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液体培养基在分枝杆菌快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变色液体培养基在分枝杆菌快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一、变色液体培养基在分枝杆菌快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宁[1](2021)在《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基于全球对结核病的关注以及对有效疫苗的迫切需要,基因敲除技术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berculosis,MTB)的研究提供了巨大便利。本研究以MTB H37Ra为宿主菌,Rv0927c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异性转导技术构建基因缺失株,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同时建立了 MTB基因缺失的技术平台,完善MTB的基因缺失方法,以期能深入理解MTB的致病机理。应用温敏型噬菌体介导的特异性转导技术,首先扩增目的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并与pYUB004S质粒的目的片段连接,构建重组pYUB004S质粒。其次,将重组质粒与载体phAE159进行连接。成功连接的产物通过噬菌体包装,转化至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mc2155中获得能在30℃增殖的温敏性重组噬菌体。随后在37℃条件下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通过含75μg/mL的潮霉素B(Hygromycin B,Hyg)抗性平板筛选阳性突变株。最后对获得的突变株进行PCR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Rv0927c基因缺失株,同时使用pMV261载体成功构建Rv0927c基因回补株。Rv0927c基因缺失对H37Ra的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和细菌长度无显着影响。在胁迫条件下,相较于野生株和回补株,缺失株耐受过氧化物及表面活性物质SDS的能力有所提高(P<0.05)。在生物被膜实验中,缺失株具有较弱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但基因缺失并未改变H37Ra的耐药表型。在体外细胞实验中,NF-κB通路活化检测结果显示,Rv0927c基因能够促进NF-κB通路活化(P<0.05)。此外,Rv0927c基因未影响牛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因子TNF-α、IL-2的表达。胞内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缺失株在细胞内的细菌数始终低于野生株及回补株,在36 h时差异极显着(P<0.0001),表明Rv0927c基因有利于MTB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本研究成功构建了 H37Ra Rv0927c基因缺失株,为深入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功能提供思路。

刘刚[2](2021)在《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认为羊伪结核(Goat pseudotuberculosis)又称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CLA),可导致山羊浅表淋巴结、内脏淋巴结和内脏器官中形成化脓性脓肿,病羊迅速消瘦、产奶量下降、皮毛利用和胴体肉用率降低,且容易在畜群间传播,严重制约着奶山羊产业的发展。目前对于该病没有疗效确实的治疗手段和切实可行的免疫计划。因此患病动物快速检测从大群中隔离成为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建立检测羊伪结核抗体诊断方法很有必要。本试验对疑似患病羊只体表淋巴结脓包内容物采样对病原菌分离鉴定;用热灭活处理的菌悬液为包被抗原,建立了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陕西关中地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血清学调查。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经分离纯化得到1株革兰阳性菌,镜下呈球棒状,37℃条件下该菌在血清肉汤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观察到直径约为1~2 mm的圆形、干燥、易推动、不透明呈灰白色的菌落。在血清肉汤液体培养基培养,生长为具有表面薄膜的粒状,沉积于锥形瓶底部。16S r RNA PCR测序鉴定结果、特异性基因PCR鉴定结果,确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株接种奶山羊,注射部位形成脓肿破溃;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四环素、新霉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链霉素低度敏感,仅对阿米卡星耐药性。2.建立的间接ELISA结果显示,最佳抗原包被量为OD600nm=0.084的菌悬液100μL,5%BSA封闭时间2 h,一抗血清稀释度为1:400,酶标记二抗的稀释度为1:5 000,血清阴阳性的OD450nm临界值为0.352。该方法仅对羊伪结核阳性血清呈特异性反应,其他6种常见山羊疾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无假阳性出现,特异性较强。批内试验和批间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9.5%,重复性较好。敏感性试验表明,当羊伪结核阳性血清做1:1 280稀释时检测结果仍超过临界值,敏感性较强。3.陕西关中地区:富平、蒲城、陇县、泾阳、蓝田,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9%、45.6%、33.3%、30.9%、35.2%,山羊伪结核抗体阳性率在关中无地区差异性。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阳性率与患病动物不同年龄性别差异极显着(P<0.01),与不同养殖规模有显着差异(P<0.05),抗体阳性率成年羊只大于未成年羊只,雌性动物大于雄性动物。随着养殖规模增加患病呈上升趋势,中大型养殖场患病率最高。

翟凯新[3](2020)在《大理地区HIV相关NTM病的菌种分布及优势菌群的生物学性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大理地区HIV相关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对大理地区HIV相关的鸟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MAV)用MLVA(Multi 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法进行基因分型,探讨优势菌群基因型特征以及流行趋势;通过比例法检测MAV的药物敏感性,探讨HIV相关的鸟分枝杆菌耐药现状;探究MAV中的毒力蛋白PPE25-MAV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NTM的菌种鉴定:用对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鉴别培养基对分枝杆菌进行初步鉴定。设计16Sr RNA、hsp65和rpo B基因的引物,以初步鉴定的分枝杆菌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结果测序后提交至NCBI中,与Gen 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BLAST比对,然后进行同源性分析。2、MAV的基因分型:鉴定后的大理地区HIV相关MAV菌株,选取15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特异位点,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初步建立检测大理地区HIV相关MAV菌株DNA指纹图谱方法。运用Quantity One和Bio Numerics(6.6)软件对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UPGMA法和MST法进行聚类分析。3、对MAV的药物敏感性:采用比例法对所有MAV菌株进行包括左氧氟沙星(LFX)、阿米卡星(AK)、卷曲霉素(CPM)、丙硫异烟胺(TH1321)、利福布丁(RBU)、莫西沙星(MFX)在内的这6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4、PPE25-MAV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克隆表达和纯化PPE25-MAV蛋白,分别用浓度为0.5μg/m L、1μg/m L、2μg/m L、5μg/m L的蛋白处理巨噬细胞,各处理2h和10h后,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凋亡率。