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在家用空调中的应用与展望

涡旋式压缩机在家用空调中的应用与展望

一、涡旋压缩机在家用空调器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冯灵浩[1](2021)在《环保制冷剂R152a/R1234ze(E)用于房间空调器的循环性能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缓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制冷空调行业便不断地研究新型环保制冷剂以替代具有高GWP和ODP不为0的传统制冷剂R22。目前环保型的HFOs物质被视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制冷剂,HFOs中的R1234ze(E)环保性良好,但存在单位容积制冷量不足的缺陷。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R1234ze(E)与R152a以质量比40:60构成的混合物有作为R22替代物的可行性。为此,作为R22的长期替代物,进一步开展该混合工质用于房间空调器的循环性能研究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首先,以用于计算气液相状态参数的PR方程为基础,结合VDWs混合法则和气液相平衡理论的相关基础知识,构建了适用于R152a/R1234ze(E)的气液相平衡计算模型并以该混合物的气液相平衡实验数据予以验证,得到了该混合物气相、液相中温度、压力、组分比、比体积之间的相关函数关系。该模型得出的饱和气液相压力的最大误差和平均误差分别为0.617%和0.135%。其次利用温度、压力、比体积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剩余性质函数,进一步构建了适用于该物质的焓熵计算模型,并以273.15K时饱和液体的焓熵值为基准点,计算了R152a/R1234ze(E)在一定温度区间的焓熵值,为R152a/R1234ze(E)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数据。最后,利用制冷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实际设备的一些性质参数、结构参数如压缩机的等熵效率、理论输气量、输气系数以及运行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建立了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Simulink平台将数学模型转化为实际运行的物理模型,同时将气液相平衡计算模型和焓熵计算模型嵌入其中,完成了房间空调器循环仿真系统的构建。应用构建好的仿真系统对R152a/R1234ze(E)在空调工况下和变工况的循环性能测试。对比R22的循环性能,发现R152a/R1234ze(E)的循环制冷量与压缩机循环耗功量在空调工况下分别比R22低大约41%和43%,在变工况下,夏季循环制冷量比R22低43.97%~52.66%,循环耗功比R22低29.73%~46.96%,COP比R22低8.23%~17.26%;冬季循环制热量比R22低35.85%~65.28%,循环耗功比 R22 低 25.16%~55.50%,COP 比 R22 低 17.46%~29.67%。由仿真结果可知,R152a/R1234ze(E)替代R22用于房间空调器最大的缺陷便是制冷量或制热量的不足,建议增加压缩机的输气量、利用换热器回收冷量以增大过冷度、优化循环系统的方法来提升制冷量或制热量,以满足其用于房间空调的需要。

张新玉,赖东锋,韩雷[2](2020)在《双向短管节流阀在R410A家用空调器上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空调节流元件主要以毛细管、电子膨胀阀为主,短管节流件的应用相对较少,而本文可为双向短管节流阀在我国家用空调器中得到大批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双向短管节流阀和毛细管的工作原理,并结合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应用双向短管节流阀的空调系统在性能、噪声及成本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双向短管节流阀替代毛细管应用在R410A冷媒空调器上,性能更加优越;在保证机组安全可靠的同时,成本优势较为明显;室外机噪声值略高于毛细管节流系统,但经体验在可接受范围内。

张童[3](2020)在《R32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补气参数分析及性能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R32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单级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低温以及夏季高温工况下的运行时出现的排气温度过高、制热量或制冷量不足等问题,然而,针对不同准一级压缩内容积比的压缩机在对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应采取怎样的喷气压力和喷气量才能获得最佳性能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就R32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准一级压缩内容积比、喷气压力等参数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相对喷气量的影响规律以及相对补气量对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喷气增焓热泵的工作原理和热力学定律,建立了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编程、调用Refprop软件计算制冷剂物性参数,并依据参考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所建的热泵系统的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然后,对不同环境温度(-200℃),且冷凝温度为45℃时的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和普通的单级压缩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对比,结果显示,喷气增焓热泵系统的各项性能参数均优于普通单级的热泵系统;接着在喷气增焓系统中分别采用R32与R22制冷剂,两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制冷剂R32比R22在热泵系统中的冬季的制热性能更优,更适合在低温地区推广。最后进一步探究了R32喷气增焓热泵系统的补气压力、准一级压缩内容积比对不同环境温度下系统的相对喷气量的影响规律,并在压缩机固定的准一级压缩内容积比下,计算了在不同的相对喷气量的条件下系统的性能指标,得出了R32喷气增焓热泵系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最佳结构和运行参数的取值范围:冬季制热工况下,系统的准一级压缩内容积比设为1.1,相对喷气量值最大;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最佳的相对喷气量为22%33%;当环境温度为-10-5℃时,最佳的相对喷气量20%22%;当环境温度为-5℃以上时,最佳的相对喷气量为18%20%。