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脑脊髓炎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

禽脑脊髓炎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

一、禽脑脊髓炎de研究进展和控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杨子龙[1](2019)在《影响冀南地区肉鸡健雏率的细菌性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在胚胎期和刚出壳时期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胚胎发病或死亡,孵化率下降,影响健雏率,使弱雏鸡增多,对孵化场或养殖场经济效益造成损失。因此,对出壳雏鸡主要病原菌种类进行调查和分析,筛选有效治疗药物,对健雏率的提高和雏鸡胚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调查病、弱肉雏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采集118只刚出壳病、弱父母代肉雏鸡,进行大体和显微病理观察,从肝脏中分离细菌,观察菌落菌体形态,提取菌株DNA,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结果序列比对结合菌落菌体形态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病、弱肉雏鸡腹围较大,卵黄吸收不良,肝脏土黄色;显微镜下肝脏组织充满空泡,窦状隙充满红细胞。共分离菌株58株,11种菌,分离率为49.15%(58/118)。其中,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9.49%(23/118),粪肠球菌分离率为16.10%(19/118),志贺氏菌为2.54%(3/118),阴沟肠杆菌为2.54%(3/118),肺炎克雷伯菌为2.54%(3/118),奇异变形杆菌为1.69%(2/118),假单胞菌属为0.85%(1/118),不动杆菌属为0.85%(1/118),库克氏菌为0.85%(1/118),肠道沙门氏菌为0.85%(1/118),纳西杆菌为0.85%(1/118)。这些提示刚出壳病、弱肉雏鸡感染细菌种类较多,优势菌为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对19株分离粪肠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K-B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林可霉素(LIN)、氨苄西林(AM)、头孢噻肟(CTX)、多粘菌素(CL)耐药率为100%,对链霉素(S)、四环素(TE)耐药率为94.74%,对强力霉素(DO)耐药率为84.21%,对大观霉素(SPT)、阿奇霉素(AZM)耐药率为73.68%,对庆大霉素(CN)、新霉素(N)、红霉素(E)耐药率为68.42%,对卡那霉素(K)耐药率为63.16%,对氧氟沙星(OFX)耐药率为52.63%,对恩诺沙星(ENR)耐药率为47.37%,对左氧氟沙星(LEV)耐药率为42.11%,对青霉素(P)耐药率为36.84%,对万古霉素(VA)耐药率为5.26%。进一步对分离株进行最小抑制浓度(MIC)的测定,结果显示四环素MIC50大于256μg/mL,MIC90大于256μg/mL,耐药率为94.74%;链霉素MIC50大于2048μg/mL,MIC90大于2048μg/mL,耐药率为84.21%;红霉素MIC50大于256μg/mL,MIC90大于256μg/mL,耐药率为84.21%;氧氟沙星MIC50为64μg/mL,MIC90大于128μg/mL,耐药率为52.36%;万古霉素MIC50为2μg/mL,MIC90为4μg/mL,耐药率为0%。结果说明分离的粪肠球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提示在治疗粪肠球菌感染时,应选择敏感药物。对19株粪肠球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基因AAC(6ˊ)-APH(2")检出11株,检出率为57.89%,与耐药表型相符率为84.62%。基因APH(3ˊ)-Ⅲ检出11株,检出率为57.89%,与耐药表型相符率为91.67%。基因ANT(6ˊ)-Ⅰ检出10株,检出率为52.63%,与耐药表型相符率为55.56%。基因ermB检出13株,检出率为68.42%,与耐药表型相符率为100%。基因tetM检出18株,检出率为94.74%,与耐药表型相符率为100%。基因TEM、mefA、vanA、vanB未检出。可以看出粪肠球菌耐药基因与其耐药性基本一致,耐药性与携带耐药基因有关。

