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一、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平,熊立军,吴钢飞,漆蕾[1](2021)在《CT增强扫描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86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且治疗1个月后,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CT增强扫描,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增强扫描对介入治疗1个月后病灶残留情况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介入治疗1个月后,DSA检查结果显示,86个病灶中,36个病灶完全灭活,占41.86%;50个病灶残留,占58.14%。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后阳性病灶的准确度为89.53%、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86.11%、阳性预测值为90.20%、阴性预测值为88.57%。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阳性病灶符合率与DSA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84)。结论 CT增强扫描诊断评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且与DSA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可为临床调整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史康杰[2](2021)在《巴塞罗那B期肝细胞癌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巴塞罗那(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B期肝细胞癌在手术切除与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的临床预后差异,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30日-2020年6月30日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其次,关于患者的预后分析,通过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来描述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最后,运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第一步,找出可能与BCLC B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第二步,将单因素结果纳入COX多因素风险模型中分析,确定影响BCLC B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有85例BCLC B期肝细胞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包括手术组41例,TACE组4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HBs Ag、肝硬化、吲哚菁绿15分钟清除率(ICG 15)、Child-Pugh分级、ECOG-评分、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术前甲胎蛋白(AFP)、Kinki分期等因素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手术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4%、56.1%、39.0%和70.7%、48.8%、26.8%,中位生存期为39.5个月。TACE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率分别为81.8%、27.3%、9.1%和63.6%、15.9%和4.5%,中位生存期为26.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3、5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我们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Kinki B3分期、ICG15和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1.本组资料提示我院可切除的BCLC B期HCC患者手术切除可取得优于经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降低肿瘤复发;2.BCLC B期患者的ICG 15、Kinki分期和治疗方式均是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其中Kinki B3和ICG 15>10%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手术切除有利于患者预后。

陈群辉[3](2021)在《洛铂与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在预防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肿瘤致死原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结直肠癌;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患肝癌,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国。原发性肝癌分为肝细胞癌型、胆管细胞癌型、混合型,其中肝细胞癌占绝大部分,约95%。原发性肝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但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50%,5年复发率可达60%~70%。对于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用最佳化疗药物是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进而提高术后患者生存的关键。经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其中最为经典的治疗方式。当时除外科手术切除外,肝癌治疗缺乏其他有效手段,然而以TACE为代表的经血管介入治疗方法的出现为肝癌的临床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途径,因此在短时间内发展迅猛,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为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延长生存时间,预防性TACE是有效干预手段,有大量文献指出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相比不行预防性TACE可以有效改善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尤其是对大肝癌及存在MVI的患者,陈琳等[29]在293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中指出介入中位生存期大于保守组。目前肝癌行TACE术常用化疗药有: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丝裂霉素C、顺铂,以及注射用三氧化二砷、5-氟尿嘧啶(5-Fu)、雷替曲塞、羟基喜树碱(HCPT)等。到目前为止,化疗药物是否必须尚有争议,在何种化疗药物对预防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相对更有显着效果以及预防性TACE推荐次数这两方面还未达成共识,还需要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来解决这个难题。目的:找到相对敏感化疗药物将有望进一步降低患者肝细胞癌癌根治术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时间,可以指导临床上肝动脉局部灌注化疗药物的选择。同时研究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2010年9月至2019年9月行肝癌根治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每月返院复查至少连续半年或截至到复发;复查项目检验包括肝功、乙肝指标、AFP、凝血。检查包括上腹部及胸部增强CT,必要时上腹部MRI及pet-CT,最终共纳入201例,根据术后TACE所用化疗药物分组(洛铂50mg,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20mg),分为:洛铂组54例,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118例,对照组29例。