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矿物涂料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无机矿物涂料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一、无机矿物涂料具有市场竞争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1](2021)在《二氧化钛/蛋白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填料是纸张的第二重要材料。在造纸过程中加入填料可以改善纸张的印刷性能、书写性能、光学性能以及强度性能。常用的填料有高岭土、滑石粉、碳酸钙、二氧化硅等,另一种值得注意的材料是二氧化钛。然而,由于它的价格昂贵,造成造纸成本较高,所以二氧化钛只应用到高质量的纸张中。非晶态二氧化硅是由水玻璃溶液的受控酸化产生的。制备二氧化硅粉末的经典工业方法通常使用硫酸,但为了降低成本并保护环境,研发其替代方法或更有效的方法将具有相当大的商业意义。本论文从节约造纸成本出发,通过气流搅拌以蛋白石(opal)为基底在其表面沉积金红石型TiO2,制备了TiO2/opal复合物。所制备的复合物与金红石型TiO2光学性质相似,可以取代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同时从提高纸张性能的角度出发,利用碳化法以opal为原料制备SiO2,通过引入金红石型TiO2,制备了TiO2/SiO2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造纸中,有效改善了纸张的性能。此外,使用二氧化碳代替有机或无机酸来制备二氧化硅粉末,这不仅符合环保理念而且还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首先采用气流搅拌法,在opal的浆液中通过气体搅拌将金红石TiO2沉积在opal表面,制备出了不同金红石型TiO2添加量的TiO2/opal复合物。FESEM、UV-Vis、XRD、FT-IR测试结果表明,金红石型TiO2沉积在opal表面,当TiO2/opal复合物中金红石型TiO2添加量相对于opal质量20%时,TiO2颗粒的沉积效果最佳,分散性最佳,复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能与纯TiO2接近。白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物白度相对于opal有所提高。其次,在碳化法制备二氧化硅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金红石型TiO2,制备出一系列的TiO2/SiO2复合物,通过XRD、FT-IR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碳化法制备的白色粉体为非晶二氧化硅,其白度值为98%。FESEM测试结果表明当TiO2/SiO2复合物中金红石型TiO2添加量为15%时,复合物的分散性最佳,白度值为95.3%。最后,将所制备的TiO2/opal复合物以及TiO2/SiO2复合物作为填料应用到造纸中,通过测试所得纸张的光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判断其是否能作为造纸填料来改善纸张性能。结果表明TiO2/opal复合物改善纸张的效果与金红石型TiO2相似。可以取代二氧化钛在造纸中的应用。TiO2/SiO2复合物在提高纸张的白度以及留着率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袁苗苗[2](2021)在《离子液体改性的麦秸秆基阻燃性板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农作物秸秆作为天然的生物质材料通常被填埋或焚烧,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该类资源,本研究以麦草(WS)为原料,在经过碱液处理与咪唑4,5-二羧酸(IDA)的接枝反应后,进而引入烯丙基氯并在热压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离子液体型([PWS-IDA][Cl])无胶生物质板。该板材不仅可应用于建筑材料,而且解决了板材易燃性的问题。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离子液体型材料的中间产物进行了结晶度和官能团分析,得出该方法合成的中间产物是合理的。并通过电子显微镜(SEM)对麦秸秆(碱液处理过)板材(PWS)和[PWS-IDA][C]两类材料燃烧前后的形貌结构进行扫描,扫描结果显示,离子液体型材料具有致密的结构,提高[PWS-IDA][Cl]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2)采用酒精灯、UL-94垂直燃烧仪、极限氧指数仪对两类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材料可以显着提高PWS材料的阻燃性和尺寸稳定性,从而有效防止材料结构的倒塌和破坏。同时与PWS材料相比较,[PWS-IDA][CI]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从21%增加到32%,其UL-94达到V-0等级。(3)采用万能实验机对两种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进行了测试,力学分析表明,PWS材料的最大抗拉强度为8.525 MPa,最大抗弯强度为3.650 MPa。而离子液体的加入,使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到14.800MPa和8.500MPa。

孟令宇,刘明利,李春风,孟黎鹏[3](2021)在《无机矿物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无机矿物具有优异的硬度、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等优点,将无机矿物添加到木塑复合材料中可以改善木塑制品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概述了无机矿物的几何形状、粒径及表面特征,总结了无机矿物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方法以及增强木塑材料力学强度和热性能的机理,指出了无机矿物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多种无机矿物填料混合使用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新型木塑制品的发展建议。

王洋,黄聪,李珍[4](2020)在《重晶石资源现状及材料化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晶石资源是我国优势矿产,但多年的无序开发利用,导致重晶石资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降低。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重晶石产品,拓展重晶石在高附加值产业领域的应用,是重晶石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国际及国内重晶石资源现状,并详细阐述了重晶石矿物在聚合物材料、防辐射材料、复合导电材料、制取含钡化合物原料、环境吸附材料、无机复合颜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宋中南[5](2020)在《基于绿色建筑宜居性的新型建材研发与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遵循“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根本理念,在概括总结当代建筑三个基本特征,深刻分析绿色建筑发展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与建筑功能和居住环境宜居性密切相关的新型建材与应用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研发;提出了具有企业特色的绿色建筑宜居性提升解决方案,并在中国建筑技术中心林河三期重要工程中进行了综合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环境效益,达成了既定的技术创新目标。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论文深入研究了轻质微孔混凝土制备及其墙材制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了装饰、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微孔混凝土复合外墙大板。其中对微孔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中托贝莫来石形成条件的阐明属业内首次,多功能复合外墙大板工业化生产及其成功应用为业内首例,为绿色建筑的宜居性围护结构提供了范例。(2)试验研究了透水混凝土、植生混凝土的制备与铺装技术以及试验方法,研发了适合各类工程条件下的多孔混凝土铺装技术。实施的透水性铺装达到高透水率、高强和高耐久性的技术要求,在环境降噪,热岛效应消减,水资源保护和提升环境的宜居性方面效果显着。(3)针对绿色建筑对高效节能屋面的要求,论文深入研究了白色太阳热反射隔热降温涂料和玻璃基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与性能,将反射降温、辐射制冷、相变吸热和真空隔热四种机理集成为一体,并揭示透明隔热涂料在近红外范围内高吸收和在远红外区域低发射的隔热机理。