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二)重点练习

中国文学(二)重点练习

一、中国文学(下)重点练习(论文文献综述)

王君妍[1](2021)在《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策略匹配性研究 ——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文中认为感知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自身感官对知识的吸收与处理,学生之间具有显着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感知学习风格。目前,中职旅游专业偏理论的课程存在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根本出发,关注不同学生学习特点,匹配与之相吻合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与教学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属的感知学习风格类型,有助于学生在此后的学习生涯中探索出与之对应的学习方式,利于终身学习。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进行研究。文献研究法主要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通过ERIC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等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搜集整理,以总结不同的研究方向对本论文的研究问题的论述和评价;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策略匹配性调查,在Reid建立的感知学习风格倾向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类型及教师教学策略问卷设计;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主要用于本文的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策略匹配的应用部分,将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匹配应用到中职旅游专业导游服务方向偏理论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进行三轮行动研究,结合访谈、观察记录、数据分析,验证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策略匹配应用的有效性。教师教学策略与学生感知学习风格相匹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利用符合自身需求的资源进行知识的识记,高效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成果旨在为教师在进行教学策略匹配应用时提供实证依据,以便更好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中提供参考。

单萧帆[2](2021)在《意大利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伦巴第大区是意大利高中汉语教学开展最早,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大区。本文以两所高中为例,展示其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现状、特色和问题,并给出对策。各章节要点如下:绪论部分对世界各国和意大利高中汉语教学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80%的研究成果为硕士论文,主要集中在亚太国家,得出了意大利高中汉语教学研究薄弱的结论。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强调了大区教育厅对推动高中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性;接着对4所高中进行剖析,总结出大区高中汉语教学各俱特色,发展态势向好的结论;最后对大区高中汉语师资状况进行了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的阐释,依据全国现有80名国家体制内高中汉语教师中伦巴第大区占16名的论据,强调了大区高中汉语教学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和综合实力。第二章对曼佐尼高中和蒂托高中就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归纳出两所高中的办学特色:曼佐尼高中是意大利第一所将汉语教学列入其课程教学体系和将汉语纳入到毕业考试科目的高中,2020年学习汉语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汉语教师共8名;汉语课程设置科学完善,以通用教材《HSK标准教程》系列教材和本土教材《说汉语写汉字》系列教材为主;与米大孔院合作紧密,第二课程活动丰富。蒂托高中汉语课程始于2014年,汉语教学紧密围绕HSK,无固定本土汉语教师,母语教师全部由米大孔院中方教师轮流担任,汉语教学呈现出实用性、阶段性、辅助性特点。第三章对两所高中做了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同时在采访米大孔院中方院长、教学负责人、本土汉语教师的基础上,加以梳理、归纳、分析,总结出五个方面的问题:即尚未建立汉语教学评估管理机制,汉语教学各自为政;大学与高中汉语教学缺乏连续性;汉语教师就业情况仍需改善;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提高,汉语教材尚存不足;线上汉语教学存在诸多挑战。第四章给出相应对策:有效把握新机遇,从教育主管部门、校方、教师三个层面加强汉语教学建设;依托孔院资源优势,在精准培训、教学资源供给和师资补充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更新优化现有教材,规划编写统编高中汉语教材;打破大学与高中汉语教学脱节瓶颈,多方位多举措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教师网络教学意识与能力,有效利用中文联盟等线上教学资源。

郭岩[3](2021)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试题研究 ——以2016年-2020年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汉语桥”系列比赛,旨在以汉语为桥,促进世界交流与合作。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踏上汉语之桥,“汉语桥”系列比赛越来越完善。而其中发展最久、比赛体系最为成熟的就是“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的试题编排、舞美设计和选手的汉语水平,都代表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最高水平。“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试题以汉语知识和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考查内容。大赛委员会每年都会在官网发布参考题库,总决赛试题是参考题库的精华所在,既能够全面考查选手的汉语能力,又能在比赛过程中弘扬中华文化之美。本文以总决赛试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总决赛试题的题型、内容、方式、测试目的和考查重点等多方面的分析研究,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以期对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同时也为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选手提供备赛建议。

