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税务会计

浅谈商业银行税务会计

一、漫谈商业银行税务会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淳茜[1](2019)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增值税制度研究》文中认为资产证券化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发挥着盘活资产、增强资产流动性等作用。自2004年以来,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创新手段引入我国,并逐渐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初引入主要是为银行出表不良资产而服务的资产证券化,逐渐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不断演化、拓展,并延伸到各个领域,成为我国各种经济主体融资的重要渠道。而资产证券化能否在现行环境下进一步发挥其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的关键还在于其交易成本的高低,而交易成本取决于税负的高低。随着2016年5月1日我国全面“营改增”时代的到来,原先适用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财税[2006]5号文的政策依据就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营改增”新政。“营改增”意为将原营业税应税行为改征增值税,以实现税负下降,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经济活力。但是“营改增”新政的出台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在适用过程中依然存在障碍和问题。本文从资产证券化不同主体的相关交易环节的增值税涉税要素分析入手,并结合平安-万科供应链金融1号这一房地产领域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案例,针对我国当前企业资产证券化面临的增值税税制困境,提出解决之道。本文第一部分介绍各交易主体在各交易环节上的增值税涉税要素,分别从增值税纳税主体、征税范围、税率、征收方式、税目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介绍“营改增”新政应用所面临的增值税税制困境;第三部分介绍资产证券化税控设计中应考虑的税收中性原则和实质课税原则;第四部分介绍应收账款证券化为代表的案例的增值税税务处理并总结其问题;第五部分从明确基础资产转让是否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明确特殊目的载体的纳税主体地位、完善资产证券化的增值税征缴方案、秉持税收中性原则完善增值税税控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刘杰[2](2015)在《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文中提出公债作为一种新的财政收入形式为中国近代政府所长期使用。晚清政府以“息借商款”形式为财政筹募资金开创了中国近代政府发行公债的滥觞。此后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更是多次以公债作为调节财政收支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近代政府公债的运行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撑。由于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特别是完备的金融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迟滞,政府大多数时候摒弃“公募法”,采取间接募集法由金融机构特别是华资银行业来负责公债的发行、承募及偿还。以近代金融史长时段演变轨迹来管窥近代公债的发行历程,银行业与公债演进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关系。近代政府公债无论是对于政府财政本身功能的拓展还是对银行的经营与制度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是“公债”本身所呈现的问题,“就债论债”居多且多以政府层面和财政角度出发去阐释,对于“公债与金融”这一主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本文更加关注于近代公债“观念”——“行为实践”——“制度变迁”的演进轨迹,力图通过“经营公债”的视角窥视近代银行业在公债发行、整理、政策调整之中的具体行为以及引起的制度变迁。具体则是通过银行业经营公债分析,从银行业视角,来进一步观察公债政策乃至制度的建立与调适的过程。通过银行业经营公债角度继而审视近代银政关系以及近代国家信用构建的历史镜像。从“公债”知识传播与观念源流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公债及其制度内涵自清末西学传播热潮之中传入中国。“公债”知识经历了古今词义转换与中外对接历史过程。公债知识在中国的引介、传播对晚清政商界人士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近代公债与金融演变轨迹上看,外债与外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均早于内债与华资银行。在这一独特背景下,清末政府举借外债进一步刺激了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随着晚清政府公债的实践与新式华资银行的成立,早期华资银行正式启动了对政府公债的经营。近代华资银行业经营公债的具体实践受到了国家公债政策、银政制度安排以及近代证券交易市场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公债制度以及金融环境的改善,华资银行业在民国时期政府公债承销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债对银行业的影响可以从其对银行业的发展作用角度进行考察。实证分析证明公债对近代银行业资力以及盈利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对银行数量的变动并不构成直接影响。在具体经营过程之中,华资银行在政治、市场与行业利益之上与政府展开了复合型博弈。同时经营公债对其本身业务制度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与近代商业性质银行相对应的是,近代中央银行的建立、发展与政府公债亦存在密切的关联。公债成为了国家创立中央银行重要的原始资本来源。中央银行亦获得政府授权经理公债、公开买卖公债以及参与对公债的保管等具体事务。受限于近代中国特殊的金融发展环境,从效应上看,近代中央银行以公债调控金融市场的具体实效较为有限。公债风险是近代华资银行经营公债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计量实证进一步表明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面临着市场与政治的双重风险。银行业对公债经营的风险应对主要是从投资的选择以及内控制度的构建着手。为合理规避公债风险,银行业在调整自身经营、对政府债务政策发声、谋求信用保障之余,其自身亦进行了多层组织搭建与制度设计。近代华资银行业在经营公债之中还积极参与了政府三次公债整理。其中银行公会是公债整理的重要力量,银行公会积极协助银行业与政府进行交涉、同时联络商人团体共同参与公债整理并谋划公债基金的稳固,在公债整理之中发挥着联动作用。从制度变迁角度看,近代华资银行在经营公债过程中直接促进了近代公债法制建设以及国家公债基金制度的建立与演进。银行与政府协商博弈建立了新的公债管理组织,在制度创新上集中体现在银政“债权共同体”的构建。从债权信用角度上看,银行经营公债与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存在紧密关系,对推进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的构建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自始终在于对信用秩序的追求。而在其具体经营公债过程之中推进了中国近代国家信用的构建与金融制度的变迁。

吕继英,王竹南[3](2012)在《国有商业银行税务会计师纳税筹划及其意义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研究相关税收法规和条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有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规划限制性项目和扣除项目来进行税务筹划,并阐述了税务会计师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作用和意义。

