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高”应用肚脐治疗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三联高”应用肚脐治疗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一、“三联膏”敷脐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姚芳琴,陶智会,胡琼,闻丽[1](2019)在《贴脐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贴脐法重要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在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即可克服小儿内服给药的不便,又可起到简便廉效的作用。本文将近年来对贴脐疗法在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为临床更加合理及进一步应用贴脐疗法治疗儿科疾病提供参考。

刘亚欣[2](2018)在《推拿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寒湿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推拿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寒湿型泄泻的临床观察,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小儿寒湿型泄泻提供客观依据,丰富小儿寒湿型泄泻的外治手段。方法: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小儿泄泻(寒湿型)病例9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综合组(推拿配合中药贴敷组)、推拿组及贴敷组,每组30例。三组分别给予推拿配合中药贴敷治疗、推拿手法治疗和中药贴敷治疗,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情况,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综合组治愈率70.00%、显效率20.00%、有效率6.67%、无效率3.33%,总有效率96.67%;推拿组治愈率46.67%、显效率23.33%、有效率16.67%、无效率13.33%,总有效率86.67%;贴敷组治愈率41.38%、显效率17.24%、有效率31.03%、无效率3.45%,总有效率89.66%。经统计学处理,综合组总有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提示推拿配合中药贴敷优于单纯推拿和单纯中药贴敷。贴敷组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自行退出,视为脱落病例。2.三组治疗后症候积分比较(P<0.01)有显着性差异。在改善大便次数、粪便性状、小便方面,三组具有可比性(P<0.05);在改善精神、饮食方面三组差异显着(P<0.01)。在改善腹痛、呕吐、发热、肛门等症状与体征方面(P>0.05),三组相当。三组主症治疗显效时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3.安全性比较:三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推拿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寒湿型)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薛今俊[3](2018)在《基于中医文献分析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医古籍记载,检索与小儿腹泻有关的治疗方剂,系统整理小儿腹泻的治疗药物,总结其药物使用规律,归纳高频方剂及药物。选取合适方剂制成脐贴,进行临床试验,探究中药敷脐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药敷脐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用网络资源“中华医典”作为资料基础和信息平台,根据上述腹泻病名,以“泄泻”、“下利”等为关键词,广泛搜集古代中医文献。运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对小儿腹泻的方剂及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高频方剂及药物。2.临床研究根据第一部分研究结果,选取豆蔻香连丸进行临床研究。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共收集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口服补液盐)加豆蔻香连丸(肉豆蔻、木香、黄连)敷脐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口服补液盐)加思密达治疗,观察豆蔻香连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方剂38首,治疗疾病的证型包括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寒证、食滞中焦证及湿热证,方剂组成药物包括4类:健脾益气药、燥湿止泻药、温中止泻药和涩肠固脱药,出现频次最高的4味药为甘草、诃子、人参、白术,综合小儿腹泻的病机及病理特点,选取燥湿止泻、涩肠固脱的豆蔻香连丸进行下一步临床研究。2.中药豆蔻香连丸敷脐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大便次数,改善大便质地,缓解小儿腹泻的伴发症状。结论中药豆蔻香连丸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且非口服用药有着明显的剂型优势,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王妃[4](2018)在《小儿泄泻中医药治疗概况》文中研究说明小儿泄泻是儿科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通过查阅近5年来各医家对治疗小儿泄泻的方法经验,为小儿泄泻中医药治疗的内治法、外治法和综合治疗3个方面进行归纳综述,期望对小儿泄泻的临床治疗有所脾益。

刘相朝[5](2015)在《贴脐膏敷脐合加味五苓散(农本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贴脐膏敷脐合加味五苓散(农本方)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2011年至2014年入选病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加味五苓散(农本方)加贴脐膏敷脐;对照组采用口服蒙托石散、枯草杆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利巴韦林颗粒。治疗3天,比较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434,P<0.05)。