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服液的筛选与精制

中药口服液的筛选与精制

一、中药口服液的方药筛选及精制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慧[1](2018)在《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背景:中药成分复杂,结构类型多样,且各成分的含量相差悬殊。如何从复杂的中药体系中捕捉到有效成分,一直妨碍着中药的进一步开展;如何判断中药中某个有效成分或某一类有效成分对中药的药效的贡献度更是难中之难。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gting Technology,MIT)的发展给中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gting Polymers,MIP)对模板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可以从中药提取物中富集或除去模板分子用于药效实验,也可以利用MIP的“交叉反应性”从中药的复杂体系中获取与模板分子具有相似功效的结构类似物。目前,用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筛选水红花子中的花旗松素及其结构相像的物质,并对其进行抑癌活性的研讨,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能力,选择具有抑癌活性的花旗松素为研究对象,优选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制备其分子印迹聚合物,从水红花子的提取液中富集、敲除模板分子花旗松素及其结构类似物,获得缺少花旗松素及其结构类似物的阴性药液,进行抑癌活性实验,探讨花旗松素及其结构类似物对水红花子抑癌活性的影响。方法:1.MIP的合成:采用本体聚合法,单因素考察、优选MIP的合成条件2.模板分子的去除:采用索氏提取法。3.MIP的识别性能评价:采用结合实验和HPLC法进行综合评估。4.从水红花子中分离、富集花旗松素及其结构类似采用固相萃取法,以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的填料,进行固相萃取。5.抗肿瘤活性实验:采用Hela细胞模型,MTT法检测不同样品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1.优选出制备花旗松素MIP的最佳工艺条件,模板分子为花旗松素,功能单体为4-VPY,交联剂为EDMA,三者的比例为1:3:9。2.以甲醇:乙酸=6:4(V/V)为溶媒采用索氏提取法可以将MIP中92.90%的模板分子提取出来(理论值)。3.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乙腈中对花旗松素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4.花旗松素分子聚合物可以直接从水红花子提取液中萃取出花旗松素及其结构类似物。5.水红花子水提液对Hela细胞没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液对Hela细胞的IC50值均比单体花旗松素低,而经MIP-SPE处理得到的缺失花旗松素的萃取液药液含生药量的IC50值比上样原液含生药量的IC50值增加了46.27%。结论:实验结果表明,MIP用于分离、富集中药中特定的成分是有效的,也可以从中药提取液的复杂体系中直接除去某一特定的成分。花旗松素是水红花子抑制Hela细胞活性的有效成分之一,它的缺失导致抑制Hela细胞的IC50降低。同时也说明了中药的药效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综合体现。用已知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作为印迹分子制备对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不但能够从中药中分离、富集得到模板分子,同时还可能获得与印迹分子结构相似的其余已知或是未知的活性化合物。

郭立玮,唐志书,朱华旭,李博,段金厫,杨积衡,潘永兰,孙静,姚薇薇,张启春,潘林梅[2](2016)在《膜分离及其集成技术对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的战略作用与核心价值》文中研究说明膜分离及其集成技术在国家支柱产业发展中扮演着战略角色,因其适应中药药效物质整体、多元的优势,可充分实现中药资源的核心价值;并具高效、节能、无污染等特点,也是体现中药资源的"潜在价值"与"间接价值"的共性、关键技术.该领域存在问题与展望主要涉及:(1)加速中药膜技术的标准化;(2)探讨中药膜污染机理及其防治手段;(3)开发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专用膜技术.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开展,膜技术的战略转型升级作用日益彰显,必然在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李灵娟[3](2015)在《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瘟解毒口服液是近几年在家禽疾病防控中最常用的一种中兽药复方制剂,其功效为清热解毒,主治家禽外感发热。但其传统生产工艺存在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率偏低、除杂浓缩环节损失高和能耗高等缺陷。同时,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国家质量标准中均为定性鉴别,缺乏该方剂主要药效成分的定量检测,影响了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控制,可能导致产品临床疗效的较大差异。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建立了清瘟解毒口服液重要成份黄芩苷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国家标准。通过研究生物酶解、膜分离等高新制备工艺,提高该药品活性成分收率,降低资源损耗,节约生产成本,并通过对制备工艺的改进,提升清瘟解毒口服液的质量和性价比。本课题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黄芩苷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本课题在《兽药国家标准汇编---兽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中清瘟解毒口服液原质量标准的基础建立了黄芩苷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结果显示:黄芩苷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供试品的制备方法是:取药液1mL,置5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50%甲醇溶液,超声处理20min(100W,40KHz),放置至室温,用50%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色谱条件为:以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作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22:78)。检测波长为274nm,流速为1.O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研究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重复性好,且加样回收率高,可作为黄芩苷定量测定方法。(2)清瘟解毒口服液粉碎提取参数通过对清瘟解毒口服液组方药材进行粉碎预处理工艺研究,综合比较不同粉碎提取参数对药液活性成分收率的影响,证明破碎提取工艺的最优技术参数为:药材粉碎过24目筛,提取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为90℃,加水量为药材的8倍量水。(3)清瘟解毒口服液酶解破壁工艺参数利用生物酶特有的高效性及专一性特点,并根据清瘟解毒口服液的组方药味特点,选择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组成的复合酶,筛选出了最适酶用量及最佳酶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酶解破壁提取工艺的最优技术参数为:复合酶最佳作用剂量为0.1%,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比例为1:1:2.5:2,pH4.5,反应时间50min,反应温度为45℃。(4)清瘟解毒口服液膜过滤除杂工艺参数利用陶瓷膜对中药提取液流体的选择性分离,通过对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中膜孔径、温度及压力参数进行研究,使活性物质选择性通过,从而达到除杂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清瘟解毒口服液膜过滤除杂工艺的最佳技术参数为:陶瓷膜孔径为0.6μm,药液温度为30℃、压力为0.2MPa。。(5)清瘟解毒口服液膜浓缩工艺参数选择膜浓缩技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清瘟解毒口服液的浓缩,通过对压力、温度、相应膜通量及膜污染等参数设计不同对照及正交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膜浓缩操作压力0.2MPa、过滤药液温度40℃、进料药液流速为35.67m/s的条件下,进行清瘟解毒口服液的浓缩,可使蒸汽的利用率较传统工艺显着提高。(6)清瘟解毒口服液新工艺中试生产通过对清瘟解毒口服液提取、除杂、浓缩等工艺流程的研究,将上述提取、除杂、浓缩方法联合应用于清瘟解毒口服液的制备,并通过放大生产对实验室所筛选的技术参数进行再验证。结果显示:在采用新型联动工艺进行中试生产过程中,清瘟解毒口服液的活性成分收率显着提高;成品经6个月的加速试验,其性状、鉴别、含量、微生物限度等各项指标均合格,表明在新工艺条件下产品质量稳定。本研究新工艺中试产品经河南省兽药监察所检验完全合格。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为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新工艺的生产成本比传统工艺明显降低,并达到了提高活性成分提取率、降低资源损耗、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陈晓兰[4](2014)在《中药黄酮免疫增强剂藿蜂饮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畜禽传染病等疫病的流行不仅使畜牧业遭受巨大冲击,而且危及到了公共卫生安全。