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进出口国际集装箱集散现状与发展

上海港进出口国际集装箱集散现状与发展

一、上海口岸进出口国际集装箱集疏运现状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钱小平[1](2019)在《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集装箱运输成为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高级运输组织形式,在发达国家先进港口占比达到20%至40%,而目前我国各大港口的占比多数不超过5%。集装箱海铁联运作为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本低、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少和安全的比较优势,尤其适合港口与内陆间(中长运距)的运输,成为世界很多国家优先发展的运输组织形式,近年来集装箱海铁联运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起步于2009年,2011年至2017年,海铁联运箱量实现了年均约40%的增速,线路不断增多,腹地不断延伸,营运机构不断增加;但即使2017年海铁联运箱量达到40.5万TEU,占总吞吐箱量2461万的比例也只有1.64%,远低于我国六大海铁联运示范通道的平均水平2.8%,同时基础设施薄弱、辐射腹地狭窄、铁路运价较高、业务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仍制约着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得出了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宜选择发展型战略。接着,分析了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需求,并运用灰色RBF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海铁联运的集装箱箱量进行定量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发展战略重点:建立全方位的揽货体系、高效的物流信息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最后结合宁波舟山港发展实际,提出了优化内陆“无水港”网络、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拓展新通道线路、加强集疏运设施建设、整合信息应用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保障等六点具体的发展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张翼鹏[2](2017)在《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组织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长三角城市群”和“环太湖经济带”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苏州市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地区交通运输特别是集装箱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地区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实现运输的可持续发展,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应用而生。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组织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分析S港腹地至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对S港腹地国际集装箱总运输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生成系数法的S港腹地至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运输量预测模型,并预测2017年至2020年S港腹地至上海港国际集装箱总运输量;再次,分析运输方式分担模型和航线配船模型之间的关系,以船舶的载箱量、航行速度和负载率为变量将上述两个模型进行有机结合,分出口和进口构建基于运输方式分担的航线配船优化模型;最后,根据航道通航条件和主要适航船型,设计出模型优化求解算法,最终通过多变量循环嵌套的计算方法得出2020年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最优的运输组织方案,并提出促进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以船舶的载箱量、航行速度和负载率为变量将运输方式分担模型和航线配船模型进行有机融合,分出口和进口构建基于运输方式分担的航线配船优化模型,丰富和完善了集装箱水路运输组织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本文的研究也为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的运营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利于促进S港腹地企业对外的经贸交流,促进苏州市积极融入我国“一带一路”、“长三角城市群”和“环太湖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为促进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唐海燕,毕玉江[3](2012)在《上海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概括近年来上海自身进出口、口岸进出口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提出制约上海进一步扩大进口的因素主要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限制,缺少增加进口的系统化措施体系,现有外贸监管领域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上海扩大进口应遵循协调发展、动态调控、便利管理、服务促进的总体方针,以结构调整、消费升级、辐射引领为导向,注重"四个中心"建设的互动机制与内在联系,从进口模式、进口组织的各环节入手,降低进口流通综合税费,培育市场化进口主体,完善进口服务体系。

宋炳良,肖祥鸿,任声策[4](2011)在《上海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完善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上海大规模港口设施建设已基本告捷,主要工作精力应逐步转到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所必需的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和相关配套软件设施上来。包括水路运输与道路运输产业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基础功能。应改变传统的水路、公路、铁路集疏运比例,灵活使用价格杠杆合理调节集装箱流量,彻底突破江浙沪跨区高速公路交通瓶颈,实现和完善上海港区与高速公路、内河和铁路网络的衔接,积极开展海铁联运,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以加快上海港集疏运系统的一体化进程。

叶培坚[5](2009)在《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上海港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从而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通过分析上海港现阶段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现状,并与国外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进行比较,发现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中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很不平衡,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发展对策,使公路、水路和铁路三个子系统协调发展。

