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米跑者速度和耐力训练的初步研究

800米跑者速度和耐力训练的初步研究

一、8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问题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相荣[1](2021)在《广东省中学生女子800米耐力训练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炜烽[2](2021)在《力量和速度不同训练组合对中考体育素质类项目成绩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龚珲[3](2021)在《我国优秀男子400米跑运动员吴宇昂全程速度及训练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谭彩燕[4](2021)在《SAQ训练法对高考体育百米训练的影响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SAQ训练法指通过合理的训练,发展运动员必要的专项运动技术,在提供完整的动作技能基础下,改善运动员身体的协调、加速、平衡、灵敏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使运动员在运动中发挥最大力量能力的训练方案。而且适用于任何水平的运动员。100米跑速度素质包括启动速度、加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通过本次实验研究验证SAQ训练法是否对高考体育生100米成绩是否有促进作用。研究对象:本文选取40名高一男子体育生为研究对象。且这40名体育生:(1)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运动训练;(2)没有参加过区、市级及以上的比赛;(3)自我感觉良好没有明显的运动损伤。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实验法进行研究。(1)对40名体育生进行伊利诺斯灵敏性跑测试,总结分析提高身体灵敏性对体育生百米训练是否存在影响。(2)通过测试30米、50米、80米、300米跑的成绩分析评估体育生加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能力,进而综合评价SAQ训练法对高一男子体育生100米跑的训练效果。实验结果:经过10周实验干预后,实验组实验后在伊利诺斯灵敏跑、30米跑、50米跑、80米跑、100米跑、300米跑成绩六项指标较实验前均呈显着性变化,成绩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实验后在30米跑、50米跑、80米跑、100米跑、300米跑成绩五项指标较实验前均呈显着性变化,成绩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实验后伊利诺斯灵敏跑成绩与实验前没有差异性;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后指标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显示除伊利诺斯灵敏跑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他显示均无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10周的SAQ训练法和常规训练法实验后,实验组的伊利诺斯跑成绩有显着性变化,对照组的伊利诺斯跑成绩无变化,证明SAQ训练法能有效地发展体育生的灵敏性,但提高体育生的身体灵活性对提高100米成绩无明显影响。(2)SAQ训练能有效的提高体育生的加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在加速度和绝对速度的提高优于常规训练,但在速度耐力训练中,折返跑对维持速度的能力降低,因此效果比常规训练的效果稍差。(3)SAQ训练法作为新的方法作用于体育生的训练中是可行的,在基层训练中,常规训练法作为传统的训练法对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成绩是明显而且有效的。

齐文超[5](2021)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高中体能模块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淄博第十一中学为例》文中指出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由于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情况不容乐观。新课标增加了体能模块的教学,其主旨与教学目标为“健康第一”。在体能模块教学中引入身体功能性训练,符合健康第一的教学主旨。身体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现代新型体能训练方法,有其独特的训练理念,近几年被广泛应用到竞技体育专项训练中,并发挥中重要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在传统体能训练基础上引入功能性训练与单纯传统体能训练于体能模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主要是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阐述传统的体能训练和身体功能性训练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功能性训练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其教学效果,为丰富和完善高中阶段的体能模块教学方法和内容系统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借鉴价值。选取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高中一年级两个行政班的学生作为测试的对象,对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对比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高中体能模块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体质测试成绩,对改进传统体能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2)在传统体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但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不能彻底地取代传统的体能训练,二者之间是相辅作用和补充的关系。(3)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运动幅度,提高动作稳定性、协调性,同时使参加体育运动的小肌肉群体得到发展,对学生的躯干核心力量、上下肢爆发力、速度与灵敏、柔韧素质等都有提升。

