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健康团队医疗设备配置现状与思考

团队健康团队医疗设备配置现状与思考

一、团卫生队医疗设备配置现状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全平[1](2020)在《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文中研究指明医疗社会史是史学界的一个新型领域和分支学科,国内外已有不少成果。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目前医疗社会史对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给予的关注不够。事实上,集体化时代的医疗史既承续着几千年中国传统医疗史的积淀以及近代中国医疗多元型变的复杂头绪,又是新中国大规模开启医疗卫生整体改造工程的奠基段落,亦与当代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乡村社会内部从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实施了一系列变革,不仅迅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和独具特色的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同时有力地发动了遍布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使得乡村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民众整体健康水平大幅跃升。那么,医疗史应该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理解。山西地区在整个集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熔铸了鲜明的时代表征。集体化时期的山西不仅有西沟和大寨这样的模范村,而且在医疗卫生方面也不乏全国典型。1955年成立的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卫生保健站的记录,成为我国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发祥地;稷山县董家庄乡太阳村是集体化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闻名全国的红旗单位。由于这两个地方的医疗卫生经验当时在山西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因而其医疗史价值和历史经验颇值得挖掘。山西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这种独特性又同山西在近代中国的独特历程紧密相连。本文选取山西在集体化时代医疗卫生方面的历史实践,尝试以医疗社会史的视野开展区域性专题研究,努力通过区域认识整体,通过医疗观察集体化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为克服当前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惯于将集体化时代的医疗框定在卫生系统和制度史范畴内,以及由宏大叙事治史路径造成的空疏之弊,本研究尝试引入“场域”概念构建长时段、立体性和多元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此把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相关问题回置到历史现场,突破过去研究偏重合作医疗的制度和卫生政策的梳理之单一维度,通过医疗场域的总体呈现,解读和阐发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生发与展开的具体机制,把握国家话语与乡村社会融入医疗场域的内在理路,挖掘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的历史语境和底层逻辑,弥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究路径的分野,从而展示历史图景的丰富复杂性。传统农村医疗场域扎根于以家族、父系、亲属和熟人互惠规则为特征的乡村社会之中,与传统乡村社会有机糅合并镶嵌一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的传入,医学、教会与商品相结合很快挤占和打破了传统医疗的结构分布,传统医疗中固有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之维续迎来较大挑战。在医疗多元型变的时代,医场中的医学、技术和医者围绕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等竞相角逐。逮至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驻山西农村,大面积开辟抗战根据地,通过革命的底层深进直接触及乡村传统医疗,新政权努力对传统乡村医疗进行再塑,开了农村医疗集体化的先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推动了乡村整个社会场域的急骤变化,这既为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也使得医疗卫生的相当部分与传统医疗形成脱嵌后而被归纳到新的国家政治社会情势之中。场域更变使得医学技艺习得、行医方式和医药空间均被重新改塑,中西医关系的历史意涵在激烈变动时代不断被拉扯和重构。面对强大的传统医疗的惯性、特别是传统医疗所依附的传统社会结构以及无数个经过传统社会浸润过的医者与乡民,负载着新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医疗卫生改造充满艰辛,于是国家诉诸于社会运动力量来推动医疗卫生的变革。社会史视野使我们更清晰地关照到不同医者、干部、医务人员和普通乡民等面对医疗场域发生更变时的抉择和向背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也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各种符号、话语、组织网络、资源动员等策略将广大民众组织参与到医疗卫生改造中的丰富实践面相。在集体化时代,广大民众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医疗卫生运动的同时,也参与了国家新的意识形态之内化学习和行为实践、参与了国家新的政策主张以及新的道德评价规则的认知和运用之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身份和体验。传统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纽带被新的负载着国家话语、民族主义以及新型意识形态的社会运动反复动员、感召、冲击和改造,最终不仅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和卫生观念薄弱的落后状况,同时实现了国家新政权建设、意识形态重塑和整个医疗社会的改造,这是一个紧密交糅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在变革中既有适应也有变迁。在国家努力重构医疗卫生与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由显性而变为隐性,但传统医疗场域的机制和惯习始终潜藏背后并在极为细腻的环节里隐现出来,而合作医疗最终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新旧体制的交冲和妥协,折现出医疗演变的复杂性所在。

王春玉,李艳丽,安戈彪,郭丽霞,顾百文[2](2020)在《卫生连提高手术能力的探讨》文中提出军改后陆军合成旅医院转型为卫生连,体制编制更向实战化贴近,保障打赢的任务更加明确。同时,部分单位也遇到医务人员手术实践较少、手术氛围缺乏、手术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制约了卫生连医务人员手术能力的提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该文从增加手术伤病员数量、营造手术氛围环境、拓宽提高手术技能渠道、强化手术操作训练等方面探讨对策措施,以期提高卫生连手术能力,满足平战时卫勤保障需要。