这些危害大的疫病,绝大多数属于病毒性传染病,其中一些还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有特效的治疗药物。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外,应用疫苗免疫是主要的预防措施,而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是提高预防效果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尚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免疫增强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中药免疫增强剂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在研制成功藿蜂注射液(EPI)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其口服剂型藿蜂饮(EPO)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安全性、临床应用剂量、增强免疫的作用及机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部分。试验Ⅰ、EPO生产工艺的研究在EPI制备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淫羊藿的提取、助溶剂的用量。淫羊藿提取试验,以淫羊藿多糖为指标,比较了加水倍数和煎煮温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20倍量水、100 ℃,煎煮时提取效率最好,多糖含量最高。助溶剂用量选择试验,比较了无水乙醇、大豆磷脂、吐温、聚乙二醇、丙三醇的用量对制剂性状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无水乙醇、吐温、聚乙二醇、丙三醇体积比例分别为9.0%、2.0%、8.0%、6.0%,大豆磷脂质量比例为1.0%时效果最好。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确定了EPO的生产工艺为:淫羊藿加20倍水量煎煮2次,第一次1.5 h,第二次1h,合并滤液,静置,离心去除沉淀,加蒸馏水至770 ml,滤过,滤液加丙三醇60ml,混匀;蜂胶加无水乙醇90ml溶解,加大豆磷脂10 g、聚乙二醇-400 80 ml,混匀,缓慢加入到淫羊藿溶液中,混匀,分装,灭菌。试验Ⅱ、EPO质量控制的研究研究了 EPO的检验方法。淫羊藿苷鉴别试验,比较了 3种取样量和3种点样量对淫羊藿苷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取样量为2.5 ml、点样量为3 μl时的薄层色谱最好。高良姜素鉴别试验,比较3种点样量对高良姜素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显示,点样量为3 μl时的薄层色谱最好。淫羊藿苷含量测定试验,比较了两种流动相及不同洗脱方法对HPLC法中淫羊藿苷分离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以乙腈-0.15%磷酸(25:75),进行梯度洗脱,可快速、准确地测定EPO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回收率高,稳定性好,方法可行。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的含量测定,建立了 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两成分的峰形良好,未出现杂峰干扰或拖尾等现象;白杨素和高良姜素在150~75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回收率高,稳定好,方法可行。试验Ⅲ、EPO稳定性的测定测定了 EPO的稳定性,重点考察了性状、沉降体积比、pH值、再分散性、淫羊藿苷、高良姜素和白杨素的含量等项目。影响因素试验,考察了 45001x±5001x强光照射下三批EPO样品在D0、D5、D10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EPO在10 d内性状、沉降体积比和pH值保持稳定,再分散性良好,淫羊藿苷、白杨素和高良姜素含量稍下降,表明EPO对光照有一定的敏感性,宜避光保存。加速稳定性试验,在温度3℃±2℃、相对湿度为60%±5%的条件下三批EPO样品在第0、1、2、3和6个月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EPO在6个月内稳定。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了在室温条件下三批EPO样品在0、3、6、9和12个月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EPO在12个月内稳定。试验Ⅳ、EPO的安全性测定测定了 EPO的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在预试验证明无法测得LD50的基础上,测得EPO的最大给药量为32 g/kg,表明EPO实际无毒。长期毒性试验,取ICR小鼠100只随机均分为5组,3个给药组分别灌胃40mg/ml、10 mg/ml和2.5 mg/ml的EPO 0.4 ml,溶剂对照组(SC)灌胃EPO溶剂0.4 ml,空白对照组(BC)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于给药前(D0)、停药后D1、D7和D14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于D1和D14抽样,采血测定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剖检,取肝、肾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给药后各组小鼠的临床体征正常,各给药组和SC组在停药后D1和D14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剖检及肝肾切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表明无明显的长期毒性。靶动物鸡安全性试验,取14日龄健康罗曼雏鸡80只,随机均分为4组。三个给药组分别饮服1.25 mg/ml、0.75 mg/ml、0.25 mg/ml 浓度 EPO 1ml/只,每天 1 次,连续 9 d,空 白对照组不给药。每天观察鸡的给药反应,连续观察至停药后D7。分别于给药前当天(D0)、停药后D1、D7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于D1每组随机抽取4只鸡,采血测定血常规和血清ALT、ALP、CREA和BUN的含量。结果显示,EPO各给药组鸡临床体征正常,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结果表明EPO对靶动物鸡安全。试验Ⅴ、EPO剂量筛选试验14日龄雏鸡300羽随机均分为10组,每组30只。除空白对照组(BC)外均用NDV-IV疫苗滴鼻点眼免疫,1头份/羽,28日龄二免。在每次免疫的同时,EPO的7个剂量组分别灌服浓度为0.25、0.5、0.75、1.0、1.25、1.5、1.75 mg/ml的EPO 1ml,每天1次,连用3d;EPI对照组在首次免疫的同时一次肌注EPI 0.5 ml;免疫对照组(VC)和空白对照组(BC)不给药。分别于首免后D7、D14、D21、D28每组随机抽取6只鸡翼静脉采血,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并称重,计算增重率。结果显示,所有鸡精神、饮食等均正常。0.25 mg/羽组在所有时间点的抗体效价最高,显着高于VC组,增重率显着高于VC组和BC组、在后两个时间点多显着高于其它给药组。结果表明,EPO在合适的剂量能显着增强体液免疫应答,促进雏鸡生长,0.25 mg/羽的剂量最好,与EPI的效果相似。试验Ⅵ、EPO增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测定14日龄雏鸡320羽随机均分为8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NDV-Ⅳ系疫苗免疫,28日龄二免。在每次免疫的同时,EPO的高、中、低剂量组每分别饮服EPO 0.125、0.25、0.5 mg,组分药对照组分别饮服EP和PF 0.25 mg,每天1次,连用3 d;EPI对照组一次肌肉注射0.5 ml;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给药。测定免疫后D7、D14、D21、D28和D35血清抗体效价、淋巴细胞增殖、血清IL-2和IFN-γ含量以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EPO高、中剂量组在所有时间点的抗体效价、在D14~D35的淋巴细胞值及大多数时间点的IFN-γ和IL-2含量显着高于免疫对照组及组分药对照组,稍优于EPI组,免疫器官指数在所有时间点也有所提高。结果表明,EPO能显着提高机体的系统免疫应答,高、中剂量的效果较好。试验Ⅶ、EPO增强鸡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测定14日龄雏鸡320羽随机均分为8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NDV-Ⅳ系疫苗免疫,28日龄二免。在每次免疫的同时,EPO的高、中、低剂量组每分别饮服EPO 0.125、0.25、0.5 mg,组分药对照组分别饮服EP和PF 0.25 mg,每天1次,连用3 d;EPI对照组一次肌肉注射0.5 ml;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首免后D7、D21、D35,每组随机抽取6只鸡测定十二指肠和空肠洗液中sIgA和IL-17含量、十二指肠黏膜上皮淋巴细胞数、空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IgA+细胞数。结果显示,在首免后各时间点,EPO高、中剂量组十二指肠和空肠洗液sIgA及IL-17的含量、十二指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及空肠和盲肠扁桃体IgA+细胞数量均显着大于免疫对照组,多大于或显着大于EPI、EP和PF组。结果表明,EPO能显着增强小肠的黏膜免疫功能;高、中剂量的效果最好,稍优于EPI。试验Ⅷ、EPO拮抗免疫抑制的作用测定11日龄健康罗曼鸡300只随机均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BC)外每羽肌肉注射8 mg/ml的环磷酰胺溶液0.5 ml,每天1次,连续3 d;14日龄时,EPO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羽饮服0.5、0.25、0.125 mgEPO,EPI注射液对照组肌注EPI 0.5 ml,每天1次,连用3 d,模型对照(MC)组和BC组不给药。分别于给药后D7、D14、D21、D28每组随机抽取4羽心脏采血,用MTT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同时每组随机抽取6羽,称重,计算平均体重,分离脾脏、法氏囊和胸腺,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EPO高、中剂量组淋巴细胞增值率、脏器指数、平均体重在大部分时间点均显着高于MC组。结果表明,EPO能显着拮抗环磷酰胺诱导的雏鸡免疫抑制,促进雏鸡生长。高、中剂量的效果最好,与EPI的效果相当。

