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主要菌株的超微结构

蛹虫草主要菌株的超微结构

一、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主要菌株的超微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江琦[1](2018)在《蛹虫草多糖和虫草素的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ex Fr)Link]是一类可与冬虫夏草媲美的食药两用真菌,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抑菌和抗癌等作用。它含有蛹虫草多糖和虫草素两种主要的活性物质。本文首先优化蛹虫草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然后对其化学组成、结构信息进行初步表征,并且评价蛹虫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分离纯化蛹虫草虫草素,考察其抑菌效果,首次探讨虫草素的抑菌作用机制,为蛹虫草功能物质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和结果如下:1.虫草粗多糖(CMP)的提取。在微波辅助条件下,采用聚乙二醇(PEG)提取虫草粗多糖,借助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PEG200浓度21%、微波功率360 W和提取时间8 min,CMP提取率达93.2%,比水提取CMP提取率提高21.9%。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微波辅助PEG200提取后,虫草子实体的组织表面明显破裂。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多糖具有相似的特征吸收峰。热分析实验表明两种多糖也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2.虫草粗多糖的分离。经DEAE-52水洗得到中性虫草多糖(CMP-1),在260 nm和280 nm处CMP-1均无明显紫外吸收,纯度为76.6%,比脱蛋白脱色处理的粗多糖纯度(45.0%)提高70%。红外光谱结果表明:CMP-1为α-构型糖苷键组成的多糖。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得到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对应单糖摩尔比为1.0:1.5:3.9;应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凝胶色谱联用示差(GPC-MALLS-RI)技术测定CMP-1的重均分子量(MW)为2.432×107 g/mol,均方根旋转半径(Rg)为31 nm,并且CMP-1在溶液状态下为高枝化度结构。抗氧化实验结果发现蛹虫草多糖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8 mg/mL和1.4 mg/m L,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3.虫草素的分离纯化。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蛹虫草子实体虫草素含量为0.56%。应用NKA-II大孔树脂和Sephadex G-10柱层析技术分离纯化的虫草素纯度达98.8%。经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TOF-MS)分析鉴定,母离子m/z 252[M+H]+和二级碎片离子m/z 136[M+H]+均与虫草素标准品一致,即所纯化的物质为虫草素。4.虫草素的抑菌效果及其抑菌机理研究。经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实验证明:虫草素能够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生长,尤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效果作用明显,MIC分别为2.50 mg/m L和1.25 mg/mL。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虫草素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核酸泄露实验发现:细菌表面细胞膜透透性增大,细胞内溶物渗漏。碘化丙啶(PI)和羧基二乙酸荧光素(cFDA)双染法联合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也发现,细菌细胞膜在30 min内受到严重破坏,但细胞内酶系统仍具有活性,这进一步表明膜损伤是虫草素杀死细菌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虫草素即可与细菌DNA的疏水性碱基发生嵌插结合,也可与DNA的磷酸基团发生静电结合作用,进而影响细菌DNA的复制、转录和表达。由此说明,破坏细胞壁膜、改变细菌DNA结构均是导致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死亡的重要原因。

李怡霖[2](2018)在《蛹虫草的生长生理与光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关于蛹虫草的人工栽培及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86年。人工栽培方法不断随对蛹虫草的研究深入而改进。但由于影响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因素种类繁多且复杂,导致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现阶段在我国仍未能得到有效的普及、推广。光照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及其有效成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对蛹虫草培养光照环境因素的研究,为了提升蛹虫草产量和品质,促进蛹虫草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柞蚕蛹虫草在蓝光、红光、绿光、白光、黄光等方面的培养与模拟自然光源的日光灯光源(彩光)的比较,研究不同光质对柞蚕蛹虫草生长情况及其所含的麦角甾醇、腺苷和粗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色光质下柞蚕蛹虫草中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白色光质下柞蚕蛹虫草产生孢子数量较多,绿色光质下柞蚕蛹虫草粗多糖含量较高,蓝色光质下的柞蚕蛹虫草鲜子实体的棒状比例达90%,孢子数量稍比白色光质下的多,且腺苷含量也比较高。红色光质下的柞蚕蛹虫草孢子数量最少,且子实体颜色最浅,几近于白色,子实体数量最少,腺苷含量最高。彩色光质下的柞蚕蛹虫草子实体形状多为尖状,粗多糖含量最高,麦角甾醇也相对较高,腺苷含量最低。2.分别在蓝光、红光、绿光和白光条件下培养柞蚕蛹虫草,以日光灯光源(彩光)对照组条件下培养柞蚕蛹虫草,研究不同光质条件下柞蚕蛹虫草栽培瓶内氧气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时间增加,蓝光条件下栽培的柞蚕蛹虫草栽培瓶内氧气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红光条件下栽培的柞蚕蛹虫草虫草栽培瓶内氧气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自然光条件下栽培的柞蚕蛹虫草虫草栽培瓶内氧气含量趋势平稳略上升。白光及绿光条件下栽培的柞蚕蛹虫草虫草栽培瓶内氧气含量呈现变化不大。3.用显微镜及解剖镜分别对在蓝光及自然光条件下栽培的柞蚕蛹虫草的子座及作为培养基的僵蛹进行显微观察,研究蓝光对柞蚕蛹虫草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蓝光照射下的柞蚕蛹虫草的子座较卷曲,内部中空部分更多,菌丝直径要小于自然光条件下生长的柞蚕蛹虫草,且颜色更为鲜艳。僵蛹表皮部分或全部被菌丝覆盖,表皮坚硬,内部由外而内颜色逐渐加深,呈凝固状,显微观察,其菌丝较子座菌丝短,由内而外长度增长,没有子座菌丝鲜艳的颜色。蓝光培养下的柞蚕蛹虫草的僵蛹内部菌丝于自然光培养下的僵蛹并无显着差别。4.通过对柞蚕蛹虫草以不同强度以及不同时间的蓝光照射,研究蓝光条件下,光照强弱及光照时间对柞蚕蛹虫草子座生长及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初期,用光照强度为50lx左右的蓝光给予柞蚕蛹虫草13h/d光刺激,可有助于子座的生长。栽培中期,用光照强度为200lx左右的蓝光给予柞蚕蛹虫草13h/d光刺激,可有助于子座的生长。栽培后期,用光照强度为800lx的蓝光给予柞蚕蛹虫草约11h/d,可有助于子座的生长。蓝光条件下,光照强度为308.37lx,光照时长为10.60h/d时,最利于类胡萝卜素合成与积累。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的变化对柞蚕蛹虫草子座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保证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产量的提高,应给予柞蚕蛹虫草适当的蓝光光照强度及适当的光照时间。

钟文,郭丽新,齐彦[3](2017)在《蛹虫草多糖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蛹虫草是生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宝贵中药材,蛹虫草多糖作为其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糖、保护肝脏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研究日益增多。为提高蛹虫草多糖提取率,深入研究多糖的活性功能,该文对蛹虫草多糖提取技术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综述。