卫祥雨[6](2021)在《Crossfit训练法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文运用Crossfit训练法和常规训练法分别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九周的训练,探讨分析两种训练法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机制,得出两种训练法的干预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变化。在本研究中,试图证明Crossfit训练法相对于常规训练方法而言,能更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更好的进行身体锻炼。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实地考察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选取40名学生(男:24人,女:16人)进行为期九周的训练干预,其中20名学生(男:12人,女:8人)被运用Crossfit训练法进行干预,剩余20名学生(男:12人,女:8人)运用常规训练法进行训练。实验前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学生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指标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后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Crossfit组和常规组学生各项测试指标做了组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Crossfit组实验后男生身高(166.92±5.95cm)、体重(62.25±10.28kg)、BMI值(22.25±2.79kg/m2)、肺活量(3269.00±618.81ml)、肺活量体重指数(53.96±13.86ml/kg)、50米跑(8.28±0.37s)、1000米跑(4:34±0:20s)、坐位体前屈(9.15±3.73cm)、立定跳远(190.58±8.96cm)以及引体向上(6.08±1.95次)与实验前成绩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Crossfit组实验后女生肺活量(2973.00±600.53ml)、肺活量体重指数(61.16±15.61ml/kg)、50米跑(8.61±0.30s)、坐位体前屈(14.25±3.36cm)、立定跳远(181.00±8.94cm)以及一分钟仰卧起坐(33.63±5.53次)与实验前成绩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常规组男生实验后BMI值(21.55±3.83kg/m2)、肺活量(2796.17±789.09ml)、1000米跑(4:17±0:21s)、坐位体前屈(4.28±5.14cm)、立定跳远(184.17±7.10cm)以及引体向上(3.75±1.48次)与实验前成绩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常规组女生实验后50米跑(9.00±0.40s)、800米跑(3:56±0:20s)以及一分钟仰卧起坐(25.25±5.57次)与实验前成绩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学生各项测试指标进行组内差异分析,结果显示Crossfit组男生在50米跑、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的成绩比常规组成绩好,常规组男生在1000米跑的成绩比Crossfit组男生优异,Crossfit组女生在50米跑、一分钟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的成绩比常规组优秀,常规组女生在800米跑成绩比Crossfit组女生好。研究结果:Crossfit训练法干预下的学生经过九周的训练,在身体形态、呼吸能力、反应速度、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下肢爆发力以及男生上肢肌力和女生腰腹部肌力等方面都有变化:(1)Crossfit训练法的干预改善了男生的肥胖度;(2)Crossfit训练法的干预对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成绩有所提高;(3)Crossfit训练法的干预可以直接提高男女生的反应速度能力;(4)实验前后,Crossfit组与常规组学生的耐力素质都有所提高,但常规组学生耐力素质提高的幅度更大;(5)Crossfit训练法的干预能够提高男女生的柔韧性素质;(6)Crossfit训练法的干预对于增进男女生下肢爆发力具有显着效果;(7)Crossfit训练法的干预增强了男生上肢肌力以及女生的腰腹部肌力。研究结论:Crossfit训练具有良好的减脂效果,能够提升肺通气功能,加快反应速度,使身体的柔韧素质得到发展,增强上肢肌肉力量和腹肌耐力水平等一系列优点。

吴国栋[7](2020)在《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诊断研究》文中提出新规则以综合优势作为评定胜负的依据,突出拳击运动强对抗的本质,从而对拳击运动员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与欧美拳击强国相比,我国男子拳击运动整体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体能上尤为突出。补偿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上的短板,缩短与世界男子拳击强队的差距,是提升比赛能力的首要任务。因此,通过对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特点以及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为我国男子拳击体能训练树立科学、明确的指导思想,把握正确的训练方向,科学安排体能训练负荷并合理运用训练手段与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建立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运动员体能水平诊断,可加深对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的认识,了解制约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个体态势与差距诊断,定量认识每名运动员体能总体发展水平与期望值差距,提高拳击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文以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对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专家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其次,通过筛选典型体能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标准三个步骤,构建轻量级别、中量级别和重量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最后,通过建立体能各级指标的优、劣势临界值和目标挑战模型,完善拳击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为定量评估不同体重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1)比赛中场上运动变化:“重拳技术和围绳防守战术运用次数明显增多,有效进攻时间更多,持续交手时间更长,交手密度增大,肢体关键性技术动作运用增多,对抗强度更大”;2)制胜特征中的制胜依据变化:“比赛能力更加全面”;制胜因素变化:“快、全、控、准、重、变,其中重是新的制胜因素”;制胜策略变化:“进攻、防守积极主动,重拳突破,敢于中近距离的强对抗,不轻敌、不气馁、全力以赴”;3)技术运用变化:“技术运用更全面、组合拳使用频率更高、直拳技术更简洁有效、攻防技术转化节奏更快”。(2)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主要表现为:健将组运动员体能各项指标值均优于一级组运动员。不同体重级别中,不同体重级别运动员在长度、围度和充实度指标上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重量级别运动员具有明显的无氧和有氧工作能力弱、力量强、柔韧性好的特征;轻量级别和中量级别运动员具有明显的专项耐力和协调灵敏强的特征。与国外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在体脂率、最大摄氧量、击打力量、反应速度以及柔韧性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建议教练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减脂、耐力、力量、速度和柔韧性训练。