郭立玮[5](2012)在《中药制药工业战略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及关键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全面论述了膜技术对中药制药工业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创新中药研发、改造传统工艺、降低能耗、保障产品安全、污水处理、技术创新等,并分析了制约中药膜分离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并提出:(1)瞄准先进的国际膜质量标准,加速中药膜技术的标准化;(2)引进复杂系统科学原理,探讨中药膜污染机理及其防治手段;(3)深化中药膜过程基础研究,开发中药分离专用膜技术等相应对策.

王红丽[6](2011)在《射干扶正口服液的研制及其药效学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确定射干扶正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此外,初步探讨该制剂的抑瘤及免疫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射干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体积倍量(A)、煎煮次数(B)、煎煮时间(C)、醇沉浓度(D)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射干扶正口服液水提醇沉的最佳提取工艺,制备射干扶正口服液,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要药味黄芪、虎杖、陈皮、山楂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射干扶正口服液中主要成分射干苷的含量。建立H22小鼠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射干扶正口服液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化疗组。各组动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4天后,采用热板测痛仪测定小鼠痛阈值,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眼球取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摘取肿瘤、胸腺、脾脏,称重并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射干扶正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1B2C2D2,即每次加水8倍,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醇沉浓度为50%,其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射干扶正口服液在常规贮存条件下12个月内稳定性良好,黄芪、虎杖、陈皮、山楂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射干苷含量在0.536-2.6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9,n=6),平均回收率为96.77%(RSD为1.66%,n=6)。药效学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的体重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各组较模型组的小鼠体重均有所增加,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化疗组小鼠的实体瘤质量均低于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4.2%、9.4%、33.0%。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化疗组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有所升高,其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射干扶正口服液高剂量组可使外周血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使CD4+/CD8+上升,与模型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能够提高小鼠的痛阈和痛阈提高率,与空白组和给药前的痛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化提取工艺A1B2C2D2制备了射干扶正口服液,其稳定性较好;所建立的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另外,射干扶正口服液能够减小瘤体重量,能够升高H22实体瘤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能够增加小鼠的痛阈值及提高痛阈百分率。

丁仰宏[7](2011)在《砂蔻消食口服液的研制》文中认为本文处方出自于《施今墨对药》,由砂仁、白豆蔻两味中药组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为方便服用,本文研制了砂蔻消食口服液。对制备工艺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通过研究筛选出口服液的现行工艺路线及工艺条件,进行三批中试生产,结果表明制剂工艺合理、可行;并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成品质量可控、性质稳定。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1制备工艺的研究在提取工艺方面,综合处方中各味药材理化性质,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的工艺研究。以挥发油的得率为指标,考察了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确定为药材打破至种子团破裂,加10倍量水,提取3 h。水提液澄清工艺主要考察了Ⅲ型ZTCl+1天然澄清剂,以是否澄清为指标并最终确定以下主要工艺参数:水提液的药液比为1:10;ZTCl+1的B组分溶液占药液量的10%,ZTC1+1的A组分溶液占药液量的5%;温度为70℃。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采用搅拌法,主要考察了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比(ml:g)、温度、包合时间。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指标,工艺确定为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比为1:8;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30分钟。进行三批中试生产,提取过程中挥发油的转移率为85%左右,制剂包合过程中挥发油转移率为70%左右,挥发油总转移率为60%左右,以上结果证明本实验所得工艺参数稳定、可行,能适用于大生产。2质量标准研究建立了制剂中砂仁、白豆蔻两味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系统地考察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剂中乙酸龙脑脂、桉油精含量的方法学考察。本定性与定量实验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根据三批中试实验结果,初步制定了砂蔻消食口服液的质量标准草案。

于定荣[8](2010)在《以慈航丹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文中提出目的:以慈航丹方药为例,通过半仿生提取法(SBE法)制备分子量≤1000Da提取物为最终产物,探讨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用“SBE法”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模式。方法:①首先对慈航丹方药进行基源、性状鉴定与质量鉴定研究;②将方中含挥发性药物(当归、川芎、香附)用超临界流体萃取,以均匀设计U7(75)表发布点试验,在饮片、设备、技术参数相同的基础上作SFE-CO2萃取,萃取物另器保存;以藁苯内酯、盐酸川芎嗪、α-香附酮、总萃取物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出方药超临界萃取(SFE-CO2)较佳工艺条件;③将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渣与方中益母草混合,用半仿生法提取,采用均匀设计U9(91×33)表发布点试验,以盐酸水苏碱、盐酸川芎嗪、阿魏酸、总糖及分子量≤1000Da提取物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出SBE法制备分子量≤1000Da提取物的条件;④在乙醇浓度30%-80%范围内,采用比例分割法,以上述相同的指标和评判方法,优选出方药醇提制备分子量≤1000Da提取物的较佳醇浓度;⑤以上述相同的指标和评判方法,作方药3种方法(SBE法、WE法、AE法)分子量≤1000Da提取物的多指标成分比较;⑥因化学等值不一定生物等效,故作方药3种方法分子量≤1000Da提取物的活血调经、止痛、抗炎等主要药效及毒性的研究比较;⑦对方药3种方法分子量≤1000Da提取物药液及其兔含药血清作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比较;⑧对方药3种方法分子量≤1000Da提取液的兔含药血清作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作用的研究比较;⑨最后综合评判分析,优选出慈航丹方药的最佳提取方法和工艺条件。结果:①方中所用的中药皆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各项下规定,均为合格的饮片;②优选出慈航丹方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8℃、解析温度Ⅰ60℃、解析温度Ⅱ30℃、萃取时间4.0h。③优选出慈航丹方药的SBE法工艺条件为:3煎用水的pH依次为:6.0、7.5、8.8;提取时间依次为2.0h、1.5h、1.5h。