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一飞[1](2021)在《基于Leap Motion的手功能康复训练评估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在虚拟现实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人机交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是希望以更直接、更自然、更逼真的方式来实现,特别是在通过手势进行人机交互的场景下。因此,对于人机交互中的手势识别的探索和完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当代,由于脑卒中引发的手功能障碍患者日渐增多,基于现有的手功能康复设备以机械设备为主,机械设备不仅会加重患者手的负担,而且缺少必要的沉浸式体验,不能对康复过程进行跟踪评估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患者可以自主进行康复训练的沉浸式康复训练系统,患者无需佩戴任何负重设备,只需执行相应的手势即可进行康复训练。研究内容详情如下:(1)该系统主要采用Leap Motion双目视觉传感器来采集人的手部信息,通过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PCA)的数据融合技术对该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数据融合,以更少的主成分获得更多人手部姿态完整的信息,在提高了姿态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2)紧接着提出了利用改进的支持向量机(SVM)和K近邻算法(KNN)进行手势数据的识别和分类,使Leap Motion能够更加精确和迅速的获取人手部的特征信息,减少了极大工作量,优化后的SVK提高了手势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让患者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自主手功能康复训练。(3)最后在Unity 3D平台上构建了基于Leap Motion的手功能康复训练评估系统。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的思想对患者康复进行康复训练的手势数据进行有效评估,然后把康复训练结果实时地记录到本地数据库,并可以将其作为主治医师的必要参考因素,方便对患者进行跟踪治疗。实验结果表明此手功能康复系统能准确地检测人手完整信息并且触发PC端里面相应的康复动作和动作的效果,有效地实现了此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的执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高学伟[2](2021)在《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及其在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进程的深入,要实现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而火电机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主导地位。亟需解决火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问题,大型火电机组更多需要担负起高效节能、低碳环保、深度调频调峰的任务。实施电能替代供热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减少碳排放、促进能源清洁化意义重大。利用电锅炉储热供暖还可以降低电网调节压力,增加供热能力,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火电机组热力系统和电锅炉储热供暖热力系统都属于典型的非线性、多参数、强耦合的复杂热力系统。本文通过研究流体网络机理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相融合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为热力系统建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为热力系统安全、环保和经济运行提供理论支撑。论文围绕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及其在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数字孪生理论、热力系统建模理论以及大数据处理等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数字孪生与仿真技术及信息物理系统的异同;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研究了流体网络机理建模及求解方法;对Hadoop系统的MapReduce与Spark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实时数据处理Spark Streaming与Storm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搭建了适用于数字孪生及大数据在热力系统建模领域应用的大数据分布式集群平台;在该集群上实现了大数据的存储管理,以及大数据分布式计算,研究了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驱动建模理论,包括支持向量回归建模、极限学习机建模、智能辨识优化算法以及即时学习等基本理论。(2)针对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的研究,提出一套基于改进即时学习策略的自适应数据驱动建模方法。采用“主成分+互信息”的方法获得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确定权重因子,然后利用“欧式距离+角度”定义一种加权综合相似度度量函数。在离线状态下,利用改进遗传模拟退火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工况划分;进行工况预测时,采用一种多层次综合相似度度量的相似工况快速识别方法构建相似工况训练集,即根据两级搜索的策略实现了在线快速识别:初级识别是确定预测工况在历史工况库中所属的类别提取预测类工况,次级识别是采取基于综合相似度度量函数的相似工况识别方法,在历史数据库中针对预测类工况的快速识别;局部模型建模方法是在Spark计算框架下,对SparkSVMHPSO算法、Spark ELM算法以及基于SparkHPSO的多参数辨识等数据驱动建模方法进行研究。然后以SCR脱硝系统出口 NOx预测、电锅炉储热供热系统源侧及荷测负荷预测为案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建模方法有效性。为热力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建模及系统工况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3)针对数据孪生建模的研究,提出一套改进即时学习策略的自适应数据驱动与机理模型多参数辨识协同融合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在建立热力系统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关键的设备模型参数利用多参数多工况拟合的离线智能辨识方法,得到可以模拟实际系统全工况下动态变化趋势的离线智能参数辨识模型;以离线智能参数孪生模型为主,根据相似度阈值进行判断,采用自适应模型参数更新策略,实现数字孪生模型的在线协同;为进一步提升孪生模型预测的精度和鲁棒性,采用移动窗格信息熵的多模型输出在线融合方法,提升关键工况以及动态变化过程的逼近程度。基于这一理论构建的数字孪生模型,能够基于系统运行数据持续进行自我修正,在线跟踪设备运行特性,从而具有自适应、自演进的智能化特点,能够全面反映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为系统工况迭代优化提供可靠的模型输入和结果校验工具。以燃煤电站SCR脱硝系统和电锅炉储热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其热力系统数字孪生模型。(4)最后,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实时跟踪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负荷分配和工况寻优的热力系统智能工况动态寻优策略。并以电锅炉储热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能耗成本分析和负荷分配策略,利用数字孪生模型系统,对电网负荷、电锅炉系统、储热系统进行预测计算,模拟不同运行方案、不同工况下系统动态运行,得出最优的供热调节和负荷分配方案。以火力发电厂SCR脱硝系统为例,根据建立的自适应、自演进的智能化SCR脱硝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中。结果表明,利用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自适应预测控制算法比传统的PID控制效果更精确,运行更稳定。证明了所提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意义和行业示范价值。