结果:1、NTM的菌种鉴定:大理地区HIV相关的12株NTM中,慢生长分枝杆菌11株,其中9株鸟分枝杆菌,1株帕拉分枝杆菌,1株戈登分枝杆菌;快生长分枝杆菌1株为脓肿分枝杆菌。主要以鸟分枝杆菌为优势菌群。2、MAV的基因分型:VNTR的15个位点的HGDI值存在差异,最高值为0.75,最低值为0。在15个位点中MATR-14最高为0.75,而MATR-9、MATR-1、MATR-2等13个位点HGDI值均大于等于0.5。根据UPGMA法聚类分析树状图显示,大理地区双感的9株鸟分枝杆菌分为3个基因群,8个基因型。其中C群的2个临床分离株形成1个簇,A、B群没有成簇的菌株。用MST法聚类分析的结果大理地区的鸟分枝杆菌分为三个簇。3、对MAV的药物敏感性:9株HIV相关的MAV全部对阿米卡星(AK)耐药,有7株对左氧氟沙星(LFX)耐药,有6株对莫西沙星(MFX)耐药,有5株对卷曲霉素(CPM)耐药,有1株对利福布丁(RBU)耐药,另外9株MAV均对丙硫异烟胺(TH1321)敏感。4、PPE25-MAV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在作用2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在0.5μg/m L与1μg/m L时均低于空白组(P<0.05);在作用10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仅5μg/m L时略有升高(P<0.05),在0.5μg/m L、1μg/m L和2μg/m 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在2μg/m L和5μg/m L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1、大理地区HIV相关的12株NTM中主要优势菌群为鸟分枝杆菌,rpo B和hsp65基因可以将脓肿分枝杆菌的亚种鉴别出来。2、对大理地区MAV菌株MATR-VNTR分析,不同菌株的同一位点的基因片段差异明显,基因分型多态性较高。MATR-14和MATR-9等13个位点分辨力高,可作为大理地区HIV相关MAV的基因分型首选位点。3、MAV对丙硫异烟胺(TH1321)敏感,同时存在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情况以及多药耐药的特点。4、PPE25-MAV蛋白对巨噬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而且PPE25-MAV蛋白主要作用于巨噬细胞的晚期凋亡阶段。

石耀强[4](2020)在《微生物培养联合分子鉴定快速检测大肠杆菌及其常见耐药表型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抗生素在临床上无指征、混乱、过度使用及反复更换现象的出现造成了临床上耐药菌的大量出现。治疗中一旦出现抗生素耐药,则为患者的治疗造成严重的困难,尤其是多重耐药菌对病患的顺利康复带来巨大困扰,危害公共安全。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解决此困境的最核心因素之一,这需要临床检验的支撑。临床上常用分离培养加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质谱分析等方法对细菌进行中种属鉴定和药敏分析,但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细菌鉴定及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测上,以核酸扩增为主的分子诊断自PCR被发明以来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检验中。但是由于耐药机制多种多样,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存在不吻合的现象,所以基于耐药基因对耐药表型的判别并不是最佳的。在本研究中,通过本地Blast及在线Blast对大肠杆菌全基因组进行筛选,得到该菌的特异基因hypothetical protein gene(ID:13702648)。经验证,此特异基因在240株大肠杆菌中广泛存在,在150株非大肠杆菌菌株中不可检出,故可作为细菌种属鉴定特异基因。结合大肠杆菌在抗生素存在时的增菌培养,建立了PCR和q PCR快速分子药敏检测体系。PCR和q PCR快速分子药敏检测体系均可在30-60分钟的增菌时间内对102-4CFU/m L的原始浓度的菌液进行药物敏感性的准确检测,总检测时间均不超过2.5小时。PCR可在60分钟的增菌时间内对102CFU/m L的原始浓度的菌液进行药物敏感性的准确检测,在30分钟的增菌时间内对103-4CFU/m L的原始浓度的菌液进行药物敏感性的准确检测。q PCR可在最短30分钟的增菌时间内对最低102CFU/m L的原始浓度的菌液进行药物敏感性的实时、准确检测。将q PCR快速分子药敏检测体系用于临床样本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氨苄西林、阿米卡星抗生素耐药性评估,检测结果与医院药敏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将传统药敏鉴定与分子诊断有机结合,成功的构建了基于细菌特异基因的PCR、q PCR快速分子药敏鉴定方法。具有直观、简单、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特点,可在2.5小时内鉴定临床样本中常见多药物耐药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并明确其耐药表型,提供快速精准检测细菌种属及其抗生素耐药的方法,为相关诊断试剂开发提供技术基础。

郑义盈[5](2020)在《肉羊五种重要疫病的血清学调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的原核表达》文中研究说明疫病是影响养羊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每年因疫病的发生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不容小觑。本研究应用ELISA检测方法对甘肃、内蒙、陕西和新疆四个省区的羊血清样品进行五种疫病的血清学调查。采集羊病变肺脏组织,利用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获得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对分离株进行生化实验和药敏实验分析,探究该分离株的生长特性。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抗原和荚膜抗原类型的数量繁多,导致不同菌株免疫原性不一。因此,本研究选取同源性较高的OmpA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初步探究该蛋白的表达条件,为后续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五种疫病的血清学调查收集甘肃、内蒙、陕西和新疆地区的450份羊血清样品,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五种抗体。实验发现,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和巴氏杆菌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8%和94.22%。羊口疮病毒抗体和魏氏梭菌抗体阳性率中等,分别为6.44%和7.78%。副结核抗体阳性率最低,只有0.07%。将样品按照地区分类后,发现新疆、甘肃、陕西和内蒙地区的血清样品中的抗体阳性率呈现相近的趋势。对血清中同时存在的抗体种类统计后,发现存在两种抗体的血清数量占总样品的83.78%,其中存在巴氏杆菌抗体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的血清占83.33%,存在魏氏梭菌抗体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的血清占0.22%,存在羊口疮病毒抗体和魏氏梭菌抗体的血清占0.22%。预示着羊群遭受巴氏杆菌和支原体的混合感染最为严重。2.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采集病羊肺脏组织病料进行研磨处理,将过滤液涂布于血清TSA培养基。长出菌落后重复多次划线培养,获得优势菌落。对该优势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获得一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该菌株进行药敏分析后,发现四环素、阿莫西林、卡那霉素、头孢他啶、磺胺甲恶唑等药物对其有抑制作用。依据此结果,可为巴氏杆菌病的治疗和控制提供参考。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分析,以不同剂量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小鼠腹腔注射100μL,发现注射量达102cfu/m L时,会导致小鼠在6 h内开始死亡,24 h内全部死亡,提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3.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蛋白的原核表达利用p ET-28a原核表达系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基因进行蛋白表达。首先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OmpA,将该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蛋白,发现可以表达出约40 ku的重组OmpA蛋白。然后对该蛋白表达条件优化后发现,最佳诱导条件为1 m M IPTG、诱导6 h。最后对该蛋白的抗原性和可溶性进行分析,发现带有His标签的重组OmpA蛋白为包涵体蛋白。

