民歌、中国艺术合唱形态的中国合唱范式,和流行、群众合唱形态的现代合唱范式。在中国合唱艺术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尤其突显在作品和演唱两个层面的创新,如2000年内蒙古青年合唱团在第一届世界合唱奥林匹克比赛中演唱蒙古族作品,2008年“青歌赛”贵州侗族合唱队用原生态唱腔演唱中国多声部民歌,以及引人注目的Tiankong合唱团在“青歌赛”中崭露头角,纯美之声让人耳目一新。中国合唱大师杨鸿年评价:“‘Tiankong’的名字就意味着新的声音,新的中国合唱风格。”从一定程度上讲,2003-2018年Tiankong合唱团十五年,影响并引导了新世纪中国女声合唱的发展,“Tiankong”在演唱风格、表演思维、作品选择、合唱服饰等方面,得到中国合唱界的广泛重视与认可,甚至成为一种“标识”,被“追捧”、“模仿”,掀起一次次“Tiankong”潮流。特别是Tiankong合唱团从受邀ACDA(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年会展演、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以及两度受邀国家大剧院品牌项目“八月合唱节”等,达到一个个中国女声合唱的峰巅。“Tiankong合唱团犹如天籁般的声音及其音乐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都是难以忘怀的,她作为女声合唱团已经成为我国合唱的一面旗帜,堪称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合唱团之一”(原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语)。因此,作为中国女声合唱“旗帜”的Tiankong合唱团是值得深思与研究的。本论文是以被誉为“中国女声最高水平”的Tiankong合唱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图片影像与口述记录的研究方法,由四个章节梳理2003-2018年历史价值。第一章阐述Tiankong合唱团的孕育与初建,并初创“Tiankong风格”;第二章解读Tiankong合唱团的成长与跨越,凝固“Tiankong风格”,向“多思维”拓展、“国际化”发展;第三章阐释开创“新Tiankong”时代”,并走上了探索中国合唱的民族自信之路;第四章总结Tiankong合唱团的建设、艺术与本质,坚守中国合唱艺术民族文化高地。

赵来恩[4](2019)在《21世纪初中国合唱民族性的表现特征》文中提出20世纪中国合唱经历了民族化的萌芽、根植、探索、创新四个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合唱对传统的西方古典合唱范式有所突破,多元化成为中国合唱发展的主要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性的特征通过合唱创作和表演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本文通过对21世纪初中国合唱作品的分析和合唱表演的舞台研究。探讨中国合唱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性特征。在合唱创作方面表现为:一、在合唱题材的选择上,民歌、古典诗词、民族生活、歌颂生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题材被更广泛的使用。二、在合唱创作技法上,表现为民族音乐的旋律与音色、民族性的和声风格、“点线对比”的音乐织体等。三、通过现代音乐手法表现出的“和而不同”的和谐观与“空”的意境追求。在合唱表演方面体现为:一、民族性的唱法运用。二、符合中国“冲淡”的美学特征的合唱音响。在贯穿创作表演的过程中,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融。通过对21世纪初中国合唱对民族性的表现特征加以讨论,我们看到当代中国合唱具有以多样化创作手段展现民族特质、以艺术共通性为基础寻求世界认同的思维趋势,这也是新世纪的中国合唱在寻求世界认同的过程中的重要方式。

艾琳(Erika Janeth Cardona G)[5](2019)在《拉丁美洲当代音乐中的殖民与反殖民性思维初探与反思 ——并及中国相关情况讨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将主要向中国音乐学界介绍探讨拉丁美洲当代音乐中的反殖民立场,并对那些在中国音乐界仍未被知晓的拉丁美洲重要思想家和音乐学家的理念进行深入阐述。在本文中笔者还将基于上海音乐学院外国留学生的身份对中国当代音乐中“殖民性”不断发展的危险现状以及与此同时在思想上有所觉醒的一代作曲家们进行观察。在行文之初,笔者首先试想将论文的研究对象重点集中在拉丁美洲的局部区域。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迫使笔必须对拉丁美洲的相关现状展开普遍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中对拉丁美洲当代音乐殖民性现状的研究主要基于乌拉圭作曲家、音乐学家科里恩·阿哈罗尼亚(Coriun Aharonian)以及阿根廷作曲家、音乐学家格雷西拉·帕拉斯卡韦迪斯(Graciela Paraskevaidis)的观点之上。其次,在本文中笔者还希望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当代中国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思想进行了解,这些思想可能对中国音乐在当代和未来是否具有“殖民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和复杂的历史等原因,本文将不过多涉及中国具体的历史或特殊事件来讨论上述问题。