王红,曹志,毛娅卿,吴涛,宋新宇,宫晓,张恒,马爽,李慧姣,范根成[2](2018)在《禽脑脊髓炎、鸡痘二联活疫苗安全性、最小免疫剂量及免疫效力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确定禽脑脊髓炎(AE)、鸡痘(AP)二联活疫苗的安全性、最小免疫剂量及免疫效力,自制3批二联活疫苗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鸡接种10倍剂量疫苗后精神、食欲及发育均正常,临床表现和剖检均无异常;AEV YBF02株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0 EID50,鸡痘鹌鹑化弱毒株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 EID50;3批疫苗AEV YBF02株的病毒含量均≥103.2EID50/羽份,鸡痘鹌鹑化弱毒株的病毒含量均≥103.4EID50/羽份,攻毒后保护指数为89100。试验表明,自制二联活疫苗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用于预防禽脑脊髓炎和鸡痘。

李天芝,于新友,苗立中[3](2018)在《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对雏鸡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因该病常被忽略,免疫率不高,发病后又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给养鸡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朱亚露,揭鸿英,毕志香,赵阳,何家惠,侯继波,于漾[4](2017)在《禽脑脊髓炎病毒HMM08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为明确禽脑脊髓炎(AE)病毒自分离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以用于禽脑脊髓炎灭活疫苗的研制,以发病雏鸡脑组织为材料,进行SPF鸡回归试验、PCR检测、SPF鸡胚分离培养有限稀释纯化、特异性试验等,得到一株禽脑脊髓炎病毒,命名为HM08株,对该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毒株纯净、无外源病毒污染,E1代病毒含量达到105.56EID50/0.2 mL,E2代至E15代病毒含量稳定在107.0EID50/0.2 mL以上;100倍稀释的E1代毒种,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胚龄SPF鸡胚,12 d内,引起AE特征性病变的病变率达100%;用E1代毒按照500 EID50/只对1日龄、7周龄的SPF鸡脑内接种,出现AE特征性病变的病变率达100%;以该毒制成的疫苗0.3 mL/羽份免疫鸡,能获得100%保护。表明HM08株是一株较好的AE疫苗候选毒株。

王红,曹志,韩乃君,郭伟伟,范根成[5](2016)在《禽脑脊髓炎病毒VR株的致病性研究》文中认为为探索禽脑脊髓炎病毒强毒VR株对SPF鸡的致病性,开展了不同接种途径和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力试验。不同接种途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AEV VR株口服后不能引起发病;刺种、肌肉注射途径接种随着日龄增大,发病率降低;脑内注射途径接种可引起试验鸡全部发病。最小致病量试验结果显示,VR株脑内注射攻毒的最小致病量为102.0 EID50。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鸡日龄的增大,其致病力略有差异,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结果表明,AEV VR株脑内攻毒70日龄内SPF鸡的发病率为80%及以上,攻毒剂量为104.0EID50。

王宏英,房飞,崔学利[6](2016)在《鸡马立克病的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对策》文中认为马立克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可导致全群发病和淘汰,是当前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马立克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就马立克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详细阐述,以供诊断和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杨雅婷,代俊[7](2016)在《某蛋鸡场禽传染性脑脊髓炎发病情况调查》文中认为研究主要观察了禽传染性脑脊髓炎在某蛋鸡场产蛋鸡群中的感染情况,针对禽脑脊髓炎对成年鸡的感染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对今后的预防工作提出了建议。禽传染性脑脊髓炎对开产蛋鸡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产蛋率上,在观察到产蛋率突然下降后,采用琼脂扩散试验(AGP)法对采集到的血样进行检测,证实了鸡群确实感染禽传染性脑脊髓炎。在鸡群患病期间,除了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同时还对其生产性状及指标进行了追踪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是引起产蛋率的下降,而在死淘率及采食量方面均无明显变化。

王龙,宁博林,赵月政,唐兴和[8](2016)在《产蛋高峰期蛋鸡脑传染性脊髓炎病例》文中认为黑龙江某蛋鸡养殖基地,在2015年12月份场内一批次3栋舍相继发生传染性脑脊髓炎病症状,产蛋率由94%下降到60%,发病7天后产蛋率逐渐回升,恢复期为710天。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禽传染性脑脊髓炎(AE),是由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侵害禽类中枢神经系统为特征的传染病,病理变化主要为非化脓性脑炎[1]。成年鸡感染后产蛋率下降,雏鸡最容易