王峥[6](2020)在《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分析和药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通常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根据其生长速度分为快生长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a,RGM)和慢生长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a,SGM)。NTM分布在家庭用水、天然水源、土壤和气溶胶等环境中,属于机会致病菌,临床上RGM中脓肿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以及SGM中鸟分枝杆菌复合体、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等感染最为常见。近年来NTM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我国NTM分离率也从1990年的4.9%升至2010年的22.9%,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NTM感染在临床上多发于肺部,引起慢性肺部疾病,其次还可引起淋巴结炎、皮肤病和传播性疾病等。NTM肺病与肺结核在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及病原学检查极为相似,临床上很多NTM肺病患者常被误诊为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但NTM对大多数的抗结核药物天然耐药,治疗效果往往很差。目前鉴别区分NTM和肺结核的方法主要包括PNB选择性培养法、核酸扩增法、MPT64抗原检测法等,但存在PNB培养法耗时长、PCR扩增序列天然缺失等问题。因此,寻找快速准确、在临床中易于推广的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抗NTM药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课题基于2009年-2019年在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573例NTM肺病患者以及593例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检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了NTM肺病与肺结核两类患者的基本生理学及临床特征,探讨了NTM肺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对NTM肺病患者中快生长分枝杆菌与慢生长分枝杆菌两组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NTM临床耐药性以及快生长分枝杆菌与慢生长分枝杆菌临床耐药性的差异;比较分析了T-spot阳性的NTM肺病与肺结核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筛选评估了与T-spot联合诊断NTM和TB有潜在辅助诊断价值的指标。研究发现NTM肺病与肺结核两组初治患者在年龄、咳嗽、咯血、发热、支气管扩张、肺内空洞发生率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60岁以上患者患NTM肺病的概率更高,且NTM肺病患者的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更高;另外我们发现大多数NTM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阿米卡星、氯霉素、氧氟沙星等抗结核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高达95.1%,快生长分枝杆菌和慢生长分枝杆菌中对于利福平和乙胺丁醇耐药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NTM肺病组的HGB、Lym%、EO%、HCT、MCV、PDW、P-LCR、HDL、AT3、RBP等指标明显高于肺结核组(P<0.05),而肺结核组的WBC、Neu%、PLT、PCT、C3、TT、CRP、D-Dimer、T-spot、MDSIL-2R、ESR等指标高于NTM肺病组患者(P<0.05);以肺结核患者为对照,对单个指标和多个指标联合分别进行ROC曲线分析,T-spot和CR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和0.732。T-spot阳性的诊断界值为17.5,灵敏度为0.805,特异性为0.622,CRP为9.5mg/L,灵敏度为0.675,特异性为0.701;多指标联合时T-spot联合MCH、MDSIL-2R诊断的特异度最高,为95.8%,灵敏度为56.9%,准确度也较高,AUC面积为0.801;另外PLT与AT-3、T-spot与MCV、T-spot与RBP、PCT联合诊断时的特异度也较高,分别为88.9%、85.4%、84.0%,灵敏度分别为51.3%、58.5%、68.4%,AUC均在0.7-0.9之间。在课题第二部分,我们选取了共五大类2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对7种不同的NTM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本文发现单药使用时,拉氧头孢对瘰疬分枝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样多西环素对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也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法罗培南和万古霉素均对瘰疬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克林霉素对瘰疬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联合用药中,克拉霉素与利奈唑胺对鸟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有协同抑制作用,克拉霉素与多西环素对鸟分枝杆菌呈现协同抑制作用。总之,本文分析了NTM肺病患者与肺结核患者临床相关检测及特征的差异,发现了T-spot联合MCH、MDSIL-2R以及RBP、PCT;PLT与AT-3、T-spot与MCV联合能提高T-spot阳性的NTM肺病与结核病患者的鉴别诊断效能。另外,首次发现了拉氧头孢、法罗培南、多西环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以及联合用药体外对不同NTM有效,为进一步临床应用评价打下了基础。

刘佳[7](2020)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筛查及其血清结核抗体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筛查及其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94例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NH,RFP,Sm,EMB,OFX,CPM,Km以及Pto八种抗结核药物的检测结果筛查出结核耐药组143人和结核敏感组151人,选取同期住院的非结核患者150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结核耐药组,结核敏感组和对照组使用结核血清蛋白芯片法检测38KDa抗体、16KDa抗体及LAM抗体,所得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耐药率最高的为INH(73.42%),其余依次为RFP(69.96%)、Sm(41.95%)、OFX(37.76%)、EMB(20.27%)、Km(5.59%)和CPM(2.79%),未发现Pto耐药的菌株。结核耐药组包括耐多药结核、单耐药结核、多耐药结核、耐药OFX结核和广泛耐药结核等5种耐药类型,耐多药结核类型阳性发生率最高占51.7%、其次为单耐药结核27.8%、多耐药结核病11.9%和耐药OFX结核9.1%,广泛耐药结核类型发生率最低占3.5%,未发现单耐CPM、单耐Km和单耐Pto的菌株。多耐药结核类型的耐药模式最多有5种,耐多药结核类型有4种、单耐药结核类型和广泛耐药结核类型均为3种,耐药OFX结核有1种。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模式共有6种,以“38k Da(阳性)+16k Da(阴性)+LAM(阳性)”模式最为常见。