开发成功了生态环保型高效降温隔热涂料,对降低室内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的能耗有显着效果。(4)论文不仅对光触媒涂料的空气净化机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探索了C掺杂锐钛型TiO2提高了TiO2触媒剂的光催化活性的新途径,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该涂料对甲醛的去除率可达95%,对NO的去除率可达93%,对细菌的杀灭率可达98%,可显着改善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5)通过系统研发和各项成果集成,形成了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屋面和墙面热工、空气净化和生态铺装技术为一体的宜居性提升一揽子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于多项重点工程,表明论文的研究成果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王文潜[6](2020)在《建筑内墙调湿腻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内墙调湿腻子的研究和应用对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提高物品的保存质量、降低空调能耗有着重要的意义。硅藻土、蛭石和沸石是一类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无机矿物材料,是制备建筑内墙调湿腻子的主要功能填料。本文首先对硅藻土原土分别进行球磨处理和煅烧处理,通过低温氮吸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等检测手段对硅藻土的比表面积、孔体积、表面基团、晶体组成、微观形貌、粒度等进行表征,研究了球磨及煅烧处理对硅藻土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球磨时间和煅烧温度对提高硅藻土调湿性能的最佳处理条件。研究表明:经球磨处理硅藻土的吸放湿性能随着相对湿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硅藻土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吸放湿率逐渐增大;经煅烧处理硅藻土的吸放湿性能随着相对湿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硅藻土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吸放湿率呈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将硅藻土原土球磨20min,再经400℃煅烧,其吸放湿率及比表面积均高于单一处理的硅藻土。以处理后的硅藻土为主要功能填料,运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对内墙调湿腻子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水泥掺量越大,腻子粘结性能越好,硅藻土是影响腻子吸湿量和放湿量的主要因素,但当硅藻土掺量过大时,腻子吸、放湿速率增长较小,经对比分析确定A3B2C1为最佳优案;(2)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腻子的粘结强度增大,吸湿量和放湿量略有提高;与掺速溶胶粉和掺可再分散乳胶粉的腻子相比,掺4%聚乙烯醇胶粉的腻子性能最佳;(3)纤维素醚粘度越大、掺量越大,其表干时间越长,腻子的粘结强度和吸放湿量随着纤维素醚掺量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他性能均无异常,从腻子经济性和性能综合考虑,采用40000MPa·S纤维素醚掺量2‰最佳。为减少水泥用量、改善腻子调湿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对腻子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随着粉煤灰用量的增加,腻子耐水性能和粘结强度降低,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20%为宜;(2)对蛭石、沸石进行球磨处理,蛭石吸放湿量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沸石的吸放湿量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蛭石经5min球磨、沸石经20min球磨吸放湿性能最佳;(3)随着沸石、蛭石掺量的增加,腻子吸放湿量逐渐增加,吸放湿速率逐渐减小,单掺蛭石腻子的吸湿量约为单掺沸石腻子的1.6倍,放湿量约为单掺沸石腻子的2.2倍。(4)随着蛭石等量取代硅藻土掺量的增加,腻子的吸放湿量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蛭石等量取代硅藻土40%时,腻子吸放湿性能最好。(4)对腻子常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满足相应内墙腻子标准要求。

李庆蕾[7](2020)在《碳酸钙晶须制备工艺研究及优化》文中认为碳酸钙晶须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单晶材料,由于其原料价格低廉并且分布广泛,加上碳酸钙晶须本身晶体结构接近理想晶体,机械强度等力学性能也接近单晶的力学性能,加上其在白度、耐热性、耐磨性等方面的性质优于一般材料,因此在很多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碳酸钙晶须的工业化生产在国外如日本、欧美比较成熟,而我国碳酸钙晶须的工业化生产还很不成熟,依旧停留在实验室制备阶段,主要存在纯度较低、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中主要研究碳酸钙晶须制备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现有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从而制备出具有更高纯度以及在循环母液制备过程中参数更稳定的晶须,为工业化生产碳酸钙晶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论文中用氯化镁作为晶型控制剂,并采用目前技术最为成熟且最有望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碳化法来进行碳酸钙晶须的制备。在实验室阶段,首先研究了碳酸钙晶须生长三阶段历程,并分析了镁离子在晶须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现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氧化镁对于碳酸钙晶须的制备起着重要的凝聚晶核、控制晶型以及通过降低体系中碳酸钙过饱和度来提升纯度的作用。此外,本论文通过对碳酸钙晶须生长历程的分析,找到了改善晶须生长、提升纯度的工艺优化方法。一种方法是在通过在反应后期补加一定量氢氧化钙悬浮液,促进文石相晶须后期阶段的继续生长,来提升文石相晶须的相对含量从而提高晶须纯度,具体研究了氢氧化钙补加量对于碳酸钙晶须的长径比及纯度的影响。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气体分散器改善CO32-分散性,相较传统通气管通气,气体分散器可以使气体以小气泡的形式进入到体系中,使得气体分子具有更大的液气界面能从而促进其传质及扩散,抵消管通气方式导致的局域过饱和度过高的问题,从而提升晶须纯度,研究了不同孔径气泡石作为气体分散器制备晶须的纯度。另外循环母液制备晶须过程中由于碳化结束得到的母液并不是理想的氯化镁溶液,存在Ca2+残留以及Mg2+流失,因此对母液进行镁钙离子含量的滴定以及相应的补加,达到最佳的离子浓度对于循环制备的晶须纯度可以起到稳定作用,因此研究了滴定及补加的方法提高循环母液制备晶须的纯度及长径比的稳定性。通过采用上述两种工艺优化方法,最终将碳酸钙晶须的纯度提高到99.5%以上,并且采用循环母液制备的晶须纯度稳定,母液10次循环制备的晶须纯度也稳定在99.5%以上。此外,以实验室阶段制备晶须的工艺优化结果为基础,本论文还将碳酸钙晶须的制备放大到工业小试的规模,小试阶段采用循环母液制备碳酸钙晶须,母液进行了12次循环,制备出纯度高于96%,产率大于93%,长径比稳定的晶须,符合市场需要。

