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制度与中国证券市场

QFII制度与中国证券市场

一、QFII制与中国证券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彩霞[1](2020)在《QFII持股对A股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先后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比较频繁的大幅波动,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会产生不利的冲击和影响。2002年我国引入了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目的就在于吸引更多的境外价值投资者和境外长期资金进入股市,并通过QFII的持股行为引导我国投资者形成较为成熟的价值投资理念,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并促使我国股市能够平稳地对外开放。2019年9月,我国宣布取消了QFII投资额度的限制,进一步促进QFII在A股市场中的投资,随着QFII持股规模的增加,其是否能够达到所期望的目的,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有多大,对于此类问题,近年来相关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通过最新的A股市场数据研究QFII持股与股市波动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QFII与股市波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根据梳理的文献及理论从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及投资者角度分析了QFII持股影响股市波动的机理,再对我国QFII与A股市场波动的现状进行了考察,然后从市场整体和个股层面实证分析QFII持股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市场层面,选取沪深300指数为市场整体的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总体分析2005年第三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QFII持股的影响,并进一步分不同投资额度的两个阶段来考察其是否存在差异;个股层面,选取被QFII持有的191只股票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系统GMM估计,首先研究了2005年-2019年第三季度的总体情况,再区分不同市场行情以观察QFII持股影响的差异,最后分样本来看不同扩容期间及不同持股时长的QFII持股对个股波动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如下:(1)QFII持股对A股市场整体波动及个股波动均有负向影响,能够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2)在不同股市行情中QFII持股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完全不同。下跌行情中QFII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但股市上涨行情中QFII持股并不能稳定市场,反而引起股价比较大的波动性。(3)QFII持股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QFII投资额度的增加,QFII持股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市场整体及个股的波动性。QFII在前期投资额度较小,对QFII的限制较多,QFII持股规模不大以致难以发挥其作用,而随着QFII投资额度限制的放开,QFII持股对降低股市波动的积极影响更加明显。(4)QFII的短期持股行为不能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其波动性,而QFII的中长期持股反映了比较理性的价值投资理念,能够显着地降低个股的波动,因此如何规范QFII的持股行为是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四点政策建议:(1)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吸引更多QFII持股。要倡导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和绩效,提升公司质量,以赢得更多QFII的青睐。(2)完善QFII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力度。监管机构要加强对QFII信息披露的管理,提高股市信息透明度。(3)积极培育国内机构投资者,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发挥QFII改善投资者理念的作用,积极引导国内投资者形成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从而减少股市中的非理性投机行为。(4)完善风险对冲机制,加强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管理。加快金融创新,使市场有足够的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风险,并完善国际资本流动的预警和响应机制,切实防范其流动风险。

许轩志(Hsuan-ChihHsu)[2](2020)在《开放外资如何影响境内外股市动态相关性 ——以中国台湾经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金融开放进程走到目前,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是越来越少。但在未来的持续发展,更进一步的开放,是否会影响境内外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是本文所想研究的。而台湾地区因证券市场发展较早,对外资的开放也较大陆提前,加上两岸过往在金融业上从管制到开放的背景较相似,认为这将对未来大陆完全开放外资后的影响有参考意义。本文将聚焦在外资开放的进程是否会改变境内外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透过实证得到在各个开放进程间,台湾加权指数对各所选指数动态相关性有显着的差异。透过对各阶段与各指数之动态相关系数分析,可以知道对外开放的步伐越大,对境内股市与境外股市的相关性影响越大,与相同物理地区的股市间的动态相关系数上升幅度最为明显,且在完全放开对外资限制后依然呈现上升趋势。建议投资人而言在进行国际投资组合配置时需考量所投资股市在持续对外开放过程中,动态相关性改变所带来的影响。需配合本身风险偏好在国际投资组合的配置或者投资标的的选择,并注意动态相关性提升所带来的风险分散效果降低。对政府决策而言,其在政策制订时同时亦需考量国际资本移动,并在持续对外资开放的过程中,持续关注境内外股市的联动性,严防国际金融风险事件传染至境内股市。

张宜敏[3](2020)在《QFII持股、公司治理质量与价值创造 ——来自沪深A股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全球化不断演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正在对新兴市场中的公司产生深刻的经济影响(Gillan and Starks,2003),然而QFII的引入能否增进参股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仍然未能达成共识,有待更多的商榷和阐发。本文基于2008至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将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划分为财务价值创造和市场价值创造两个维度,使用投入资本报酬率(ROIC)衡量公司的财务价值创造,使用其企业倍数(EV/EBITDA)衡量其市场价值创造,分析QFII持股在财务绩效和市场表现不同侧面的经济效应。本文构建基准模型分析QFII持股比重和QFII制衡度与公司两类价值创造能力间的经济关联,同时使用广义矩估计(GMM)进行内生性检验。并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探究QFII影响公司价值创造的渠道机制。在QFII与公司价值创造关系方面,本文引入QFII持股比重和QFII制衡度指标,研究其与公司财务价值创造和市场价值创造的关系。研究发现持股比重和制衡度指标均与公司财务价值创造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均与其市场价值创造无显着关联。在基准模型中引入发现国内机构投资者与QFII对于公司价值创造均具有显着的增进效应,且QFII增进效应相对更强;而两类机构持股与公司企业倍数均不存在显着关联。在识别出QFII持股对公司财务价值创造的影响后,为处理QFII持股问题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使所识别因果机制更具说服力,本文选定公司股票的年平均换手率和自由流通市值作为工具变量,使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进行检验。结果显示,QFII持股对公司财务价值创造能力具有单向且显着的经济影响。在渠道机制方面,我们以薪酬-业绩敏感性、代理成本、董事会独立性、管理层过度自信等四个因素来刻画公司的治理质量,以期识别公司治理在QFII持股经济效应中的渠道机制。本文使用薪酬业绩敏感性模型和中介效应方程组考察了以上四个因素在QFII持股对公司价值创造影响中的渠道机制。鉴于薪酬-业绩敏感性分析没有既定的单一指标可资利用,我们借鉴Aghion et al.(2013)和Luong et al.(2015)的做法,构造敏感性交叉项进行检验;对于其余三项指标,参照Baron and Kenny(1986)层级回归分析法构造中介效应模型逐个检验。分析发现,QFII持股显着增强了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促使其关注公司财务价值创造;代理成本和管理层过度自信在QFII持股对公司财务价值创造的影响中起到不完全中介作用,而董事会独立性未表现出显着的中介效应。最后,结合本文主体工作成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其一,适当放宽政策限制,有序开放引培QFII;QFII持股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质量,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增进公司财务价值创造,因此适当降低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其二,引导QFII发挥效能,多措并举激励约束;QFII是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政府应当不断地完善健全支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有效参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市场上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发挥积极股东的监督作用,规范高效参与公司治理。其三,引入海外治理经验,提升公司治理水准。QFII拥有丰富的海外先进公司治理经验,引入QFII治理有助于促进公司激励相容机制的健全和治理质量的提升。

