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靶控输注镇静深度的预测

咪达唑仑靶控输注镇静深度的预测

一、咪唑安定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的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赵硕[1](2018)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择期择期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指数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n=2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小剂量组(D1组)及右美托咪定大剂量组(D2组)。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采用Philips MP 60多功能监测系统(Philips公司,荷兰)监测ECG、BP、SpO2和RR,并采用该系统配备的脑电双频指数(BIS)模块(Philips公司荷兰)以及ASPECT标准四电极传感器(Aspect公司,美国)监测BIS,经面罩吸氧3L/ml。患者安静5-10min后记录上述监测参数。D1组和D2组分别将右美托咪定0.3和0.6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采用微量泵以速率60 ml/h输注10 min,C组以相同时间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之后启动靶控输注丙泊酚,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分别将C组、D1组和D2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0.5、0.3、0.2μg/ml,根据患者镇静程度每次上调0.1μg/ml。分别于入室用药前(T0)、泵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完毕(T1)及OAA/S评分稳定于4、3、2、1分时,记录患者BIS值、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记录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次数。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系统软件进行处理,研究当镇静深度不同时,BIS值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在入室后用药前,三组OAA/S评分均为5分,BIS均大于94。在泵注右美托咪定结束后,D1组、D2组分别有2例和5例OAA/S评分降为4分,BIS降至84至77范围。靶控输注丙泊酚后,当OAA/S评分稳定在为4,3,2,1分时,D2组BIS值均较C组明显下降(P<0.05);当OAA/S评分3分和2分时,D1组BIS值也较C组降低(P<0.05);OAA/S评分在4、3和2分时,D2组BIS值小于D1组;当OAA/S评分4分、3分和2分时,D1组和D2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小于C组(P<0.05),且D2组小于D1组(P<0.05)。C组呼吸抑制及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与C组相比,D1、D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结论与单用丙泊酚相比较,复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时在相同OAA/S评分时BIS值明显偏低,且随剂量增加,BIS降低更显着。同时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应用时,可以使丙泊酚的效应室靶浓度降低。

万朝权,朱毅,梅莉,赵国栋[2](2014)在《Narcotrend指数对咪唑安定的镇静深度预测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Narcotrend用于监测咪唑安定镇静深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男性患者2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0岁,以血浆靶控模式输注咪唑安定,逐步升高靶控浓度至患者OAA/S镇静评分达到1分,然后降低靶控浓度直至OAA/S为4分。比较达到每个预设靶浓度时患者NT指数、效应室浓度与OAA/S的相关性,以及NT指数、效应室浓度对OAA/S、语言指令反应消失(LVC)和摇头反应消失(LSH)的预测概率。结果:诱导期NT指数、咪唑安定效应室浓度与OAA/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P<0.05)、0.647(P<0.05),苏醒期分别为0.513(P<0.05)、0.554(P<0.05)。NT指数、效应室浓度对OAA/S、LVC和LSH的预测概率均高于0.5(P<0.05)。结论:NT指数可有效用于判断咪唑安定的镇静深度。

李瑞钰,屈芸娜,王立勋,李辉,何绮桃[3](2013)在《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与Narcotrend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Narcotrend用于咪达唑仑镇静深度监测的可靠性及镇静深度[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与Narcotrend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椎管内麻醉下下肢手术患者60例,给予静脉靶控输注咪达唑仑,血浆靶控浓度从50 ng/ml开始,以10 ng/ml的梯度逐步升高目标浓度,每一阶段维持5 min,当OAA/S评分为1分时停药,观察至OAA/S评分达5分,若手术尚未结束,调控至合适的镇静深度直至手术结束,记录不同OAA/S评分时的Narcotrend指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的变化。结果镇静加深期、恢复期OAA/S评分与Narcotrend指数均显着相关(r=0.786、0.652,均P<0.05)。结论 Narcotrend能很好指导咪达唑仑靶控输注,其指数与咪达唑仑镇静深度密切相关。