黄功旭[8](2019)在《福建武平膨润土的有机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膨润土作为一种具有许多独特性能的非金属矿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我国的膨润土资源丰富,主要以钙基膨润土为主,而国内的应用主要以钠基膨润土为主,故此,人们对钠基膨润土的有机改性也越发重视。我国的有机膨润土主要受到原料、工艺的影响,导致发展长期滞后,目前,高端有机土仍以进口为主。时至今日,国内有机膨润土价格便宜的在1万元/吨左右,高的达到3~4万元/吨,且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为满足工业生产需求,本次论文主要探究了福建武平的膨润土资源的有机改性的工艺路线,为当地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理论依据。故本次研究十分必要。论文以福建武平地区的膨润土资源为原料,通过对原料进行的化学成分组成及结构特征分析,确定采用钠化、提纯、有机覆盖的原则工艺路线进行有机土的制备,使改性后的产品达到并超越目前国内的相对应的产品标准,确定适用于该膨润土资源的最优工业生产工艺。取得如下进展: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福建武平膨润土有机改性时各种工艺条件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出有机膨润土制备的最佳条件:钠化,挤压浓度65%,NaCO3用量4%;老化时间3天;挤压次数3次;提纯,分散剂M为1%,捣浆时间90min,离心提纯浓度10.9%,离心机转数为1900r/min,离心时间3.5min;有机覆盖:反应温度70~80℃,反应时间120min,有机覆盖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用量为42%。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有机膨润土粘度为4200 mPa·s产品的粘度远高于行业标准,同时也达到和超过了各企业标准的要求。

那振芳[9](2019)在《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研究》文中提出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不仅改变了中国产业升级与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而且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决定中美贸易战未来趋势的关键,在于其爆发的真实动因。本文将以中美两国经济利益变动为主线,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现有文献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主要结论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遏制,打压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解决美国的国内经济问题等。但鲜有文章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脉络,去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乃至激化。本文的分析,不仅可以通过厘清低生产率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提高向贸易摩擦发生的传导机制,进一步补充和丰富现有贸易摩擦动因理论体系,而且对于中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逻辑为,以中国加入WTO以来面临的中美贸易摩擦为研究对象,以中美两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为切入点,从产业和行业的角度,探讨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提高与中美贸易战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首先,从理论上厘清制造业竞争力与国际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根据Baldwin模型,从国家整体角度看,一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可以带来资本的广化和深化,而根据罗默模型、“干中学”模型等经济学经典理论,资本要素的增加为技术进步提供了保障,导致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向高级化转变。Rybczynski定理和Bond、Trask&Wang模型则说明,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化会向制造业内部结构和商品出口结构延伸。根据Gomory&Baumol模型,低生产效率国家,成为更多产业生产商的过程中,会影响到与高生产率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当两国经贸关系处于冲突区时,两国之间的利益处于此消彼长的“敌对”状态。那么,高生产率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依赖在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有利地位,以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思想为依据,运用贸易政策进行强制干预,贸易摩擦就发生了。当高生产率国家受到的危害沿着产业、经济和国家层面不断递进时,贸易摩擦会随之不断激化,甚至转变为贸易战。需要说明的是,低生产率国家生产率的提高是市场自发行为,高生产率国家运用经济或其他形式的手段进行干预才导致了贸易摩擦的发生。其次,对中美制造业发展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进行回顾。通过对中美两国制造业发展和竞争力相对变动情况的分析发现,中国在传统产业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但优势在弱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下降的,2009年以来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也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界,表现出了不同特征,焦点产业开始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换。综合看,中国制造业发展呈现的结构性变化,与中美贸易摩擦呈现的阶段特征,从时间维度上是匹配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上内容为中美贸易摩擦分析的切入产业勾勒出了基本的分析轮廓。再次,从制造业竞争力视角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乃至激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不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还是危机后,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都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存在密切联系,但是影响路径不同。2008年以前占比较高的传统产业贸易摩擦,美国是因为作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国内产业受到中国商品的冲击,高昂调整成本的存在,导致美国政府接受国内利益集团的游说,发动贸易摩擦。而2009年以来占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摩擦,根源也在中国相应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但美国的出发点却不同,是为了扞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领导地位和垄断利润,所以更为激烈。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到了美国未来在经济领域的领导权和垄断收益,是美国发动本次贸易战的经济根源。而中美产业竞争力的相对变动,延伸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中,结合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特征,促使中美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些因素与美国民族主义的碰撞,导致了本次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第四,对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冲击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竞争力来源的梳理,总结出新兴产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华为公司成长历程的分析发现,企业乃至行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对硬实力的培育。所以只要中国新兴产业企业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完善自身,那么就可以将本次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变为发展动力。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对中美贸易战的前景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范鹤林[10](2019)在《熔融电炉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钛冶金的主要产品是金属钛和钛白粉,两者都由TiCl4生产而来。