王晓珊[4](2019)在《A股纳入MSCI指数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己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风险规避、融资融券、信号功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一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处于较为封闭状态,与境外市场间互联互通的渠道较少,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门槛一直较高。MSCI是国际投资的风向标,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数,自2013年起,明晟便启动了对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审议,但因为种种原因连续三年未通过,国内股票市场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沪深两地A股的总市值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尽管发展迅速,A股市场从成立至今却经常为人所诟病,市场部分监管制度缺失,资本流通受限,市场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结构单一,整体投资理念不成熟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规范市场环境,为引入国际投资者做出了很多努力,最终在2017年,MSCI声明,我国A股市场成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体系中的一部分。纳入MSCI指数对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低成本指数基金被投资机构所使用,在这一背景之下将我国A股市场纳入MSCI指数体系,将意味着我国A股市场同全球投资市场相接壤,有利于更多的国际投资资金进入我国市场。波动性是指股价上下起伏,偏离本身内在价值的一种周期性的过程,波动性的强弱变化是表征市场风险的指标之一,可以反应股票市场是否正常运行,是市场的基本属性,代表了证券市场发展的健全程度。为探讨A股纳入MSCI指数时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波动性的角度探讨A股纳入MSCI对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选取2017年12月29日至2019年3月的日度股指数据,以GARCH为模型,通过时间虚拟变量,判断A股纳入MSCI指数之后对整体A股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从而为A股纳入MSCI指数等金融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及为投资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首先,以A股股指作为分析目标,选取2017年11月29日至2019年3月1日的日度股指数据,以GARCH为模型,通过时间虚拟变量,判断纳入事件对整个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市场收益率选用的是A股股指的收益率,市场波动性用收益率方差定义,通过对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A股加入MSCI指数使得证券市场整体波动性提高,检验结果显着。随后,通过对被纳入MSCI指数的个股角度出发,收集被纳入MSCI指数的A股股票前后各60天的个股数据的日度信息,通过区分被纳入股票和未被纳入股票,设置时间虚拟变量,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来判断纳入MSCI指数事件对纳入股票和未被纳入股票的影响效果,从而判断个股波动性的变化趋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被纳入的股票,在事件发生后,收益率及波动性都有所上升,而未被纳入的股票,收益率下降,波动性上升,结果也比较显着。结果说明加入MSCI事件对个股也起到了一定影响。通过上述两个方向的对比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按照上证A股指数信息,验证了A股纳入MSCI指数事件的发生,使得上证A股市场的波动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带来了具有一定活跃程度的资金,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其次,验证了在A股股票中,被纳入MSCI指数的股票,在事件发生后,伴随着波动率的上升,其收益也有一定比例的上升,未被纳入MSCI指数的股票,在事件发生后,收益率有所下降且波动性更加频繁。在A股纳入MSCI事件的初期,中国证券市场对此次事件有显着的反馈与回应。A股纳入MSCI指数对我国市场具有一定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之后A股趋势并没有受入摩影响有显着性的改变,结合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监管部门在引入国际投资者改善中国资本市场时,调整国际接轨方面的交易规则,为国际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按照次序开放外资投资A股市场,找到适合的节奏,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投资者的教育及保护。

范佳奕[5](2019)在《QFII投资、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动态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于2005年首次实施汇率制度改革,此后的十几年间不断推动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此同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沪港通和深港通等渠道陆续开通,国际资本加速流入我国资本市场。2018年6月A股开始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ACWI全球指数,国外投资者可以直接通过MSCI指数投资于我国资本市场。QFII作为国际资本流入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为国际资本流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因而,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背景下,研究QFII投资、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三者间的动态关系,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明确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 QFII的发展现状,再通过图表梳理QFII制度的改革历程,并通过与其他互联互通制度相对比指出QFII今后的发展方向。第二部分首先分别从QFII制度、QFII投资与股票市场两者关系、QFII投资与汇率两者关系、汇率与股票价格两者关系以及QFII投资、汇率和股票价格三者关系这五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接着,在理论分析部分梳理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理论,接着尝试用具体公式表示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和股票价格三者间的联动关系,进一步明确三者间的影响机理。第三部分引入实证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利用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后,即2005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数据,首先运用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接着引入TVP-SV-VAR模型,分析模型结构冲击的随机波动率时变特征以及在不同时点和不同提前期的冲击下脉冲响应时变特征,最后进一步验证了人民币汇率的中介效应。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QFII投资、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时变性特征,且在不同时间与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影响程度均不同,并分别从完善QFII管理机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立短期资本流动的预警机制和促进我国股票市场高质量发展五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王晖山[6](2019)在《上市公司QFII持股变动的市场反应研究》文中指出QFII是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简称,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随着QFII、沪股通、深股通等具有跨时代意义制度的实施,我国证券市场中海外投资者大军逐渐建立,在A股市场的地位与日俱增。