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牵引供电调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牵引供电调度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牵引供电调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田立霞[1](2021)在《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定容及调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交通系统作为用能大户,为加速实现“双碳”目标,近年来,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的战略与政策。高铁作为中长途运输中的主力军,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高铁用电构成中,牵引用电占比最大,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高铁运营部门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深度绿色交通,在保障牵引供电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了一系列新能源发电并入牵引供电系统的研究,以优化高铁用能结构,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铁牵引负荷不同于生活、工业用电负荷,具有分布广、冲击性强、随机不稳定、功率大、时段特征显着、安全要求高等特征,大大地增加了新能源牵引供电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难度。在前期各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高铁牵引负荷的特征、新能源发电出力特征及高铁沿线新能源分布情况等因素,在高铁沿线分段构建基于能源互联网技术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使之与沿线大电网一同为高铁牵引供电系统供电。在保障牵引供电安全的前提下,对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规划、容量配置以及后期运行调度展开研究,最后对高铁微电网的构建及运行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本文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1)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性测度方法研究安全是高铁运行的前提条件。牵引供电系统作为高铁运行的唯一动力来源,在高铁安全稳定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部分中,首先介绍了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性测度的重要性;其次,分别从高铁牵引供电风险分析和新能源发电并网影响的角度出发,确定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风险因子;然后,结合风险因子、高铁牵引供电和新能源发电相关技术条例,建立了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测评体系;最后,根据安全测评体系,提出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系数,为后续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构建及运行优化研究奠定基础。(2)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对比分析高铁牵引功率、新能源出力及储能系统的特征,确定新能源发电采用高铁新能源微电网AT所的方式并入牵引供电系统。其次,综合高铁牵引网络分布特性及沿线风光分布情况,基于能源互联网技术,给出了“局部微电网、全国高铁微电网互联、区块链技术做监督、大电网做安全保障”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框架,解决了传统微电网供电范围与高铁路网分布广的冲突。互联高铁新能源微电网间电能互传互济,有效平抑不稳定新能源带来的冲击,提高新能源利用率。高铁新能源微电网与沿线大电网相联,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可保障高铁牵引供电安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3)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定容模型研究首先,基于能源互联网技术,将牵引供电安全作为微电网定容模型的约束条件之一,采用多目标均衡优化理论,建立以牵引供电安全系数最大、成本最低、碳排放最少为目标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定容模型。通过有效整合高铁线可用空闲土地面积、风光分布情况及相联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装机等资源,实现互联新能源微电网新能源装机及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其次,采用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IQGA)对模型求解,结果发现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具有较好的新能源消纳潜力。(4)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调度模型研究首先,以牵引供电安全、优先消纳新能源电力为指导,提出了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安全调度的基本原则;其次,根据牵引负荷特征,在牵引供电安全的约束下,对互联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源-网-车-储”多环节互动调节,采用多目标优化理论,建立以牵引供电安全系数最大、成本最低、碳排放最少为目标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调度模型,可提高互联微电网各环节能量综合利用率、牵引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最后,采用IQGA对模型进行求解,发现互联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运行成本低于不互联模式。

王喆[2](2021)在《基于C#.net的铁路供电设备电气试验与保护整定辅助管理软件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建设以电气化重载铁路为标志的现代铁路运输系统,是丰富一带一路内涵和早日实现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大幅度提高既有货运铁路的实际运能必须对其供电系统实施扩能改造工程,但“边运输边改造”的实施方案无疑极大增加了供电系统维管人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难免引起非技术性人为事故。为确保运输与改造两项工作并举、协调和有序,有必要设计并开发一套重载货运铁路供电设备的电气试验与保护整定辅助管理软件系统,以确保其供电系统运行安全。论文首先简述了铁路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并理论分析了电气试验的工作原理和继电保护定值的计算原则。其次,根据站所布局、用户需求和管理痛点,并结合电气试验和保护定值整定的工艺流程,确定出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数据结构和模块功能,以及主程序和各子流程的具体实现方法。再次,软件系统采取顶层设计、分模块实施的设计思想,各模块之间功能相互独立,但数据资源共享;客户端与服务器采用C/S模式,通过Internet相互通信。接着,在开发环境和数据存储模式上,开发工具选用Visual Studio 2017、数据库选用My SQL数据库、数据存储采用阿里云(Web)服务器,并利用C#编程语言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Socket网络通信技术、云(Web)服务器技术和.NET Framework等关键技术编写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最后根据既有的电气试验数据、整定计算参数对软件系统的功能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实验测试。大量测试实验表明,研制的铁路供电设备电气试验与保护整定辅助管理软件不仅具有功能丰富、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特点,而且有助于供电设备的维护工作由人工管理向自动化管理转变、数据处理由线下向线上转变。

夏炎[3](2020)在《铁路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技术研究与发展展望》文中指出世界铁路进入数字化时代,中国铁路开启智能化新时期。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是智能高铁"一核三翼"中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本文通过研究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总体架构和层级组成,阐述其主要子系统(智能牵引供电设施、智能供电调度系统、智能供电运行检修管理系统、通信网络和接口工程)的定义内涵和主要功能要求,研究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各功能具体设备层面实现,主要包括设备智能一次设备、广域测控保护系统、辅助监控系统等系统组成和功能特点,并针对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发展方向提出推动接触网及电力工程智能技术研究、加快智能设备研制、深化研究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建立系统完备标准体系等建议。