杨祺[4](2021)在《《阿迪达斯集团2018年报》(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跨国公司的年报是国内投资者和相关公司获取外国公司运营动态和商业策略的重要渠道之一。本论文节选了《阿迪达斯集团2018年度报告》的部分内容,通过译前准备、翻译和译后校审完成了整体的翻译工作。笔者选取了目的论作为指导理论,从词汇和句子的角度入手分析年报的文本特点。年报的词汇特点是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有专业词义的通用词以及其他缩略词。句子的特点则是被动句多,长难句多。针对这些特点,笔者分类举例,分析在翻译专业术语、通用词汇和缩略词以及被动句和长难句时要注意的重点,讨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如增译法、顺译法和重组法如何与目的论结合使用,将年报翻译为合适的译文,以期为相关翻译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陈婷[5](2020)在《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文中提出“文人论政”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而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知识分子参政热情高度迸发的一段时期,面对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知识分子通过创办报刊的方式作为他们的救国与报国之道,积极参与,勇于担当,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展示了舆论的锋芒,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全面抗战爆发前夕,由萧一山等知识分子群体创办的《经世》系列刊物于1937年1月15日在南京创刊。该刊在动荡的时局中受战火影响六易报馆,因人员迁播数易主编,勉励支撑八年,到1945年5月15日停刊,共计出版6卷74期,发表文章600余篇。《经世》的作者群体集中了河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知识分子与社会名流,他们积极向政府与社会建言献策,对抗战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等发表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言论,是抗战时期一份富有代表性却长期被忽视的知识分子政论刊物。《经世》系列刊物从创办到停刊八年间虽然经历了报馆地址、主编和发刊形式数次变更,每个阶段刊物的内容侧重都有所不同,但始终秉持“提倡经世学说,发扬民族文化,提倡科学运动,建设近代国家”的宗旨,经世济民的情怀一以贯之。这反映在《经世》面向中国民众驳斥日本侵华的谬论,宣传持久与彻底抗战,树立国民抗战必胜信心的抗战宣传;面向中国政府的建言献策,包括经济上对诸如统制经济、战费筹集和后方建设等问题的讨论,政治上对抗战时期宪政问题的评论与推动;在外交上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对日本及美英等国政策和动向的观察。本文主要以国家图书馆藏的《经世》系列报刊缩微文献为主体材料,结合《大公报》、《独立评论》、《益世报》等数种同时代报刊,围绕全面抗战高潮到来前的时代背景,详细论述了日本持续侵华的深入和中国蓄力与抗战中各种力量的救国方略,包括知识分子群体创办报刊舆论救国的传统,同时梳理出《经世》的创办和沿革过程,立足《经世》作者群体的抗战宣传、《经世》对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宪政运动的建言献策,《经世》与抗战时期的外交政策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挖掘以萧一山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对中国战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揭示其在抗日战争历史时期的思想状况和历史贡献。

陈洋[6](2020)在《数字代币的行政监管研究 ——以监管主体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数字代币自诞生以来便充满了争议性,其独特的去中心化、非对称加密、分布式系统的点对点现金支付体系对传统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产生了极大颠覆,为金融、法律、互联网等多领域带来全新变革与冲击。炙手可热的数字代币一度掀起世界范围内投资者的“炒币热”,引发全球投资热潮。同时,代币与传统产业结合催生出与新类型,新特征,对传统产业造成极大冲击。我国面对数字代币的冲击,起初央行联合多部门紧急联合发文叫停,限制国内金融机构提供代币交易服务。如今各部门积极研究和探索其金融、法律、科技的发展应用与产业融合。这个态度转变的过程中体现出我国在面对科技变革时积极研究的开放理念,更展现我国紧跟世界发展步伐的应有举措和应变思维。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数字代币的基本理论、工作机制,对数字代币的货币属性,虚拟财产属性以及ICO首次代币发行的属性做了区分与认定。并对比研究了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等域外先进的监管模式与法律实践,提炼出具有借鉴价值的监管经验。在分析数字代币对我国传统监管体系造成的冲击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行政监管架构的建议,并从监管主体与监管职能的视角着重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更好地适配我国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现状,应对数字代币为代表的新型数字金融科技领域监管思维和监管方式的转变等现实问题。

王小雪[7](2019)在《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以J集团公司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电子签名技术、影像扫描技术、云技术和智能移动设备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正从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向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发展。近几年我国财政部和国资委等部门持续从政策层面出台文件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集团层面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促进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现有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务研究,主要是基于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集团研究。我国的意识形态与经济体制决定了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国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有其特殊性,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是不同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受到政府政策导向、财政体制、国有资本增值保值、人员结构、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约束,需要技术可行、经济有效、资源整合合理、政策配套适当等条件的支持。本文针对现有国有资本发展阶段与内外部条件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可行性研究,着重于国有资本顺应财务发展历史趋式下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路径的特殊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J集团为例进行了进一步的案例分析。J集团公司是省属大型国有交通企业,近年来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业务板块不断扩展、下属成员单位增加,导致财务效率降低、内控风险激增、财务管控难度越来越大。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企业集团降低管理成本、加强财务管控、实现业财一体化、促进转型升级的有效管理手段。无论是从信息技术发展、政府政策层面还是企业内部发展来看,大力推行财务共享的服务模式都显得尤为重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下,企业集团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制度等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一种财务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探索适合J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方式,本文选取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图表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首先从理论层面描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现有研究成果,然后以J集团公司为案例,从其企业特性出发,分析其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如何对应解决相关问题。本文着重讨论了构建J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理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步骤等,并模拟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后可能达到的效果。最后提出了为保障J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顺利实施必须确保的支持保障措施。本文将J集团公司交通行业的特性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相结合,提出的构建模式符合J集团公司财务转型和战略发展需要。