两组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时间相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5);2组大便次数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43,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贴脐膏合加味五苓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肯定,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叶炳皇[6](2013)在《仁术脐贴成药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以中医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起点,探讨仁术脐贴成药的可行性,为开发临床疗效、稳定性等方面优于已上市制剂的新品种确定基础。方法、结果:1.砂仁苍术有效部位的确立建立小鼠番泻叶致泻模型,考察砂仁苍术挥发油部位、水溶性部位的药效,确认止泻有效部位是挥发油。2.临床常用药味对砂仁苍术挥发油止泻作用的协同影响采用如上模型,探讨广藿香油、木香油、干姜油、丁香油、肉桂油等对砂仁苍术挥发油止泻作用的影响,明确了肉桂油可增强其止泻效果。3.外用给药丁香油对砂仁苍术肉桂油止泻协同作用探讨研究采用如上模型,探讨外用给药途径丁香油对砂仁苍术肉桂挥发油止泻作用的影响,明确丁香油可增强其止泻效果,并重复验证“丁香肉桂”药对与“砂仁苍术”药对的协同作用,揭示了组方药味的合理性。4.砂仁苍术丁香肉桂有效部位的确定采用如上模型,考察砂仁苍术丁香肉桂挥发油部位、水溶性部位的止泻效果,进一步确定复方有效部位是挥发油,且药效优于丁桂儿脐贴。5.包合工艺的药效学合理性的阐释采用如上模型,考察包合工艺对处方挥发油止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合工艺对处方挥发油透皮药效无明显阻滞,揭示了包合工艺的药效学合理性。6.制剂稳定性对药效的影响通过加速试验破坏样品,测定其指标成分保留率,采用如上模型,比较止泻效果,探讨挥发油的不稳定性对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苍术素、桂皮醛、丁香酚的降解,挥发油止泻药效呈降低趋势,提示制剂稳定化方法具有临床意义。7.光照、高温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以桂皮醛、丁香酚、苍术素为指标,考察光照、高温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光照射条件下,挥发油中桂皮醛、丁香酚基本保留,苍术素保留率显着下降。采用纯铝袋避光包装,可有效地避免挥发油的光解;40℃、60℃受热条件下,伴随受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挥发油中桂皮醛、丁香酚、苍术素保留率显着下降。8.包合工艺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以桂皮醛、丁香酚、苍术素为指标,考察β-CD对挥发油受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60℃受热条件下,与混合工艺比较,包合工艺有效地保护挥发油中桂皮醛、丁香酚,而对苍术素保护作用微弱,提示包合工艺不是本制剂最优的稳定性化方法。9.抗氧化剂种类及用量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以桂皮醛、丁香酚、苍术素为指标,考察抗氧化剂种类、用量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VE、BHA、BHT对挥发油中桂皮醛、丁香酚、苍术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VE优于BHA、BHT;抗氧化剂VE用量影响挥发油的稳定化效果,其适宜用量为0.150.30%。结论:本课题确定了处方止泻有效部位是挥发油,揭示了砂仁苍术油与丁香肉桂油合用组方的科学性及其外用给药途径的临床优势,从而为本处方制剂的临床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同时初步提出了合理的稳定化措施,为剂型稳定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孔长征[7](2012)在《温肠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理论、临床两方面对温肠止泻散治疗寒湿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临床研究将60例寒湿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温肠止泻散敷脐,并同时口服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口服及干扰素肌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主要症状、体征、病程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观察结束后,对各项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敷脐治疗的临床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肠止泻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疗效显着,既能有效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又能减少患儿服药痛苦,且费用低廉,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尹艳梅,陈洪国[8](2012)在《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药物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婴幼儿秋季腹泻(以下简称秋泻)的主要病因为轮状病毒感染,治疗方法通常集中于抗菌疗法、中西医疗法等,总结当前应用于临床中的一些常用药物及其用法。

孙丽梅[9](2011)在《贴膏剂在脐中穴经皮给药适宜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阐明脐中穴给药的科学性和理论依据,建立脐中穴经皮给药的共性技术和质量评价体系,为创建脐中穴经皮给药的现代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了脐中穴经皮给药文献资料,从经络学、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应用、制剂学、药物透皮吸收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分别以白芍和延胡索药材的乙醇提取物为原料药,利用现代新型的赋形剂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可可脂、聚乙二醇、甘油-明胶-水、泊洛沙姆等为基质,以脂溶性氮酮、水溶性氮酮及二甲基亚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制备成贴膏剂,通过Franz扩散池模拟人体透皮吸收过程,进行了的不同给药系统的工艺制备研究;对豚鼠进行了皮肤刺激性、致敏实验,通过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延芍贴膏剂以甘油-明胶-水为基质,以3%脂溶性氮酮为促渗剂时透皮效果最佳;延芍栓片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作用,对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延芍贴剂的镇痛效果确切。