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密尔的社会自由

论密尔的社会自由

一、试评密尔的社会自由(论文文献综述)

王昊[1](2021)在《密尔自由主义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

张月[2](2017)在《约翰·密尔自由思想述评》文中认为“自由”一词,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众说纷纭,毁誉交错。不过,绝大部分学者、知识分子坚持认为人类历史无非就是自由意识的不断进展。当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自由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自由成为了知识界群体尤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并在首先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约翰.密尔的成就尤为突出。密尔作为十九世纪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其自由思想来源不仅深受家庭的熏染、前辈的启示以及同辈的影响,更是当时的英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化总结。密尔以当时英国由古典转向现代的现实社会为出发点,既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核,坚定地把实现个人自由作为其自由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又跳出政治自由的窠臼,在划分个人与社会界限的基础上,从社会自由的新视角重新架构了自由的基本原则。他通过呼吁个人自由,将政治自由扩展到社会自由,使自由思想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他巧妙的将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结合起来,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对自由思想重新进行研究,不再认为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主张政府的有限干预,从而为自由思想提供了更加现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密尔看到了欧洲大革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看到了民主时代对人们自由最大的威胁是社会权威,因此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社会自由。他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详尽的阐释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利的性质和限度,对自由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思潮,其中不乏一些偏激的认识。因而研究密尔的自由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自由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对自由真谛的基本认识,而且对于我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为实现马克思所讲的那个“自由人联合体”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思想保障。

丁丹婧[3](2016)在《约翰·密尔的个人自由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密尔的自由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西方意识形态的转变。首先,密尔继承和超越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自由的界定方面,密尔从社会的角度为个人自由辩护,不再强调古典自由主义者主张的政治自由。第二,在涉及政府的权力时,密尔认为为了"伟大的善",政府应进行适度的干预,防止无限制的个人自由带来的消极后果,不主张政府对个人行为的自由放任。其次,密尔的自由思想超越了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它在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上又前进了一步,使个人自由同社会福祉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介绍密尔的个人自由思想。第一部分介绍了密尔关于个人自由的要素,分别是思想和言论自由、个性自由以及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在密尔看来,这些都是公民应该(?)最基本的自由,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思想和言论自由使人们达到对真理的认识,通过个性自由推动社会的发展。第二部分介绍了密尔关于个人自由所受的约束。这一部分的主要观点是:在大众民主时代,人们虽然摆脱了专制政府的束缚,实现了政治自由,但又有新的因素:习俗或社会舆论威胁个人自由。习俗或社会舆论不仅控制了个人思想,磨灭了个性发展,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造成阻碍,因此密尔认为需要在社会和个人之间划出界限—通过"不干涉原则"来调和社会干预和个人自由之间的范围。第三部分介绍了密尔关于个人自由的实现路径。这一部分的主要观点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个人自由,密尔认为还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他通过政府的适度干预、扩大选举权以及"复票制"的实施使更多的人实现自由。第四部分介绍了密尔的个人自由思想给我们的启示。从密尔的思想中,我们认为我国目前应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主流思想与"多样化"之间的关系、个性自由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自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人自由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等等。