高杨[3](2019)在《POCT测定CRP、SAA在基层部队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基于POCT(即时检测)方法的检验设备引入基层部队,促进和推广CRP、SAA等感染指标在基层部队的使用,同时与血常规结果综合分析后能更好地为基层部队门急诊工作服务。研究方法在研究初期,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对74个基层部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人员基本情况、仪器设备状况、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在研究后期,以2018年1月12月在6个基层部队门急诊就诊的日常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病程均在3天内,就诊前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随机选取其中73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0岁。采集患者静脉血2毫升,置于EDTA抗凝管中,同时对样本进行全血血常规检测,和CRP、SAA的检测。血常规采用基层部队实际使用的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使用上海奥普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QPAD金标数码定量分析仪及其配套反应卡及试剂检测CRP、SAA。分别依据血常规、血常规+CRP、血常规+CRP+SAA三种组合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细菌性感染及病毒性感染的所占比例。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调研显示,基层部队医学检验工作在检验人员、装备、日常工作开展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配置更为快速、即时且操作简便的检验设备。基层部队感染性疾病患病率最高,对可以判断感染性疾病病情的血常规、CRP、SAA、PCT等检验项目运用最广泛、需求最迫切。通过对实验数据采用配对样本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得到了血常规、CRP、SAA三种检验项目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结果。判定细菌性感染时采用血常规单一指标诊断准确率最低,加入CRP、SAA联合判定后,准确率逐渐提高。在判定病毒性感染时,血常规与血常规+CRP两组指标判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RP作为检验指标在判定病毒性感染时无法提供有效的依据。在加入SAA作为判定指标后,可以对病毒性感染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研究结论1、随着形势、任务、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目前基层部队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不能满足部队提升战斗力的需求,在仪器设备、人员、场地、任务冲突、经费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需要引进更为快速、简便、贴合部队需求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2、POCT检测设备在便携性、采样量、检测时间、检测成本等方面较传统生化分析仪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其操作简单易学,对检验室环境要求较低,尤其适于在基层部队推广应用。3、在判定细菌性感染时,依据血常规、血常规+CRP、血常规+CRP+SAA三组指标判定得到的结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判定病毒感染时,只有联合血常规+CRP+SAA三项结果进行分析时才能取得较好的判定结果。4、在基层部队门急诊工作中采用血常规联合POCT法检测CRP、SAA,可提高诊断效能,对呼吸道疾病感染病原进行早期诊断,从而进一步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缩短病程、提升部队战斗力。

朱连荣[4](2019)在《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学等方法,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研究,并选取7所典型的部队卫生机构和军地医院进行了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系统提出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并论证提出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策略和建议。本研究对于促进全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部队官兵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军队卫生资源整体利用率,推动军队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除了前言、国内外现状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部分,其中,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分析部分,分析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模式面临的形势要求,论证提出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模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严峻挑战;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部分,重点对代表性的部队卫生机构和军地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部分,论证提出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组织模式、分工协作机制与医疗资源的贯通共享机制;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部分,在组织体系管理、运行机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核心支撑平台管理等方面研究提出适合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特点和规律的发展对策建议与举措方法。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全面调研评价我国军队医疗服务保障发展现状,分析查找了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组织模式,并系统提出与之相配套的分工协作机制与医疗资源的贯通共享机制;系统分析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环境背景,提出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策略和建议。

张日晓[5](2019)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研究 ——以武警G总队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以来,军队进入调整改革重要时期,为了理清新时期军民融合背景下军队医院卫勤保障的能力建设问题,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做法,为军队医院全面稳妥推进改革顺利进行,建设一支快速高效的卫勤保障力量提供参考。本文以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和深化军队改革相关政策为依据,以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等方法,对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概括总结,以参与者和当事人对军队改革的认识为参考,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国外成功经验,发现了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综合能力偏弱”、“装备器材落后”、“后勤保障不强”、“军民发展不畅”等一系列主要问题,在对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要求,就如何抓住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一支快速高效的卫勤保障力量,从内部“自身能力建设”和外部“环境支撑建设”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李博[6](2018)在《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文中认为当前,正值武警内卫总队改革强军的关键期,随着编制体制调整不断深入,练兵备战要求不断提高,官兵紧迫的医疗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体系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为积极化解当前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矛盾,紧紧把握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机遇,全面提升内卫总队平战医疗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本文基于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实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对当前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调查的结果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军队医疗保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的策略建议。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在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外军医疗保障和武警部队医疗保障与改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梳理了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对研究问题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内卫部队和医疗保障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说明,对军队医疗保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第三,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前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首先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和资料查阅等途径,取得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的详细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对造成现有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四,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泸州支队“军地协作”医疗保障模式、美国“管理式医疗”保障模式,德国“实报实销”医疗保障模式,以及日本“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相关经验和启示。最后,提出了完善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的策略建议。根据调查问卷的问题分析与经验启示的总结结果,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策略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思路方法和实践指导。

郭斌斌[7](2017)在《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首次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药学服务。如今,作为一项公认的所有公民都应享受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健康权利,药学服务已被社会大众充分认可和推崇。但比较中西方药学服务的发展历史后发现,发达国家已经将药学服务拓展到治疗的各个阶段和领域,而我国药学服务却仍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对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军队药学服务作深入调查,总结分析了这些国家在用药安全管理、药学服务质量、药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激励等服务管控机制方面成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我国武警部队药学服务保障的综合模式。本文具体以武警浙江省总队基层药学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政策法规调查、比较分析、专家咨询、问卷调研等方法,深入到基层卫生机构和官兵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综合评判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下步如何加强和完善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议:即要求我军贯彻落实习主席“改革强军”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后勤变前勤”的服务保障理念,深入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药学服务“姓军为兵”的主体思想,将一切卫生资源优先向基层倾斜,从而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基层药学服务保障体系。