汤宏胜[3](2016)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库和含能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库因其具有大容量、高效和可靠等优势而受到各行业研究者的青睐,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与行业需求等也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建立各类化学专业数据库。其中,随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技术和含能材料研究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LIBS数据库、含能材料及其合成反应路线数据库等。本论文围绕LIBS技术现场在线分析、高性能含能材料的筛选与合成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首先建立了基本型和冶金专属型LIBS数据库,用于钢材牌号和炉渣种类识别,构建了LIBS光谱预处理与分析系统;其次建立了含能材料的基础化合物数据库、反应知识数据库和谱图数据库,并将其分别应用于含能材料的筛选、虚拟合成和谱图匹配分析,构建了相关的软件系统。该研究丰富了化学数据库和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内容,奠定了LIBS光谱仪器的研发及现场分析应用的基础,为高性能含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方法,亦可为冶金、地质和石油等相关行业领域的科研与生产提供信息、方法和技术支撑。全文共分四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本型LIBS数据库、冶金专属型LIBS数据库,并将其分别用于钢材牌号识别,提出了基于LIBS数据库的元素比对法和基于LIBS数据库的相似度匹配法;用于炉渣种类识别,提出了基于LIBS数据库的变量重要性随机森林法;以所构建判别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了LIBS光谱预处理与分析系统。与传统的钢材牌号和炉渣种类判别分析方法相比较,该研究提出的三种方法均具有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和准确度高等优点;所建立的LIBS光谱预处理与分析系统不仅可用于LIBS仪器数据快速处理,还可用于冶金、地质、石油等领域实现样品的自动在线识别与定性分析。2、以含能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其基础化合物数据库、反应知识数据库和谱图数据库,将其分别应用于含能材料筛选、虚拟合成和谱图数据库管理。其中,将其用于含能材料筛选提出了基于基础化合物数据库的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和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用于含能化合物爆轰性能预测的方法,并以这两种方法及其他建模方法为基础,构建了含能材料性能预估系统;用于含能材料的虚拟合成,通过对化学分子结构的编码方式、匹配算法、拆分规则等内容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含能化合物虚拟合成系统:用于含能材料谱图数据库管理,依据化合物红外光谱、质谱等四类谱图的特点,研究了基于数据库的快速谱图匹配算法,建立了含能材料谱图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表明,构建的三种系统分别可用于含能材料的爆轰性能计算、虚拟合成及定性分析,具有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和运行可靠等优点,而且还具有可提高高性能含能材料筛选的命中率、缩短研发周期的特点。该研究丰富了化学计量学和数据库的研究内容,可为含能材料、功能材料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方法和技术支撑。

刘金刚[4](2016)在《冷热电联供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作为一种新的供能方式,因其既能满足终端用户需求,又避免了传输损耗,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而与其配套的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也处在不断的迭代更新中。作为冷热电联供系统与用户交互的平台,传统的运行监控系统因其固有模式限制,在实现系统智能化、差异化、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开发一套通用性强,既结合传统运行监控安全、稳定的特点,又能兼顾优化管理需求的新型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十分具有应用价值。本文即以此为背景,结合实际冷热电联供工程项目展开对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首先,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冷热电联供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的不足,并结合本项目需求提出了集中化、通用化、实时化、远程化、智能化的“五化”要求。其次,结合本项目需求提出了一套系统架构,并对各模块进行了性能阐述和分析。根据系统架构,结合项目实际需求以及试验基地的现有设备条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系统的环境监控模块、安防监控模块、设备监控模块及系统报警模块五部分。再次,根据系统架构及项目对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的需求,本文设计实现了优化管理子系统。优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多平台的整合,包括以OPC技术为基础实现数据通信、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存储以及调用MATLAB模块实现优化管理。最后,将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部署并测试。系统的部署与测试过程结合了实验室搭建的混合仿真平台,在测试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系统改进完善,并将3D虚拟现实技术与监控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搭建了试验基地的3D模型。经实际运行测试,本文设计并实现的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高效、切实可行。

黄碧浩[5](2014)在《超声原位Mg2Si/AM60复合材料流变成形的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1世纪的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以及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可,传统的重金属材料如钢铁等在很多领域都已经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的综合性能良好的新型轻材料。在众多新型材料当中又以在外空宇航,轮船水运,深潜设备,电子系统,汽车交通领域大放异彩的金属Mg和Mg合金为代表。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对金属成形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仿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产品生产之前进行模拟仿真,能有效的预测和分析铸造中产生的缺陷以及出现缺陷的部位,从而方便产品设计人员对铸造的工艺和结构设计进行灵活的修正,并为获得高质量铸件的生产提供丰富的参考数据。这大幅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高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本文以课题组建立的半固态Mg2Si/AM60复合材料的表观粘度模型为基础,在VS2005软件平台下用fortran语言重新编译半固态复合材料的表观粘度模型,并导入流体模拟软件FLOW-3D中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本文得出的新表观粘度模型,分别对镁合金压铸的液态充型与半固态充型进行了充型过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新流变模型能准确描述半固态充型能力。