海客(HAYKEL T0UMI)[4](2021)在《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突尼斯中文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师资、教材、教学法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突尼斯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本文立足于语言规划和汉语国际传播理论,对突尼斯中文教育进行历时与共时的研究,聚焦突尼斯中文教育的“三教”(师资、教材、教法)问题,分析突尼斯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评析中文教育在突尼斯的地位,提出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对策,不仅可以为中文教育国别化研究增加一个个案,丰富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同时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突尼斯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并且对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中文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我们对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布尔吉巴语言学院和19所开设中文课程的高中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在大学任教的7位本土汉语教师和1位输入式教师以及在高中任教的7位本土汉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实地走访了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布尔吉巴语言学院、马尔萨高中等开设中文教育的学校和机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在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师资方面,突尼斯中文教师数量较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输入型教师,即由中国国家汉办派出的中国教师(7人);一类是突尼斯本土汉语教师(25人),其中在中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毕业于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本科专业的教师21人。突尼斯汉语师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格中文教师短缺;中文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缺乏中文教师选拔和评估标准;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不足;教师收入偏低导致教师热情不高。改进突尼斯中文师资的对策为:制定突尼斯本土中文教师标准;加大本土教师培养力度,充实突尼斯中文师资力量;加强中文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中文教师待遇水平。教材方面,40年以来突尼斯各高校中文教育一直使用中国政府赠送的通用型教材,以《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主,本土中文教材只有一套在高中使用的教材《龙》,缺乏针对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本土中文教材。教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入型教材缺乏对突尼斯学习者的针对性;本土中文教材严重缺乏;教材种类不够丰富。改进突尼斯本土中文教材的对策为:培养汉语知识足以承担编写任务的本土教师;本土教师和中国教师一起参加编写教材的项目;注重开发纵向的系列教材和横向的配套教材;根据突尼斯学习者的特点筛选教材内容。课程与教学方面,突尼斯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法来支撑中文教学,教师常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部分教师也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汉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不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中缺乏中国文化元素,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改进突尼斯汉语教学的对策为: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听说能力培养;创造中文情景,营造轻松氛围,增加学习者的开口率;采用任务教学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为汉语学习者创造更多文化体验和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语言规划角度看,突尼斯是一个多语社会,中文在突尼斯的地位不太高,中文教育的竞争力有待提升。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中文教育缺乏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中文教育体系不完整,教育机构数量无法满足中文学习需求;突尼斯中文教育存在“四缺”现象,即:缺乏行业标准、缺少专业的汉语师资、缺少有针对性的本土汉语教材、缺少适合突尼斯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法,直接影响了中文教育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发展突尼斯的中文教育,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一)政府应更加重视中文教育,为中文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二)增加各级各类中文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中文教育规模;(三)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包括汉语能力标准、教学大纲、教师标准等),确保中文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四)解决“三教”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中文教育水平;(五)加强与中国高校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六)借鉴法国中文教育的有关标准和汉语教材。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在中文教育发展上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因此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解决方案对其他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

马可(Dominika Irena Makar)[5](2021)在《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探讨目前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汉语教学,本文作者借助在该校的学习经历和校方教学文档,从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出发,探讨该校中文系教学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之论述一共分成五章:第一章,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与意义,并对相关的研究进行评述,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该校汉语教育的概述。首先介绍该校机构设置与教学目标、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再描述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最后介绍师资与生源。第三章,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论述。调查和访谈的目的与对象,调查和访谈的设计与实施,调查与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第四章,教学成效评估与相关改进建议。分析该校中文系取得的成果,目前的困难与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第五章,结语。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对本次研究做一个简短的概括与总结。

夏之芳[6](2021)在《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之一,自古便与中国有密切往来。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愈发密切。随着中乌关系的友好发展,汉语在中乌交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需要大量汉语人才。近几十年来,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发展迅速,不仅开设了孔子学院、培训中心等专业汉语机构,同时,汉语教学也进入了国家教育体系,大学本科教育、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均有汉语课程的开设。在取得以上成果的同时,当前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出现了滞缓现象,近年来教学方式及相关政策萧规曹随,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而改变。因此,寻找乌兹别克斯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论述了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历史渊源、现状意义及研究方法。本文采取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日记法、数据分析法等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其中问卷调查法和日记法是对乌兹别克斯坦汉语学习者及汉语课堂情况的真实调查。第二章对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区汉语教学情况以及汉语教学渊源进行分析。在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公立的教学单位以外,孔子学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共有两所孔子学院,他们分别是塔什干孔子学院和撒马尔罕孔子学院,这两所孔子学院对汉语教学的推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第三章对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情况的问卷调研。该部分以几所高校汉语系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学习汉语的动机、学习汉语的目的、学习汉语的态度、对教学、教师、教材的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期为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较为真实客观的建议。第四章从教学过程和教师的发展等方面入手,对乌兹别克斯坦当前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本章指出来目前在教材、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及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第五章和第六章则是针对当前各汉语教学机构的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目前各教学单位所使用的汉语教材有的是通用化教材,有的是本土国别化的教材。对各单位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描述,有助于系统的对比分析各类教材,也为未来的教材选择提供一个横向参考。同时,本文建议未来汉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开发本土化教材。本文通过回顾并总结乌兹别克斯坦对外文化历史发展沿革,简要梳理主要历史时期的汉语发展过程。苏联时期塔什干国立大学就成立了汉语专业,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汉语教学在当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本文通过调研的方式收集有关乌兹别克斯坦教学的各方面数据。结合现实情况从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育与教学相关制度与政策、教育教师提升与培训制度、汉语教材、汉语课程等方面,对汉语教师与汉语专业大学生做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系统化的分析整理,找出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发展的“瓶颈”根源所在。同时,指出乌兹别克斯坦学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提高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适用性、功能性、受欢迎程度。