杨再永[8](2015)在《我军陆军师口腔保健现状典型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陆军师是我国安全与稳定的主要作战力量之一,其保障任务繁重,形势相对复杂。为更好地做好各种任务准备,不断提高完成随机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加强其人员的身体健康,这对于提高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军陆军师口腔专业人员在位率较低,口腔医疗设备器材更新换代不及时,尤其口腔医疗材料目前没有补给标准,导致对陆军师官兵口腔保健不及预期效果。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反映目前我国陆军师口腔疾病流行规律及卫生资源配制现状,深入了解某部陆军师官兵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卫生资源情况,希望获取某部陆军师官兵口腔健康、医疗保健和卫生行为现状资料,研究我军陆军师口腔疾病流行规律和提高某部陆军师口腔诊治水平,加大某部陆军师口腔医疗诊治范围。尤其面对高科技的现代化、信息化战斗准备,其口腔卫勤保障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提高我军陆军师官兵口腔卫生服务水平,本研究开展我军陆军师口腔保健典型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我军陆军师口腔人力与医疗设备器材配置标准。方法:根据调查目的,本研究针对陆军师官兵口腔健康和陆军师口腔卫生服务资源现状进行两部分调查。第一部分口腔健康调查为流行病横断面现患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军某部陆军师口腔保健现状进行典型调查研究,严格按照who(1997)颁布的口腔健康调查标准为基本依据,以2007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制定的全军第三次口腔健康调查方法为参考,选择某部陆军师官兵为调查对象,根据我军以往调查结果[59],我军陆军现役官兵患龋率在30%以上。根据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样本量确定办法,选取最低患龋率为30%来计算样本量,结果最低样本量为896例,由于在调查过程中各种误差,样本量在原来基础上增加20%,最小样本量为1076例。本次研究调查人员共6名,调查前集中在某部陆军师医院对调查标准进行培训,并在师直所属单位进行现场口腔健康调查模拟示范。全部调查员进行可靠度检验,其kappa值在0.85以上。口腔健康检查时调查员统一配发led小手电,以口腔视诊、探诊、触诊相结合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口腔检查器械统一由平面口镜、普通探针、镊子及标准cpi探针组成,并将结果记录于口腔健康调查表内。对于现场收集的数据,先利用visualfoxpro6.0软件建立口腔健康状况数据库,再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第二部分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选择7个陆军师师医院口腔科进行口腔卫生资源进行现场调查,对口腔人力及设备器材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记录,并通过小型讨论会,专家咨询深入分析目前我军陆军师官兵口腔保健存在的问题。同时对5所驻军医院口腔科进行了为兵服务水平和能力的调查,对为兵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第一部分某部陆军师口腔保健现状典型调查结果显示:共收集调查表1292份,经过整理、审查、筛选,合格调查表为1217份,样本合格率为94.2%,均为男性,由于女性人数极少,未列入调查范围。年龄21.33±2.80岁,其年龄时间截止为出生年月到口腔健康调查日期,调查全部为青壮年,军龄在l16年之间。根据职别把人员分为士兵、士官及军官3组,士兵共787人占调查人数的64.7%,士官共370人占调查人数的30.4%,军官共60人占调查人数的4.9%。1.某部陆军师官兵口腔患病现状:患龋率为31.55%,龋均0.47;牙周疾病患病率为56.3%,牙周病平均区段数为2.26;一年内口腔溃疡发病率为6.49%;2.