制取TiCl4的主流工艺是流态化氯化法,该方法对原料中钙镁杂质含量要求严格,一般为ω(CaO+MgO)<1.50%。因此,制备适用于流态化氯化工艺的合格富钛料是钛冶金的重要环节。攀西地区的钛渣在国内富钛料市场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其较高含量钙镁杂质导致其不能被流态化氯化工艺利用。因此,开发低成本及高效率去除钛渣中钙镁杂质的新技术,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提出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新思路,可利用熔融钛渣显热进行改性处理,为低成本及高效率去除钛渣钙镁杂质提供了新途径。基于攀西电炉钛渣和黑钛石固溶体的性质,确定了熔融钛渣改性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6.3,明确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原理。其次,通过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随后,采用EPMA等表征手段,阐述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最后,采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含硼熔融钛渣结构参数和传输性质,明确了B2O3促进熔融钛渣中低价钛转化为金红石的原理。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研究了攀西电炉钛渣和黑钛石固溶体的性质,确定了熔融钛渣改性的有利条件。原料钛渣中绝大部分的Ca和Si元素赋存于硅酸盐中,绝大部分的Mg和Ti元素赋存于黑钛石固溶体中,Al、Fe和Mn元素赋存于两者中。黑钛石是一种化学稳定性很高的固溶体,直接酸浸去除该固溶体中的杂质是不可行的。控制熔融钛渣的结晶条件(添加剂、冷却气氛等),抑制黑钛石固溶体的生成,使钙镁杂质转变为酸溶性的物相,是实现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可行方案。(2)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6.3,明确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原理。在熔融钛渣冷却结晶过程中,氧化性气氛可以促进黑钛石固溶体向金红石的转变。熔融钛渣冷却结晶的过程中,CaO优先与B2O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a2B2O5,MgO优先与B2O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g3B2O6,Ti2O3优先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红石。硼酸盐容易与酸发生化学反应,金红石不溶解于酸。采用盐酸浸出,可以实现去除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同时富集TiO2的目的。(3)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B2O3加入量从0%增加到2%时,钛渣中钙镁杂质含量显着降低。随着B2O3加入量继续增大,钛渣中钙镁杂质含量没有明显减低。盐酸浓度(5%)、浸出温度(80℃)和浸出时间(30min)对钛渣中钙镁杂质含量的影响呈现出与B2O3加入量相近的规律。考虑到钛渣中钙镁杂质的去除效果及原料(能量)的利用效率,确定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适宜的工艺参数。该工艺参数为:B2O3加入量2%,盐酸浓度5%,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30min。最终煅产物中TiO2,(CaO+MgO)和SiO2的含量分别为86.77%,1.23%和0.91%,符合流态化氯化工艺对原料中钙镁杂质的要求。(4)采用EPMA等表征手段,研究了B2O3对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过程中钛渣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元素迁移和钛原子价态的影响规律,阐述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在熔融钛渣改性过程中,B2O3一方面起到结合钙镁杂质生成硼酸盐(Ca2B2O5和Mg3B2O6)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促进金红石生成的作用。在熔融钛渣改性过程中,Ti元素和Ca、Mg及B元素向不同区域迁移和富集,分别生成金红石和硼酸盐;来不及迁移的元素停留在两富集区域的边界上,形成“残余”的黑钛石固溶体。随着B2O3加入量的增大,元素迁移也更完全和彻底一些。在改性钛渣酸浸过程中,硼酸盐被溶出而进入溶液,黑钛石固溶体和金红石没有被溶出而保留在渣相中,改性钛渣钙镁杂质被有效去除,钛元素得到进一步富集。(5)采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熔融钛渣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为掌握熔融电炉钛渣的结构和性质奠定基础。在TiO2-CaO-MgO-SiO2体系,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大小次序为:Mg2+>Ca2+>Ti4+>O2->Si4+。随着钙镁杂质含量由3.50%增加到31.5%,各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均有所增大但大小次序不变,该系熔体的粘度由0.098Pa s降低到0.064Pa s。随着钙镁杂质含量的增大,Mg-O键部分代替Ti-O键,导致体系结构强度降低,离子自扩散系数的增大,熔体粘度的减低。采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含硼熔融钛渣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进一步从理论上阐释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在B2O3-TiO2-CaO-MgO-SiO2体系中,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大小次序为:Mg2+>Ca2+>B3+>Ti4+>O2->Si4+。随着B2O3含量由0%增加到24%,各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均有所增大但大小次序不变,该体系熔体的粘度由0.079Pa·s降低到0.032Pa·s。在该体系中,BO3平面三角形结构是BOp多面体中的主体。BO3平面三角形属于层状的二维结构,层与层之间属于较弱的分子力。B2O3的加入使得含硼熔融钛渣结构的整体强度降低,各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增大,熔体粘度降低。这样的变化增加了熔融钛渣中Ti3+与O2接触,有利于熔融钛渣中低价钛的氧化。

二、无机矿物涂料具有市场竞争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机矿物涂料具有市场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1)二氧化钛/蛋白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二氧化钛/无机复合物简介
        1.1.1 二氧化钛性质与应用研究进展
        1.1.2 二氧化钛/无机矿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1.3 二氧化钛/蛋白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2 造纸填料简介
        1.2.1 填料的作用
        1.2.2 填料的类型
        1.2.3 填料的基本性质
        1.2.4 填料应用中的问题
        1.2.5 改性无机填料的研究进展
    1.3 二氧化硅制备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二氧化钛/蛋白石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2 实验步骤
        2.2.3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2.3.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2.3.3 X射线衍射分析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5 白度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3.2.2 实验步骤
        3.2.3 实验仪器及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3.3.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3.3 X射线衍射分析