陈璐[4](2016)在《自由的本态与制度性保障—密尔《论自由》《代议制政府》之文本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由作为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是人类理性的普遍追求和精神向往,而自由主义更是贯穿西方政治哲学思想史的一条主线,始终成为当代人类反复探踱的主导性课题。作为十九世纪最着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约翰·密尔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一方面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立场,将维护和实现个人自由作为其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意涵,另一方面,他又继承与修正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并从功利主义出发考察自由的本态。这些理论使得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成为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过渡的桥梁。作为自由主义发展历史上的关键性转折点,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一察。当然,由于其固有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印记,个中的瑕疵亦醒目昭然,更值得商榷。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梳理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渊源。19世纪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自由的范围,同时工人阶级的壮大使得人民要求实现普选权。密尔在继承和修正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吸取了洛克自由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并加以整合成型。第二部分:着重介绍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功利主义。密尔通过对边沁功利主义的继承修正,使得自由和功利的关系更加紧密,提倡保障个人自由,实现社会进步。第三部分:系本文的重点,主要审视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主旨内容,立足于密尔的《论自由》一书的详尽解读,着重阐述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是自由问题的绝对领域,是自由理论的内核;接着讨论了密尔的人性自由观和有关“社会权威”的具体内容。第四部分:详尽讨论的是密尔有关自由的制度性保障问题,即以《代议制政府》为研读对象,集中探讨了密尔自由思想中有关“代议制政府”的多维主张。在他看来,代议制政府是最能保障个人自由、促进个人进步的政府类型。第五部分:当属本文的又一主旨。将密尔的自由观与马克思的自由观进行比较。在扼要阐述马克思的自由观的基础上,侧重于从自由的立场和自由的核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对比,找出两者的理论异质性所在。第六部分,简要评骘了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当代价值。在着重分析密尔的自由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理论中实存的诸多先天不足之处。

郝高攀[5](2016)在《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约翰·密尔社会自由思想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自由,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作为19世纪英国着名的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着作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逻辑学、宗教等诸多领域。他的着作《论自由》被认为是关于个人自由的经典论述;《功利主义》则奠定了密尔作为近现代功利主义创始人之一的地位,成为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着作;密尔更被视为自由主义思想史上的分水岭式的思想家。密尔的思想宏大,但密尔本人却对社会自由有着热切的关注,不仅仅是他意识到了政治自由确立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而且受托克维尔、哈丽雅特、孔德、柯勒律治等人的影响,让他对社会自由的关切更具有“切肤之痛”,密尔的社会自由思想具有明显的社会学意味。在政治自由确立后,密尔意识到了虽然时代正在步入民主社会,但是新的社会形态产生了“多数暴政”和“平等的平庸”,社会本身有可能成为暴君而凌驾于个人之上,个人自由可能受到新的威胁。密尔试图在个人自由和社会控制之间划出一条界限,使得社会自由成为可能,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可以在社会自由之下相得益彰。密尔关于社会自由的论述包括了个体自由和社会进步两大方面。关于个体自由,密尔认为这是对社会暴虐的有效防范,个体性的彰显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密尔从个体自主的自由原则、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以及个性作为人类的福祉三方面首先对个体自由进行了探讨,密尔也通过论证少数派的权利来体现个人自由的效益。密尔在论证完个体自由之后,转而论述社会自由的他者与社会维度,个人自由和个人发展是没有脱离社会进步的取向的,社会自由很好的融合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最后,密尔的社会自由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在密尔的社会进步观念的两阶段中,发展阶段是个体在社会中的社会化过程,而自我发展则是个人发展与社会连接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个人通过对个人自由的运用,自主性的选择、利他以及对社会利益的关注的培养,很好的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密尔的政治经济学观念为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框架,密尔的个性教育则体现了个人自由与个人发展的概念的联合,社会教育则培养人的社会性以及个体运用社会自由所赋予他们发展的可能性。