王秋娟[9](2006)在《禽脑脊髓炎病毒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禽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 AE)是一种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引起的以侵害幼禽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以病禽共济失调、震颤和非化脓性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鸡、火鸡、野鸡、鹌鹑均可感染。1930年首先在美国发现该病,现已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我国自1980年以来,先后在广东、江苏、辽宁、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福建、上海等省市区发生,对养禽业造成很大危害。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的培养较为困难,从而影响了对该病的深入研究。目前一般都采用免疫学方法,如免疫荧光( IFA )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来直接检测抗原,但费时费力;国外也有用AEV单克隆抗体建立的免疫组化、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等方法检测AEV抗原的成功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出AEV结构蛋白VP1基因,并以重组蛋白为抗原制备特异性抗体,为快速大量制备AE的检测抗原提供了条件,也为建立快速诊断和检测AEV的特异性方法奠定了基础。为此,主要有如下工作:1. AEV结构蛋白VP1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以初步纯化的AEV VR株提取的RNA为模板,根据已发表的AEV 1143株结

葛俊伟,关云涛,王云峰,刘怀然,李昌文,杨增岐,曲连东,陈洪岩[10](2005)在《禽脑脊髓炎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文中研究指明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AEV Van-roekel株结构蛋白基因VP1,测序结果表明VP1基因全长810 bp,编码270个氨基酸;和AEV 1143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4.2%,氨基酸同源性为99.26%。将VP1基因定向克隆到pGEX-6p-1载体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的下游,并把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BL21中,经IPTG诱导后,VP1基因得以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确定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8 Ku,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试验兔,琼脂扩散试验显示免疫血清能与禽脑脊髓炎琼脂扩散标准阳性抗原呈特异反应,表明重组VP1蛋白保留了天然蛋白的部分活性。

二、禽脑脊髓炎de研究进展和控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禽脑脊髓炎de研究进展和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冀南地区肉鸡健雏率的细菌性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影响雏鸡质量的因素
        1.1.1 种蛋的品质
        1.1.1.1 种禽质量
        1.1.1.2 种蛋的保存
        1.1.1.3 蛋重和蛋形指数
        1.1.1.4 蛋壳颜色和厚度
        1.1.2 孵化条件
        1.1.2.1 温度
        1.1.2.2 相对湿度
        1.1.2.3 通风换气
        1.1.2.4 翻蛋与凉蛋
        1.1.3 营养性因素
        1.1.3.1 维生素缺乏造成的影响
        1.1.3.2 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影响
        1.1.3.3 氨基酸缺乏造成的影响
        1.1.4 生物性因素
        1.1.4.1 细菌性传染病
        1.1.4.2 病毒性传染病
        1.1.4.3 真菌性传染病
    1.2 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1.2.1 氨基糖苷类
        1.2.2 大环内酯类
        1.2.3 四环素类
        1.2.4 氟喹诺酮类
        1.2.5 β-内酰胺类
        1.2.6 糖肽类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肉雏鸡病原菌分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设备
        2.1.2 试剂和耗材
        2.1.3 病、弱肉雏鸡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1.3.1 样品采集
        2.1.3.2 病理学观察
        2.1.3.3 培养基的制备
        2.1.3.4 菌株的培养及纯化
        2.1.3.5 菌株形态学鉴定
        2.1.3.6 菌株DNA的提取
        2.1.3.7 通用引物的合成
        2.1.3.8 菌株的PCR扩增
        2.1.3.9 菌株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病、弱肉雏鸡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2.2.2 分离菌株的PCR扩增
        2.2.3 分离菌株的鉴定
        2.2.3.1 疑似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2.3.2 疑似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
        2.2.3.3 疑似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
        2.2.3.4 疑似阴沟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2.3.5 疑似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
        2.2.3.6 疑似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
        2.2.3.7 疑似假单孢菌属的分离鉴定
        2.2.3.8 疑似不动杆菌属的分离鉴定
        2.2.3.9 疑似库克氏菌的分离鉴定
        2.2.3.10 疑似肠道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2.2.3.11 疑似纳西杆菌的分离鉴定
        2.2.4 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设备
        3.1.2 试剂和耗材
        3.1.3 菌株来源
        3.1.4 粪肠球菌生长曲线测定
        3.1.5 粪肠球菌标准曲线测定
        3.1.6 K-B纸片法药敏试验
        3.1.7 最小抑制浓度(MIC)测定
        3.1.7.1 抗菌药液的制备
        3.1.7.2 菌液的制备
        3.1.7.3 肉汤微量稀释法操作步骤
        3.1.8 粪肠球菌耐药基因检测
        3.1.8.1 耐药基因引物设计
        3.1.8.2 DNA模板的制备
        3.1.8.3 基因的PCR扩增及凝胶电泳检测
        3.1.8.4 扩增产物序列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长曲线
        3.2.2 标准曲线
        3.2.3 K-B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
        3.2.4 MIC结果
        3.2.5 耐药基因检测
    3.3 讨论
        3.3.1 对氨基糖苷类耐药作用
        3.3.2 对四环素类耐药作用
        3.3.3 对大环内酯类耐药作用
        3.3.4 对β-内酰胺类耐药作用
        3.3.5 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作用
        3.3.6 对林可胺类耐药作用
        3.3.7 对糖肽类耐药作用
    3.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加科研情况