目前QFII作为境外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一支有着重要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力量,其投资动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研究QFII持股变动引起的市场反应,有助于完善QFII投资行为对市场影响的理论研究,促进QFII制度的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在回顾了QFII制度和QFII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QFII制度、QFII投资理念以及市场反应理论等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部分基于信息观决策有用的视角,结合信号传递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建立QFII持股变动与股票超额收益之间的联系,并据此提出假设。选取2014年一季度至2017年四季度期间的样本,通过事件分析法对整体A股市场和不同类型A股市场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披露QFII持股信息后,QFII持股变动比例与累计超额收益率之间在短期内具有正相关性;被QFII增仓且持股比例越大的上市公司,其在短期内具有更高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被QFII减仓的上市公司,其在短期内具有更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但是此时的QFII持股比例信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不显着。在不同类型的A股市场上:1.在沪市A股市场上,QFII持股变动对市场带来的影响与整体A股市场情况较为吻合,增持会带来正收益,减持会带来负收益,QFII持股比例信息对市场影响不显着;2.在深市A股市场上,QFII持股变动信息和持股比例信息对市场的影响都不显着;3.在创业板市场上,QFII持股变动与持股比例信息共同影响着市场,当QFII增持时,持股比例占流通股总数越高该上市公司则具有更高的超额收益。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研究角度的创新。通过买入或卖出某只股票的变动数量占该只股票上市公司流通股总数的比例来衡量QFII持股变动,反应QFII投资的动态行为。从QFII持股变动的动态视角并进一步结合QFII持股规模的静态视角,通过财务报表披露日后不同时间段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衡量市场反应,以此来研究QFII投资信息产生的即时市场效应及其持续程度。第二,影响机制的创新。本文从信息观里决策有用的角度出发,结合有效市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理论建立QFII持股变动与股票超额收益之间的影响机制。在此机制的基础上,将财务报表披露日前后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窗口期,对每个窗口期内的样本又进行不同维度的分类。从而更为具体地展现了QFII持股变动信息披露后,整体A股市场以及不同类型A股市场上产生的收益情况,以期为QFII制度建设以及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刘子沛[7](2019)在《QFII持股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由于中美贸易战和中国经济放缓的压力,股票市场呈疲软走势,在面对日新月异的资本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外国投资者投资经验丰富,行为成熟。研究外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对市场有更清晰地认识,从中获得不易的机会。自2002年中国引入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来,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我国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投资额度都在逐年增长并以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二大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持股偏好已经对我国股市等证券市场有了一定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QFII的持股偏好,了解QFII的投资方法和行为,有助于中国股市更理性的发展。可以预见在优化QFII和RQFII制度方面,未来监管层对QFII的资质和投资限制会呈宽松趋势,并出台新的政策来监督和促进资本市场多样性以及控制风险,使资本市场往更正规和健康的方向上发展。首先,本文介绍了关于研究QFII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介绍了我国的QFII制度,并阐述了QFII制度一路的发展历程。其次,阐述了QFII相关的理论概述,其中包括的有国际证券组合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解释了QFII作为利益相关人需要面对的风险和收益以及委托代理问题。之后,通过这些有关理论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并根据理论来总结提出实证假设,假设分别为公司的基本面(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公司市场面(估值指标、股价指标)。然后,本文重点分析了QFII从2012年到2017年的所有持股数据,数据根据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整理而成,并剔除了金融股以外的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回归的方法来了解QFII的持股偏好,以QFII持股比例作为因变量,所持股票的市场面和基本面指标作为自变量。实证结果和假设大部分相同。最后,本章总结了之前的研究结论,并与假设进行对比,并通过结论来展望未来以及一些建议。

寇艳娥[8](2018)在《基于沪港通的两类境外投资者对沪市股价波动率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投资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境外投资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沪港通已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启动,为沪港两市间的资本联动提供了政策支持。目前,我国沪市存在沪港通投资者和QFII两类境外投资者。现有文献对沪港通投资者和QFII分别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对它们影响作用的综合分析,并且也没有涉及沪港通投资者和QFII影响股市的途径。因此,本文将研究两类境外投资者对沪市股价波动率的影响现状和影响途径。为了研究沪港通环境下两类境外投资者对沪市股价波动的影响情况,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方面入手。在理论方面,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理论进行研究,探究出影响股价波动率的主要因素。在实证方面,主要用三个部分来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利用SPSS软件对沪港通实施之后两类境外投资者持股对沪市股价波动率影响情况进行了回归分析,同时研究宏观经济对沪市股价波动率的影响情况,旨在明确两类境外投资者对沪市股价波动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第二部分引入了上市公司绩效作为中介变量。利用2012-2016年的季度数据,分析了在沪港通环境下,沪港通投资者和QFII这两类境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和沪市股价波动率的影响情况;第三部分,引入媒体报道作为中介变量。通过整理百度新闻搜索引擎中的新闻报道,以季度为时间单位构成面板数据,利用STATA软件构建了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QFII和沪港通投资者这两类境外投资者持股对媒体报道和股价波动率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沪港通实施之后,两类境外投资者都起到了降低股价波动率的作用,并且在影响沪市稳定性时,二者表现为相互替代的关系。(2)沪港通在宏观经济影响沪市股价波动率时表现出一定的间接影响,加剧了宏观经济对沪市股价波动率的影响。(3)上市公司绩效在沪港通投资者和QFII影响股价波动率时都表现出显着的中介效应;与QFII不同,正面媒体报道只在沪港通投资者影响股价波动率时表现出显着中介效应。(4)QFII和沪港通投资者都能够对上市公司绩效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并通过这种积极监督途径影响股票价格波动,在监督过程中二者表现为相互替代的关系。(5)不同于沪港通投资者,QFII持股与媒体报道显着正相关,通过吸引媒体报道显着降低了股价波动率。(6)媒体报道对股价波动率的影响具有时效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和投资者决策行为提供了依据,对深入理解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张芳忻[9](2017)在《我国A股市场QFⅡ持股选择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地区)资本市场由于发展的需要首先开始对外开放进程。到80年代经济金融体系逐步成熟,能够通过已有渠道有效地筹集资金,完成体系内部的经营运作。然而,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起步晚,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自由化,只有通过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才能完成增加本地区市场资金供给等目标,逐步加强同外界联系走向国际化。因此,在借鉴其他成功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2002年起我国开始有计划地推行QFⅡ。