[结论]在脐中穴经皮给药贴剂研究中,所用基质与促透剂应进行最佳性筛选试验,确定二者与药物适宜性关系;应用体外透皮实验是筛选基质、促透皮吸收剂适宜的药动学方法;延芍贴膏剂脐中穴经皮给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赵岩[10](2011)在《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古今文献有关小儿泄泻脐疗用药的相关内容进行统计整理,总结小儿泄泻的脐疗用药规律,进一步完善小儿泄泻脐疗选药的针对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文科技数据库维普资讯为现代文献检索源,检索近20年有关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论文。以650本中医古籍为古代文献检索源。检索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相关文献,经统计、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小儿泄泻脐疗用药的规律。结果:对小儿泄泻脐疗用药的相关文献整理后,结果发现:①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用药频次在前10位的药物为丁香、吴茱萸、肉桂、胡椒、苍术、五倍子、木香、白术、干姜、黄连。②常用的药对为丁香—肉桂、丁香—吴茱萸、吴茱萸—肉桂、丁香—胡椒、吴茱萸—胡椒、吴茱萸—苍术和吴茱萸—五倍子等。③最常用的中成药为云南白药,最常用的药物调制赋形剂为醋。结论:根据统计分析得出小儿泄泻的脐疗用药规律:①温里类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特别是丁香和吴茱萸,其次为收涩类药物。②在药性方面,温热类药物出现的频次最高。③在药味方面,辛、苦、甘类药物出现频次最高,尤其是辛味。④在药物归经方面,归脾经和胃经的药物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归肾经和肺经。

二、“三联膏”敷脐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联膏”敷脐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贴脐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小儿腹泻
2 小儿便秘
3 小儿呼吸道感染(咳嗽、发热)

(2)推拿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寒湿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及分组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中止或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基础数据分析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评价标准
    三、结果与分析
        (一) 治疗前一般资料的比较
        (二) 治疗结果的比较
讨论
    一、对小儿泄泻的相关医学认识
        (一) 祖国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二、小儿泄泻的治疗概况
        (一) 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的概况
        (二) 现代医学治疗小儿腹泻的概况
    三、推拿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寒湿型的疗效分析
        (一)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寒湿型的疗效分析
        (二) 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寒湿型的疗效分析
        (三) 推拿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寒湿型) 的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泄泻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3)基于中医文献分析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基于中医文献分析小儿腹泻的用药规律
    一、资料收集
        (一) 腹泻命名的历史沿革
        (二) 资料收集
        (三) 文献录入标准
        (四) 数据质量控制
        (五) 数据预处理
    二、结果
        (一) 整体资料分析
        (二) 小儿腹泻的证型分析
        (三) 小儿腹泻的古代用药规律分析
        1. 止泻为先,辅以健脾
        2. 用药规律分析
        (四)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豆蔻香连丸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诊断标准
        1. 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中止试验标准
        (三) 治疗方法
        (四) 观察指标
        1. 主要症状
        2. 次要症状
        3. 实验室检查
        (五)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 疗效判断标准
        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3. 安全性评价
        4. 不良反应分级
        (六)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三) 次要症状改善情况
        (四) 实验室检查
        (五) 有效率
        (六)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
    三、分析与讨论
        (一) 脾虚生湿是小儿腹泻的核心病机
        (二) 止泻是小儿腹泻的主要治法
        (三) 敷脐疗法的理论渊源及优势
        (四) 研究结果讨论
        (五)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六)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4)小儿泄泻中医药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内治法
2 外治法
    2.1 针灸疗法:
    2.2 外敷法:
    2.3 推拿法:
    2.5 灌肠:
    2.6 综合治疗:
3 结语

(5)贴脐膏敷脐合加味五苓散(农本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断标准[4-6]:
    1.4 诊断要点和检测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2.2 临床表现: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6)仁术脐贴成药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小儿腹泻疾病研究概况
        二、小儿腹泻敷脐疗法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概况