(2)禽脑脊髓炎、鸡痘二联活疫苗安全性、最小免疫剂量及免疫效力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疫苗
        1.1.2 攻毒用强毒
        1.1.3 SPF鸡胚、鸡
    1.2 方法
        1.2.1 疫苗的安全性试验
        1.2.2 疫苗最小免疫剂量测定
        1.2.2. 1 AEV YBF02株的最小免疫剂量
        1.2.2. 2 鸡痘鹌鹑化弱毒株的最小免疫剂量
        1.2.2. 3 判定标准
        1.2.2. 3. 1 禽脑脊髓炎雏鸡临床症状
        1.2.2.3.2鸡痘临床病变表现
        1.2.3 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
        1.2.3. 1 病毒含量测定
        1.2.3. 1. 1 AEV含量测定
        1.2.3. 1. 2 APV含量测定
        1.2.3. 2 攻毒保护试验
        1.2.3. 2. 1 疫苗对AEV的免疫效力评价
        1.2.3. 2. 2 疫苗对APV的免疫效力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疫苗的安全性
    2.2 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
    2.3 疫苗的免疫效力
        2.3.1 病毒含量测定
        2.3.2 疫苗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3)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
6 防控措施

(4)禽脑脊髓炎病毒HMM08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引物设计
    1.3 病毒分离与鉴定
        1.3.1 病料的处理
        1.3.2 SPF鸡回归试验
        1.3.3 病毒的PCR检测
        1.3.4 PCR产物测序结果和分析
        1.3.5 SPF鸡胚接种
        1.3.6 病毒有限稀释法纯化
        1.3.7 病毒含量测定
    1.4 毒种的纯净性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1.4.1 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外源病毒检验
        1.4.2 原始毒种特异性试验
        1.4.3 对鸡胚的毒力
        1.4.4 对SPF雏鸡的毒力
        1.4.5 毒种鸡胚传代稳定性研究
        1.4.6 免疫原性
2 结果
    2.1 SPF鸡回归试验结果
    2.2 病毒的PCR检测结果
    2.3 病毒测序和同源性分析
    2.4 SPF鸡胚接种分离结果
    2.5 病毒纯化结果
    2.6 毒种的纯净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
        2.6.1 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外源病毒检验结果
        2.6.2 特异性试验结果
        2.6.3 对SPF鸡胚的毒力测定
        2.6.4 对SPF雏鸡的毒力
        2.6.5 病毒传代稳定性研究
        2.6.6 免疫原性测定
3 讨论