常秀娟[4](2016)在《蛹虫草有效成分提取及蛹虫草功能保健饮料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蛹虫草中含有核苷类、虫草多糖、虫草酸、麦角甾醇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炎、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以蛹虫草为原料开发研制的蛹虫草功能饮料,充分利用了虫草中功效成分,结合牛磺酸、肌醇、咖啡因、赖氨酸等营养保健成分,研发出方便可口的功能饮料,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本文优化了蛹虫草有效成分提取和蛹虫草功能饮料的生产工艺,建立了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并开展了蛹虫草功能饮料的功能评价。1、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虫草素、腺苷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实际生产中,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58.0℃,提取次数为3.0次,提取时间为3.4h,液料比为36.0mL/g。2、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蛹虫草提取物中虫草素与腺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经方法学考察表明,本法系统适应性良好,虫草素在6.650106.4μg/mL、腺苷在7.30011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好,精密度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适用于虫草素、腺苷的含量测定。3、蛹虫草功能饮料的制备工艺及处方确定,小鼠耳肿胀实验确定每250mL功能饮料中加入蛹虫草提取物1.0g,采用三氯蔗糖、柠檬酸、柠檬酸钠调味。并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蛹虫草功能饮料中虫草素、腺苷、咖啡因、烟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经方法学考察表明,本法系统适应性良好,烟酰胺在5.950-95.20μg/mL、腺苷在6.200-99.20μg/mL、虫草素在6.100-97.60μg/mL、咖啡因在5.600-89.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良好,精密度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适用于烟酰胺、腺苷、虫草素、咖啡因的含量测定。4、以低剂量2.08 mL/kg·bw、中剂量4.16 mL/kg·bw、高剂量12.5mL/kg·bw的蛹虫草功能饮料浓缩液和4.16 mL/kg·bw剂量的市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浓缩液经口服灌胃给予小鼠35天。结果显示,蛹虫草功能饮料同时具有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此外以灌胃方式对小鼠喂以蛹虫草功能饮料中剂量,灌胃蒸馏水为对照组,收集样品组与对照组小鼠粪便,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粪便样品中优势菌群的结构变化,初步评价了蛹虫草功能饮料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结果显示,蛹虫草功能饮料的摄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结构,包括小鼠粪便菌群的丰富度,降低了粪便菌群的多样性。

常正姣[5](2016)在《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培养工艺参数优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主要功效成分的优化提取条件,分析不同培养工艺下的功效成分含量,并对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培养工艺进行参数优化,为其中试生产和发明专利申请的实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曲面法对不同接种量、料液比、培养基配比、光照时长和加奶粉量条件下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中的虫草素、腺苷、虫草酸、虫草多糖和总黄酮进行优化提取及含量分析,确定对以上5个考察指标的显着影响因素。采用函数方法将5个考察指标综合成一个综合指标—综合评分Y,以Y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试验对确定的三个显着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分析,确定最优培养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功效成分含量。实验数据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不同培养条件下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中虫草素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6.59 h、浸提温度81.9℃、料液比1:90,在此条件下测得样品中虫草素含量为0.5309±0.011411.9629±0.0519 mg/g,腺苷含量为0.1597±0.00220.5590±0.0064 mg/g,且不同培养条件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对虫草素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接种量、光照时长和加奶粉量,对腺苷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光照时长、加奶粉量和料液比。2.不同培养条件下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中虫草酸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6.42,浸提时间3 h,浸提温度35℃,在此条件下测得样品中虫草酸含量为15.8582±0.151851.4719±0.6592 mg/g,且不同培养条件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对虫草酸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接种量、光照时长和料液比。3.不同培养条件下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中虫草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568.63 W、固液比1:23.18、微波时间120 s,在此条件下测得样品中虫草多糖含量为69.7736±3.0390208.2109±5.5284 mg/g,且不同培养条件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对虫草多糖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加奶粉量、料液比和光照时长。4.不同培养条件下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中总黄酮含量为5.7201±0.406812.2699±0.0565 mg/g,且不同培养条件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对总黄酮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接种量、料液比和光照时长。5.综合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光照时长(d)、接种量(mL)、加奶粉量(g)3个因素为显着影响因素,得到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培养工艺的的最优参数为:光照时长21.68 d,接种量7.93 mL,加奶粉量2.94 g,回归模型极显着(P<0.0001)且验证实验表明相对误差为2.46%。结论蛹虫草真菌能有效转化杂粮,培养得到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其主要功效成分经优化提取含量有所提高。确定了试验范围内不同培养条件下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最优培养工艺,为中试生产和发明专利申请的实审提供科学依据。