(3)通过初选、专家筛选和统计学筛选,最终确定以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个维度的17项典型性体能评价指标组成的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了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根据体育测量与评价原理制定了三个体重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的体能评分标准和等级评价标准,评分标准经回代检验显示能够很好地反映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的实际水平,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4)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评价指标权重的分析,发现三个体重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的体能共性特征:运动素质是影响体能水平的核心因素;围度指标是身体形态的核心指标;无氧、有氧指标是身体机能的核心指标;力量和速度是运动素质的核心指标,其中力量随着体重级别的增加而递增。建议在体能训练中将上述核心指标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5)以第一阶段149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典型性体能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建立体能各级指标的优、劣势临界值和目标挑战模型,并对第二阶段25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进行了个体态势诊断和差距诊断,结果表明: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上整体差距较大;柔韧性素质弱是三个体重级别运动员的共性问题;出拳距离、负荷适应和恢复能力、激素水平、柔韧性素质较弱是中量级别运动员的共性问题;专项耐力和柔韧性素质较弱是重量级别运动员的共性问题,较好地反映运动员体能实际水平,说明所建立的优、劣临界值和目标挑战模型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建议在训练实践中投入使用。

魏秀朝[8](2020)在《浅谈高考体育800米跑训练》文中认为800米跑不仅是高考体育四项的重点考核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各大体育赛事当中最受人瞩目的项目之一。通过进行有效的体育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800米跑的体育成绩,同时也可以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在高考体育四项当中,800米跑可谓是每一个高考体育生最畏惧的一项,因为800米跑的训练不仅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耐力,同时对于速度也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对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如何提升800米跑的速度和耐力两方面展开论述。

郭涛[9](2020)在《基于供能特点比较对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研究》文中指出通过收集国内外能量供应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国外优秀运动员,国内优秀运动员,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中距离跑的能量供应特点和训练计划对比研究,找出适合于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以国内外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与国内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运动员的供能特点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国内外及大学生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阐释中距离跑的项目特征,制定训练计划。通过收集国外优秀中跑运动员最佳成绩10个,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最佳成绩10个,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跑运动员最佳成绩10个,及国内外中距离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比较进行数据的分析,计算出三者的供能比例,找出中间差,制定出适合“学训结合”的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结果表明:中距离跑的供能特点发生一定的变化,尤为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提高,这意味着有氧和无氧系统供能比例缩小,体现了中距离跑项目向无氧供能方向发展的态势。能量的供应与消耗随时都在发生,利用能量供应规律特点制定计划,指导训练,能有效提高竞技水平。决定中距离跑成绩的关键因素是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统计得出有氧无氧比例为800米接近6:4;1500米接近7:3。结论:1.运动中无氧供能比例被不断提高,国外优秀运动员无氧供能占比较高,国内优秀运动员及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有氧供能仍占较大比例。综合所得,国外优秀运动员800米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56.8:43.2,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55.7:44.3,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52.2:47.8。国外优秀运动员1500米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26.18:73.82,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25.78:74.22。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24.96:73.04,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要高于国内。2.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都对机体多次进行了短时能量供应刺激,单次的训练都控制在2分以内,总距离不超过2000米,是在无氧供能能力时间内进行的训练。注重无氧能力,速度素质的强化,计划的制定符合能量供应特点。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同样是在无氧状态下进行计划的制定,但跑动的时间更短,距离更近,是在短时间、短距离跑动下刺激无氧能力和速度素质发展。3.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运动员训练现状呈现周期短,时间少,训练、学业兼顾难,外在影响因素多的特点。比较发现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计划同样突出速度练习,但针对性相对较差,速度能力练习不够突出。