我国A股市场推行QFⅡ制度不仅能够带来满足市场流动需要的资金,也兑现了在加入WTO时承诺的开放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我国市场当时波动率高,西方注重长期价值投资的成熟理念对降低市场波动,改善我国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和以投机为出发点的投资理念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为我国进一步推行QFⅡ制度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理论指导。所以,通过研究QFⅡ持股选择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首先对我国A股市场QFⅡ持股选择及其影响的研究背景、内容与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进行阐述;接下来对关于QFⅡ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然后研究QFⅡ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台湾地区和韩国为例,探索他们的具体举措、发展历程、实施后给当地带来影响,对内地QFⅡ基本情况进行介绍;随后通过QFⅡ重仓持股数据发现QFⅡ在选择股票时喜爱主板市场大盘蓝筹股,制造业和具有成长性新兴行业为行业偏好,QFⅡ更愿意将资金投入长期持股中;而后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QFⅡ持股的长短期影响。通过上述分析,指出现在我国QF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提高机构投资者素质并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顺应产业结构发展上市公司;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高开娟[10](2017)在《股票市场开放、盈余管理及资本配置效率研究 ——基于沪港通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指明资本市场良好的资源配置功能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与境外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还具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投资者结构以个体为主,市场换手率及波动率较高。另外,我国的交易多属于关系型交易,法制环境也弱于境外发达地区,无法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金融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强内地和香港两个资本市场的联系,增加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提升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实力,改善上海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完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始正式运行,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具有丰富交易经验、先进技术分析能力、较强投资者保护意识以及较为独立投资关系的境外投资者,可以监督上市公司,以提高其治理水平及披露质量。其次,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交易市场,被并购的可能性增加,促使管理层致力于提升企业业绩,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再者,上市公司置身于国际资本市场,接触了更先进的知识,便于从能力和技术上提高上市公司管理水平。然后,股票市场开放后,境内资金的外流可能给境内上市公司构成压力,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能力。最后,沪港通的运行以及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吸引了更多分析师的关注,分析师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信息挖掘能力对公司形成监督,缓解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不仅如此,沪港通的运行能够促使内地资本市场对监管及交易制度“查缺补漏”,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会计信息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会计信息可以通过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也可以通过契约影响股东、债权人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因此,上市公司迫于资本市场压力、借款契约、薪酬契约或政治原因操控会计数字,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或实际的交易安排影响会计信息,形成盈余管理。我国较低的投资者保护环境为上市公司提供盈余操控的机会,而关系型交易为主的市场以及个体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又使得投资者不能对上市公司进行有力地监督,导致会计信息质量较低。股票市场开放后,境外投资者及分析师监督的增加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可能降低管理层利润操控动机和能力,进而影响盈余管理行为。基于此,本文试图探究我国股票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股票市场开放影响会计信息,而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影响资本的优化配置。一方面,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使得投资者无法识别真实的信息,降低了股票市场定价效率,而股票市场价格通过影响资本流动进而影响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低质量的会计信息还可能通过资本流动以及较高的委托代理成本导致实体经济中无效的投资进而影响资本配置效率。此外,较严重的代理问题可能导致除会计信息外的其他信息也不能被投资者所识别,影响股票市场定价效率进而影响资本配置。较强的代理冲突也可能通过管理层或控股股东自利进而影响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效率。因此,股票市场开放对代理成本的降低以及对盈余管理的作用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股票市场定价效率或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基于此,本文在探讨股票市场开放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股票市场开放可能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利用股价同步性衡量股票市场定价效率,探究股票市场开放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在股票市场开放与股价同步性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最后,本文利用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衡量实体经济的投资效率,探究股票市场开放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在股票市场开放与投资效率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股票市场开放与盈余管理。股票市场开放后,具有丰富交易经验、先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较高投资者保护意识的境外投资者能够监督上市公司,境内资金外流给境内上市公司构成压力,促使其提升治理水平。另外,上市公司跟随的分析师增加,也能对上市公司形成监督。境外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监督降低上市公司管理层自利行为以及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管理层或控股股东为避免被境外投资者或分析师发现操控会计信息,可能降低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然而,境外投资者的本地信息劣势使其并不能识别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分析师跟随的增加导致上市公司满足预期盈余的压力增大,可能促使上市公司更多的盈余管理动机,因而,上市公司可能转向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成本可能影响股票市场开放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应计盈余管理成本较高时,上市公司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因此,这类样本中,应计盈余管理可能大幅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成本较低时,上市公司前期使用了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反而股票市场开放后,无法再次提高真实盈余管理。因此,在真实盈余管理成本较高时,真实盈余管理可能显着提高。国有上市公司高管的政治身份可能促使其“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较弱,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掏空”上市公司补贴控股股东的状况,因此股票市场开放对代理问题的缓解可能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着。利用沪港通运行外生事件,使用psm+did方法,本文研究发现:(1)股票市场开放降低了应计盈余管理,提高了真实盈余管理。