        三、脐疗治疗小儿腹泻的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四、古代医藉治疗小儿泄泻经典方剂研究概况
        五、小儿泄泻脐疗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六、腹泻关键药效模型研究概况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课题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制剂处方优化研究
    第一节 砂仁苍术有效部位的确立研究
        一、小鼠番泻叶腹泻模型的建立
        二、砂仁苍术有效部位的筛选
    第二节 肉桂油、广藿香油、干姜油、木香油对砂仁苍术油的止泻协同作用研究
        一、肉桂油对砂仁苍术油的止泻协同作用的探讨
        二、广藿香油对砂仁苍术肉桂挥发油止泻协同作用的探讨
        三、木香油、干姜油对砂仁苍术肉桂挥发油止泻协同作用的探讨
    第三节 外用给药丁香油对砂仁苍术肉桂油止泻协同作用探讨研究
        一、造模前经皮给药时间的考察
        二、砂仁苍术肉桂挥发油起效剂量的探讨
        三、丁香油对砂仁苍术肉桂挥发油止泻协同作用的探讨
        四、丁香油对砂仁苍术肉桂挥发油止泻协同作用的验证
        五、小结
    第四节 砂仁苍术与丁香肉桂协同作用研究
        一、砂仁苍术油起效剂量的探讨
        二、砂仁苍术与丁香肉桂协同作用的探讨
        三、砂仁苍术与丁香肉桂协同作用的验证
        四、小结
    第五节 砂仁苍术丁香肉桂外用给药有效部位的确定研究
        一、砂仁苍术丁香肉桂外用给药有效部位的筛选
    第六节 包合工艺药效学合理性研究
        一、包合工艺合理性药效学的探讨
        二、包合工艺合理性药效学的验证
    第七节 制剂稳定性对止泻药效影响研究
        一、制剂稳定性对止泻药效影响的探讨
        二、制剂稳定性对止泻药效影响的验证
第三章 仁术脐贴制剂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措施研究
    第一节 复方挥发油指标成分HPLC色谱条件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一、止泻方挥发油中指标成分HPLC色谱条件的建立
        二、桂皮醛、丁香酚及苍术素混合对照品标准曲线的建立
    第二节 仁术脐贴制剂光照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措施研究
        一、处方挥发油光照稳定性影响试验
        二、水溶性基质贴膏中处方挥发油光照稳定性影响试验
        三、脂溶性基质贴膏中处方挥发油光照稳定性影响试验
        四、丁桂儿脐贴光照稳定性影响试验
        五、小结
    第三节 仁术脐贴制剂受热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一、处方挥发油受热稳定性影响试验
        二、水溶性基质贴膏中处方挥发油受热稳定性的影响试验
        三、脂溶性基质贴膏中处方挥发油受热稳定性的影响试验
        四、小结
    第四节 包合工艺对处方挥发油受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一、包合工艺、混合工艺对处方挥发油受热稳定性的影响试验
        二、丁桂儿脐贴受热稳定性考察影响试验
        三、小结
    第五节 抗氧化剂对处方挥发油受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一、抗氧化剂VE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试验
        二、抗氧化剂VE、BHT、BHA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试验
        三、抗氧化剂VE用量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试验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温肠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诊断标准
        (一) 中医诊断标准
        (二) 西医诊断标准
        (三) 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二、 病例选择标准
        (一) 纳入病例标准
        (二) 排除病例标准
        (三) 脱落病例标准
        (四) 剔除病例标准
    三、 研究方法
        (一) 观察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五) 安全性评价
    四、 统计方法
    五、 一般资料
        (一) 病例来源及分组
        (二) 性别分布
        (三) 年龄分布
        (四) 病程分布
        (五) 病情轻重分布
        (六) 三组主要症状及体征频率分布
研究结果
    一、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结果研究
        (一) 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总疗效比较(见表 5)
        (二) 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治疗前后大便次数比较(见表 6)
        (三)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 7)
        (四) 两组患儿病情与疗效关系比较(见表 8)
        (五) 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变化比较(见表 9)
        (六) 两组经治疗后大便排轮状病毒动态观察对比(见表 10)
    二、 安全性观察
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认识
        (一) 病名的认识
        (二) 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寒湿泄的发生机理
    二、 现代医学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认识
        (一) 流行病学
        (二) 病因
        (三) 发病机制
        (四) 治疗
    三、 穴位贴敷疗法
        (一) 理论依据
        (二) 作用机理
        (三) 所选穴的主治作用
        (四) 穴位贴敷疗法与西医透皮吸收的联系
        (五) 穴位贴敷疗法在儿科的应用优势
    四、 组方分析
        (一) 立法依据
        (二) 方药分析
        (三) 组方单味药现代药理学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思密达
2 潘生丁
3 西咪替丁
4 氯丙嗪、异丙嗪
5 维丁胶性钙
6 山莨菪碱
7 病毒唑
8 硫酸镁
9 甘露醇
1 0 维生素K3
1 1 聚肌胞
1 2 培菲康
1 3 妈咪爱
1 4 云南白药
1 5 中草药

(9)贴膏剂在脐中穴经皮给药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脐疗法的发展历史