        3.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3.5 白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二氧化钛/无机复合物在造纸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步骤
        4.2.3 实验仪器及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纸张白度分析
        4.3.2 纸张不透明度分析
        4.3.3 纸张留着率分析
        4.3.4 纸张撕裂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离子液体改性的麦秸秆基阻燃性板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农业废弃物秸秆人造板的研究及发展状态
        1.3.1 农业废弃物秸秆的利用现状
        1.3.2 我国人造板材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3.3 农业废弃物秸秆人造板工业前景
        1.3.4 农业废弃物秸秆人造板材国外研究现状
        1.3.5 农业废弃物秸秆人造板材国内研究现状
        1.3.6 农业废弃物秸秆人造板面临的主要问题
        1.3.7 国内外无胶人造板的研究
        1.3.8 农业废弃物秸秆人造板的发展趋势
    1.4 阻燃人造板的研究现状
        1.4.1 阻燃技术的发展历史
        1.4.2 阻燃人造板研究与开发的必要性
        1.4.3 阻燃机理
        1.4.4 阻燃剂的分类
        1.4.5 阻燃人造板材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来源、创新点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本课题的创新点
        1.5.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麦秸秆的特征及羟基含量的确定
    2.1 引言
    2.2 麦秸秆的组成和结构
        2.2.1 纤维素
        2.2.2 半纤维素
        2.2.3 木质素
    2.3 麦秸秆的处理方法
    2.4 麦秸秆中羟基含量的测定
        2.4.1 材料
        2.4.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5 实验操作
        2.5.1 小麦秸秆的前处理
        2.5.2 配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2.5.3 酚酞、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配制
        2.5.4 盐酸的配制及标定
        2.5.5 配制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麦秸秆体系
        2.5.6 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麦秸粉并确定羟基含量
        2.5.7 红外光谱(FT-IR)测试
        2.5.8 X-射线衍射(XRD)测试
    2.6 结果与讨论
        2.6.1 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麦秸秆的酚羟基的数目
        2.6.2 FT-IR测试对比
        2.6.3 XRD测试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阻燃麦秸秆无胶板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阻燃性麦秸秆板材的制备过程
        3.2.1 材料
        3.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3.2.3 实验方法
    3.3 材料的物理化学表征
        3.3.1 红外表征(FT-IR)
        3.3.2 X-射线衍射(XRD)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3.4 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
    3.4 结果与讨论
        3.4.1 FT-IR表征
        3.4.2 XRD表征
        3.4.3 SEM表征
        3.4.4 EDS表征
    3.5 燃烧性能测试
        3.5.1 电镜
        3.5.2 酒精灯测试
        3.5.3 水平垂直燃烧测试
        3.5.4 氧指数测定
    3.6 燃烧性能结果与讨论
        3.6.1 电镜表征
        3.6.2 酒精灯测试表征
        3.6.3 水平垂直燃烧表征
        3.6.4 氧指数仪表征
    3.7 机械性能测试
        3.7.1 拉伸性能
        3.7.2 弯曲性能
    3.8 机械性能结果与讨论
        3.8.1 拉伸性能
        3.8.2 弯曲性能
    3.9 本章结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无机矿物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无机矿物的性质
    1.1 几何形状
    1.2 粒径及表面特征
2 无机矿物改性木塑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2.1 无机矿物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方法
        2.1.1 一步混合法
        1)熔融共混法
        2)溶剂混合法
        2.1.2 两步“母料”法
    2.2 矿物增强木塑作用机制
    2.3 界面现象在高性能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3 无机矿物增强木塑的力学强度和热性能
    3.1 力学强度
    3.2 热性能
4 无机矿物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及发展建议

(4)重晶石资源现状及材料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重晶石资源现状
    2.1 全球重晶石概况
    2.2 中国重晶石资源现状
3 重晶石的应用现状
    3.1 重晶石基聚合物材料
    3.2 重晶石防辐射材料
    3.3 重晶石基复合导电材料
    3.4 含钡化合物原料
    3.5 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3.6 重晶石无机复合颜料
4 展望

(5)基于绿色建筑宜居性的新型建材研发与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宜居性与当代建筑发展的基本特征
        1.1.2 当代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基本发展特点
        1.1.3 绿色建材对建筑内外环境及宜居性的影响
    1.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第2章 轻质微孔混凝土及其墙材制备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CFC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2.2.1 胶凝材料
        2.2.2 骨料
        2.2.3 其他原材料
    2.3 CFC的配合比
    2.4 CFC水化硬化与基本物理力学性能
        2.4.1 CFC水化硬化的特点
        2.4.2 浇筑块体的不同部位与水化硬化
        2.4.3 矿物掺合料和细骨料的影响
        2.4.4 CFC的物理性能
        2.4.5 CFC的力学性能
    2.5 微孔混凝土的热工性能试验研究
        2.5.1 CFC导热系数与干密度
        2.5.2 CFC孔隙率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
        2.5.3 CFC抗压强度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
        2.5.4 CFC蓄热系数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
    2.6 微孔混凝土复合大板生产技术研究
        2.6.1 微孔混凝土复合大板的基本构造
        2.6.2 微孔混凝土复合大板的基本性能
        2.6.3 微孔混凝土复合大板生产的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
    2.7 微孔混凝土复合大板的应用示范
        2.7.1 中建科技成都绿色建筑产业园工程
        2.7.2 中建海峡(闽清)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