得到的结论说明采用半固态压铸充型能得到外轮廓清晰,结构紧密、缺陷较少的成形铸件。对端盖件的关键部位进行了充型过程的压力和速度的追踪。结果显示在半固态充型时,压力与速度变化平稳,分布均匀,有利于成形优质的铸件。进行了压铸试验并对铸件的微观组织进行了显微观察,液态压铸得到的铸件显微组织显示其组织存在树枝晶,而半固态压铸得到的组织致密均匀,再次验证了新模型的描述半固态压铸的准确性。为了优化成形工艺参数对端盖件进行了半固态压铸充型与凝固的模拟,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浇注温度、冲头速度、模具温度三组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铸件充型的时间很短,不足0.1S。冲头速度与浇注温度对充型的影响要大于模具温度。对铸件进行凝固分析,结果表明:在凝固的前期,浇道口附近的合金液保持着高温状态,成为最后凝固部位;而在端盖件的主体部位,由于半固态浆料浇注温度在固-液相区间,并且半固态浆料本身就存在很高的固相分数,所以凝固速度很快,凝固先从温度低的底部平台开始,然后逐步向Z型薄壁区域蔓延,符合顺序凝固的变化规律。铸件从充型结束到完全凝固所用的时间很短,浇注温度越高所需的凝固时间越长,然而模具预热温度与冲头速度对凝固时间影响不大。分析其原因可能定时,模具预热温度越高,凝固分数曲线越低。这说明高的模具温度让合金液的固相率降低了。最后分析得到工艺参数为浇注温度590℃,冲头速度3m/s,模具预热温度300℃时,表明缺陷分布少,铸件质量优异。利用所获得的最优工艺参数进行了压铸实验,根据实验的结果对最优工艺参数方案进行了验证。

史梦媛[6](2014)在《思想实验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逐步形成了新的实验体系来适应各种课程教材。思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形态、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仿真实验也就随之体现在了现代化学教学中。但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发现,中学一线教师由于对“思想实验“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导致其授课过程只注重“仿真实验”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忽视了利用“仿真实验”教学的本质目的和意义。本研究将从详细梳理思想实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出发,总结思想实验的特征以及仿真实验的本质;根据仿真实验的类型及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分为以下三类教学设计:前实验型教学设计、探究型教学设计、复习型教学设计,依此来研究高中化学教学中仿真实验的有关应用。期望达到更加清楚地认识仿真实验的思想内涵,发挥仿真实验的教学功能,协调仿真实验与常规教学的目的,使之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原理,训练学生的实验思维。

张志敏[7](2012)在《化学计量学算法实现的软件开发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学计量学经过几十年迅速发展,日趋成熟,已成为从复杂体系的仪器分析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最有效和最具系统性的方法之一,为复杂多组分体系的定性定量分析带来了大量新的研究思路和解析手段,它也能为仪器分析数据处理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框架。编写和实现出可靠易用的化学计量学软件产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计量学的作用,但是从化学计量学方法到可靠易用的软件产品之间还有许多基础工作。不仅要系统研究化学计量学算法,在特定情况下要提出新算法,而且在研发过程中还要引入计算机领域中的新技术以保证软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论文由此展开,主要涉及开发化学计量学软件所需基础算法研究、用C++编程语言开发化学计量学算法库和计算机新技术在化学计量学软件中的应用等方面,成功地解决了将化学计量学方法转化为可靠易用的软件产品过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如实现化学计量学软件产品的先决条件-线性代数与统计学运算库构建、用多核计算加速建模过程和用化学计量学模型标识语言保存模型、提出了几种高效的预处理算法等。现对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一、化学计量学算法通常由系列线性代数和统计学运算组成,开发化学计量学软件产品的先决条件为构建一个设计精良的高性能线性代数与统计学运算库。笔者从本科毕业设计开始,投入近六年时间,在BLAS、LAPACK、CSparse、Fortran. C和C++等源码和编译器基础之上,逐渐开发出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良好、易用、准确、高性能的线性代数和统计学运算库;并在此代码库基础上用C++实现了常用化学计量学算法。此算法库封装和设计较好,利用该库和C++进行化学计量学软件开发能够以和MATLAB差不多代码量完成相同工作,大大降低了开发的难度。在算法库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循ISOC++标准,所以构建出的库可以跨平台和编译工具链,目前测试过的操作系统平台有Windows、Linux和Mac OS X;编译器包括GCC、 MSVC、LLVM-Clang和ICC。在性能和准确性上,通过与MATLAB2011B和R2.14比较矩阵乘法和奇异值分解的运算时间与结果,所构建的运算库能够达到MATLAB2011B的性能,比R2.14至少快4倍,计算结果与MATLAB2011B和R2.14相同,说明所构建库的准确性。二、由于工艺和制造技术飞速进步,多核电脑迅速普及。在化学计量学软件中,如果能够用多核来加速计算过程,能成倍地缩短计算时间,大大增强软件产品的性能。我们首次将多核计算引入化学计量学软件中,并以用交互检验来确定确定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最优主成分个数为例,来展示多核计算的能力。随着参与运算的核心增多,交互检验时间直线下降。结果表明多核计算的确是一个用来解决化学计量学中计算密集和数据密集型问题有用的工具。三、建好化学计量学模型之后必须将模型保存在硬盘里供预测之用,这就会涉及到模型存储和共享方面的问题。通过提出化学计量学模型标识语言,可以比较完美地解决此问题。化学计量学中要保存数据常为向量或者矩阵形式,利用base64编码算法将二进制数据转化为字符串,能很好地解决向量或者矩阵保存问题;base64算法还有—个优点为:它是易读取性和文件大小之间一个平衡点。目前化学计量学模型标识语言能够存储样本划分、变量选择、预处理、奇异样本剔除和建模等方面的信息。由于化学计量学模型标识语言基于XML语言,所以有非常良好的扩展性。XML语言在软件开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化学计量学模型标识语言格式存储的模型文件能非常方便地在其他软件或编程语言里重用。一般来说只要所用开发语言有XML解析和XPath查询库就可以从模型文件有效地取出所需数据。四、针对拉曼光谱的荧光背景和色谱中常见的基线漂移问题,本文中提出一种智能的拉曼光谱背景扣除算法。它利用墨西哥帽连续小波变换准确找出每个拉曼峰的位置,然后利用峰的位置信息去构造二进制权重向量和加权惩罚最小二乘方法进行背景拟合。为了将基线校正算法集成到软件产品中,笔者将上述方法简化,提出一个更通用的基线校正算法:白适应迭代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基线校正算法airPLS,并用拉曼光谱、色谱和核磁数据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性能。通过采用稀疏矩阵技术,基线校正过程执行速度和内存使用都只与分析信号的长度成线性关系,性能和扩展性特别好,非常适用于大批量分析信号的基线校正。五、当利用整条色谱进行指纹谱分析时,色谱保留时间的漂移会使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变得不准确。在分析开始之前,必须将色谱保留时间漂移校准好,开始后续的分析工作。为了解决保留时间漂移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微分进化算法的色谱谱峰漂移校准算法。首先通过线性插值将待校和参考色谱等长;利用墨西哥帽连续小波变换准确找出待校色谱每一个峰的起始位置;以每个峰的位置为待优化的变量,以待校和参考色谱之间的相关系数为目标函数,利用微分进化去优化它们的位置,使待校和参考色谱相关系数最大化。利用该算法来校准红芍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该校准算法使指纹图谱的相关系数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够在不改变色谱峰的形状情况下将指纹图谱校准好。六、色谱技术常用于高通量分析领域如代谢组学、中药质量控制等。但是在用统计学或化学计量学从大量分析数据获取有效信息前,要进行耗时的预处理,尤其是谱峰校准。于是我们提出了多尺度谱峰校准,它先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准确找出待校色谱每一个峰的起始位置,然后将待校色谱中的谱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校准。在校准过程中,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计算交叉相关,所提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仅为NlogN,能够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高通量色谱谱峰校准。通过与最常用的两种校准方法进行比较,可得出该方法能在校准过程中保证峰形不变、速度常快且不易受背景或噪音的干扰。