最后统计患者术肿瘤后复发时间,复发时间主要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参考AFP值。选择不同时间节点统计复发率及估计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期,将收集完的临床资料用SPSS 21行RXC的卡方检验计算三组数据的性别、手术时年龄、首次入院肝功能分级、巴塞罗那分期、是否有乙肝、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个数、肿瘤位置、微血管癌栓、术前甲胎蛋白、肿瘤分化程度之间有无差异,分别计算肝癌根治术后1月、3月、6月复发率,是否有组间差异;估计无瘤生存期中位数,以肿瘤复发为终点事件的生存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复发相关因素的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洛铂组、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组与对照组术后3月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 11.1%、21.2%、17.2%(P>0.05),术后 6 月复发率分别为 15.4%、31.6%、37.9%(P<0.05),术后 12 月复发率:24.8%、50.0%、52.2%(P=0.011);中位无瘤生存期无法估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最大直径<5cm(HR=0.391;P=0.002;95%CI 为[0.214,0.717]),巴塞罗那分期早期(HR=0.333;P=0.001;95%CI 为[0.178,0.622]),无微血管癌栓(HR=0.460;P=0.008;95%CI为[0.258,0.819]);未出现严重化疗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痛(94.03%)、发热(85.07%)、过敏反应(5.47%)、明显血压升高(19.90%)、呕吐(10.45%)、血小板减少(8.46%)。结论:1.肝细胞癌根治术后6月后洛铂疗效明显优于多柔比星脂质体,使用该药物行4~5次介入可更好预防根治术后复发、巩固无瘤状态,可以提高肝细胞癌根治术的疗效。适量碘油在肝内沉积起辅助检查作用。2.肿瘤最大直径≥5cm、巴塞罗那分期和有微血管癌栓是独立复发危险因素,而性别、手术时年龄、肿瘤是否单发、入院时肝功能评分、肿瘤位置、乙肝、分化程度、术前甲胎蛋<400均不是独立复发危险因素。3.预防性TACE安全有效,可耐受人群范围广,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副反应相对更小。

李春博[4](2020)在《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第2位。肝癌治疗首选肝切除术,肝切除术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更新,不断在改良和进步。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这种技术是通过热能封闭肿瘤组织的周围管道,达到降低复发率和减少出血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的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出更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目的:分析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73例临床分期(CNLC)为Ia、Ib、IIa期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2例采用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RFA-LR组,n=82),91例采用常规肝切除术(LR组,n=91),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4天肝功能血清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中位无瘤生存时间等情况。结果:1.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为265.00±277.32m L,常规肝切术组术中出血量为505.49±488.9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为145.24±58.01min,常规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为168.00±57.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肝门阻断时间为8.13±8.75min,常规肝切除术组肝门阻断时间为14.27±13.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肝衰竭、胆漏、术后出血、大量腹水)发生率为7.32%,常规肝切术组术后并发症(肝衰竭、胆漏、术后出血、大量腹水)发生率为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住院总费用为64474.56±11294.15元,常规肝切术组住院总费用为59883.12±15426.1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5%、63.7%、39.7%,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8.94月;常规肝切术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4%、42.1%、29.3%,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3.5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组与常规肝切术组术中输血(4例比10例)、术后第1、4天肝功能血清指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长,但住院费用较高。

樊周沛[5](2020)在《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占全球的50%以上,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肝癌具有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机会。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肝癌的治疗方案愈加趋于多样化、复合化,但仍旧难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中位总生存时间往往不到1年。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非手术肝癌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TACE通过栓塞肿瘤供血血管和灌注化疗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但TACE治疗往往并不能完全阻塞肿瘤血管,肿瘤细胞在缺氧时会大量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导致TACE治疗仍有较高的复发性和转移率,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对改善TACE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索拉非尼(Sorafeni)和阿帕替尼(Apatinib)是目前临床常用VEGFR相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TKI),可以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它们联合TACE治疗理论上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目的回顾性分析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阿帕替尼这两种治疗方案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信息,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采取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来检测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通过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进行,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疗效:近期疗效: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以下简称索拉非尼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9.4%,疾病控制率(DCR)为84.8%;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以下简称阿帕替尼组)ORR为28.6%、DCR为77.1%,两组患者的ORR、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6、P=0.419)。