最近一次口腔医疗保健现状:在最近一次口腔医疗保健中一年内就诊率仅为22.7%,从没看过牙高达61.0%;3.最近一次就诊囗腔医疗的主要原因:急性牙痛为6.7%,慢性牙痛为5.4%,牙齿松动为4.4%,定期检查为4.6%,口腔预防为12.1%;4.最近一次接受的口腔医疗项目:口腔检查为13.4%,补牙为8.9%,拔牙为2.8%、牙周病治疗为2.4%;5.口腔卫生行为调查:每天刷牙次数2次以上为55.6%,19.6%使用含氟牙膏,23.9%使用药物牙膏,37.3%使用普通牙膏,口香糖每天咀嚼一次以上者为4.7%,漱口水使用率为46.1%,牙签使用率为4.9%,牙线使用率为8.5%;6.口腔医疗需求调查:第一类口腔医疗需求(口腔健康人员)仅为35.0%,此类不需要任何口腔诊治,只需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第二类口腔医疗需求(择期医疗人员)为39.61%,主要为浅龋、中度牙结石等;第三类口腔医疗需求(尽早医疗人员)为23.34%,此类主要为重度牙结石、重度龋等;第四类口腔医疗需要(口腔急救)为2.05%,主要为随机性颌面部训练伤、急性冠周炎、急性牙髓炎、智齿冠周炎等;7.口腔健康风险因素分析:分析标准为口腔是否患病,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别、兵源、刷牙次数、吸烟情况、吸烟指数等因素与口腔健康存在显着性相关。第二部分对某部陆军师口腔卫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口腔专业人员在位率仅为71.4%,口腔专业军士配置率仅为14.3%,我军陆军师口腔卫生人才配置不齐全,需加强口腔卫生人力配置标准,存在部分医疗单位口腔专业医生缺编,目前陆军师口腔专业军士没有配置标准,陆军师口腔官兵口腔保健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加强口腔专业军士培养计划,增强口腔卫生人员队伍,对口腔卫勤保障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口腔医疗设备器材调查中,如大型口腔综合治疗台配置率为100%,但是长时间缺乏维护保养,规定设备器材每年都要进行维护保养,但没有落实,致使口腔医疗设备器材陈旧老化,部分功能失效;口腔医疗器械如拔牙钳配齐率为0%,更新换代跟不上,补给不及时,自主购置缺乏经费,尤其在口腔医疗材料方面就没有补给标准,致使口腔临床操作受限。目前我军陆军师官兵口腔疾病影响部队战斗实力,尤其口腔急症可以直接造成战斗力减员,因此必须在执行任务之前,必须对口腔疾病进行医疗,保证口腔急诊100%治愈,其他口腔疾病至少保证在半年或一年内不影响执行任务,但目前我军陆军师口腔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达不到预期效果,急需出台相应我军陆军师口腔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结论:通过对某部陆军师官兵口腔保健现状进行典型调查,对口腔卫生资源配置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腔疾病比较常见,口腔医疗需求有待加强,口腔健康风险因素较多,口腔卫勤保障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设备器材配置不均衡,尤其在口腔医疗材料方面,就没有补给标准,众多口腔医疗项目开展不了,临床操作受限。随着军事战备需求的不断提高,急需建立合理的陆军师口腔卫勤保障体系,对陆军师官兵要加强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做好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口腔医疗巡诊工作,完善陆军师口腔卫生人员配置标准,实行口腔医疗设备器材配置标准化、模块化,建立口腔卫勤保障信息系统,建立军地口腔保健合作机制,加强口腔卫勤保障实力,减少非战斗力减员。在为兵服务方面,我们对5所驻军医院口腔科进行调查发现,为兵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其口腔医疗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效益与为兵服务质量上需要权衡。驻军医院口腔科作为为兵服务的主要力量之一,必须加强其口腔卫生资源建设,把为兵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把为兵服务作为口腔保障的核心工作,不断提高为兵服务水平和口腔卫勤保障实力。