相应的最佳相对喷气压力在0.851.31之间。夏季制冷工况下,在环境温度为3045℃时,对于喷气增焓热泵系统,准一级压缩内容积比也不应取值过大,当取值为1.1时,制冷性能较好,系统最佳喷气量在0.14-0.2之间较为合适。在最佳补气参数范围内,相对于普通热泵系统,喷气增焓热泵系统的优势则越明显。本文研究表明了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能显着提高热泵的制热、制冷性能、且有效地降低了排气温度。热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最佳的准一级压缩内容积比,相对喷气压力以及相对喷气量,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运行参数。本文研究为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推广提供了参考价值。

赵晓丹,张超,王素英,刘恩海,赵楠楠[4](2019)在《微通道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性能测试与分析》文中认为构建了2HP的微通道分体式家用空调器实验系统。该系统的冷凝器采用微通道换热器,蒸发器采用管-翅片式换热器。对比了额定制冷工况下微通道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和常规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性能,并在不同制冷剂充注量下对微通道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额定制冷工况下,相对于常规家用空调器,微通道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提高了3.85%,压缩机功率降低了2.50%,COP提高了6.46%;在额定制冷工况下,制冷剂充注量为710g时微通道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

胡用[5](2019)在《户式变频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性能与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作为中央空调市场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空调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制冷采用风机盘管作为末端,具有出风温度适宜,湿度适宜等优势,制热可以采用地板采暖或者暖气片采暖,其舒适性远优于空调。近年随着北方煤改电项目的推进,发展势头更是非常迅猛。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变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户式空气源热泵机组中,变频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机组全工况运行的IPLV。喷气增焓技术也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制热工况下喷气技术可以极大的拓展产品的应用范围,提高产品的制热量及性能系数,制冷工况下喷气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大幅提升产品的制冷量及性能系数,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性能作为判定产品使用是否节能省电的主要指标,目前针对上述这些方面的的性能及可靠性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针对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性能及可靠性展开。性能及可靠性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设计理念开始就需要细致的考虑,主要以设计为源头,综合考虑目前各种技术,从设计角度去优化产品的性能,完善产品的可靠性,辅助使用理论计算分析,再配合大量实验进行验证。这个过程虽然很耗时,但仍是目前空调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不失为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从零部件选型、控制逻辑、性能和可靠性测试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具体如下:选型方面:包括压缩机、水侧换热器、翅片换热器、电子膨胀阀、油分、气液分离器、风机、电机、四通阀、水泵、膨胀罐等主要部件。要确保产品具备优良的性能必须要各个部件完美的配合,从而整体发挥出最好的性能。其中压缩机是系统的动力来源,也是系统最重要的部件。要保证压缩机的运行可靠,就需要保证系统的运行压力、温度等在压缩机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压缩机选型确定以后,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制冷系统其他的部件均为配合压缩机发挥出最佳性能且能可靠运行而进行选择,当然选型时还要考虑到经济性。控制逻辑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大脑,主要目的是让制冷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可靠的运行。而制冷系统运行的关键是压缩机,因此逻辑中大部分都是围绕压缩机如何稳定运行展开。各种频率设定和保护设定都是针对其进行。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水侧换热器,如果蒸发温度过低将导致水结冰从而使换热器冻坏。因此设定有效的水流量和温度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就是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主要是为了精确控制各个运行工况下的主路冷媒流量及补气路冷媒流量,从而确保各零部件发挥最优的性能及确保各部件的可靠性。性能和可靠性测试主要是针对上述零部件选型和控制逻辑,搭建样机及测试台进行试验研究。性能测试主要测试各个工况下的机组性能,研究不同环温、不同水温、不同频率、不同喷气量对性能的影响,确保各个工况下发挥出最佳的性能。可靠性测试主要针对极端恶劣工况、电控发热、结构应力、除霜等工况,测试其在这些情况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了解产品应用的极限,从而调整机组的设计或者对用户做出指导意见,以确保机组的稳定。