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改变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企业点多面广、财务人员分布分散难以管控、信息集成效率低等行业管理难题。促进J集团公司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实现财务人员价值转型,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杨婧杰[8](2019)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的税收政策研究 ——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文中提出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金融市场上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与传统的融资工具不同,资产证券化在其运作流程中创造性地增加了特殊目的载体这一角色。特殊目的载体凭借其风险隔离功能,帮助那些自身信用不佳但拥有优良资产的企业也能快速筹集到资金。因此,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上越来越得到重视。近几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产品数量一直稳步提高。2018年全年发行规模超过2万亿元,年末存量也达到3万亿元以上。比起2017年增长显着,多只“首单”类创新产品成功发行,在盘活存量资产、化解不良风险、助力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一片向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碍着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对于任何融资工具来讲,交易成本都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发起人在考虑选择何种融资工具时,成本的比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税收具有强制性,税收成本自然就成为了主要的筹划对象。比起直接贷款融资,资产证券化涉及的交易主体较多,而每一个主体都有可能面临税收问题,各个主体负担的税收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投资人的收益,也可以说决定着交易是否能成功进行。特殊目的载体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参与方之一,与美国较为完善的特殊目的载体制度相比,我国特殊目的载体的设立在法律上存在一些争议,从而导致其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缺乏征税依据。这样一方面给税务工作人员加大了工作难度,影响税收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资产证券化中各参与方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给融资过程带来运作风险。税收成本影响着特殊目的载体组织形式的选择,进而影响着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架构,所以对其税务处理进行研究极为必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探究物业费债权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的税收待遇,并在此基础上思想实验采用特殊目的公司的税收待遇。通过横向比较发现,特殊目的公司的税收负担并不一定大于契约型特殊目的载体,因为其能充分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进一步分析得到,目前特殊目的载体的税务处理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税法依据、企业所得税税收地位不明、基础资产收益环节的增值税纳税主体界定不清和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税收法规、在法律上放宽对特殊目的公司的限制、对不同形式的特殊目的载体统一优惠口径、给予特殊目的载体所得税免税主体地位、给予特殊目的载体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强化特殊目的载体的税收征管。

吕阳[9](2019)在《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社会、单位、家庭、个人等都是老龄化时代发展的重要责任主体,主体间的关系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别点,它们共同支撑着养老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福利多元主体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中各有侧重点,为维持公平正义的社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环境提供了持久保障。养老服务业不仅是一项核心的民生事业,一种未来的潜力行业,而且是诸多经济现象的纽带,是决定经济能否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稳健器。所以,明确政府引导职责功能,充分运用及保证财政政策工具效率尤为关键。当前的实体养老服务业困局已成:一是生育率、死亡率低。需要直面底部顶部老龄化双重压力;二是养老金贮备严重不足。若不投资会导致亏损,投资又会面临潜在风险,养老金的收缴、发放、投资正面临选择性难题;三是代际养老压力大。中年人工作、住房、培养子女的难度陡增,无暇顾及老年人赡养,寿命延长将会面临60岁以上低龄、中龄老年人赡养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四是服务稍好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落后。养老机构普遍收费高、服务类型单一,精神赡养服务严重缺失,占比90%以上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还远未形成发展体系;五是延迟退休、鼓励生育、移民等综合配套措施乏力,财政政策缺失、缺乏、滞后。为什么要研究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显而易见,主要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的上行发展,可以说,人口问题影响了一切问题,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竟预见了未来百年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就必然绕不过保障民生,人口主线和财税主线就可以充分阐释。一是计划生育的政策演变。1982年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行十分合乎当时的经济发展规律,那时的生产力水平无力承担人口指数化增长,于是长达36年的国策间接成了抑制人口快速增长的客观因素,主观上则是为了健康、有序增加人口,倘若调控不及时,就会导致人口老龄化。这不光会影响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步提升,老龄化本身还是个速度问题,当计划生育进行到2007年的时候,并未有任何放开生育的政策动静,使得一代人过后的“底部老龄化”变得异常复杂,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低生育文化养成,阻碍后期政策调控的可行性,也加快了“人口红利”消逝的速率。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埋下的是人口老龄化危机,劳动力、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城市群、都市圈疯狂抢人,房价突破“天花板”,这背后却是城乡、区域老龄化的倒挂,劳动增值空间的压缩,资本增值空间的扩张,间接引发收入分配失灵,阶层相对固化,道德观滑坡。但老龄化问题从科技医疗上看,却是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必经过程,综合国力提升和人均寿命提高就是最好例证,这又是“顶部老龄化”的现实表现,于是“顶部老龄化”和“底部老龄化”不期而遇,所以,当前更有必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将养老服务体系初级阶段不断推向中高级阶段。二是财税体制的政策演变。“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1994年分税制为了扭转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过低及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过低的状况,通过分税制实现了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和地方税的划分,“倒逼”地方财政发展“土地财政”,财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新预算法》形成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的“四本预算”安排,“营改增”、国地税合并、“新个税”改革等历史阶段过后,2008年有选择的结构性减税正不断转向2018年后大面积地减税减费减基金的实质性减税,税收形成“简税制、低税率、宽税基、严征管”的税制安排,结构性减税为扭转不合理税收结构,提升直接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减税降费,实现“降成本”和“补短板”,与拉弗曲线相呼应,社会保障深刻影响基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税收优惠和财政支出,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社保费更是引起企业新成本和政策吸收的激烈讨论,学界普遍认为社保降费可从当前的39%左右降至20%-25%,进度还需测算,细节还需深思。