张贝贝[4](2020)在《面向BIM施工管理的动态工作流协同架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管理流程也逐渐多维化、复杂化。由于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式(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图纸为主要数据载体的施工管理工作平台,存在图纸数据与施工现场情况关联度低、误差大的问题,造成施工各部门、各环节之间信息交换困难、协同程度低,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而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技术,结合动态工作流的协同设计模式,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趋势。但是,现有BIM技术工作平台存在施工进度信息不统一、施工现场数据同步性低、协同调度策略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实现施工管理过程当中多方的高效协同工作,导致BIM技术和施工管理信息化技术不易落地应用,阻碍了建筑工程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入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BIM施工管理的动态工作流协同架构。首先,针对基于BIM的施工进度信息的分解与存储问题,提出了基于施工信息分解的扩展型BIM元数据存储结构,该存储结构将BIM模型和施工进度信息、派工单信息紧密结合,在BIM模型中包含了施工现场信息,为施工进度管理和协同调度建模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层面支持。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BIM的施工进度信息表示,通过对施工进度管理的流程再造,建立基于扩展型BIM元数据的Petri Nets工作流架构,以适应施工进度管理当中施工工序和施工流程的动态变化,为施工进度协同调度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为了解决施工管理当中的协同调度问题,通过对施工人员和施工过程两个方面的协同分析和重新建模,提出一种基于BIM的施工进度协同调度管理工作流程,以及解决协同调度冲突的两种消解策略。通过协同调度设计,确保了动态工作流网络的正确运转,保证了各部门的协同配合顺畅,以及各类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用。最后,利用基于BIM的施工进度信息表示、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流,以及基于BIM的施工进度协同调度等技术的基础上,以轨道交通工程为例,设计并实现了轨道交通施工管理协同工作平台,解决了粗放型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管理流程复杂、各专业协同难度大、信息孤岛等实际问题。本文提出的面向BIM施工管理的动态工作流协同架构,不仅解决了施工管理过程当中的BIM模型与施工现场情况脱节、数据关联度低的问题,同时也为该类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李超[5](2020)在《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实测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电气化铁路因其具有运输能力强、能源利用率高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成为了中长距离客货铁路运输的主要方式,并在整个世界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牵引供电系统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的动力来源,其电能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牵引列车的安全运行,并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目前,实测数据是分析和研究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的一种重要工具,但由于完整的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中心并不多见,导致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存在分布零散、利用率低以及共享性差等问题。而此类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分析利用,对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的治理以及电网的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分析方面,本文进行了电能质量谐波标准和电能质量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在电能质量谐波标准的研究中,结合京沪线路典型牵引变电所高压侧的电能质量数据对接入电网的变电所电能质量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针对其谐波特征展开了对公网谐波标准的探讨,指出了现行谐波国标在谐波电流限值分配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变电所高压侧的谐波电流数据,对比研究了现行谐波国标和新修订公网谐波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谐波电流限值特征及其对电气化铁路的适用性。在电能质量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面向牵引变电所分类管理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案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实现了牵引变电所电能质量的等级评估和分类管理,并对不同聚类等级下的牵引变电所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电能质量改善措施;其次,提出了面向牵引网谐振治理的谐波阻抗辨识方法,利用牵引侧两供电臂的谐波电流传递规律对谐波传播电路中的谐波阻抗进行了识别研究,并通过搭建牵引网仿真模型和动模试验平台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补偿波动量法估算牵引网系统侧谐波阻抗的误差,辨识结果准确可靠;最后,结合提出的两个方案研究了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分析和治理的辅助决策软件的开发思路。在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管理方面,完成了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实测数据库以及数据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该平台包含了用户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报表、录波文件分析以及变电所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等功能,实现了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分析和共享,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信息资料。