蔡昭宁[6](2016)在《不同碳源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代谢组的影响及发酵液抑菌能力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食两用真菌,具有抗菌、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等功能,可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原料,改善和调理人体亚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作为天然抗菌成分代替防腐剂应用到食品、化妆品等工业。因此,蛹虫草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深入了解蛹虫草菌株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为蛹虫草的发酵过程调控、代谢物中有效成分利用、新型蛹虫草功能食品和生物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开展了如下研究:首先从新鲜感菌僵化柞蚕中分离得到一株虫草属真菌XD-YCC-2,经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后,确定其为蛹虫草菌,将其命名为C.militaris XD-YCC-2。其次,碳源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有较大的影响。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开展代谢组学研究:对蛹虫草菌株在葡萄糖、蔗糖、淀粉三种不同类型糖类为碳源进行液体发酵时,对不同的生长时期的菌丝、发酵液代谢物进行分析,得出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此外,论文还通过对菌丝液体发酵液的抑菌能力研究,分析在不同氧气浓度下发酵液对不同细菌的抑制能力。本文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碳源中,葡萄糖作为单糖最易为菌株利用,其生物量在对数期增长速率最快;而菌株在利用多糖类物质淀粉时,起初利用效率较低,但在后期利于菌丝体生物量的增长。发酵25d后,菌丝生物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淀粉碳源>葡萄糖碳源>蔗糖碳源。2、通过对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共检测到49种已知代谢物,包括醇类13种、酸类9种、烷类10种、糖类5种、酯类5种、酮类和醚类各2种,以及氨基酸、腺苷和胺等物质。对于三种碳源而言,代谢物差异最大的时期为7-13d,即是对数期初期,此时期菌株生长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大量代谢物被消耗、转化、利用。3、通过对发酵液进行GC-MS分析,共检测到15种已知代谢物,其中六种为菌丝体和发酵液共同拥有的代谢物,主要是碳源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以单一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于物质交换是同步进行的,即菌丝体与发酵液进行物质交换的时期主要发生在生物量快速增长的时期;与之有所不同的是,淀粉为碳源时,菌丝先与培养基(液)进行物质交换和累积,再进行生物量增长。4、由于受到碳源类型的影响,菌丝体内的积累的糖类代谢产物并不相同。葡萄糖为碳源时,糖类代谢物以丙三醇和丙酸的形式积累;蔗糖为碳源时,D-果糖、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积累较多;而淀粉为碳源的菌株则更多将D-果糖转化为稀有糖(D-乙酮糖和D-阿洛酮糖)、D-甘露醇的形式存在,稀有糖和D-甘露醇是具有作为功能食品开发潜力的有效成分。5、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和类固醇生物合成是蛹虫草菌株重要的差异代谢通路,并不受碳源类型的影响。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与甲烷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谷胱甘肽代谢、氰基氨基酸代谢、酰胺tRNA合成等代谢通路有关,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的菌株在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上表现更为活跃,因此这二者在以上代谢通路活跃度上要高于淀粉。6、以葡萄糖为碳源的蛹虫草发酵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佳,且发酵液浓度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氧气浓度显着影响蛹虫草发酵液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蛹虫草发酵液对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革兰氏阴性菌。

陈玉保[7](2015)在《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光温对其含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主要含有虫草素、腺苷、虫草多糖、虫草酸和麦角甾醇等多种有效成分,已被证明具有与冬虫夏草相似的医药价值。本文从优化提取工艺和培养条件出发,旨在提高蛹虫草的质量和蛹虫草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究了光照、温度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以正常培养40 d的物理生长指标相似的蛹虫草作为试验对象,比较光照强度、温度及处理时间对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组合为:光照强度为4000 lx、温度25℃、处理9天。经处理后的菌株虫草素含量由0.445 mg/g提升到2.187 mg/g。2.综合探究了光照、温度对子实体中虫草素、腺苷、虫草多糖、虫草酸、麦角甾醇5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优化得到的光照强度为2000-3000 lx、温度为20-25℃。在这种处理条件下,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3.对蛹虫草中虫草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全面优化。比较了提取方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剂pH、不同浓度甲醇、不同浓度乙醇及干燥温度对虫草素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蒸馏水作为提取剂,液料比为100,提取2次,每次30 min,50℃烘干,虫草素提取率达到2.714%。4.探究了蛹虫草中虫草素、腺苷、虫草多糖、虫草酸和麦角甾醇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综合提取工艺。比较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及不同浓度乙醇对5种活性成分的得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综合提取工艺为:先以蒸馏水提取一次后,继续用60%乙醇进行再次提取、提取时间为60-80 min,提取温度为50℃-60℃,液料比为60-80。在这种提取条件下,各有效成分的得率为:虫草素得率为2.184 mg/g,腺苷得率为0.922 mg/g,虫草酸得率为208.05 mg/g,虫草多糖得率为33.01 mg/g,麦角甾醇得率为3.51 mg/g。

马跃腾[8](2014)在《秦巴蛹虫草诱变选育及白化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秦巴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为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生真菌,生长在陕西秦巴山区,其药效成分有虫草素、虫草多糖等,具多种生理活性。本文通过对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并筛选再生菌株,以期得到高产虫草素的秦巴蛹虫草再生菌株,并对菌株栽培中出现的白化变异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6株秦巴蛹虫草菌株进行栽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比较其生产性能。结果表明:CM-16和WY-1为优良菌株,选择CM-16作为诱变的出发菌株。2.研究酶解条件对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并依据结果进行正交组合试验,确定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以0.6mol/L NaCl作为稳渗剂,采用混合酶系(26±1)℃酶解菌龄6d的菌丝体3h,其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以0.6mol/L甘露醇作为稳渗剂,采用混合酶系(26±1)℃酶解菌龄5d的菌丝体2h,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3.研究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诱变条件,确定最适诱变条件分别为照射距离300mm下50W紫外灯处理23.531.5s,0.6mol/L亚硝酸处理9.613.4min。4.采用虫草素细菌敏感株作为指示菌筛选高产虫草素再生菌株,研究再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细菌No.34可作指示菌,经16S rDNA鉴定为嗜线虫沙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经复筛得到再生菌株M4、M9、M30、M32、M41,其中M4、M30、M32生物学效率均在80%以上,且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显着提高,是优良再生菌株,值得进一步研究。5.研究白化菌株WH-1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菌株WH-1与其亲本CM-16的菌丝生长温度、培养基初始pH及生物量均无明显差异。白化菌株WH-1子座虫草素含量高,生产周期短,形态优良,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博[9](2013)在《利用生物磁化水培养蛹虫草及对其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Vuill.) Fr.)又名北冬虫夏草,是虫草属真菌的模式种,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蛹虫草保健作用的认可,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研发和利用的不断深入,其栽培规模也不断扩大。但长期以来由于其产量、品质波动较大及菌株退化严重等因素,制约了蛹虫草产业的发展。