韩刚,田俐[4](2013)在《咪唑安定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静脉全麻中靶控输注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的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咪唑安定工组(M1组)、咪唑安定Ⅱ组(M2组),每组20例。M1、M2组均在咪唑安定0.05 mg·kg-1静脉注射后,才艮据组别启动咪唑安定微量泵,剂量M1组为0.04 mg·kg-1·h-1;M2组为0.08 mg·kg-1·h-1。三组均直接启动丙泊酚TCI,主要手术操作结束时停止咪唑安定静脉注射,缝皮时停止丙泊酚TCI。每隔5 min记录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病人苏醒时间、苏醒情况。结果:在相同镇静深度(SE值相同),随着咪唑安定剂量增力口,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由P组至M1组和M2组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显着(P<0.05);麻醉苏醒时间逐渐延长,但组间差别不明显(P<0.05):苏醒后OAA/S评分P组较M1组和M2组明显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咪唑安定组术后嗜睡发生率高(P<0.05)。结论:咪唑安定可降低丙泊酚有效靶浓度,且丙泊酚有效靶浓度随着咪唑安定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以0.08 mg·kg-1·h-1的剂量靶控输注咪唑安定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且对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为较适宜的麻醉复合用药方案。

汪蕾[5](2010)在《等效剂量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由于起效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无污染,患者相对舒适,易于接受,操作相对简便,早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种外科手术。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是目前临床静脉全麻中最为常用的药物,这三种药物各有其优缺点,在临床使用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全麻期间,维持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是保证麻醉安全的最重要条件,所以静脉麻醉期间选择合适的药物就显得至关重要。临床上曾经应用过的静脉麻醉药已有10多种,但仅有为数不多的药物符合临床要求并得以广泛应用。理化性质稳定且易溶于水并能长期保存是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应具有的基本特点,同样,理想的静脉麻醉药还应该对机体无任何损伤,如:不刺激血管、在体内不会引起血栓的产生或是血栓性静脉炎、甚至在误入动脉的时候也不会导致栓塞或坏死的严重并发症等。麻醉性能上,理想的静脉全麻药应该迅速发挥作用,可以重复用药或静脉输注但在体内无蓄积;能够在一次臂脑循环时间内起作用并且不易过量。此外,还应具有对循环、呼吸系统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在我们临床上应用的静脉麻醉药虽然各有优点,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在各方面都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TCI(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靶控输注技术是一种新型、科学的给药方法,它能够平稳、快速达到预设目标药物浓度,该给药系统可持续计算并控制药物的输注速度来维持设定的靶浓度,这一给药技术为全麻期间患者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奠定了基础。TCI与传统的恒速给药相比,它能够及时地改变血浆或效应室的浓度,能够实现输注中断(如更换药物)后的输注药物补偿,并且能够随时显示血浆和效应室的药物浓度。TCI可以使患者血浆药物浓度达到并稳定于靶浓度、诱导时血液动力学更平稳、麻醉深度更易于控制、麻醉过程更平稳、还可预测病人苏醒和恢复时间,使用简便、精确、可控性好。但由于药代学模型的误差、个体变异性的影响、输注泵的精确度以及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也会干扰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所以TCI还需要麻醉科医生的仔细观察与不断调整才能使麻醉更加完善,本研究通过全麻诱导前单纯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等效剂量的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时对患者麻醉趋势(Narcotrend NT),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VI)、周身血管阻力(SVR)、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了解各药物的临床效应时间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依托咪酯组(E组,n=20),咪达唑仑组(M组,n=20)。麻醉诱导期分别靶控输注三种药物,三组患者血药浓度均为靶控输注等效剂量下的血药浓度。P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μg/ml),监测记录诱导前各组基础值(T0),输注后1min (T1)、3min (T2)、7min (T3)、10min (T4)时的麻醉趋势(Narcotrend NT),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VI)、周身血管阻力(SVR)、平均动脉压(MAP)。E组采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0.3μg/ml),监测记录诱导前各组基础值(To),输注后1min(T1)、3min(T2)、7min (T3)、10min (T4)时的麻醉趋势(Narcotrend NT),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VI)、周身血管阻力(SVR)、平均动脉压(MAP)。M组采用靶控输注咪达唑仑(血浆靶浓度100ng/ml),监测记录诱导前各组基础值(T0),输注后1min (T1)、3min (T2)、7min (T3)、10min (T4)时的麻醉趋势(Narcotrend NT),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VI)、周身血管阻力(SV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分别静脉输注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后各组患者NT、HR、CO、CI、SV、SVI、SVR、MAP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T0相比),三组间相比,在T3时间点时,E组MAP、CO、SV、SVI、SVR与P组、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与M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间点时,E组MAP、CO, CI、SV、SVI、SVR与P组、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CO、CI、SV SVI、MAP总体趋势高于P组、M组,SVR无明显变化,P组、M组SVR明显下降。结论:1.靶控输注丙泊酚、依托咪酯及咪达唑仑行麻醉诱导7min均可达到合适的麻醉深度。2.等效剂量的丙泊酚及咪达唑仑靶控输注对血液动力学有一定影响。3.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前后血液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TEB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简便、经济、无创。5.NT能够直观、连续、准确地反映患者麻醉深度。