④优选出醇提的最佳浓度为80%;⑤3种方法提取液的综合评判值的顺序为:YSBE>YAE>YWE;⑥以SBE液的含药血清HPLC指纹图谱,优选出兔的最佳采血时间为1.5h;给药剂量为7.0g·Kg-1(生药·体重-1);3种方法提取液及其含药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SBE组色谱中特征峰峰数最多,特征峰总面积最大,共有峰重叠率最高;⑦3种方法提取液的主要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BE液的活血调经、止痛、抗炎作用的效果最强;该试验结果与用多指标综合评判的提取工艺优选结果及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结果相吻合;最大耐受量试验动物无一死亡,3种方法提取液的毒理学研究结果无显着性差异;⑧3种方法提取液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收缩张力和收缩幅度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SBE组相比,AE组、WE组亦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SBE液的抑制作用最强;⑨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慈航丹方药的3种提取方法中,以SBE法为最佳。结论:慈航丹方药的提取,以先将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用SFE-CO2萃取,其药渣与方中益母草混合,再用SBE法提取,经离心-膜滤法制得分子量≤1000Da提取物,其多指标综合评判效果最佳;SBE法分子量≤1000Da提取液及其含药血清与其他提取方法(AE法、WE法)分子量≤1000Da提取液作相应比较,以SBE法提取液的药效物质含量高,药理作用最强。因此,慈航丹方药以SBE法提取为佳。本研究将化学成分(盐酸水苏碱、盐酸川芎嗪、阿魏酸、总糖)及分子量≤1000Da提取物、主要药效、分子量≤1000Da提取液的指纹图谱及其含药血清指纹图谱有机结合起来,对慈航丹方药进行了SBE法系统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该法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丰富和完善了“用灰思维方式建立中药半仿生提取法”的基本模式。以分子量≤1000Da提取物量为最终产物,能体现中药整体、综合、客观、模糊的特点,为选用现代药物剂型提供了技术支撑,拓展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张英[9](2010)在《大孔树脂吸附黄柏总生物碱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孔树脂吸附技术,以其操作工序简单,溶剂单一,污染小,且产品的纯度高等独特的优越性,广泛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人们对该项技术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如大孔树脂型号的筛选,吸附工艺研究,大孔树脂柱的放大,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但缺乏系统性;且吸附的对象多是单一成分,对总有效部位的探讨较少。鉴于此,课题选择黄柏总生物碱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大孔树脂对它的吸附,为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开发和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分离纯化中药其它有效成分提供一条思路。论文选择黄柏药材,方面因为其价廉易得,另一方面,该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比较成熟,最后,本课题组做了大量相关的前期基础研究工作。各项工作总结如下:(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黄柏药材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5μmC18柱(250 mm×4.6mm);流动相为乙腈-1g/L磷酸(50:50),内含1g/L十二烷基磺酸钠;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65nm。测定结果为:盐酸小檗碱11.4mg/g药材,盐酸巴马汀5.85 mg/g药材;盐酸药根碱0.82mg/g药材,三种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质量占到药材中总生物碱的39.28%。(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柏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制备方法为:取黄柏药材粉末(过40目筛)1.00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90mL的甲醇加热提取至提取液无色为止,将提取液转移至100mL的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紫外检测波长为265nm,测得总生物碱的含量以盐酸小檗碱计为46mg/g药材。(3)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黄柏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溶媒倍量8BV,提取时间1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总生物碱的得量为38mg/g药材,转移率为81.88%。(4)选取9种大孔树脂进行初筛,以黄柏提取液中总生物碱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出效果较好的3种树脂:AB-8、HP20、LD605;对这3种树脂复筛,同时以盐酸小檗碱的解吸量作为考察指标,综合各种指标发现AB-8是一种理想的树脂,可用于黄柏总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国内生产AB-8树脂的厂家很多,性能参数差别较大。其中天津欧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B-8树脂在吸附黄柏总生物碱方面效果较好,将作为后续研究的对象,进行重点讨论。(5)对AB-8树脂吸附黄柏总生物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进行了探讨,两者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非常相似。黄柏提取液中的总生物碱在AB-8树脂上的吸吸附过程趋近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在总生物碱起始浓度为0.686mg/mL,温度27℃条件下,吸附速率常数K1=2.176 h-1;过程同时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控制;在较低的温度、pH值,较高的起始浓度、振荡速度下,有利于吸附;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吸附过程也趋向于一级动力学过程,但吸附速率比黄柏提取液中总生物碱要慢;过程速率同时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控制;吸附速率常数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初始浓度、溶液pH、振荡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实验同时发现,黄柏提取液中的盐酸小檗碱和原料药中盐酸小檗碱两者的动力学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后者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而前者不然;在吸附的起始阶段,前者速率较后者要快很多,说明提取液中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等其它生物碱的存在影响了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吸附,使其速率加快。总生物碱和盐酸小檗碱的热力学性质基本一致,吸附等温线实验表明:平衡吸附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低温较有利于吸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都能较好的拟合,说明二者在AB-8树脂上都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是放热的物理吸附;在几个实验温度下,吸附都能自发的进行。(6)在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孔树脂柱的放大模型,该模型包括5个部分:①物料衡算方程(连续性方程);②动力学方程;③相平衡方程(吸附等温线方程);④边界条件;⑤初始条件。求解该模型得到数值解,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实验测得的数据和模型模拟得出的数据吻合很好,说明建立的数学模型准确可靠,可用于大孔树脂柱的放大。(7)对AB-8树脂动态吸附黄柏提取液中的总生物碱以及盐酸小檗碱进行了工艺考察,得到吸附总生物碱较佳的条件为:上样量50mL样品/mL树脂,上样浓度0.684mg/mL,上柱流率2BV/h,杂质洗脱剂水的用量为3BV,洗脱剂采用40%的乙醇,用量为6BV,按照此工艺条件,得到总生物碱的纯度为40.06%,比上柱之前的纯度提高了2.56倍。吸附盐酸小檗碱的工艺条件为:上样量55mL样品/mL树脂,上样浓度0.576mg/mL,洗脱剂的种类为40%的乙醇,用量为6BV。