米秋实[8](2011)在《基于OpenGL的化学金属与液体反应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虚拟实验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与传统的实验相比有经济、安全、不受时空限制和教学一体化等优点。对于中学化学来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应用就是虚拟化学实验的引入,通过虚拟化学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学到的知识,教师也能把化学知识以及各个化学实验过程展现得更加清楚,同时也能解决化学实验设备和器材的消耗问题。目前,虽然在虚拟实验的研究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大多数虚拟实验环境都为二维平面设计,没有体现出虚拟现实的真正要义,在空间表现能力上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本研究开发一个基于OpenGL的三维化学虚拟实验环境而且逼真的模拟实验现象。本文概述了虚拟实验技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开发虚拟实验的关键技术,开发环境,相关算法。研究了金属与液体化学反应特征,提出了通过模拟实验流程和关键实验现象的仿真方法来实现虚拟实验。然后重点阐述了模拟实验关键现象所需碰撞检测技术,粒子系统;最后实现了钠与水反应的虚拟实验。

邓欣[9](2011)在《人工神经网络在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制备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石油燃料逐渐消耗殆尽,人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二甲醚(DME)属于非石油燃料,它是新一代的潜在能源,但仍然存在起燃温度高,燃烧利用率低等缺点。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在DME催化燃烧中具有突出的催化效果,但是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产物的晶型、组分有较大的影响。产物的晶型会进一步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由于合成工艺条件之间具有交叉影响的作用,通过传统的多因素正交实验难以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而目前有关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制备过程的模拟计算尚未见报道。本文率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溶胶凝胶法制备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进行数学建模,探讨合成催化剂的最优工艺条件。对溶胶凝胶法制备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实验的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可知,反应时间、焙烧温度和反应物的质量比对催化剂的晶型影响较大,因此以上述三要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变量。XRD三强线的相对强度值以数值的形式反映了产物的晶型,可以应用它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在构建神经网络的过程中,应用了13组实验数据进行训练,并考虑了BP、RBF和GRNN三种网络类型以及对应的网络参数选择等因素。使用测试数据集代入训练成功的人工神经网络里进行误差评价,根据最小误差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人工神经网络。试验结果表明,当网络类型选择BP神经网络,传递函数为trainlm,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1时,可以比较好地模拟溶胶凝胶法合成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的系统。与实验结果相比较,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在DME的催化燃烧实验中是起催化作用的最主要的活性组分,因此形成晶型较好的cryptomelane型氧化锰能够对DME催化燃烧起促进作用。根据粉末衍射卡组(PDF)公布的数据,可以知道标准cryptomelane型氧化锰的XRD三强线的相对强度值,它标志着cryptomelane型氧化锰的标准晶型。应用标准物质的数据代入选好的神经网络里进行工艺预测,可以达到优化锰氧催化剂合成工艺条件的目的。优化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445.35℃,葡萄糖与高锰酸钾的反应时间为58.4 s,葡萄糖与高锰酸钾的质量比为1.1时,合成了晶型较好的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催化效率良好。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主要用Matlab软件实现。由于平台的独特性,使用者往往受限于Matlab代码的编写。为了扩大使用人群,本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的架构实现BP神经网络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的友好界面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同时能够方便地管理数据集。该应用程序建立在开放、免费的LAMP平台上,一方面有助于程序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程序代码,另一方面为程序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中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是实现BP网络的理论基础,而BP算法则可以参考matlab库函数进行PHP编程语言的创作。

吴琼[10](2011)在《半固态压铸模设计研究及压铸过程数值模拟》文中指出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具有成形件组织致密、表面平整光滑、力学性能高、模具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已经逐步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商业应用,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该技术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对于半固态压铸来讲,特别是在模具设计和工艺方面研究的还很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本文针对铝合金半固态浆料的粘度及压铸充型特点,进行了半固态流变成形标准试样的压铸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了自动控制加热系统和不同的内浇口的截面积,为研究半固态压铸模具设计及压铸工艺提供了技术保证。利用铸造模拟软件ProCAST对半固态压铸件的充型及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获得了最优的压铸工艺参数:即压射速度为1m/s,浇注温度为580℃,模具预热温度为300℃。半固态浆料在整个充填过程中非常平稳,基本没有飞溅,直至充满铸件。通过电磁搅拌的方法制备出半固态压铸实验的所需铝合金浆料,其浆料的组织圆整,且分布均匀。其搅拌工艺参数为搅拌温度为580℃,搅拌电流为450A,搅拌频率为6Hz,搅拌时间为25min。通过半固态压铸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并且证明了在压铸模无加热时,铸件难以充满型腔且缺陷较多,而在压铸模加热时,铸件成形良好,表面光滑。压射速度在0.5~4m/s范围内,随着压射速度的提高,半固态压铸件的力学性能先增大后减小。而对于压铸模内浇口截面积来讲,在铸件壁厚的范围内,内浇口截面积尺寸越大就越有利于成型,铸件质量就越好。