本文在常规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磁处理水配制培养基进而培养蛹虫草的方法,明显提高了其产量及虫草素、虫草酸和多糖的含量,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将普通水分别经过磁场强度为0.1、0.25、0.4T的磁程为30cm的永磁棒9次和通过获得的串联磁场3次的磁处理水制备蛹虫草母种培养基,并对其进行培养,其菌落生长速度得到了均提高,在0.4T磁处理水培养基中蛹虫草菌落平均生长速度为3.67mm·d-1,相比对照组提高了5.38%,为母种培养最佳磁处理水。(2)在蛹虫草液体培养过程中,利用磁场强度0.1T的磁处理水制备液体中培养基培养蛹虫草,可显着提高其淀粉酶活性,酶活最高为44.8U,比对照组提高了34.94%;而0.4T的磁处理水可显着提高其多酚氧化酶及蛋白酶的活性,并提前其蛋白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其多酚氧化酶最高为23.0U,相比对照组提高了16.75%,蛋白酶活性最高为68.1U,相比对照组提高了38.98%。与此同时,经不同磁场强度和方式处理的磁化水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液体培养阶段蛹虫草3种胞外酶的分泌并相应提高其活性。(3)利用不同磁场强度和方式处理的磁化水液体培养蛹虫草,可不同程度提高其菌丝干重、虫草素、虫草酸及多糖含量:其中,蛹虫草在04T磁处理水培养基中菌丝干重和虫草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50g·100mL-1和69.32mg·g-1,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7.12%、22.93%:在0.25T磁处理水培养基中菌丝虫草素含量最高,为3.32mg·g-1,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49%:在0.1T磁处理水培养基中菌丝多糖含量最高,为36.30mg/g,高于对照组18.32%。(4)在蛹虫草栽培过程中,亦得到了与以上液体培养相似的结论,即0.4T磁处理水能显着提高其生物学效率和虫草酸的含量,在0.4T处理组中二者含量分别为78.51%和60.49mg·g-1,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29%和15.37%;0.25T磁处理水能显着促进虫草素的积累,子座中含量可达3.15mg·g-1,比对照组提高了11.31%;O.1T磁处理水能显着提高其多糖含量,为34.28mg·g-1,比对照组提高了14.80%。

王奇[10](2010)在《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衰老功效研究》文中提出蛹虫草是我国传统的食药用真菌,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实验于抚顺地区采集野生蛹虫草菌株4株,用于研究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生长条件,以建立较为完整的筛选优良蛹虫草菌株的方法,并利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作为母种来进行蛹虫草的抗衰老功效研究。首先将从不同品种野生蛹虫草分离得到的菌株分别置于不同的营养条件(碳源、氮源、料液比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中,并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固体米饭培养基培养、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进行培养,然后对不同条件下生长的蛹虫草样品进行功效成分分析(虫草多糖、氨基酸、虫草菌素、虫草酸、SOD),从而得到了人工培养蛹虫草的最适培养条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筛选优良蛹虫草菌株的方法。结果表明,1号蛹虫草是本研究筛选到的子实体和菌丝体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也相对较高的优良菌株。培养蛹虫草子实体的最适条件为: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大米与营养液的最适比例为1:1;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最适相对湿度为65%-70%;菌丝体生长期间需要完全避光培养;待菌丝体吃透培养基后应进行光照刺激以诱导子实体产生,此时最适培养温度为13℃-25℃,最适相对湿度为70%-75%;另外还需采取通气、光照、温差刺激等措施促进子实体生长。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蛹虫草菌丝体的最适条件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液体种接种量为5%;液体种菌龄为48h;发酵瓶装液量为100m1、250ml;起始PH值为7.0-7.5;摇床转速为150r、min;培养温度为22℃-24℃;发酵时间为76h。选择由1号野生蛹虫草菌株作为母种培养的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进行抗衰老功效研究。以小白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耐力试验、反应灵敏性试验以及生殖细胞活力试验;以老年大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生物体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并且进行野生蛹虫草与人工培植蛹虫草清除·OH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培植蛹虫草具有明显的抗衰老功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主要菌株的超微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主要菌株的超微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蛹虫草多糖和虫草素的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1 绪论
    1.1 蛹虫草概述
    1.2 蛹虫草主要活性物质概述
        1.2.1 蛹虫草多糖
        1.2.2 核苷类化合物
        1.2.3 虫草酸
        1.2.4 超氧化物歧化酶
        1.2.5 麦角甾醇
        1.2.6 其它功能成分
    1.3 蛹虫草多糖的研究现状
        1.3.1 蛹虫草多糖的测定方法
        1.3.2 蛹虫草多糖的提取方法
        1.3.3 蛹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1.3.4 蛹虫草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4 虫草素的研究进展
        1.4.1 虫草素的测定方法
        1.4.2 虫草素的分离纯化方法
        1.4.3 虫草素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5 天然组分抑菌机理研究现状
    1.6 立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立题意义
        1.6.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蛹虫草基本成分的测定
        2.2.2 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粗多糖含量
        2.2.3 虫草素和腺苷定量分析方法
        2.2.4 蛹虫草粗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2.2.5 蛹虫草多糖的初步分离纯化研究
        2.2.6 蛹虫草多糖(CMP-1)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和构象分析
        2.2.7 蛹虫草多糖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2.8 蛹虫草虫草素的分离纯化研究
        2.2.9 蛹虫草虫草素的纯度和结构分析
        2.2.10 蛹虫草虫草素抑菌机理的探究
        2.2.11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蛹虫草基本成分分析
    3.2 蛹虫草多糖提取方法的优化
        3.2.1 各因素对蛹虫草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3.2.2 响应面优化实验
        3.2.3 SEM观察提取效果
        3.2.4 热分析
        3.2.5 紫外光谱(UV)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3.3 蛹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定性分析
        3.3.1 DEAE-52初步分离纯化蛹虫草多糖
        3.3.2 蛹虫草多糖(CMP-1)紫外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3.3 蛹虫草多糖(CMP-1)单糖组成
        3.3.4 蛹虫草多糖(CMP-1)的分子量分布和构象分析
        3.3.5 蛹虫草多糖(CMP-1)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3.4 虫草素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3.4.1 虫草素的分离与纯化
        3.4.2 虫草素的鉴定
    3.5 虫草素抑菌机理的研究
        3.5.1 虫草素的抑菌活性
        3.5.2 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时间杀菌曲线
        3.5.3 扫描电镜观察虫草素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3.5.4 透射电镜观察虫草素对细胞壁膜的影响