朱广利[6](2020)在《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及其辅助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行业飞速发展,其客运及货运量的急剧上升以及线路运行条件的愈加复杂化,使得对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及稳定运行的需求越来越高。已开发的牵引供电仿真软件虽已被铁路设计部门所应用,但受软件用户体验较差所制约,仍需不断改进。此外,随着智能化供电系统的发展,对于牵引供电系统辅助决策的研究正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改进牵引供电系统仿真计算方法,设计开发了更为高效、用户体验更好的牵引供电系统仿真计算软件,并以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系统的运行水平,构建了系统运行特性评估体系,之后提出了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两种牵引供电系统辅助决策方法,并构建了辅助决策库,最后完成软件辅助决策功能设计及仿真结果验证。首先,系统研究了牵引供电系统各模块数学模型,并调研了牵引供电系统广泛使用的潮流算法,由此提出了基于Math Net科学计算库的改进Picard潮流计算方法。对比传统Picard迭代算法与改进算法的计算速度发现,改进算法在复杂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中速度更为快速。然后,以铁路设计及运营部门决策需求的调研结果为基础,确定了所重点关注的系统运行状态量,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各状态量的运行水平进行了分析,还通过数据拟合分析了各状态量的概率分布特性。此外,还分析归纳了各状态量的影响因素,为后续辅助决策手段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实测中牵引网单位功率损耗数据获取较难的问题,采用岭回归算法进行拟合得到了其数学模型。之后,结合国标及行业标准确定了各状态量的评估原则,以评估原则和各状态量概率分布特性为依据,对各状态量进行了分数和等级评估指标的设计,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验证了两种指标的合理性,还针对两种评估指标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流程,以方便后续软件功能开发。在调研了决策需求和方法后,提出了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适应于牵引供电系统的两种评估方法,并针对方法的各环节作了系统设计。为实现辅助决策功能,还针对各状态量构建了其辅助决策手段。最后,以仿真算法及辅助决策方法为基础,完成了对牵引供电系统仿真与辅助决策功能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软件包括线路可视化构建、车网联合仿真、短路计算等多种功能,并能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输出辅助决策。本文结合TRANAS仿真计算软件对软件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开发的仿真软件功能完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铁路设计及运营部门提供决策辅助和技术支持。

诸斐琴[7](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自适应协调控制与容量配置综合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快速增加,运行能耗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城轨交通系统运行能耗,近年来,再生能量利用装置在我国城轨交通中日益得到推广应用。超级电容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储能元件。为提高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节能稳压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单一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多储能系统之间的协调控制算法以及容量配置综合优化三方面开展理论和实验研究。储能系统处于多列车协同运行、系统能量实时交互的复杂环境中,再生能量回收作用受到变电所空载电压、列车运行状态等多维因素的影响。而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决定了在不同系统状态下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状况,从而在稳态层级对系统再生能量分布进行调控,将直接影响储能系统的节能、稳压效果。本文以基于网压的储能系统分层控制结构为基础,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设计线下训练流程和在线决策方法,通过储能代理“试错”和“反馈”的机制进行策略学习和优化,并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列车、变电所和储能系统状态对控制参数进行实时动态调整。由于变电所空载电压波动会导致储能系统运行于如“储而不放”等不合理的工作状态,本文在能量管理策略的在线决策方法中纳入基于变电所特性拟合的空载电压辨识模块,提升算法对环境变化的在线适应能力。通过实际地铁线路仿真对所提出能量管理策略的最优性和适应性进行了验证。轨道交通全线通常配置多套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储能系统、整流机组与列车间的能量流动效率受到多储能系统控制参数的综合影响。本文基于供电系统能量耦合模型,解析在不同列车运行工况下多储能系统控制参数对系统再生制动能量分布以及整体回收效率的调节作用。考虑多储能系统决策过程的“动态”和“合作”特性,本文将多储能系统的联合决策等效为合作式马尔科夫博弈过程,提出基于多代理深度强化学习的协调控制方法:通过“集中学习,分散控制”构架实现各储能代理的平稳学习和独立决策;通过代理间协调对系统再生能量进行优化调度,提高多储能装置的整体节能效果。基于仿真算例对所提出的协调控制算法进行验证,选取特定列车运行场景进行算法优化的机理分析。储能系统配置通常仅对储能系统本身设置位置和容量进行优化,很少考虑列车运行特性和供电系统参数的影响。本文将变电所输出特性、制动电阻控制曲线、列车运行图和储能系统容量配置进行综合考虑,通过供电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供电系统参数对牵引-制动列车、储能系统之间能量传递的影响,基于实际线路仿真揭示列车运行参数对系统能耗和再生能量分布的影响规律,并由此提出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列车运行图、供电系统参数多变量综合优化方法。为了减小优化算法搜索空间,提高求解效率,建立分层优化模型,将设计变量与控制变量进行迭代优化。由于行车密度差异对系统再生能量分布具有较大影响,优化目标充分考虑了全天列车发车间隔的频率分布特性。结合采用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II)和城轨牵引供电潮流仿真平台设计两阶段协同优化算法流程,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帕累托(Pareto)解集。基于北京地铁八通线实例验证了两阶段协同优化在降低系统能耗和配置成本方面的优势。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搭建了城轨供电系统功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通过功率放大器将RT-LAB实时仿真器与物理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互联,实现了对牵引供电系统中多列车运行的复杂工况的实验模拟。设计了分层控制系统,其中PC上位机执行能量管理算法,DSP控制器对储能变流器进行控制。基于该平台开展了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空载电压辨识方法及多储能系统协调控制算法实验,验证了以上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刘桐林[8](2020)在《基于弹性的高速铁路运行图调整策略评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相比于航空、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高速铁路具备运量大、安全性高、乘坐舒适、准点率高等优势,在中等距离运输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随着高铁线路的增多,路网规模的增大,恶劣天气、设备故障以及人为因素等系统干扰逐渐增多,使得列车运行状态异常,进而偏离既定的运行计划导致列车晚点。面对系统扰动的影响,调度员根据历史经验以及现场情况按照技术规范实时调整运行图,重新安排晚点车次的发车顺序和时刻,尽快恢复线路有序运行。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快、运行密度高,系统扰动所引起的列车晚点范围广、传播快,使得人工调整工作量大、实时性强、难度高。鉴于调度员经验和能力的不同,面对同样的系统扰动,调度员的应对效果差异巨大。因此,建立运行图调整策略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对于量化分析调度员的业务能力,提升调度员的业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列车运行图入手,以列控系统的安全防护机制以及牵引供电能力为约束条件,建立运行图调整的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将所得最优解作为调度员策略评估的依据;其次,选取弹性理论分析从系统干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对调度员的运行图调整策略进行评估;最后,设计并实现运行图调整及验证仿真平台,针对实际运行场景得出突发情况下的调整方案及量化分析结果。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基于遗传算法的多运行场景下列车运行图最优调整方案计算方法。遗传算法搜索能力全面,易于寻求全局最优解。相比于传统的约束条件,本文的研究中将综合考虑列车运行过程中供电系统的能力与ATP最大限速,并将列车总晚点时间最短与能耗最低作为优化目标,对运行图调整问题进行求解。2、基于弹性理论的运行调整方案评估方法。弹性理论可以对干扰发生前、干扰过程中、干扰结束后各个阶段系统的性能水平做出直观的分析评价,以运行图为基础,对调整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数学描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仿真验证提供理论基础和评估依据。3、基于多约束条件下实际干扰场景中的运行图调整过程仿真验证分析方法。使用C#语言设计编程实现仿真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的下达以及运行图的生成,通过设置干扰场景,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最优调整方案,生成调整后的运行图,并采用弹性评估理论分析验证调整方案的有效性。

