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室温响应系数法计算汽车室内温度变化引起的空调动态负荷

用室温响应系数法计算汽车室内温度变化引起的空调动态负荷

一、利用室温反应系数法计算轿车室内温度变化引起的空调动态负荷(论文文献综述)

田玲玲[1](2021)在《建筑综合热惰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中勇[2](2021)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优化策略》文中认为我国既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如何降低能耗,缓解能源安全危机是众多专家和学者正努力探索的方向和目标。随着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的老旧建筑普遍存在冬季室内温度过低,夏季室内温度过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围护结构未设置保温层、室外无遮阳措施、室内遮阳措施选择不合理,从而导致既有建筑冬夏季空调能耗远高于新建建筑。建筑节能改造措施能够提升室内热舒适感和光舒适感,是优化室内环境、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措施。节能措施的设计需考虑室内环境舒适占比、建筑节能和经济成本,量化分析投入产出比。较多建设单位为获取高额利润,投入的节能措施严重不足,任意选取节能措施或者选用成本低廉的节能材料。低成本材料自身性能较差,不仅没有达到节能目的,反而增加建造成本,造成资源浪费。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内容:(1)以成都市某老旧小区住宅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性气候特点合理设置节能措施,从而科学合理的进行节能改造与节能分析。(2)老旧居民住宅小区围护结构窗墙比较小,墙体结构保温措施对于室内环境影响占主导地位,介此,本文通过调研常用保温材料,最终选出5种保温材料作为墙体保温层,并基于Energy Plus能耗分析软件,研究各材料在不同做法、不同厚度下对室内温度的影响机理。(3)窗户可与室外环境进行直接交换,夏季室外阳光通过窗户射入室内,导致室内温度升高,热负荷增大,因此,外窗遮阳措施可有效遮挡太阳光,降低室内热负荷。本文通过多种遮阳措施,基于Energy Plus软件研究各遮阳措施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和光舒适环境的影响机理。(4)当夏季室外环境温度适宜时,可以采用自然通风策略。通风策略通过热压和风压差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可有效减少室内热负荷,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能耗。(5)文章最后对各种策略进行优化组合,分析多种组合策略下室内环境温度、湿度、CO2浓度、热舒适度及舒适占比并结合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当采用保温层(屋顶30mm岩棉板+外墙30mm岩棉板)+活动外遮阳(长度:同窗长;宽度:1300mm)+内遮阳(布艺遮阳)+外窗玻璃(6+12+6,Low-e中空玻璃)+自然通风措施的组合策略时,小区节能效果最佳,年节能率可达30.78%,建筑剩余生命周期可节约成本约70.7万元,从而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我国的能源安全危机。

田师果[3](2021)在《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式太阳房热负荷简化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式太阳房广泛应用于我国太阳能丰富地区,由于其受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双波动外扰影响,导致附加阳光间型被动房热负荷波动较大,传统稳态算法难以满足计算精度要求,需采用动态算法,而已有的科研软件如Dest、Energyplus、Trsnsy等模拟软件上手难度大、建模过程复杂等原因难以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此,本研究建立了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建筑传热模型,分析了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建筑热负荷构成,研究了围护结构参数对各项传热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被动建筑热负荷简化计算方法,并开发了适用于工程设计人员使用的动态负荷计算软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被动房传热过程,建立了附加阳光间型被动房传热数学模型。在忽略内表面互辐射的前提下,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建筑基础耗热量分解为被动部件传热量、重质墙体传热量、门窗传热量、冷风渗透传热量;分别针对各项传热过程建立了其传热数学模型,其中,基于周期反应系数,建立了附加阳光间被动部件和重质墙体传热数学模型;基于逐时稳态热过程,建立了门窗传热数学模型;基于冷风渗透传热过程,建立冷风渗透传热数学模型。并就各项传热模型进行分析,将非南向重质结构传热量和附加阳光间被动部件传热量的简化计算作为本研究的研究重点。(2)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下墙体构造对的重质墙体传热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热负荷系数法的重质墙体传热量的简化计算模型。通过重质结构周期反应系数传热模型,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下围护结构构造和朝向对重质结构传热量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了热负荷系数法的重质结构传热量计算思路,建立了热负荷系数计算模型,按照城市-构造-朝向的数据结构给出热负荷系数计算结果。(3)模拟分析了附加阳光间传热量随关键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附加阳光间传热量简化计算模型。基于附加阳光间传热模型,模拟分析了附加阳光间传热量与进深、窗墙比等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公用墙体传热量变化系数和阳光间空气温度变化系数的附加阳光间传热量简化计算方法。结果显示,公用墙体传热量变化系数和阳光间空气温度变化系数仅与地区和围护结构类型有关,具有地点和围护结构的唯一性。进而建立了典型城市关键结构参数与公用墙体传热量和阳光间空气温度的经验模型,提出了以墙体传热量变化系数结合墙体传热量经验模型计算公用墙墙体传热量的简化计算模型,以及阳光间空气温度变化系数结合阳光间空气温度经验模型计算阳光间空气温度进一步以阳光间空气温度计算公用墙内门传热量的公用墙内门传热量简化计算模型。(4)结合门、窗、冷风渗透、重质结构及被动结构传热量简化计算模型,形成了被动房热负荷简化计算方法,并利用工程数据验证了简化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开发了适用于工程设计应用的被动房热负荷计算软件。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建立了附加阳光间型被动房物理传热模型计算被动房热负荷并与简化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可以准确计算被动房热负荷。结合集热蓄热墙传热量简化计算模型,采用C#语言开发被动房热负荷计算软件,实际工程测试结果显示,软件计算误差小于10%,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黄琳[4](2021)在《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日光温室多建于北方地区,为城镇居民冬季蔬菜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日光温室是以蓄热墙体、保温后屋面和采光棚膜为主要围护结构,可实现反季节蔬菜生产的被动式农业设施建筑。温室内的热环境常涉及白天高温时通风除热,在夜晚低温时需要补充热量,温室的除热量和补热量——“冷热负荷”,主要取决于温室得热、失热的动态变化特性。本文基于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位于济南凤鸣路1000号)和潍坊地区“第六代”日光温室(位于潍坊市寒亭区)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温室内外空气温度、墙体壁面温度、土壤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日光温室透射辐射计算,基于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建立了采光曲面太阳辐射计算模型,提出了反射辐射当量透过率计算式,采用实测数据对温室采光曲面的太阳入射辐射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探究了该试验温室内太阳直射、散射和反射辐射的当量透过率随温室棚膜高跨比的变化,比较了该温室棚膜的简化斜面与实际曲面当量直射透过率的差异程度,重点分析了冬季室外积雪覆盖下垫面工况下该温室散射透射辐射与反射透射辐射强度,结果表明该试验温室采光棚膜透射辐射总量中需要考虑反射辐射的贡献。通过总结该试验温室曲面透射辐射的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采光曲面形式。采用太阳视角法探究了该温室端部效应对温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光斑面积的影响。对比了该试验温室不同长度下,温室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光斑面积和光斑面积占比的逐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济南地区当温室的建造长度超过60 m时,温室的端部效应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由于温室内的作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影响土壤表面接受的辐射热流。通过类比传热热阻建立了无量纲植物当量热阻模型,分析了该当量热阻与温室内作物叶面积指数和作物消光系数的函数关系,并基于潍坊地区“第六代”日光温室分析了温室内特定作物在晴天抵抗辐射透过能力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日光温室中不同边界特性围护结构的传热机制,选定拉氏变换法计算温室墙体、土壤等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并采用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对该方法建立的温室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修正了太阳辐射配比表达式,以西红柿为例并基于山建大试验温室,在给定两种室温工况下预测了该温室的逐时负荷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该温室在冬季晴天日间11:00-15:00需要通风除热,在其他时间需要补热,该温室采光棚膜的热损失占比分别为51.36%和56.33%。最后,本文采用瞬时损失效率和热负荷水平两种评价指标对比了潍坊、济南两个地区日光温室内的热环境,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温室的不足,为优化日光温室热环境指明了方向。