王珊[9](2015)在《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与适宜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年,我国大型医院床位规模约增长了180%,800张床以上大型医院数量增长了近400%。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呈现倒三角状态,各地医疗服务市场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出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大小医院均无法发挥比较优势,医疗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就医趋高价格选择,涌向大医院,小病大治,进一步导致医疗总费用持续攀升。国内外发布的卫生统计数据均显示:医院数量虽仅占医疗机构总数的2-3%,但诊疗费用占了医疗总费用的50%以上,我国达77%。因此,上述问题若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质量和可及性将受到巨大影响,无效医疗费用的增长也将难以遏制。政府和各级卫生管理者对此高度关注,近年来设立了系列研究课题,并组织专家集智攻关,拟从根本上实施纠治,本课题是该系列研究项目之一。本课题研究旨在基于我国大型医院床位规模不断增长的现状和问题,深入系统地探索其增长成因与适宜的发展模式,为政府卫生政策制定、公立医院改革、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可借鉴的循证依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现况研究,第二部分是大型医院床位增长成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部分是我国医院床位发展需求分析与规模经济研究,第四部分是医院床位发展模式国际经验借鉴,第五部分是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模式归纳与适宜模式研究,第六部分是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Delphi法、回归与预测统计分析,生产函数与数据包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理论的应用等。主要结果:一、大型医院床位增长现状。(1)总体:近十年,我国三级医院床位以约14%的年平均速度增长,从60万张增至167万张,在三个等级医院总床位中的结构比从35%升至42%。三级医院数量从987家增至1787家,增长了89%;平均规模从631张增至935张。其中,800张床以上更大型的医院则从243家增长到1212家,增长了400%。三级医院年床均担负诊疗人次从665人增至741人;床均担负住院人数从24人增至33人。而平均每床医疗技术人员从1.33人降至1.17人,床均执业医师从0.42人降至0.33人。(2)样本:44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在2001年一2010年平均床位规模从728张增至1268张。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分别增长198%和227%。手术例次和抢救次数分别增长100%和79%。直线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门诊人次、住院人数、手术例次、抢救例次以及床位使用率与床位规模存在正相关(P<0.0001),平均住院日和感染率与床位规模之间的关联经统计学检验不显着。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式bed=0.0174 inpatient+27.3597 alos+0.0023 income+0.0079 surg+0.0636 rescue。住院人数对床位规模贡献最大,偏决定系数为88.16%(P<0.0001)。二、大型医院床位增长成因。增长成因总体概括为“一角两圆三方四面”理论解释模型。内部驱动因素与外部的需求、制度、市场因素共同促成了大型医院的扩床行为。通过105家平均规模为1313张的三级医院管理者问卷调查结果,将内部因素概括为:医疗服务职责、医学专业追求、医院经济运行三大方面。需求因素包含老龄化、城市化、疾病谱改变等自然需求变化以及政策释放需求;医疗保障制度、现行补偿机制、价格与支付体系等制度因素形成激励机制;市场因素包括医疗服务价格需求弹性低、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特性带来的供给者、消费者行为影响。制度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医改前后,样本医院的住院人数增加37.6%,CPI调整后医疗总费用上升77.2%。不同医疗保险类别的患者就医数量、医疗费用均有显着差异(P<0.05)。7057例阑尾炎开腹术病例样本手术费构成10年中从19.5%降至14.5%;5年中733例经腹腔镜病例样本切除术手术费构成比从28.8%降至11.7%。缺乏配套机制的医疗保制度障对就医行为影响显着,现行价格体系正向激励缺失。三、床位发展需求与规模报酬状态。(1)利用比较法、卫生服务需求法和平滑指数法预测我国未来5年内医院床位需求增长至600~650万张。(2)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2001-2010年样本医院投入、产出变量进行逐年回归,各年参数估计值α+β均大于1,但仅有2009、2010年结果显着(P<0.0001),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3)利用数据包络分析逐年以各家医院为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测算:当产出以工作量衡量时,结果显示每年平均约13%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增,33%的医院规模报酬不变,54%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增的医院平均规模459张,与规模报酬不变、递减医院的平均规模1123张和1008张存在显着差异(P<0.0001)。当产出加入收入衡量时,结果显示每年平均约4%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增,26%的医院规模报酬不变,70%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减。三者医院平均规模分别为790张,1072张,1361张,存在显着差异(P<0.0001)。规模经济研究方法、变量选取不同,结果差异较大。四、国际经验借鉴。与WHO成员国国家比较显示,我国医院床位总量排名第一,每万人口床位数略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国际上多层级医疗体系、床位区域规划是我国最为缺乏之处。各类卫生服务体系的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床位发展共性经验还包括:(1)法案控制床位效率;(2)改善内部管理降低平均住院日;(3)社区、诊所分担医院收容压力;(4)划分医疗区域或建立区域性医院服务体系;(5)分级诊疗的强制性或鼓励手段;(6)各种形式的医疗机构整合、联合、集团化;(7)以DRGs为主的按病种付费的支付制度改革。(8)精细化内部管理。时间纵轴发展趋势显示,我国目前与80年代的台湾地区发展阶段类似,可提供良好参照。五、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的适宜模式。据文献和调研资料,我国医院床位增长的主要模式有:单体扩张、建立分院、联盟协作、兼并重组、纵向结合。利用规模经济、比较优势、交易成本、一体化层次理论对5种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纵向结合的形式是综合体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发挥比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利于多层次一体化资源整合,从体系均衡角度具备较大优势。建立纵向综合模式与单体扩张模式成本效益分析的决策树模拟模型框架用以决策,粗略估算纵向结合模式在效率、成本、效果等方面具有良好预期结果。六、政策建议。我国医院床位规模发展建议包括:(1)管理需求总量、整体规划;(2)地区平衡结构、因地制宜;(3)支付制度改革转变内生激励;(4)立法行政手段监管与规制。我国医院床位发展适宜模式建议包括:(1)政府规划下的纵向结合;(2)大型优质医院纲举目张;(3)模式关键思路单体应用。最后,大型医院内部运营管理的建议包括:(1)“规模数量型”转为“质量效率型”;(2)与外部协调配套的内部运行机制。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一、首次对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和模式比较评价;二、将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概括为“一角两圆三方四面”理论解释模型;三、改进了传统单一测算床位“适宜规模”的常规方法,建立了多维度综合性研究体系。