李婕雯[6](2019)在《从金钟奖看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文中指出如果把中国电视节目比作一条大河,台湾电视节目是这条大河的不可忽视的支流,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整个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谱系中,异彩纷呈。对中国电视节目做全方位研究,不能忽略台湾电视节目特殊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研究做全景式研究,不能遗漏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风景。台湾1965年创办金钟奖,1970年开始设置电视综艺节目奖项,台湾电视综艺金钟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主流发展方向。无论是从纵向上还原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还是横向深入研究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类型,台湾电视综艺节目金钟奖都是应该研究和值得研究的对象。遗憾的是,国内外对于台湾电视综艺节目进行专门论述的不多,对于台湾电视金钟奖的全面系统研究更是欠缺。本文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方法,以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电视综艺节目金钟奖为研究对象,纵向梳理台湾电视金钟奖的发展脉络,聚焦金钟奖与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关联,透视台湾电视主流综艺节目的流变特点,讨论台湾电视金钟奖对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引导与争议,挖掘电视奖项设置与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互动关系,试图通过台湾金钟奖这一小切口,丰富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历史研究与类型研究。

武洁[7](2018)在《对“金钟奖”声乐比赛评议的思考》文中提出“中国音乐金钟奖(简称金钟奖)”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音乐界最高荣誉奖项。该奖项的评选过程权威且严谨,在历届的比赛中可以看出,声乐评议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文以“金钟奖”中的声乐评议为研究对象,对比赛中的评议问题进行逐一阐释。第一章:论述“金钟奖”的起源、发展、构成及评议者等问题。第一节,首先介绍“金钟奖”的产生及文化背景。其次描述其发展的历程及当今生存现状。最后论述“金钟奖”大赛中音乐活动事项的构成要素。第二节,整个“金钟奖”大赛的音乐评议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评议者。本节分别从评议者的类型、素养及态度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对评议活动中使用的思维、方法及策略进行思考。第一节,评议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方式于“金钟奖”中的显现。第二节,阐释大赛中所使用的评议方法与评议策略。第三章:对“金钟奖”大赛中评议所起到的若干作用和价值进行思考。分别从:提高公众音乐素养、引导音乐文化、音乐品牌、助推音乐人才、音乐理论之构建这五个方面进行逐一论述。第四章:论述大赛评议存在的问题及对于评议发展的展望。

韩新安,田晓耕,王次炤,居其宏,王安国,金兆钧,李吉提,万丽君,项阳,杨静茂,李诗原,晨枫,张萌,裴诺,吴美玲[8](2015)在《2014中国音乐艺术发展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10月15日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讲话一经发表,立刻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并毫无争议地成为本年度包括音乐界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化界最为重大并影响深远的事件无争议地成为本年度包括音乐界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化界最为重大并影响深远的事件。习总书记在讲话中,