刘永刚[6](2019)在《专利视角下E集团技术创新研究 ——以涡旋压缩机产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涡旋压缩机作为第三代压缩机,在制冷、冷冻、供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涡旋压缩机却遭遇了重大困难:在中小功率空调市场上,面临着技术虽不够先进、但却具有成本优势的转子压缩机的挤压;而大功率市场,则面临着来自于传统大功率螺杆压缩机小型化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本文以全球最大的涡旋压缩机生产商E集团作为研究的对象,探索涡旋压缩机技术研发的方向,应对市场的挑战。本文在结合中国涡旋压缩机市场竞争态势的基础上,针对涡旋压缩机专利进行了检索与分析,主要工作包括:1.以“涡旋”和“压缩机”作为检索关键词,并利用国际专利分类法(IPC)筛选相关专利;2.利用MATLAB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未来专利申请趋势;3.综合运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中的S曲线进化理论、专利指标法等方法对涡旋压缩机技术进行技术生命周期分析;4.利用INCOPAT软件的专利聚合功能对E集团及其竞争对手专利进行聚合分析,绘制专利地图;5.利用专利组合理论对于E集团以及竞争对手的技术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判断;6.结合1-5的分析结果对E集团未来的研发策略进行了探讨;7.讨论综合运用知识产权手段为E集团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涡旋压缩机技术目前处于技术成熟期;2.与竞争对手相比,E集团处于技术领导者的地位,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处于技术活跃者、潜在技术竞争者和技术落后者的位置上;3.未来技术研发重点着眼于:a)放弃小功率与转子压缩机的低成本竞争;b)加强大功率产品和适应超低温环境的产品研发;c)在高效节能领域,在变频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不放弃E集团独树一帜的数码涡旋技术;d)加强涡旋压缩机在热泵、烘干等新应用领域的技术研究。

唐唯尔[7](2018)在《R290在房间空调器和热泵系统中应用的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全球性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使得绿色环保的R290(丙烷)制冷剂逐渐成为制冷空调领域的研究热点。R290拥有着优良的热力学特性,但是易燃易爆的缺点却成为了推广的主要障碍,因此亟需解决在R290替代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本文以中国房间空调器和热泵行业的R290替代为背景,分析讨论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对R290在1-3HP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和5HP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中应用的性能以及发生泄漏后的浓度分布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系统内的温度压力、泄漏口的形状面积、环境风速等参数对R290发生管道泄漏后浓度分布的影响。使用一种全新的QLNM方法,对不同工况下R290在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各组件中的质量分布规律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空调开机时约62%70%的R290制冷剂分布在冷凝器中,停机后制冷剂则会向蒸发器中进行迁移,此时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质量分布占到了充灌量的66%73%。以此为基础,论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实际情况下1-3HP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发生泄漏后的室内R290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发生制冷剂泄漏事故后,房间内R290浓度超过LFL的区域只会集中在空调器室内机的正下方,空调器内的充灌量以及泄漏孔的直径对室内浓度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制冷剂质量分布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在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室内机和室外机液体连接管处安装常闭型电磁阀的方法,有效地延缓了制冷剂在停机后向室内机的迁移,降低了R290的泄漏速度以及发生泄漏事故后的火灾隐患。通过对5HP风冷热泵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测试,使热泵系统的最佳充灌量降低至了1.3kg,满足了EN 378等国际相关标准的要求。针对1.3kg R290在热泵系统中发生泄漏后机组内外浓度分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热泵周围区域只有在贴近地面处会出现浓度超过LFL的情况,热泵的摆放位置和泄漏孔高度对R290的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热泵内部的电控柜内,则会长时间出现R290浓度超过LFL的情况。

Hoang Thanh Dat[8](2018)在《自然冷源过冷对热泵制热性能影响的机理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解决这一问题,全球范围都在努力研究新能源及如何节约能源。近年来,热泵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采用热泵技术可以节约大量高品位能源,不同型式的热泵广泛应用在工商业,特别是家用供暖设备上。热泵兼有制热和制冷的功能,因此适用于90%的世界人口和地区。空气源热泵一般使用电驱动,采用空气作为低温热源,具有无污染物排放的特点,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供热设备。应用热泵技术实现家庭供暖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低温制热时制热量不足,稳定性差;二是制热COP有待提高。制热COP的水平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作为取代传统燃煤或燃气的技术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自然冷源过冷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对其运行机理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针对以R32为工质的热泵系统,采用自然冷源主路过冷和补气冷凝提高其制热性能。并搭建了实验系统,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对单级压缩热泵供热性能的衰减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压缩过程、排气温度、节流过程、吸气过热等对系统的影响规律,探讨热泵效率降低的机理,研究各种因素降低的热泵制热性能的规律。