韩刚[6](2009)在《咪唑安定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静脉全麻中靶控输注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ASA分级I或Ⅱ级的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咪唑安定I组(M1组)、咪唑安定Ⅱ组(M2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M1、M2组均在咪唑安定0.05mg.kg-1静脉注射后,根据组别启动咪唑安定微量泵,剂量Ml组为0.04mg.kg-1.h-1;M2组为0.08mg.kg-1.h-1。三组均直接启动丙泊酚TCI,以3.0mg.L-1开始,待病人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4-5μg.kg-1,维库溴胺0.12mg.kg-1,调整丙泊酚靶浓度至SE值低于50时进行气管插管。术中每4560分钟追加维库溴胺0.06mg.kg-1,调整丙泊酚TCI浓度,使SE值维持在45-55;调整呼吸参数,使呼气末CO2(PetCO2)维持在28-35mmHg;当血压增高超过基础值的30%时追加芬太尼1-1.5μg.kg-1,手术结束前30min不再追加芬太尼及维库溴胺,主要手术操作结束时停止咪唑安定静脉注射,缝皮时停止丙泊酚TCI。每隔5min记录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病人苏醒时间、苏醒情况。结果:在相同镇静深度(SE值相同),随着咪唑安定剂量增加,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由P组至M1组和M2组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显着(P<0.05);麻醉苏醒时间逐渐延长,但组间差别不明显(P<0.05);苏醒后OAA/S评分P组较Ml组和M2组明显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咪唑安定组术后嗜睡发生率高(P<0.05)。结论:咪唑安定可降低丙泊酚有效靶浓度,且丙泊酚有效靶浓度随着咪唑安定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以0.08mg.kg-1.h-1的剂量靶控输注咪唑安定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且对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为较适宜的麻醉复合用药方案。

邹亮,权翔,林思芳,田首元,王丽萍,叶铁虎[7](2008)在《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时脑状态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镇静深度监测准确性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脑状态指数(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咪唑安定镇静深度监测方面的准确性。方法以20例男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方式,从30ng/ml开始,达到效应室平衡后,继续增加靶浓度(每次增加10ng/ml),直到挤压斜方肌有反应,即镇静评分(OAA/S)1级。每次达到平衡后评价OAA/S,整个镇静过程中同时监测BIS和CSI。计算BIS、CSI预测不同OAA/S分级的预测概率(Pk),采用概率分析计算受试者出现语言反应消失(LVC)及意识消失(LOR)时的BIS05、BIS50、BIS95和CSI05、CSI50、CSI95。结果在整个镇静过程中,BIS和CSI均与OAA/S有较好的相关性,随镇静程度加深,BIS与CSI都呈进行性下降。用于预测LVC时,BIS和CSI的Pk值分别为84%和74%;用于预测LOR时,BIS和CSI的Pk值分别为79%和68%。出现LVC时,BIS05、BIS50和BIS95分别为85.5、60.6和35.7,CSI05、CSI50和CSI95分别为82.2、65.2和30.3;出现LOR时,BIS05、BIS50和BIS95分别为79.7、47.6和15.6,CSI05、CSI50和CSI95分别为75.9、43.4和11.0。结论在靶控输注咪唑安定镇静时,BIS与CSI都与镇静深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且都能预测LVC和LOR,但BIS的预测能力优于CSI。