张蓬[7](2021)在《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国“新文学”与中学“国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新式教育制度、白话文教科书新文学选文、新文学作品教学等方面的分析,发掘新文学在酝酿、发生、发展中与“国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影响。“新文学”借助教育制度奠定了国文教育中的“知识身份”,通过国文教科书编写加速了传播,影响了学生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形成,奠定了其经典地位,同时“新文学”也全面推动了国文教育改革,加快了国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新文学”与中学“国文教育”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主要体现在教育改革、知识生产与传播、文学创作、经典形成等方面。为了清晰地呈现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从“文学”“教育”的双视角,以国文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尤其是“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的经典形成,旨在通过以上分析促进当下文学教育中对“新文学”作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选择,为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等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本文共分五章,尝试从现存国文教育制度文件、发行量大且出版权威的代表性国文教科书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的史料分析,探究中学“国文教育”与“新文学”之间在文学传播、知识生产、经典形成、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第一章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制度演变的考察,论证了学制和教育宗旨的变迁为“新文学”进入“国文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国语运动”作为“新文学”和“国文”的媒介、桥梁,以“国语统一”为共同目的,实现了“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双潮合一”,确立了“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的“知识身份”地位。第二章以国文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的传播为研究内容,阐述了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文学如何通过国文教科书进行传播。其中政府教育部门的权力、教科书编写者的个人兴味制约着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的筛选,也影响了新文学知识的生产。从1920年代“新文学”开始进入国文教科书,到1940年代战争背景下,“国定本”以党化教育的名义对新文学作品的排挤,再到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坚决选用新文学作品以反抗“国定本”的压制,都体现了国文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经典化形成的推动作用。第三章论述了新文学对国文教学改革的促进。从“问题教学法”、“道尔顿制”实验到“精读”“略读”法,新文学选文帮助国文教育加快了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新文学也促进了国文教育的作文教学改革,教科书中的新文学作品成为学生写作训练的范文,不仅促进了学生现代文体意识的形成,也使新文学的知识地位、知识形象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被强化,在这个过程中,新文学也得到了考试制度的官方认可,自身的知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第四章分析了新文学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国文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新文学作家倡导白话文,自主编写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带去新文化、新思想。从教经历也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素材,他们将自己的教育理想诉诸作品,同时也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新文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国文教育的改革、发展,加速了国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第五章探讨了国文教育在现代文学作品经典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现代语文教科书中那些不可缺少的现代文学“经典篇目”,其“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作品本身的经典本质外,在经典形成的过程中,还有教育、政治等其他外部力量的参与,它们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文学作品的“经典化”。对于“新文学”来说,“国文教育”是一个最佳的传播途径。清末以降的学制改革和教育宗旨演变为新文学进入国文教育领域提供了先决条件,国语运动作为新文学和国文教育的桥梁,以“国语统一”为共同目的,实现了新文学与国文教育的全面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新文学也借助国文教育这一途径,推行新文学、新文化、新思想,促进了现代文学审美观念及书写范式的形成。但是受到教育权力机制的约束和教育者个人视野及志趣的影响,国文教育对新文学存在着“限制性”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新文学作品价值的认识。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二者之间的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文学促进了国文教学改革,引领了民国教育的新风尚,加速了其现代化进程。在二者互动的过程中,新文学选文培养了学生的现代文体意识,使新文学的知识地位、知识形象在国文教育中被强化,新文学知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经典”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丁斯甘[8](2021)在《《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文中提出《通报》(T’oung Pao)创刊于1890年,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汉学刊物,其中刊载了大量关于中国研究的论文与书评,具有很高的汉学研究价值。期刊如实反映出20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沙畹、伯希和等法国着名汉学家的治学策略,是法国汉学史的缩影和真实写照。通过梳理期刊1890-1944年的论文、书评、纪事信息,对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作整体认识的尝试。文章首先重建《通报》的总体办刊背景,包括期刊19世纪法国在华活动、19世纪法国专业汉学的建立、出版技术的更新、交通运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文章逐一分析《通报》与其前身《远东杂志》的承接关系、《通报》的期刊定位栏目设置、期刊主编对《通报》办刊的影响、《通报》的发行情况、撰稿人群体等基本情况。从研究领域角度考察,以《通报》的《补充索引》中“主题索引”为依据,整理《通报》自1890-1944年的各类文章,证明《通报》对汉学各领域都有涉猎,每个领域的研究程度各不相同,专业汉学不断深入又相互隔绝的特点。从研究地区角度考察,以《通报》的《补充索引》中“地区索引”为依据,可以发现《通报》尤为关注西域地区和西藏地区的考察与研究,刊载的文章多以文献释读为主,通过文献进而深入其他研究领域,与法国汉学发展趋势一致。《通报》积极引入了西方历史语言学、语音学、考古学、碑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充实汉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20世纪上半期的法国专业汉学正如《通报》所显示的一样,研究涉及汉学领域各个方面,研究方法有了全新发展,法国专业汉学进入鼎盛时期并对20世纪后期的国际汉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积极使用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将碑铭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等新的研究方法引入汉学领域,积极与中国学界交往,学术自觉性不断加强,充分体现出沙畹、伯希和鲜明的个人学术特色,重点梳理沙畹与伯希和的文章、书评为法国汉学研究理清学术思路、推动法国汉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赵宗梅[9](2020)在《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研究》文中提出开明书店成立于1926年,至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存续时间不过短短27年,却在中小学国文教材出版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且对当今语文教育仍有影响深远的成就。究其原因,与开明书店拥有一群既为文学家、又为教育家且皆有中小学语文教育经验的精英人才分不开。支撑起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繁荣局面的中坚力量首推夏丏尊和叶圣陶,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开明系列教材在民国时期的异军突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毋庸置疑,开明书店出版的系列中小学教材,是应时代需要而推出的典范作品。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系列教材,并未把迎合课程标准要求作为基本立足点,而是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提升学生实际语言运用水平为目标,在教科书编辑、教育理论引导,以及教材的选文安排、知识点导入和课后题设置等环节,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完善的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注重识字教育和阅读兴趣,因此开明书店小学阶段国语教材的选文偏重日常应用和口语化,以最大限度贴近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国文教材则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尤重读写两级;高中国文教材在提升学生文言和语体素养方面都有了实质性进展。而理论类阅读和写作教材的大量涌现,则更清晰地体现出开明人关心学生成长,力图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良苦用心。从历时的角度看,开明书店出版的系列教材编写经历了注重生活应用和儿童心理、养成身心诸能力和侧重文章解读三个阶段,直到今天仍然值得语文教育研究者关注和借鉴。