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在社会自由的框架之下,以教育的形式进行了联合。本文首先试图在密尔自由思想的基础之上探讨政治自由到社会自由的转变,通过解析密尔对社会自由的关注去厘清密尔社会自由的内涵。笔者认为,密尔的社会自由包括个体自由的实现和社会进步的实现两个方面。密尔的社会自由的实质是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联合,这是密尔所理解的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运行机制。密尔通过展现他对于社会自由之下进步的两大阶段,很好的结合了个体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一种社会化的过程。而连接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就是教育,教育人们享有社会自由,享有发展与进步。

潘虹[6](2014)在《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是19世纪英国着名的政治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思想蔚为壮观,学术造诣极高,无论是《功利主义》、《论自由》或是《代议制政府》都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璀璨明珠,更是政治学领域的不朽经典,仔细研读会发现穿插在其各种思想背后的主线——自由,以修正后的功利为思想基础,在深入研究自由的种种问题后,以代议制政府作为其思想实现的制度保障,整个思想体系论证严密,博大精深,让人叹为观止,其自由主义思想使他享誉全球,是人类思想史上璀璨的华章。第一部分:密尔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渊源,19世纪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自由的范围,扩大普选权势在必行。密尔在继承与修正的功利主义基础上,使自由的基石更加牢固,自由与功利的关系更加紧密。保障个人自由在他那里之所以极其重要,就在于他认为个人自由能促进个人进步,实现社会进步,从而增加社会的总体功利。他又受到托克维尔关于多数人暴政的启示,开始将目光转向于如何保障少数自由不被社会多数压制。第二部分: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他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试图为个人的自由划出一个界限,着眼于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于如何将少数人从社会、从多数人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以此保障个人自由的实现。着重阐述思想与言论自由是个人自由的绝对领域,它是自由的核心。而个性自由既是思想与言论自由的外在表现,更是个人幸福的重要保障。第三部分:代议制政府保障自由更好的实现,代议制民主制度的设计是密尔自由思想重要的一环。代议制政府是最能保障个人自由、促进个人进步的政府类型。但是它也存在着集体平庸与阶级立法的弊端,危害着个人自由。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代议制好处的发挥,又尽可能的避免其缺陷,就必须要完善议会的选举,加强自由与平等的融合。第四部分: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评价及启示,着重于分析其对我国法治社会、自由平等和谐社会以及网络建设的意义。

石超[7](2012)在《论作为道德判断的“善意谎言” ——在近代功利主义视角下》文中认为人,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伦理存在,社会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道德生活。自觉的道德意识,因而成为“成功”人生的基本前提之一。为了铸就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为了明确我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立场,并给人的行为提供依据,我们不得不面对道德判断问题。但是,道德行为并不是简单地非黑即白,诸如“善意谎言”这类道德悖论型问题,不断地冲击着线性的善恶思维底线。“善意谎言”在面临到道德抉择和判断的时候,无疑是一个难题。“谎言”在许多道德语言情境中,被认为是恶的。但是,“善意谎言”在日常生活中却屡见不鲜。如何看待“道德谎言”及其引发的相应的似是而非的行为,这在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希冀得到一种高度共识,这在流派纷呈的道德哲学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选择一种道德理论角度,运演一种特殊的道德理论范式,似乎是对“善意谎言”进行深度分析的一种不可绕过的准备性研究工作。本文着重从“善意谎言”的道德判断入手,选择近代功利主义各家理论已有的或可能的对于“善意谎言”的言说为分析对象,呈现这些不同的“道德谎言”判断形式的近代功利主义“家族内”纵向分野,寻找其中的共性和个性,历史和逻辑的得与失。基于此,本文还探讨关于“道德谎言”判断形式之伦理学范式“家族间”的横向分野,将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美德伦理学之间进行横向分析比较,综合论证功利主义在面对类似“善意谎言”这样的问题上进行道德判断时的特点。在叙述中,本文试图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伦理观关照道德哲学各大流派的观点,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道德理性的观点,站在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角度,采用横向与纵向对比的方法,对“善意谎言”的道德判断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解决这类问题的可能具有较大共识的理论指导,建构一种实质的而非形式的解决“善意谎言”道德判断问题的思考视角和理论依据。

