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一、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白志英,赵锦,赵书岗,李明,冯大领,刘霞[1](2020)在《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提出生物科学是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重点专业。针对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较多、教学模式单一,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薄弱等问题,生物科学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注重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为实行"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复合应用型、学术型人才"目标奠定了基础,为推动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司贺龙,刘艳萌,张新杰,苏亚彬,陈靖,赵锦,杨学举,董金皋[2](2020)在《普通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生物科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建了创新导师队伍,从创新意识、授课艺术、创新活力等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学术报告和知识竞赛营造学院科技创新环境;建设了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首的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了师生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和奖励;增加并优化科技创新课程,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实训;积极申请各级别科技创新项目,采取系列训练措施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院教学成果显着,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马金姣,兰金苹,张彤,陈悦,郭亚璐,刘玉晴,燕高伟,魏健,窦世娟,杨明,李莉云,刘国振[3](2020)在《过表达OsMPK17激酶蛋白质增强了水稻的耐旱性》文中提出促分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在水稻逆境应答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表达纯化了水稻OsMPK17蛋白质,制备了特异性抗体,对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发现OsMPK17蛋白质在干旱胁迫下诱导表达,提示该蛋白质在干旱胁迫应答中发挥作用。对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的离体叶片蛋白质分析发现,OsMPK17蛋白质表达丰度下降,提示该蛋白质的功能发挥可能受激素调控。为此,构建了过表达OsMPK17蛋白质的载体,转化水稻后筛选获得了OsMPK17蛋白质过表达的纯合株系。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变矮、穗长变短、结实率降低。种子萌发期拟旱(PEG-6000)处理条件下,过表达OsMPK17株系的种子长势明显比野生型好,根长与芽长均显着大于野生型。幼苗期失水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的失水率低于野生型。在土培干旱胁迫后恢复浇水的试验中,过表达OsMPK17蛋白质的转基因水稻生长也好于野生型。综上,过表达OsMPK17蛋白质提高了水稻的耐旱性。本研究增进了对水稻OsMPK17基因功能的了解。