许蔚[10](2020)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学 ——以“牛郎织女”与“梁祝”故事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正不断增加。其中泰国更是从国家层面大力支持汉语教学,使得学生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并学习汉语。同时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内容日渐完备,汉语学习者如想掌握汉语并能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际,除应掌握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以外,了解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学习和体会基础的中国文化同样也非常重要。本篇论文主要讨论了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内容引入泰国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旨在探究将中国古代神话引入泰国汉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引入泰国汉语课堂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将中国古代神话引入泰国汉语课堂的前期准备,即通过说明泰国民间信仰和宗教信仰以及笔者对于教学对象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来分析将中国古代神话引入泰国汉语课堂的可行性;第三部分,以“牛郎织女”与“梁祝”故事为例,阐述了笔者将中国古代神话引入泰国汉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第四部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分析教学设计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希望能为中国古代神话应用于泰国汉语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中国文学(下)重点练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文学(下)重点练习(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策略匹配性研究 ——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国家教育改革背景
        2.旅游行业发展需要
        3.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改革需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感知学习风格
        2.教学策略
        3.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匹配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研究框架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感知学习风格
        2.感知学习风格类型
        3.“教学策略”及其易混淆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1.感知学习风格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情境学习理论
三、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策略匹配性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1.问卷目的
        2.问卷对象
        3.问卷内容
        4.问卷信效度
    (二)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
        1.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类型分析
        2.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教学策略类型分析
        3.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匹配性分析
        4.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三)存在问题
        1.教师触觉型教学策略与学生触觉型感知学习风格不相匹配
        2.教师视觉型教学策略与学生视觉型感知学习风格不相匹配
        3.教师合作型教学策略与学生合作型感知学习风格不相匹配
四、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策略匹配的研究
    (一)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匹配的原则
        1.匹配原则
        2.适用性原则
        3.适度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二)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匹配的研究
        1.前提条件
        2.创设教育情境
        3.发布课堂任务
五、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策略匹配的应用
    (一)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准备
        1.教学对象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环境分析
        5.设计观察记录表
    (二)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策略匹配应用
        1.第一轮行动研究
        2.第二轮行动研究
        3.第三轮行动研究
    (三)中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策略匹配应用效果分析
        1.观察记录表数据差异性分析
        2.成绩前后测数据差异性分析
        3.访谈结果分析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调查问卷
    附录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师教学策略调查问卷(学生评估教师教学策略问卷)
    附录三:学生课堂表现观察记录表
    附录四:前测试卷
    附录五:后测试卷
    附录六:前后测成绩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2)意大利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综述
        1.世界各国高中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2.意大利高中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一、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学概况
    (一)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学发展简史
        1.第一阶段(2003--2009):汉语教学初始阶段
        2.第二阶段(2009-2015):汉语教学持续发展阶段
        3.第三阶段(2016 年至今):汉语教学蓬勃发展阶段
    (二)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学现状案例分析
        1.大区高中汉语教学简况
        2.典型高中汉语教学案例举要
    (三)伦巴第大区高中本土汉语教师师资简况
        1.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师培训简史
        2.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师参加全国考试简况
        3.伦巴第大区高中合同教师状况
二、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伦巴第大区将汉语设置为必修课的高中汉语教学——以曼佐尼高中为例
        1.汉语教学发展历程
        2.汉语课程设置状况调查
        3.汉语教材使用状况调查
        4.考试制度与评价机制状况调查
        5.汉语师资状况调查
        6.促进汉语教学的举措
    (二)伦巴第大区将汉语设置为选修课的高中汉语教学——以蒂托高中为例
        1.汉语教学发展历程
        2.汉语课程设置状况调查
        3.汉语教材使用状况调查
        4.考试制度与评价机制状况调查
        5.汉语师资状况调查
        6.促进汉语教学的举措
三、曼佐尼高中和蒂托高中汉语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两所高中汉语教学情况调查设计方式简述
        1.问卷调查方式
        2.教师访谈方式
    (二)两所高中汉语教学情况统计与分析
        1.学生学习情况
        2.教材使用情况
        3.教师情况
        4.汉语课堂情况
        5.教学方法
    (三)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学的问题与挑战
        1.尚未建立汉语教学评估管理机制,汉语教学各自为政
        2.大学与高中汉语教学缺乏连续性
        3.汉语教师问题情况仍需改善
        4.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提高,汉语教材尚存不足
        5.线上汉语教学存在诸多挑战
四、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把握新机遇,从教育主管部门、校方、教师三个层面加强汉语教学建设
    (二)依托孔院资源优势,在精准培训、教学资源供给和师资补充方面加强合作
        1.对高中汉语教师做好精准培训工作
        2.做好教学资源供给工作
        3.适当补充高中汉语教师师资力量
    (三)不断更新优化现有教材,规划编写统编高中汉语教材
    (四)打破大学与高中汉语教学脱节瓶颈,多方位多举措培养专业人才
    (五)提升教师网络教学意识与能力,有效利用中文联盟等线上教学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曼佐尼高中和蒂托高中汉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附录B 教师访谈内容
致谢