张慧,陈胜茹,马晓英[10](2015)在《关于整合基层部队卫生资源的思考》文中指出本文针对基层部队卫生物资资源和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从整合区域卫生资源、设立卫生资源整合机构、建立卫生资源调剂网络、优化各专业人员配置等方面,就整合基层部队医疗卫生资源问题进行了思考。

二、团卫生队医疗设备配置现状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团卫生队医疗设备配置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
第一章 传统医疗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疗场域诸题
    第二节 山西医疗场域的近代因素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近代山西医疗
第二章 革命深进与医疗型变
    第一节 空间融入:医政机构直接驻地乡村
    第二节 资源登册:在地资源的调鉴与整合
    第三节 关注苦痛:疾疫、伤亡与情感政治
第三章 集体生产与集体保健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
    第二节 全国首家联合保健站成立
    第三节 集体医疗体系的全面构建
第四章 医疗系统的全面改造
    第一节 医学技艺的习得
    第二节 行医方式的改变
    第三节 医药空间的改塑
第五章 医学转型与政治建构
    第一节 结合与冲突:中西医学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新医学”与后殖民抵抗
第六章 医疗卫生与国家想象
    第一节 卫生动员的策略与机制
    第二节 米山医疗的典型化之路
    第三节 新中国典型治理的机制特征
第七章 透过医疗场域看乡村社会
    第一节 医疗场变的多面效应
    第二节 场域更变与合作医疗的终结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适应与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卫生连提高手术能力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展手术的意义
    1.1 平时保健康的必然要求
    1.2 战时保打赢的重要环节
2 面临的问题
    2.1 手术实践机会较少
        2.1.1 停止收治地方伤病员[8]
        2.1.2 官兵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2.1.3 急诊转院伤病员多
        2.1.4 官兵要求到上级医院手术
    2.2 手术氛围缺乏
        2.2.1 限制手术时间
        2.2.2 缺乏奖惩机制
        2.2.3 没有手术优势
    2.3 手术能力偏低
    2.4 手术训练缺乏
3 对策建议
    3.1 增加手术伤病员数量比例
        3.1.1 控制伤病员后送
        3.1.2 鼓励伤病员在卫生连手术
        3.1.3 以手术效果吸引伤病员
        3.1.4 改善手术及病房条件
    3.2 营造手术氛围环境
        3.2.1 统筹日常工作与手术的矛盾
        3.2.2 搞好思想教育
        3.2.3 制定奖惩措施
    3.3 拓宽提高手术能力的渠道
        3.3.1 立足本职岗位实践
        3.3.2 多做动物实验[19]
        3.3.3 借助军地医院进行手术实践
        3.3.4 依托网络媒体缓解工学矛盾[21]
    3.4 强化手术操作训练

(3)POCT测定CRP、SAA在基层部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前期调研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4)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现状分析
        1.3.2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分析
        1.3.3 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1.3.4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
        1.3.5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4.4 统计学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现状分析
    2.1 国外医疗联合体的研究进展情况
        2.1.1 美国
        2.1.2 英国
        2.1.3 新加坡
    2.2 外军医疗保障军民联合研究进展情况
    2.3 国内医疗联合体的研究与实践进展情况
    2.4 我军医疗联合体研究发展趋势
    2.5 医疗联合体的相关概念
第3章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分析
    3.1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面临的形势要求
        3.1.1 外军全维、强健、能力医学观念的发展更新,军人健康模式和标准的转变刻不容缓
        3.1.2 国家利益的拓展和军队使命任务要求,服务和保障战斗力生成日益突显
        3.1.3 现代军事作业能力的形势任务与需求变化,军人能力强健模式转型亟需推进
        3.1.4 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生物化科技革命初露端倪,创新性工作方式模式和前瞻性理论研究急待开展
    3.2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3.2.1 党和国家出台的医疗卫生政策有利于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发展
        3.2.2 国家、军队全面深化改革和军队医疗卫生政策的颁布有利于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发展
        3.2.3 国外可参考的成熟管理模式有利于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发展
    3.3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面临的严峻挑战
        3.3.1 管理体制与配套政策制度不够完善,法律地位有待提高
        3.3.2 高原边防哨所部队驻地医疗条件差,医疗联合体实施困难
        3.3.3 区域型军民融合模式不够成熟,官兵应有权益保障不力
第4章 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调查实施步骤
        4.1.2 问卷编制
        4.1.3 信效度检验
        4.1.4 问卷发放
        4.1.5 问卷结果计算机录入
        4.1.6 问卷结果统计
    4.2 结果
        4.2.1 基层部队调查结果分析
        4.2.2 部队卫生机构调查结果分析
        4.2.3 军队医院调查结果分析
        4.2.4 地方医院调查结果分析
    4.3 结论
        4.3.1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相关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4.3.2 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4.3.3 部队官兵和军地医务人员了解医联体的程度不高
        4.3.4 军地医务人员认可医联体的程度偏低
第5章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
    5.1 组建形式
        5.1.1 城市区域军民融合型医联体
        5.1.2 县域军民融合型医联体
        5.1.3 跨区域军民融合型专科医联体
        5.1.4 边远艰苦地区军民融合型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平台
    5.2 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5.2.1 组织领导
        5.2.2 职责分工
    5.3 保障方式
        5.3.1 建立就诊取药绿色通道
        5.3.2 畅通内部转诊渠道
        5.3.3 支援帮带基层
    5.4 医疗资源调配机制
        5.4.1 人力资源内部流动常态化
        5.4.2 信息平台一体化
        5.4.3 辅诊检查设施共享化
    小结