        3.5.5 虫草素诱导核酸的泄露
        3.5.6 FCM分析膜完整性
        3.5.7 虫草素与DNA结合的紫外光谱
        3.5.8 虫草素与DNA结合的荧光光谱
        3.5.9 虫草素与G108-R竞争性结合DNA的荧光光谱分析
        3.5.10 磷酸盐溶液对虫草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3.5.11 圆二色谱(CD)观察虫草素对基因组DNA构象的影响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蛹虫草的生长生理与光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蛹虫草研究进展
        1.1 生物学特性
        1.2 化学成分
        1.3 药理活性
        1.4 环境因子
        1.5 人工栽培
        1.6 蛹虫草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不同光质对柞蚕蛹虫草中麦角甾醇、腺苷和粗多糖含量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不同光质条件对柞蚕蛹虫草栽培瓶中氧气含量影响的初探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蓝光对柞蚕蛹虫草显微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蓝光光照强度对柞蚕蛹虫草子座生长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蓝光光照时间对柞蚕蛹虫草子座生长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
        5.3 结论与讨论
结论与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蛹虫草多糖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蛹虫草多糖提取方法的最新研究
2 蛹虫草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研究进展
    2.1 蛹虫草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2.2 蛹虫草多糖的抗癌作用
    2.3 蛹虫草多糖对肝炎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酒精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4 蛹虫草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的进展
    2.5 蛹虫草多糖降血糖功能
3 前景与展望

(4)蛹虫草有效成分提取及蛹虫草功能保健饮料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蛹虫草的人工培育现状
        1.2.2 蛹虫草主要化学成分
        1.2.3 蛹虫草的主要药理活性
        1.2.4 蛹虫草的开发利用及应用前景
    1.3 蛹虫草研究价值及意义
第二章 蛹虫草提取物虫草素、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3 测定
    2.4 虫草素、腺苷含量测定色谱条件
    2.5 系统适应性试验
        2.5.1 色谱柱理论塔板数
        2.5.2 分离度
        2.5.3 重复性实验
        2.5.4 拖尾因子
    2.6 方法学验证
        2.6.1 加样回收率试验
        2.6.2 重复性试验
        2.6.3 稳定性试验
        2.6.4 定量限与检出限
        2.6.5 线性范围考察
    2.7 虫草素、腺苷含量测定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蛹虫草中虫草素、腺苷提取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与结果
        3.3.1 样品预处理
        3.3.2 单因素实验
        3.3.3 Box-Benhnken试验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蛹虫草功能饮料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方法建立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动物与分组
    4.3 试验方法
        4.3.1 蛹虫草功能饮料的工艺流程
        4.3.2 工艺说明
        4.3.3 蛹虫草功能饮料中蛹虫草提取物加入量的确定
        4.3.4 蛹虫草功能饮料最佳配方的确定
    4.4 蛹虫草功能饮料质量控制方法建立
        4.4.1 标准溶液的制备
        4.4.2 测定
        4.4.3 虫草素、腺苷、咖啡因、烟酰胺含量测定色谱条件
        4.4.4 系统适应性试验
        4.4.5 方法学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蛹虫草功能饮料功能学评价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动物与分组
    5.3 实验方法
        5.3.1 实验剂量与样品处理
        5.3.2 蛹虫草功能饮料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
        5.3.3 蛹虫草功能饮料改善肠道菌群功能初步评价
        5.3.3.1 小鼠粪便收集
        5.3.3.2 肠道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5.3.3.3 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蛹虫草功能饮料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实验结果
        5.4.2 蛹虫草功能饮料改善肠道菌群功能初步评价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5)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培养工艺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原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技术路线图
        2.2.2 制备蛹虫草固体菌种
        2.2.2.1 配制斜面和平板固体培养基
        2.2.2.2 子实体分离菌种培养和转接培养
        2.2.3 制备蛹虫草液体菌种
        2.2.3.1 配制蛹虫草液体培养基
        2.2.3.2 接种和培养
        2.2.4 杂粮培养基培养蛹虫草实验
        2.2.5 不同条件下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培养
        2.2.5.1 接种量
        2.2.5.2 料液比
        2.2.5.3 培养基配比
        2.2.5.4 加奶粉量
        2.2.5.5 光照时长
        2.2.6 不同培养条件对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2.2.6.1 虫草素和腺苷的优化提取及测定
        2.2.6.2 虫草酸的优化提取及测定
        2.2.6.3 虫草多糖的优化提取及测定
        2.2.6.4 总黄酮的测定
        2.2.7 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培养工艺参数优化
        2.2.7.1 指标测定
        2.2.7.2 构建综合评分
        2.2.7.3 Box-Behnken试验设计
        2.2.8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培养条件对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3.1.1 虫草素和腺苷的优化提取
        3.1.1.1 虫草素和腺苷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3.1.1.2 单因素试验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3.1.1.3 响应曲面法优化虫草素提取条件
        3.1.1.4 验证实验
        3.1.2 虫草酸的优化提取
        3.1.2.1 D-甘露醇的吸收光谱扫描
        3.1.2.2 虫草酸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3.1.2.3 单因素试验对虫草酸含量的影响
        3.1.2.4 响应曲面法优化虫草酸提取条件
        3.1.2.5 验证试验
        3.1.3 虫草多糖的优化提取
        3.1.3.1 葡萄糖吸收光谱扫描
        3.1.3.2 葡萄糖的标准曲线
        3.1.3.3 单因素试验对虫草多糖得率的影响
        3.1.3.4 响应曲面法优化虫草多糖提取条件
        3.1.3.5 验证实验
        3.1.4 总黄酮的标准曲线
        3.1.5 不同培养条件对考察指标含量的影响
        3.1.6 实验方法学考察
    3.2 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培养工艺参数优化
        3.2.1 Box-Behnken试验结果
        3.2.2 响应曲面优化分析
        3.2.3 验证实验
4 讨论