结核组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c2=261.33,P<0.01);结核耐药组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85.31%与结核敏感组77.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10,P>0.05)。耐多药结核类型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最高占91.89%,其余依次为多耐药结核类型占88.23%、单耐药结核类型占82.35%、广泛耐药结核类型占80.0%以及耐药OFX结核类型占53.84%。多种药物耐药结核其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90.62%(87/96)明显高于结核敏感组77.48%,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59,P<0.05)。结论:一线抗结核药物INH耐药率最高;二线抗结核药物OFX耐药率最高;耐药结核类型有16种,以“INH+RFP”类型最常见,说明耐药结核类型繁多复杂,给临床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类型更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未发现单耐CPM、单耐Km和单耐Pto的菌株,说明CPM、Km和Pto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模式以“38k Da(阳性)+16k Da(阴性)+LAM(阳性)”为主;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以耐多药结核类型最高,最低为耐药OFX结核类型;“多种药物耐药结核”其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90.62%高于结核敏感组77.48%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血清结核抗体的阳性结果可能对“多种药物耐药结核”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瞿梅,黄飞,陈俊林,顾德林,胡忠义,丁元生[8](2020)在《培养管硅胶显色法直接检测结核菌吡嗪酰胺耐药性》文中提出目的:利用培养管硅胶显色法直接检测临床涂阳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TB)吡嗪酰胺(PZA)药物敏感性,并对该方法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10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158例肺结核患者涂阳痰标本进行预处理,利用Bactec MGIT960与培养管硅胶显色法同步进行PZA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Bactec MGIT960检测PZA药物敏感性结果为判断标准,培养管硅胶显色法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6.8%、95.9%、96.7%。报告结果平均时间为(24.5±2.0)d,同Bactec MGIT960检测时间相仿,报告时间与痰中MTB菌量及活力有相关性。结论:培养管硅胶显色法可以替代Bactec MGIT960直接对临床涂阳痰标本进行PZA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可靠,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要,适合推广使用。

温贵华,刘晋洪,刘婷,陈伊,郭夏娜,翁琼琳,邱勇龙,赖惠婷[9](2011)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的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一步法检测试剂对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的效果。方法采用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和传统酸性罗氏培养法对198例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快速变色液体培养法和酸性罗氏培养法,整个试验完成平均检出时间分别为28、62 d。与传统酸性罗氏培养基相比,快速一步法可缩短3060 d完成;两法阳性检出率(37.9%和37.4%)与初治耐药率结果(35.6%和36.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一步法是一种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王铁峰[10](2011)在《猪牛源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离鉴定及其主要基因的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与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一起被列为分枝杆菌,由于其能引起与结核类似的病症而得名,为革兰氏阳性菌,抗酸染色阳性。该菌截止到2003年共发现有95种,其中大部分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除了能引起肺部病变以外,还能引起动物体多种其它组织病变,其临床诊断时多有误诊为结核杆菌的报道。NTM与结核分枝杆菌虽同属于分枝杆菌属,但其耐药性不同,所以误诊后按结核杆菌给药的病例久治不愈,另外,大部分NTM对结核菌素变态反应(PPD)呈阴性,难以发现,这都给畜牧生产业带来极大损失,所以对动物NTM的分离鉴定及进一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关于NTM的研究报道中,国内外已经发表的文献大都是关于人NTM的报道,对动物NTM的报道很少,本实验对动物NTM展开研究,实验共分以下四部分:1、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从吉林省境内多个地区采集经PPD检验呈阴性的猪、牛颌下淋巴结与肠系膜淋巴结样品共计2100份,经酸处理后研磨成匀浆,接种于新配制的改良罗杰氏斜面培养基中,每个样品接种三管,37℃培养,每3d观察一次,培养8周以上,抗酸染色可见菌株,用改良罗杰氏斜面培养基扩增抗酸染色阳性菌,应用多种方法对扩增的抗酸菌进行鉴定分类工作,所采取的方法有实验室常规方法:观察记录其生长时间、菌落形态等特征:生长特性实验:将该菌于改良罗杰氏培养基中置于28℃、37℃、45℃条件下观察其生长情况;生物化学鉴定:应用耐热触酶、硝酸盐还原、吐温80水解、尿素酶、芳香硫酸酯酶、铁离子吸收、亚碲酸盐还原实验分别鉴定分离菌;鉴别培养基生长实验:应用PNB培养基、TCH培养基、氯化钠培养基、苦味酸培养基、谷氨酸钠葡萄糖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热休克蛋白hsp65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鉴定分离菌。联合分析多种方法所得结果,最终对所分离到的菌株做出鉴别分类,其中共计得到菌株28个,分别为:浅黄分枝杆菌4株,瘰疬分枝杆菌2株,胞内分枝杆菌2株,蟾蜍分枝杆菌6株,牛分枝杆菌1株,偶发分枝杆菌3株,苏加分枝杆菌2株,新金分枝杆菌4株,龟分枝杆菌1株,戈登分枝杆菌1株,母牛分枝杆菌2株。结果表明虽然被检样品经过PPD变态反应筛选,但仍然有非结核分枝杆菌被分离出来,说明非结核分枝杆菌猪、牛群中最新的流行情况并不乐观,加之近年来在饲养管理和监测控制措施实行和完善的前提下,非结核分枝杆菌仍有较高的流行,说明该菌有较强的适应性,为了防止其广泛流行产生大的影响,应在防治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时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监测和防控工作。2、非结核分枝杆菌血清学分组及抗原性分析:对分离到的NTM血清学分组,将NTM转移接种到Middle brook 7H10抗原培养基中,生长后用0.3%甲醛灭菌生理盐水制备免疫用死菌制剂,用灭菌生理盐水制备免疫用活菌制剂,分四次免疫健康兔,每次间隔一周,一、二次用死菌制剂免疫,三、四次用活菌制剂免疫,并于第四次免疫一周后心脏采血制备抗血清。用含石炭酸的磷酸盐缓冲液洗下抗原培养基上的NTM,经过处理后,用PBS缓冲液制备成抗原。用抗血清和抗原进行凝集反应和凝集素吸收试验,最终对分离到的NTM做出血清学分组及抗原性分析,结果将NTM分离株分成五个血清型:NH1、NH2、NH5、ZH1、ZC4、ZC14为一种血清型,ZC2、ZC3、ZH9、ZH10为一种血清型,NH9、NC11、NC12、NC13、NC14、ZC11、ZC12为一种血清型,NH3、NH6、NC4、NC7、NC10、ZH5、ZH6、ZH13、ZC7、ZC8为一种血清型,NH8单独为一种血清型,说明吉林省地区分布的NTM血清型分类结构较具体,有进一步分类研究,并根据其分型制定监测和防制措施价值。