安家正[5](2021)在《夏热冬冷地区户式空调系统负荷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炙热,冬季寒冷,均需要空调系统来调节室内居住环境,这导致户式空调使用量逐年增加。户式空调系统的特点是间歇性与局部性,但现有的采暖空调设计手册中涉及间歇运行系数以及同时使用系数的内容较少,且推荐值在实际使用时争议较大。此外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室内温湿度环境能够进一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空调与互联网的结合也使得人们能够要求室内环境在到家之前就达到设定温度。因此,本文针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间歇运行时的空调负荷变化规律尤其是启动阶段的负荷变化规律,以及户式空调的负荷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期对住宅建筑间歇运行空调负荷计算提供依据。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建筑热过程确定了预冷(热)时间的概念,然后对比了不同建筑负荷模拟软件的特点,选取了TRNSYS作为本课题的模拟软件。接着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的室外气候特征,选取杭州以及重庆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同时还通过文献调研,建立了标准核心家庭的住宅室内人员行为及室内热扰模式。使用TRNSYS软件计算了该建筑不同房间自然条件下的初始室温以及各房间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点,并模拟分析了不同预冷(热)时间下各房间的负荷,发现随着预冷(热)时间的增加,房间所需要的预冷(热)负荷呈近似指数型下降,并计算得出间歇运行模式的负荷与连续负荷的比值,即间歇运行系数。此外还模拟分析了住宅建筑使用户式空调时冷热负荷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不同预冷(热)时间下住宅建筑负荷与累积负荷的比值,发现户式空调的负荷约为累积负荷的50%-80%,即同时使用系数为50%~80%。此外,计算了加入新风之后不同预冷(热)时间房间负荷以及户式空调负荷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间歇运行系数以及同时使用系数。最后对重庆地区住宅建筑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重庆地区各条件下的间歇运行系数以及同时使用系数。发现重庆地区夏季间歇运行系数要略高于杭州地区,冬季间歇运行系数要略低于杭州地区,两地区同时使用系数相差不大,杭州地区的户式空调间歇运行系数略高于重庆地区。本文得出的结论,将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空调的设计选型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案,并且为智能家居中空调的控制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丁奎[6](2021)在《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供暖集热特性及系统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太阳能供暖作为一种清洁的供暖方式可用来改善我国西部高原地区供暖问题。从太阳能集热介质角度考虑,热水易出现低温冻结或高温过热损坏现象,同时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售后维修条件落后、维护成本高。相比于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风系统具有不易冻裂和过热、系统操作和维修简单,不易腐蚀管路、加热时间快等优点,适用于西部高原地区乡村建筑单体供暖。但太阳能热风集热系统的集热效率较低、出口温度波动大。此外,西藏地区建筑热工性能差,普通太阳能热风供暖系统蓄热能力不足,无法保证连续稳定的供暖。为此,太阳能真空热风集热管嵌入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供暖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器管结构及热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有用能和热损失的计算方法;分别建立了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单管和未加入相变材料的太阳能真空集热单管的流动与传热数学模型;并开展稳态实验对集热管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集热管进口直径大小、径值比(相变蓄能芯直径与集热管内径的比值)等结构参数和相变材料熔点、导热系数、潜热值等物性参数,以及进口工质质量流量对集热管出口温度和运行时间的影响关系。并将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集热器和未加入相变材料的太阳能真空管热风集热器与供暖房间相结合,对比分析房间室内热环境营造情况并提出系统运行优化策略,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集热管结构参数方面:集热管进口大小只对入口段的流速和射流距离产生影响,对集热管性能影响较小,几乎可以忽略;随着径值比的增加,集热管内流速和阻力逐渐增大,集热管出口温度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当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的径值比增加到0.9时,集热管底部出现热量集聚形成局部高温会对集热管造成损坏,建议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径值比在0.75~0.8之间。(2)相变材料物性参数对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热性能影响关系:相变温度>潜热值>导热系数,其中随着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的升高,集热管出口温度峰值先减小后增加,集热管运行时间较未加入相变材料的集热管延长约1.5h~2h;随着相变材料潜热值升高,集热管出口温度峰值逐渐降低后不变,集热管运行时间延长了1.7h~1.9h;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对集热管出口温度影响较小;随着进口空气质量流量的增加,集热管出口温度峰值逐渐降低,且运行时间逐渐减少。(3)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供暖系统研究方面: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供暖系统不仅能有效降低房间过热温度,而且能减少房间过热时间,起到了改善供暖房间热舒适性和增加系统有效供暖时长的作用;采取增加蓄热器容量、变集热器进口空气流量和提高房间回风量的系统运行优化措施可有效的解决供暖房间热负荷需求与太阳能供暖系统供热量“供需”关系之间的矛盾,提高太阳能热风供暖系统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基于上述研究,掌握了集热管结构参数、相变材料物性参数和进口工质质量流量对集热管进出口温度和运行时间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集热器对室内热环境营造结果及系统优化策略,为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集热器在西藏高原地区的推广和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提供有力参考。

