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

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

一、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论文文献综述)

唐典勇,李蓉,刘雪梅[1](2012)在《镍小团簇中金属键的ELF和LOL函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非限制性密度泛函方法UBP86泛函结合def2-TZVP基组获得了Ni2~6团簇的几何结构并用ELF(ElectronLocalized Function)和LOL(Localized Orbital Locator)函数对小镍团簇的电子结构进行拓扑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Ni2团簇外,团簇中Ni—Ni键的成键临界点不在键轴上,为弯曲键.镍团簇中Ni—Ni间的金属键为部分共价键,其价层Basin的布局数均小于1e,并且团簇中存在多个多中心价层Basin.团簇中各个化学键均强烈离域化.团簇中的单电子主要位于内层轨道,并没有参与成键.

张秀荣,高从花,刘小芳[2](2009)在《MgxNiy(x+y≤5)合金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MgxNiy(x+y≤5)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基态结构,并对其电子结构和能量特性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Mg,Ni原子的掺杂使主团簇的基态结构和对称性发生了明显改变,而且Ni原子成键数越多的团簇结构越稳定;在Mg和Ni相互作用形成合金团簇的过程中,发生原子间的电荷转移,使得合金团簇中大多数Mg原子带正电荷Ni原子带负电荷,而且Ni原子的电荷调节能力较强,容易与其它体系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合金材料;从能隙和自然键轨道(Natural Bonding Orbits,NBO)分析显示,MgNi2团簇较稳定,Mg2Ni3团簇具有很好的化学活性.

田宁宁[3](2008)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镍氢团簇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属团簇和非金属(如H、B、P、S、C等)组成的团簇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高熔点、高硬度、超导、润滑、细化及催化等特性,广泛的应用于无机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H吸附在Ni,Pd等过渡金属表面的过程是催化、腐蚀、储氢等化学反应的主要步骤。过渡金属与氢的相互作用是材料科学中的一个基本的研究课题,氢与过渡金属镍团簇的结合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采用BLYP交换关联函数和缀加极化函数的双数值原子基组DNP,对镍氢混合小团簇进行了全电子的自旋非禁制的计算,主要作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1) NinH (n≤13)混合团簇的稳定结构和电磁特性的研究。(2) NinH2 (n≤9)混合团簇的稳定结构和电磁特性的研究。我们对这些团簇的多种低能态同分异构体,进行了DFT水平上的几何优化,计算得到了NinH (n≤13)和NinH2 (n≤9)团簇的基态结构以及其近简并的同分异构体序列。对NinH(n≤13)团簇的稳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氢原子的结合方式随镍团簇的尺寸发生变化:当2≤n≤8时,氢原子偏向于桥位结合,当9≤n≤13时,氢原子最易面位结合。氢原子的加入使Nin的磁性发生了变化,除Nin(n=3,4)的磁性增强外,Nin(n=2,5-13)的磁性都减弱了。通过计算团簇结合能的二阶差分发现Ni10H团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于NinH2(n≤9)团簇,两个H原子最可能结合在Nin(n≤9)的两个邻位上,从而使一个Ni原子能与两个H原子成键。结合两个H原子后Ni7H2团簇的磁矩有大幅度的下降。通过计算团簇结合能的二阶差分发现:Ni7H2团簇相对于相邻数目的团簇来说更稳定,是幻数团簇。

张蓓[4](2006)在《用遗传算法研究过渡金属团簇Con,Rhn(n=3-56)的结构特性》文中研究指明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我们称为团簇。研究团簇的物理、化学性质,团簇基态几何结构的确定是关键。本文采用遗传算法结合半经验的Gupta多体势研究了Con,Rhn(n=3-56)团簇的基态结构特性。得到如下重要结论:在钴团簇的生长中存在一个类fcc构型与类Ih构型之间的竞争,从n=39开始,钴团簇呈现出明显的Ih生长模式。Con(n=3-56)团簇的幻数为13,19,23,38,55,结合钴团簇的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和平均配位数,我们分析了钴团簇幻数序列存在的原因。我们发现团簇内部原子具有增强团簇对称性和加强团簇稳定性的显着作用。对于过渡金属Con(n=3-56)团簇其幻数结构由几何结构决定。将Rhn(3-56)的计算结果与相应尺寸的钴团簇进行比较,有如下结论:除在n=18-40尺寸范围内有少数团簇的构型不同,两种团簇具有相似的几何结构。在Rhn、Con(n=3-56)团簇的生长中,存在类Ih构型与类fcc构型之间的竞争,对于n≤24,两种团簇都从紧致密堆积结构过渡为类二十面体构型,Rh38及Co38为具有Oh对称性的类fcc构型,从n=39开始,铑团簇和钴团簇都呈现出明显的Ih生长模式。两种团簇的平均束缚能随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且在所研究的尺寸范围内铑团簇的平均结合能高于钴团簇。Rhn、Con(n=3-56)团簇具有相同的幻数序列:n=13,19,23,38,55。