二、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eap Motion的手功能康复训练评估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国外手势识别研究现状
        1.2.2 国内手势识别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Leap Motion的实验环境部署和搭建
    2.1 数据采集设备
    2.2 Leap Motion概述
    2.3 Leap Motion的语言平台支持
    2.4 开发平台的选取
        2.4.1 Unity3D开发平台
        2.4.2 UE4开发平台
        2.4.3 Unity3D引擎和UE4引擎的对比
    2.5 环境搭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Leap Motion的特征抽取融合算法和改进
    3.1 常见的特征抽取融合算法
        3.1.1 线性判别式分析法(LDA)
        3.1.2 典型关联分析法(CCA)
        3.1.3 主成分分析法(PCA)
    3.2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的数据融合方法
    3.3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eap Motion的手势分类识别算法及优化
    4.1 传统的手势识别算法介绍
        4.1.1 近邻法和K-近邻法
        4.1.2 支持向量机
    4.2 优化算法SVK的提出
    4.3 SVK算法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Leap Motion的手势识别系统的实现
    5.1 获取原始数据
    5.2 改进的方法提取特征向量
    5.3 特征向量信息的提取规则
    5.4 特征向量标准化与平滑
    5.5 手势识别流程
    5.6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Leap Motion的手功能康复训练评估系统的构建
    6.1 手功能康复训练评估系统的总体设计
    6.2 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的模块介绍
    6.3 手功能康复的相关手势设计
    6.4 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手势识别的实现
    6.5 手功能康复训练手势动作的标准化评估方法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及其在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及缩写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能源电力发展背景与现状
        1.1.2 智能控制优化研究现状
    1.2 热力系统建模仿真及大数据技术研究现状
        1.2.1 热力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2.2 电力大数据及其发展现状
        1.2.3 热力系统仿真技术发展背景
    1.3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关键技术
        1.3.1 数字孪生的应用发展现状
        1.3.2 数字孪生研究的关键技术
        1.3.3 数字孪生发展面临的挑战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孪生与热力系统建模理论
    2.1 数字孪生的基本理论
        2.1.1 数字孪生的定义与内涵
        2.1.2 数字孪生与仿真技术之间的关系
        2.1.3 数字孪生与信息物理系统之间的关系
    2.2 热力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2.2.1 流体网络机理建模理论与方法
        2.2.2 数据驱动建模理论与方法
    2.3 大数据的基本理论
        2.3.1 大数据平台框架及相关技术
        2.3.2 大数据存储管理与预处理方法
        2.3.3 大数据分布式集群平台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改进即时学习策略的自适应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研究
    3.1 基于改进即时学习策略的自适应数据驱动建模方法
        3.1.1 建模思路
        3.1.2 基于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模糊聚类工况划分
        3.1.3 基于多层次综合相似度度量的相似工况识别
        3.1.4 基于Spark平台的数据驱动局部模型建模
    3.2 SCR脱硝系统数据驱动建模应用案例
        3.2.1 建模对象及背景介绍
        3.2.2 数据预处理和相似工况选取
        3.2.3 局部建模过程及结果分析
    3.3 电锅炉供热系统荷侧和源侧负荷预测建模应用案例
        3.3.1 建模对象及背景介绍
        3.3.2 荷侧供热负荷预测模型
        3.3.3 源侧电负荷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力系统数字孪生建模理论及应用
    4.1 热力系统数字孪生建模思路
        4.1.1 数字孪生建模方法的提出
        4.1.2 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流程
    4.2 数字孪生机理模型的构建
        4.2.1 管路模型
        4.2.2 调节阀模型
        4.2.3 离心水泵模型
        4.2.4 换热器模型
    4.3 数字孪生模型的协同与融合理论
        4.3.1 数字孪生模型离线智能参数辨识
        4.3.2 数字孪生模型参数在线自适应协同
        4.3.3 基于移动窗格信息熵的多模型输出在线融合
    4.4 数字孪生建模实例分析
        4.4.1 脱硝系统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
        4.4.2 供热系统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热力系统数字孪生模型的节能控制优化
    5.1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智能工况动态寻优
        5.1.1 热力系统智能工况动态寻优策略
        5.1.2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供热储热系统智能工况动态寻优
    5.2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自适应预测控制优化
        5.2.1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
        5.2.2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预测控制的喷氨量优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库和含能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数据库的研究进展
        1.1.1 化学数据库概况
        1.1.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库的研究进展
        1.1.3 含能材料数据库的研究进展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库建立及其应用
    2.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库的建立
        2.1.1 基本型LIBS数据库的建立
        2.1.2 冶金专属型LIBS数据库的建立
    2.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库的应用
        2.2.1 基于LIBS数据库的元素比对法钢材牌号识别
        2.2.2 基于LIBS数据库的相似度匹配钢材牌号识别
        2.2.3 基于LIBS数据库的变量重要性随机森林炉渣种类识别