表明股票市场开放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发生转变。(2)股票市场开放对应计盈余管理的降低仅在应计盈余管理成本较高即运营周转天数较少时存在,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提高仅在真实盈余管理成本较高即产品市场份额较低时存在,进一步证明了股票市场开放后,上市公司在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转换。(3)股票市场开放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仅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存在。表明股票市场开放能够缓解非国有上市公司中严重的代理问题。(4)为进一步验证股票市场开放通过境外投资者或分析师的监督缓解了代理冲突,本文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后,代理成本、关联交易以及分析师跟随人数的变化。结果发现,股票市场开放后,代理成本以及关联交易降低,分析师跟随人数增加。表明上市公司通过境外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监督降低了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的攫取。第二,股票市场开放可能通过直接监督效应或会计信息质量变化的间接效应影响股票定价效率。股票市场开放后,上市公司受到境外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监督增加,促使管理层披露更多或更精确的信息,导致公司可供挖掘的私有信息减少,资本市场噪音降低,股票价格融入更多的市场和行业信息,股价同步性可能提高。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其公开信息较少,私有信息较多,非国有企业存在的管理层自利和控股股东“掏空”也使得私有信息较多。因此,无论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股票市场开放均可能降低市场噪音进而提高股价同步性。为进一步分析股票市场开放对同步性影响的作用机制,本文提出,较高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样本中,代理冲突严重,股票市场开放可能通过监督显着提高股价同步性。分析师跟随较少时,市场噪音及私有信息较多,股票市场开放可能在这类样本中显着提高股价同步性。利用沪港通运行外生事件,使用psm+did方法,本文研究发现:(1)股票市场开放后,股价同步性提高,表明股票市场开放对噪音的降低使得股价融入更多市场和行业信息。(2)股价同步性的提高在国有上市公司以及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均显着存在,表明股票市场开放既能降低国有高管隐藏信息的行为,也能降低非国有上市公司中的私有信息。(3)较高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样本,股票市场开放显着提高股价同步性,证明股票市场开放的监督作用。(4)分析师跟随较少的样本中,股票市场开放后,股价同步性显着提高,表明股票市场开放并不能通过提高分析师跟随进而提高股价同步性。盈余管理可能影响股票市场开放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较高应计盈余管理公司中,管理层隐藏了较多私有信息,股票市场开放在这类样本中的监督作用可能显着降低私有信息,进而提高股价同步性。较高真实盈余管理表明私有信息较低,说明股票市场开放通过提高真实盈余管理降低了私有信息,因此,股票市场开放可能在较高真实盈余管理的公司中显着提高股价同步性。本文发现:(1)股票市场开放对股价同步性的提高效应仅在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以及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中显着存在,表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是股票市场开放提高股价同步性的作用机制之一,而应计盈余管理的降低并不能解释股价同步性的提高。(2)股票市场开放对股价同步性的提高在运营周转天数较多的样本中显着存在,这与股票市场开放对应计盈余管理的降低在运营周转天数较多的样本中程度较弱导致应计盈余管理较高,而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样本中股价同步性显着提高的结论具有一致性。(3)股票市场开放对股价同步性的提高在市场份额较高的样本中显着存在,这可能因为市场份额较高的公司受到更多境外投资者关注,具有更多行业和市场信息,进而导致股票市场开放提高股价同步性。第三,股票市场开放可能通过直接监督效应或会计信息质量变化的间接效应影响公司投资效率。股票市场开放后,境外投资者及分析师监督作用的增加可能抑制管理层自利行为,降低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为进一步探究股票市场开放中监督作用的存在,本文将样本分别按照独立董事比例、分析师跟随人数以及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程度的行业年度中值区分为两组,独立董事比例较低或者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较多的公司中,代理问题严重,股票市场开放对投资效率的作用可能更大。分析师跟随较多的样本中,分析师的监督作用可能提高投资效率。另外,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以及政府干预,可能影响股票市场开放对投资效率的作用。融资约束样本中,股票市场开放反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压力,导致管理层“短视”行为,可能导致投资不足。利用沪港通运行外生事件,使用psm+did方法,本文研究发现:(1)股票市场开放降低过度投资,但并不能缓解投资不足,股票市场开放并不能缓解融资约束可以解释该现象。(2)股票市场开放对过度投资的降低在独立董事比例较低、分析师跟随较多的样本中显着存在。表明股票市场开放能够弥补独立董事监督的不足,同时促使更多分析师跟随,监督增加,降低过度投资。(3)过度投资的降低仅存在于在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较低的样本中,原因在于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度较高的样本中,股票市场开放对“掏空”的抑制反而为过度投资提供了投资资源,因此,股票市场开放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在该样本中不显着。(4)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股票市场开放也不能治理国有企业中的过度投资“顽疾”。(5)由于资本市场压力,股票市场开放在融资约束样本中加剧了投资不足。盈余管理可能影响股票市场开放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抑制了融资并且降低了代理成本,从而可能降低过度投资,然而较高的异常可操控性费用导致上市公司减少投资,故而可能过度投资降低。本文发现:(1)在较低应计盈余管理以及异常可操控性费用类的真实盈余管理较高样本中,股票市场开放抑制过度投资。(2)股票市场开放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体现在运营周转天数较多的样本中。因为运营周转天数越多,越可能进行了较多的过度投资,本身较高的过度投资自然使得股票市场开放显着降低过度投资行为。(3)股票市场开放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还体现在市场份额较小的样本中。因为市场份额较小,真实盈余管理成本较高,股票市场开放越能够提高真实盈余管理最终抑制过度投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从股票市场开放角度丰富了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前人对于股票市场开放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选取的样本导致结果存在很强的内生性,并且前人也并未探究股票市场开放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探讨股票市场开放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补充盈余管理相关的研究文献。第二,利用股票市场开放探究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同步性。前人对于股票市场开放与股价同步性的讨论较少,也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从我国的制度背景出发探究股票市场开放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期望能够补充股价同步性领域相关研究。第三,探究股票市场开放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前人从宏观和资本流动层面探讨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于一个国家投资效率的影响,然而微观领域内,股票市场开放对单一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从微观层面探究股票市场开放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可以为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提供证据。第四,本文以沪港通的运行作为外生事件,采用PSM+DID方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股票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研究可能具有的内生性问题。前期对股票市场开放的研究离不开境外投资者持股,然而境外投资者持股具有偏好,这导致研究结果的内生性,而沪港通中仅允许部分A股上市公司被境外投资者交易,其他A股上市公司成为对照组,恰为这类研究提供“准自然试验”的契机,能够为后期股票市场开放研究提供借鉴。第五,本文基于我国的制度背景,探究我国的股票市场开放对境内A股上市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利于了解我国股票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行为造成的影响,有利于丰富我国的股票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研究,更能够为我国未来的股票市场开放政策提供理论证据。