张蓓,段海明,张军[5](2006)在《用遗传算法研究Con(n=3-60)团簇的结构特性》文中提出我们采用半经验的Gupta多体势结合遗传算法,系统地研究了Con(n=3-60)团簇的几何结构特性.我们发现在钴团簇的生长中存在一个类fcc构型与类Ih构型之间的竞争,从n=39开始,钴团簇呈现出明显的Ih生长模式.Con(n=3-60)团簇的幻数为13,19,23,38,55,结合钴团簇的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和平均配位数,分析了钴团簇幻数序列存在的原因.我们发现团簇内部原子具有增强团簇对称性和加强团簇稳定性的显着作用.

陈华宝[6](2001)在《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Gupta势来描述Nin 团簇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用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的遗传算法优化计算了Nin 团簇 (n =2~ 2 3)的基态结构和能量 ,给出了结构和能量随原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并讨论了其相对稳定性。

二、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论文提纲范文)

(1)镍小团簇中金属键的ELF和LOL函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方法和理论
2 结果与讨论
3 结 论

(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镍氢团簇结构和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团簇发展及其研究意义
    1.2 混合/掺杂团簇的研究概述
    1.3 镍团簇和镍氢团簇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2 团簇研究的理论方法
    2.1 理论研究方法介绍
    2.2 密度泛函理论
        2.2.1 密度泛函理论
        2.2.2 单电子近似
        2.2.3 总能计算
    2.3 计算框架和初始位形的构建
3 Ni_nH(n≤13)掺杂团簇性质的理论研究
    3.1 Ni_n(n≤13)团簇的稳定结构和性质
    3.2 Ni_nH(n ≤13)混合团簇的稳定结构和性质
        3.2.1 H 原子与 Ni_n(n≤13)团簇的结合位
        3.2.2 Ni_nH(n ≤13)团簇结构的稳定性和电磁特性
    3.3 本章小结
4 Ni_nH_2(n≤9)掺杂团簇性质的理论研究
    4.1 Ni_nH_2(n≤9)团簇的稳定结构
    4.2 Ni_nH_2(n≤9)团簇的磁特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用遗传算法研究过渡金属团簇Con,Rhn(n=3-56)的结构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团簇
    第一节 团簇的定义
    第二节 团簇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团簇物理的发展
    第四节 研究团簇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团簇的理论方法
    第一节 势的选取
    第二节 算法的介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用遗传算法研究 Co_n(n=3-60)团簇的结构特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计算方法
    第三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I
第四章 基态 Rh_n(n=3-57)团簇的结构特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II
第五章 Rh_n、Co_n(n=3-56)团簇的结构特性异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计算方法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III
第六章 结论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研究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6)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计算方法
3 计算结果
4 结束语

四、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论文参考文献)

  • [1]镍小团簇中金属键的ELF和LOL函数研究[J]. 唐典勇,李蓉,刘雪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MgxNiy(x+y≤5)合金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J]. 张秀荣,高从花,刘小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镍氢团簇结构和性质的研究[D]. 田宁宁. 河北师范大学, 2008(12)
  • [4]用遗传算法研究过渡金属团簇Con,Rhn(n=3-56)的结构特性[D]. 张蓓. 新疆大学, 2006(12)
  • [5]用遗传算法研究Con(n=3-60)团簇的结构特性[J]. 张蓓,段海明,张军.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6]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J]. 陈华宝.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1(04)

标签:;  ;  ;  ;  ;  

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