郝紫惠[9](2020)在《基于MATLAB仿真的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整定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建设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系统发生短路故障会造成相关电气设备受损甚至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故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是保证其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馈线保护是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合理地设置保护整定值可确保系统在发生短路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因此,对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整定方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地铁供电系统的组成及供电方式,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各模块,包括交流系统的外部电源、直流系统的整流机组、牵引网和机车负荷进行仿真建模,并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直流系统模型的准确性。接着,本文重点对直流系统馈线保护的配置及整定方法进行研究,包括主保护中大电流脱扣保护、电流变化率及增量保护(即DDL保护),以及后备保护中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等;并结合实地调研,从保护装置精度、整定值确定和系统特殊运行情况三个方面总结了影响馈线保护正确动作的因素,提出有效识别多车启动电流和远端短路故障电流是目前馈线继电保护研究的难点。然后,本文以北京地铁实际线路为例建立了多车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进行短路故障和多车同时启动仿真,针对传统DDL保护无法有效识别多车同时启动电流和远端短路故障电流,而导致馈线保护误动作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电流积分值和电流积分平均值与最大值的比值作为整定值的多车启动保护方法,将该方法作为DDL保护的后备保护来改进馈线保护,可有效区分接触网末端短路电流和多车起动电流,为研究多车同时启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之后根据仿真结果对改进的馈线保护策略和整定值进行校验,验证了其合理性与有效性。最后,本文基于MATLAB/GUI平台开发完成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整定软件。软件可实现参数管理、暂态仿真、整定计算、保护校验、结果输出等功能;该软件不仅可以帮助普通用户了解牵引供电系统结构和馈线保护原理,还能够协助运营管理人员更加合理科学地设置整定值和维护继电保护系统。

王科[10](2020)在《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动态能耗分析及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电气化铁路具有运营规模大、等级多、供电方式复杂以及机车类型多等特点。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高速铁路,如何保障给具有频繁冲击、大功率、高密度、成网化特点的牵引供电系统提供优质高效供电,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作为电力系统最大的单体负荷,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2)建设一所多馈线多供电区间的枢纽型牵引变电所成为趋势;3)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越来越频繁。这三个方面的挑战也是牵引供电系统在动态建模、系统级能耗分析、能耗优化、分析方法软件化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围绕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能耗问题开展理论研究,主要解决牵引供电系统动态运行过程中的“牵引负荷建模—系统建模及潮流解析—系统能耗分析—能耗优化策略”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分析方法的软件化。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5个方面:(1)研究了计及行车运行的动态牵引负荷建模方法。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动车组在区间运行过程中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动态变化趋势;然后,分别应用牵引计算基本理论建立了单列动车组的动态视在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行车运行图提供的车次、车型、运行时刻等信息,构建了整条线路全天24小时的动态负荷模型。(2)研究了动态牵引供电系统建模及潮流解析方法。根据动态牵引负荷模型提供的动车组数量、位置等实时信息,获得了任意时刻牵引供电系统的拓扑结构;结合牵引供电系统各个元件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多馈线(枢纽)牵引供电系统的通用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牵引供电系统动态潮流解析方法;仿真算例验证了上述建模及潮流解析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应用上述动态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无功功率问题,揭示了造成新开通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平均功率因数低的关键因素是开行的动车组数量少。(3)研究了高铁牵引供电系统能量耗散分析方法。根据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机理,将整个系统划分为“牵引供电网络(网)—牵引传动系统(车)—轮轨驱动系统(地)”三个子系统,简称“车—网—地”,剖析了各个子系统的能量耗散机理特性;应用动态牵引负荷模型和牵引供电系统动态潮流解析方法,计算了各个环节全天的动态能量消耗;然后,根据牵引供电系统潮流方向提出了电力系统能量和再生能量的辨识及统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构筑了系统级的牵引供电系统能耗数据库,并研究了基于能耗指标和能效指标的评估体系。仿真算例分析验证了系统级能耗评估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4)研究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高铁牵引供电系统能耗优化策略。根据牵引供电系统能量耗散机理,建立了简化的牵引供电系统能耗分析模型,推导了影响系统总能耗的关键因素;通过仿真分析探讨了牵引供电网络参数、技术速度等因素对系统总能耗的影响程度,应用灵敏度分析方法探明了影响系统总能耗的关键因素是运行速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行车轨迹优化和再生能量回收利用的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综合能耗优化策略:先应用基于坡度感知的运行轨迹优化方法减小了单车运行时的总能耗,再应用基于背靠背变流器和超级电容的储能系统实现了多车运行时牵引供电系统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再利用,进一步降低了系统全天运行时的总能耗。(5)针对牵引供电系统分析方法的软件化,结合牵引供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了仿真平台的需求,应用模块化思路,构筑了仿真分析平台的关键模块,包括电力系统模块、动态牵引负荷建模模块、牵引供电系统建模和潮流解析模块以及系统级能耗及电能质量评估模块。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仿真平台的实施流程,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平台的实用性。本文形成了包括动态牵引供电系统建模方法(含牵引负荷和牵引供电网络)、动态潮流计算方法、能耗分析评估方法以及综合优化策略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牵引供电系统动态仿真分析软件。文中的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分析牵引供电系统电气量的动态特性,可实现考虑行车运行图的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全线路全天候的能耗分析评估。

二、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牵引供电调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牵引供电调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定容及调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高铁供电安全研究现状