(3)“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试题研究 ——以2016年-2020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针对整套试题的研究
        1.2.2 针对比赛试题中某一类别试题的研究
        1.2.3 从汉语国际教育角度对试题进行研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试题形式研究
    2.1 总决赛试题题型统计
    2.2 总决赛试题出题形式
        2.2.1 图片形式
        2.2.2 音频形式
        2.2.3 视频形式
        2.2.4 现场表演形式
        2.2.5 朗读文字形式
第3章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试题内容研究
    3.1 中文知识类试题
        3.1.1 语音
        3.1.2 词汇
        3.1.3 语法
        3.1.4 汉字
    3.2 中华文化常识类试题
        3.2.1 文学
        3.2.2 艺术
        3.2.3 科学技术
        3.2.4 中外交流地理成就
        3.2.5 民俗
    3.3 中国国情类试题
    3.4 中国文学艺术类试题
    3.5 中国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类试题
    3.6 演讲类试题
第4章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试题特点
    4.1 形式多样
        4.1.1 演出形式
        4.1.2 出题形式
    4.2 题目严谨
        4.2.1 形式服务于内容
        4.2.2 知识点全面
        4.2.3 难易结合
    4.3 与时俱进
第5章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试题启示
    5.1 对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的借鉴意义
        5.1.1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5.1.2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5.1.3 注重文化教学
        5.1.4 加强国情教学
    5.2 给参赛选手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动态
        (一) 国别化汉语传播研究
        (二) 国别汉语教学的“三教”问题研究
        (三) 有关国家的中文教育研究
        (四) 突尼斯中文教育研究
    四、研究内容
    五、理论基础
        (一) 语言规划理论
        (二) 语言传播理论
    六、研究方法
        (一) 问卷调查法
        (二) 访谈法
        (三) 文献法
第一章 突尼斯国情及中文教育概况
    第一节 突尼斯共和国概况
        一、突尼斯的地理位置优势
        二、突尼斯历史回顾
        三、突尼斯的政治格局
        四、突尼斯经济概况
    第二节 突尼斯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政策
        一、突尼斯的语言使用情况
        二、突尼斯语言政策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教育概况
        一、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历史
        二、突尼斯的中文教育机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突尼斯中文教师研究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师发展背景
        一、突尼斯国民教育体制
        二、突尼斯教师培养体系
        三、突尼斯教师在职培训体系
        四、突尼斯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第二节 突尼斯中文教师队伍状况
        一、突尼斯中文教师的来源
        二、突尼斯高校的中文教师
        三、突尼斯中学的中文教师
        四、突尼斯中文教师的构成
        五、突尼斯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师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突尼斯中文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突尼斯中文教材研究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材概况及输入型教材的适用性
        一、突尼斯中文教材概况
        二、输入型教材对突尼斯大学生的适用性分析
    第二节 突尼斯本土中文教材《龙》分析
        一、《龙》的结构
        二、《龙》的内容分析
        三、《龙》的使用情况分析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一、突尼斯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二、编写突尼斯本土汉语教材的几点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突尼斯中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法研究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初期(1977-1990年)的课程设置
        二、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第二个时期(1990-1998年)的课程设置
        三、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第三个时期(1998年-2007年)的课程设置
        四、突尼斯中文发展第四个时期(2007至今)的课程设置
    第二节 突尼斯中文教学方法
        一、语法翻译法
        二、任务型教学法
        三、游戏教学法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课程与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一、突尼斯中文课程与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二、改进突尼斯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言规划视角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育的地位及发展困境
        一、突尼斯的外语教育政策
        二、突尼斯各种外语的地位
        三、中文教育在突尼斯的地位及发展困境
    第二节 突尼斯民众对汉语的态度及学习需求
        一、对汉语的态度
        二、汉语学习倾向
    第三节 中阿合作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对策
        一、中阿关系及其对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的影响
        二、语言规划背景下的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对策
    第四节 本研究对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问题
        二、突尼斯解决方案对其他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文研究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突尼斯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汉语)
    附录2: 突尼斯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阿拉伯语)
    附录3: 补充调查: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内容的调查)(汉语)
    附录4: 补充调查: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针对教材内容的调查)(英语)
    附录5: 对突尼斯高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
    附录6: 对突尼斯高中汉语教师的调查问卷
    附录7: 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中国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8: 高校本土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9: 补充访谈(高校本土教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内容的看法)
    附录10: 教师访谈结果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评述
        1.2.1 波兰学术界的相关研究
        1.2.2 中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波兰高校及格但斯克大学汉语教育概述
    2.1 波兰高校汉语教育的现状简介
    2.2 格但斯克大学中文系概述
        2.2.1 机构设置与教学目标
        2.2.2 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
        2.2.3 课程设置及其课时安排
        2.2.4 师资与生源简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格但斯克大学汉语教育的学生问卷与教师访谈
    3.1 调查研究目标与调查对象
        3.1.1 调查研究的目标
        3.1.2 问卷调查的对象
    3.2 调查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3.2.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2.2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3.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3.1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3.2 访谈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学成效评估与相关改进建议
    4.1 主要成绩与经验
    4.2 目前困难与不足
        4.2.1 实用汉语课程的不足
        4.2.2 课后的交流与答疑的滞后
        4.2.3 其他基础课的问题
    4.3 改进措施
        4.3.1 加强实用汉语课程的口语训练,繁体字课改到二三年级
        4.3.2 加强一年级学生的听力练习
        4.3.3 完善教学资源
        4.3.4 加强师生课后联系,注重及时性和坐班面谈答疑
        4.3.5 更好地保障师资的对口与主攻,改进教学方式
        4.3.6 改善自选课程,增加毕业就业指导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2 教师访谈
致谢