        2.7.3 武汉同心花苑幼儿园工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用水性节能降温涂料研究
    3.1 引言
    3.2 降温材料概述
        3.2.1 降温材料定义、分类、降温机理及测试方法
        3.2.2 降温材料热平衡方程
        3.2.3 降温材料的分类
        3.2.4 降温材料性能参数测试方法
    3.3 白色降温涂料的研究
        3.3.1 原材料的选择
        3.3.2 配方及生产工艺
        3.3.3 性能测试
        3.3.4 结果与讨论
    3.4 玻璃基材透明隔热涂料的研发
        3.4.1 原材料及涂料制备工艺
        3.4.2 性能测试
        3.4.3 结果与讨论
    3.5 水性节能降温涂料的应用示范
        3.5.1 工信部综合办公业务楼屋顶涂料项目
        3.5.2 玻璃基材透明隔热涂料工程应用实例
        3.5.3 应用效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孔混凝土生态地坪及铺装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2.1 原材料的基本性能
        4.2.2 材料的配合比
        4.2.3 透水混凝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能
    4.3 透水混凝土试验和检测方法研究
        4.3.1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试验方法
        4.3.2 测试设备
        4.3.3 测试方法
        4.3.4 强度试验
        4.3.5 透水性试验方法
    4.4 植生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4.1 试验用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4.4.2 制备工艺
        4.4.3 物理力学基本性能
    4.5 透水混凝土地坪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4.5.1 透水混凝土路面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4.5.2 植生混凝土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研究
    5.1 引言
    5.2 超亲水自洁涂层的研发
        5.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5.2.2 超亲水自清洁涂料的制备
        5.2.3 混凝土表面超亲水自清洁涂料的性能
        5.2.4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产品性能检测
    5.3 光催化气体降解检测系统技术研究
    5.4 C掺杂TIO2的研制
        5.4.1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5.4.2 制备工艺
        5.4.3 物相分析
        5.4.4 物质化学环境分析
        5.4.5 可见光响应测试
    5.5 负载型光触媒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5.1 TiO_2溶胶及粉体制备
        5.5.2 混晶TiO_2粉体的制备
        5.5.3 基于TiO_2溶胶的光触媒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5.5.4 光催化性能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5.6 基于TIO2粉体的光触媒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5.6.1 TiO_2-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检测
        5.6.2 有机硅粘合剂-TiO_2分散液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5.7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制备及中试研究
        5.7.1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5.7.2 涂料制备工艺
        5.7.3 检测方法
        5.7.4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性能
    5.8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的应用示范
        5.8.1 北京西四南大街会议中心
        5.8.2 北京橡树湾二期某住宅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节能环保型材料在工程中的集成应用
    6.1 引言
    6.2 应用项目简介
        6.2.1 工程概况
        6.2.2 工程建设目标及主要措施
        6.2.3 工程难点
    6.3 新材料及技术的集成应用
        6.3.1 微孔混凝土墙材的应用
        6.3.2 透水混凝土和植生混凝土铺装技术
        6.3.3 热反射和隔热涂料
        6.3.4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
        6.3.5 立体绿化技术
        6.3.6 建筑遮阳技术
        6.3.7 光电技术
    6.4 实施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建筑内墙调湿腻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建筑内墙腻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建筑内墙腻子的组成及分类
        1.3.1 建筑内墙腻子的组成及作用
        1.3.2 建筑内墙腻子的分类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原料、仪器设备及实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基料
        2.1.2 填料
        2.1.3 外加剂
    2.2 实验仪器、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和技术指标
        2.3.1 硅藻土处理及内墙腻子的制备方法
        2.3.2 硅藻土吸放湿性能测试
        2.3.3 内墙腻子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第3章 处理工艺对硅藻土调湿性能影响的研究
    3.1 机械球磨处理
        3.1.1 实验条件
        3.1.2 X射线衍射分析
        3.1.3 粒度分析
        3.1.4 红外光谱分析
        3.1.5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3.1.6 表面形貌分析
        3.1.7 调湿性能
    3.2 煅烧处理
        3.2.1 实验条件
        3.2.2 X射线衍射
        3.2.3 粒度分析
        3.2.4 红外光谱分析
        3.2.5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3.2.6 表面形貌分析
        3.2.7 调湿性能
    3.3 综合处理法
        3.3.1 实验条件
        3.3.2 比表面积分析
        3.3.3 调湿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墙调湿腻子的配合比研究
    4.1 基础配合比的确定
        4.1.1 影响因素的选择
        4.1.2 腻子基本配方获取和分析
    4.2 不同胶粉对腻子性能的影响
        4.2.1 胶粉对腻子物理性能的影响
        4.2.2 实验方案及检测指标
        4.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不同粘度的纤维素醚对腻子性能的影响
        4.3.1 纤维素醚对腻子物理性能的影响
        4.3.2 实验方案及检测指标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腻子配方优化及分析
    5.1 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对腻子性能的影响
        5.1.1 粉煤灰对干粉腻子物理性能的影响
        5.1.2 实验方案及检测指标
        5.1.3 实验结果分析
    5.2 单掺沸石、蛭石对腻子调湿性能的研究
        5.2.1 球磨时间对沸石、蛭石吸放湿性能的影响
        5.2.2 沸石、蛭石掺量对腻子吸放湿性能的影响
    5.3 混掺调湿材料对腻子调湿性能的研究