自然冷源主路过冷和补气冷凝可以改进压缩机的压缩过程、降低排气温度等,使得循环更加接近准理想热泵循环。其次,建立了自然冷源主路过冷与补气冷凝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自然冷源主路过冷与补气冷凝热泵系统在改进制热性能方面的运行规律。自然补气冷凝热泵系统能提高压缩机的指示效率与性能系数,保证机组在低温环境下运行的稳定性。详细研究自然冷源主路过冷热泵制热系统,该系统利用自然冷源主路过冷系统获取过冷度,通过过冷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变化计算得到排气温度、制热量、指示功率、制热COP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对辅助回路过冷系统各部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分析了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过冷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不同的循环型式进行对比。再次,搭建了主路过冷与补气冷凝系统实验装置,实验研究关键参数(排气温度、制热量、制热COP、过冷度与补气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主路过冷系统过冷度增大时排气温度、制热量、制热COP都降低,过冷度增高8℃时,制热COP降低0.13;对补气冷凝系统,过冷度增高排气温度、制热量、制热COP都降低,过冷度增高8℃时,制热COP降低0.15。最后,针对除霜的系统进行过冷循环的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利用过冷过程除去霜层对热泵系统的性能影响,研究霜层的特性带来的过冷容量及产生的热泵制热过程过冷。建立融霜过程与过冷的能量关系,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述融霜过冷系统研究。

崔增燕[9](2018)在《带自然冷源过冷的空气源热泵运行机理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可以有效的改善热泵在低温及超低温工况运行下制热性能低和排气温度升高过快的问题,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本文根据中间补气压缩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的循环原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运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本文首先对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低温工况下制热性能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低温热泵和液态工质过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然后本文立足于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系统,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质物性学等理论研究特定工质不同工况下补气冷凝对低环温条件热泵制热量、功耗、能效的影响,对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冬季低温工况下的制热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重点对系统中补气冷凝性能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完成了补气冷凝系统理论循环的计算。由理论计算可以看出: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较单级压缩系统和普通补气系统相比,能够获得更低的排气温度和更高的制热性能。从理论上说明该系统在解决空气源热泵系统低温适应性问题上有进一步的突破。最后进行实验验证验,针对R32工质搭建了实验系统,提出了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循环原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准二级压缩系统的运行机理与实验方案,研究系统随自然冷源的流量、补气压力及蒸发温度等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数据来分析该系统的性能,验证和修正理论分析的方法与结果,并与相同工况下单级压缩系统及普通补气压缩系统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由结果可以看出:相同工况条件下,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所消耗的电功率较单级压缩系统有所降低,制热性能明显提升;较普通补气压缩系统排气温度降低,制热性能略有降低。但是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可以在-20℃以下的低温工况下仍能保持较低的排气温度和较高的制热性能,在实际运行中能够满足低温工况条件下的要求。由此说明,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具有一定的低温适应的优越性。

丁家琦[10](2018)在《R290空气源冷热水热泵机组泄漏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因为臭氧层破坏以及全球变暖两大环境问题,寻求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制冷剂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R290(丙烷)因其良好的热力性能以及环保天然特质而备受青睐。而R290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可燃性。本文主要针对R290空气源冷热水热泵机组进行了安全性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CFD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假设热泵泄漏口直径为10mm,泄漏量1.3kg,泄漏时间240s,整个过程匀速泄漏,进行了一些模拟研究,探究了制冷剂泄漏的一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热泵放置位置对制冷剂泄漏扩散几乎无影响,增加热泵上流通面数量能加快制冷剂的扩散速度,而增加室内气流扰动能有效解决制冷剂沉积分层现象。同时也针对在热泵底部开孔以及通风两种措施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措施都能有效降低制冷剂泄漏的危险性。本文采用实验研究为辅助方式,同时为验证模拟的可行性,针对实验进行了类似的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在制冷剂泄漏过程以及泄漏完毕后较短的时间内,房间中地面附近会有高浓度的浓度聚集,除此以外,房间内浓度都处于安全状态。由于实验与模拟的初始条件存在差异,故结果与实验结果也存在不同,但通过分析都给出了合理解释,故而采用模拟分析的方法是可行的。