3、分离菌株中偶发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从分离NTM中选取已经鉴定确认为偶发分枝杆菌的分离株,改良核酸提取方法提取全基因组,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 I随机酶切全基因组,通过体系中酶浓度调节控制酶切后基因片段主要集中在1kb到7kb之间,把酶切片段通过随机连接的方式连入经过BamH I单酶切和去磷酸化处理过的pUC18载体中,再转化入自制的感受态细菌DH5a,经蓝白斑筛选、PCR、双酶切等方法检测连接效率并得到阳性连接,刮取培养基表面阳性菌,加甘油保存于-80℃,实验得到阳性克隆4×104个,根据统计学计算达到基因组文库要求,该文库的建立为以后对该菌特殊基因方面的研究及基因结构和调控等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其它NTM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打下了实验基础。4、基因组文库的应用即hsp65基因片段的分析:从已经制备的偶发分枝杆菌的全基因组文库中克隆出长413bp的hsp65基因片段,经测序后,采用Blast、DNAStar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得到该偶发分枝杆菌的基因特征和进化特征。本实验从NTM的分离培养到分离鉴定和血清学分型,再到全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基因组文库的应用及NTM基因序列的测序分析,为NTM实验室研究工作制订了一整套流程,为实验室就分离到的NTM进一步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实验所得各数据也为撑控NTM最新流行情况、针对NTM特点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变色液体培养基在分枝杆菌快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色液体培养基在分枝杆菌快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1 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及其致病机制
    2 基因敲除技术
        2.1 特异性转导法
        2.2 线性DNA片段法
        2.3 反选择标记法
        2.4 CRISPR基因敲除法
        2.5 ORBIT 法
    3 结语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Rv0927c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4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1.5 同源重组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1.6 Rv0927c重组噬菌体的制备与鉴定
        1.7 Rv0927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鉴定
        1.8 H37Ra△Rv0927c基因回补株的构建与鉴定
    2 结果
        2.1 Rv0927c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同源重组载体的鉴定
        2.3 Rv0927c重组噬菌体的鉴定
        2.4 Rv0927c基因缺失株的鉴定
        2.5 H37Ra△Rv0927c基因回补株的鉴定
    3 讨论
第二章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基因缺失株生物学特性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生长曲线检测
        1.3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形态学观察
        1.4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抗逆性检测
        1.5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生物被膜检测
        1.6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药物敏感性检测
        1.7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 NF-κB信号通路检测
        1.8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胞内存活检测
        1.9 流式细胞因子表达量检测
    2 结果
        2.1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的生长曲线
        2.2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形态学观察
        2.3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抗逆性检测结果
        2.4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生物被膜特性
        2.5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2.6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 NF-κB通路检测结果
        2.7 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的胞内存活
        2.8 流式细胞因子表达量检测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羊伪结核研究进展
        1.1 羊伪结核及流行病学
        1.1.1 羊伪结核
        1.1.2 流行病学
        1.2 伪结核棒状杆菌生物学特征
        1.2.1 细菌形态结构、分型
        1.2.2 主要毒力因子
        1.2.3 生化特性
        1.2.4 致病机理和免疫应答
        1.2.5 药物敏感性
        1.3 羊伪结核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3.1 临床症状
        1.3.2 病理变化
        1.4 羊伪结核诊断方法研究
        1.4.1 病原学诊断
        1.4.2 血清学诊断
        1.4.3 影像学诊断
        1.5 疫苗研究进展
        1.5.1 商用疫苗
        1.5.2 灭活苗和类毒素疫苗
        1.5.3 减毒活疫苗
        1.5.4 重组亚单位疫苗
        1.5.5 DNA疫苗
        1.5.6 载体疫苗
        1.5.7 疫苗开发的展望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培养基配制
        2.1.4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病料采集
        2.2.2 病原菌分离
        2.2.3 革兰染色检查
        2.2.4 分离菌生化鉴定
        2.2.5 分子生物学鉴定
        2.2.6 奶山羊致病试验
        2.2.7 药物敏感性试验
        2.3 结果
        2.3.1 病原菌分离结果
        2.3.2 镜检结果
        2.3.3 生化试验结果
        2.3.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3.5 山羊致病性试验结果
        2.3.6 药敏试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1.1 菌种和质控血清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1.4 相关试剂配制
        3.2 方法
        3.2.1 ELISA包被抗原的制备
        3.2.2 ELISA常规操作步骤
        3.2.3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及抗体最适稀释倍数确定
        3.2.4 酶标记二抗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3.2.5 优化封闭时间
        3.2.6 最佳封闭液
        3.2.7 检测结果临界值的确定
        3.2.8 特异性试验
        3.2.9 敏感性试验
        3.2.10 重复性试验
        3.2.11 符合率检测
        3.3 结果
        3.3.1 抗原、抗体及酶标记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优化结果
        3.3.2 封闭条件优化
        3.3.3 不同封闭时间结果
        3.3.4 阴/阳性标准临界值的确定