商凌云[6](2009)在《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集装箱运输是件杂货物运输发展的高级形式,是运输领域的一场重要革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货运质量,减少了运输环节和运输时间,降低了货运成本,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结果,形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集装箱运量不断增大,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经济性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多式联运通道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成为解决集装箱多式联运经济性问题的重要内容。重庆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地区,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具有“承东启西,左传右递”的区位优势。直辖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重庆地区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也得到快速发展,而目前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建设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由“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政策要求所带来的重庆地区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必将对重庆地区集装箱运输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论文从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入手,首先介绍了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的宏观环境,从软件、硬件两个大的方面分析了目前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然后对多式联运通道的货种、箱源、流向等进行了研究,运用灰色GM(1,1)模型方法对集装箱量进行了预测,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进行评价,对评价结论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总结了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对策。论文的重点在于:首先,对灰色GM(1,1)模型方法进行了修正,建立参差GM(1,1)模型,并运用模型对集装箱量进行了较精确的预测;其次,建立了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路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各出境路径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确定了最优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以及各出境通道选择的先后顺序,分析各路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通道的进一步建设发展提供依据。

蔡真亮[7](2007)在《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港口是支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国内与国外的交通纽带,直接关系到城市乃至腹地经济的兴衰。宁波是我国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是浙江省对外开放的前沿,是我国华东地区通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加速宁波港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及建设,不仅对宁波市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还能够更好地加速腹地经济发展,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对长三角经济圈、华东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从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形势、全球集装箱发展趋势、船舶大型化、物流业发展、腹地和其他港口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宁波港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外部环境。其次,通过对宁波港情况的介绍和港内陆集疏运体系、集装箱吞吐能力的分析,概括介绍了宁波港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内部环境。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组合预测模型对宁波港未来集装箱运量进行了预测。以上述分析预测为基础,本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宁波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目标:于2010年初步建设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于2020年完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根据上述目标,本文提出了以船公司为本、发挥优势实现集装箱运输规模化发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发展重点,并于文章最后得出结论。

张锦[8](2006)在《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上海港是中国大陆第一大港,在中国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流域产业新一轮升级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为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东北亚港口间争夺国际枢纽港地位的竞争、周边港口的腹地之争、沿海港口相继出台国际枢纽港建设规划等,给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2005年底,洋山深水港的开港使上海港摆脱了无深水港的困境,同样使上海港再次成为世界航运业和港口业关注的焦点。 与香港、新加坡、鹿特丹等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相比,上海港建设国际枢纽港,既有其自身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结合企业战略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分析了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提出了上海港集装箱运输未来的发展战略。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上海港集装箱运输未来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回顾了企业战略理论的内容。其次,根据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运用定量方法预测了未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描述了未来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再次,本文应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了上海港集装箱运输未来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SWOT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上海港集装箱运输未来应采取的发展战略。然后,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上海港集装箱运输未来发展的6大战略,即港城联动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长江流域合作战略、周边港口竞争合作战略、优化集疏运结构战略、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战略。最后,本文针对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文章对于提升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和制定战略规划,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杨建勇[9](2005)在《现代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不到10年的时间,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已经完成了从交通运输基础性功能设施向世界市场资源配置枢纽的转型,成为全球性国际贸易与运输链中的重要环节。以国际集装箱化为特征的现代运输方式不仅促进了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重大调整,同时也催动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港口建设与发展的热潮。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争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和区域性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的激烈竞争,其竞争程度已经超越了港航产业的企业经营范畴并越来越带有政府行政行为的色彩。不少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化港口建设与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则是通过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来进一步扩大港口规模,提升港口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国际竞争能力。经济发展为港口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深化港口发展理论研究,充分把握港口发展的基本运行规律,对于我们统筹港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经济全球化与港口发展研究为主线,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现代经济学方法及其他多种学科理论工具手段,对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结合港口发展的实践,本论文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通过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了港口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运行规律;(2)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分析与论证了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3)通过对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基本趋势的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沿海港口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局面,提出了港口发展战略及其基本对策;(4)通过对不同时期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运行规律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与检索,本论文在以下四个方面所提出的基本观点及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具有原创性:(1)通过对港口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的作用方式与途径的分析,提出并论证了港口城市市场容量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互为依存关系:(2)通过对港口国际竞争念势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区域性国际港口群之间“竞争引力效应”概念,即同一区域相邻国家或地区之间港口竞争程度分别与其产业规模成正比,与其地理距离成反比的相互关系;(3)通过对港口基础设施基本属性的分析,提出了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