二、涡旋压缩机在家用空调器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涡旋压缩机在家用空调器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环保制冷剂R152a/R1234ze(E)用于房间空调器的循环性能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制冷循环仿真简介
    1.3 空调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混合工质R152a/R1234ze的热力学性质计算
    2.1 R152a/R1234ze的相平衡模型构建
    2.2 R152a/R1234ze气液相平衡计算
    2.3 R152a/R1234ze焓熵值计算模型
        2.3.1 R152a/R1234ze气相的焓熵值
        2.3.2 R152a/R1234ze液相的焓熵值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房间空调器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
    3.1 压缩机模型建立
        3.1.1 房间空调器压缩机选择
        3.1.2 压缩机的数学模型
    3.2 冷凝器的数学模型
        3.2.1 房间空调器冷凝器选择
        3.2.2 冷凝器数学模型建立
    3.3 节流机构的数学模型构建
        3.3.1 节流机构的选择
        3.3.2 节流阀的数学模型
    3.4 蒸发器的数学模型
        3.4.1 房间空调器蒸发器选择
        3.4.2 蒸发器数学模型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房间空调器仿真模型的搭建
    4.1 压缩机的仿真模型
    4.2 冷凝器的仿真模型
    4.3 节流机构的仿真模型
    4.4 蒸发器的仿真模型
    4.5 制冷循环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模型验证及仿真循环性能计算
    5.1 仿真模型校验
    5.2 循环工质为R152a/R1234ze的仿真计算
        5.2.1 标准工况下的仿真计算
        5.2.2 变工况的仿真计算
    5.3 系统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双向短管节流阀在R410A家用空调器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作原理
    2.1 毛细管节流装置
    2.2 双向短管节流阀装置
    2.3 节流元件工作原理
3 试验分析
    3.1 试验装置
    3.2 结果分析
        3.2.1 性能对比
        3.2.2 噪声对比
        3.2.2 其他对比
4 成本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3)R32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补气参数分析及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喷气增焓热泵系统的研究概况
        1.2.1 关于系统中部件的研究现状
        1.2.2 系统中间参数研究
    1.3 环保制冷剂的研究概况
        1.3.1 替代制冷剂发展趋势
        1.3.2 制冷剂R32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R32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建模
    2.1 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基本原理
    2.2 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数学模型
    2.3 压缩机模型的建立
        2.3.1 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过程
        2.3.2 系统性能参数
    2.4 换热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2.4.1 室外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流程图
        2.4.2 室内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及计算程序框图
    2.5 经济器模型
    2.6 热力膨胀阀模型
    2.7 普通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计算
    2.8 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仿真算法设计
    2.9 本章小结
3.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模型验证及分析
    3.1 仿真结果验证及分析
    3.2 喷气增焓系统与普通热泵系统性能对比
    3.3 R32喷气增焓系统与R22喷气增焓热泵系统性能对比
    3.4 本章小结
4.低温制热工况下运行参数分析及性能研究
    4.1 设定参数对相对喷气量的影响规律
        4.1.1 环境温度对相对喷气量的影响规律
        4.1.2 准一级压缩内容积比对相对喷气量的影响规律
    4.2 相对喷气量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3 相对喷气压力对相对喷气量的影响规律
    4.4 本章小结
5.高温制冷工况下运行参数分析及性能研究
    5.1 设定参数对相对喷气量的影响规律
        5.1.1 环境温度对相对喷气量的影响规律
        5.1.2 准一级压缩内容积比对相对喷气量的的影响规律
    5.2 相对喷气量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3 相对喷气压力对相对喷气量的的影响规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微通道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性能测试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装置及测试工况
    1.1 实验装置
    1.2 测试工况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两种制冷系统的性能比较
    2.2 不同充注量时微通道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性能变化
3 结语