同时,社保全额征收又能有效弥补养老、医疗保险资金缺口,避免养老金等支付对财政补贴的过度依赖,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使税收管理员转向税收信息员,此外,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福利彩票为非法彩票,会保证福利彩票公益金安全流入老年人福利。所以,财政政策与养老服务业本身就是内外皆有衔接的互动关系,养老服务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支出和福利彩票公益金,财政政策的积极与否事关养老服务业的科学、有序、协调发展,两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传统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随后护理保险逐步完善,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得到推广,“互联网+养老”模式成效显然,这对财政政策的有效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应对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PPP模式充分应对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的具体需求,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传统财政政策工具运用也需要不断丰富及完善,养老服务业本就是财政政策所必须强化针对的具体落脚点,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又是未来诸多关联产业结构升级及转化的契机,唯有颠覆劳动力人口下滑的倒退思维,才能够从容把握潜在的发展机遇。除了关注眼前发展现状、问题之外,可研究参考发达国家及地区养老服务财政政策对现今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启示,发达国家及地区在工业革命的催化下,率先步入人口老龄化,在生产力发达、综合国力强盛的背景下,丰富和发展了近现代的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总结过去、学习先进是时代发展的政策需要。老龄化程度越高,挑战就会越大,但任何事业、行业都会有机遇,对待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也应当迎难而上,单纯从经济角度上看,劳动力比例减少、生产要素调整及资金投入变化都应趁势而为,根据社会现实来解决养老服务发展过程当中的难题是首选之策。尽管如此,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毕竟发展的矛盾总需要因地制宜地去消除与化解,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广阔的养老产业市场,养老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完善至关重要。基于此,才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不利为有利,倒逼养老服务业民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将消极影响遏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伴随家庭养老能力缺失及不足,社会化、多元化、产业化养老应运而生,家庭结构、代际关系转移及空巢家庭增加,整个社会对养老服务业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各国调节、补充和完善养老服务时限也越来越紧,这无疑会促使政府消费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产业政策及财政政策的提前出台,进而实现家庭单元、社会、市场等主体的协助发展。人口老龄化理论认为,老龄群体日益增加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实质上是社会资源不断倾向老年群体,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社会基础也始终以老年人口增多为依归,由此带来经济发展形式、社会治理方式、老年收入保障和养老服务供需结构的深刻影响,横梗在逐步崛起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前的是“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构建适宜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已刻不容缓。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导论部分,拟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浩瀚研究文献的综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探讨设计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最后从总体上概括本文的框架及内容。第一章为养老服务业与经济学理论分析,该部分从养老服务业相关概念界定、政府介入养老服务业的理论依据、财政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展开研究,详细讨论相关的理论依据及不足。第二章为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现状分析,该部分从养老服务业财政资金投入、政策环境变化、养老服务模式多元、养老服务政策蜕变、统计数据变化、养老服务成就与形势、“全面二孩”及延迟退休等方面,紧密联系财政视角的目标与定位,综合阐述财政政策对养老服务业建设所发挥的作用。第三章为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问题探析,通过分析财政关联体及财政政策作用,及时发现养老服务业当中财政政策执行不力,效果不佳的现实问题,进而为对策输出提供依据。第四章为财政政策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通过筛选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攫取中央民政部层面31个省份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并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分析。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特点,采取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并测算各地的养老机构财政性资金缺口,来简要分析财政政策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第五章为发达国家(地区)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通过对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英国社区照顾、德国“多代居”、日本护理供给体系和香港安老服务等不同发展类型经济体的养老服务业及财政政策经验进行借鉴,并准确评价,从中获得启发。第六章为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的建议,该部分从准确定位、设计完备的财政政策体系、有效执行、发展规范、配套措施等方面来论述养老服务业发展所需,试图为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思路。希冀能够对推进积极、健康、和谐的中国建设有所裨益。

肖贤婷[10](2019)在《ZH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企业规模日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在当地区域发展,而扩大到本国甚至全球。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财务部掌控着企业的关键信息,在企业的快速拓展下,不仅要做好财务核算,税务申报这些基础财务工作,还有在成本控制,数据分析,提效增速这部分给予企业战略决策性的支持。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需要一个优化后的财务管理模式来规避现有模式中工作效率低、人员成本高、信息传递不迅速不准确、运营风险大等问题。为了更好的规范企业管理,需与现代信息化结合,实现财务转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通过对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及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并对ZH公司进行调研及历史资料翻阅,与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对现有财务模式运行情况和对财务管理模式的需求、公司出现的问题等开展沟通,总结出ZH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导致问题的关键原因,通过参考国内外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财务体系文件的更新、加强内部控制等。其中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需先根据总结的资料判断公司是否适合建立,再根据财务共享中心“六定”的战略定位确定财务共享中心的原则、组织、模式、目标等,并充分考虑到财务共享中心建成的关键要素。保证财务共享中心能平稳的上线。本文对ZH公司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原因,最终提出以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为主,完善财务体系、加强风险控制、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为辅的解决方案。