        3.3.5 特异性试验结果
        3.3.6 敏感性试验结果
        3.3.7 重复性试验结果
        3.3.8 符合率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陕西关中地区奶山羊伪结核血清学调查
        4.1 材料
        4.1.1 调查地点
        4.1.2 样品采集
        4.1.3 菌株及质控血清
        4.1.4 主要仪器
        4.1.5 主要试剂
        4.1.6 相关试剂配制
        4.2 方法
        4.2.1 抗原包被
        4.2.2 封闭
        4.2.3 血清样品稀释
        4.2.4 一抗加样
        4.2.5 二抗加样
        4.2.6 显色
        4.2.7 终止反应
        4.2.8 结果判定
        4.2.9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不同地区奶山羊CLA抗体检测情况
        4.3.2 不同性别、年龄奶山羊CLA抗体检测情况
        4.3.3 不同养殖规模奶山羊CLA抗体检测情况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大理地区HIV相关NTM病的菌种分布及优势菌群的生物学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课题资助情况
英汉缩略词与英汉对照
前言
第1章 大理地区NTM/HIV感染者NTM的菌种鉴定
    1.1 实验材料
        1.1.1 标本来源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菌株的初步鉴定与分离培养
        1.2.2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和保存
        1.2.3 非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鉴定
    1.3 实验结果
        1.3.1 抗酸染色镜检
        1.3.2 部分NTM菌落的生长状况
        1.3.3 鉴别培养基的鉴定
        1.3.4 多位点PCR扩增的电泳结果
        1.3.5 多位点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及同源性分析
        1.3.6 菌种分布情况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大理地区NTM/HIV感染者NTM中鸟分枝杆菌MLVA法基因分型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鸟分枝杆菌的DNA提取
        2.2.2 MLVA基因分型法
    2.3 实验结果
        2.3.1 PCR扩增结果重复性的检测
        2.3.2 VNT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检测
        2.3.3 不同位点的分辨力
        2.3.4 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
        2.3.5 用MST法聚类分析的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鸟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来源
        3.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鸟分枝杆菌的传代培养
        3.2.2 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测定
        3.2.3 质量控制以及注意事项
    3.3 实验结果
        3.3.1 双感菌株在药敏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3.3.2 培养结果报告
        3.3.3 鸟分枝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鸟分枝杆菌PPE25-MAV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细胞
        4.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4.1.3 试剂的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4.2.2 PPE25-MAV蛋白的诱导表达与鉴定
        4.2.3 PPE-25 MAV蛋白的纯化以及柱上复性
        4.2.4 Ana-1小鼠巨噬细胞的培养
        4.2.5 PPE25-MAV蛋白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4.3 实验结果
        4.3.1 重组质粒的鉴定
        4.3.2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4.3.3 PPE25-MAV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4.3.4 PPE25-MAV蛋白的表达形式
        4.3.5 流式细胞术检测PPE25-MAV蛋白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非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微生物培养联合分子鉴定快速检测大肠杆菌及其常见耐药表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细菌感染与抗菌药物的问世
    1.2 抗生素耐药已成为公共安全的一大威胁
    1.3 抗生素耐药机制复杂
    1.4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加剧了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扩散与变异
    1.5 抗生素新药研发进展缓慢加剧细菌耐药
    1.6 快速检测抗生素耐药信息从而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1.7 现有方法难以快速有效的检测抗生素耐药信息
    1.8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及耐药检测中的应用
    1.9 目前细菌药敏检测存在的问题
    1.10 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1.11 试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PCR鉴定大肠杆菌及其耐药表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常用抗生素使用液的配制
        2.2.2 灭菌超纯水制备
        2.2.3 培养基制备
        2.2.4 菌种培养及基因组DNA的提取
        2.2.5 筛选特异基因
        2.2.6 引物设计及合成
        2.2.7 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2.2.8 PCR鉴定体系的特异性评估
        2.2.9 PCR鉴定大肠杆菌耐药表型
        2.2.9.1 试验菌株选择培养
        2.2.9.1 试验菌株梯度稀释以及PCR灵敏度评估
        2.2.9.2 抗生素共培养
        2.2.9.3 抗生素共培养模板制备
        2.2.9.4 PCR检测抗生素共培养模板以及循环数优化
    2.3 结果
        2.3.1 特异基因筛选
        2.3.2 PCR特异性评估
        2.3.3 试验菌株梯度稀释以及PCR灵敏度分析
        2.3.4 抗生素共培养
        2.3.5 PCR检测抗生素共培养模板以及循环数优化
    2.4 讨论
第三章 qPCR鉴定大肠杆菌及其耐药表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剂
        3.1.2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抗生素共培养模板
        3.2.2 qPCR检测抗生素共培养模板
        3.2.3 qPCR检测临床尿液样本中大肠杆菌抗生素敏感性
    3.3 实验结果
        3.3.1 qPCR检测抗生素共培养模板
        3.3.2 qPCR检测临床大肠杆菌菌株抗生素敏感性
    3.4 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目录

(5)肉羊五种重要疫病的血清学调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的原核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羊重要传染病研究进展