(5)户式变频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性能与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发展简介
        1.1.2 变频技术的发展概况
        1.1.3 喷气增焓技术简介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性能研究理论基础
    2.1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性能研究主要方向
        2.1.1 直流变频喷气增焓涡旋压缩机
        2.1.2 室外风侧换热器模型
        2.1.3 室内水侧换热器模型
        2.1.4 电子膨胀阀模型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系统设计及主要部件选型
    3.1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系统组成及原理
    3.2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主要部件设计与选型
        3.2.1 压缩机的设计与选型
        3.2.2 室外风侧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
        3.2.3 室内水侧换热器选型
        3.2.4 膨胀阀设计与选型
        3.2.5 油分离器设计与选型
        3.2.6 气液分离器模型与计算
        3.2.7 四通阀设计与选型
        3.2.8 管径设计与冷媒充注量计算
        3.2.9 冷媒充注量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及控制策略
    4.1 焓差实验台测试原理与要求
        4.1.1 实验室基本要求
        4.1.2 温度测试装置
    4.2 数据采集与传输
        4.2.1 小水机测试用软件
        4.2.2 合肥通用所测试软件
        4.2.3 应力应变测试
    4.3 测试内外机安装
    4.4 控制策略
        4.4.1 机组开关机信号判断
        4.4.2 线控器主要功能
        4.4.3 制冷开机流程
        4.4.4 制热开机流程
        4.4.5 除霜控制
        4.4.6 相关保护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测试研究
    5.1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测试方案
    5.2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性能试验研究
        5.2.1 制冷工况下的性能分析
        5.2.2 制热工况下的性能分析
        5.2.3 补气对机组制冷性能影响分析
        5.2.4 补气对机组制热性能影响分析
    5.3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回油试验研究
    5.4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电控发热试验研究
    5.5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管路应力试验研究
    5.6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可靠性试验研究
        5.6.1 高温制冷
        5.6.2 低温制冷实验
        5.6.3 超低温制热实验
        5.6.4 除霜实验
        5.6.5 压缩机驱动可靠性实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专利视角下E集团技术创新研究 ——以涡旋压缩机产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思路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难点与创新点
        1.4.1 论文难点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专利情报检索与分析
        2.1.1 专利检索的对象
        2.1.2 专利检索工具、检索范围与关键词选取
        2.1.3 其他有关专利检索的说明
    2.2 专利地图
        2.2.1 专利地图简介
        2.2.2 专利地图绘制方法
    2.3 技术生命周期理论
        2.3.1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2.3.2 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S曲线)
        2.3.3 专利指标法
    2.4 专利组合理论
第3章 E集团产品市场环境分析
    3.1 E集团与主要国际竞争对手
    3.2 国内市场发展综述
    3.3 空调行业压缩机市场分析
        3.3.1 转子压缩机的挑战
        3.3.2 涡旋压缩机:日美争霸
        3.3.3 节能空调市场:变频与数码涡旋
    3.4 冷冻行业压缩机市场分析
    3.5 热泵行业压缩机市场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E集团技术创新演化规律
    4.1 涡旋压缩机工作原理
    4.2 涡旋压缩机技术发展
    4.3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S曲线)
        4.3.1 IPC筛选
        4.3.2 美国专利数据拟合曲线(回归分析)
        4.3.3 基于美国专利数据的技术成熟度预测
        4.3.4 对美国专利数据的分析
        4.3.5 中国专利数据拟合曲线(回归分析)
        4.3.6 对中国专利数据的分析
    4.4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专利指标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E集团技术创新外部竞争环境
    5.1 专利地图
        5.1.1 竞争对手的选择
        5.1.2 E集团专利地图
        5.1.3 日本公司专利地图
        5.1.4 格力电器专利地图
        5.1.5 美的集团专利地图
    5.2 E集团与竞争对手专利组合分析
        5.2.1 中国专利组合分析
        5.2.2 美国专利组合分析
第6章 E集团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6.1 低成本与小型化
    6.2 追求高效率
        6.2.1 变频涡旋技术分析
        6.2.2 E集团变频涡旋产品实践
        6.2.3 变容量技术分析
    6.3 积极开拓新产品