(6)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及现状
    2.1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区的汉语环境
        2.1.1 前苏联时期的汉语教学
        2.1.2 苏联时期的汉语教学
        2.1.3 独立后的汉语教学
    2.2 乌兹别克斯坦孔子学院的发展与现状
        2.2.1 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
        2.2.2 撒马尔罕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
    2.3 结语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调研
    3.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育相关制度与政策
        3.1.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高等教育政策
        3.1.2 乌兹别克斯坦各学段汉语教师提升进修与培训制度
        3.1.3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赴中国留学奖学金制度
    3.2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
    3.3 学习汉语的动机及其对学习兴趣与效果的影响
    3.4 对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应用的调研
        3.4.1 交际法
        3.4.2 任务型
        3.4.3 多媒体使用
        3.4.4 网络使用
        3.4.5 汉语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方法
        3.4.6 学生课外活动学习情况
        3.4.7 学生学习汉语的收获与毕业后打算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未来及现今所存在的问题
    4.2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育发展建议
        4.2.1 课前相关的文化导入
        4.2.2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兴趣及加强其表达能力
        4.2.3 加强本土汉语教师的专业培训(汉语知识及教学方法的提高)
        4.2.4 建立培养汉语专业人才机制
第五章 教材的使用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5.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5.1.1 学校汉语课程设置情况
        5.1.2 大学汉语教材使用情况
        5.1.3 中学汉语教材使用情况
    5.2 教材的外在形式
        5.2.1 字号与字体
        5.2.2 版面结构
        5.2.3 插图形式
    5.3 教材的内容结构
        5.3.1 语音
        5.3.2 词汇
        5.3.3 语法
        5.3.4 课文
        5.3.5 练习
    5.4 翻译模式
        5.4.1 词汇翻译
        5.4.2 语法解释
        5.4.3 课文内容方面
        5.4.4 练习方面
        5.4.5 汉语教材的适用情况
第六章 汉语文化流行趋势带动下的教材发展
    6.1 适用中小学阶段的综合性教材
        6.1.1 适合小学使用的教材:《汉语乐园》
        6.1.2 适合中学使用的教材:《跟我学汉语》
    6.2 适用于大学阶段的综合性汉语教材
        6.2.1 针对大学阶段的综合汉语教材:《当代汉语》
        6.2.2 适用大学阶段的国别化综合汉语教材:《基础汉语》与《新实用汉语课程》
    6.3 其他教材
        6.3.1 成人教材
        6.3.2 网络多媒体教材
    6.4 教材本土化的研究状况
        6.4.1 本土化教材的概念
        6.4.2 本土化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6.4.3 教材本土化的跨度
    6.5 俄语版汉语教材的研究综述
        6.5.1 中国关于教材编写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6.5.2 乌兹别克斯坦各高校、中、小学校所用的汉语教材综述
    6.6 汉语教材编写及改进建议
        6.6.1 教材生词编写的建议
        6.6.2 教材语法编写的建议
        6.6.3 教材话题编写的建议
        6.6.4 教材练习编写的建议
        6.6.5 教材文化内容编写的建议
        6.6.6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材编写所存在的问题及对其展望
        6.6.7 其他的相关建议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乌兹别克斯坦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