于加[7](2021)在《间歇供暖建筑停暖期通风行为对能耗和热环境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冬季供暖政策和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迄今为止未布置类似中国北方地区的集中连续供暖系统。这一气候区冬季的典型气候特征为潮湿寒冷,故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质量较差。为改善较差的室内热环境,近10年来,家庭独立供暖在夏热冬冷地区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并具有“人在供暖、人离停暖”的按需间歇供暖模式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这一地区夏季炎热并存在梅雨季,故环境空气通常表现为高温高湿的特征,为尽可能地改善室内热环境,居住者亦有开窗通风的生活习惯。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居住者仍习惯于在停暖期间开窗通风。显然,居住者停暖时段的通风行为会造成室外冷风的大量侵(渗)入,从而增大热量损失,进而使得再次供暖时,由建筑内围护结构和室内家具等内部蓄热体吸热产生的能耗增大。同时,内部蓄热体的降温幅度越大,会造成再次供暖开始时的内部蓄热体温度降低,使得室内平均辐射温度降低,从而导致室内热舒适性较差。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地面空间资源紧缺问题逐渐加剧。由于地下建筑能够提供多种功能的额外空间,因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居住建筑的半地下层也逐渐被开发利用。对于地下空间,由于墙体与周围土壤直接接触,故传热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三维非稳态过程,并且墙体温度与周围土壤温度之间还存在耦合换热关系,这与地上建筑的传热过程又存在显着的不同。本文针对多层居住建筑的地上间歇供暖房间和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在整个供暖季,通过量化性分析来研究停暖期居住者通风行为对供暖期间的能耗和热环境的影响,以便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和室内热舒适性的改善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停暖期通风行为对地上间歇供暖房间和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在整个供暖季供暖期间能耗和热环境的量化影响,首先需要针对地上和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分别确定合适的分析方法。对于地上建筑,本文基于Laplace变换法和常数变易法,给出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计算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空气瞬态温度的解析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一解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较小,计算结果相对准确,可用于地上间歇供暖建筑的传热分析。对于地下建筑,本文采用对比验证的方法,比较和分析了四个典型的地下建筑土壤耦合传热计算模型。结果显示,对于地下建筑土壤耦合传热的计算,Energy Plus中的Ground Domain Xing模型是最适合的模型,其计算速度较快并且计算准确性较高。另外,地表的蒸发蒸腾作用是影响地下建筑土壤耦合传热计算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对地下建筑传热模型的计算准确性亦有显着的影响。对于间歇供暖建筑,供暖期间由内部蓄热体吸热造成的能耗是其区别于连续供暖建筑的主要原因,居住者停暖时段的通风行为会增大这部分能耗。本文在不同内围护结构热容量和停暖时长的情况下,针对整个供暖季,研究了地上和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停暖期间通风行为对供暖能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地上和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居住者在停暖时段的通风行为均会显着增大供暖能耗,通风行为对半地下房间供暖能耗的影响相比地上房间较小。停暖期室外气温越低,停暖时长越长,停暖期换气次数和内围护结构热容量越大,则停暖期间通风行为对供暖能耗的增大作用越显着。另外,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的能耗构成特征与地上间歇供暖房间不同。在地上间歇供暖房间的各部分供暖能耗中,内围护结构内表面与室内空气换热所产生的能耗最大,其次为冷风渗透所产生的能耗,外窗的传热能耗和外墙的换热能耗均较小。对于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亦为内围护结构换热能耗最高,但地下墙体的换热能耗显着高于冷风渗透能耗、外窗传热能耗和外墙换热能耗。为兼顾居住者的通风习惯和降低供暖能耗的需求,本文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地上和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供暖能耗的预测模型,给出了供暖能耗与停暖期换气次数、停暖时长、室外气温和内围护结构热容量间的数学关系。在供暖能耗增加率为50%的情况下,停暖期间换气次数允许值对室外气温的敏感度与内围护结构热容量和停暖时长有关。当内围护结构热容量较小或停暖时长较短时,允许值随着停暖期间室外气温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在内围护结构热容量较大或停暖时长较长的情况下,允许值几乎不受室外气温的影响。在间歇供暖模式下,居住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墙体的热惰性大,使得墙体温度在供暖开始后难以快速升高至舒适温度,故室内热舒适性差,这种供暖初始段内的室内环境热不舒适性是间歇供暖建筑与连续供暖建筑之间的主要区别。针对地上和半地下间歇供暖建筑,本文研究了停暖期通风行为对整个供暖季供暖期间的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和室内热舒适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居住者在地上和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停暖时段内的通风行为均会显着降低供暖期间的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和室内热舒适水平,通风行为对半地下房间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相比地上房间较显着。停暖期换气次数越大,停暖时长越长,停暖期室外气温和内围护结构热容量越低,则通风行为对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和室内热舒适水平的降低作用越显着。为改善间歇供暖房间供暖初始段内较差的室内热环境状况,本文针对不同的需求提出了两种改善措施。一种是基于本文建立的间歇供暖房间供暖期间最低PMV预测模型,来平衡通风行为和室内热舒适性,为了保证舒适性,需要适当限制通风行为。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供暖期间最低PMV为-0.5时所对应的停暖期换气次数对停暖期室外气温的敏感性与内围护结构热容量和停暖时长有关。另一种是采取预供暖措施,使其能同时满足居住者的通风需求和室内热舒适要求,利用预供暖措施影响下的最低PMV预测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优化预供暖措施,但同时也会增加供暖能耗。