        6.3.1 热泵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6.3.2 EVI技术: 热泵的强热之“芯
    6.4 产品多元化
        6.4.1 半封涡旋压缩机
        6.4.2 热泵热水器
        6.4.3 热泵烘干机
    6.5 冷冻领域: 大功率技术研究
    6.6 与空调生产商的竞争与合作
    6.7 本章总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R290在房间空调器和热泵系统中应用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制冷剂的发展与替代历史
    1.3 下一代制冷剂的替代选择及所面临的问题
    1.4 R290等可燃制冷剂安全性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R290泄漏的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研究
    2.1 R290泄漏过程的理论分析
    2.2 R290扩散过程的理论分析
    2.3 R290泄漏和扩散过程的模拟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R290在房间空调器中的分布和泄漏速度研究
    3.1 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质量分布测量方法的对比
    3.2 R290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原型机的优化与性能测试
    3.3 制冷剂质量分布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3.4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3.5 充灌量对质量分布的影响
    3.6 开关机状态对质量分布的影响
    3.7 R290泄漏质量与时间关系的测量
    3.8 本章小结
4 R290在小功率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内泄漏的实验研究
    4.1 室内泄漏实验原理和步骤
    4.2 充灌量对室内R290浓度分布的影响
    4.3 泄漏孔径对室内R290浓度分布的影响
    4.4 电磁阀关闭对室内R290浓度分布的影响
    4.5 空气扰动对室内R290浓度分布的影响
    4.6 R290室内泄漏实验结果汇总
    4.7 R290在室外机内部泄漏时的浓度分布
    4.8 本章小结
5 R290在大功率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内的安全性实验研究
    5.1 原型机的优化与性能测试
    5.2 R290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质量分布
    5.3 R290室内泄漏实验的准备与仪器布置
    5.4 空调尺寸对R290充灌量对室内浓度分布的影响
    5.5 泄漏孔径对室内R290浓度分布的影响
    5.6 电磁阀的影响以及关阀后R290迁移过程的验证
    5.7 2HP和3HP室内泄漏实验结果汇总
    5.8 本章小结
6 R290在5HP风冷热泵机组中的安全性实验研究
    6.1 系统优化以及最佳充灌量的确定
    6.2 热泵泄漏实验原理和步骤
    6.3 热泵远离墙面放置时的R290浓度分布
    6.4 热泵靠近墙面放置时的R290浓度分布
    6.5 热泵系统内部电控柜内的R290浓度分布
    6.6 热泵机组发生R290泄漏时半空中的浓度分布
    6.7 R290在热泵上半部分发生泄漏时的浓度分布
    6.8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与奖励

(8)自然冷源过冷对热泵制热性能影响的机理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世界能源形势与建筑节能
        1.1.1 热泵供暖
        1.1.2 热泵供暖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过冷器系统
        1.2.2 带过冷的热泵系统
        1.2.3 制冷剂R32研究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及本文主要工作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本研究主要工作
第2章 主路过冷热泵系统
    2.1 逆卡诺循环
    2.2 准理想的热泵循环
    2.3 实际循环影响因素分析
    2.4 自然冷源过冷循环与理论循环
        2.4.1 过冷度的引入
        2.4.2 自然冷源主路过冷热泵循环的理论计算
        2.4.3 过冷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计算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级压缩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系统
    3.1 双级压缩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系统
    3.2 蒸汽压缩模型
    3.3 闪发器模型
    3.4 中间腔模型
    3.5 补气冷凝器模型
    3.6 补气冷凝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6.1 补气冷凝程度随蒸发温度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论计算
        3.6.2 补气冷凝程度随冷凝温度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论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然过冷实验研究
    4.1 自然冷源主路过冷与补气冷凝的理论计算与分析
        4.1.1 过冷度对排气温度影响
        4.1.2 过冷度对制热量影响
        4.1.3 过冷度对指示功率影响
        4.1.4 过冷度对制热COP影响
    4.2 实验台的搭建
        4.2.1 设备名细
        4.2.2 过冷器
        4.2.3 电控柜简介
        4.2.4 闪发器
        4.2.5 实验过程
    4.3 系统部件和技术参数介绍
    4.4 实验工况
    4.5 实验目的、内容与步骤
        4.5.1 实验目的
        4.5.2 实验内容与步骤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1 主路过冷系统
        4.6.2 补气冷凝系统
    4.7 主路过冷系统与补气冷凝系统的比较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除霜过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1 空气源热泵的结霜特性
        5.1.1 空气源热泵延缓结霜及除霜研究现状