王雪珂[9](2014)在《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研究 ——以第九届金钟奖美声、民族唱法比赛为研究对象》文中指出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于2001年在河北廊坊市举办第一届,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中宣部批准设立的中国音乐界综合性专家大奖,是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的国家级艺术大奖。自举办以来,众多音乐界人士都踊跃参加,此赛事已成为音乐人士一个梦想的舞台。本文从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历史脉络、赛制、赛事特点以及对赛事的展望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绪论首先是对金钟奖赛事的整体概述,阐明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对于全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于本选题研究动态的研究和研究方向的提出。第一章是对于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整体赛事的综述,首先介绍了金钟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然后对于评选细则、参赛曲目、评委老师和参赛选手等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于观众和大赛组委会,还有网络宣传进行阐述。第二章是有关赛事特点的总结,大赛总体呈现了规则严密性、曲目多样化、权威性与专业性等特点,笔者在现场、赛后对观众、选手和评委都做了抽样采访调查,在本章中都有介绍。第三章将金钟奖和青歌赛两个音乐重大赛事进行比较研究,先研究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又从唱法分类、综合素质考评和电视传媒三个方面研究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第四章是对金钟奖赛事的展望,笔者大胆的从传播方式、购票方式和评委团的构成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本文从多角度对于金钟奖进行研究,希望会对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孙赛赛,付丹[10](2014)在《展现学院实力 提升教育品牌——武汉音乐学院近十年艺术实践活动的历程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武汉音乐学院秉承艺术实践是表演类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展示表演类专业整体教育水平、学科实力水平、课堂教学质量和行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准与方式。文章论述了我院在学科建设"艺术实践、艺术创作、科学研究三者并重,协调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在"艺术实践"方面的成就。

二、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活动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活动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陈应时先生学术编年行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 叙
二、学术编年
三、后 叙

(2)艺术实践对声乐专业学习的成效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声乐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艺术实践的概念和意义
    第一节 声乐艺术实践的基本情况
        一、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二、声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云南声乐艺术实践资源的丰富性
        一、声乐艺术实践的广阔舞台
        二、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
    第三节 高校声乐艺术实践的价值与能力要求
        一、声乐艺术实践的价值体现
        二、对于声乐艺术审美能力的要求
        三、对于声乐艺术创造性能力的要求
第二章 云南师范大学声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现状
    第一节 综合性的声乐艺术人才培养
        一、经世致用的声乐艺术人才培养目标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声乐艺术课程
        三、专题性与前沿性的声乐艺术讲座
    第二节 从“课堂”到“舞台”校内艺术实践特征
        一、课堂的引领性
        二、舞台的实践性
        三、排演连接“课堂”至“舞台”
        四、校院的互补性
    第三节 专业性与社会性的校外艺术实践
        一、专业性艺术实践
        二、社会性艺术实践
第三章 云南师范大学声乐艺术实践成效分析
    第一节 艺术实践活动调查分析
        一、声乐专业艺术实践问卷调查
        二、声乐专业艺术实践问卷分析
    第二节 声乐专业艺术实践成效体现
        一、专业性艺术实践成效体现
        二、创造性艺术实践成效体现
        三、社会性艺术实践成效体现
第四章 对声乐艺术实践成效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第一节 对声乐艺术实践活动的反思
        一、要突显艺术实践活动的层次性
        二、要提升艺术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三、要注重艺术实践活动的常新性
    第二节 给艺术实践活动的两点综合性建议
        一、优化声乐教学课程
        二、加强艺术实践交流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致谢