二、QFII制与中国证券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QFII制与中国证券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QFII持股对A股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境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机构投资者
        2.1.2 QFII
        2.1.3 股市波动性
    2.2 理论基础
        2.2.1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2.2.2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2.2.3 有效市场假说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5 行为金融学理论
第3章 QFII持股对股市波动影响的机理分析
    3.1 基于股票市场角度的机理分析
        3.1.1 国内外股市的溢出效应
        3.1.2 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3.1.3 市场监管的视角
    3.2 基于上市公司角度的机理分析
        3.2.1 改善公司治理的视角
        3.2.2 提高股价信息含量的视角
    3.3 基于投资者角度的机理分析
        3.3.1 改善投资者理念的视角
        3.3.2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视角
第4章 我国QFII及A股市场波动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QFII的发展现状
        4.1.1 我国QFII的发展历程
        4.1.2 QFII的投资范围及投资方式
        4.1.3 QFII在我国股市的总体投资情况
        4.1.4 QFII的持股特征分析
    4.2 我国A股市场的波动现状
        4.2.1 A股市场波动的整体状况
        4.2.2 QFII股与普通股的波动特征
    4.3 QFII持股与股市波动的关联分析
第5章 QFII持股影响A股市场整体波动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5.3 平稳性检验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1 全样本的实证分析
        5.4.2 分样本的实证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第6章 QFII持股影响个股波动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2.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6.3 平稳性检验与估计方法
        6.3.1 平稳性检验
        6.3.2 估计方法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全样本的实证分析
        6.4.2 分样本的实证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吸引更多QFII持股
        7.2.2 完善QFII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7.2.3 积极培育国内机构投资者,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7.2.4 完善风险对冲机制,加强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2)开放外资如何影响境内外股市动态相关性 ——以中国台湾经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动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架构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国际股票市场间相关性、联动性与共同波动相关研究
    2.2 外资对境内股票市场影响相关研究
    2.3 条件相关系数模型发展
    2.4 台湾外资开放过程
    2.5 小结
第三章 模型与方法
    3.1 单根检定
    3.2 波动率模型
        3.2.1 ARCH效果检定
        3.2.2 ARCH/GARCH模型
    3.3 多变量GARCH模型
        3.3.1 多变量GARCH模型
        3.3.2 动态条件相关系数表示法(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DCC)
    3.4 小结
第四章 数据来源与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 资料初步分析
        4.2.1 叙述统计
        4.2.2 非条件相关系数
        4.2.3 趋势分析
第五章 动态相关性实证与分析
    5.1 DCC-GARCH模型建立
        5.1.1 异方差效应和平稳性检验结果
        5.1.2 DCC-GARCH模型估计
        5.1.3 各阶段动态相关系数检定
    5.2 股票指数动态相关性分析与探讨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3)QFII持股、公司治理质量与价值创造 ——来自沪深A股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体研究内容
    1.3 主要创新与局限
2.文献综述
    2.1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
    2.2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价值创造
    2.3 QFII持股与公司治理
    2.4 QFII持股与公司价值创造
    2.5 文献简评
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QFII持股与公司价值创造
    3.2 渠道机制分析
        3.2.1 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渠道作用
        3.2.2 代理成本渠道作用
        3.2.3 董事会独立性渠道作用
        3.2.4 管理层过度自信渠道作用
4.指标拟定与模型构建
    4.1 指标拟定
        4.1.1 价值创造
        4.1.2 核心解释变量
        4.1.3 控制变量
        4.1.4 公司治理质量
        4.1.5 选定变量汇总
    4.2 基准模型构建:QFII持股与公司价值创造关系
    4.3 渠道机制模型构建
        4.3.1 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渠道作用的分析模型
        4.3.2 代理成本?董事会独立性?管理层过度自信中介效应检验模型
5.基准检验:QFII持股与公司价值创造
    5.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2 变量描述性统计
    5.3 Pearson相关性分析
    5.4 QFII持股与公司价值创造基准回归分析
        5.4.1 QFII持股比重与公司价值创造回归
        5.4.2 QFII持股制衡度与公司价值创造回归
    5.5 引入国内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与制衡度
    5.6 内生性检验与处理
6.渠道机制分析: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6.1 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调节效应检验
    6.2 中介效应检验
        6.2.1 代理成本中介效应检验
        6.2.2 董事会独立性中介效应检验
        6.2.3 管理层过度自信中介效应检验
7.研究结论
8.政策建议
    8.1 适当放宽政策限制,有序开放引培QFII
    8.2 引导QFII发挥效能,多措并举激励约束
    8.3 引入海外治理经验,提升公司治理水准
参考文献
致谢

(4)A股纳入MSCI指数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四节 创新、难点和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证券市场开放对新兴市场国家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证券市场开放对新兴市场国家股票市场有一定影响
        二、证券市场开放对新兴市场国家股票市场影响不明
    第二节 证券市场波动性研究
        一、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
        二、股市波动、交易行为与投资者情绪
        三、信息、政策等股市波动的冲击与影响
第三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国股票市场简介
    第二节 A股纳入MSCI指数
        一、MSCI简介
        二、中国证券市场纳入MSCI历程
        三、MSCI与其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区别
        四、纳入MSCI的后续步骤
        五、纳入MSCI对A股市场的挑战
    第三节 MSCI影响股票市场的作用机制
        一、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二、对国内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与投资理念产生变化
        三、有利于金融创新
第四章 A股纳入MCSI指数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
    第一节 波动性理论的分析
    第二节 数据来源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建模步骤