        1.3.2 新能源发电并入牵引供电系统研究现状
        1.3.3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微电网定容研究现状
        1.3.4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微电网调度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第2章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及相关基础理论
    2.1 高铁供电理论
        2.1.1 高铁供电系统基本架构
        2.1.2 牵引供电原理
    2.2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牵引供电
        2.2.1 可行性及必要性
        2.2.2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牵引供电的特殊性
        2.2.3 重点研究内容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牵引供电安全理论
        2.3.2 定容优化理论
        2.3.3 调度优化理论
        2.3.4 多目标优化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性测度方法研究
    3.1 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性测度的重要性
    3.2 风险识别
        3.2.1 历史电力机车故障分析
        3.2.2 新能源发电并网的影响
        3.2.3 风险因子
    3.3 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性测度
        3.3.1 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测评体系
        3.3.2 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系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方法研究
    4.1 新能源发电并入牵引供电系统的并入方式
        4.1.1 特征分析
        4.1.2 并入方式的选取
    4.2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构建原则
    4.3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基本架构
    4.4 建立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核心技术
        4.4.1 能源互联网技术
        4.4.2 区块链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定容模型研究
    5.1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定容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5.1.1 新能源发电预测
        5.1.2 牵引负荷预测
    5.2 “源-源-储”互动调节机制
    5.3 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定容模型
        5.3.1 MOPEC模型框架
        5.3.2 目标函数
        5.3.3 约束条件
    5.4 基于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求解
        5.4.1 量子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5.4.2 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5.4.3 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流程
    5.5 算例仿真
        5.5.1 输入数据
        5.5.2 参数设置
        5.5.3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调度模型研究
    6.1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调度的基本原则
        6.1.1 高铁“源-网-车-储”多环节互动机制
        6.1.2 情景分析
    6.2 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调度模型
        6.2.1 目标函数
        6.2.2 约束条件
        6.2.3 模型求解
    6.3 算例仿真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研究
    7.1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7.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基本理论
        7.2.1 模糊神经网络
        7.2.2 模糊神经网络原理
    7.3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7.3.1 模型的构建
        7.3.2 模型评价过程
    7.4 算例仿真
        7.4.1 数据预处理
        7.4.2 模型求解
        7.4.3 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果与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C#.net的铁路供电设备电气试验与保护整定辅助管理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设备试验及其软件方面
        1.2.2 继电保护及其整定计算软件方面
    1.3 课题来源及创新点
        1.3.1 课题来源
        1.3.2 创新点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铁路供电设备试验和保护整定理论基础
    2.1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2.2 铁路供电设备预防性试验理论
        2.2.1 预防性试验必要性
        2.2.2 绝缘性能试验
        2.2.3 绝缘耐压试验
        2.2.4 供电系统绝缘配合
    2.3 关键供电设备的保护配置与整定原则
        2.3.1 牵引变压器保护
        2.3.2 全并联AT牵引网馈线保护
        2.3.3 自耦变压器保护
        2.3.4 电力变压器保护
        2.3.5 并联补偿电容器保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需求性分析与开发的关键技术
    3.1 软件的功能性需求
    3.2 软件的非功能性需求
        3.2.1 软件的硬件需求
        3.2.2 软件运行环境需求
        3.2.3 软件安全性需求
    3.3 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3.3.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
        3.3.2 Client/Server结构
        3.3.3 Socket网络通信技术
        3.3.4 云(Web)服务器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
    4.1 软件的设计思路
    4.2 软件的总体结构
    4.3 电气试验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1 变电所及设备管理
        4.3.2 试验数据管理
        4.3.3 试验数据分析
        4.3.4 试验报表管理
    4.4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1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4.4.2 定值单生成
    4.5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4.6 软件数据库的设计
        4.6.1 数据库的选择
        4.6.2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4.6.3 本软件数据库的数据构成
        4.6.4 本软件的数据库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功能的实现
    5.1 软件的开发工具
    5.2 用户登录和注册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5.3 软件主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5.4 电气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5.4.1 变电所及设备管理
        5.4.2 试验数据管理
        5.4.3 试验数据分析
        5.4.4 试验报表管理
    5.5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5.5.1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5.5.2 定值单生成