唐志书[10](2010)在《伴生物质对三七总皂苷生物药剂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中药提取物伴生物质的生物药剂学特性及其制剂学意义研究(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鉴于中药物质基础的复杂性,中药提取物是一个具有大量非线性、多变量及相关数据特征的复杂化学体系,其中蕴藏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医学信息。我们借鉴国际医药界关于“植物药的可比性评价”技术体系,提出:中药提取物可分为基本活性物质与伴生物质,基本活性物质与其制剂的治疗特性完全或大体相关联;伴生物质可分为附加和无活性副产物。附加物质可增强或减弱基本活性物质的作用;无活性副产物无药理作用,其存在往往是不期望的。伴生物质可改变基本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其生物药剂学参数,特别是影响活性物质从药物处方或植物提取物中溶出和进一步吸收。如何使中药精制产物获得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本课题设计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也就是说药物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药物的吸收等体内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本课题尝试研究不同伴生物质对基本活性物质生物药剂学的影响,探索建立不同伴生物质与基本活性物质组合物的物理化学参数表征方法,引入物理化学参数作为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与中药提取物的评价指标。以不同伴生物质组成的三七总皂苷为研究对象,将三七提取物视为基本活性物质(总皂苷)与伴生物质(糖、无机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甾醇类、黄酮类等)两部分组成。首先参照总皂苷的经典提取分离方法以分离基本活性物质(总皂苷),采用正向剔除法逐步减少伴生物质。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活性炭、氧化铝柱吸附分离纯化,建立了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的制备方法;并建立了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中主要成分的HPLC测定法与伴生物质的定性分析方法以及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制备稳定、均一的不同伴生物的三七总皂苷提供了保障。其次,建立了中药提取物的黏度、电导率、浊度、pH值等物理化学参数的测定方法,测得不同伴生物值三七总皂苷的黏度、电导率、浊度、PH值均有一定的差异,从实验数据来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同精制纯化前后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可能就是伴生物质去除这一微观过程的综合表征,为发现中药精制产物获得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性质寻找更加合适的中药药效物质分离评价体系提供了依据。接下来进行了“伴生物质”对“基本活性物质”生物药剂学的影响研究,从4个不同伴生物组成的三七皂苷样品中所得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动力学参数可知,不同伴生物质对三七总皂苷在体内的吸收、消除影响较大。且有一共同规律即随着样品中皂苷纯度的增加,伴生物质的减少,皂苷类成分在体内的峰浓度及药时曲线下的面积均降低。这一研究结果提示三七总皂苷中的伴生物质能影响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建立模型发现对物理化学参数(X)与活性物质主成分含量(Y)的相关性,物理化学参数(X)与药动学参数组成(Z)的相关性进行了数据挖掘。结果表明:(X)与(Y),(X)与(Z)的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建模拟合相关系数都在0.95以上。为建立中药提取物的物理化学参数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从伴生物质对三七总皂苷的生物药剂学的影响,不同伴生物质组成的三七总皂苷的理化参数以及理化参数与伴生物质、三七总皂苷生物利用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创新之处在于:(1)首次对中药提取物由“基本活性物质与中药伴生物质组成”创新思想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2)建立了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的主要理化参数的测定方法;(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化学方法对理化参数与伴生物质、三七总皂苷生物利用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挖掘,探索了建立中药提取物的物理化学参数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二、中药口服液的方药筛选及精制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口服液的方药筛选及精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新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二、微波萃取
        三、半仿生提取技术
        四、酶法提取技术
        五、超声提取技术
        六、超微粉碎技术
        七、膜分离技术
        八、分子印迹技术
    第二节 分子印迹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药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一、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二、分子印迹技术在药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三、分子印迹技术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Tax-MIP的合成条件及其结合特性研究
    第一节 花旗松素的性质及其药理作用
        一、化学结构与性状
        二、花旗松素的药理作用
    第二节 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筛选
        一、仪器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Tax-MIP的制备及模板分子的去除
        一、仪器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Tax-MIP的结合特性研究
        一、仪器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Tax-MIP柱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能力
    一、仪器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Tax-MIP萃取敲除水红花子中花旗松素及其结构类似物
    第一节 水红花子不同提取液中花旗松素的含量测定
        一、仪器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Tax-MIP萃取水红花子提取液中花旗松素及其结构类似物
        一、仪器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和讨论
    第三节 Tax-MIP在水红花子的抑癌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一、材料与设备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结语
    一、实验总结
    二、有关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兽药历史及研究现状
        1. 古代中兽药发展简介
        2. 现代中兽药发展简介
        3. 中兽药研究及应用现状
        3.1 中兽药物质基础研究
        3.2 中兽药制备工艺研究
        3.3 中兽药质控方法研究进展
        3.4 新技术在中兽药的应用
        4. 中兽药生产应用面临的问题
        4.1 质量控制方法简单
        4.2 工艺简单粗糙,剂型单一
        4.3 中兽药原料质量不均一
        4.4 养殖户接受度不高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现状与不足
        1. 清瘟解毒口服液处方药理介绍
        1.1 清瘟解毒口服液方解
        1.2 清瘟解毒口服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清瘟解毒口服液国家标准现状与不足
        2.1 清瘟解毒口服液质量标准
        2.2 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
        2.3 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不足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重要成份黄芩苷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样品含量测定
        1.4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研究结果
        2.2 检测波长与流动相的选择研究结果
        2.3 系统适用性研究结果
        2.4 线性关系研究结果
        2.5 精密度试验研究结果
        2.6 重复性试验研究结果
        2.7 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
        2.8 回收率试验研究结果
        2.9 样品检测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粉碎提取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清瘟解毒口服液药材粉碎目数研究结果
        2.2 清瘟解毒口服液提取时间研究结果
        2.3 清瘟解毒口服液提取温度研究结果
        2.4 清瘟解毒口服液加水量研究结果
        2.5 破碎提取正交试验研究结果
        2.6 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生物酶解提取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酶用量研究结果
        2.2 酶反应时间研究结果
        2.3 酶反应温度的研究结果
        2.4 酶反应pH的研究结果
        2.5 酶解提取正交研究结果
        2.6 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膜过滤除杂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陶瓷膜孔径对膜过滤影响的研究结果