        5.3.1 硅藻土、蛭石混掺对腻子吸放湿性能的影响
        5.3.2 常规性能检测结果
        5.3.3 调湿材料的影响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7)碳酸钙晶须制备工艺研究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碳酸钙概述
        1.1.1 碳酸钙分类及性质
        1.1.2 碳酸钙的晶体结构
        1.1.3 碳酸钙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1.1.4 碳酸钙制备技术的发展
    1.2 晶须概述
        1.2.1 晶须的分类及性质
        1.2.2 碳酸钙晶须的性能及应用
        1.2.3 碳酸钙晶须的制备方法
    1.3 碳酸钙晶须制备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2 实验流程图
    2.3 样品分析表征
        2.3.1 样品形貌分析
        2.3.2 样品表面元素分析
        2.3.3 样品定性定量分析
        2.3.4 样品晶体结构分析
        2.3.5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分析
第三章 碳化反应机理分析
    3.1 碳化实验过程
    3.2 碳化机理分析
        3.2.1 碳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3.2.2 晶体形核理论
        3.2.3 晶体生长
        3.2.4 碳化反应过程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酸钙晶须制备因素分析及工艺优化
    4.1 镁钙比对碳酸钙晶须纯度及长径比的提升作用
    4.2 促进文石相晶须生长制备高纯度高长径比碳酸钙晶须
    4.3 改善CO_3~(2-)分散性制备高纯度碳酸钙晶须
    4.4 循环利用母液制备参数稳定的碳酸钙晶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碳酸钙晶须实际应用及小试研究进展
    5.1 碳酸钙晶须在PVC基体中补强作用研究
        5.1.1 碳酸钙晶须-PVC复合材料的制备
        5.1.2 碳酸钙晶须-PVC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测试
        5.1.3 碳酸钙晶须增强PVC基复合材料机理分析
    5.2 碳酸钙晶须小试阶段研究进展
        5.2.1 小试设备设计
        5.2.2 小试反应材料及测试设备
        5.2.3 小试实验进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福建武平膨润土的有机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膨润土简介
        1.1.1 膨润土的构成
        1.1.2 膨润土的特性
        1.1.3 膨润土资源简述
    1.2 膨润土在各领域应用介绍
    1.3 膨润土的主要产品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原料采集、制备及物化特征”
    2.1 原料采集与试样制备
        2.1.1 样品的采集
        2.1.2 样品的制备
    2.2 原料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2.2.1 物理性质
        2.2.2 化学元素全分析
        2.2.3 原矿分析结论
第3章 工艺试验
    3.1 试验技术方案
        3.1.1 技术方案
        3.1.2 试验设备
    3.2 样品测试方法简述
        3.2.1 X射线衍射
        3.2.2 吸蓝量的检测
        3.2.3 膨胀容的检测
        3.2.4 胶质价的检测
    3.3 钠化改型试验
        3.3.1 钠化剂用量
        3.3.2 老化时间
        3.3.3 挤压次数
    3.4 提纯试验
        3.4.1 捣浆时间
        3.4.2 捣浆浓度(离心提纯浓度)
        3.4.3 离心时间
        3.4.4 离心机转数
    3.5 有机膨润土制备试验
        3.5.1 有机覆盖剂种类与用量试验
        3.5.2 有机覆盖时间试验
        3.5.3 pH值试验
        3.5.4 酸活化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品检测与分析
    4.1 有机膨润土的主要理化指标检测与分析
    4.2 有机膨润土的X射线衍射分析
    4.3 有机膨润土的扫描电镜分析
    4.4 有机膨润土红外光谱分析
    4.5 有机膨润土的化学元素全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中国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
        1.2.2 中美贸易摩擦动因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分析逻辑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制造业竞争力与国际贸易摩擦:理论逻辑
    2.1 概念界定及本研究指向
        2.1.1 制造业竞争力
        2.1.2 贸易摩擦
    2.2 制造业竞争力与贸易摩擦形成
        2.2.1 制造业竞争力、国家利益与贸易摩擦
        2.2.2 国家利益、国家干预与贸易摩擦
        2.2.3 制造业竞争力引发贸易摩擦的机制和逻辑
    2.3 制造业竞争力与贸易摩擦升级
        2.3.1 制造业竞争力相对变化与比较优势演化
        2.3.2 比较优势演化、产业结构调整与摩擦升级
        2.3.3 制造业竞争力导致贸易摩擦激化的动态过程
    2.4 小结
第3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
    3.1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反映
        3.1.1 产出结构动态变化与竞争力变迁
        3.1.2 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反映的制造业竞争力变化
        3.1.3 竞争力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与描述
    3.2 美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与制造业相对竞争力演化
        3.2.1 美国制造业规模、结构及支柱产业
        3.2.2 美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结构意义
        3.2.3 制造业相对竞争力变动的实证分析与描述
    3.3 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历程的时间与行业特征
        3.3.1 2001 年-2008 年:以纺织、机电、化工等产品为主的贸易摩擦
        3.3.2 2009 年-2016 年:贸易摩擦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蔓延升级
        3.3.3 2017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规模、层级和烈度发生新变化
        3.3.4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高具有时间相关性
    3.4 小结
第4章 制造业竞争力变化引致中美贸易摩擦的逻辑和条件
    4.1 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乃至激化的基本逻辑和条件
        4.1.1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贸易摩擦
        4.1.2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摩擦
        4.1.3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高引发中美行业贸易摩擦的基本逻辑和条件
    4.2 特朗普政府贸易战的经济根源与美方逻辑
        4.2.1 “中国制造2025”在美国引发对抗性贸易政策反应
        4.2.2 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是贸易战爆发的经济根源
        4.2.3 中国快速崛起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挑战
    4.3 小结
第5章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冲击
    5.1 新兴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5.1.1 产业竞争力来源与影响因素识别