    5.6 系统管理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管理平台的实验与分析
    6.1 实验与分析的流程
    6.2 实验与分析的环境
    6.3 软件功能的实验与分析
    6.4 软件性能的实验与分析
    6.5 软件安全性的实验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铁路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技术研究与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2.1 总体架构
    2.2 智能牵引供电设施
    2.3 智能供电调度系统
    2.4 智能供电运行检修管理系统
    2.5 高速双向通信网络
    2.6 接口工程
3 主要设备
    3.1 智能一次设备
    3.2 广域测控保护系统
    3.3 辅助监控系统
4 发展展望
    4.1 推动接触网及电力工程智能技术研究
    4.2 加快智能设备研制
    4.3 深化研究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
    4.4 建立系统完备的标准体系
5 结语

(4)面向BIM施工管理的动态工作流协同架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信息表示
    2.1 BIM模型信息表示
    2.2 基于派工单的施工信息分解
    2.3 扩展型BIM元数据存储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流设计
    3.1 工作流建模模型分析
    3.2 基于扩展型BIM元数据的工作流建模
        3.2.1 施工进度管理流程再造
        3.2.2 基于扩展型BIM元数据的Petri Nets工作流架构
    3.3 工作流的动态性设计
        3.3.1 基于描述文件的变化自适应
        3.3.2 基于微服务的动态自适应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协同调度设计
    4.1 协同调度分析
        4.1.1 施工人员之间的协同关系分析
        4.1.2 施工过程之间的协同关系分析
    4.2 协同调度管理下的流程设计
    4.3 协同调度中的冲突消解策略
        4.3.1 工期代价约束的串行调度优化规则
        4.3.2 可达树约束的并行调度优化规则
    4.4 本章小结
5 施工管理协同工作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5.1 工程应用案例
    5.2 平台技术架构
    5.3 BIM模型管理
        5.3.1 基于WebGL的 BIM三维可视化
        5.3.2 BIM模型管理
        5.3.3 BIM模型快速查询及定位功能设计与实现
        5.3.4 BIM模型安全质量管理
    5.4 基于BIM的施工资料管理
        5.4.1 工程项目概要管理
        5.4.2 施工资料录入
        5.4.3 施工资料查看
        5.4.4 施工资料与BIM模型关联
    5.5 基于BIM的施工协同管理
        5.5.1 基于工作流的施工计划管理
        5.5.2 基于工作流的派工单管理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奖项

(5)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实测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监测技术
        1.2.2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的管理现状
        1.2.3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的分析方法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安排
2 电能质量数据分析需求及其相关评估理论
    2.1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的分析需求
    2.2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管理与分析框架
    2.3 电能质量标准及数据分析方法
        2.3.1 国内外电能质量评估标准
        2.3.2 电能质量数据的分析方法
    2.4 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理论
        2.4.1 模糊数学分析法
        2.4.2 概率统计与矢量代数法
        2.4.3 遗传投影寻踪法
        2.4.4 物元分析法
        2.4.5 BP神经网络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3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问题分析及谐波标准对比研究
    3.1 电气化铁路系统电能质量研究
        3.1.1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问题及其产生机理
        3.1.2 基于实测数据的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特征分析
    3.2 电能质量谐波标准研究
        3.2.1 现行谐波国标对电气化铁路的适用性
        3.2.2 新修订的公共电网谐波标准(征求意见稿)
        3.2.3 新旧国标谐波电流限值对比研究
    3.3 本章小结
4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4.1 面向牵引变电所分类管理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4.1.1 K-means聚类算法原理
        4.1.2 电能质量指标体系及其等级划分
        4.1.3 评估体系及聚类中心的选取
        4.1.4 算例应用
    4.2 面向牵引网谐振治理的谐波阻抗辨识方法研究
        4.2.1 波动量法及其适用性
        4.2.2 牵引网谐波传输原理及传输模型
        4.2.3 基于波动量法的牵引网谐波阻抗辨识方法
        4.2.4 计算机仿真及试验验证
        4.2.5 辅助决策及其软件开发思路
    4.3 本章小结
5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实测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设计
    5.1 系统需求分析
        5.1.1 技术需求分析
        5.1.2 功能性需求分析
        5.1.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5.2 软件框架设计
        5.2.1 软件架构设计
        5.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5.2.3 数据可视化设计
    5.3 数据收集系统设计
        5.3.1 数据库设计
        5.3.2 数据文件管理系统设计
    5.4 系统功能实现
        5.4.1 系统管理员功能实现
        5.4.2 网站用户的功能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IEC 61000系列电能质量标准及其对应国标
附录 B 国内电能质量标准及其指标限值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及其辅助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牵引供电系统仿真研究
        1.2.2 辅助决策研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2.牵引供电系统数学模型及仿真算法研究
    2.1 牵引供电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直接供电方式
        2.1.2 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2.1.3 AT供电方式
    2.2 牵引供电系统数学模型
        2.2.1 外部电源
        2.2.2 牵引变压器数学模型
        2.2.3 牵引网数学模型
    2.3 牵引负荷数学模型
        2.3.1 基于牵引计算的列车功率源模型
        2.3.2 基于实测数据的牵引负荷模型
    2.4 牵引网潮流算法研究
        2.4.1 牵引网潮流计算方法调研
        2.4.2 基于Math Net科学计算库的改进Picard牵引网潮流计算方法
        2.4.3 算法评估和对比
    2.5 本章小结
3.牵引供电系统运行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运行状态量调研
    3.2 运行水平分析
        3.2.1 供电能力水平分析
        3.2.2 电能质量水平分析
        3.2.3 损耗水平分析
    3.3 运行状态量影响因素分析
        3.3.1 供电能力影响因素
        3.3.2 电能质量影响因素
        3.3.3 损耗水平影响因素
    3.4 基于岭回归的牵引网单位功率损耗模型研究
        3.4.1 研究背景及条件