陈悦,王田幸子,杨烁,张彤,马金姣,燕高伟,刘玉晴,周艳,史佳楠,兰金苹,魏健,窦世娟,刘丽娟,杨明,李莉云,刘国振[4](2019)在《水稻转录因子OsWRKY68蛋白质的表达特征及其功能特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水稻中有近百个WRK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其中很多与生长发育、生物与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有关。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实验室(molecular biology&bioinformatics lab,MBB)前期发现OsWRKY68在水稻接种白叶枯病菌后诱导表达,本研究试图进一步探究OsWRKY68的功能。【方法】采集水稻TP309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组织样品,包括萌发期、幼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根、茎、叶、叶鞘、叶枕、穗子、花药、颖壳和种子,以及非生物胁迫(4℃、44℃、48℃、淹、NaCl、PEG、恒光和恒暗)和激素处理(脱落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乙烯利)的叶片,提取总蛋白质,用水稻OsWRKY68蛋白质特异抗体,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系统调查OsWRKY68蛋白质在水稻正常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组织、非生物胁迫及激素处理条件下的表达特征。构建RNAi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水稻TP309,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和WB鉴定,观察OsWRKY68 RNAi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并测量其株高、分蘖数、穗长、小穗数和结实率等性状。【结果】调查OsWRKY68蛋白质的表达丰度,发现OsWRKY68蛋白质在水稻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基本呈组成型表达,且在大部分组织中表达丰度差异倍数不大,但在开花期的花药中OsWRKY68表达量高于成熟穗、穗轴和颖壳;在分蘖期和孕穗期的叶鞘中不表达,仅在开花期的叶鞘中表达;在孕穗期的幼穗中,随着幼穗长度的增加其表达丰度逐渐降低。调查水稻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后OsWRKY68蛋白质的表达特征,发现盐胁迫后OsWRKY68蛋白质的表达丰度随时间延长持续下降,恒光处理后OsWRKY68蛋白质表达量持续上升,3 d时明显出现一条分子质量较大的条带(记作OsWRKY68+),且表达量逐渐增加,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乙烯利(ethephon,ET)处理后同样也呈现OsWRKY68+蛋白质丰度的增加。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和自交繁殖,对T3代的4个OsWRKY68 RNAi转基因株系(Y316、Y317、Y326和Y337)进行PCR和WB鉴定,均表现阳性。在转基因植株中,OsWRKY68蛋白质的表达量均低于野生型TP309。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表型观察和性状测量,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的株高降低、分蘖数和结实率下降等。【结论】OsWRKY68蛋白质在水稻正常生长发育中发挥作用,敲低OsWRKY68蛋白质的表达能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OsWRKY68蛋白质可能参与盐、光照、茉莉酸甲酯和乙烯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闫蓬勃[5](2019)在《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文中认为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而城市树种多样性是维持城市森林稳定性、便于其持续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城市树种多样性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绿化中使用的树种数量实现,但实践证明,不当的树种选择不但难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导致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因而充分了解中国城市树种的多样性现状和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种规划方案,合理增加树种多样性,对城市森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基于文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257个城市的树种多样性格局,依据提出的树种规划原则,以中国城市中己有树种为对象,规划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潜在可用的树种,并以北京市为例,展示了该规划在单个城市尺度上的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在257个城市中,树木(含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平均种类丰富度为128±118,树木种类总数为2640,其中近1/5的树种为外来种。在种类组成上,最常见的树种为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L.)、紫叶李等(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Jacq.)Rehd.)。各城市间的树种组成相似度具有纬度变化梯度特征,同一纬度上的城市间树种组成不相似性低。此外,城市树种也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一些树种广泛分布在不同城市中。在城市内部,公园绿地是树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空闲地的种类丰富度最低。2.根据气候适宜性、城市环境适宜性和种类多样性原则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适宜树种进行规划,结果为:中国城市中潜在可用的树种数量平均为705±323种;其中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城市潜在可用树种最多,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930±245种,而中温带干旱地区潜在可用的树种最少,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187±105种。3.根据前述规划结果,北京潜在可用的树种为565种,调查发现其中的278种已被使用,进而根据树种属性和土地用途的匹配性原则,对调查中未发现的287个树种进行规划。在最严格规划情境下,排除有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48种和花粉致敏性不确定的197个树种,剩余的无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树种39种加上可用雌株的3种有花粉致敏的树种用于规划。其中可在公园和空闲地中使用42种,商业区中使用14种,居民区中使用13种,单位绿地中使用3种,道路绿地中使用1种。4.总体而言,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与全球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相比差别不大,但与中国自然分布的树木种类多样性相比,仍具较大提升潜力。本研究的树种规划结果显示各城市均具有一批潜在可用的树种,可在经过试种后用于提高各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