远期疗效:索拉非尼组和阿帕替尼组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10.32个月、8.2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0个月、7.0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24.03个月、23.9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7.0个月、14.0个月,两组患者OS和PFS均无统计学差异(P=0.508、P=0.371)。治疗后两组患者AFP水平均显着下降,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但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无药物相关死亡事件。阿帕替尼组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发生率较高于索拉非尼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30),其余药物相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不良反应在经过对症处理或调整药物剂量后均获得临床缓解。3.影响因素: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CLC分期、Child Pugh分级、AFP水平、HBV病毒复制。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预后相关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总生存期相关的影响因素有BCLC分期、HBV病毒复制,即乙肝病毒复制和血管侵犯、远处转移与死亡风险正相关。4.经济效益:本研究中两种方案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CMA)进行比较。口服索拉非尼费用380元/天、阿帕替尼345元/天。在疗效相近、安全性相似情况下阿帕替尼组成本略低于索拉非尼组。结论1.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尼均可有效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但两种联合治疗方案之间疗效并无明显差异,索拉非尼组治疗成本略高于阿帕替尼组。2.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好的安全性。手足综合征和高血压在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中发生几率更高,其余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3.年龄、BCLC分期、Child Pugh分级、AFP水平、HBV病毒复制均可影响患者预后,此外乙肝病毒复制、血管侵犯或远处转移与死亡风险正相关。

周宇斌[6](2019)在《CBCT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血管内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 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的应用价值,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CE术的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5.14±10.75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和)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将所有患者分为DSA组(31例)及CBCT组(48例),其中DSA组患者在TACE术中仅行常规动脉造影,CBCT组患者则在术中进行DSA造影及CBCT扫描,两组患者均在术后一周内完善腹部CT检查以评估肝脏碘油沉积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评估两组间的疗效差异,评价CBCT在辅助诊断肝癌、鉴别肿瘤滋养动脉及实时评估肿瘤内碘油沉积的价值。结果:入组79例患者共行TACE术91次,平均每例1.15次,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腹痛46例,恶心15例,发热37例。术前经CT/MRI检查诊断共计92个肿瘤病灶,其中DSA组31例患者术前共发现42个肿瘤,术中造影可见37个肿瘤病灶,5例病灶未见明显显示。CBCT组48例患者术前共发现50个肿瘤病灶,术中使用增强CBCT检查探测到全部肿瘤病灶,同时检测出术前未检测到的3个小肝癌病灶,进一步对CBCT组中,DSA及CBCT检出小肝癌(肿瘤最大径<3cm)的数量进行比较可见,DSA及CBCT均可检测到28个肿瘤病灶;在DSA上显示不清,而CBCT可检测到的肿瘤病灶共8个(p=0.008)。CBCT组48例患者在常规DSA造影下可见1 12条疑似肿瘤滋养动脉,经进一步CBCT扫描后,共明确肿瘤滋养动脉79条,其中发自肝固有动脉76条;肠系膜上动脉2条;右膈下动脉1条。非肿瘤滋养动脉检出率为29.5%(33/112)。DSA组31例患者共计42个肿瘤,其中碘油完全沉积(Ⅰ型)的病灶占64.3%(27/42),碘油部分缺失或分散沉积(Ⅱ型)的病灶占28.6%(12/42),少许或无明显碘油沉积(Ⅲ型)的病灶占7.1%(3/42)。CBCT组48例患者共计53个肿瘤,其中碘油完全沉积(Ⅰ型)的病灶占84.9%(45/53),碘油部分缺失或分散沉积(Ⅱ型)的病灶占15.1%(8/53)。由此可见,CBCT组的碘油完全沉积率高于普通DSA组(χ2=5.430,p=0.020)。CBCT组较DS A组会增加总的手术时间(p=0.008),但并不会增加辐射量(p=0.454)。结论:1.CBCT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辅助诊断方式。2.CBCT可以帮助术者尽快的确定肿瘤滋养动脉,指导导管的位置,减少术中造影的次数。3.CBCT可以实时评估碘油沉积情况。4.虽然术中进行CBCT扫描会相应的延长手术时间,但仍在可接受范围以内,且并不会增加患者的辐射总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辅助技术。

尤旷逸[7](2019)在《肝癌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目前临床上最为广泛应用的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对于中期肝癌患者标准推荐的治疗方式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是单一 TACE手术疗效仍不够理想,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随着外科断肝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进,可使肝切除所需的时间缩短,手术的切除率不断提高,患者术后并发症也大为降低,手术的适应症也处在不断扩展。不少研究报道在中期的肝细胞肝癌中,手术切除肿瘤相对于TACE术会导致更好生存获益。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于肝癌切除术联合TACE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肝癌切除术后辅助TACE治疗对于中期肝癌患者能否取得较单纯肝切除术或单TACE更好的疗效尚待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为中期(B期)的肝细胞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肝癌切除术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纯的TACE及姑息性肝癌切除术间对中期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中期”肝癌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从2012年1月到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首次诊断中期肝细胞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进行肝切除术或者TACE术。将患者分为三组,一组为单纯肝切除组(切除组),一组为单纯TACE治疗组(TACE组),一组为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切除+TACE组)。单纯肝切除组仅行单纯肝切除术,单纯TACE组仅行TACE,肝切除联合TACE组在行肝切除术后的基础上,术后2周至1月左右(2月内)接受辅助性TACE治疗,纳入研究162例,患者的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为57.60±8.72岁,其中男性98例,女性64例。