二、漫谈商业银行税务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漫谈商业银行税务会计(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增值税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各交易环节的增值税涉税要素
    (一)发起人转让基础资产阶段
    (二)特殊目的载体运营阶段
    (三)投资人取得投资收益阶段
二、“营改增”新政应用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增值税税制困境
    (一)基础资产转让是否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
    (二)特殊目的载体的纳税主体资格问题
    (三)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增值税征缴问题
    (四)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增值税税控设计不完善
三、资产证券化应当考虑的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性原则
    (二)实质课税原则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增值税处理案例分析
    (一)应收账款证券化现状及案例介绍
    (二)案例分析
五、解决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增值税税制困境的对策
    (一)明确基础资产转让是否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
    (二)明确特殊目的载体的纳税主体资格
    (三)完善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增值税征缴方案
    (四)秉持税收中性原则完善增值税税控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三、本文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近代公债知识的引介、传播与华资银行早期公债经营
    一、“公债”新知的引介与传播
        (一) 近代以前“公债”涵义及其存在形态
        (二) 清末西学中“公债”概念的输入与对接
    二、清末民国政商界对公债与金融关系的认知与实践
        (一) 早期洋务派倡导“国际金融市场举债观”
        (二) 盛宣怀等谋划建立国内公债经理机构
        (三) 民国时期新式银行家公债经营理念
    三、晚清国内公债的肇始与华资银行早期公债经营
        (一) 晚清政府外债与外资银行业在华的发展
        (二) 清末民初华资银行的建立与公债经营的初步展开
第二章 近代银行业经营政府公债的实践
    一、近代银行经营政府公债的环境
        (一) 国家公债制度安排以及政策环境
        (二) 近代公债市场的发展及交易网络的构建
    二、民国前期政府公债发行及银行业承购(1912-1937)
        (一) 北京政府公债发行与银行业承购
        (二) 南京国民政府公债发行与银行业承购
    三、近代华资银行业经营公债对国家财政、金融的影响
        (一) 扩大了国家财政募债方式及其募债范围
        (二) 促进近代国家财政信用的构建与演进
        (三) 推进华商证券市场发展及其制度演进
第三章 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的效应与业务制度的扩展
    一、近代政府公债与银行业发展效应的计量实证分析
        (一) 近代华资银行业数量与资力概况
        (二) 基于公债与银行关系的回归分析及历史解释
    二、政治、市场与行业利益复合型博弈: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的效应分析
        (一) 丰富银行业务范围与扩大获利渠道
        (二) 行业利益与政治的互动与博弈:以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公债运行为中心
    三、经营公债与近代银行业务制度的扩展
        (一) 公债与近代银行发钞、领券制度
        (二) 公债与近代商业银行抵押放款制度
        (三) 公债与近代商业银行储蓄、公债贴现制度
第四章 近代中央银行与政府公债经营及其影响
    一、近代中央银行的建立与政府公债的关系
    二、近代中央银行与政府公债的经营
        (一) 中央银行获得授权经理政府公债
        (二) 中央银行参与买卖政府公债
        (三) 中央银行参与公债的保管、调换以及还本付息
    三、近代中央银行经营公债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近代银行业对公债风险的规避与内控制度初步构建
    一、近代银行业对经营公债风险的认识
        (一) 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风险的计量分析
        (二) 对公债风险认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二、近代银行业对经营公债风险的规避
        (一) 调整投资方向,分散公债风险
        (二) 反对借新债还旧债,协商公债承销
        (三) 谋求政府信用承诺与保证,筹划公债基金的建立及稳固
    三、多层组织网络的搭建与风险控制制度设计
        (一) 银行同业协同经营公债,组织规避风险的联合
        (二) 搭建银政共管公债基金管理制度
第六章 近代银行业与政府公债整理及制度演进
    一、近代政府三次公债整理与银行业的互动
        (一) 近代华资银行业与北京政府公债整理
        (二) 银行业与南京国民政府两次公债整理
    二、近代银行业同业组织与政府公债整理:以上海银行公会为中心
        (一) 积极谋划、参与三次公债整理
        (二) 多方谋求整理公债基金稳固
        (三) 搭建各界与行业公债整理互信渠道
    三、经营公债与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制度的演进
        (一) 银行业与近代政府公债法制建设
        (二) 银行业与近代政府公债基金管理制度的演进
        (三) 近代国家与民间债权共同体的构建
结语
    一、近代政府公债与银行业变迁的历史性审视
    二、国家信用、债信秩序与制度变迁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3)国有商业银行税务会计师纳税筹划及其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商业银行税务会计的职责和作用
二、国有商业银行税务筹划的实践和建议
    (一) 营业税
    (二) 企业所得税
    (三) 个人所得税
三、税务会计师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作用和意义

(4)《阿迪达斯集团2018年报》(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3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Chapter 2 Translation Procedures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2.1.1 Learning of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2.1.2 Application of Parallel Texts
        2.1.3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2 Translation Oper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Proofreading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
    3.1 Major Concepts of Skopos Theory
    3.2 Guidance of the Skopos Theory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Terms
        4.1.2 Translation of Common Words with Special Meanings
        4.1.3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s