徐逸桥[10](2004)在《上海市港口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国大陆的第一大港,上海港的港口服务业自1990年代以来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21世纪更是进入了历史罕见的快速发展阶段,港口各方面业务的发展势头迅猛。 然而众所周知,东北亚地区港口的竞争态势至今尚未明朗化,尤其是为了争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上海港、釜山港和高雄港之间的较量更是日趋白热化。上海港在快速发展港口服务业和积极应对来自东北亚地区周边港口的竞争与挑战的同时,必然会遇到制约港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这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上海港的国际中转集装箱量比重过低、上海港吞吐能力不足与货物量急剧上升之间存在着矛盾、上海港集疏运条件不发达等等。如果能够减缓或者消除一系列阻碍上海港口服务业发展的负面因素,那么上海港最终就极有可能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角逐中胜出。 本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概况,以及上海港及其经济腹地的港口服务业发展情况与相互关系;第二章着重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对上海、釜山和高雄的港口服务业的各项软硬件指标进行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第三章承接第二章的分析结果,阐述上海发展港口服务业的主要优劣势;第四章则针对上海港口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寻应对策略与解决之道。 本论文旨在对上海港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协助上海港口管理部门了解东北亚港口的竞争态势,明确自身发展的不足,为最终将上海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因作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上海口岸进出口国际集装箱集疏运现状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口岸进出口国际集装箱集疏运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文章创新点
2 海铁联运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海铁联运相关理论
        2.1.1 集装箱海铁联运
        2.1.2 相关概念
    2.2 国内外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2.2.1 国外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2.2.2 国内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3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和发展战略方向
    3.1 宁波舟山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宁波舟山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内部条件
        3.1.2 宁波舟山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外部环境
    3.2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SWOT分析
        3.2.1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优势
        3.2.2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劣势
        3.2.3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机遇
        3.2.4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威胁
    3.3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方向的选择
4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需求和运量预测
    4.1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需求
        4.1.1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腹地经济
        4.1.2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集装箱腹地货源
    4.2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运量预测
        4.2.1 影响因素
        4.2.2 预测模型
5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与对策
    5.1 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5.1.1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目标
        5.1.2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重点
    5.2 发展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5.2.1 拓展完善内陆腹地“无水港”网络,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5.2.2 培育海铁联运市场经营主体,扶持发展无车(船)承运人
        5.2.3 拓展海铁联运新通道,加大新线路开发力度
        5.2.4 建设海铁联运物流节点,加快集疏运网络基础设施衔接融合
        5.2.5 整合规范集装箱海铁联运信息体系,加快信息化应用实践探索
        5.2.6 完善海铁联运扶持政策,建立全面人才保障体系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组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S港腹地至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现状分析
    2.1 S港腹地国际集装箱运输现状
        2.1.1 公路运输至上海外高桥
        2.1.2 公路运输至上海洋山港
        2.1.3 公水联运
        2.1.4 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
    2.2 S港腹地国际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
第3章 S港腹地至上海港国际集装箱总运量预测
    3.1 预测思路和方法
    3.2 S港腹地至上海港国际集装箱总运输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2.1 经济和产业发展分析
        3.2.2 贸易往来分析
        3.2.3 货物种类分析
    3.3 S港腹地至上海港国际集装箱总运输量预测模型及预测结果
        3.3.1 模型的建立
        3.3.2 参数分析和预测
        3.3.3 预测结果
第4章 基于运输方式分担的航线配船优化模型
    4.1 优化思路与技术路线
    4.2 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分担量预测模型
        4.2.1 运输方式分担影响因素的确定
        4.2.2 模型的构建
        4.2.3 模型参数的确定
        4.2.4 模型分析
    4.3 基于运输方式分担的航线配船优化模型
        4.3.1 航线配船的基本原则
        4.3.2 航线配船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3.3 模型假设及约束条件
        4.3.4 参数说明
        4.3.5 模型的构建
第5章 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组织的优化计算
    5.1 研究思路
    5.2 航道通航条件及适航船型
    5.3 运输组织的优化计算
        5.3.1 算法的设计
        5.3.2 程序编写的思路
        5.3.3 优化计算的结果
    5.4 促进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3)上海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海外贸进口发展趋势及特征
    (一) 增速较快, 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
    (二) 进出口总额维持了增长趋势, 但经本地口岸进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
    (三) 上海企业经上海口岸的进口额比重平稳发展
    (四) 口岸进口额占全国比重下降
二、上海进一步扩大进口的目的及意义
    (一) 提升完善口岸功能, 增强经济辐射能力
    (二) 强化经济有机联系, 推进四个中心建设
    (三) 注重外贸平衡发展, 促进结构调整升级
    (四) 提高创新驱动能力, 改进创新体制机制
三、上海进一步扩大进口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 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限制政策制约了进口增长
    (二) 已有措施大都针对出口, 缺少增加进口的系统化措施体系
    (三) 现有外贸监管领域的一些体制机制已成为上海扩大进口的障碍
    (四) 进口优惠政策覆盖面不广, 配套措施不完善
    (五) 进口优惠政策力度不大
    (六) 与进口相关的管理政出多门现象严重
    (七) 行业协会作用有限
    (八) 口岸硬件基础较好, 但软实力仍需提升
四、上海增强口岸中转功能, 进一步扩大进口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 美国港口经验借鉴
        1.美国港口运作的商业模式总结。
        2.美国旧金山湾奥克兰:
        3.美国南路易斯安那港发展的成功经验。
        4.研究建议。
        (1) 应重视港口航运交通的国际化。
        (2) 应重视港口物流与贸易的国际化。
        (3) 应重视临港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
    (二) 新加坡港口经验总结与借鉴
        1.业务联系广泛, 拥有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
        2.围绕国际中转, 利用其他优势, 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1) 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中心。
        (2) 空港联运。
        (3) 国际船舶换装修造中心。
        (4) 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
        3.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整合信息资源。
        4.实行自由港政策。
        5.实行域外经营战略。
        6.注重人才培养。
        7.发展临港工业。
        8.提供各项收费优惠。
    (三) 荷兰鹿特丹港口经验总结与借鉴
        1.成熟的物流园区模式。
        (1) 特色化海港。
        (2) 先进的配给中心。
        (3) 参与国际贸易。
        2.一流的集疏运模式。
        3.鹿特丹港口模式发展的借鉴意义。
        (1) 港口功能多元化。
        (2) 港口货物集装箱化。
        (3) 港口泊位深水化。
        (4) 港口物流现代化。
        (5) 港口运输网络化。
        (6) 港口服务信息化。
    (四) 上海扩大进口、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国际经验总结
五、上海进一步扩大进口的对策建议
    (一) 颁布扩大进口的产品目录, 制定明确的进口产业导向政策
    (二) 强化口岸服务功能, 扩大面向全国的辐射能力
    (三) 建立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 创造扩大进口的市场需求
    (四) 突破机制体制瓶颈, 重建贸易加工区的政策优势
    (五) 统一协调通关标准, 全面提升进口检验检疫效率
    (六) 海关要合理把握自由裁量权, 保持进口征税政策的一致性
    (七) 重视进口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创新扩大进口的市场化体制机制
    (八) 审时度势, 抓住有利时机扩大进口