陈信宏[8](2020)在《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传热得热分析与空调负荷计算》文中研究说明玻璃幕墙建筑能给人带来高端明亮的艺术美感[1]。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太阳房建筑、阳光间式建筑和玻璃外罩式建筑广受欢迎而不断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类玻璃幕墙建筑在夏季往往会造成室内温室、室内过热和室内空调负荷增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着眼于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采用理论分析、数据测试以及负荷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旨在解决玻璃外罩建筑的传热得热和空调负荷计算等问题。研究结论可为玻璃外罩式建筑的合理设计和空调节能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本文通过测试玻璃外罩建筑的热参数,分析了玻璃外罩建筑的传热得热及其热规律。然后,研究了椭圆型建筑与其演化建筑的负荷误差关系,得出了椭圆型建筑的空调负荷简化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椭圆型建筑与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的空调负荷,探讨了玻璃外罩为建筑带来的空调负荷增加量及其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测试玻璃外罩建筑夏季热参数,分析建筑传热得热及其热规律。结果显示:玻璃外罩建筑走廊平均温度在夏季最大,走廊温度最大值可达到49.4℃,并且走廊温湿度最大值会早于室外温湿度出现,走廊与室内温度会长时间高于室外温度,走廊与室内的平均相对湿度都会大于65%。研究表明在夏季华南地区增设玻璃外罩会使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恶化,建筑会持续出现高温高湿的“过热”现象。(2)研究椭圆型建筑与其演化建筑的负荷误差关系,结果表明:在保持与椭圆型建筑侧面积和高度不变的条件下,椭圆型建筑按朝向比减小演化变形会增大椭圆型建筑的冷负荷,反之则会减小建筑的冷负荷。并且椭圆型建筑按朝向比增大演化变形和减小演化变形,相对负荷误差都会增加。当椭圆型建筑演变为“相似建筑”计算围护结构冷负荷时,形状负荷误差百分比会在3.5%~6.5%,椭圆型建筑围护结构冷负荷可通过构建“相似建筑”的方法进行简化计算。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椭圆型建筑的空调负荷计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3)研究玻璃外罩对建筑空调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外罩会使建筑墙体传热冷负荷平均增加40.9%、窗户瞬时传热冷负荷平均增加53.5%、综合冷负荷平均增加13.3%。即玻璃外罩的增设会直接增大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冷负荷,使得内部建筑空调负荷增加,空调能耗变多。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玻璃外罩式建筑的空调负荷计算与空调节能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4)构建“相似建筑”计算椭圆型建筑空调负荷为28395.8 W,通过稳态与非稳态的方法计算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空调负荷为32180.8 W。

曾慧盛[9](2020)在《亚热带非透明围护结构传热的卷积计算分析》文中认为在建筑能耗中,建筑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占了主要部分,因此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城市广州,其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夏热冬暖,该地区的建筑围护结构主要满足隔热性能的要求。因此,研究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围护结构在夏季非稳态传热过程和传热特性,对于该地区的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多采用实验与模拟法来研究非透明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通过实验和模拟得出的结论是离散而非连续的,无法深入研究各个隔热性能变量对于室内温度的影响。本论文的研究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创造性的提出了构造实际工况隔热性能基于响应函数非稳态计算。为了研究外保温、自保温以及保温层厚度变动的两种内保温共四种不同保温构造下的房间室内温度变化排序。首先对围护结构的衰减和延迟两大特性进行研究。接着采用非稳态卷积计算分析法对四种不同构造墙体的室温极大值进行排序,对于非稳态卷积计算分析法:建立四种不同隔热构造的的六面体框架,并求得这四种不同构造的外扰热激励(气温与辐射当量温度)的单位脉冲函数及其响应函数,然后将外扰热激励函数与其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卷积,用Maple软件绘制出外扰热激励作用下的卷积函数图像,观察函数图像可以得出四种不同构造的极大值排序。最后,采用实验及模拟法加以验证,可以得到实际工况下四种不同构造的极大值排序。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对四种不同构造墙体衰减与延迟的数值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保温优劣性能排序为:构造b1>构造a>构造b2>构造c(2)实际工况室温实测极大值排序为“构造c>构造b2>构造a>构造b1”,这一结果与非稳态卷积计算室温排序一致。(3)实际工况及非稳态卷积计算均表明:随着内保温构造层厚度变量变化,60mm内保温“构造b2”保温性能劣于外保温“构造a”;但当内保温构造层增厚到120mm(构造b1)时,保温性能优于外保温“构造a”。实际工况及非稳态卷积计算均表明不能简单判断“内保温”和“外保温”构造性能孰优孰劣,非稳态卷积计算能较好的连续描述及预测随构造层次变量变化的实际工况保温构造性能及排序。