    4.1 不同培养条件下MCMHS功效成分的优化提取及含量测定
        4.1.1 虫草素的优化提取及含量测定
        4.1.2 虫草酸的优化提取及含量测定
        4.1.3 虫草多糖的优化提取及含量测定
        4.1.4 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4.2 不同培养条件对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4.2.1 接种量对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4.2.2 料液比对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4.2.3 培养基配比对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4.2.4 光照时长对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4.2.5 加奶粉量对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4.3 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培养工艺参数优化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不同碳源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代谢组的影响及发酵液抑菌能力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虫草属真菌
    1.2 蛹虫草的化学成分
        1.2.1 虫草多糖类
        1.2.2 虫草素
        1.2.3 腺苷
        1.2.4 超氧化物歧化酶
        1.2.5 氨基酸类
        1.2.6 虫草酸
    1.3 蛹虫草的抑菌活性研究
    1.4 代谢组学研究
        1.4.1 代谢组学的定义
        1.4.2 代谢组学的分析过程
        1.4.3 代谢组学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
        1.4.4 代谢组学的前景展望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目的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3.2 方法
        3.2.1 菌种分离纯化及鉴定
        3.2.2 蛹虫草菌株发酵液与菌丝体制备
        3.2.3 蛹虫草发酵液及菌丝体代谢物分析
        3.2.4 蛹虫草发酵液抑菌能力试验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蛹虫草菌株分离与鉴定结果
        4.1.1 蛹虫草菌株形态学鉴定
        4.1.2 蛹虫草菌株分子鉴定结果
    4.2 不同碳源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4.3 不同碳源对蛹虫草菌株菌丝体代谢物的影响
        4.3.1 蛹虫草菌株菌丝体代谢物PLS-DA分析
        4.3.2 蛹虫草菌株菌丝体差异代谢物分析
    4.4 不同碳源对蛹虫草菌株发酵液代谢物的影响
        4.4.1 蛹虫草菌株发酵液代谢物PLS-DA分析
        4.4.2 蛹虫草菌株发酵液差异代谢物分析
    4.5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及相关代谢物分析
        4.5.1 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
        4.5.2 与差异代谢通路相关代谢物
    4.6 蛹虫草发酵液的抑菌能力探究
        4.6.1 蛹虫草发酵液对兼性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
        4.6.2 蛹虫草发酵液对好氧性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
5 讨论
    5.1 不同碳源对生物量的影响
    5.2 不同碳源对蛹虫草菌株菌丝体代谢物的影响
    5.3 不同碳源对蛹虫草发酵液代谢物的影响
    5.4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及相关代谢物分析
    5.5 蛹虫草发酵液的抑菌能力探究
6 结论
7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7)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光温对其含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人工蛹虫草与冬虫夏草的区别
    2 蛹虫草的有效成分及其功效
        2.1 虫草多糖
        2.1.1 抗肿瘤作用
        2.1.2 增强免疫力
        2.1.3 降血糖
        2.1.4 保肝护肾
        2.2 核苷类物质
        2.2.1 免疫调节
        2.2.2 抗癌抗肿瘤
        2.2.3 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脑功能
        2.3 虫草酸
        2.4 麦角甾醇
        2.5 超氧化物歧化酶
        2.6 其他活性成分
    3 蛹虫草人工培育研究现状
        3.1 蛹虫草液体培养
        3.2 蛹虫草固体培养
        3.2.1 培养基
        3.2.2 温度和湿度
        3.2.3 光照
    4 立题依据与目的
第二章 蛹虫草子实体中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光温条件优化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试验菌株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蛹虫草中虫草素积累的光温条件优化
        2.2.1.1 光照处理试验
        2.2.1.2 温度处理试验
        2.2.1.3 处理时间试验
        2.2.1.4 正交试验
        2.2.1.5 正交试验验证
        2.2.2 蛹虫草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光温条件优化
        2.2.3 温度对蛹虫草子实体中5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蛹虫草中虫草素积累的光温条件优化结果
        3.1.1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虫草素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
        3.1.2 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
        3.1.3 处理时间试验结果
        3.1.4 正交试验
        3.1.5 正交试验验证结果
        3.2 蛹虫草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光温条件优化
        3.3 温度对蛹虫草子实体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提取工艺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株
        2.1.2 实验仪器
        2.1.3 试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虫草素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2.2.2 单因素试验
        2.2.3 正交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虫草素的标准曲线的建立
        3.1.1 虫草素的HPLC检测结果
        3.1.2 虫草素标准曲线
        3.1.3 精密度试验结果
        3.1.4 重复性试验结果
        3.1.5 稳定性试验结果
        3.1.6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3.2.1 提取方法试验结果
        3.2.2 提取时间试验结果
        3.2.3 提取次数试验结果
        3.2.4 液料比试验结果
        3.2.5 不同烘干温度试验结果
        3.2.6 不同乙醇浓度提取试验结果
        3.2.7 不同甲醇浓度提取试验结果
        3.2.8 不同pH提取比较
        3.3 正交试验
        3.3.1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3.3.2 正交试验验证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蛹虫草子实体中5种主要有效成分联合提取工艺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菌株
        2.1.2 实验仪器
        2.1.3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虫草素标准曲线建立
        2.2.2 多糖的提取及标准曲线建立
        2.2.3 腺苷标准曲线建立
        2.2.4 麦角甾醇标准曲线建立
        2.2.5 虫草酸标准曲线建立
        2.2.6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比较实验
        2.2.7 提取时间比较实验
        2.2.8 提取温度比较实验