        2.2 药液温度对膜过滤影响的研究结果
        2.3 操作压力对膜过滤影响的研究结果
        2.4 陶瓷膜过滤正交试验研究结果
        2.5 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膜浓缩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压力对膜通量及黄芩苷收率研究结果
        2.2 操作温度对膜通量及黄芩苷收率研究结果
        2.3 药液流速对膜通量及黄芩苷收率研究结果
        2.4 浓缩倍数对膜通量及黄芩苷收率研究结果
        2.5 膜浓缩正交试验研究结果
        2.6 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清瘟解毒口服液新工艺中试生产研究
        1. 材料与设备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2. 生产方法
        2.1 清瘟解毒口服液中试工艺流程
        2.2 清瘟解毒口服液中试生产研究
        3. 中试生产研究结果
        3.1 清瘟解毒口服液破碎提取研究结果
        3.2 清瘟解毒口服液二次提取研究结果
        3.3 膜过滤除杂工艺参数研究结果
        3.4 膜浓缩工艺参数研究结果
        3.5 膜清洗研究结果
        3.6 成品配制与产品稳定性研究
        3.7 第三方检验结果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本课题的创新点
附录
博士期间完成的专利及获奖成果
致谢

(4)中药黄酮免疫增强剂藿蜂饮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1 临床常用的免疫增强剂
        2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类型
        3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剂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 新型免疫增强剂研究的迫切性
        2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优势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三章 EPO生产工艺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材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淫羊藿提取试验
        1.4 助溶剂用量筛选试验
        2 结果
        2.1 淫羊藿的提取条件
        2.2 助溶剂的用量
        3 讨论
        3.1 提取条件对提取液中淫羊藿多糖含量的影响
        3.2 助溶剂用量对制剂性状和稳定性的影响
        3.3 聚乙二醇的用量对制剂性状的影响
        3.4 丙三醇的用量对制剂性状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EPO质量控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淫羊藿苷的鉴别
        1.4 高良姜素鉴别试验
        1.5 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1.6 高良姜素和白杨素的含量测定
        2 结果
        2.1 淫羊藿苷的鉴别
        2.2 高良姜素的鉴别
        2.3 淫羊藿苷的含量
        2.4 高良姜素和白杨素的含量
        3 讨论
        3.1 淫羊藿苷和高良姜素的薄层鉴别
        3.2 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3.3 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EPO稳定性的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准备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光加速试验方法
        1.4 温加速试验方法
        1.5 长期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2.2 加速试验结果
        2.3 长期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光照对EPO的影响
        3.2 温度对EPO的影响
        3.3 EPO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六章 EPO的安全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与仪器
        1.2 试验动物
        1.3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1.4 长期毒性试验方法
        1.5 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2 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2.3 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EPO的急性毒性
        3.2 EPO的长期毒性
        3.3 EPO对靶动物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第七章 EPO临床剂量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准备
        1.2 疫苗
        1.3 主要仪器
        1.4 动物分组与处理
        1.5 检测指标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体征观察
        2.2 血清抗体的变化
        2.3 体重变化
        3 讨论
        3.1 EPO剂量对抗体效价的影响
        3.2 EPO剂量对增重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八章 EPO增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制备
        1.2 疫苗和主要试剂
        1.3 动物分组及处理
        1.4 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1.5 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
        1.6 血清IL-2和IFN-γ含量的测定
        1.7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血清抗体效价的变化
        2.2 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2.3 血清IL-2含量的变化
        2.4 血清IFN-γ含量的变化
        2.5 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
        3 讨论
        3.1 EPO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3.2 EPO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3.3 EPO对免疫因子的影响
        3.4 EPO对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九章 EPO增强鸡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准备
        1.2 疫苗和试剂
        1.3 动物与分组处理
        1.4 小肠洗液中sIgA和IL-17含量的测定
        1.5 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计数
        1.6 空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IgA~+细胞计数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十二指肠洗液中sIgA含量的变化
        2.2 空肠洗液中sIgA含量的变化
        2.3 十二指肠道洗液中IL-17含量的变化
        2.4 空肠洗液中IL-17含量的变化
        2.5 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的变化
        2.6 空肠黏膜中IgA~+细胞数的变化
        2.7 盲肠扁桃体中IgA~+细胞数的变化
        3 讨论
        3.1 EPO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sIgA分泌的影响
        3.2 EPO对小肠IL-17分泌的影响
        3.3 EPO对十二指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3.4 EPO对空肠和盲肠扁桃体IgA~+细胞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章 EPO拮抗免疫抑制作用的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试剂与仪器
        1.2 动物分组及处理
        1.3 T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
        1.4 免疫器官发育测定
        1.5 生长情况测定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2.2 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
        2.3 平均体重的变化
        3 讨论