    4.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4.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4.2.2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Deficiencies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Terms
Appendix Ⅱ: Source Text
Appendix Ⅲ: 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5)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经世》创办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日本侵华与持续深化
        一、日军进侵华北与二十九军长城抗战
        二、特殊化的地方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与华北危局
    第二节 中国的蓄力与抗战
        一、中国军民局部的自发抗战
        二、一二九爱国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三、共产党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
        四、西安事变与国共和解
    第三节 经世思想与近代文人论政
        一、经世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二、近代中国文人论政的传统
第二章 《经世》概览
    第一节 《经世》的创办和沿革
        一、萧一山其人
        二、《经世》的创办
        三、《经世》的沿革
    第二节 《经世》的选题与稿件情况
        一、《经世》的选题
        二、稿件与栏目
    第三节 《经世》作者群
        一、从“文化重镇”河南大学说起
        二、《经世》的主要编者和作者
第三章 《经世》对中国民众的抗战宣传
    第一节 驳斥日本侵华谬论
        一、日本侵华谬论
        二、用事实揭穿日本侵略战争本质
        三、从国际法角度揭露日军暴行
    第二节 树立抗战必胜信心
        一、由民族精神谈抗战必胜
        二、树立蒋介石权威,强化抗战领导
        三、颂扬前线战果与抗日英雄
    第三节 宣传抗战到底与持久抗战
        一、呼吁全民团结抗战到底
        二、宣传持久抗战
第四章 《经世》对中国政府的建言献策
    第一节 《经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讨论
        一、力主实施统制经济政策
        二、战费筹集需增税和举债
        三、后方开发与经济建设
    第二节 《经世》对中国宪政问题的讨论
        一、对宪政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围绕国民参政会的讨论
第五章 《经世》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应对
    第一节 争取中立国支持抗战
        一、日本是中国与美、英、苏等国共同的敌人
        二、呼吁美英等国由中立转向援华作战
    第二节 激起日本民众的反战情绪
        一、日本经济难以支撑旷日战争
        二、侵华战争给日本民众带来无穷灾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长城抗战喜峰口战役
    附录Ⅱ.《经世》系列报刊目录
        《经世》半月刊
        《经世》战时特刊
        《经世》季刊
        《经世》月刊
    附录 Ⅲ.《经世》系列报刊影印件
后记

(6)数字代币的行政监管研究 ——以监管主体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数字代币概述
    1.1 数字代币的定义
    1.2 数字代币的发展进程
    1.3 数字代币的属性
        1.3.1 数字代币并非一种货币
        1.3.2 代币的虚拟财产性质
        1.3.3 数字代币的债券股权性质
2 数字代币工作机制
    2.1 区块链技术栈
    2.2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
    2.3 共识机制
    2.4 基于密码学的节点之间安全通信
3 我国数字代币监管面临的新挑战
    3.1 对监管法规适用的新挑战
    3.2 对传统政府监管体系的冲击
    3.3 引入行业组织自律管理的必要性
4 域外数字代币监管实践
    4.1 美国的监管实践
    4.2 俄罗斯的监管实践
    4.3 日本的监管实践
    4.4 德国的监管实践
    4.5 英国的监管实践
    4.6 其他国家
5 我国数字代币的行政监管体系构想
    5.1 行政监管的必要性
    5.2 监管目标
    5.3 行政监管体系的框架
    5.4 监管主体及监管职责
        5.4.1 中国人民银行及监管职责
        5.4.2 工信部与网信办的监管职责
        5.4.3 国家税务总局及监管职责
        5.4.4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及监管职责
        5.4.5 公安机关及监管职责
    5.5 行业组织的自律管理
        5.5.1 数字代币应受行业组织的自律管理
        5.5.2 行业组织自律管理职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以J集团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2.1 财务共享服务的起源与发展
        2.1.1 共享经济与财务共享
        2.1.2 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
    2.2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2.2.1 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
        2.2.2 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2.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2.3.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
        2.3.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济效益
第三章 J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3.1 J集团公司概述
    3.2 J集团公司信息化基本情况
        3.2.1 财务信息化基本情况
        3.2.2 业务信息化基本情况
    3.3 J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3.1 合规性风险难以控制
        3.3.2 集团层面财务管控难度增加
        3.3.3 财务人员无法实现价值创造
        3.3.4 财务信息集成利用率低
        3.3.5 财务审批效率与需求脱节
        3.3.6 财务人员配置失衡
第四章 J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
    4.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整体规划
        4.1.1 建设目标
        4.1.2 建设原则
        4.1.3 组织定位
        4.1.4 建设范围
        4.1.5 整体建设框架
    4.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内容
        4.2.1 财务共享运营管理平台
        4.2.2 财务共享业务系统配置
        4.2.3 移动终端APP应用
    4.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步骤
        4.3.1 前期准备阶段
        4.3.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阶段
    4.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及职能分工
        4.4.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
        4.4.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分工
    4.5 项目投资估算
        4.5.1 建设要求
        4.5.2 投资估算
第五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经济效益分析
    5.1 对J集团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影响分析
        5.1.1 信息传递及时
        5.1.2 审核标准统一
        5.1.3 账户监管集中
        5.1.4 单据传递随机
    5.2 对J集团整体工作效率影响分析
        5.2.1 实现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信息交互
        5.2.2 有利于提高J集团公司资金支付效率
    5.3 对J集团财务价值创造水平影响分析
    5.4 对J集团财务政策执行效率影响分析
    5.5 对J集团财务人员配置影响分析