        3.4.2 模型及算法选取
        3.4.3 模型构建及评价
    3.5 本章小结
4.牵引供电系统运行状态评估体系构建
    4.1 运行状态评估原则的确定
        4.1.1 供电能力评估原则
        4.1.2 电能质量评估原则
        4.1.3 损耗水平评估原则
    4.2 运行状态评估指标的设计
        4.2.1 顶层设计原则制定
        4.2.2 供电能力评估指标
        4.2.3 电能质量评估指标
        4.2.4 损耗水平评估指标
        4.2.5 状态评估指标验证
    4.3 运行状态评估流程设计
        4.3.1 分数评估流程
        4.3.2 等级评估流程
    4.4 本章小结
5.牵引供电系统辅助决策方法研究
    5.1 辅助决策需求及方法调研
        5.1.1 决策需求调研
        5.1.2 决策方法调研
    5.2 基于AHP的健康度评估方法
        5.2.1 方法原理简介
        5.2.2 层次结构构建
        5.2.3 成对比较矩阵构建
        5.2.4 权向量与一致性检验
        5.2.5 层次总排序
        5.2.6 系统健康度评估
    5.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辅助决策方法
        5.3.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5.3.2 评价因素及评价等级确定
        5.3.3 评判矩阵及权重系数构建
        5.3.4 模糊合成及综合评价
    5.4 辅助决策方法库的构建
        5.4.1 供电特性辅助决策手段
        5.4.2 电能质量辅助决策手段
        5.4.3 损耗水平辅助决策手段
    5.5 本章小结
6.牵引供电系统软件开发及其辅助决策功能实现
    6.1 牵引供电系统软件开发
        6.1.1 软件整体架构
        6.1.2 全线路创建功能
        6.1.3 车网联合仿真功能
        6.1.4 附加功能
    6.2 牵引供电系统辅助决策功能实现
        6.2.1 系统状态评估功能
        6.2.2 评估结果概率统计功能
        6.2.3 辅助决策手段输出功能
    6.3 软件仿真结果验证
        6.3.1 验证方法
        6.3.2 验证条件
        6.3.3 验证结果
    6.4 本章小结
7.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自适应协调控制与容量配置综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方式
        1.1.2 地面式储能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
        1.2.2 多储能系统协调控制研究
        1.2.3 容量配置与系统优化方法
    1.3 本文研究问题与结构安排
2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单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
    2.1 含储能系统的城轨牵引供电系统
        2.1.1 地面式储能系统结构与控制方法
        2.1.2 含储能系统的牵引供电网稳态建模与特性分析
        2.1.3 储能系统能量管理优化问题
    2.2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设计
        2.2.1 储能系统强化学习模型
        2.2.2 算法训练流程
        2.2.3 在线决策方法
    2.3 能量管理策略仿真验证
        2.3.1 最优性分析
        2.3.2 适应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多储能系统分布式协调控制算法
    3.1 供电系统能量耦合模型
    3.2 控制参数影响分析
    3.3 基于多代理学习的协调控制算法
        3.3.1 合作式马尔可夫博弈
        3.3.2 值解耦网络
        3.3.3 协调控制算法设计
    3.4 协调控制算法的仿真验证
        3.4.1 算法性能分析
        3.4.2 运行场景分析
        3.4.3 能耗统计
    3.5 本章小结
4 储能装置容量配置与系统参数协同优化
    4.1 供电系统参数对系统能量传递的影响分析
        4.1.1 变电所-牵引列车间能量传递分析
        4.1.2 牵引列车—制动列车间能量传递分析
        4.1.3 制动列车-储能系统间能量传递分析
    4.2 列车运行参数对系统能耗分布的影响分析
        4.2.1 发车间隔影响分析
        4.2.2 停站时间影响分析
        4.2.3 储能系统与列车运行的综合影响分析
    4.3 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系统参数综合优化方法
        4.3.1 协同优化模型
        4.3.2 两阶段优化算法
    4.4 实例分析
        4.4.1 高峰期优化结果
        4.4.2 平峰期优化结果
        4.4.3 全天优化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验证
    5.1 城轨交通供电系统功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
        5.1.1 功率硬件在环测试原理
        5.1.2 实验平台子系统构成
        5.1.3 实验平台功能验证
    5.2 单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实验验证
    5.3 多储能系统协调控制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弹性的高速铁路运行图调整策略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运行图调整方法
        1.2.2 运行图评估方法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2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概述
    2.1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
        2.1.1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2.1.2 调度集中系统
    2.2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分析
        2.2.1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
        2.2.2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原则
        2.2.3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构成
    2.3 列车晚点问题研究
        2.3.1 晚点定义及分类
        2.3.2 列车晚点原因分析
        2.3.3 列车晚点传播分析
    2.4 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研究
        2.4.1 调整原则
        2.4.2 约束条件
        2.4.3 调整方式
        2.4.4 调整过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遗传算法的列车运行调整算法研究
    3.1 遗传算法概述
        3.1.1 遗传算法原理及特点
        3.1.2 遗传算法求解步骤
    3.2 列车运行调整算法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参数与变量
        3.2.2 模型条件假设
        3.2.3 遗传算法模型
    3.3 ATP限速约束
        3.3.1 ATP工作原理
        3.3.2 列车动力学模型
        3.3.3 多车追踪场景下ATP限速仿真
    3.4 供电能力约束
        3.4.1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概述
        3.4.2 牵引供电计算
        3.4.3 违反供电约束条件解决方案设计
    3.5 算法设计
        3.5.1 编码设计
        3.5.2 适应度函数设计
        3.5.3 遗传参数设计
        3.5.4 终止条件设计
        3.5.5 遗传过程设计
    3.6 遗传算法有效性验证
        3.6.1 算例数据描述
        3.6.2 有效性验证
        3.6.3 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弹性理论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案评估方法研究
    4.1 弹性
        4.1.1 弹性定义
        4.1.2 弹性评估方法研究
    4.2 列车运行调整方案弹性评估方法
        4.2.1 列车运行调整弹性三要素
        4.2.2 列车运行调整弹性量化模型
        4.2.3 列车运行调整弹性因子设计
    4.3 列车运行调整方案弹性评估方法验证
        4.3.1 列车运行调整仿真算例及晚点场景