(4)上海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完善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上海经济与交通运输
    (一) 上海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依赖
    (二) 内河与道路交通运输亟待协调发展
        1.水路运输与主要产业关系更为密切。
        2.水路运输更为节能和低碳。
二、 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问题
    (一) 世界主要港口集疏运发展现状
        1.海外主要枢纽港集疏运概况。
        2.我国其他沿海大港集疏运概况。
    (二) 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困境及其成因
        1.腹地幅员有限。
        2.集疏运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1) 公路集疏运。
        (2) 内河集疏运。
        (3) 铁路集疏运。
    (三) 突破各集疏运方式瓶颈的现有思路
        1.内河航运。
        2.铁路。
        3.公路。
    (四) 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对港口集疏运条件的影响
        1.港区至腹地之间公路运距的变化。
        2.杭州湾建桥后港口集疏运成本和全程总成本的变化。
        3.上海港对其腹地货源竞争力的变化。
四、 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优化对策分析
    (一) 结合低碳经济建设, 实现外部经济效果内部化
    (二) 加快上海港集疏运系统的一体化进程
        1.建立和加强上海港集疏运系统的协调机制。
        2.建立点线结合的联运中心。
        3.鼓励内河水路集疏运。
    (三) 灵活使用价格杠杆, 合理调节集装箱流量
    (四) 彻底突破江浙沪跨区高速公路交通瓶颈
    (五) 充分认识集疏运条件改善对港口影响的两重性
五、 对策建议
    (一) 协调好公路、内河水路、铁路三种主要集疏运方式的比例
    (二) 实现和完善上海港区与高速公路、内河和铁路的网络的衔接
    (三) 配合低碳经济, 制定和推行内河和铁路运输发展的优惠政策
    (四) 灵活使用价格杠杆, 合理调节集装箱车流
    (五) 实现江浙沪三地之间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和统一管理
    (六) 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海铁联运