谭洪伟[8](2012)在《扞卫自由 ——密尔“伤害原则”研究》文中提出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英国近代着名的思想家,社会政治改革家,其最大程度的发展了自由主义理论,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将古典自由主义推向了历史的巅峰。《论自由》一书集中体现了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本文联系密尔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并结合其之前的自由主义者的思想理论,对《论自由》一书进行层层解析,阐释密尔自由主义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伤害原则”。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问题的缘起、研究综述和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下文的全面展开做好铺垫。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伤害原则”形成的社会背景。密尔的理论形成是以对社会的现实批判为出发点的,要客观正确的理解他的思想就脱离不了他所生活的社会现实。本部分先后阐述了英国工业革命和19世纪法国革命所引发的社会重大变迁和人们思想的巨大变革,由此来揭示“伤害原则”形成的深层次社会根源。第二部分从多方面阐述了“伤害原则”的思想渊源。本部分具体分析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以及对密尔产生重要影响的自由主义学者——洛克、边沁的思想。密尔通过个人主义来支撑其思想和言论自由的观点,认为自由的发表意见和辩论是发现正确意见或者真理的有效途径。能否自由的发表意见和行为与民主程度有直接关系,但过度自由又极易走向多数人暴政。如何在多数人与少数人之间进行恰当的平衡成为问题的关键。于是,密尔在对洛克关于个人权利的论述中提出了“伤害原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边沁的功利主义对密尔的影响也非常深刻,但密尔并没有墨守陈规,而是对边沁的功利主义做了批判性修正。本文第三部分主要从自由是什么、自由的范围和干涉自由的限度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伤害原则”的基本内涵。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阐述的自由是社会意义上的自由而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其核心思想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确定一个明确的界限以保障个人自由。个人自由无非就是思想和讨论的自由、行为自由。密尔正是从这两个方面阐述了他心目中的自由的范围。思想和讨论的自由是人们获得真理培养思想家的一个有效途径。人们的自由交往和联合缺少不了行为的自由,个性就是在不断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中逐步得到张扬和发展的。但是个人与社会又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密尔虽然崇尚自由,但他并不倡导无限制的自由,社会有权力在必要的时刻对个人自由做出一定的干涉和限制。第四部分是对“伤害原则”进行了价值评论,主要阐述了“伤害原则”的历史价值和局限性。密尔的“伤害原则”是对人性的分析和对个性的解读,其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巨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理论推动了当时和后世理论和社会的进步。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任何理论都是不完美的,“伤害原则”也不例外的存在一定缺陷。结语部分对本文做了总结性概括,以期在整体上呈现“伤害原则”所集中体现的密尔自由主义思想。

耿兆锐[9](2011)在《约翰·密尔的印度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哲学家、自由主义理论家。密尔对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巨大、其自由学说更是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是杰里米·边沁功利主义的支持者,尽管他的功利主义思想与边沁的有很大不同。密尔还是议会议员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管理层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从1823年至1858年公司被废除,密尔的整个职业生涯的35年是在东印度公司的服务中度过。通常大家都知道密尔的这段漫长工作生涯,但很少有人研究他的这段经历。因为密尔在其《自传》中很少提及印度。因此,作为十九世纪自由主义的伟大代表,密尔是如何调和他作为一个专制政府官员的职业与他拥护公民和政治自由各项原则的呢?换言之,他是如何调和这种自由与殖民主义或帝国关系的?他对印度的文化教育采取什么态度?本文将尝试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本文第一章,笔者主要从密尔家族的印度背景入手,来展开全文的研究。因为密尔正是由于其父詹姆斯·密尔(即老密尔)的安排,才得以与印度结缘。而老密尔之所以能够与遥远的印度次大陆发生直接联系,则是因为1818年他出版了《英属印度史》一书,从而顺利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谋得一份美差。密尔十七岁进入公司工作,自此,他人生几乎大半的时光为公司效力,负责起草公司发往印度的通信及指导公函。本章,我将重点论述体现在《英属印度史》中的老密尔的印度观:停滞、野蛮、落后。正是老密尔的这些有失偏颇的极端观点使年幼的密尔对陌生的印度有了模糊的第一印象。此外,我将简要提到密尔的两个弟弟,即乔治·格罗特·密尔和詹姆斯·边沁·密尔,他们也曾为公司服务,但这两人无论在威望,还是在成就上均不及老密尔和约翰·密尔。第二章所要探讨的是帝国与自由、文明与野蛮的问题,进而论及密尔对印度民族、文化以及机构的理解。密尔一向认为印度是野蛮、半野蛮的国家,帝国的存在是为了‘监护’这些国家走向文明。密尔认为,有理性的个人和民族是文明的,反之则是不文明和野蛮的。在对付野蛮人时,专制主义是一种合法的政府模式,结果往往证明手段的正确性,换句话说,为了印度的‘进步’对其实施专制是合理的。因此,密尔说最理想的政府形式是代议制政府,但是,代议制并不适合印度,最适合印度的政府形式应当是一个仁慈的专制主义。