其中行单纯肝切除患者为54例(切除组),行单纯TACE治疗患者有70例(TACE组),行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患者为38例(切除+TACE组)。2观察指标:分析比较了三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60天死亡率;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不同组间患者1年、2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及总生存时间,另外分析了中期肝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60天死亡率比较,结果显示:单纯行TACE的患者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切除组和切除+TACE(P均<0.05);而行肝切除联合TACE的患者其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与单纯行肝切除术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肝切除联合TACE的患者其穿刺点出血、血肿的发生率与单纯行TACE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60天死亡率的比较上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生存分析:三组患者间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2年生存率的比较上,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的生存率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P均<0.05),而单纯肝切除组和单纯TACE组间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3年生存率也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P均<0.05),同时单纯肝切除组3年生存率也显着高于单纯TACE组(P<0.05);在5年生存率上,三组患者虽然均较低,但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还是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P均<0.05),而单纯肝切除组和单纯TACE组间5年生存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总体生存期的比较上,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总体生存期要明显长于单纯肝切除组和单纯TACE组(P<0.05),另外,单纯肝切除组总体生存期也要明显长于单纯TACE组(P<0.05)。3总体生存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患者存在肝硬化、肝肿瘤多发、直径≥5cm、分化程度低是中期肝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切除和TACE是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肝切除术相较于TACE创伤较大,故行肝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患者;而患者切除肝切除术后,在2个月内予以TACE治疗,在并发症的发生上较肝切除组也无增加;这些并发症在予以相关处理后均可解决,术后60天死亡率三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予以中期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辅以TACE并不会影响患者短期生存率。2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患者在2年、3年及5年生存率上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在总体生存期的比较上,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8个月,比单纯肝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9.3个月)延长达5.5个月,比单纯TACE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6.2个月)延长8.6个月。3患者存在肝硬化、肝肿瘤多发、直径≥5cm、分化程度低是中期肝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切除和TACE是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性因素。

刘虹[8](2018)在《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与胃癌,受解剖位置、肝内转移、门静脉侵犯甚至远处转移等因素的影响,超过60%的患者难以进行手术切除。寻求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重点。目前,肝癌替代治疗方法较多,以介入治疗应用较多,也被证实具有明确效果。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是血管介入与非血管介入术的代表性方法。但目前,上述两种方法单用的治疗效果及适用患者均相对局限,有必要探讨联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本研究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特殊位置肝癌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烟台市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和/或影像学确诊的初治的肿瘤直径≤5cm的单发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采用率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估算样本,考虑25%失访,计算得所需最低样本量为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单纯对照组,各组42例。观察组先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2周后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收集患者基础信息、6个月治疗效果后肿瘤直径与体积变化、术后甲胎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对患者进行随访,观测患者3年内生存情况;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术后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乙肝表面抗原、肿瘤直径、癌胚抗原水平(CEA)、TNM分期等基线信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6月后进行有效率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CR与PR人数分别为9例与25例,SD与PD人数分别为6例与2例,治疗有效率为80.9%;对照组CR与PR人数分别为6例与19例,SD与PD人数分别为12例与4例,治疗有效率为59.4%,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1)。(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月后肿瘤最大直径缩小平均水平分别为1.91±0.42cm与0.92±0.3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8,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月后肿瘤体积缩小平均水平分别为38.66±9.28cm3与28.01±9.48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3,P<0.001)。(4)TACE+RFA组与TACE组患者AFP治疗6月后较基线的平均降低水平分别为1252.9±216.8ng/ml与976.2±233.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4,P<0.001)。术后6月,观察组11例患者AFP回到正常水平,比例为26.2%,对照组5例回到正常水平,比例为11.9%,两组AFP正常比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779,P=0.096)。(5)并发症中以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观察组与对照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1.9%与54.8%,患者骨髓抑制分级均相对较低,均在II°以内。其次为消化道反应与转氨酶上升,但分级均低于二级。