(5)禽脑脊髓炎病毒VR株的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禽脑脊髓炎强毒VR株
        1.1.2 SPF鸡胚
        1.1.3 SPF鸡
    1.2 方法
        1.2.1 VR株毒种的制备及病毒含量测定
        1.2.1. 1 VR株毒种的制备
        1.2.1. 2 VR株毒种病毒含量测定
        1.2.2 对SPF雏鸡不同接种途径的致病性试验
        1.2.3 最小致病量试验
        1.2.4 对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性试验
2 结果
    2.1 VR株毒种制备及病毒含量测定结果
    2.2 对SPF雏鸡不同接种途径的致病性试验结果
    2.3 最小致病量试验结果
    2.4 对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力试验结果
3 讨论

(7)某蛋鸡场禽传染性脑脊髓炎发病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与器材
    2.2 方法
        2.2.1 调查对象调查鸡群品种为白凤,170日龄左右,存栏2万多只。
        2.2.2 调查原因
        2.2.3 调查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养管理
    3.2 免疫程序调查鸡场的免疫程序见表1。
    3.3 产蛋率变化情况
    3.4 死淘情况调查期间鸡群的死亡及淘汰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鸡群的日死亡数均在4只以下。调查的鸡舍存栏约20 900只鸡,按该场的标准,日死亡率小于0.01%(4只以下)来衡量(淘汰鸡除外),在调查期间,日死亡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5 采食情况
    3.6 琼脂扩散试验
        3.6.1 样品采集按1%左右比例随机抽检。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后置于4℃冰箱保存,共采样192份。
        3.6.2 试验步骤
    3.7 治疗措施与转归
        3.7.1 治疗措施
        3.7.2 转归经过约14d的产蛋率变化后,鸡群的产蛋又恢复正常,死淘率及耗料与前期相比也无明显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8)产蛋高峰期蛋鸡脑传染性脊髓炎病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2 实验室检查
3 恢复情况
4 防控与治疗
5 小结

(9)禽脑脊髓炎病毒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综述
    一 AEV 病原学特征
    二 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三 实验室诊断
    四 免疫及防治研究
    五 结语
第一章 禽脑脊髓炎病毒结构蛋白VP1 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第二章 禽脑脊髓炎结构蛋白VP1 基因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禽脑脊髓炎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毒、菌株及质粒
    1.2 酶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病毒繁殖、纯化及RNA提取
    1.5 RT_PCR和cDNA克隆
    1.6 VP1基因的表达
    1.7 Westen Blot鉴定VP1基因表达产物
    1.8 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检测
2 结 果
    2.1 RT_PCR扩增结果
    2.2 VP1的克隆
    2.3 表达质粒的鉴定
    2.4 SDS_PAGE和Westen Blot检测
    2.5 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检测
3 讨 论

四、禽脑脊髓炎de研究进展和控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冀南地区肉鸡健雏率的细菌性因素分析[D]. 杨子龙.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2]禽脑脊髓炎、鸡痘二联活疫苗安全性、最小免疫剂量及免疫效力试验[J]. 王红,曹志,毛娅卿,吴涛,宋新宇,宫晓,张恒,马爽,李慧姣,范根成. 中国兽药杂志, 2018(07)
  • [3]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J]. 李天芝,于新友,苗立中.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8(03)
  • [4]禽脑脊髓炎病毒HMM08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朱亚露,揭鸿英,毕志香,赵阳,何家惠,侯继波,于漾. 中国家禽, 2017(23)
  • [5]禽脑脊髓炎病毒VR株的致病性研究[J]. 王红,曹志,韩乃君,郭伟伟,范根成. 动物医学进展, 2016(10)
  • [6]鸡马立克病的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对策[J]. 王宏英,房飞,崔学利.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05)
  • [7]某蛋鸡场禽传染性脑脊髓炎发病情况调查[J]. 杨雅婷,代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16(09)
  • [8]产蛋高峰期蛋鸡脑传染性脊髓炎病例[J]. 王龙,宁博林,赵月政,唐兴和.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6(05)
  • [9]禽脑脊髓炎病毒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 王秋娟. 扬州大学, 2006(03)
  • [10]禽脑脊髓炎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 葛俊伟,关云涛,王云峰,刘怀然,李昌文,杨增岐,曲连东,陈洪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5(06)

标签:;  ;  ;  ;  ;  

禽脑脊髓炎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