(5)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
    1.1 公路集疏运系统
    1.2 水路集疏运系统
    1.3 铁路集疏运系统
2 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存在的问题
3 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发展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公路集疏运系统
    3.2 加大水路运输的比例
        3.2.1 建设上海市内河集装箱快速通道
        3.2.2 积极配合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
    3.3 积极开展海铁联运
4 结束语

(6)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1.4.1 论文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及其运作机理
    2.1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相关概念
        2.1.1 集装箱
        2.1.2 集装箱运输
        2.1.3 集装箱多式联运
        2.1.4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
        2.1.5 集装箱货运站、集装箱堆场、物流中心
    2.2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形成过程
    2.3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构成要素及其特征
        2.3.1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构成要素
        2.3.2 影响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的因素
        2.3.3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特征
    2.4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运作机理
第三章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基本状况
    3.1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区域环境状况
        3.1.1 重庆地区区位状况
        3.1.2 重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3.1.3 通道发展政策导向状况
    3.2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硬件设施发展状况
        3.2.1 水路运输通道状况
        3.2.2 公路运输通道状况
        3.2.3 铁路运输通道状况
    3.3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软件发展状况
        3.3.1 参与各方分工协作状况
        3.3.2 信息化建设状况
        3.3.3 商贸服务体系建设状况
        3.3.4 口岸通关服务能力状况
    3.4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1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2 规划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箱量预测及路径评价
    4.1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箱源、货种分析
        4.1.1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箱源构成
        4.1.2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进出口主要货种
    4.2 重庆地区多式联运通道集装箱运输量预测
        4.2.1 修正的GM(1,1)残差模型
        4.2.2 基于灰色理论的重庆地区集装箱运输量预测
    4.3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路径构成
        4.3.1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出境通道构成
        4.3.2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境内通道构成
    4.4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路径评价
        4.4.1 模型方法选择
        4.4.2 基本原理和步骤
        4.4.3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路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4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路径评价
        4.4.5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路径评价结论分析
第五章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趋势
    5.1 腹地箱源增幅迅猛
    5.2 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公路集装箱优势日益显现
    5.3 铁路网建设日趋完善,铁路集装箱发展潜力巨大
    5.4 多通路、多方向、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网络逐步形成
    5.5 经济危机下内贸集装箱运输局面良好
    5.6 个性化服务需求趋势升高
第六章 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对策
    6.1 加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基础设施建设
        6.1.1 完善通道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6.1.2 加快集装箱物流园区建设
        6.1.3 加快集装箱物流信息化建设
    6.2 加强多式联运各方的联合与协作
        6.2.1 加强与铁路的合作
        6.2.2 加强与船公司的全方位合作
        6.2.3 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
        6.2.4 加强与其他港、站及地区合作
    6.3 提升重庆内河港口集装箱服务能力
    6.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增强政府支持
        6.4.1 完善有关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法规建设
        6.4.2 增强政府支持力度
    6.5 建立健全集装箱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创新之处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