第六章 J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保障
    6.1 组织领导和广泛宣传
    6.2 队伍的建设、稳定与激励
    6.3 基础条件的搭建与完善
    6.4 其他业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的税收政策研究 ——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四、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课税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特殊目的载体概述
        一、资产证券化与特殊目的载体的概念界定
        二、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的特征
        三、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的作用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的表现形式
        一、特殊目的载体的表现形式
        二、影响特殊目的载体设立的因素
        三、我国特殊目的载体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课税的税法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
        二、税收效率原则
        三、实质课税原则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的发展及其税务处理
    第一节 特殊目的载体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的发展
        一、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特殊目的载体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三、特殊目的载体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的交易类型
    第二节 特殊目的载体的税务处理
        一、增值税
        二、企业所得税
        三、印花税
第三章 天风-阳光城物业费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介绍
        一、案例背景与概况
        二、交易结构
        三、运作流程
    第二节 税务处理情况分析
        一、契约型特殊目的载体的税务处理
        二、公司型特殊目的载体的税务处理
        三、税收待遇分析
    第三节 我国特殊目的载体税务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证券化税务处理缺乏税法依据
        二、基础资产收益环节增值税纳税主体不明
        三、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
        四、企业所得税税收地位不明
第四章 完善我国特殊目的载体税务处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税收法规
        一、对资产证券化的税收问题专门立法
        二、在税收政策上体现对资产证券化不同业务的针对性
        三、为特殊目的公司扫清制度障碍
    第二节 明确特殊目的载体税务处理细则
        一、对不同形式的特殊目的载体统一优惠口径
        二、明确界定基础资产税收属性
        三、给予特殊目的载体所得税免税主体地位
        四、给予特殊目的载体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身份
    第三节 强化特殊目的载体税收征管
        一、及时关注反避税问题
        二、做好税收征管配套工作
结论
参考文献

(9)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主要内容
    四、论文研究方法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养老服务业与经济学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养老服务业相关概念界定
        一、养老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
        二、养老服务业的特点
    第二节 政府介入养老服务业的理论依据
        一、养老服务业的公共财政运行逻辑
        二、养老服务业的福利多元方式
        三、养老服务业的人口老龄化发展动因
        四、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社会正义
    第三节 财政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二、税收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财政直接投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四、财政补贴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二章 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一、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产生直接影响
        二、财政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的现状
        三、财政政策实施对养老服务消费结构产生间接影响
    第二节 养老服务业各类投资迅速增长
        一、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政策环境
        二、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支持概况
        三、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范围
        四、部分地区养老服务的财政差异
    第三节 养老服务体系构造的财政措施
        一、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衔接
        二、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三、“互联网+养老”的新型养老服务手段
    第四节 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偏移及侧重
        一、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演变
        二、城市养老服务业
        三、农村养老服务业
    第五节 养老服务业的现实发展要素
        一、“全面二孩”对养老服务业的影响
        二、延迟退休对养老服务业的影响
第三章 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问题探析
    第一节 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政策执行力不强
        一、法律法规配套不够齐全
        二、财政绩效管理监督不力
        三、财政资金的部门耗损
        四、基层政府分配财政资金的能力羸弱
    第二节 养老服务业政府购买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受惠群体较小
        二、专业医护人员占比很低
        三、社会组织被动服务
        四、缺乏法制化考核评价
    第三节 养老服务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政策的立法难题
        二、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狭窄
        三、营利性及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税收政策差异
        四、税收政策运用还不够严谨
    第四节 养老服务业的财政直接投入乏力
        一、财政性资金支持结构不太合理
        二、财政直接投入养老服务机构床位面临困境
        三、养老服务业的土地供给存在问题
    第五节 养老服务业财政补贴缺乏可操作性
        一、老年人居家选择的财政补贴分类失准
        二、财政补贴形式冗杂
        三、养老机构的财政补贴不均及趋同
第四章 财政政策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实证模型构建
        一、模型变量的选取
        二、样本及数据来源
        三、实证模型的构建
        四、Hausman检验及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第二节 分区域实证分析
        一、东部地区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二、中部地区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三、西部地区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养老机构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VAR模型结果