张剑硕,马金姣,张彤,陈悦,魏健,张柳,史佳楠,徐珊,燕高伟,杜铁民,窦世娟,李莉云,刘丽娟,刘国振[6](2018)在《水稻蛋白质样品资源库RiceS-A300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水稻幼苗胁迫处理的蛋白质样品资源库RiceS-A300,应用RiceS-A300调查内参蛋白质HSP82的表达特征。【方法】粳稻TP309种子在30℃条件下浸泡3 d露白,土培用蛭石土(土壤与蛭石1:1)培养,30℃、光周期L12 h/D12 h培养5 d,进行冷(4℃)、热(44℃、48℃)、淹和恒光、恒暗处理,水培播种在纱网上,以30℃、光周期L12 h/D12 h培养5 d,进行PEG 6000(20%)和NaCl(0.2 mol·L-1)处理。以30℃、光周期L12 h/D12 h非胁迫处理为对照。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拍照并取材,测定各种处理条件下的株高和鲜重,提取总蛋白质建立水稻幼苗胁迫处理的蛋白质样品资源库,SDS-PAGE分离总蛋白质后进行考染,以此评价蛋白质质量。通过免疫印迹(WB)技术分析样品中内参蛋白质HSP82的表达特征。【结果】调查各种胁迫处理过程中9个时间点的幼苗表型、株高、鲜重和总蛋白质含量,发现:冷(4℃)、热(44℃、48℃)温度胁迫在2 d内即表现出对株高的抑制作用,淹胁迫能促进株高伸长,恒暗和恒光处理均能抑制株高,恒暗处理使幼苗变黄,PEG与盐胁迫也能明显抑制株高的伸长,且盐胁迫在5 d后可见明显叶尖干枯。对鲜重的调查结果表明,冷(4℃)、热(44℃、48℃)温度胁迫、PEG胁迫和盐胁迫均会降低幼苗鲜重,淹胁迫对鲜重的影响较小,恒暗处理会降低鲜重而恒光处理对鲜重影响不明显。3种温度胁迫都使总蛋白质含量提高,恒暗胁迫则降低总蛋白质含量,其他胁迫对总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累计收集近300份蛋白质样品,建立了水稻蛋白质样品资源库(RiceS-A300),每份样品体积为2 mL,可供200次WB分析,由于试验所采用的条件比较规范且容易控制,可根据需要重复扩大样品的规模,预期不同的实验室采用相同的条件获得的蛋白质样品也能获得可重复的试验结果,利用RiceS-A300调查HSP82蛋白质的表达特征,显示热胁迫明显提高了HSP82的表达,恒光、PEG和盐胁迫也对HSP82的表达有一定影响,而淹胁迫和恒暗处理对HSP82的影响不大。对RiceS-A300资源库的评价扩展了HSP82内参蛋白质的用途。【结论】提出了蛋白质样品资源库建设和评价的流程,建立了第一个版本的胁迫处理条件下的水稻幼苗蛋白质样品资源库(RiceS-A300);在此基础上,通过WB调查了HSP82蛋白质的表达特征,发现其在热胁迫下有特异诱导表达。

王春晶[7](2017)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野生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提高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保护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野生植物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系统的空间分析,同时对野生植物进行优先保护规划,分析保护空缺地区。研究主要提出三个科学问题:1)探究中国野生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2)确定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植物分布格局的潜在影响;3)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规划中国野生植物优先保护地及保护空缺分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物种分布模型及保护规划软件等研究方法,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基于不同的野生植物保护层次(维管束植物、森林群落优势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外来入侵植物),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中国野生植物保护体系进行详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野生植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主要包括中国中南、西南等地区,其地理分布格局有着较为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温度和降水密切相关,并且土壤异质性和人类足迹也是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驱动因子。本研究建议对中国野生植物应该采取持续高效的环境监测、科学的保护管理、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等保护和管理措施。尤其要考虑未来气候快速变化对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资源的影响,加强气候监测,构建未来气候变化预警体系。(2)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较强热带和亚热带地带性。研究发现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都呈正相关的关系。超过130个自然保护区内的6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到了未来气候变化的威胁,其中主要会威胁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乔木植物,建议将气候变化纳入野生植物的保护内容。研究还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外来入侵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潜在扩散能力,结果表明外来植物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入侵中国南方的自然保护区,并且气候变化会促进入侵植物在北方自然保护区中的扩散能力。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建议在自然保护区内,监测外来植物种群动态,规范自然保护区内及其附近地区的人类活动,严格控制外来入侵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引入。(3)中国森林群落优势种的地理分布南边界随着气候的变化,有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移动的趋势。在气候变化情景下,规划森林群落优势种优先保护地,发现其优先保护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西南和东北地区。现存的自然保护区与优先保护地的重合比例在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分别为87.8%、95.7%和80.4%,存在保护空缺。需要加强下列地区和植被型组的保护区建设:西藏、四川、云南的针叶林;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的针阔叶混交林;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的阔叶林。建议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应该针对不同植被型组的森林优势种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4)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优先保护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其中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和贵州省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潜力很高,在优先保护地内,具有较高药用、材料和科研价值的植物主要受到过度开发与利用的威胁;国家重点保护蕨类植物优先保护等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保护能力强的区域更可能出现在温度季节性变化较小的地区。中国南方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能力仍然不足。研究建议要在现有保护区内对气候变化不敏感的地区建立保护小区或者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覆盖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优先保护等级较高的区域。(5)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温度较高、温度季节性变化较小的地区。120种极小种群植物共分布在全国247个县。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如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主要受到过度开发和利用、生境片断化和野外种群过小的威胁,并且这些植物大多生长在阔叶林和灌丛中。研究发现包括平南县、灵山县、峨眉山市、西昌市、磐石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等29个市(县)存在保护空缺,需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自然保护小区或保护区建设。对于年平均温度较高、温度季节性变化较小的地区(中国的南部方地区),也就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优先保护区域,应加强气候变化的环境监测。