        2.2.4 LIBS光谱预处理与分析系统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含能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
    3.1 引言
    3.2 含能材料数据库的建立
        3.2.1 含能材料基础化合物数据库建立
        3.2.2 含能材料反应知识数据库建立
        3.2.3 含能材料谱图数据库建立
        3.2.4 小结
    3.3 含能材料数据库的应用
        3.3.1 含能材料基础化合物数据库用于含能材料筛选
        3.3.2 含能材料反应知识数据库应用于构建虚拟合成系统
        3.3.3 含能材料谱图数据库管理系统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4.2 展望
作者简介
致谢

(4)冷热电联供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2.1 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2.2.2 数据流与工作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运行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CCHP试验基地方案
    3.2 运行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3.2.1 可靠性、稳定性原则
        3.2.2 安全性原则
        3.2.3 实用性、先进性原则
    3.3 环境监控模块
    3.4 安防监控模块
    3.5 设备监控模块
    3.6 系统报警模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优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CCHP优化管理系统结构
        4.1.1 CCHP优化管理系统基础
        4.1.2 CCHP优化管理系统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4.2 基于OPC技术的CCHP优化管理系统通信
        4.2.1 CCHP优化管理系统通信研究与设计
        4.2.2 CCHP优化管理系统数据传输
    4.3 CCHP系统数据持久化模块
        4.3.1 数据库的选型
        4.3.2 数据库的设计实现
    4.4 CCHP系统数据优化模块
        4.4.1 基于遗传算法的CCHP系统优化求解
        4.4.2 优化算法调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CHP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部署测试
    5.1 CCHP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部署
    5.2 系统优化测试
    5.3 数据可视化与用户交互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超声原位Mg2Si/AM60复合材料流变成形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半固态成形技术研究的发展概况
    1.3 半固态金属基复合材料流变性
    1.4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技术
    1.5 本文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课题依据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数值模拟理论
    2.1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概况
    2.2 温度场数值模拟
    2.3 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2.4 充型过程的数值模拟
    2.5 微观组织的数值模拟
    2.6 模拟仿真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
        2.6.1 数值计算的一般过程
        2.6.2 数值计算方法
        2.6.3 充型过程的理论基础
        2.6.4 充型过程的计算方法
        2.6.5 凝固过程的理论基础
        2.6.6 凝固潜热的处理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FLOW-3D 介绍与粘度模型的二次开发
    3.1 FLOW-3D 软件介绍
    3.2 VS2005 开发
    3.3 二次开发
    3.4 编译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验证模型
    4.1 模拟分析方案
    4.2 铸件的建模与造型
    4.3 实体三维造型与分型面的确定
    4.4 网格划分
    4.5 模拟分析的材料与工艺方案
    4.6 充型结果的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半固态工艺参数研究
    5.1 选定影响半固态成形的工艺参数
    5.2 确定正交实验方案
    5.3 充填模拟的边界条件
    5.4 模拟充填时间的结果
    5.5 铸件充型过程的模拟分析
    5.6 铸件压力场模拟分析
    5.7 表面缺陷模拟分析
    5.8 铸件凝固过程的模拟分析
    5.9 铸件微观缩松预测
    5.10 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和压铸零件验证结果
    5.11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思想实验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2. 概念界定
    2.1 模型
    2.2 理想实验
    2.3 思想实验
3. 关于思想实验的研究
    3.1 各领域思想实验的相关研究
    3.2 化学领域的思想实验的相关研究
    3.3 思想实验的特征
4.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实验的理论研究
    4.1 高中化学实验改革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4.2 高中化学仿真实验的教学与研究现状
    4.3 仿真实验本质的理性思考
5. 仿真实验及现代实验观的现状调查
    5.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设计
    5.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5.3 调查结论与启示
6. 仿真实验教学与常规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6.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2 氯水的漂白性
    6.3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化学计量学算法实现的软件开发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化学计量学软件发展和现状
    1.2 化学计量学软件必备算法
        1.2.1 奇异样本检测
        1.2.2 样本划分
        1.2.3 信号预处理
        1.2.4 变量选择
        1.2.5 多元校正
        1.2.6 模式识别
        1.2.7 模型转移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线性代数、统计学与化学计量学库的构建
    2.1 引言
    2.2 算法库的C++构建
        2.2.1 向量与矩阵
        2.2.2 线性代数
        2.2.3 统计学
        2.2.4 化学计量学
        2.2.5 其他函数
    2.3 准确性与性能
        2.3.1 准确性
        2.3.2 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用多核计算提升化学计量学软件性能
    3.1 引言
    3.2 并行留一交互检验
        3.2.1 MPI基础
        3.2.2 将数据发送到所有进程
        3.2.3 分配计算任务
        3.2.4 并行计算
        3.2.5 合并计算结果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性能评价参数
        3.3.2 不同大小近红外数据测试结果