(7)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及必要性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宁波港外部环境分析
    2.1 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背景
    2.2 国际海上集装箱运输发展所引发的深刻变化
    2.3 现代物流业发展对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4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给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带来新的机遇
    2.5 宁波港经济腹地分析
    2.6 周边港口发展分析
    2.7 宁波港外部环境综合评价
第三章 宁波港内部环境分析
    3.1 宁波港基本情况
    3.2 宁波港集装箱运输集疏运体系
    3.3 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第四章 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和分析
    4.1 预测方法的选取
    4.2 时间序列预测
    4.3 二元回归预测
    4.4 预测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5.1 战略目标
    5.2 战略重点
    5.3 战略措施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港口发展战略研究 第三节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回顾与现状 第二节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第三节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产业环境分析 第四节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趋势预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SWOT分析 第一节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二节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第三节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SWOT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及规划 第一节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总战略 第二节
    港口城市联动战略 第三节
    国际化经营战略 第四节
    与长江流域港口合作战略 第五节
    与周边港口的竞争合作战略 第六节
    优化集疏运结构战略 第七节
    提升现代港口物流功能战略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第一节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第二节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关键因素层次分析结果 附录二: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问卷调查表

(9)现代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港口发展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论文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研究工作
    1.3 论文的主要原创性观点
2 港口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国外理论界关于港口发展的理论综述
    2.2 国内理论界关于港口产业理论研究的综述
    2.3 国内外港口发展理论主要研究成果的评价
3 现代港口基本运行规律的理论研究
    3.1 港口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3.2 现代港口发展的基本动因
    3.3 港口运输的经济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港口市场结构及其集散效应
    4.1 现代港口市场结构
    4.2 港口的空间集聚效应
    4.3 港口的区域扩散效应
    4.4 本章小结
5 现代港口的政策环境与现代港口管理体制研究
    5.1 现代港口的政策环境研究
    5.2 现代港口管理体制研究
    5.3 现代港口投融资方式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国际港口竞争与我国港口发展的基本战略
    6.1 区域性国际港口群问题的基本现状
    6.2 我国沿海港口的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
    6.3 我国沿海港口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现代港口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
    7.1 港口国际竞争力概述
    7.2 港口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7.3 港口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我国港口产权结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8.1 我国沿海港口产权结构的历史沿革与体制分析
    8.2 现代港口产权多元化结构的现状分析
    8.3 多元化产权结构是完善港口管理体制的经济基础
    8.4 本章小结
9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现代航运服务产业
    9.1 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运动规律
    9.2 国际航运中心与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相关性
    9.3 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实例研究—开展上海口岸国际干线班轮中转业务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
答谢
主要参考文献
课程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课题研究工作
附录

(10)上海市港口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上海市国民经济与港口服务业发展概况
    1.1 上海市概况
    1.2 上海市经济建设概况与发展前景
    1.3 上海港口服务业发展概况
    1.4 上海港经济腹地的港口服务业概况
    1.5 上海港与经济腹地在港口服务业方面的相互关系
2 上海与釜山、高雄的港口服务业比较研究
    2.1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服务业的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2.2 三地港口自然条件
    2.3 三地集装箱港口硬件水平
    2.4 三地集装箱港口软件水平
    2.5 三地经济条件
    2.6 三地港口的体制及政策法规
    2.7 层次分析法在评价东北亚三港的港口服务业中的运用
    2.8 结果分析
3 上海发展港口服务业的主要优势和存在问题
    3.1 上海发展港口服务业的主要优势
    3.2 上海港口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上海发展港口服务业的应对策略和战略
    4.1 上海发展港口服务业的应对策略
    4.2 上海港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4.3 上海港口服务业发展前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上海口岸进出口国际集装箱集疏运现状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 钱小平. 宁波大学, 2019(06)
  • [2]S港至洋山港国际集装箱内支线直达运输组织优化研究[D]. 张翼鹏.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2)
  • [3]上海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政策研究[J]. 唐海燕,毕玉江. 科学发展, 2012(08)
  • [4]上海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完善的对策研究[J]. 宋炳良,肖祥鸿,任声策. 科学发展, 2011(08)
  • [5]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研究与探讨[J]. 叶培坚. 物流科技, 2009(12)
  • [6]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D]. 商凌云. 重庆交通大学, 2009(S2)
  • [7]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 蔡真亮. 上海海事大学, 2007(06)
  • [8]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 张锦. 上海海事大学, 2006(03)
  • [9]现代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杨建勇. 上海海事大学, 2005(04)
  • [10]上海市港口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策研究[D]. 徐逸桥. 上海海事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上海港进出口国际集装箱集散现状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