刘堂[10](2020)在《相变蓄热墙体热工计算及优化设计工具开发》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建筑能耗急剧增长,建筑节能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其中墙体的保温性能和蓄热性能对于维持稳定的室内热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工程中逐渐涌现出相变蓄热墙体这类新型围护结构,由于相变材料的变物性特征,需要采用变物性参数的非线性方程来描述传热过程,对墙体传热模拟技术提出了新要求,同时相变蓄热墙体的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不同地区所适用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材料厚度及保温材料类型与厚度等也不尽相同,需要开展相变蓄热墙体的优化设计研究。本文从相变蓄热墙体围护结构的热工计算和优化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开发了相变蓄热墙体传热计算程序,开展了数值模型的验证,完成与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的集成应用;提出了自由运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性能评价指标,编写了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迭代求解和评价指标计算程序;基于遗传算法建立了多变量单/多目标优化模型,开发了优化设计程序,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总结梳理国内外文献和主流软件中相变蓄热墙体传热计算模型的优缺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热容法数学模型、有限差分法离散方法及逐次超松驰迭代算法并通过MATLAB自编程方法开发了相变蓄热墙体动态热工计算程序,开展了理论验证、EnergyPlus程序间对比验证与建筑热工缩尺模型实验验证三个方面的验证,基于国际通用模型接口FMI(Functional Mock-up Interface)和功能模型单元FMU(Functional Mock-up Unit)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中首次实现了相变蓄热墙体传热计算和能耗模拟的动态耦合,该研究工作对于定量评价相变蓄热墙体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分析了现有标准规范和文献中建筑节能性能评价指标的特点和不足,明确了相变蓄热墙体房间围护结构节能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基于人体热适应模型从全年室内外空气温度与舒适温度度时数角度提出了围护结构节能贡献率评价方法,定义了基准度时数、设计度时数和围护结构调节度时数概念,建立了围护结构节能贡献率权衡判断方法,并以居住房间为研究对象,对BioPCMs相变材料在寒冷地区7个城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该工作可为建筑本体的节能性能评价提供参考。(3)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流程和MATLAB的遗传算法工具箱,利用遗传算法建立了以围护结构构造参数为设计变量、围护结构调节度时数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单目标优化模型,并结合PWF经济性指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开发了多变量的单/多目标优化设计程序,以一个相变蓄热墙体房间构造的优化设计案例说明了程序的实用性,并对围护结构传热计算和优化工具的功能、界面与主要函数进行了介绍,该工具能够用于分析相变蓄热墙体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的适宜性,便于建筑师在工程实践中实现相变蓄热墙体的优化设计。

二、利用室温反应系数法计算轿车室内温度变化引起的空调动态负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室温反应系数法计算轿车室内温度变化引起的空调动态负荷(论文提纲范文)

(2)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
    1.2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改造现状
    1.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国内外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既有建筑研究小结
    1.4 研究内容、目标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图
2 模型建立
    2.1 选型依据
        2.1.1 区域选择
    2.2 成都市抚琴小区概述
        2.2.1 抚琴小区建设基本情况
        2.2.2 抚琴小区现状分析
    2.3 建筑模型的建立
        2.3.1 物理模型
        2.3.2 数学模型
        2.3.3 软件介绍
    2.4 本章小结
3 节能措施设计参数对热工性能影响的研究
    3.1 Energy Plus平台参数设置
        3.1.1 地理位置信息
        3.1.2 围护结构层设置
        3.1.3 材料物理参数
    3.2 典型计算日及计算区域的确定
        3.2.1 确定典型计算日
        3.2.2 确定典型计算区域
    3.3 围护结构保温材料热工性能研究
        3.3.1 保温材料热工性能模拟分析
    3.4 建筑遮阳对热工性能的影响
        3.4.1 遮阳典型计算区域
        3.4.2 外遮阳热工性能
        3.4.3 内遮阳热工性能
        3.4.4 玻璃遮阳热工性能
    3.5 自然通风对热工性能的影响
        3.5.1 开窗措施热工性能
    3.6 本章小结
4.建筑节能优化策略及经济分析
    4.1 经济体系的建立
    4.2 建筑保温材料优化策略
    4.3 建筑遮阳优化策略
    4.4 建筑自然通风策略
    4.5 组合优化策略
    4.6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3)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式太阳房热负荷简化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附加阳光间型被动房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负荷计算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被动建筑传热过程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附加阳光间型被动房传热过程及负荷构成
    2.1 概述
    2.2 附加阳光间型被动房热过程
        2.2.1 基本假设
        2.2.2 热负荷构成
        2.2.3 重质围护结构传热量
        2.2.4 门窗传热量
        2.2.5 附加阳光间传热量
        2.2.6 模拟程序框图
    2.3 典型城市选择
    2.4 设计日气象参数
        2.4.1 设计日逐时空气干球温度
        2.4.2 设计日逐时计算太阳辐射
    2.5 模型评价指标
    2.6 小结
3 重质结构传热量简化计算研究
    3.1 概述
    3.2 围护结构选择
    3.3 墙体传热量影响因素分析
        3.3.1 物性参数对墙体传热量的影响分析
        3.3.2 朝向差异对墙体传热量的影响分析
        3.3.3 气候条件对墙体传热量的影响分析
    3.4 热负荷系数法
        3.4.1 热负荷系数求解模型
        3.4.2 热负荷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3.5 热负荷系数计算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附加阳光间传热量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模型验证
        4.2.1 验证数据来源及介绍
        4.2.2 模拟结果验证
    4.3 模拟工况设置
        4.3.1 单因素工况设置
        4.3.2 多因素工况设置
    4.4 单因素模拟分析
        4.4.1 围护结构对阳光间热过程的影响
        4.4.2 南向窗墙比对阳光间热过程的影响
        4.4.3 内门高度对阳光间热过程的影响
        4.4.4 内门宽度对阳光间热过程的影响
        4.4.5 阳光间南向面积对阳光间热过程的影响
        4.4.6 采暖设定温度对阳光间热过程的影响
    4.5 多因素模拟分析——墙体导热量模拟及简化计算模型
        4.5.1 墙体传热量模拟结果
        4.5.2 导热变化系数的提出
    4.6 多因素模拟分析——内门传热量模拟计算及简化计算模型
        4.6.1 内门传热量模拟结果
        4.6.2 温度变化系数的提出
        4.6.3 结构参数和阳光间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
    4.7 附加阳光间被动部件传热量简化计算模型验证
        4.7.1 墙体导热量简化计算结果验证
        4.7.2 内门传热量简化计算结果验证
    4.8 本章小结
5 被动式太阳房热负荷方法验证及软件开发
    5.1 概述
    5.2 附加阳光间型被动房热负荷简化计算方法验证
        5.2.1 案例简介
        5.2.2 物理仿真模型建立
        5.2.3 模拟结果
    5.3 被动式太阳房热负荷简化计算软件开发
        5.3.1 开发环境
        5.3.2 太阳房热负荷计算软件系统架构
        5.3.3 软件运行界面说明
        5.3.4 软件的计算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1 附加阳光间型被动房热负荷简化计算数据库
附录2 附加阳光间模拟程序
附录3 周期反应系数计算程序
图目录
表目录
致谢