王志伟[10](2020)在《100米少年男子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探讨100米少年男子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曲线,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回归方程,了解哪些身体素质对100米少年男子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影响更加显着,哪些身体素质对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影响不大。同时,建立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准确预测100米少年男子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为100米跑男子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等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不同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水平差异较大,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是影响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高低的主要素质;力量素质中的立定跳远、深蹲、挺举三项测试成绩与运动员专项成绩呈显着相关;速度素质中的蹲踞式30m跑、站立式60m跑、行进间30m跑成绩与运动员专项成绩呈显着相关;耐力素质中的110米跑、120米跑、150米跑成绩与运动员专项成绩呈显着相关;柔韧素质与运动员专项成绩相关性不显着;灵敏素质中的20米后退跑、30秒象限跳指标与运动员专项成绩呈显着相关。(2)通过回归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建立,最终确定回归方程为:Y=-0.001X1+0.003X2+0.414X3+0.187X4-0.257X5+0.416X6+0.647X7+0.019X8+0.224X9-0.187X10-0.005X11-1.397其中,Y表示专项成绩(s),X1表示深蹲成绩(kg),X2表示挺举成绩(kg),X3表示立定跳远成绩(kg),X4表示蹲踞式30米跑成绩(s),X5表示站立式60米跑成绩(s),X6表示行进间30米跑成绩(s),X7表示一百一十米跑成绩(s),X8表示一百二十米跑成绩(s),X9表示一百五十米跑成绩(s),X10表示二十米后退跑成绩(s),X11表示三十秒象限跳成绩(个)。其中一百一十米跑、立定跳远、行进间30米跑的影响程度最大,其他指标的影响程度较小。(3)通过对十名少年男子100米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回代检验,检验结果与预测模型基本吻合,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回归方程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8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问题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4)SAQ训练法对高考体育百米训练的影响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SAQ训练法的研究
        2.1.1 SAQ训练法的概念
        2.1.2 SAQ训练法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2.2 关于百米跑训练的研究现状
        2.2.1 百米跑起跑反应时的研究现状
        2.2.2 百米跑速度训练的研究现状
        2.2.3 百米跑速度耐力训练的研究现状
        2.2.4 百米跑训练专门性练习的研究
    2.3 关于高考体育训练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干预与训练方案
    4.1 实验时间安排
    4.2 实验地点
    4.3 实验假设
    4.4 测试指标
    4.5 测试仪器与测试步骤
        4.5.1 伊利诺斯灵敏跑测试
        4.5.2 加速度、绝对速度、速度耐力(80 米)、基本素质(100 米)
        4.5.3 速度耐力(300 米跑)
    4.6 实验对象与分组
    4.7 实验误差控制
    4.8 SAQ训练法的原则与实验组的动作设计
        4.8.1 训练原则
        4.8.2 实验组的动作设计
    4.9 对照组动作设计
    4.10 实验进度安排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5.2.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伊利诺斯灵敏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5.2.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30 米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5.2.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50 米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5.2.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80 米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5.2.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300 米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5.2.6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100 米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件4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高中体能模块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淄博第十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1.1.2 高中生身体素质状况亟待改善
        1.1.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兴起及其发展应用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 高中阶段体能模块教学的相关研究
        2.1.1 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分析
        2.1.2 关于体能模块教学的研究
    2.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践研究
        2.3.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国外相关实践研究
        2.3.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国内相关实践研究
        2.3.3 功能性动作筛查的应用研究
        2.3.3.1 功能性动作筛查国外的相关应用研究
        2.3.3.2 功能性动作筛查国内的相关应用研究
    2.4 研究述评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测试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4.1 问卷的设计与效度检验
        3.2.4.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 实验目的