        1.1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1.2 布鲁氏菌病
        1.3 传染性脓疱病
        1.4 传染性胸膜肺炎
        1.5 副结核杆菌病
        1.6 魏氏梭菌病
    2 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进展
        2.1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原学
        2.2 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
        2.3 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分型系统
        2.4 国内外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情况
        2.5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2.6 细菌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3 外膜蛋白研究进展
        3.1 外膜蛋白渗透性
        3.2 外膜蛋白的组成
        3.3 外膜蛋白OmpA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肉羊五种重要疫病的血清学调查
    前言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材料
        1.1.2 试剂
        1.1.3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巴氏杆菌抗体检测
        1.2.2 副结核抗体检测
        1.2.3 羊口疮病毒抗体检测
        1.2.4 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检测
        1.2.5 羊魏氏梭菌抗体检测
    2 实验结果
        2.1 血清样品采集情况
        2.2 样品ELISA检测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及实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
        1.1.3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病料的收集
        1.2.2 动物病料的处理
        1.2.3 革兰氏染色
        1.2.4 细菌16SrRNA鉴定
        1.2.5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型鉴定
        1.2.6 菌株生化指标鉴定
        1.2.7 菌株药敏实验
        1.2.8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及动物回归实验
        1.2.9 菌株传代实验
        1.2.10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保存
    2 实验结果
        2.1 革兰氏染色结果
        2.2 细菌基因组鉴定
        2.3 生化指标鉴定结果
        2.4 药敏试验结果
        2.5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及动物回归实验
        2.6 菌株传代实验
        2.7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保存
    3 讨论
第三章 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基因原核表达
    前言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菌株与主要材料
        1.1.2 主要试剂配制
        1.1.3 实验仪器
        1.2 方法
        1.2.1 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的提取
        1.2.2 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基因扩增
        1.2.3 大肠杆菌DH5α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制备
        1.2.4 OmpA与克隆载体p MD19-T的酶切
        1.2.5 OmpA与克隆载体p MD19-T的连接
        1.2.6 p MD19-T-OmpA转化DH5ɑ感受态细胞
        1.2.7 p MD19-T-OmpA质粒的鉴定
        1.2.8 p MD19-T-OmpA质粒提取
        1.2.9 OmpA与表达质粒p ET-28a(+)的连接
        1.2.10 表达质粒p ET-28a(+)-OmpA的鉴定
        1.2.11 OmpA重组蛋白的表达
        1.2.12 OmpA重组蛋白可溶性分析
        1.2.13 OmpA重组蛋白的纯化
        1.2.14 OmpA的生物学信息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PCR扩增OmpA基因
        2.2 重组质粒p ET-28a(+)-OmpA的双酶切鉴定
        2.3 重组蛋白OmpA表达条件的优化结果
        2.4 OmpA重组蛋白可溶性分析结果
        2.5 重组蛋白OmpA的 Western blotting结果
        2.6 重组蛋白OmpA的纯化
        2.7 OmpA生物信息学信息分析
        2.7.1 理化性质
        2.7.2 OmpA二级结构预测
        2.7.3 蛋白三级结构分析
        2.7.4 OmpA疏水性分析
        2.7.5 信号肽分析
        2.7.6 蛋白功能结构域分析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列词对照表
附录
致谢

(6)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分析和药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非结核分枝杆菌概述
    1.2 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研究
        1.2.1 流行状况
        1.2.2 菌种分布情况
        1.2.3 发病机制
        1.2.4 临床表现
    1.3 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别方法
    1.4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治疗
        1.4.1 快生长分枝杆菌
        1.4.2 慢生长分枝杆菌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NTM肺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基础临床表征及指标采集
        2.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2.1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表现
        2.2.2 NTM肺病对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2.2.3 T-spot.TB检测阳性的NTM肺病与肺结核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2.2.4 T-spot.TB阳性的NTM肺病与肺结核鉴别诊断
    2.3 结论
        2.3.1 NTM肺病临床特点和相关性因素
        2.3.2 临床指标对NTM肺病鉴别诊断价值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抗生素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
    3.1 材料
        3.1.1 菌株来源
        3.1.2 抗生素的选择
        3.1.3 培养基的制备
        3.1.4 实验仪器
    3.2 方法
        3.2.1 微量药敏板的制备
        3.2.2 菌液的制备及接种
        3.2.3 培养及结果判定标准
    3.3 结果
        3.3.1 有氧条件下对NTM的 MIC检测
        3.3.2 厌氧条件下对NTM的 MIC检测
        3.3.3 联合抗生素对NTM的体外活性研究
    3.4 讨论