他还认为,印度‘好’政府的获得必须通过外来的专制主义,即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密尔的观点是:一个更‘文明’的外来民族的专制,逐渐把落后的印度引领到更高文明的状态并进而实现自治(尽管密尔认为印度的自治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像他父亲一样,密尔认可公司的印度殖民政府,因为它实际上就是外来种族的专制。笔者将把上述问题置于十九世纪大英帝国的广阔背景下来分析密尔的印度观,以便再现一个较为真实的密尔。第三章笔者想要说明的是,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围绕是否应在印度引入西式高等教育的问题,公司内部出现了所谓‘东方学派’与‘英语学派’之争。前者鼓励复兴印度传统文学和语言,希望以印度语言来授课,英国应在尊重印度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渐进稳妥地推进西式教育。后者则完全无视印度文化传统,主张印度教育彻底西化,在他们看来,英语应当成为印度唯一的教学语言甚至官方用语,西方课程应当成为印度学生的唯一课程。麦考利着名的(或臭名昭着的?)《印度教育备忘录》促成了总督威廉·本廷克勋爵1835年3月7日颁布《印度教育决议案》,公开支持‘英语学派’。密尔加入了这场印度教育的大论战,并于1836年起草了一份措辞强烈的发往印度的教育函件,密尔继承了他父亲对‘有用学识’的关注,目的是反对麦考利的备忘录和本廷克的印度教育政策,支持‘东方学派’。不幸的是该函件被管制局主席约翰·霍布豪斯爵士否决。表面上看,似乎‘英语学派’占了上风,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我将对此详细分析。另外,必须要指出的是,密尔不属于任何一派,他更多是采用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待印度的教育。第四章笔者所要讨论的是,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在东印度公司被英国议会取消前夕,密尔代表公司准备了一个请愿书,向议会两院表达公司立场,反对企图剥夺公司在印度统治的图谋。该请愿书题为《过去三十年印度管理改进备忘录》,密尔还匿名出版了几篇公司治理原则的小册子。在请愿书中,密尔把公司在印度的统治描绘为意图单纯和善行的完美结合体,并认为公司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是人类迄今所知,世界上改善最迅速、独一无二的政府。密尔的这些溢美之辞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也不能挽救公司被废黜的命运。不过,令密尔宽慰的是,他为之抗争的大多数原则被议会颁布的印度法案所采纳。密尔拒绝了印度新管理机构为他提供的职位,领取巨额养老金退休,自此,很少在公开场合再论及印度事务。

张雅妮[10](2011)在《论密尔的个性自由》文中研究说明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史上,密尔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立场,始终把个人自由做为其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个人自由的维护是他自由主义的基础,他将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发展到了巅峰,堪称是古典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在此基础上,他也是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在政治自由之外的角度来审视个人自由,关注社会集体对个人自由侵犯的思想家。密尔的时代,人们已经远离了追求政治自由的古典自由主义时期,开始转向反抗集体压迫,追求个人自由的时期。密尔看来,个性遭受的压迫和威胁并不仅仅来自于政府的专制和压迫,同时也来自于社会集体对于整齐统一的渴求和对于多元的抵制,个人的个性自由受到压制。密尔敏锐地认识到民主时代所带来的大众对于少数人的压迫,也就是所谓“多数人的暴虐”,多数的暴虐对个性的压抑比专制的统治更为可怖,而人们似乎意识不到这些侵害。他也意识到关注政治权利诉求的古典自由主义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形势下个人对于个人自由的诉求与渴望,因此,密尔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社会自由的观点。密尔是首次提出个人的社会自由政治思想的自由主义者,他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角度重新架构自由的基本理念,使自由主义思想的研究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密尔阐述了社会自由,划分了社会干预和个人自由的界限,他主张社会的权力是有边界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人自由使人的个性具有多样性,这弥补了自洛克以来古典自由主义只探讨政治自由的局陷,使得自由主义首次推向社会自由的阶段。密尔探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他主张应有宽容大度的公众舆论,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主张放松对于异端的限制,并积极鼓励新的观点的提出。与此同时,密尔在继承边沁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对其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修正,在修正后的功利主义基础之上,他把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不再把快乐视为唯一所追求的目标,而是把“幸福”的观念融合到其个人自由的思想之中,从功利的角度重新考察自由的观念,使自由思想有了更加现实的基础。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对于近代以来个人自由的发展意义非凡,同时也对欧洲个性的解放有着强烈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试评密尔的社会自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评密尔的社会自由(论文提纲范文)

(2)约翰·密尔自由思想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理论基础