第6章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6.1 聚焦强军胜战目标,探索构建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组织体系
        6.1.1 明晰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管理组织架构
        6.1.2 做好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顶层设计筹划
        6.1.3 拓展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各级功能定位
    6.2 聚力配套政策制度,助力区域医疗联合体服务模式转型
        6.2.1 健全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政策法规
        6.2.2 完善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制度机制
        6.2.3 制定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业务标准
    6.3 紧盯保障能力提升,多手段锤炼专业队伍技术水平
        6.3.1 加强基层部队卫生人员集中管理模式论证
        6.3.2 建强区域型卫生专业技术训练平台
        6.3.3 健全部队卫生人员终身培训教育机制
        6.3.4 畅通区域型医疗联合体部队卫生人员成长渠道
    6.4 着眼互联互通需求,构建区域型医疗联合体一体化信息平台
        6.4.1 研发一体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网络信息系统
        6.4.2 拓展远程医学信息网络应用范围
        6.4.3 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6.4.4 着力改进数据传输通信手段
    6.5 着眼多样化功能需求,打造区域型医疗联合体核心支撑
        6.5.1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医疗急救中心
        6.5.2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卫生装备维修中心
        6.5.3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健康维护中心
        6.5.4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5.5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心理服务中心
第7章 研究总结与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分析讨论
        7.3.1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尚需进一步细化论证
        7.3.2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配套政策标准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军民融合背景下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研究 ——以武警G总队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有关概念的界定
2 军队卫勤保障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军队卫勤保障体制的演变
    2.2 现行军队卫勤保障体系
    2.3 军民融合体系的历程和新发展
3 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建设现状分析
    3.1 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概况
    3.2 调研设计与实施
    3.3 调研结果分析
4 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问题与原因
    4.1 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问题
    4.2 影响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原因分析
5 军民融合背景下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抓好军队医院卫勤卫勤保障自身能力建设
    5.2 抓好军民融合发展外部环境支撑能力建设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外军医疗保障研究现状
        1.2.2 武警部队医疗保障与改革研究现状
    1.3 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内卫部队与医疗保障
        2.1.1 武警内卫总队
        2.1.2 武警部队医疗保障
    2.2 军队医疗保障相关理论
        2.2.1 医疗保障的经济学理论
        2.2.2 医疗保障的系统分析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分析
    3.1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问卷调查
        3.1.1 医疗保障基本情况
        3.1.2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3.1.3 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结果
    3.2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3.2.1 医疗保障能力欠缺
        3.2.2 医疗服务质量较低
        3.2.3 医疗保障效益不高
    3.3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医疗保障理念落后
        3.3.2 医疗保障机制僵化
        3.3.3 医疗保障能力欠缺
        3.3.4 系统建设能力不足
        3.3.5 医疗保障经费不足
        3.3.6 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军队医疗保障经验与启示
    4.1 美军医疗保障
    4.2 德军医疗保障
    4.3 日本自卫队医疗保障
    4.4 武警泸州支队医疗保障
    4.5 经验与启示
        4.5.1 保障理念科学合理
        4.5.2 保障模式灵活多样
        4.5.3 保障模式方法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的策略建议
    5.1 加强组织领导,转变医疗保障理念
        5.1.1 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与教育
        5.1.2 强化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1.3 完善相关法规与保障政策
    5.2 探索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体制机制
        5.2.1 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的优势
        5.2.2 构建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体制机制
        5.2.3 明确责任分工构建协调机制
        5.2.4 依托实践优化提升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能力
    5.3 加强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
        5.3.1 明确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战略目标
        5.3.2 加强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内容
        5.3.3 确定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指标
    5.4 探索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经费投入
    5.5 加强医疗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5.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总队医疗保障情况问卷调查表