不同组别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转氨酶上升及术后发热的发生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6)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9月(95CI%:14.391-23.609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4月(95CI%:11.149-15.581月)。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4,P=0.017)。(7)观察组治疗后6月、12月、24月及36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29、0.833、0.784与0.572;对照组治疗后6月、12月、24月及36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05、0.734、0.530与0.327,中位生存时间25月(95CI%:18.397月-31.603月)。K-M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36月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P=0.013)。(8)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治疗方式,Child-Pugh分级及TNM分期是肝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平衡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相对于TACE+RFA联合治疗的患者,单用TACE治疗的患者3年死亡风险HR=1.748(95%CI:1.251-2.245,P=0.035)。结论:(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提高RFA对肿瘤组织的消融与清除,联合治疗可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2)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3)年龄与基线肝功能分级是影响特殊位置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高龄及分期较晚的患者的随访关注,严格监测患者肝功能变化,以改善远期预后。

武中林[9](2018)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所致急性肝损伤机制及保肝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高发性与高致死性,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非手术治疗中晚期PLC首选方法。TACE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是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严重肝损伤患者会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甚至急性肝功能衰竭等导致治疗相关性死亡。如何减少TACE所致ALI,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一直是临床上治疗中晚期PLC的热点和难点问题。TACE包括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造成ALI的主要原因为:(1)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研究显示化疗药物及药物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亲电子产物,可促使线粒体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造成氧化应激性肝损伤。(2)栓塞剂所致肝损伤,TACE术中常因肿瘤供养血管扭曲、打折导致难以完成超选择性灌注化疗栓塞(superselective perfusion chemoembolization,SPC)或因肝血窦、吻合支等因素致使栓塞剂进入正常肝组织,引起正常肝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肝细胞受损;缺血、缺氧以及缺血-再灌注致使肝组织产生大量ROS,进一步加重氧化应激性肝损伤。TACE的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对正常肝细胞的双重损伤,与ROS的生成,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线粒体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过量ROS引发的氧化损伤可能是造成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关于ROS在TACE所致ALI中的效应尚未阐明。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具有抗瘤活性强、抗瘤谱广的特点,常用于PLC的动脉灌注化疗。研究证实DOX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产生严重的心、肝、肾毒性,尤其是导致剂量依赖性不可逆的心肌病变,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寻找可改善PLC动脉灌注化疗药物DOX所致心、肝、肾毒性的保护措施,增加其临床应用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ROS是DOX的主要毒性效应机制,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Mg IG)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减轻钙超载等多种药理作用,能否改善动脉灌注化疗药物DOX所致肝脏、心脏损伤的研究尚末见报道。TACE术后应用保肝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然而保肝药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及选择哪几类保肝药物联合应用,目前国内外并没有明确的用药指南及标准。因此明确不同保肝方案与肝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针对TACE所致ALI的最优保肝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Mg IG是一种新型多功能肝细胞保护剂,近年研究证实Mg IG不仅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DILI,还对肝脏缺血-再灌注等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关于Mg IG联合不同保肝药及不同保肝方案治疗TACE所致ALI的效果研究尚末见报道。锥形束CT三维肝动脉造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hepatic arteriography,CBCT-3DHA)为全面、精准的进行SPC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将SPC技术应用于TACE的治疗,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而且可以提高TACE的远期疗效。目前关于CBCT-3DHA在PLC中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尚缺乏经验。因此明确CBCT-3DHA技术在原发性肝癌SPC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利用临床样本,结合实验动物模型,旨在:1)通过PLC患者介入术前、术后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ALT、AST、TBIL、DBIL水平进行多次检测,初步探讨TACE所致ALI的可能机制。2)通过建立DOX所致肝脏、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对小鼠肝脏、心脏的组织病理学分析,Bax、Bcl-2、Caspase-3、NF-κBp65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凋亡细胞的TUNEL检测;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CK、CK-MB、LDH、AST、ALT水平检测,分析Mg IG对化疗药物DOX所致肝脏、心脏损伤的联合防护作用及机制。3)通过PLC患者介入术前、术后不同阶段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的比较,评价Mg IG联合不同保肝药及不同保肝方案治疗TACE所致ALI效果。