    1.4 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1.4.1 本文的难点
        1.4.2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自由的历史演进
    2.1 自由观念在西方的历史演进
        2.1.1 古希腊时期的自由观念
        2.1.2 近代以来自由思想的发展演变
    2.2 自由观念在中国的基本演变
第三章 密尔自由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
    3.1 密尔自由思想形成的背景
        3.1.1 密尔所处的时代背景
        3.1.2 密尔自由思想形成的家庭因素
        3.1.3 密尔的游学经历
    3.2 密尔自由思想的理论渊源
        3.2.1 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
        3.2.2 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
    3.3 同时代思想家对密尔的影响
        3.3.1 孔德的实证主义理论
        3.3.2 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
第四章 密尔自由思想的主要内容
    4.1 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4.1.1 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重要性
        4.1.2 束缚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因素
    4.2 个性自由与人类福祉
        4.2.1 个性自由的提出及培养
        4.2.2 个性自由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4.3 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威
        4.3.1 政治权威到社会权威的转变
        4.3.2 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威的关系
第五章 密尔自由思想的理论评价
    5.1 密尔自由思想的理论意义
        5.1.1 批判继承边沁的功利主义,实现对功利主义的总结
        5.1.2 从古典自由主义出发,开辟自由主义的新篇章
        5.1.3 为后世自由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2 密尔自由思想的局限
        5.2.1 与功利主义的内在矛盾
        5.2.2 自由原则中判断主体的不确定性
        5.2.3 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有待深化
        5.2.4 鲜明的阶级性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密尔自由思想的超越
    6.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密尔自由思想的超越
        6.1.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切入点——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6.1.2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实现方式——实践
        6.1.3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2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中国的发展和践行
        6.2.1 自由与个人
        6.2.2 自由与社会
        6.2.3 自由与法治
        6.2.4 自由与意识形态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约翰·密尔的个人自由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密尔论个人自由的要素
    1.1 思想和言论自由
        1.1.1 思想自由的独立性
        1.1.2 言论自由有助于人们认识真理
        1.1.3 言论自由具有相对有限性
    1.2 个性的自由发展
        1.2.1 个性自由是人性的本质要求
        1.2.2 个性自由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1.2.3 个性自由的实现依赖于"欲望"和教育
    1.3 个人相互联合的自由
第二章 密尔论个人自由所受的约束
    2.1 习俗对个人自由的约束
        2.1.1 盲目地遵从习俗,丧失了个性的发展
        2.1.2 习俗的专制阻碍了人类的前进
    2.2. 社会舆论对个人自由的约束
    2.3 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界限
        2.3.1 "不干涉原则"保障了最低限度的个人自由
        2.3.2 "不干涉原则"可以划分出个人自由和社会干预之间的界限
第三章 密尔论个人自由的实现路径
    3.1 政府与个人自由之间的范围
        3.1.1 禁止政府干涉个人自由
        3.1.2 政府对个人自由管控的范围
    3.2 代议制政府的原则为个人自由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3.3 合理的选举制度保障了个人自由的实现
        3.3.1 选举权的扩大使更多的人实现自由
        3.3.2 "复票制"的实施确保更多的人实现个性自由
第四章 密尔个人自由思想的当代启示
    4.1 正确处理主流思想与"多样化"之间的关系
    4.2 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4.3 正确处理个人自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4 正确处理个人自由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自由的本态与制度性保障—密尔《论自由》《代议制政府》之文本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一) 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经济社会的变化