张靖,孙志颖,邵宝健,司贺龙,杨学举,董金皋[8](2015)在《高校学风建设实践与思考》文中认为提高大学生素质,建设优良学风已成为高等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学风建设的实践为例,研究了大学生学风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解决措施,获得了学风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为我省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借鉴。

陈然[9](2008)在《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高等农林本科院校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数量有限,却在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中发挥着其他类型高校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独立设置的38所普通高等农林本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却陷入了困境,在招生、就业、专业与学科设置、经费投入等各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尝试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起源开始追溯,分解放前后两个阶段回顾其发展历程,厘清其发展脉络,总结了一百余年来这些院校的五种发展模式,即解放前的“独立-合并/独立”与“综合-综合”模式、解放后初期的“独立-独立”模式与目前的“独立-综合”和“综合-独立”模式;接着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林院校在组成与布局、学科与专业设置、重点学科与硕、博士点分布、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说明尽管当前的农林高校都已变为多科性院校,并向综合性院校发展,但从根源上看是传统的农林学科因专业目录调整后扩展分布到与农学相关的工学、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急速扩张造成的,其优势与特色还是在传统的农学领域;然后论述高等农林院校的社会适应性,先从社会外部环境着手,就经济、教育政策体系、宏观教育环境与人口等三个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林院校的影响和作用;再从高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角度,分析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做出的贡献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提出解决我国农林本科院校发展困境的政策与战略,说明农林院校要实现良性发展,不可能单纯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政府必须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农林院校也必须在从专门走向综合后不断巩固与强化特色。论文最后选取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农林院校做了较为详尽的个案分析,在实践层面上对前述研究结果做了适当验证。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全国农林院校从初创到当前的总体情况做了全面梳理,概括出农林院校发展的五种模式,并利用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来分析农林院校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从高校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解决发展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肖翠,李明媛,叶芳,范明雪,杨灵,范雪,马克平[10](2018)在《基于千万标本记录的NSII发展方向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国家标本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ational Specime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SII)近15年来积累的植物数字化资源(植物标本数字化、彩色照片、植物志书等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特别给出了标本数字化薄弱地区、标本记录空白区、标本空白科属、彩色照片空白科属名录,通过对外公开薄弱和空白区的方式,呼吁更多专业人员共建我国植物资源的数字化数据库(标本、彩色照片、文献)。进而提出NSII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1)进一步整合数字化标本资源,加强薄弱地区、薄弱科属的标本数字化工作,整合在线的国内外数字化标本资源;(2)优化彩色照片库的管理模式,加强薄弱科属的彩色照片建设工作;(3)鼓励市县级植物志的编纂及地方性植物图鉴、不同类型植物志书的出版,从不同的角度丰富植物资源的资料。(4)深入清理数据,有效推动数据服务;(5)盘活NSII数据存量,打造更多的数据产品;(6)提升可视化水平,加强数据深度挖掘,更好服务科研和科普工作。