        4.3.2 列车运行调整弹性评估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列车运行调整及评估系统仿真验证
    5.1 开发环境介绍
    5.2 需求分析及模块划分
        5.2.1 需求分析
        5.2.2 模块划分
    5.3 列车运行调整及评估系统设计
        5.3.1 软件界面设计
        5.3.2 数据输入模块设计
        5.3.3 遗传算法模块设计
        5.3.4 弹性评估模块设计
    5.4 实际场景下的仿真验证
        5.4.1 仿真算例描述
        5.4.2 仿真算例验证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MATLAB仿真的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整定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
2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建模
    2.1 地铁供电系统
        2.1.1 供电系统组成
        2.1.2 外部电源供电方式
    2.2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2.2.1 直流供电系统构成
        2.2.2 牵引变电所供电方式
    2.3 外部电源建模
    2.4 整流机组建模
        2.4.1 整流机组仿真模型
        2.4.2 分裂式移相变压器参数计算
        2.4.3 整流机组模型验证
    2.5 牵引网建模
        2.5.1 牵引网仿真模型
        2.5.2 牵引网参数计算
    2.6 机车负荷建模
        2.6.1 机车负荷仿真模型
        2.6.2 机车负荷模型验证
    2.7 本章小结
3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
    3.1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保护配置
    3.2 直流馈线保护
        3.2.1 大电流脱扣保护
        3.2.2 电流变化率及增量保护
        3.2.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3.2.4 低电压保护
        3.2.5 热过负荷保护
        3.2.6 双边联跳保护
    3.3 影响馈线保护可靠动作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多车启动导致馈线保护误动机理分析
    4.1 多车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分析
        4.1.1 北京地铁仿真建模
        4.1.2 短路故障仿真
        4.1.3 多车启动仿真
    4.2 多车启动保护方法研究
        4.2.1 传统保护方法存在的问题
        4.2.2 多车启动保护策略
    4.3 改进的馈线保护策略
        4.3.1 传统馈线保护
        4.3.2 基于多车启动保护的改进馈线保护
    4.4 本章小结
5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整定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功能需求
    5.2 软件总体架构
    5.3 软件设计与实现
        5.3.1 软件界面
        5.3.2 保护校验算法
    5.4 算例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动态能耗分析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态牵引负荷建模研究现状
        1.2.2 牵引供电网络建模及求解研究现状
        1.2.3 牵引供电系统能耗分析及优化研究现状
        1.2.4 牵引供电系统能耗仿真软件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计及行车运行的动态牵引负荷建模方法
    2.1 引言
    2.2 牵引负荷动态特性
        2.2.1 有功功率特性
        2.2.2 功率因数特性
    2.3 基于牵引计算的动车组功率模型
        2.3.1 牵引计算基本理论
        2.3.2 动车组功率模型
    2.4 考虑行车运行图的牵引负荷动态模型
    2.5 模型验证
        2.5.1 单车牵引负荷模型验证
        2.5.2 考虑行车运行图的多车牵引负荷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态牵引供电系统建模及潮流解析方法
    3.1 引言
    3.2 动态牵引供电系统建模方法
    3.3 动态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解析方法
    3.4 算例分析
        3.4.1 方法验证
        3.4.2 高速铁路无功功率问题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级牵引供电系统能耗分析与评估方法
    4.1 引言
    4.2 牵引供电系统能量流动特性
    4.3 牵引供电系统能耗解析
        4.3.1 轮轨驱动系统
        4.3.2 牵引传动系统
        4.3.3 牵引供电网络动态能耗计算
    4.4 牵引供电系统能耗评估体系
        4.4.1 再生能量辨识方法
        4.4.2 牵引供电系统能耗评估指标
    4.5 算例分析
        4.5.1 案例1
        4.5.2 案例2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牵引供电系统能耗优化策略
    5.1 引言
    5.2 牵引供电系统能耗模型
    5.3 牵引供电系统能耗影响因素
        5.3.1 牵引供电网络的影响
        5.3.2 牵引传动系统的影响
        5.3.3 轮轨驱动系统的影响
        5.3.4 灵敏度分析
    5.4 综合能耗优化策略
        5.4.1 基于坡度感知的运行速度优化节能方法
        5.4.2 再生能量回收利用方案
    5.5 算例分析
        5.5.1案例1
        5.5.2案例2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牵引供电系统动态仿真平台
    6.1 引言
    6.2 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平台
        6.2.1 仿真平台总体要求
        6.2.2 仿真平台架构
        6.2.3 牵引供电系统动态仿真平台
    6.3 牵引供电系统动态仿真平台应用
        6.3.1 牵引供电系统谐波评估
        6.3.2 牵引供电系统负序预测
        6.3.3 电力系统与牵引供电系统交互作用
    6.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线路参数
    附录B 高铁线路概况
    附录C 牵引供电系统电气参数I
    附录D 牵引供电系统电气参数II
    附录E 接触网单位长等效阻抗和电容
    附录F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效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牵引供电调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定容及调度优化研究[D]. 田立霞.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基于C#.net的铁路供电设备电气试验与保护整定辅助管理软件设计[D]. 王喆.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1)
  • [3]铁路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技术研究与发展展望[J]. 夏炎. 电气化铁道, 2020(04)
  • [4]面向BIM施工管理的动态工作流协同架构研究与设计[D]. 张贝贝.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实测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D]. 李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及其辅助决策研究[D]. 朱广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自适应协调控制与容量配置综合优化研究[D]. 诸斐琴.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基于弹性的高速铁路运行图调整策略评估[D]. 刘桐林.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9]基于MATLAB仿真的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整定软件开发[D]. 郝紫惠.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动态能耗分析及优化研究[D]. 王科.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牵引供电调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