(4)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试验与分析
    2.1 日光温室测试概况
    2.2 测试方法及测点布置
        2.2.1 温室内外空气温湿度测点布置
        2.2.2 温室内壁面温度及土壤温度
        2.2.3 温室内外太阳辐射
        2.2.4 测试仪器参数及误差分析
    2.3 温室热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2.3.1 温室内空气温湿度
        2.3.2 温室内空气温度空间分布
        2.3.3 温室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2.3.4 温室内土壤温度
    2.4 本章小结
3.日光温室采光曲面棚膜太阳透射辐射计算
    3.1 室外太阳辐射理论分析
        3.1.1 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特点
        3.1.2 太阳直射辐射计算
        3.1.3 太阳散射辐射计算
        3.1.4 昙日太阳辐射计算
        3.1.5 室外太阳辐射强度直散分离计算
    3.2 日光温室内外太阳辐射强度分析
        3.2.1 试验温室A1-0室内外太阳辐射强度
        3.2.2 实测温室A1-5室内太阳辐射强度
    3.3 温室采光曲面太阳辐射计算方法
        3.3.1 日光温室采光曲面当量透过率理论计算
        3.3.2 温室采光曲面太阳辐射模型验证
        3.3.3 采光曲面高跨比与当量透射率的关系
        3.3.4 温室棚膜简化斜面与实际曲面的当量直射透过率
        3.3.5 不同室外下垫面工况下温室棚膜太阳透射辐射量
        3.3.6 采光曲面方位角与高跨比对太阳透射辐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日光温室端部效应对辐射遮挡影响及植物消光作用
    4.1 日光温室端部效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4.1.1 温室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光斑变化
        4.1.2 温室长度对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光斑影响
    4.2 植物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
        4.2.1 植物冠层结构简介
        4.2.2 植物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
        4.2.3 植物叶面积指数的计算
        4.2.4 植物当量热阻模型
    4.3 本章小结
5.日光温室不同边界特性围护结构的传热机制
    5.1 温室内外气象参数的确定
        5.1.1 温室外空气温度
        5.1.2 温室内空气温度
    5.2 不透明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方法对比
        5.2.1 有限差分法的适用性分析
        5.2.2 热平衡法——基于Ahamed的温室热模型计算
        5.2.3 积分变换法计算分析
    5.3 日光温室各部分热损失量的计算
        5.3.1 墙壁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2 土壤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3 温室薄膜、后坡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4 温室空气渗透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5.3.5 植物蒸腾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5.4 太阳辐射分数配比的修正
    5.5 本章小结
6.日光温室预测热负荷作用效果分析
    6.1 日光温室热模型验证
    6.2 温室不同围护结构传热量算例分析
        6.2.1 北墙传热损失分析
        6.2.2 土壤传热损失分析
        6.2.3 温室内外长波辐射换热量分析
        6.2.4 作物蒸腾热损失量分析
        6.2.5 温室得失热量与热负荷的关系
        6.2.6 温室热负荷计算分析
    6.3 拉氏变换法的讨论
        6.3.1 拉氏逆变换变量中各项参数的含义
        6.3.2 拉氏变换法在日光温室中的推广应用
    6.4 不透明围护结构传递矩阵的讨论
        6.4.1 温室墙体传递函数的根值分析
        6.4.2 不同计算方法对墙体反应系数的影响
        6.4.3 墙体保温层位置对反应系数的影响
    6.5 日光温室热环境的评价
    6.6 本章小结
7.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科研成果