(3)2003-2018年Tiankong合唱团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合唱的界定
        二、中国合唱团研究现状
        三、中国团史研究现状
        四、Tiankong合唱团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Tiankong合唱团的孕育与初建
    第一节 “前Tiankong”时期(1993-2002)
        一、百年老校人文与艺术底蕴
        二、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合唱团前期的艺术历程
        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合唱团跨世纪的艺术突破
    第二节 “Tiankong”之初创(2003-2007)
        一、“Tiankong”的诞生
        二、“Tiankong风格”的初现
        三、“Tiankong风格”的多元
第二章 Tiankong合唱团的成长与跨越
    第一节 “Tiankong风格”的凝定(2008-2010)
        一、突破合唱单一美学品格
        二、品质为本创立艺本品牌
    第二节 凸显中国合唱风格,唱响中国“现代合唱”之声(2011-2013)
        一、中国合唱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
        二、21世纪中国现代合唱先锋
        三、追梦——“Tiankong”十年纪
第三章 Tiankong合唱团的复出与追寻
    第一节 开创“新Tiankong”时代(2014-2015)
        一、一梦再梦——清华“一尘不染的天空”复出
        二、中国合唱之夜——欧洲华美巡演
    第二节 探索中国合唱的民族自信之路(2016-2018)
        一、“诗意中国”——中国合唱对话世界
        二、听画“水墨”——中国合唱音乐会
第四章 坚守中国合唱艺术民族文化高地
    第一节 以美育人的“Tiankong建设”体系
        一、立足中华母语文化的教学模式
        二、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
        三、以指挥为元点的艺术设计师
    第二节 “Tiankong艺术”妙悟境界之追求
        一、声音塑造的和谐美感
        二、作品传递的艺术标识
        三、音乐呈现的诗情画意
    第三节 重整“Tiankong”合唱硬核,展望中国合唱艺术
        一、“Tiankong品质”之艺术核心
        二、“Tiankong理念”之艺术拓展
        三、“Tiankong精神”之艺术本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21世纪初中国合唱民族性的表现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的合唱艺术
        一 合唱艺术的民族性特征
        二 20世纪中国合唱发展简述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合唱相关研究
第一章 21世纪初中国合唱历史概述
    第一节 合唱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一 抒情性合唱的创作主导地位
        二 民歌合唱的编创成为潮流
        三 流行合唱与阿卡贝拉的兴起
    第二节 合唱艺术表演与研究的全面开展
        一 合唱比赛的多样开展
        二 合唱表演的多元趋势
        三 合唱艺术的多视角研究
    第三节 合唱艺术的教育功能理念的提升
        一 学生合唱团的兴起与繁荣
        二 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
        三 合唱创作教学的推进
第二章 21世纪初中国合唱创作中的民族性特征
    第一节 合唱题材选择之民族性突显
    第二节 合唱创编技法运用之民族性特性
        一 民族性音乐旋律的引用和延伸
        二 民族性和声音响的使用与拓展
        三 民族性织体特点的运用及表达
    第三节 合唱创作思维之民族性隐现
        一 现代音乐表现手段下“和而不同”的和谐观
        二 合唱音响的“留白”——对意境的追求
第三章 21世纪初中国合唱中民族性的表演特征
    第一节 当代中国合唱音响中民族性的表现特征
        一 民族性的直观体现——民族唱法的运用
        二 民族性的内在表达——东方审美合唱音响的体现
    第二节 舞台视觉中民族性的表现特征
        一 合唱舞台上的民族服饰展示
        二 表演形态的民族生活化呈现
        三 合唱舞台上跨界民族艺术的展现
第四章 当代中国合唱民族性的启示与思考
    第一节 中国合唱民族性的思维表达
        一 以多样化创作手段展现民族特质
        二 以艺术共通性为基础寻求世界认同
    第二节 合唱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拉丁美洲当代音乐中的殖民与反殖民性思维初探与反思 ——并及中国相关情况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殖民与反殖民主义及相关概念阐析
    第一节 不同的殖民主义及相关概念阐析
        一、殖民主义、殖民性及殖民代理人
        二、新殖民主义及后殖民主义
    第二节 反殖民主义及相关概念阐析
        一、去殖民主义
        二、非殖民主义
第二章 拉丁美洲当代音乐创作思维中的殖民与反殖民主义
    第一节 拉丁美洲历史与音乐概况
        一、拉丁美洲历史概述
        二、拉丁美洲音乐史概述
    第二节 拉丁美洲音乐文化中的殖民与反殖民主义发展概况
        一、拉丁美洲文化中的殖民主义状况
        二、拉丁美洲文化中反殖民主义的状况
        三、拉丁美洲音乐中的殖民主义状况
        四、拉丁美洲音乐中反殖民主义的状况
    第三节 两位拉丁美洲作曲家创作思维探析
        一、科里恩?阿哈罗尼亚的创作及其美学思想
        1、生平简介