二、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与存在问题
    (一)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
    (二)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较多。
        2.教学模式单一,信息化教学有待加强。
        3.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模块专业课程体系
    (二)强化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1.精心选择课程教材。
        2.优化整合理论教学内容。
        (1)优化整合课程内容。
        (2)科研教学融合一体。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三)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2.更新传统教学模式。
        3.开展多渠道办学模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2)普通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物科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
    (一)组建创新导师队伍
        1.注重学习,增强教师创新意识。
        2.互帮互学,提升教师授课艺术。
        3.引培结合,增强教师创新活力。
    (二)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1.学术报告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2.知识竞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三)完善科技创新平台
        1.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健全创新支持政策
        1.政策支持。
        2.其他支持。
    (五)优化创新课程体系
        1.课程实训满足学生创新愿望。
        2.增加并优化科技创新课程。
    (六)加强科技创新训练
        1.平台项目实现学生创新梦想。
        2.基础训练衔接创造研究。
二、生物科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效果
    1.学习成绩优秀。
    2.科技创新成果获奖水平高。
三、结语

(3)过表达OsMPK17激酶蛋白质增强了水稻的耐旱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水稻OsMPK17基因的克隆
    1.3 融合蛋白质表达纯化
    1.4 抗体制备
    1.5 水稻总蛋白质提取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
    1.6 水稻非生物逆境胁迫处理
    1.7 水稻离体叶片激素处理
    1.8 过表达转基因载体构建
    1.9 水稻转化
    1.1 0 水稻栽培及表型鉴定
    1.1 1 水稻种子萌发期PEG-6000拟旱处理
    1.1 2 水稻幼苗失水率调查
    1.1 3 幼苗期土培干旱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OsMPK17融合蛋白质的表达及抗体制备
    2.2 苗期非生物逆境胁迫下OsMPK17蛋白质的表达特征
    2.3 过表达OsMPK17转基因载体的构建
    2.4 水稻转化及阳性植株的鉴定
    2.5 过表达OsMPK17蛋白质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表型鉴定
    2.6 过表达OsMPK17水稻植株发芽期耐旱性鉴定
    2.7 过表达OsMPK17水稻植株幼苗期的失水率鉴定
    2.8 过表达OsMPK17水稻植株苗期耐旱性鉴定
3 讨论
4 结论

(4)水稻转录因子OsWRKY68蛋白质的表达特征及其功能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稻种植和胁迫处理
    1.2 质粒和菌株
    1.3 RNAi载体构建和水稻转化
    1.4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
    1.5 水稻蛋白质的提取及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 WB) 检测
    1.6 水稻农艺性状调查和转基因植株表型鉴定
2 结果
    2.1 OsWRKY68蛋白质在水稻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2.2 OsWRKY68蛋白质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
    2.3 OsWRKY68蛋白质在激素处理条件下的表达特征
    2.4 OsWRKY68 RNAi载体的构建和转基因水稻的鉴定
    2.5 OsWRKY68蛋白质敲低转基因水稻的农艺性状鉴定
3 讨论
4 结论

(5)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城市森林的功能
    1.2 城市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1.3 城市森林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4 城市绿化中树种规划方法研究现状
    1.5 现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
    3.1 研究区域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
        3.1.2 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中国城市树种种类丰富度
        3.2.2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上的树种丰富度
        3.2.3 中国城市树种组成的合理性分析
        3.2.4 与自然分布的树种多样性对比
        3.2.5 城市间树木种类组成相似度及影响因素
    3.3 小结
4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研究
    4.1 研究区域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
        4.1.2 树种规划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自然干扰对树种的影响结果
        4.2.2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结果
    4.3 小结
5 城市树种规划——以北京为例
    5.1 研究区域与方法
        5.1.1 研究区域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北京城市树种现状
        5.2.2 北京城市潜在可用树种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城市绿化树种调查文献目录
    附录B 北京城市树种多样性调查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水稻蛋白质样品资源库RiceS-A300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稻材料
    1.2 苗期培养
    1.3 胁迫处理
    1.4 株高和鲜重测量
    1.5 主要试剂
    1.6 主要仪器
    1.7 取材
    1.8 蛋白质提取
    1.9 用BCA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1.1 0 蛋白质的SDS-PAGE分离和考染
    1.1 1 WB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胁迫处理对水稻幼苗表型的影响
    2.2 不同胁迫处理对水稻幼苗株高的影响
    2.3 不同胁迫处理对水稻幼苗鲜重的影响
    2.4 不同胁迫处理对水稻幼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5 蛋白质样品资源库Rice S-A300的建立
    2.6 基于Rice S-A300调查HSP82蛋白质的表达特征
3 讨论
4结论