    第五节 数据描述及统计性检验
    第六节 GARCH模型构建
    第七节 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个股数据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的选择和说明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三节 回归结果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一、调整国际接轨方面的交易规则
    二、按照次序开放外资投资A股市场
    三、调整A股发行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及退市力度
    五、加强对投资者的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5)QFII投资、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动态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QFII发展现状
        1.2.1 QFII的引入背景
        1.2.2 QFII的改革历程
        1.2.3 QFII的发展方向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QFII制度的研究
        2.1.2 关于QFII投资与股票市场两者关系的研究
        2.1.3 关于QFII投资与汇率两者关系的研究
        2.1.4 关于汇率与股票价格两者关系的研究
        2.1.5 关于QFII投资、汇率和股票价格三者关系的研究
        2.1.6 简单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率平价理论
        2.2.2 资产组合理论
        2.2.3 推动—拉动理论
    2.3 理论模型
        2.3.1 国际资本流动模型
        2.3.2 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动态模型
        2.3.3 联动模型
        2.3.4 影响机理
第3章 实证分析
    3.1 实证模型理论
        3.1.1 VAR模型
        3.1.2 TVP-SV-VAR模型
        3.1.3 中介效应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3.2.1 变量选取
        3.2.2 数据处理
    3.3 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3.3.1 VAR模型估计结果
        3.3.2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3.3.3 脉冲响应分析
        3.3.4 方差分解分析
    3.4 TVP-SV-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3.4.1 参数估计结果
        3.4.2 模型结构冲击的随机波动率时变特征
        3.4.3 脉冲响应分析
    3.5 中介效应检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4.2 政策建议
        4.2.1 加快国内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完善QFII管理机制
        4.2.2 持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4.2.3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自由兑换货币
        4.2.4 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的监控,建立短期资本流动的预警机制
        4.2.5 利用QFII独有优势,促进我国股票市场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上市公司QFII持股变动的市场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QFII制度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1.1 QFII发展理论研究
        2.1.2 引入QFII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1.3 引入QFII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2.2 QFII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2.1 QFII投资行为研究
        2.2.2 QFII持股信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QFII制度
        3.1.2 持股变动
        3.1.3 市场反应
    3.2 QFII制度背景
        3.2.1 我国引进QFII制度的分析
        3.2.2 QFII投资理念的分析
    3.3 市场反应的理论分析
        3.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3.2 有效市场理论
        3.3.3 信号传递理论
        3.3.4 羊群效应
    3.4 假设提出
        3.4.1 QFII持股变动的市场反应机制
        3.4.2 QFII持股变动的市场反应假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研究方法选择
        4.2.1 事件研究法
        4.2.2 事件定义及窗口的确定
    4.3 模型设计
    4.4 变量选择
        4.4.1 因变量
        4.4.2 自变量
        4.4.3 控制变量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1.1 QFII持股样本与A股市场的比较
        5.1.2 不同类型A股市场QFII持股样本的比较
        5.1.3 不同年度QFII持股样本的比较
    5.2 相关性检验
    5.3 多元回归分析
        5.3.1 QFII持股变动的动态视角分析
        5.3.2 QFII增持时静态视角分析
        5.3.3 QFII减持时静态视角分析
        5.3.4 不同类型A股市场的多元回归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A股市场整体研究结论
        6.1.2 不同类型A股市场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7)QFII持股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大纲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QFII相关理论概述
    2.1 国际证券组合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QFII持股偏好选择影响因素理论框架的构建
    3.1 QFII持股影响因素分析
    3.2 研究假设的建立
第4章 QFII持股偏好实证分析
    4.1 持股偏好数据与变量说明
        4.1.1 前言
        4.1.2 数据说明
        4.1.3 变量选择和主成分回归
    4.2 数据描述性统计
        4.2.1 QFII在A股持股情况
        4.2.2 QFII在制造业的持股情况
        4.2.3 QFII在全部A股中的持股比例与假设猜想
    4.3 变量相关性检验和共线性诊断
        4.3.1 变量相关性分析
        4.3.2 共线性诊断
    4.4 主成分分析
    4.5 主成分回归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8)基于沪港通的两类境外投资者对沪市股价波动率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内容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沪港通研究评述
        1.2.2 QFII研究评述
        1.2.3 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1.2.4 文献简评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理论分析
    2.1 两类境外投资者简介
        2.1.1 QFII
        2.1.2 沪港通投资者
    2.2 股价波动相关理论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 公司治理理论
    2.5 沪港通环境下境外投资者对沪市股价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沪港通环境下沪市股价波动率影响因素研究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设计
        3.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2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3.3 沪港通环境下两类境外投资者持股对沪市股价波动率的直接影响研究
        3.3.1 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3.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3.4 宏观经济变动对股价波动率的影响情况
        3.4.1 变量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3.4.2 回归结果及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上市公司绩效对沪市股价波动的中介效应研究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4.3 沪港通环境下的两类境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4.3.1 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3.2 沪港通的政策影响