        (二)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兴起
        (三) 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二、理论渊源
        (一) 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二)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
第二章 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功利主义
    一、密尔的功利主义
        (一) 从快乐到幸福
        (二)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二、功利主义与自由权利
第三章 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
    二、个性自由
    三、社会权威
        (一) 社会权威与个人权利
        (二) 政府权力与社会自由
第四章 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制度保障——代议制政府
    一、《代议制政府》的写作背景
    二、“好的政府”形式的标准
    三、代议制政府是理想的政府形式
    四、代议制政府是个人自由的制度保障
    五、代议制政府促进自由社会的形成
第五章 密尔的自由观与马克思的自由观的比较分析
    一、马克思自由观的内涵
        (一) 自由的主体是“现实的人”
        (二) 自由的本质是实践
        (三) 自由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密尔与马克思自由观的不同之处
        (一) 自由的立场不同
        (二) 自由的核心不同
第六章 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意义与问题
    一、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 超越古典自由主义思想
        (二) 为新自由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 有助于认识自由与权力的关系
        (二) 正确理解新闻出版自由问题
    三、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约翰·密尔社会自由思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对社会自由的关切
    二、社会自由:兼顾个人与社会
    三、对密尔自由思想的批评与肯定
    四、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因何连接?
第三章 密尔社会自由思想的来源
    一、托克维尔的影响
    二、柏拉图式的爱情
    三、孔德的影响
    四、柯勒律治与德国浪漫主义
第四章 从政治自由到社会自由的转变
    一、政治自由的前史与近代转向
    二、政治自由确立后的社会自由议题
第五章 密尔的社会自由观
    一、个体自由
        (一)对社会暴虐的防范
        (二)个体性的彰显——为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密尔论少数派的权利
        (一)有教养的少数的自由——密尔的格调论
        (二)论妇女的权利
    三、社会的进步
        (一)他者与社会的取向
        (二)自由与社会进步
第六章 社会自由的实现机制
    一、发展与自我发展:社会进步的阶段
    二、经济学:通向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路
    三、教育: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连接手段
        (一)个性教育
        (二)社会教育
第七章 结语: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意义与目的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 文献资料法
        2. 综合研究法
        3. 创新与不足
一、密尔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渊源
    (一) 社会背景
        1. 工业革命引起英国经济社会的变化
        2. 英国政治实践的需要
    (二) 理论渊源
        1. 对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2. 托克维尔民主理论对密尔的影响
二、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以社会自由为立足点
    (二) 群己权界的划分
    (三) 自由的核心: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
    (四) 自由是为了促进个性的发展
三、《代议制政府》——保障自由的制度设计
    (一) 背景
    (二) 政府的起源和标准
    (三) 代议制政府是最理想的政府形式
    (四) 代议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四、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评价及启示
    (一) 评价
        1. 贡献
        2. 局限
    (二) 启示
        1. 对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启示
        2. 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3. 对我国网络建设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论作为道德判断的“善意谎言” ——在近代功利主义视角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5 特色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善意谎言”和“道德判断”
    2.1 何谓“善意谎言”