        2、作品简介
        3、美学思想
        二、格雷西拉?帕拉斯卡韦迪斯及其创作思想
        1、生平简介
        2、作品简介
        3、美学思想
第三章“殖民主义”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影响及反思
    第一节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特性
    第二节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藏匿的“被殖民”倾向
    第三节 拉丁美洲式“平衡”参照下的中国式设想
        一、拉丁美洲式的“平衡”探索
        二、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未来发展的思考
结论
    一、拉丁美洲音乐创作以坚决的姿态,以避免更多殖民倾向
    二、中国音乐创作以包容并蓄的姿态,以缓解更多殖民倾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从金钟奖看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梳理及界定
        1.2.1 台湾金钟奖
        1.2.1.1 台湾电视金钟奖
        1.2.2 综艺节目
        1.2.2.1 电视综艺节目
        1.2.2.2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
        1.2.2.3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
    1.3 文献回顾
        1.3.1 关于台湾电视金钟奖
        1.3.2 关于台湾电视综艺节目
        1.3.2.1 电视综艺节目
        1.3.2.2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
        1.3.2.3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
        1.3.3 关于主流电视综艺节目
    1.4 研究方法
        历史文献分析法
    1.5 研究思路及意义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从金钟奖看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发展
    2.1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历史阶段
        2.1.1 70-80年代的起步期与改变期
        2.1.2 80-90年代的繁荣期
        2.1.3 90年代后期至今的自由竞争时期
    2.2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类型的发展变化
        2.2.1 舞台表演类节目
        2.2.1.1 70-80年代的舞台表演类节目
        2.2.1.2 80-90年代的舞台表演类节目
        2.2.1.3 90年代至今的舞台表演类节目
        2.2.2 娱乐游艺类节目
        2.2.2.1 80年代的娱乐游艺类节目
        2.2.3 益智博彩类节目
        2.2.4 真人秀类节目
        2.2.5 谈话类节目
        2.2.5.1 90年代至今的谈话类节目
    2.3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特点
        2.3.1 总发展特点
        2.3.1.1 欢乐时间频繁化
        2.3.1.2 舞台构架复杂化
        2.3.1.3 节目主角平民化
        2.3.1.4 娱乐游戏明显化
        2.3.2 各类型发展特点
        2.3.2.1 多形态的舞台表演
        2.3.2.2 娱乐游艺类节目集中化
    2.4 所属机构改变
第三章 台湾电视金钟奖对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引导与争议
    3.1 正面引导
        3.1.1 台湾官方记录报道
        3.1.2 获奖节目代表主流方向
    3.2 争议部分
        3.2.1 制度层面
        3.2.1.1 参奖方式争议
        3.2.1.2 获奖类型划分标准不明确
        3.2.2 评审层面
        3.2.2.1 评审专业性
        3.2.2.2 获奖评分标准模糊
        3.2.3 市场层面
        3.2.3.1 收视率影响
        3.2.3.2 节目所属机构经济实力影响
第四章 建议与小结
    4.1 建议
    4.2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对“金钟奖”声乐比赛评议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1章 “金钟奖”概况
    第一节 “金钟奖”的起源、发展与构成
        一、“金钟奖”滥觞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金钟奖”声乐大赛发展与生存现状的观察
        三、“金钟奖”的音乐活动生产要素
    第二节 “金钟奖”中的评议者
        一、评议者的界定及其关系
        二、素养与态度的问题
第2章 思考之一:“金钟奖”声乐比赛评议的思维与方法
    第一节 “金钟奖”评议的思维特征与思维方式
        一、思维多元、矛盾、批判的特征
        二、思维方式——直觉思维
    第二节 “金钟奖”评议的方法与策略
第3章 思考之二:“金钟奖”声乐比赛评议的作用
    第一节 观众音乐素养的提高
    第二节 音乐文化的引导
    第三节 音乐品牌的塑造
    第四节 音乐人才的推力
    第五节 音乐理论之构建
第4章 思考之三:“金钟奖”声乐比赛评议的标准问题及展望
    第一节 标准问题
    第二节 “金钟奖”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致谢