    3.4 实验设计
4.实验的实施过程与安排
    4.1 实验研究的技术路线
    4.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方法的的研究
        4.2.1 理念的比较
        4.2.2 作用的比较
        4.2.3 两者的关系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训练内容的研究
        4.3.1 实验组教学内容
        4.3.2 对照组传统体能教学训练方法
    4.4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训练计划安排
        4.4.1 实验组功能性训练计划安排
        4.4.2 对照组传统体能训练计划安排
    4.5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能模块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分析
        4.6.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FMS对比分析
        4.6.3 实验后对照组学生FMS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4.6.4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FMS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4.6.5 实验后两组学生FMS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4.6.6 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4.6.7 对照班男女生实验前后成绩增长幅度的分析
        4.6.8 实验组男女生实验前后成绩增幅分析
        4.6.9 男生实验后两组学生测试成绩的检测结果
        4.6.10 女生实验后两组学生测试成绩的检测结果
    4.7 实验组学生本体感觉调查分析
5.结论
6.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实验组学生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本体感觉调查问卷
附录 B:专家问卷效度检验表
附录 C:体质测试表
附录 D:FMS成绩记录表

(6)Crossfit训练法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青少年身体健康日趋受到重视
        1.1.2 新的训练方法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提供新思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Crossfit训练法的相关研究
    2.2 青少年体质状况的相关研究
    2.3 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相关研究
    2.4 Crossfit训练法对体能影响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实地考察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训练前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4.1.1 学生肥胖程度分析
        4.1.2 训练前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4.1.3 实验前Crossfit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相同度对比分析
    4.2 Crossfit训练法对体测成绩的影响
        4.2.1 实验前后Crossfit训练组身体形态的对比分析
        4.2.2 实验前后Crossfit训练组呼吸能力的对比分析
        4.2.3 实验前后Crossfit训练组反应速度的对比分析
        4.2.4 实验前后Crossfit训练组耐力素质的对比分析
        4.2.5 实验前后Crossfit训练组柔韧素质的对比分析
        4.2.6 实验前后Crossfit训练组下肢爆发力的对比分析
        4.2.7 实验前后Crossfit训练组肌力的对比分析
    4.3 常规训练法对体测成绩的影响
        4.3.1 实验前后常规组身体形态的对比分析
        4.3.2 实验前后常规组呼吸能力的对比分析
        4.3.3 实验前后常规组灵敏素质的对比分析
        4.3.4 实验前后常规组耐力素质的对比分析
        4.3.5 实验前后常规组柔韧素质的对比分析
        4.3.6 实验前后常规组下肢爆发力的对比分析
        4.3.7 实验前后常规组肌力的对比分析
    4.4 实验后两组受试者各项指标之间的差距比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体能概念界定
        2.1.2 拳击体能概念界定
    2.2 拳击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研究
        2.2.1 身体形态指标的研究
        2.2.2 身体机能指标的研究
        2.2.3 运动素质指标的研究
    2.3 运动员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德尔菲法
        3.2.5 测试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2.7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主要内容
    3.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3.4.1 研究重点
        3.4.2 研究难点
        3.4.3 研究创新点
    3.5 研究的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特点分析
        4.1.1 比赛中场上运动变化特点分析
        4.1.2 拳击项目制胜特征变化特点分析
        4.1.3 技术运用变化特点分析
        4.1.4 小结
    4.2 新规则下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
        4.2.1 身体形态特征
        4.2.2 身体机能特征
        4.2.3 运动素质特征
        4.2.4 小结
    4.3 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4.3.1 构建体能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3.4 评价标准的建立与评价
        4.3.5 评价标准的回代检验
        4.3.6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的构建
        4.3.7 小结
5 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水平诊断
    5.1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诊断方法
        5.1.1 个体态势诊断-雷达分析法
        5.1.2 差距诊断-目标挑战模型法
    5.2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浅谈高考体育800米跑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800米跑速度的训练
二、提高800米跑耐力的训练