(5)夏热冬冷地区户式空调系统负荷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能源现状
        1.1.2 我国居民建筑与建筑能耗现状
        1.1.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耗现状
        1.1.4 智能家居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提出以及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提出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案
    1.4 本章小结
2.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过程分析
    2.1 热过程分析的意义
    2.2 .建筑热过程的物理模型
        2.2.1 外扰通过围护结构的热传递
        2.2.2 得热量与冷负荷之间的关系
    2.3 间歇空调室内热过程
    2.4 能耗模拟软件的特点与选择
        2.4.1 能耗模拟软件的选取
        2.4.2 TRNSYS软件负荷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3.模拟参数确定
    3.1 夏热冬冷地区室外气象参数
        3.1.1 室外气象参数来源
        3.1.2 典型年气候特征分析
    3.2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室内热扰的确定
        3.2.1 标准核心家庭室内人员行为模式
    3.3 室内设计参数
        3.3.1 国际标准
        3.3.2 国内标准
    3.4 室内家具的家具系数
    3.5 本章小结
4.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空调负荷模拟分析
    4.1 建筑模型
        4.1.1 建筑模型概况
        4.1.2 围护结构参数
        4.1.3 地面温度
        4.1.4 渗透风量
    4.2 围护结构最大负荷的出现时刻
    4.3 预冷时间对冷负荷的影响
        4.3.1 预冷时间对房间温度的影响
        4.3.2 不同房间的间歇冷负荷
        4.3.3 间歇运行冷负荷与连续冷负荷
    4.4 预热时间对房间热负荷的影响
        4.4.1 预热时间对房间温度的影响
        4.4.2 不同房间的间歇热负荷
        4.4.3 间歇运行热负荷与连续热负荷
    4.5 户式空调间歇运行负荷
        4.5.1 起居室与主卧同时运行负荷
        4.5.2 起居室、主卧与卧室同时运行负荷
        4.5.3 起居室、主卧、卧室与书房同时运行负荷
    4.6 新风对空调负荷的影响
        4.6.1 新风对房间最大负荷出现时间点的影响
        4.6.2 新风对房间负荷的影响
        4.6.3 新风对户式空调负荷影响
    4.7 本章小结
5.夏热冬冷地区其他城市住宅建筑空调负荷模拟
    5.1 建筑初始参数
    5.2 间歇运行时的房间负荷
    5.3 户式空调间歇运行建筑负荷
    5.4 新风对空调负荷的影响
        5.4.1 新风对房间负荷的影响
        5.4.2 新风对户式空调负荷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供暖集热特性及系统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太阳能热风供暖系统
        1.2.2. 太阳能热风集热器
        1.2.3. 太阳能相变集热器
    1.3. 主要问题及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及传热过程分析
    2.1. 蓄热型空气集热管构造及工作原理
    2.2. 集热管管内传热过程分析
        2.2.1. 蓄热型太阳真空管热风集热管传热过程
        2.2.2. 内管内壁面和工质流体及相变材料热量传递
        2.2.3. 集热管热损失分析
    2.3. 相变蓄热理论及数值求解方法
        2.3.1. 相变蓄热理论分析
        2.3.2. 相变蓄热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数学模型及实验验证
    3.1. 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物理模型及简化过程
    3.2. 数学模型建立
        3.2.1. 模型假设
        3.2.2. 控制方程
    3.3. 网格划分及网格无关性检验
        3.3.1. 网格划分
        3.3.2. 网格无关性检验
    3.4. Fluent数值求解设置
        3.4.1. 求解方法设置
        3.4.2. 边界条件设置
        3.4.3. 材料物性参数设置
        3.4.4. 初始化及求解设置
    3.5. 数学模型实验验证
        3.5.1. 测试参数及相关实验仪器介绍
        3.5.2. 实验系统及测试方法
        3.5.3. 测试结果及模型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 模拟工况设置
        4.1.1. 集热管结构参数模拟工况设置
        4.1.2. 工质质量流量和相变材料参数模拟工况设置
    4.2. 集热管结构参数对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的影响
        4.2.1. 进口直径大小对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的影响
        4.2.2. 径值比对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的影响
    4.3. 进口工质质量流量对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的影响
    4.4. 相变材料物性参数对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的影响
        4.4.1. 相变材料相变温度对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的影响
        4.4.2. 相变材料潜热值对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的影响
        4.4.3. 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对蓄热型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蓄热型太阳能热风供暖室内热环境模拟研究
    5.1. 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集热器供热量简化计算方法
        5.1.1. 集热量理论分析
        5.1.2. 修正系数γ的确定
    5.2. 房间物理模型
    5.3. 模拟房间热环境研究
        5.3.1. 周期反应系数法介绍
        5.3.2. 典型日太阳辐射和室外温度选取
        5.3.3. Matlab建模过程介绍
    5.4. 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集热器与房间负荷匹配结果分析
    5.5. 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供暖系统运行特性优化研究
        5.5.1. 增加蓄热器容量
        5.5.2. 改变集热器进口空气流量
        5.5.3. 提高房间回风量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A
        附录1 室外空气温度UDF
        附录2 集热管加载的热流UDF
        附录3 室温模拟程序
    附录B 图表目录
致谢

(7)间歇供暖建筑停暖期通风行为对能耗和热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间歇供暖建筑的供暖能耗
        1.2.2 间歇供暖建筑的室内热环境
        1.2.3 地下建筑的能耗与热环境
        1.2.4 建筑内部蓄热体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验证
    2.1 地上建筑的传热分析
        2.1.1 传热控制方程
        2.1.2 解析解
        2.1.3 模型验证
    2.2 地下建筑的传热分析
        2.2.1 传热控制方程
        2.2.2 求解方法
        2.2.3 模型的确定与验证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地上间歇供暖房间停暖期通风行为对供暖能耗的影响
    3.1 物理模型和计算工况
    3.2 停暖期通风行为对间歇供暖房间室内温度的影响
        3.2.1 间歇供暖房间室内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3.2.2 停暖期换气次数对室内气温的影响
        3.2.3 停暖期换气次数对墙体内表面温度的影响
    3.3 停暖期通风行为对间歇供暖房间供暖能耗的影响
        3.3.1 间歇供暖房间的供暖负荷变化特征
        3.3.2 停暖期换气次数对外墙热负荷和内围护结构热负荷的影响
        3.3.3 不同停暖期换气次数下日供暖能耗在整个供暖季的变化规律
    3.4 停暖期通风行为对供暖能耗影响效果的预测模型
        3.4.1 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间歇供暖房间供暖能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3.4.2 间歇供暖房间供暖能耗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分析
    3.5 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供暖能耗预测模型的应用
        3.5.1 不同停暖期室外气温下供暖能耗与停暖期换气次数的关系
        3.5.2 满足节能要求下停暖期换气次数的允许值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停暖期通风行为对地上间歇供暖房间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4.1 物理模型和计算工况
    4.2 停暖期通风行为对供暖期间室内环境热舒适性的影响
        4.2.1 停暖期换气次数对平均辐射温度的影响
        4.2.2 停暖期换气次数对供暖期间室内热舒适水平的影响
        4.2.3 不同停暖期换气次数下室内热舒适水平在整个供暖季的变化规律
    4.3 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的室内热舒适预测模型
        4.3.1 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室内热舒适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室内热舒适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分析
    4.4 基于室内热舒适预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4.4.1 不同停暖期室外气温下停暖期换气次数对室内热舒适水平的影响
        4.4.2 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所允许的停暖期换气次数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地上间歇供暖房间预供暖措施的优化研究
    5.1 物理模型和计算工况
    5.2 预供暖措施对间歇供暖房间室内温度的影响
        5.2.1 预供暖措施对室内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的影响
        5.2.2 不同预供暖设定温度下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的变化特征
        5.2.3 不同预供暖时长下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的变化特征
    5.3 预供暖措施对供暖期间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5.3.1 不同预供暖设定温度下室内热舒适水平的变化规律
        5.3.2 不同预供暖时长下室内热舒适水平的变化规律
    5.4 预供暖措施影响下室内热舒适和预供暖能耗的预测模型
        5.4.1 预测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5.4.2 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分析
    5.5 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预供暖措施的优化分析
        5.5.1 不同停暖期换气次数下预供暖措施对热舒适水平和供暖能耗的影响
        5.5.2 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时的预供暖措施和相应的供暖能耗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停暖期通风行为对能耗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6.1 物理模型和计算工况
    6.2 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供暖能耗研究
        6.2.1 停暖期换气次数对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供暖负荷和能耗的影响
        6.2.2 停暖期通风行为对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供暖能耗影响效果的预测模型
        6.2.3 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供暖能耗预测模型的应用
    6.3 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室内热环境研究
        6.3.1 停暖期换气次数对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室内热舒适水平的影响
        6.3.2 半地下间歇供暖房间停暖期通风行为影响下的室内热舒适预测模型
        6.3.3 基于室内热舒适预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展望
附录A 地上建筑外墙传热的理论求解过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论文
致谢