        3.3.3 数据集大小对并行交互检验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化学计量学模型标识语言
    4.1 引言
    4.2 方法
        4.2.1 可扩展标记语言
        4.2.2 base64编码与解码
        4.2.3 化学计量学模型标识语言
    4.3 在近红外中的应用
        4.3.1 近红外定量模型须保存内容
        4.3.2 定义CMML-NIR的XML Schema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用CMML-NIR存储近红外定量模型
        4.4.2 base64编码的优点
        4.4.3 易重用
        4.4.4 灵活性
        4.4.5 互操作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惩罚最小二乘的背景扣除方法
    5.1 引言
    5.2 理论与方法
        5.2.1 惩罚最小二乘方法
        5.2.2 智能拉曼光谱荧光背景扣除算法
        5.2.3 自适应迭代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算法
    5.3 模拟与实验数据
        5.3.1 模拟数据
        5.3.2 色谱数据
        5.3.3 拉曼光谱数据
        5.3.4 核磁共振数据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智能拉曼光谱荧光背景扣除算法部分
        5.4.2 自适应迭代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算法部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小波的峰匹配和微分进化的色谱谱峰校准方法
    6.1 引言
    6.2 理论与方法
        6.2.1 色谱等长
        6.2.2 基于小波的峰匹配
        6.2.3 背景扣除
        6.2.4 定义峰簇
        6.2.5 基于微分进化的校准过程
    6.3 模拟与实验数据
        6.3.1 模拟色谱
        6.3.2 实验色谱数据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模拟色谱校准结果
        6.4.2 实验色谱数据校准结果
        6.4.3 COW与alignDE校准方法的比较
        6.4.4 alignDE算法参数的调节
        6.4.5 校准结果的定量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多尺度色谱谱峰校准方法
    7.1 引言
    7.2 理论与方法
        7.2.1 峰检测与峰宽估计
        7.2.2 香农信息含量衡量峰尺度
        7.2.3 快速傅立叶交叉相关确定候选漂移点数
        7.2.4 最佳漂移点数确定
        7.2.5 移动色谱段
        7.2.6 算法实现
    7.3 实验部分
        7.3.1 模拟色谱
        7.3.2 代谢组学数据
        7.3.3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
    7.4 结果和讨论
        7.4.1 各种数据校准结果
        7.4.2 噪声水平对求导方法影响
        7.4.3 基线对不同校准方法影响
        7.4.4 校准质量评价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BWIQ拉曼定性定量软件
    一、BWIQ软件介绍
    二、BWIQ软件功能
附录B ChemoSolv分子光谱定性定量软件
    一、ChemoSolv软件介绍
    二、ChemoSolv软件功能与特点
附录C TCMSys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系统
    一、TCMSys软件介绍
    二、TCMSys系统功能
    三、TCMSys应用示例
附录D RSearcher基于拉曼光谱数据库的混合物鉴定软件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OpenGL的化学金属与液体反应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虚拟实验
        2.1.1 虚拟实验概念
        2.1.2 虚拟实验特点和分类
    2.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2.1 理论历史
        2.2.2 面向对象的优点
        2.2.3 基本概念及设计方法
    2.3 OpenGL 概述
        2.3.1 OpenGL 特点
        2.3.2 OpenGL 功能简介
        2.3.3 基本工作流程
    2.4 粒子系统的概述
        2.4.1 粒子系统的原理
        2.4.2 粒子系统的典型实现方法
    2.5 碰撞检测
        2.5.1 碰撞检测概述
        2.5.2 常见的几种碰撞检测算法
第三章 金属与液体化学实验的特征分析
    3.1 化学实验的概述
    3.2 金属与液体化学反应的特征
    3.3 金属与液体化学反应的仿真方法
第四章 金属与液体虚拟实验中的碰撞检测
    4.1 下落过程的碰撞检测
        4.1.1 基本AABB 包围盒
        4.1.2 AABB 层次包围盒
        4.1.3 AABB 层次包盒树的建立
        4.1.4 AABB 层次包盒树的更新
        4.1.5 用层次包围盒树进行碰撞检测
    4.2 反应中的碰撞检测
第五章 金属与液体虚拟实验中的烟雾模拟
    5.1 烟雾的特性
    5.2 常见烟雾模拟算法
    5.3 基于粒子系统烟雾模拟的基本算法
        5.3.1 烟雾粒子系统的定义
        5.3.2 烟雾粒子的初始属性
        5.3.3 烟雾粒子的属性变化
        5.3.4 烟雾粒子的消亡
        5.3.5 烟雾粒子的绘制
第六章 钠与水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6.1 钠与水的化学反应现象
    6.2 钠与水反应的实现
        6.2.1 程序整体结构
        6.2.2 初始画面和模型导入
        6.2.3 实验控制
        6.2.4 反应现象的模拟
        6.2.5 实验效果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人工神经网络在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制备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二甲醚催化燃烧概况
        1.1.1 二甲醚的生产与应用现状
        1.1.2 二甲醚催化燃烧的特点
        1.1.3 催化燃烧中催化剂的分类及介绍
    1.2 氧化锰催化剂的介绍
        1.2.1 氧化锰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1.2.2 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1.2.3 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的发展与应用
    1.3 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况
        1.3.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1.3.2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1.3.3 人工神经网络在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4.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4.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
第二章 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研究
    2.1 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
        2.1.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模型
        2.1.2 人工神经网络的互连模式
        2.1.3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方式
        2.1.4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