(7)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野生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中国野生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保护现状
        1.1.1 中国野生植物地理分布格局
        1.1.2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现状
        1.1.3 中国自然保护区在野生植物保护中的作用
        1.1.4 中国植物园在野生植物保护中的作用
    1.2 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1.2.1 气候变化
        1.2.2 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及保护的影响
        1.2.3 保护策略
    1.3 野生植物保护地理空间分析研究进展
        1.3.1 地理空间分析的理论基础
        1.3.2 地理空间分析在野生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1.4 野生植物优先保护规划
        1.4.1 保护规划在野生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1.4.2 保护空缺分析在野生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1.4.3 物种分布模型在野生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1.5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2 中国野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2.1 引言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材料
        2.2.2 研究方法
    2.3 中国野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2.3.1 中国野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2.3.2 气候因子对中国野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影响
        2.3.3 土壤因子对中国野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影响
        2.3.4 人类活动对中国野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影响
    2.4 小结
3 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潜在影响
    3.1 中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格局及其环境特征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讨论
    3.2 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格局的潜在影响
        3.2.1 研究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讨论
    3.3 气候变化背景下外来入侵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扩散能力评估
        3.3.1 研究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4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森林群落优势种地理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规划
    4.1 引言
    4.2 研究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材料
        4.2.2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结果
        4.3.2 讨论
    4.4 小结
5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优先保护规划
    5.1 引言
    5.2 气候变化背景下8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优先保护规划
        5.2.1 研究材料
        5.2.2 研究方法
        5.2.3 结果
        5.2.4 讨论
    5.3 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家重点保护蕨类植物优先保护规划
        5.3.1 研究材料与方法
        5.3.2 结果
        5.3.3 讨论
    5.4 小结
6 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规划
    6.1 引言
    6.2 研究材料与方法
        6.2.1 研究材料
        6.2.2 确定影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受危因素
        6.2.3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格局
        6.2.4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受危程度空间分布及优先保护规划
    6.3 结果
        6.3.1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等级划分
        6.3.2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保护空缺分析
        6.3.3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6.3.4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受危热点地区及优先保护规划
        6.3.5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受危因素
    6.4 讨论
    6.5 小结
7 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高校学风建设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风问题来源分析
    (一)扩大招生的影响
    (二)互联网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的缺位
    (四)社会风气的渗透
二、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风问题调研
三、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风建设实践
四、建议