        二、分位数回归
        三、财政资金缺口测度模型
第五章 发达国家(地区)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一、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二、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财政政策经验
        三、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财政政策借鉴
    第二节 英国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一、英国社区照顾
        二、英国社区照顾的财政政策经验
        三、英国社区照顾的财政政策借鉴
    第三节 德国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一、德国养老体系及老年安居形式
        二、德国养老体系及老年安居形式财政政策经验
        三、德国养老体系及老年安居形式借鉴
    第四节 日本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一、日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二、日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财政政策经验
        三、日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财政政策借鉴
    第五节 中国香港地区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一、香港安老服务
        二、香港安老服务财政政策经验
        三、香港安老服务财政政策借鉴
第六章 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的建议
    第一节 养老服务业的准确定位
        一、明确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支出责任
        二、优先发展PPP模式
    第二节 设计完备的财政政策体系
        一、构建合理的央地财政关系
        二、“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构建
        三、完善“涉老”税收政策
    第三节 养老服务业的规范发展
        一、建立财政绩效管理监督机制
        二、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节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二、建立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三、“互联网+养老”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ZH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财务共享文献综述
        1.2.2 财务管理模式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财务共享理论依据
        2.1.1 规模经济理论
        2.1.2 分工理论
        2.1.3 标准化理论
        2.1.4 流程再造理论
    2.2 财务共享中心战略定位
    2.3 财务共享中心构建要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ZH公司的基本状况
    3.1 ZH公司概况
        3.1.1 营业状况
        3.1.2 ZH公司组织架构
    3.2 ZH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3.2.1 ZH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概况
        3.2.2 ZH公司财务管控具体情况
    3.3 ZH公司财务管控存在的问题
        3.3.1 成本发生数高于预算数
        3.3.2 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
        3.3.3 财务人员无法提供战略性支持
        3.3.4 财务核算不准确
    3.4 ZH公司财务管控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财务信息系统无法满足规模化
        3.4.2 财务体系文件无法支撑财务标准化
        3.4.3 财务人员工作重点有所偏差
        3.4.4 财务人员能力不能满足专业分工要求
        3.4.5 考核奖惩设计不合理
        3.4.6 财务模式及组织架构不合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ZH公司现有财务管理模式改进措施
    4.1 ZH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改进的前提条件
        4.1.1 财务管理模式改进的宣导及可行性分析
    4.2 ZH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改进的方案
        4.2.1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
        4.2.2 财务体系的完善
        4.2.3 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4.3 ZH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改进实施办法
        4.3.1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4.3.1.1 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
        4.3.1.2 业务背景及总体流程
        4.3.1.3 共享中心的战略定位
        4.3.1.4 落地实施的先决条件
        4.3.1.5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4.3.1.6 业务流程的再造
        4.3.2 收款流程的再建立
        4.3.2.1 上报项目基础资料
        4.3.2.2 开发收费APP及改进原有收费系统
        4.3.2.3 收费系统与财务系统相关联
        4.3.3 财务制度的再建立
        4.3.4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4.3.4.1 成立风险管理部
        4.3.4.2 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4.3.5 财务人员的职责变化
        4.3.6 加强财务管理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漫谈商业银行税务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增值税制度研究[D]. 杨淳茜.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2]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D]. 刘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3]国有商业银行税务会计师纳税筹划及其意义探讨[J]. 吕继英,王竹南.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01)
  • [4]《阿迪达斯集团2018年报》(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杨祺.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5]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D]. 陈婷.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数字代币的行政监管研究 ——以监管主体为视角[D]. 陈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7]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以J集团公司为例[D]. 王小雪. 长安大学, 2019(07)
  • [8]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的税收政策研究 ——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D]. 杨婧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9]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 吕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10]ZH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改进研究[D]. 肖贤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浅谈商业银行税务会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