        5.1.2 空气源热泵除霜研究进展
    5.2 过冷量与除霜量之间的关系
        5.2.1 过冷量与除霜量随蒸发温度的变化
        5.2.2 过冷量与除热量随冷凝温度的变化
    5.3 除霜过程模拟计算结果
        5.3.1 霜层物理性质
        5.3.2 除霜能量分配计算公式
        5.3.3 除霜量与冷凝温度的影响
        5.3.4 除霜量与蒸发温度的影响
        5.3.5 除霜量对制热COP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过冷器结构对自然过冷系统的性能影响
    6.1 过冷器结构与原理
        6.1.1 过冷器的工作原理
        6.1.2 过冷器的设计方法
        6.1.3 主路过冷系统模拟结果
    6.2 过冷器对补气冷凝系统性能的影响
        6.2.1 过冷器对补气冷凝系统模拟结果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带自然冷源过冷的空气源热泵运行机理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空气源热泵冬季低温制热性能下降的原因分析
        1.1.2 解决空气源热泵低温制热性能下降的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1 准二级压缩中间补气热泵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液态工质过冷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R32制冷剂研究进展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机理
    2.1 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的运行机理
    2.2 过冷循环特性指标
    2.3 数学计算模型
        2.3.1 蒸汽压缩模型
        2.3.2 闪发器模型
        2.3.3 中间腔模型
        2.3.4 补气冷凝器模型
    2.4 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循环型式与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带自然冷源补气冷凝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理论分析
    3.1 补气冷凝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论计算假设
    3.2 补气冷凝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3.2.1 不同冷凝温度补气冷凝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蒸发温度补气冷凝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然冷源补气冷凝实验对比与分析
    4.1 实验台的搭建
    4.2 实验台主要部件介绍
        4.2.1 量热罐简介
        4.2.2 过冷器简介
        4.2.3 闪发器简介
        4.2.4 电控柜简介
    4.3 系统部件和技术参数介绍
    4.4 实验工况控制方式
    4.5 实验测试步骤与方法
    4.6 实验目的与内容
        4.6.1 实验目的
        4.6.2 实验内容
    4.7 测试结果与分析
        4.7.1 随过冷流量的变化
        4.7.2 随补气压力的变化
        4.7.3 三种不同型式的比较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R290空气源冷热水热泵机组泄漏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R290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课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流体问题的方法
    2.2 泄漏扩散过程的理论分析
    2.3 CFD数值模拟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R290泄漏模拟分析
    3.1 R290泄漏模拟过程
    3.2 R290泄漏模拟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R290泄漏实验研究
    4.1 R290泄漏实验原理
    4.2 R290泄漏实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涡旋压缩机在家用空调器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环保制冷剂R152a/R1234ze(E)用于房间空调器的循环性能仿真研究[D]. 冯灵浩. 南昌大学, 2021
  • [2]双向短管节流阀在R410A家用空调器上的应用[A]. 张新玉,赖东锋,韩雷. 2020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 2020
  • [3]R32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补气参数分析及性能优化[D]. 张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微通道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性能测试与分析[J]. 赵晓丹,张超,王素英,刘恩海,赵楠楠.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9(03)
  • [5]户式变频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性能与可靠性研究[D]. 胡用. 东南大学, 2019(05)
  • [6]专利视角下E集团技术创新研究 ——以涡旋压缩机产品为例[D]. 刘永刚.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R290在房间空调器和热泵系统中应用的安全性研究[D]. 唐唯尔.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8]自然冷源过冷对热泵制热性能影响的机理与实验研究[D]. Hoang Thanh Dat.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5)
  • [9]带自然冷源过冷的空气源热泵运行机理与实验研究[D]. 崔增燕.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5)
  • [10]R290空气源冷热水热泵机组泄漏安全性研究[D]. 丁家琦.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涡旋式压缩机在家用空调中的应用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