        5.1.2 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驱动因素分析
    5.2 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所受影响分析
        5.2.1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
        5.2.2 华为公司成长历程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1 主要结论
        6.1.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2 中国应对建议
        6.2.1 中美贸易战前景简析
        6.2.2 中国应对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熔融电炉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钛资源分布及特点
        1.2.1 世界钛资源
        1.2.2 中国钛资源
    1.3 钛冶金的技术现状
        1.3.1 海绵钛和钛白粉的制备技术
        1.3.2 富钛料制备技术的发展
    1.4 电炉钛渣冶炼的技术
        1.4.1 还原熔炼热力学和动力学
        1.4.2 电炉冶炼钛渣技术的国外现状
        1.4.3 电炉冶炼钛渣技术的国内现状
        1.4.4 电炉冶炼钛渣技术的主要特征
    1.5 钛渣去除钙镁杂质技术的研究现状
        1.5.1 氧化-还原焙烧-浸出法
        1.5.2 钠化氧化焙烧-浸出法
        1.5.3 酸化焙烧-浸出法
        1.5.4 选择性析出-分选-浸出法
        1.5.5 氯化焙烧-浸出法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6.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2 攀西电炉钛渣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攀西电炉钛渣的基本性质
        2.2.1 攀西电炉钛渣的成分及物相组成
        2.2.2 攀西电炉钛渣的表面微观形貌
        2.2.3 攀西电炉钛渣的元素分布特点
        2.2.4 攀西电炉钛渣的钛原子价态
    2.3 黑钛石固溶体的性质
        2.3.1 黑钛石固溶体的酸溶性
        2.3.2 黑钛石固溶体的稳定性
    2.4 熔融钛渣改性有利条件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冷却气氛对熔融钛渣结晶的影响研究
    3.3 添加剂B_2O_3改性熔融钛渣的热力学原理
    3.4 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原理
    3.5 添加剂B_2O_3加入量对钛渣熔化温度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研究方案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研究方法
        4.2.3 实验表征方法
    4.3 添加剂B_2O_3改性熔融钛渣的实验研究
        4.3.1 B_2O_3加入量对钛渣中氧化钙去除的影响
        4.3.2 B_2O_3加入量对钛渣中氧化镁去除的影响
        4.3.3 适宜B_2O_3加入量的确定
    4.4 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
        4.4.1 盐酸浓度对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
        4.4.2 浸出温度对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
        4.4.3 浸出时间对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
    4.5 酸浸出产物硅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添加剂B_2O_3改性熔融钛渣的机理研究
        5.2.1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
        5.2.2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5.2.3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元素分布的影响规律
        5.2.4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钛原子价态的影响规律
    5.3 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研究
        5.3.1 添加剂对改性钛渣浸出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
        5.3.2 添加剂对改性钛渣浸出产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5.3.3 添加剂对改性钛渣浸出产物元素迁移的影响规律
    5.4 本章小结
6 含硼熔融钛渣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6.1 引言
    6.2 分子动力学模拟简介
        6.2.1 势函数和势参数
        6.2.2 周期性边界条件和平衡系综
        6.2.3 结构参数和传输性质的计算
        6.2.4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
    6.3 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
        6.3.1 模拟条件
        6.3.2 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
        6.3.3 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传输性质
    6.4 B_2O_3-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
        6.4.1 模拟条件
        6.4.2 B_2O_3-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
        6.4.3 B_2O_3-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传输性质
        6.4.4 B_2O_3加入量对熔融钛渣中金红石相析出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无机矿物涂料具有市场竞争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氧化钛/蛋白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张丽. 吉林大学, 2021(01)
  • [2]离子液体改性的麦秸秆基阻燃性板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袁苗苗.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3]无机矿物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孟令宇,刘明利,李春风,孟黎鹏.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21(09)
  • [4]重晶石资源现状及材料化应用[J]. 王洋,黄聪,李珍.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06)
  • [5]基于绿色建筑宜居性的新型建材研发与工程应用研究[D]. 宋中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建筑内墙调湿腻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文潜.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7]碳酸钙晶须制备工艺研究及优化[D]. 李庆蕾. 浙江大学, 2020(07)
  • [8]福建武平膨润土的有机制备工艺研究[D]. 黄功旭. 苏州大学, 2019(02)
  • [9]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研究[D]. 那振芳. 辽宁大学, 2019(05)
  • [10]熔融电炉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基础研究[D]. 范鹤林. 重庆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无机矿物涂料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