        4.3.3 回归结果及分析
    4.4 上市公司绩效的中介效应检验
        4.4.1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
        4.4.2 中介效应检验
    4.5 小结
第五章 媒体报道对沪市股价波动的中介效应研究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3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5.3 境外投资者、媒体报道与股价波动率关系
        5.3.1 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3.2 境外投资者持股对媒体报道次数的影响
        5.3.3 不同类型媒体报道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5.4 变量媒体报道的中介效应检验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我国A股市场QFⅡ持股选择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QFⅡ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3.1 QFⅡ在台湾、韩国等新兴市场发展状况及经验启示
        3.1.1 QFⅡ在台湾的发展状况
        3.1.2 QFⅡ在韩国的发展状况
        3.1.3 新兴市场QFⅡ发展经验启示
    3.2 QFⅡ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3.2.1 我国QFⅡ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2.2 我国QFⅡ制度的主要内容
        3.2.3 我国QFⅡ的运作流程
4 QFⅡ在我国A股市场中持股现状分析
    4.1 QFⅡ持股的总体状况
        4.1.1 总样本分析
        4.1.2 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比较分析
    4.2 QFⅡ持股行业分析
        4.2.1 行业总体分析
        4.2.2 行业内部分析
        4.2.3 QFⅡ的行业偏好
    4.3 QFⅡ持股期限分析
        4.3.1 QFⅡ长期持股状况
        4.3.2 QFⅡ短期持股状况
        4.3.3 小结
5 QFⅡ的持股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
    5.1 QFⅡ持股对我国A股市场的短期影响
        5.1.1 模型构建
        5.1.2 波动情况分析
        5.1.3 结论
    5.2 QFⅡ持股对我国A股市场的长期影响
        5.2.1 为A股市场带来资金,活跃市场交易
        5.2.2 带来价值投资理念,市场更加稳定
        5.2.3 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5.2.4 促进我国金融产品创新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提高机构投资者素质并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6.2.2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6.2.3 顺应产业结构发展上市公司
        6.2.4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6.2.5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股票市场开放、盈余管理及资本配置效率研究 ——基于沪港通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论文结构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会计信息观与盈余管理
        二、会计契约观与盈余管理
        三、委托代理、会计信息及资本配置效率
        四、股票市场开放与委托代理关系
    第二节 制度背景
        一、沪港通前的股票市场开放
        二、陆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沪港通和深港通
        三、陆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与其他股票市场开放模式对比
    第三节 沪港通运行状况
        一、沪港通样本描述
        二、香港投资者的持股偏好分析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文献回顾
        一、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
        二、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波动性
        三、资本账户开放与公司治理
    第二节 境外投资者持股文献回顾
        一、境外投资者持股影响因素
        二、境外投资者持股经济后果
    第三节 境外上市文献回顾
        一、境外上市影响因素
        二、境外上市经济后果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股票市场开放与盈余管理
    第一节 问题引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股票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分析
        二、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三、股票市场开放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第四节 回归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主回归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四、进一步分析
        五、作用机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股票市场开放、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
    第一节 问题引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股票市场开放与股价同步性
        三、盈余管理与股票市场开放同步性效应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及模型设计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对假设1的检验
        三、对假设2的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股票市场开放、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
    第一节 问题引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股票市场开放与投资效率
        三、盈余管理与股票市场开放投资效应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及模型设计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对假设1的检验
        三、对假设2的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五、投资不足效应
    本章小结
结论、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启示
    三、研究贡献
    四、研究局限性
    五、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QFII制与中国证券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QFII持股对A股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D]. 李彩霞. 西南大学, 2020(01)
  • [2]开放外资如何影响境内外股市动态相关性 ——以中国台湾经验为例[D]. 许轩志(Hsuan-ChihHsu).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2)
  • [3]QFII持股、公司治理质量与价值创造 ——来自沪深A股的经验证据[D]. 张宜敏. 西南财经大学, 2020(12)
  • [4]A股纳入MSCI指数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研究[D]. 王晓珊. 上海财经大学, 2019(07)
  • [5]QFII投资、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动态关系研究[D]. 范佳奕.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6]上市公司QFII持股变动的市场反应研究[D]. 王晖山. 南京财经大学, 2019(04)
  • [7]QFII持股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子沛.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2)
  • [8]基于沪港通的两类境外投资者对沪市股价波动率影响研究[D]. 寇艳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9]我国A股市场QFⅡ持股选择及其影响研究[D]. 张芳忻. 海南大学, 2017(02)
  • [10]股票市场开放、盈余管理及资本配置效率研究 ——基于沪港通的经验证据[D]. 高开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7(10)

标签:;  ;  ;  ;  ;  

QFII制度与中国证券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