        3.1 EPO对免疫抑制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3.2 EPO对免疫抑制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3.3 EPO对免疫抑制雏鸡生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6)射干扶正口服液的研制及其药效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射干扶正口服液的制备
    2.1 剂型的选择及依据
    2.2 制备工艺流程
    2.3 正交试验法优化射干扶正口服液的提取工艺
    2.4 射干扶正口服液的配制工艺
第三章 射干扶正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3.1 原料药材的质量标准
    3.2 射干扶正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3.3 讨论
第四章 射干扶正口服液的初步稳定性试验
    4.1 影响因素试验
    4.2 长期稳定性试验
第五章 射干扶正口服液初步药效学研究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砂蔻消食口服液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1部分 文献综述
    第1章 中医对消化不良研究概况
        1.1 中医对消化不良病因的认识
        1.2 中医对消化不良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消化不良的治疗
    第2章 西医对消化不良研究概况
        2.1. 西医对消化不良病因的研究
        2.2. 西医药物治疗
    第3章 方中各味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综述
        3.1 砂仁研究进展
        3.1.1 砂仁的化学成分
        3.1.2 药理作用
        3.2 白豆蔻研究进展
        3.2.1 白豆蔻化学成分
        3.2.2 白豆蔻提取工艺研究
        3.2.3 药理作用
    第4章 砂蔻消食口服液的组方来源和立题依据
        4.1 砂蔻消食口服液的组方来源
        4.2 砂蔻消食口服液的立题依据
第2部分 砂蔻消食口服液制剂学实验设计及依据
    第1章 处方及制备工艺路线选择
        1.1 处方
        1.2 制法
        1.3 药材来源及前处理
        1.4 剂型的选择及提取工艺的选择
        1.5. 挥发油助溶剂的选择
        1.6 砂蔻消食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第2章 砂蔻消食口服液提取工艺的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方法与结果
        2.2.1 单因素考察
        2.2.2 挥发油工艺条件优选
        2.2.3 提取方法及结果
        2.2.4 最佳提取条件的验证
        2.2.5 讨论
    第3章 砂蔻消食口服液水提液澄清工艺的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方法与结果
        3.2.1 醇沉工艺
        3.2.2 壳聚糖澄清工艺
        3.2.3 ZTC1+1澄清工艺考察
        3.2.4 三种澄清方法效果的比较
        3.2.5 澄清工艺小结
    第4章 砂蔻消食口服液的挥发油增溶工艺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2 方法和结果
        4.2.1 吐温-80的增溶实验
        4.2.2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第5章 砂蔻消食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
        5.1 甜味剂的筛选
        5.2 防腐剂的筛选
        5.3 PH值的选择
        5.4 最终处方及工艺的确定
    第6章 中试工艺研究
        6.1 处方
        6.2 中试生产过程
        6.3. 中试工艺生产参数
    第7章 砂蔻消食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7.1 仪器与试药
        7.2 砂蔻消食口服液中药材的薄层鉴别
        7.2.1 砂仁的薄层鉴别
        7.2.2 白豆蔻的薄层鉴别
        7.3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7.3.1 混合对照品溶液
        7.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3.3 阴性样品溶液
        7.3.4 进样条件
        7.3.5 专属性实验
        7.3.6 标准曲线的制备
        7.3.7 精密度试验
        7.3.8 重复性试验
        7.3.9 稳定性试验
        7.3.10 加样回收试验
        7.3.11 含量测定
        7.3.12 讨论
    第8章 砂蔻消食口服液药理学实验设计及依据
        8.1 仪器与试药
        8.1.1 实验动物
        8.1.2 药品
        8.2 方法和结果
        8.2.1 分组与饲养
        8.2.2 统计方法
        8.2.3 小肠推进实验
        8.3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以慈航丹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月经不调的研究进展
    2 慈航丹的方源与方解研究
        2.1 方源
        2.2 方解
    3 中药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3.1 概述
        3.2 半仿生提取技术
        3.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4.1 概述
        4.2 研究思路
        4.3 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
        4.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 血清药理学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5.1 概述
        5.2 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
        5.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6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6.1 在中药提取方面的应用
        6.2 在中药注射液制备方面的应用
        6.3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6.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7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7.1 概述
        7.2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7.3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7.4 中药指纹图谱的评价方法
        7.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8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8.1 研究目的
        8.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慈航丹方药饮片的质量鉴定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益母草质量鉴定研究
        2.2 川芎质量鉴定研究
        2.3 当归质量鉴定研究
        2.4 香附质量鉴定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慈航丹方中挥发性药物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优选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SFE-CO_2萃取条件的选择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藁苯内酯的含量测定
        2.4 盐酸川芎嗪的含量测定
        2.5 α-香附酮含量测定
        2.6 试验结果的处理
    3 验证试验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SFE-CO_2萃取后药渣与益母草混合用SBE法提取条件优选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液的制备
        2.2 供试液(分子量≤1000Da)的制备
        2.3 分子量≤1000Da提取物测定
        2.4 盐酸川芎嗪含量测定
        2.5 阿魏酸含量测定
        2.6 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
        2.7 总糖含量测定
        2.8 试验结果的处理
    3 验证试验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慈航丹方药醇提最佳乙醇浓度优选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液的制备
        2.2 供试液(分子量≤1000Da)的制备
        2.3 各指标的测定与处理
    3 验证试验
    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慈航丹方药3种方法提取液的成分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液的制备
        2.2 供试液(分子量≤1000Da)的制备
        2.3 分子量≤1000Da提取物测定
        2.4 盐酸川芎嗪含量测定
        2.5 阿魏酸含量测定
        2.6 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
        2.7 总糖含量测定