        2.1.1 “善意谎言”释义及类别
        2.1.2 “善意谎言”的现实存在情况
    2.2 道德判断的界定和流变
        2.2.1 道德判断的释义
        2.2.2 道德判断的历史流变
        2.2.3 道德判断的情境化现实困境
第三章 功利主义看待“善意谎言”的基本形式
    3.1 功利主义道德判断处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3.1.1 功利主义释义及其历史流变
        3.1.2 古典功利主义的观点
        3.1.3 近代功利主义的观点
    3.2 近代功利主义“善意谎言”处理模式的三种形式
        3.2.1 亚当·斯密——以同情的角度
        3.2.2 边沁——以快乐之名义
        3.2.3 密尔——以幸福为目的
    3.3 功利主义“善意谎言”处理模式的困境及其根源
第四章 “善意谎言”道德评价的特点
    4.1 元伦理学模式
        4.1.1 元伦理学处理道德判断的模式
        4.1.2 元伦理学模式处理“善意谎言”的特点
    4.2 道义论模式
        4.2.1 道义论处理道德判断的模式
        4.2.2 道义论模式处理“善意谎言”的特点
    4.3 美德伦理学模式
        4.3.1 美德伦理学处理道德判断的模式
        4.3.2 美德伦理学模式处理“善意谎言”的特点
    4.4 功利主义“善意谎言”观的一般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扞卫自由 ——密尔“伤害原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伤害原则”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工业革命下英国社会的变迁
    (二)19 世纪法国革命的冲击
二、“伤害原则”的思想渊源
    (一)个人主义
    (二)自由主义民主
    (三)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
    (四)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
三、“伤害原则”的基本内涵
    (一)自由是什么
    (二)自由的范围
    (三)干涉自由的限度
四、“伤害原则”的历史地位
    (一)“伤害原则”的历史价值
    (二)“伤害原则”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约翰·密尔的印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密尔生平及思想
    二 学界研究之综述
    三 文章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密尔家族与印度
    第一节 詹姆斯·密尔与印度
    第二节 约翰·密尔与印度
第二章 帝国与自由的悖论
    第一节 密尔的印度文明观
    第二节 印度专制的合法性
    第三节 密尔的自由帝国观
第三章 英印文化之争
    第一节 英语学派与东方学派
    第二节 本廷克的《印度教育决议》
    第三节 密尔的印度教育思想
第四章 东印度公司的"悼词"
    第一节 东印度公司简述
    第二节 密尔为公司请愿
    第三节 《印度政府改进法案》
结语
附录一 密尔大事年表
附录二 密尔主要作品
附录三 英印总督(1774—1858)
附录四 英国首相(1721—1865)
附录五 东印度公司大事记
附录六 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10)论密尔的个性自由(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个性自由的来源
    一、社会来源
        (一) 密尔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 文明对于个性的影响
    二、密尔个性自由的思想来源
        (一) 洛克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
        (二) 洪堡:警惕国家侵犯个人
        (三) 托克维尔对于密尔的影响
第二章 个性自由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个性
    二、个性自由的表现
        (一) 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 个人选择能力的运用
    三、个性自由的对立面——习俗对于个性的压制
    四、个性自由的意义
第三章 对个性自由的保护——个性自由在政治体制中的体现
    一、密尔所定义的少数人
    二、代议制政府的设计
    三、代议制政府对自由的威胁
    四、保障自由——关于选举制度的设计
第四章 个性自由的功利性解读
    一、密尔的功利主义
    二、密尔对边沁功利主义的修正与传承
    三、功利与个性——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统一
第五章 对个性自由的评价及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四、试评密尔的社会自由(论文参考文献)

  • [1]密尔自由主义思想探析[D]. 王昊. 辽宁大学, 2021
  • [2]约翰·密尔自由思想述评[D]. 张月. 西北大学, 2017(02)
  • [3]约翰·密尔的个人自由思想研究[D]. 丁丹婧. 山西大学, 2016(05)
  • [4]自由的本态与制度性保障—密尔《论自由》《代议制政府》之文本解读[D]. 陈璐. 扬州大学, 2016(02)
  • [5]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约翰·密尔社会自由思想初探[D]. 郝高攀. 西南大学, 2016(12)
  • [6]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 潘虹. 内蒙古大学, 2014(10)
  • [7]论作为道德判断的“善意谎言” ——在近代功利主义视角下[D]. 石超. 西北大学, 2012(01)
  • [8]扞卫自由 ——密尔“伤害原则”研究[D]. 谭洪伟. 西南政法大学, 2012(04)
  • [9]约翰·密尔的印度观研究[D]. 耿兆锐. 复旦大学, 2011(12)
  • [10]论密尔的个性自由[D]. 张雅妮.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论密尔的社会自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