(9)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释义
第一章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起源
        一、清末至抗战前的高等农林院校发展情况
        二、抗战爆发至解放前的高等农林院校发展情况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高等农林院校
        二、改革开放至今的高等农林院校
    第三节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模式
        一、解放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模式
        二、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模式
        三、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模式
第二章 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的基本现状
    第一节 全国普通本科农林院校的组成情况与地区分布
        一、全国普通本科农林院校的组成情况
        二、全国普通本科农林院校的地区布局
    第二节 全国普通本科农林院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
        一、全国普通本科农林院校的学科门类
        二、全国普通本科农林院校的专业设置
    第三节 全国普通本科农林院校的重点和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一、全国普通本科农林院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
        二、全国普通本科农林院校中的博士点和硕士点
    第四节 全国普通本科农林院校的发展目标
        一、普通本科农林院校的发展目标
        二、普通本科农林院校发展目标中体现出的特点
第三章 影响高等农林院校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一节 经济发展因素
        一、建立农林院校的经济动因
        二、农林院校区域布局与经济发展格局的关系
        三、经济发展与高等农林院校发展取向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政策体系因素
        一、教育经费政策对高等农林院校的影响
        二、课程政策对高等农林院校的影响
        三、学生政策对高等农林院校的影响
        四、教师政策对高等农林院校的影响
        五、教育管理政策对高等农林院校的影响
    第三节 宏观教育环境及人口因素
        一、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农业院校的影响
        三、人口因素对高等农林院校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社会适应性
    第一节 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
        一、高等农林院校数量与学生数量的变化
        二、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本科专业分布情况
        三、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价
    第二节 高等农林院校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一、高等农林院校的科学研究
        二、高等农林院校的社会服务
第五章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实现良性发展的途径
    第一节 对政府的建议
        一、提供政策与资金保障
        二、建立高等农林院校、农业、政府之间的常设联动机构
    第二节 对高等农林院校的建议
        一、从专门学院到综合发展
        二、在综合基础上强化特色
第六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业大学
        一、目前的发展状况
        二、基本评价与发展方向
    第二节 华中农业大学
        一、目前的发展状况
        二、基本评价与发展方向
    第三节 华南农业大学
        一、目前的发展状况
        二、基本评价与发展方向
    第四节 新疆农业大学
        一、目前的发展状况
        二、基本评价与发展方向
    第五节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目前的发展状况
        二、基本评价与发展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基于千万标本记录的NSII发展方向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NSII数据现状
    1.1标本数字化总量
    1.2标本数字化增量建设
    1.3数字化薄弱标本馆
    1.4植物标本照片现状分析
        1.4.1植物标本照片数量统计
        1.4.2无标本照片植物的科属统计
        1.4.3无标本照片植物的省份统计
    1.5植物彩色照片现状分析
        1.5.1植物标本照片数量统计
        1.5.2无标本照片植物的科属统计
        1.5.3植物彩色照片省份统计
    1.6植物志书的现状
2 NSII正在推进的项目
    2.1数据质量建设 (以植物数据为例)
        2.1.1数据清理计划 (http://www.nsii.org.cn/2017/wikilet.php?w=@DBReview)
        2.1.2数据的查缺补漏
    2.2数据类型建设
    2.3 NSII项目网建设
        2.3.1省级数字标本馆 (PVH)
        2.3.2校园网
        2.3.3 NSII保护地网络
        2.3.4数据建设示范探索:从硕博论文中挖掘数据
3关于平台调整后NSII发展的几点思考
    3.1进一步整合数字化标本资源
    3.2深入清理数据, 有效推动数据服务
    3.3盘活存量, 打造更多的数据产品
    3.4提升可视化水平, 加强数据深度挖掘

四、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 白志英,赵锦,赵书岗,李明,冯大领,刘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普通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司贺龙,刘艳萌,张新杰,苏亚彬,陈靖,赵锦,杨学举,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3]过表达OsMPK17激酶蛋白质增强了水稻的耐旱性[J]. 马金姣,兰金苹,张彤,陈悦,郭亚璐,刘玉晴,燕高伟,魏健,窦世娟,杨明,李莉云,刘国振. 作物学报, 2020(01)
  • [4]水稻转录因子OsWRKY68蛋白质的表达特征及其功能特性[J]. 陈悦,王田幸子,杨烁,张彤,马金姣,燕高伟,刘玉晴,周艳,史佳楠,兰金苹,魏健,窦世娟,刘丽娟,杨明,李莉云,刘国振.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2)
  • [5]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D]. 闫蓬勃.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水稻蛋白质样品资源库RiceS-A300的建立与应用[J]. 张剑硕,马金姣,张彤,陈悦,魏健,张柳,史佳楠,徐珊,燕高伟,杜铁民,窦世娟,李莉云,刘丽娟,刘国振.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9)
  • [7]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野生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D]. 王春晶.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8]高校学风建设实践与思考[J]. 张靖,孙志颖,邵宝健,司贺龙,杨学举,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5(02)
  • [9]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研究[D]. 陈然. 厦门大学, 2008(08)
  • [10]基于千万标本记录的NSII发展方向的探索[J]. 肖翠,李明媛,叶芳,范明雪,杨灵,范雪,马克平.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8(05)

标签:;  ;  ;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