        2.1.5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性
    2.2 数值计算软件Matlab的介绍
        2.2.1 Matlab概况
        2.2.2 Matlab语言的特点
    2.3 BP、RBF和GRNN神经网络
        2.3.1 BP神经网络
        2.3.2 RBF神经网络
        2.3.3 GRNN神经网络
        2.3.4 RBF网络与GRNN网络的区别
    2.4 LAMP环境的简介
    2.5 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第三章 人工神经网络在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制备中的设计
    3.1 催化剂的制备
    3.2 催化剂的表征
    3.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3.4 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
        3.4.1 输出层的设计
        3.4.2 输入层的设计
    3.5 B/S架构的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
        3.5.1 需求分析
        3.5.2 用户界面设计
        3.5.3 主控程序的设计
        3.5.4 设计思路与处理流程
        3.5.5 数据库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工神经网络在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和分析
    4.1 人工神经网络试验数据处理
    4.2 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与分析
        4.2.1 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与分析
        4.2.2 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与分析
        4.2.3 GRNN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及分析
        4.2.4 三种神经网络的比较
    4.3 人工神经网络实现优化工艺
    4.4 BP神经网络的PHP实现与测试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后续工作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半固态压铸模设计研究及压铸过程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发展概况
        1.2.1 半固态成形技术的特点
        1.2.2 半固态金属压铸技术
        1.2.3 半固态压铸工艺研究现状
        1.2.4 国际国内应用现状
        1.2.5 现存问题
    1.3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半固态金属成形过程数值模拟方法
    2.1 半固态金属成形过程数值模拟方法
        2.1.1 拉格朗日法
        2.1.2 欧拉法
        2.1.3 有限差分法
        2.1.4 有限元法
    2.2 数值模拟软件ProCAST 简介
        2.2.1 ProCAST 软件的基本模块
        2.2.2 ProCAST 软件的特点
        2.2.3 ProCAST 软件的模拟分析能力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半固态压铸模具设计
    3.1 压铸件的结构设计
        3.1.1 压铸件的尺寸设计
        3.1.2 压铸件的结构分布
    3.2 压铸所用的模具设计
        3.2.1 压铸机的选择
        3.2.2 浇注系统的设计
        3.2.3 排溢系统的设计
        3.2.4 成形零件的结构设计
        3.2.5 推出机构的设计
        3.2.6 加热系统的设计
        3.2.7 半固态压铸模材料选择
        3.2.8 模具的整体结构
    3.3 试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标准试样半固态压铸过程数值模拟
    4.1 模型的建立
        4.1.1 三维几何实体模型的建立
        4.1.2 网格的划分
    4.2 压铸过程的边界条件及运行参数设置
        4.2.1 边界条件设置
        4.2.2 运行参数设置
    4.3 半固态压铸工艺参数的优化
        4.3.1 压铸工艺参数对压铸件质量的影响
        4.3.2 正交试验的实施
    4.4 半固态压铸数值模拟的假设
    4.5 半固态压铸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5 1 铸件充型时间的模拟结果
        4.5.2 铸件充型及凝固过程模拟结果及分析
        4.5.3 缩孔、缩松分析
        4.5.4 压铸模温度场的变化
    4.6 试验结果分析
        4.6.1 凝固时间的分析结果
        4.6.2 缺陷的分析结果
    4.7 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4.8 普通液态压铸与半固态金属压铸数值模拟比较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标准试样半固态压铸实验
    5.1 实验的工艺流程
    5.2 压铸机的安装与调试
    5.3 压铸模具的安装
    5.4 压铸机基本参数的设置
    5.5 半固态浆料的制备
        5.5.1 浆料制备过程中用到的部分设备
        5.5.2 ZL104 合金的熔炼
        5.5.3 电磁搅拌工艺参数的选取
        5.5.4 微观组织的比较
    5.6 标准试样半固态压铸实验
    5.7 性能的检测
    5.8 半固态压铸实验的结果及分析
        5.8.1 加热系统对铸件充型的影响
        5.8.2 数值模拟优化结果的验证
        5.8.3 压射速度对压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5.8.4 内浇口截面积对压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5.8.5 普通压铸试样与半固态压铸试样性能比较
        5.8.6 铸件微观组织的观察
        5.8.7 标准试样的断口分析
    5.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eap Motion的手功能康复训练评估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 赵一飞. 长春大学, 2021(02)
  • [2]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及其在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中的应用研究[D]. 高学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库和含能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D]. 汤宏胜. 西北大学, 2016(04)
  • [4]冷热电联供运行监控与优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金刚. 山东大学, 2016(04)
  • [5]超声原位Mg2Si/AM60复合材料流变成形的数值模拟[D]. 黄碧浩. 南昌大学, 2014(02)
  • [6]思想实验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史梦媛. 天津师范大学, 2014(12)
  • [7]化学计量学算法实现的软件开发基础研究[D]. 张志敏. 中南大学, 2012(03)
  • [8]基于OpenGL的化学金属与液体反应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D]. 米秋实.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9]人工神经网络在cryptomelane型氧化锰催化剂制备中的研究与应用[D]. 邓欣. 广东工业大学, 2011(11)
  • [10]半固态压铸模设计研究及压铸过程数值模拟[D]. 吴琼. 沈阳理工大学, 2011(12)

标签:;  ;  ;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