        2.8 试验结果的处理
    3 验证试验
    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慈航丹方药3种方法提取液的体内、外指纹图谱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3种方法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比较
        2.2 3种方法提取液含药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
        2.3 3种方法提取液与其含药血清指纹图谱的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慈航丹方药3种方法提取液主要药效学与毒性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药品
        1.2 试验动物
        1.3 供试液(分子量≤1000Da)的制备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含量的影响
        2.2 对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的影响
        2.3 对药物诱发痛经模型的影响
        2.4 对血小板血栓的影响
        2.5 对大鼠血小板含量的影响
        2.6 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2.7 抗炎试验
        2.8 急性毒性试验(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测定)
    3 综合评判
    4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慈航丹方药3种方法提取液的含药血清对离体子宫影响的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药品
        1.2 试验动物
        1.3 洛氏液配制
        1.4 含药血清的制备
        1.5 加入血清量
        1.6 离体子宫的获取
    2 方法与结果
    3 综合评判
    4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附件
详细摘要

(9)大孔树脂吸附黄柏总生物碱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现状
        1.1 黄柏的研究概况
        1.2 大孔树脂吸附法
    2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设计思路
第二章 黄柏药材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和提取工艺研究
    第一节 黄柏药材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测定
        1 仪器及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黄柏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1 仪器和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黄柏药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三章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柏总生物碱型号的筛选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第四章 AB-8树脂对黄柏总生物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吸附行为研究
    第一节 AB-8树脂吸附黄柏总生物碱的动力学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AB-8树脂吸附盐酸小檗碱的动力学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4 结论
    第三节 AB-8树脂吸附黄柏总生物碱的热力学研究
        1 仪器、试剂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第四节 AB-8树脂吸附盐酸小檗碱的热力学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第五章 大孔树脂固定床的数学模型
    1 仪器和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第六章 大孔树脂AB-8动态吸附黄柏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第一节 大孔树脂AB-8动态吸附黄柏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1 仪器和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大孔树脂AB-8动态吸附盐酸小檗碱的工艺研究
        1 仪器和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伴生物质对三七总皂苷生物药剂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中药提取物伴生物质的生物药剂学特性及其制剂学意义研究(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中药组分研究现状
        1.1 中药组分分类
        1.2 中药组分的体外存在形态
        1.3 中药药效组分的体内存在形态
        1.4 中药伴生物质对药效组分的生物药剂学影响
        1.5 中药组分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 中药组分分离研究进展
        2.1 分离科学与现代分离科学
        2.2 现代分离科学的特点
        2.3 现代分离科学研究的内容
        2.4 中药分离科学现状
    第三章 立题依据
        3.1 理论依据
        3.2 科学原则的提出
        3.3 研究内容
        3.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四章 三七总皂苷不同伴生物制备工艺研究
        4.1 三七研究概况
        4.2 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制备工艺研究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5.1. 仪器与试剂
        5.2 主要伴生物质初步定性研究
        5.3 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含量测定研究
        5.4 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指纹图谱研究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主要物理化学参数测定研究
        6.1 黏性系数的测定
        6.2 电导率的测定
        6.3 浊度的测定
        6.4 pH值的测定
        6.5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不同伴生物三七总皂苷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7.1 材料与仪器
        7.2 方法与结果
        7.3 数据分析
        7.4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理化参数—伴生物质—生物利用度数据的初步挖掘
        8.1 数据整理
        8.2 数据挖掘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中药口服液的方药筛选及精制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D]. 张鹏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2]膜分离及其集成技术对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的战略作用与核心价值[A]. 郭立玮,唐志书,朱华旭,李博,段金厫,杨积衡,潘永兰,孙静,姚薇薇,张启春,潘林梅. 2016年中国-欧盟医药生物膜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3]清瘟解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D]. 李灵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4]中药黄酮免疫增强剂藿蜂饮及作用机理研究[D]. 陈晓兰.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7)
  • [5]中药制药工业战略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及关键问题与对策[A]. 郭立玮. 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2012
  • [6]射干扶正口服液的研制及其药效学初探[D]. 王红丽. 兰州大学, 2011(06)
  • [7]砂蔻消食口服液的研制[D]. 丁仰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8]以慈航丹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D]. 于定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7)
  • [9]大孔树脂吸附黄柏总生物碱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D]. 张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10]伴生物质对三七总皂苷生物药剂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中药提取物伴生物质的生物药剂学特性及其制剂学意义研究(Ⅰ)[D]. 唐志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标签:;  ;  

中药口服液的筛选与精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