三、结论

(9)基于供能特点比较对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中距离跑的能量供应比例计算方式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距离跑
        2.1.2 中距离跑的能量供应
    2.2 理论基础
        2.2.1 《运动生理学》理论基础
        2.2.2 《运动训练学》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国内外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能量供应特点的对比分析
        3.1.1 国外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
        3.1.2 国内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
        3.1.3 国内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
        3.1.4 国内优秀大学生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能量供应特点对比
    3.2 国内外优秀中距离运动员训练计划与供能特点关系的对比分析
        3.2.1 国外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训练计划与供能特点的关系
        3.2.2 国内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训练计划与供能特点的关系
        3.2.3 国内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运动员训练计划与供能特点的关系
        3.2.4 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训练计划的比较
    3.3 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赛前训练计划的制定
        3.3.1 训练计划的制定原则
        3.3.2 训练计划的三阶段制定
        3.3.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100米少年男子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少年概念界定
    2.2 短跑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
        2.2.1 短跑速度素质训练的相关研究
        2.2.2 短跑力量素质训练的相关研究
        2.2.3 短跑耐力素质训练的相关研究
        2.2.4 短跑柔韧素质训练的相关研究
        2.2.5 短跑灵敏素质训练的相关研究
    2.3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对专项成绩影响的相关研究
    2.4 100米跑运动员身体素质对专项成绩影响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述评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测量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100米少年男子运动员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测量结果
        4.1.1 专项成绩测量结果
        4.1.2 力量素质测量结果
        4.1.3 速度素质测量结果
        4.1.4 耐力素质测量结果
        4.1.5 柔韧素质测量结果
        4.1.6 灵敏素质测量结果
    4.2 100米少年男子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的相关性
        4.2.1 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性
        4.2.2 力量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性
        4.2.3 速度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性
        4.2.4 耐力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性
        4.2.5 柔韧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性
        4.2.6 灵敏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性
    4.3 回归分析和预测模型建立
        4.3.1 100米少年男子运动员身体素质预测指标的初步确定
        4.3.2 各项指标的分析
        4.3.3 回归分析和预测模型建立
    4.4 回代检验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四、8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问题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中学生女子800米耐力训练模型研究[D]. 王相荣.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力量和速度不同训练组合对中考体育素质类项目成绩的影响[D]. 李炜烽.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3]我国优秀男子400米跑运动员吴宇昂全程速度及训练方案研究[D]. 龚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4]SAQ训练法对高考体育百米训练的影响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谭彩燕.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
  • [5]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高中体能模块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淄博第十一中学为例[D]. 齐文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Crossfit训练法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D]. 卫祥雨.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
  • [7]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诊断研究[D]. 吴国栋.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9)
  • [8]浅谈高考体育800米跑训练[J]. 魏秀朝. 田径, 2020(09)
  • [9]基于供能特点比较对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研究[D]. 郭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100米少年男子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王志伟.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800米跑者速度和耐力训练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