    3.5 本章小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筛查及其血清结核抗体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以及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结核耐药组与结核敏感组的基本情况比较
    2.2 结核耐药组总体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
    2.3 结核耐药组耐药类型分布
    2.4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的结果
    2.5 多种药物耐药结核与结核敏感组血清抗体结核检测结果的比较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技术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培养管硅胶显色法直接检测结核菌吡嗪酰胺耐药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1.1 菌株来源
        1.1.2 试剂与仪器设备
        1.1.3 试剂配制
    1.2 方法
        1.2.1 标本处理
        1.2.2 培养管硅胶显色法检测涂阳标本PZA敏感性
        1.2.3 BACTEC MGIT960检测PZA药物敏感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培养管硅胶显色法与Bactec MGIT960检测158例涂阳痰标本PZA药敏结果
    2.2 培养管硅胶显色法与Bactec MGIT960检测痰标本PZA药敏时间
3 讨论

(9)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的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标本处理
        1.2.2 变色液体培养及药敏
        1.2.3 传统酸性罗氏培养及药敏
        1.2.4 质量控制
        1.2.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痰涂片结果
    2.2 痰培养结果
    2.3 痰结核分枝杆菌药敏结果
3 讨 论

(10)猪牛源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离鉴定及其主要基因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NTM的分布及危害
    2.NTM生物学特性
    3.NTM致病性特点
    4.动物中NTM的流行情况
    5.NTM研究进展
    6.NTM的分离培养方法
        6.1 按培养基的性状分类
        6.2 按成分分类
        6.3 以琼脂为基础培养基
        6.4 按目的分类
    7.NTM的鉴别分类研究
    8.NTM分类方法
        8.1 生长特性鉴定
        8.2 生化试验鉴定
        8.3 鉴别培养基生长试验鉴定
        8.4 分子生物学方法
    9.NTM的血清学研究
    10.基因组文库技术的应用
    11.NTM的诊断与防治
        11.1 诊断标准
        11.2 NTM病的治疗
        11.3 NTM的防治
    12.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实验一 猪、牛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3.2 菌型鉴定结果
        3.3 综合菌型鉴定结果
        4.讨论
        4.1 NTM检验没有金标准
        4.2 综合结果的确定
        4.3 NTM牛群中最新流行情况
        4.4 NTM猪群中流行情况比较分析
        4.5 牛群、猪群NTM分离率比较
        4.6 实验中牛结核杆菌的分离情况
        4.7 NTM的危害及防治重点
        4.8 实验创新及研究展望
        5.小结
    实验二 猪、牛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血清学鉴定研究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NTM菌体抗原的制备
        3.2 凝集反应实验结果
        3.3 凝集素吸收实验结果
        4.讨论
        4.1 免疫方法的建立
        4.2 交叉凝集反应
        4.3 凝集素吸收实验
        4.4 血清学分型实验与实验一分类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5 排除非特异性交叉凝集反应
        4.6 NTM血清型分布的环境因素
        5.小结
    实验三 非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保存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载体质粒制备结果
        3.2 载体酶切去磷酸化结果
        3.3 核酸提取结果
        3.4 基因组DNA酶切最佳条件摸索实验
        3.5 基因组DNA酶切实验结果
        3.6 连接转化后蓝白斑筛选情况
        3.7 阳性克隆的结果
        3.8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4.讨论
        4.1 偶发分枝杆菌的选择
        4.2 基因组DNA的提取
        4.3 基因组DNA酶切片段的回收
        4.4 线性载体与外源DNA的连接
        4.5 阳性克隆的筛选
        4.6 基因组文库的保存
        4.7 基因组文库的意义及发展
        5.小结
    实验四 偶发分枝杆菌基因组文库中Hsp65基因序列分析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Hsp65基因的扩增结果
        3.2 Hsp65基因PCR产物纯化回收结果
        3.3 Hsp65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和比较结果
        3.4 氨基酸序列分析
        3.5 遗传进化分析
        4.讨论
        4.1 基因组文库的应用
        4.2 核苷酸序列比较
        4.3 氨基酸序列分析
        4.4 进化树分析
        5.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变色液体培养基在分枝杆菌快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结核分枝杆菌Rv0927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D]. 王海宁. 扬州大学, 2021(08)
  • [2]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刘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大理地区HIV相关NTM病的菌种分布及优势菌群的生物学性状研究[D]. 翟凯新. 大理大学, 2020(05)
  • [4]微生物培养联合分子鉴定快速检测大肠杆菌及其常见耐药表型方法的建立[D]. 石耀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肉羊五种重要疫病的血清学调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的原核表达[D]. 郑义盈. 海南大学, 2020(03)
  • [6]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分析和药敏研究[D]. 王峥.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筛查及其血清结核抗体价值研究[D]. 刘佳.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8]培养管硅胶显色法直接检测结核菌吡嗪酰胺耐药性[J]. 瞿梅,黄飞,陈俊林,顾德林,胡忠义,丁元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20(03)
  • [9]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的结果分析[J]. 温贵华,刘晋洪,刘婷,陈伊,郭夏娜,翁琼琳,邱勇龙,赖惠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2)
  • [10]猪牛源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离鉴定及其主要基因的分析研究[D]. 王铁峰. 吉林农业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变色液体培养基在分枝杆菌快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