彭瑞[8](2008)在《咪唑安定对丙泊酚TCI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咪唑安定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时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方法:ASAI-II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B组为咪唑安定0.04 mg/kg+丙泊酚组,C组为咪唑安定0.06 mg/kg+丙泊酚组。A组直接靶控输注丙泊酚,B组和C组分别输注咪唑安定0.04 mg/kg或0.06 mg/kg,8 min后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1、2、3、4、5 ug/ml时BIS值和OAA/S评分,并记录OAA/S评分达到4、3、2、1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深度和BIS值。结果:①随丙泊酚浓度升高3组患者BIS值和OAA/S评分逐渐下降。②相同丙泊酚浓度时BIS值和OAA/S评分随咪唑安定剂量增加呈降低趋势。③B、C二组患者OAA/S评分达到3、2、1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均显着降低于A组。达到相同OAA/S评分C组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显着低于B组。结论:预先给予咪唑安定能显着降低丙泊酚靶控浓度以达到需要的镇静深度。随咪唑安定剂量加大,降低作用越明显。

王桂财,王本清,牛志强,张志君,马亚利[9](2008)在《咪唑安定靶控输注时清醒镇静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靶控输注(TCI)咪唑安定清醒镇静时,咪唑安定适宜的目标血药浓度。方法选择60例腰-硬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B、C组咪唑安定血浆靶控浓度分别为30、40、50ng/ml。记录患者TCI咪唑安定30min时BIS,同时记录咪唑安定不同血浆靶控浓度下警觉/镇静评分(OAA/S)。维持术中BP、HR、SpO2至满意水平,记录术中、术后的感受情况、遗忘程度、麻醉的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术中BIS为89·5,OAA/S4~5分。B组患者术中BIS为76·5,OAA/S3分。C组患者术中BIS为68,OAA/S1~2分。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咪唑安定以40ng/ml血浆靶控输注BIS在73~80,OAA/S3分,术中镇静及顺行性遗忘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但应注意阻滞效果不完善时患者易引起极度躁动。

吴卫平[10](2007)在《持续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对异丙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对比异丙酚静脉全麻中复合不同剂量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注射对异丙酚有效靶浓度及术后苏醒情况的影响,以选择适宜的麻醉复合用药方案。方法6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异丙酚组(P组)、咪唑安定Ⅰ组(M1组)、咪唑安定Ⅱ组(M2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M1、M2组均在咪唑安定0.05mg·kg-1静脉注射后,根据组别启动咪唑安定微量泵,剂量Ml组为0.04 mg·kg-1·h-1;M2组为0.08 mg·kg-1·h-1。三组均直接启动异丙酚TCI,以3.0mg·L-1开始,待病人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1,维库溴胺0.12mg·kg-1,调整异丙酚靶浓度至BIS值低于50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控制呼吸;切皮前追加诱导剂量的芬太尼。术中每45~60分钟追加维库溴胺0.06mg·kg-1,调整异丙酚TCI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5~55;调整呼吸参数,使呼气末CO2(PetCO2)维持在28~35mmHg;当血压增高超过基础值的30%时追加芬太尼1~1.5μg·kg-1,手术结束前30min不再追加芬太尼及维库溴胺,主要手术操作结束时停止咪唑安定静脉注射,缝皮时停止异丙酚TCI并使用阿托品及新斯的明节抗肌松药。每隔5min记录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病人苏醒时间、苏醒情况,次日随访病人有无术中知晓、精神不良反应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在相同镇静深度(BIS值相同)下,随着咪唑安定剂量增加,异丙酚有效靶浓度由P组至M1组和M2组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显着(P<0.05);麻醉苏醒时间逐渐延长,但组间差别不明显(P<0.05);苏醒后OAA/S评分P组较M1组和M2组明显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咪唑安定组术后嗜睡发生率高(P<0.05)。结论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注射可降低异丙酚有效靶浓度,且异丙酚有效靶浓度随着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异丙酚TCI为基础的全凭静脉麻醉中以0.08mg·kg-1·h-1的剂量持续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可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且对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较适宜的麻醉镇静药物复合方法。