        2.2.9 液料比比较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虫草素标准曲线
        3.2 多糖标准曲线
        3.3 腺苷标准曲线
        3.4 麦角甾醇标准曲线
        3.5 虫草酸标准曲线
        3.6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比较试验结果
        3.7 提取时间比较试验结果
        3.8 提取温度比较试验结果
        3.9 液料比比较试验结果
    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秦巴蛹虫草诱变选育及白化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蛹虫草概述
    1.2 蛹虫草活性成分
        1.2.1 虫草素的研究概况
        1.2.2 虫草多糖的研究概况
    1.3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
        1.3.1 蛹虫草的固体培养
        1.3.2 蛹虫草的液体培养
    1.4 蛹虫草生长的影响因素
        1.4.1 营养成分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
        1.4.2 环境因子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
        1.4.3 添加剂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
    1.5 蛹虫草的抑菌活性
    1.6 蛹虫草诱变育种
        1.6.1 食用菌育种概述
        1.6.2 原生质体技术概述
        1.6.3 原生质体技术原理
        1.6.4 原生质体诱变技术
    1.7 白化虫草的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的内容及其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秦巴蛹虫草优良菌株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菌株子座形态描述
        2.2.2 不同菌株栽培结果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诱变条件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的影响
        3.2.2 多因素试验结果
        3.2.3 验证试验结果
        3.2.4 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诱变条件的研究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秦巴蛹虫草再生菌株的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虫草素细菌敏感株的筛选
        4.2.2 指示菌的鉴定
        4.2.3 再生菌株的初筛
        4.2.4 再生高产菌株的复筛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白化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温度对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5.2.2 培养基初始 pH 对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5.2.3 光照对菌落形态的影响
        5.2.4 生物量的测定
        5.2.5 白化菌株栽培结果
        5.2.6 白化菌株子座及培养剩余基质中腺苷及虫草素的测定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利用生物磁化水培养蛹虫草及对其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蛹虫草研究概述
        1.2.1 蛹虫草基本生物学特性
        1.2.2 蛹虫草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应用价值
        1.2.3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概况
    1.3 生物磁效应概述
        1.3.1 生物磁效应理论
        1.3.2 生物磁技术
        1.3.3 生物磁效应的机制探讨
        1.3.4 生物磁效应的应用
    1.4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仪器
    2.3 药品及试剂
        2.3.1 药品
        2.3.2 主要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菌株的活化
        2.4.2 磁处理水的制备
        2.4.3 磁处理水母种培养基试验
        2.4.4 磁处理水液体培养酶活性测定
        2.4.5 磁处理水液体培养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2.4.6 磁处理水固体栽培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磁处理水母种培养基菌丝长势试验
    3.2 磁处理水液体培养对蛹虫草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2.1 磁处理水对蛹虫草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2.2 磁处理水对蛹虫草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2.3 磁处理水对蛹虫草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 磁处理水液体培养对菌丝干重和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3.3.1 对菌丝干重的影响
        3.3.2 对菌丝中虫草酸含量的影响
        3.3.3 对菌丝中虫草素的影响
        3.3.4 对菌丝中多糖的影响
    3.4 磁处理水固体栽培对生物学效率及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3.4.1 对子座中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3.4.2 对子座中虫草酸含量的影响
        3.4.3 对子座中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3.4.4 对子座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衰老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引言
    1.2 蛹虫草概述
        1.2.1 蛹虫草的分类地位
        1.2.2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
        1.2.3 蛹虫草的寄主及分布
        1.2.4 蛹虫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2.4.1 蛹虫草的化学成分
        1.2.4.2 蛹虫草的药理作用
    1.3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和抗衰老功效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及趋势
        1.3.1 蛹虫草的人工栽培技术
        1.3.2 蛹虫草的抗衰老功效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蛹虫草子实体人工栽培条件的研究
        2.1.1 材料
        2.1.1.1 蛹虫草菌株
        2.1.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1.3 培养基
        2.1.2 方法
        2.1.2.1 蛹虫草野生菌株的采集
        2.1.2.2 蛹虫草野生菌株的处理
        2.1.2.3 栽培步骤
        2.1.2.4 营养条件、环境因素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
        2.1.3 结果与分析
        2.1.3.1 营养液用量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
        2.1.3.2 碳源、氮源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
        2.1.3.3 温度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
        2.1.3.4 湿度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
        2.1.3.5 温差、光照及通气状况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
        2.1.4 讨论
    2.2 蛹虫草发酵菌丝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2.2.1 材料
        2.2.1.1 蛹虫草菌株
        2.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1.3 培养基
        2.2.2 方法
        2.2.2.1 蛹虫草野生菌株的采集
        2.2.2.2 蛹虫草野生菌株的处理
        2.2.2.3 培养步骤