    2. 脐疗法的现代临床应用
        2.1. 脐疗法在内科的应用
        2.2. 脐疗法在妇科的应用
        2.3. 脐疗法在外科的应用
        2.4. 脐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2.5. 脐疗法在男性科的应用
        2.6. 脐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2.7. 脐疗法对其它疾病的治疗
        2.8. 脐疗法临床应用展望
    3. 脐疗法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发展
        3.1. 脐疗法传统理论及制剂的应用
        3.2. 脐疗法现代理论及制剂的应用
        3.3. 临床脐疗法常用的传统药物制剂
        3.4. 临床脐疗法常用的现代药物制剂
        3.5. 脐疗法制剂的发展
    4. 脐中穴经皮给药适宜性文献资料总结
        4.1. 脐的体表定位
        4.2. 脐部疗法与经络、血管、神经的联系
        4.3. 脐部疗法用药的生理学基础
        4.4. 脐部用药透皮吸收的机制
        4.5. 中药脐中穴外用制剂组方特点
        4.6. 脐部疗法的用药剂型特点
实验研究
    1. 脐中穴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
        1.1.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1.2. 脐中穴经皮给药贴膏剂的制备
        1.3. 脐中穴经皮给药软膏剂的制备
        1.4. 脐中穴经皮给药散剂的制备
        1.5. 脐中穴经皮给药贴膏剂不同基质承载药量的实验研究
    2. 不同基质体外促透皮吸收实验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延芍贴剂药理学研究
        3.1. 延芍贴剂毒理学研究
        3.2. 镇痛作用药效学实验结果
讨论
    1. 文献总结
        1.1. 经络和穴位的作用
        1.2. 药物的作用
        1.3. 脐疗法对机体的作用
    2. 脐中穴经皮给药的适宜性
        2.1. 脐中穴经皮给药药效学动物的适宜性
        2.2. 脐中穴经皮给药药物的适宜性
        2.3. 脐中穴经皮给药基质的适宜性
        2.4. 脐中穴经皮给药促透剂的适宜性
        2.5. 药理学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10)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1 脐疗概述
    2 古代医家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3 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历史源流
    4 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机制
        4.1 经络腧穴的作用
        4.2 药物的渗透及皮肤的吸收作用
        4.3 药物和神阙穴的综合作用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源文献的选择
        2.2 古代文献条文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现代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4 药物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5 文献的管理和概况
        2.6 关于泄泻的病名以及与痢疾的区别
        2.7 药物名称的统一
研究结果和分析
    1 药物应用频次统计结果和分析
    2 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
    3 药物药性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4 药物药味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5 药物归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6 药物功效分类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7 中医名方的运用统计结果和分析
    8 药物调制赋形剂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讨论
    1 小儿泄泻脐疗组方常用药物的特点
    2 小儿泄泻脐疗常用药物和内服药物不同
    3 小儿泄泻的脐疗选药和内服选药差别原因分析
        3.1 本草书籍记载的药物功效多为口服功效
        3.2 药物敷脐不等于皮肤给药
结语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三联膏”敷脐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贴脐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姚芳琴,陶智会,胡琼,闻丽. 智慧健康, 2019(32)
  • [2]推拿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寒湿型)的临床研究[D]. 刘亚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基于中医文献分析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D]. 薛今俊.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8(11)
  • [4]小儿泄泻中医药治疗概况[J]. 王妃. 内蒙古中医药, 2018(01)
  • [5]贴脐膏敷脐合加味五苓散(农本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观察[J]. 刘相朝. 内蒙古中医药, 2015(09)
  • [6]仁术脐贴成药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 叶炳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7]温肠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的临床研究[D]. 孔长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8]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药物治疗[J]. 尹艳梅,陈洪国. 中医临床研究, 2012(05)
  • [9]贴膏剂在脐中穴经皮给药适宜性研究[D]. 孙丽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2)
  • [10]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研究[D]. 赵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三联高”应用肚脐治疗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