(7)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知识身份”的确立
    第一节 晚清至“五四”教育制度变迁中的“文学”演变
        一、晚清学制改革对“文学教育”的奠基
        二、民初教育改革对“文学教育”地位的确定
        三、“五四”时期教育制度改革对“文学教育”的强化
    第二节 新文学与国文教育“联姻”
        一、“言文一致”的必然结果
        二、文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的利益共谋
第二章 新文学以国文教科书为媒介的传播
    第一节 1920 年代国文教科书新文学兴味的体现
        一、《白话文范》的“新思潮”倾向
        二、《初中国语文读本》的新文学经典倾向
        三、《初级国语读本》的“新文学理念”倾向
        四、编者个人因素对新文学选文编排的影响
    第二节 1930 年代国文教科书“文学教育”观的转变
        一、“新思潮”的延续与深化
        二、“文艺性”的强调与凸显
        三、从“文学”到“文章”
    第三节 1940 年代国文教科书中新文学的“遮蔽”与“反抗”
        一、“国定本”对“新文学”的有意遮蔽
        二、《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对“新文学”的坚持
        三、国文教科书新文学选文特征
第三章 新文学对国文教育改革的推动
    第一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阅读教学改革
        一、“人生问题”选文引发“问题教学法”
        二、艺术性选文引发“道尔顿制”教学实验
        三、新文学教育引发“精读”“略读”改革
    第二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国文写作教学改革
        一、语体文作文观的形成
        二、写作教学内容的明确
        三、写作指导方法的转变
    第三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国文考试改革
        一、考核方式的改变
        二、考核内容的改变
第四章 新文学家教育思想、创作与国文教育的相互影响
    第一节 新文学家教育思想对国文教育的影响
        一、周氏兄弟的“儿童本位”思想
        二、叶圣陶与朱自清的国文教育观
    第二节 国文从教经历对新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以学生为假想读者群的“范文式”创作
        二、以抒发个人教育理想为目的的创作
        三、从教经历影响在作家写作风格中的体现
    第三节 新文学中的“教育书写”
        一、以“教育批判”为主题的创作
        二、以“儿童为本”的创作
        三、为教育助力的新文学读物编辑
第五章 国文教育视野下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反思
    第一节 新文学作品在国文教科书中的“经典化”历程
        一、散文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二、小说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三、新诗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四、戏剧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第二节 新文学作品在国文教科书中的“经典”成因
        一、符合选文标准
        二、具有教学价值
        三、文化斗争需要
        四、自我经典化努力
    第三节 国文教育对新文学“经典”产生的影响
        一、节选对原作解读的影响
        二、删改对原作解读的影响
        三、教学阐释对原作的影响
        四、教育及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参考的中学国文教科书及新文学选文篇目
后记