        2.2.2.4 营养条件、环境因素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3 结果与分析
        2.2.3.1 碳源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3.2 氮源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3.3 发酵培养基组成的正交试验结果
        2.2.3.4 接种量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3.5 装液量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3.6 接种菌龄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3.7 培养基起始pH值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3.8 培养周期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3.9 培养温度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3.10 摇床速度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3.11 消泡剂用量对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影响
        2.2.4 讨论
    2.3 人工培植蛹虫草主要功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2.3.1 蛹虫草多糖含量的测定
        2.3.1.1 材料
        2.3.1.2 实验方法
        2.3.1.3 结果与分析
        2.3.1.4 讨论
        2.3.2 蛹虫草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3.2.1 材料
        2.3.2.2 实验方法
        2.3.2.3 结果与分析
        2.3.2.4 讨论
        2.3.3 蛹虫草虫草酸含量的测定
        2.3.3.1 材料
        2.3.3.2 实验方法
        2.3.3.3 结果与分析
        2.3.3.4 讨论
        2.3.4 蛹虫草虫草素含量的测定
        2.3.4.1 材料
        2.3.4.2 实验方法
        2.3.4.3 结果与分析
        2.3.4.4 讨论
        2.3.5 蛹虫草SOD酶活力的测定
        2.3.5.1 材料
        2.3.5.1.1 样品来源
        2.3.5.1.2 仪器与试剂
        2.3.5.2 实验方法
        2.3.5.3 结果与分析
        2.3.5.4 讨论
        2.3.6 讨论
3 蛹虫草的抗衰老功效研究
    3.1 蛹虫草对生物耐力的影响
        3.1.1 材料
        3.1.1.1 实验材料
        3.1.1.2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1.2.1 实验分组
        3.1.2.2 蛹虫草样品的制备
        3.1.2.3 蛹虫草混悬液实验剂量的确定
        3.1.2.4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3.1.2.5 小白鼠游泳实验
        3.1.3 结果与分析
    3.2 蛹虫草对生物反应灵敏性的影响
        3.2.1 材料
        3.2.1.1 实验材料
        3.2.1.2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2.1 实验分组
        3.2.2.2 蛹虫草样品的制备
        3.2.2.3 蛹虫草混悬液实验剂量的确定
        3.2.2.4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3.2.2.5 小白鼠热板实验
        3.2.3 结果与分析
    3.3 蛹虫草对生物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3.3.1 材料
        3.3.1.1 实验材料
        3.3.1.2 仪器与试剂
        3.3.2 实验方法
        3.3.2.1 实验分组
        3.3.2.2 蛹虫草样品的制备
        3.3.2.3 蛹虫草混悬液实验剂量的确定
        3.3.2.4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3.3.2.5 样品制备
        3.3.2.6 氧自由基总量的测定
        3.3.2.7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测定
        3.3.2.8 过氧化脂质含量的测定
        3.3.2.9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3.3.3 结果与分析
        3.3.3.1 蛹虫草对老年大鼠血清、脑组织自由基总量的影响
        3.3.3.2 蛹虫草对老年大鼠血清SOD、LPO、CAT的影响
        3.3.3.3 蛹虫草对老年大鼠脑组织中SOD、LPO、CAT的影响
        3.3.4 讨论
    3.4 蛹虫草对生物生殖能力的影响
        3.4.1 材料
        3.4.1.1 实验材料
        3.4.1.2 仪器与试剂
        3.4.2 实验方法
        3.4.2.1 实验分组
        3.4.2.2 蛹虫草样品的制备
        3.4.2.3 蛹虫草混悬液实验剂量的确定
        3.4.2.4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3.4.2.5 实验小白鼠一般体征的观察
        3.4.2.6 睾丸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
        3.4.2.7 精子数量的测定与精子畸形的观察
        3.4.2.8 生殖细胞微核率的测定
        3.4.3 结果与分析
        3.4.3.1 实验小白鼠一般体征的观察
        3.4.3.2 睾丸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
        3.4.3.3 精子数量的测定
        3.4.3.4 精子畸形的观察
        3.4.3.5 生殖细胞微核率的测定
        3.4.4 讨论
    3.5 野生蛹虫草与人工培植蛹虫草清除OH-自由基的对比研究
        3.5.1 材料
        3.5.1.1 实验材料
        3.5.1.2 仪器与试剂
        3.5.2 实验方法
        3.5.2.1 样品制备
        3.5.2.2 羟自由基的测定
        3.5.2.3 清除率的测定
        3.5.3 结果与分析
        3.5.4 讨论
    3.6 讨论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蛹虫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4.1.2 蛹虫草抗衰老功效的研究结果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主要菌株的超微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蛹虫草多糖和虫草素的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D]. 江琦. 江南大学, 2018(01)
  • [2]蛹虫草的生长生理与光的相关性研究[D]. 李怡霖.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3]蛹虫草多糖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钟文,郭丽新,齐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9)
  • [4]蛹虫草有效成分提取及蛹虫草功能保健饮料开发[D]. 常秀娟.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5)
  • [5]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培养工艺参数优化[D]. 常正姣. 郑州大学, 2016(02)
  • [6]不同碳源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代谢组的影响及发酵液抑菌能力探究[D]. 蔡昭宁. 西南大学, 2016(02)
  • [7]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光温对其含量影响的研究[D]. 陈玉保.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 [8]秦巴蛹虫草诱变选育及白化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马跃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9]利用生物磁化水培养蛹虫草及对其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D]. 赵博.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3)
  • [10]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衰老功效研究[D]. 王奇.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蛹虫草主要菌株的超微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