(8)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传热得热分析与空调负荷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概述
        1.2.1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构造
        1.2.2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的优缺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传热得热分析
    2.1 太阳辐射
        2.1.1 太阳与壁面关系
        2.1.2 太阳辐射对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的影响
    2.2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传热得热分析
        2.2.1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传热分析
        2.2.2 建筑传热基本理论
        2.2.3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得热分析
        2.2.4 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
    2.3 空调负荷计算
        2.3.1 建筑得热与空调负荷的区别与联系
        2.3.2 空调负荷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夏季测试与分析
    3.1 广州气候特点
    3.2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测试
        3.2.1 测试目的
        3.2.2 测试方案
        3.2.3 夏季测试
    3.3 测试数据分析
        3.3.1 夏季空气温湿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3.3.2 夏季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空调负荷计算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椭圆型建筑负荷误差分析及传热系数的测定
    4.1 椭圆型建筑演化简化及负荷误差分析
        4.1.1 “相似建筑”的构建与椭圆型建筑的简化演化
        4.1.2 演化建筑负荷计算及误差分析
    4.2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
        4.2.1 测试目的
        4.2.2 测试方案
        4.2.3 实验测试
        4.2.4 测试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椭圆型与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负荷计算与分析
    5.1 椭圆型建筑空调负荷计算
        5.1.1 椭圆型建筑“相似建筑”的构建
        5.1.2 椭圆型建筑空调负荷计算
    5.2 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空调负荷计算与分析
        5.2.1 内部椭圆型建筑夏季冷负荷分析
        5.2.2 非稳态传热冷负荷计算
        5.2.3 稳态传热冷负荷计算
    5.3 玻璃外罩对内部椭圆型建筑空调负荷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A
附表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亚热带非透明围护结构传热的卷积计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及方法优点
第二章 围护结构传热理论基础
    2.1 导热问题的概述
    2.2 建筑围护结构稳态传热过程
    2.3 非稳态传热研究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围护结构衰减和延迟特性的研究
    3.1 六面体框架结构单室模型建立
    3.2 四种不同构造墙体的隔热性能
    3.3 围护结构衰减与延迟的经验公式
    3.4 围护结构衰减与延迟的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热响应函数的卷积计算分析
    4.1 响应函数的卷积分析
    4.2 稳态传热计算及排序
    4.3 非稳态传热计算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及实验验证
    5.1 模拟验证
    5.2 实验验证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相变蓄热墙体热工计算及优化设计工具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相变蓄热墙体数值传热计算研究进展
        1.2.2 围护结构性能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1.2.3 相变蓄热墙体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关键问题
        1.3.3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变蓄热墙体传热计算模型开发与应用
    2.1 相变蓄热墙体传热计算模型的建立
        2.1.1 非稳态传热物理过程与模型构建
        2.1.2 模型算法与流程
        2.1.3 数学模型的求解
    2.2 相变蓄热墙体传热计算模型的验证
        2.2.1 理论验证
        2.2.2 程序间对比验证
        2.2.3 缩尺模型实验验证
    2.3 相变蓄热墙体传热计算模型的集成应用
        2.3.1 传热过程耦合机制
        2.3.2 接口设计与耦合集成
        2.3.3 集成应用案例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相变蓄热墙体房间节能性能评价指标的确定
    3.1 现有节能性能评价指标
        3.1.1 现行建筑节能性能评价指标
        3.1.2 建筑节能评价指标的特点
    3.2 基于人体热适应的相变蓄热墙体房间节能性能评价方法
        3.2.1 评价指标的定义
        3.2.2 围护结构节能贡献率权衡判断方法
        3.2.3 室内空气温度的求解
        3.2.4 典型建筑房间模型及参数设置
        3.2.5 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相变蓄热墙体房间性能优化设计
    4.1 遗传算法简介
        4.1.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4.1.2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
    4.2 基于遗传算法的单目标优化设计
        4.2.1 数学模型
        4.2.2 优化变量与目标函数
        4.2.3 优化设计参数设置
        4.2.4 优化结果分析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4.3.1 数学模型
        4.3.2 优化变量与目标函数
        4.3.3 优化设计参数设置
        4.3.4 优化结果分析
    4.4 围护结构传热计算与优化工具开发
        4.4.1 工具的功能与界面
        4.4.2 程序功能实现与逻辑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论文后续工作及建议
致谢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人已发表、录用或正在审稿的学术论文
    附录2 :本人已申请的软件着作权
    附录3 :论文部分重要程序

四、利用室温反应系数法计算轿车室内温度变化引起的空调动态负荷(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综合热惰性影响因素研究[D]. 田玲玲.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2]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优化策略[D]. 刘中勇.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式太阳房热负荷简化计算方法研究[D]. 田师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4]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D]. 黄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夏热冬冷地区户式空调系统负荷变化规律研究[D]. 安家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蓄热型太阳能真空管热风供暖集热特性及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 丁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7]间歇供暖建筑停暖期通风行为对能耗和热环境影响的研究[D]. 于加. 东华大学, 2021
  • [8]玻璃外罩椭圆型建筑传热得热分析与空调负荷计算[D]. 陈信宏. 广州大学, 2020(02)
  • [9]亚热带非透明围护结构传热的卷积计算分析[D]. 曾慧盛. 暨南大学, 2020(03)
  • [10]相变蓄热墙体热工计算及优化设计工具开发[D]. 刘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标签:;  ;  ;  ;  ;  

用室温响应系数法计算汽车室内温度变化引起的空调动态负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