(8)2014中国音乐艺术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概况
二、趋势与思潮
    (一) 国家加大对文化艺术发展的扶植力度
    (二) 音乐演出市场运作更加规范, 更为尊重市场规律
    (三) 音乐学术研究的视野更加广阔, 跨国界、跨学科的研究互动成为趋势
    (四) 现实题材的创作日益受到音乐家关注
三、问题与建议
    (一) 加大对国家级声乐赛事的扶植力度, 使声乐赛事回归艺术本体
    (二) 制定发展策略, 营造健康的网络音乐文化生态
        1. 网络音乐中的“恶搞”现象
        2. 网络音乐中的“流俗”、“媚俗”与“恶俗”现象
        3. 提升音乐网站的服务品质, 促进音乐网站的类型化和科学化发展
    (三) 针对当前音乐评价标准和尺度上的乱象, 开展专题研究, 构建当代音乐作品评价体系
四、活动与交流
    (一) 音乐赛事推动音乐发展
    (二) 音乐活动异彩纷呈
    (三) 理论、学术研究深度思考
    (四) 音乐交流又见拓展
    (五) 采风创作寻觅“人民”的音符
五、评奖与获奖

(9)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研究 ——以第九届金钟奖美声、民族唱法比赛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分析
        (一) 专着
        (二) 学位论文
        (三) 其他各类发表文章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分析研究法
        (四) 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赛事综述
    第一节 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的发展历程及其赛制的变革
    第二节 第九届金钟奖声乐比赛的赛程设置
        一、比赛评选细则
        二、参赛曲目
        三、评委老师与参赛选手
        四、“台下”与“幕后”
        五、网络实时宣传
第二章 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赛事特点
    第一节、规则严密性
    第二节、曲目多样化
    第三节、权威性与专业性
    第四节、抽样采访调查研究
        一、观众采访调查
        二、参赛选手采访调查
        三、评委老师采访调查
第三章 “金钟奖”与其他比赛进行比较研究
    第一节、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
    第二节、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唱法分类不同
        二、综合素质考评
        三、通过电视媒体传播音乐文化
第四章 对金钟奖比赛的展望
    第一节、需要即时有效的传播方式
    第二节、售票方式
    第三节、评委团的构成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展现学院实力 提升教育品牌——武汉音乐学院近十年艺术实践活动的历程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十年艺术实践的累累硕果
    (一)与世界接轨
    (二)面向全国
    (三)服务湖北
    (四)立足学院
二、近十年艺术实践的成就卓着
    (一)“金钟奖”
    (二)“文华奖”
    (三)“荷花奖”
    (四)“CCTV大奖赛(系列)”
    (五)其他国际、国内奖项。
三、近十年艺术实践的品牌载体
    (一)东方交响乐团
    (二)东方中乐团
    (三)东方合唱团
    (三)编钟乐团
    (四)其他品牌载体
四、结语

四、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活动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陈应时先生学术编年行述[J]. 赵玉卿,周永泽. 音乐文化研究, 2021(03)
  • [2]艺术实践对声乐专业学习的成效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声乐教育为例[D]. 施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1)
  • [3]2003-2018年Tiankong合唱团史研究[D]. 徐筱园.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21世纪初中国合唱民族性的表现特征[D]. 赵来恩.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拉丁美洲当代音乐中的殖民与反殖民性思维初探与反思 ——并及中国相关情况讨论[D]. 艾琳(Erika Janeth Cardona G). 上海音乐学院, 2019(02)
  • [6]从金钟奖看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发展[D]. 李婕雯. 厦门大学, 2019(08)
  • [7]对“金钟奖”声乐比赛评议的思考[D]. 武洁.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2014中国音乐艺术发展报告[J]. 韩新安,田晓耕,王次炤,居其宏,王安国,金兆钧,李吉提,万丽君,项阳,杨静茂,李诗原,晨枫,张萌,裴诺,吴美玲. 音乐传播, 2015(02)
  • [9]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研究 ——以第九届金钟奖美声、民族唱法比赛为研究对象[D]. 王雪珂.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10]展现学院实力 提升教育品牌——武汉音乐学院近十年艺术实践活动的历程回顾[J]. 孙赛赛,付丹.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4(01)

标签:;  ;  ;  ;  ;  

首届华语音乐“金钟奖”评选活动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