(7)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简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是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强军目标”的重要指示
        1.2.2 是大力弘扬卫勤保障“姓军为兵”的根本方向
        1.2.3 是牢固树立基层官兵“中心居中”的具体体现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概念分析法
        1.4.2 文献调查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4.4 专家咨询法
        1.4.5 问卷调研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创新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我国药学服务概况
    2.1 服务的简介
        2.1.1 服务的概念及质量
        2.1.2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2.2 药学服务的基本概念
        2.2.1 药学服务的追溯
        2.2.2 药学服务的发展
        2.2.3 药学服务的内容
        2.2.4 药学服务的特点
    2.3 我国地方药学服务的问题分析
        2.3.1《执业药师法》缺失
        2.3.2 培养机制不合理
        2.3.3 专业人才数量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外军队药学服务体系比较分析
    3.1 美军药学服务体系简介
        3.1.1 药品供应管理机制
        3.1.2 药学服务管理机制
        3.1.3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3.2 欧洲军队药学服务体系简介
        3.2.1 药品供应管理机制
        3.2.2 药学服务管理机制
        3.2.3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3.3 我军药学服务体系简介
        3.3.1 药品供应管理机制
        3.3.2 药学服务管理机制
        3.3.3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警部队药学服务的现状调研
    4.1 武警部队的基本情况
        4.1.1 武警部队的组建和发展
        4.1.2 武警部队的体系和职能
    4.2 武警部队药学服务工作简介
        4.2.1 药学服务机构及其职能划分
        4.2.2 武警部队药学服务保障新模式
        4.2.3 武警部队药学服务保障的典型案例分析
    4.3 武警部队药学服务工作调研
        4.3.1 调研对象的确定
        4.3.2 调研内容的设计
        4.3.3 调研内容的调整
        4.3.4 基层药学服务开展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5.1 武警部队基层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
        5.1.1 药学技术人员缺编
        5.1.2 主动服务意识薄弱
        5.1.3 药品保障机制不全
        5.1.4 药品隐患消除不彻底
    5.2 武警部队基层官兵自身存在的问题
        5.2.1 不认疗效认广告
        5.2.2 不遵医嘱滥用药
        5.2.3 有病却不爱吃药
    5.3 加强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5.3.1 药品保障制度建设
        5.3.2 药学服务机制规范
        5.3.3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总结与展望
附件1:药事管理测试卷
附件2: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官兵满意度调查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8)我军陆军师口腔保健现状典型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我军陆军师口腔卫勤现状
    2.我军陆军师口腔疾病流行特点
    3.美军陆军师口腔卫勤与牙科就绪分类
    4.我军陆军师口腔卫勤存在问题
第一部分 某部陆军师.腔保健现状典型调查与分析
    研究一 某部陆军师官兵.腔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某部陆军师官兵.腔保健问卷调查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某部陆军师官兵.腔健康风险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陆军师.腔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建议草案
    研究四 某部陆军师.腔卫生资源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五 陆军师.腔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建议草案
        1 标准制定
        2 陆军师.腔卫生人力配置标准及工作范围划分建议草案
        3 讨论
    研究六 陆军师.腔医疗设备与器材配置标准建议草案
        1 标准制定
        2 陆军师.腔医疗设备与器材配置标准建议草案
        3 讨论
第三部分 陆军师.腔卫勤保障发展策略
    研究七 驻军医院.腔科为兵服务现状与发展策略
        1 驻军医院.腔科为兵服务现状
        2 驻军医院.腔科发展策略
    研究八 陆军师.腔卫勤保障的措施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与适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医院与医疗卫生服务
        二、我国医院发展与床位增长
        三、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目标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现况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现状总体描述
        一、医院床位总量发展情况
        二、不同类别医院床位增长情况
        三、不同级别医院床位增长情况及结构
        四、医院人均床位发展情况及地域分布
        五、床位配备卫生技术人员变化情况
        六、医院床位服务提供
        七、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现状样本描述与分析
        一、发展变化趋势描述
        二、直线相关分析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节 大型医院床位发展带来的问题
第二章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增长成因分析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信息分析
        二、问卷调查
    第二节 文献研究观点分析
    第三节 医院管理者问卷调查
        一、被调查医院基本情况
        二、床位发展信息
        三、增长成因
        四、医院床位发展适宜规模
    第四节 医院床位增长理论解释模型
        一、“一角两圆三方四面”解释模型
        二、源头:需求因素
        三、激励机制源头:制度因素
        四、规律自然反馈:市场因素
        五、集成驱动力:内部因素
        六、外接圆:区域卫生规划
    第五节 床位增长制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医疗保障制度对患者就医情况影响
        二、价格体系在单病种费用中的体现
第三章 我国医院床位发展需求分析与规模经济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医院床位发展总量预测
        一、国际比较法
        二、区域卫生规划法
        三、统计预测法
    第三节 医院床位发展规模经济研究与评价
        一、床位适宜规模理论的适用性评价
        二、床位适宜规模测算实证
第四章 医院床位发展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国际比较下的中国医院床位
        一、医院床位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单体医院床位规模与床均卫生人员
        三、床位资源分布均衡度
        四、床位增长方式
    第三节 国际医院床位发展经验
        一、经验1:法案控制床位设置
        二、经验2:改善医院内部管理降低平均住院日
        三、经验3:大力发展基层医疗为替代
        四、经验4:区域卫生规划
        五、经验5:强制性分级诊疗
        六、经验6:DRGs支付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效率
        七、经验7:不同层面的卫生服务整合
        八、经验8: 精细化内部管理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适宜模式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模式总结与案例分析
        一、单体扩增
        二、建立分院
        三、兼并重组
        四、联盟协作
        五、纵向结合
    第三节 床位发展模式的卫生经济学定性评价
        一、规模经济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交易成本理论
        四、一体化层次理论
        五、定性分析汇总结果
    第四节 适宜模式成本效益分析模拟论证框架
第六章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政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规模控制政策建议
    第二节 我国医院床位发展适宜模式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模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大型公立医院床位发展调查问卷题目部分
致谢
个人简历

(10)关于整合基层部队卫生资源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
    1.1卫生物资资源方面
    1.2卫生人力资源方面
2对策

四、团卫生队医疗设备配置现状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D]. 李全平. 山西大学, 2020(03)
  • [2]卫生连提高手术能力的探讨[J]. 王春玉,李艳丽,安戈彪,郭丽霞,顾百文. 人民军医, 2020(04)
  • [3]POCT测定CRP、SAA在基层部队的应用研究[D]. 高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4]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与策略研究[D]. 朱连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5]军民融合背景下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研究 ——以武警G总队医院为例[D]. 张日晓. 暨南大学, 2019(02)
  • [6]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D]. 李博.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7]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体系研究[D]. 郭斌斌. 浙江工业大学, 2017(11)
  • [8]我军陆军师口腔保健现状典型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D]. 杨再永. 第四军医大学, 2015(08)
  • [9]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与适宜模式研究[D]. 王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11)
  • [10]关于整合基层部队卫生资源的思考[J]. 张慧,陈胜茹,马晓英. 人民军医, 2015(04)

标签:;  ;  ;  ;  

团队健康团队医疗设备配置现状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