(8)《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通报》创立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19 世纪中后期法国在中国的文化格局
        一、19 世纪中后期法国在中国的活动
        二、19 世纪后期的实践性汉学家
    第二节 19 世纪法国本土的汉学格局与《通报》的创立
        一、19 世纪法国专业汉学机构和汉语教学
        二、《通报》的创立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通报》概况
    第一节 《通报》的前身——《远东杂志》
        一、考狄的《远东杂志》概况
        二、《远东杂志》的文章梳理
        三、《远东杂志》与《通报》
    第二节 《通报》概况
        一、《通报》的关注范围
        二、《通报》的栏目设置
        三、《通报》的历任主编
        四、《通报》的发行情况
    第三节 《通报》的作者群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报》的内容(上)——《补充索引》中的主题研究
    第一节 《通报》目录索引中的研究主题分布
        一、《通报》目录索引
        二、《通报》的主题内容与研究领域分布
        三、《通报》汉学主题分类
    第二节 《通报》的文献学研究
        一、语言比较研究
        二、碑铭及各种考古材料的使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报》的内容(下)——《补充索引》的地区研究
    第一节 《通报》西域地区研究
        一、西域地区文章分类
        二、《通报》西域史地探险纪事
    第二节 《通报》的“Tibet”研究
        一、“Tibet”文章分类
        二、《通报》西藏探险纪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报》的发展与20 世纪上半期的法国汉学
    第一节 《通报》汉学地位的确立
        一、《通报》的撰稿人特征
        二、《通报》的汉学定位
        三、开放的汉学交流平台
        四、《通报》的影响力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的发展
        一、专业汉学范围的专精
        二、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
        三、不断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持续加强的学术自觉
        四、法国学界与中国学界的交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开明书店国文教材出版概况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
    四、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五、相关概念界说
第一章 注重生活应用和儿童心理的小学国语教材
    第一节 《开明国语课本》对生活教育的推崇
    第二节 丰子恺插图的生活化趣味
第二章 以养成身心诸能力为宗旨的初中国文教材
    第一节 思想上兼容并包和与时俱进的初中国文教材
    第二节 以知识系统为主导的初中国文教材
第三章 注重文本解读的初高中国文教材
    第一节 文白分编且注重文本解读的教材
    第二节 开明人文言教育观探源
第四章 注重读写教学法的理论型教材
    第一节 《文章讲话》和《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观的集中体现
    第二节 《文心》:故事性文本中的读写观念
    第三节 《文章例话》中的读写观念
    第四节 《文章作法》:训练类教材开山之作
结论
附录 开明书店国文教材明细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对泰汉语教学中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学 ——以“牛郎织女”与“梁祝”故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原因
    二、研究现状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二)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综述
        (三)将中国古代神话引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三、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实践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神话内容走进对外汉语文化教学领地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起源及其特征
        一、神话的概念与范围
        二、关于中国神话起源的几种观点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神话内容引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意义
        一、发展学习者的想象力
        二、加深学习者对中国先民所处社会现实的理解
        三、加深学习者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体会与认同感
    第三节 两则典型的中国古代神话探究
        一、“牛郎织女”与“梁祝”神话阐述
        二、“牛郎织女”与“梁祝”神话鲜明的特色
第二章 将中国古代神话引入泰国汉语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泰国相关文化分析
        一、泰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分析
        二、泰国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审美习惯分析
    第二节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教学对象分析
        二、学习者意愿分析
        三、学习者学习途径及教师教学方式分析
        四、学习者学习目的分析
第三章 将中国古代神话引入泰国汉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一节 “牛郎织女”与“梁祝”故事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四、教学方法
        五、课时安排
    第二节 “牛郎织女”故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第一课时
        二、第二课时
    第三节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第一课时
        二、第二课时
第四章 将中国古代神话引入泰国汉语课堂的总结
    第一节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可取之处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不足之处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牛郎织女”与“梁祝”故事课文原文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中国文学(下)重点练习(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策略匹配性研究 ——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D]. 王君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意大利伦巴第大区高中汉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单萧帆.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试题研究 ——以2016年-2020年为例[D]. 郭岩. 安阳师范学院, 2021(02)
  • [4]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D]. 海客(HAYKEL T0UMI).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5]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D]. 马可(Dominika Irena Makar).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夏之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7]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D]. 张蓬.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8]《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D]. 丁斯甘. 兰州大学, 2021(09)
  • [9]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研究[D]. 赵宗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10]对泰汉语教学中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学 ——以“牛郎织女”与“梁祝”故事为例[D]. 许蔚. 广西大学, 2020(07)

标签:;  ;  ;  

中国文学(二)重点练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