二、咪唑安定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的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咪唑安定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过程方法
    3 监测及记录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不同时刻患者BIS值比较
    2.3 不同OAA/S评分对应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2.4 呼吸、循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Narcotrend指数对咪唑安定的镇静深度预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咪唑安定靶控输注
    1.3 OAA/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NT指数、效应室浓度和OAA/S的相关性
    2.2 NT指数、效应室浓度的预测概率
3 讨论

(4)咪唑安定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麻醉方法
        1.4.1 麻醉诱导
        1.4.2 麻醉维持
        1.4.3 麻醉恢复
    1.5 数据采集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MAP变化
    2.2 HR变化
    2.3 异丙酚效应部位靶浓度及用量比较
    2.4 术后观察
3 讨论

(5)等效剂量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试验仪器及药物
    2.3 检测指标
    2.4 麻醉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状况的比较
    3.2 血液动力学的比较
    3.3 意识状态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依托咪酯、丙泊酚、咪达唑仑的生理影响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个人简历

(6)咪唑安定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时脑状态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镇静深度监测准确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对象
    监测方法
    OAA/S评分标准
    交流消失 (lostofverbalcontact, LVC)
    药物输注方法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咪唑安定药物浓度与BIS和CSI的相关性
    OAA/S分级与BIS和CSI的相关性
    BIS和CSI对LVC和LOR的预测概率
    出现LVC和LOR时的BIS和CSI值
讨 论

(8)咪唑安定对丙泊酚TCI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10)持续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对异丙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
    1.2 病例选择与分组
    1.3 研究方法
        1.3.1 麻醉方法
        1.3.2 监测方法
        1.3.3 数据采集时间点
        1.3.4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三组病人麻醉术中MAP、HR变化
    2.3 三组病人不同时间异丙酚靶浓度的变化
    2.4 三组病人苏醒情况比较
    2.5 三组病人并发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咪唑安定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的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D]. 赵硕. 青岛大学, 2018(12)
  • [2]Narcotrend指数对咪唑安定的镇静深度预测作用研究[J]. 万朝权,朱毅,梅莉,赵国栋. 实用医学杂志, 2014(23)
  • [3]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与Narcotrend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 李瑞钰,屈芸娜,王立勋,李辉,何绮桃. 中国基层医药, 2013(15)
  • [4]咪唑安定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J]. 韩刚,田俐. 新疆医学, 2013(03)
  • [5]等效剂量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D]. 汪蕾. 郑州大学, 2010(06)
  • [6]咪唑安定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D]. 韩刚.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7]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时脑状态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镇静深度监测准确性比较[J]. 邹亮,权翔,林思芳,田首元,王丽萍,叶铁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03)
  • [8]咪唑安定对丙泊酚TCI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J]. 彭瑞. 中国民康医学, 2008(09)
  • [9]咪唑安定靶控输注时清醒镇静的临床观察[J]. 王桂财,王本清,牛志强,张志君,马亚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03)
  • [10]持续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对异丙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D]. 吴卫平. 青岛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咪达唑仑靶控输注镇静深度的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