4)通过PLC患者介入术前、术后不同阶段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等指标的比较,分析常规TACE与精准TACE所致ALI效应及CBCT-3DHA辅助下的精准TACE在P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一部分原发性肝癌TACE所致急性肝损伤机制研究目的:通过介入术前、术后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ALT、AST、TBIL、DBIL水平进行多次检测,分析其与ALI的关系及效应,探讨TACE所致ALI机制,为临床保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PLC患者30例,介入术前由CT、MRI、超声检查中至少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未接受过保肝治疗及任何其他治疗,采集介入术前3天内及介入术后第1、3、5天静脉血,离心取血清,检测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ALT、AST、TBIL、DBIL水平。结果:1介入术后第1、3、5天血清中MDA含量均较介入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介入术后第1天血清中SOD、GSH-Px水平均较介入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介入术后第3天血清中SOD、GSH-Px水平均较介入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术后第5天血清中SOD、GSH-Px水平均较介入术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介入术后第1、3、5天血清中ALT、AST、TBIL、DBIL水平均较介入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所致ALI与ROS的生成密切相关,其损伤机制可能是过量ROS引发的氧化损伤,导致肝细胞膜及线粒体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致使血清中氧化物增多、肝酶升高、抗氧化物减少,最终导致氧化应激性肝损伤,不同时间肝脏氧化损伤表现不同。第二部分Mg IG对DOX所致小鼠肝脏、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Mg IG对动脉灌注化疗药物DOX所致小鼠肝脏、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TACE所致ALI的保肝治疗及临床抗肿瘤药物所致肝脏、心脏损伤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清洁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ly,i.p)。DOX组:DOX30mg/Kg,i.p。Mg IG干预组(干预组)分为:Mg IG低剂量组(L-Mg IG,10mg/Kg/d,i.p),Mg IG中剂量组(M-Mg IG,20mg/Kg/d,i.p),Mg IG高剂量组(H-Mg IG,40mg/Kg/d,i.p)。干预组每日上午给予Mg IG,连续用药10天,第8天下午DOX组及干预组给予DOX(30mg/Kg,i.p)一次,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i.p一次,第10天下午取血,离心取血清,检测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CK、CK-MB、LDH、AST、ALT水平;取小鼠肝脏、心脏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Bax、Bcl-2、Caspase-3、NF-κBp65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及凋亡细胞的TUNEL检测。结果:1小鼠肝脏、心脏组织切片病理形态学分析:DOX组小鼠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脂肪变、细胞核水肿、细胞溶解坏死;小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结构破坏、部分细胞呈现变性和坏死。DOX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损伤评分与干预组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各剂量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损伤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OX组小鼠血清中的AST、ALT、CK、CK-MB、LDH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X组比较,干预组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AST、ALT、CK、CK-MB、LDH水平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小鼠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水平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OX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Px水平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X组比较,干预组各剂量组小鼠清中的MDA含量明显减低,SOD、GSH-Px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Bax、Bcl-2、Caspase-3、NF-κBp65蛋白表达: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有一定量的Bax、Bcl-2、Caspase-3、NF-κBp65蛋白表达,Bax明显低于Bcl-2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OX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Bax、Caspase-3、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X组比较,干预组各剂量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Bax、Caspase-3、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弱,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凋亡细胞检测: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罕见TUNEL阳性细胞。DOX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干预组各剂量组,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gIG对动脉灌注化疗药物DOX所致小鼠肝脏、心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Mg IG增强肝细胞、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凋亡有关。第三部分Mg IG联合不同保肝药对精准TACE所致ALI的保护效果研究目的:探讨Mg IG联合不同保肝药及不同保肝方案治疗TACE所致ALI效果,明确不同保肝方案与肝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保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方法:选择PLC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六组,每组30例,精准TACE术后给予两药联合保肝治疗,A组给予抗炎类+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异甘)+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多烯)];B组给予抗炎类+解毒类[异甘+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C组给予抗炎类+利胆类[异甘+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丁二)];D组给予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解毒类(多烯+还原);E组给予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利胆类(多烯+丁二);F组给予解毒类+利胆类(还原+丁二),检测介入术前3天内及术后第1、4、6天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水平。结果:1六组患者介入术前3天内及介入术后第1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同一组患者介入术后第1、4、6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较介入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六组患者介入术后第4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组间比较,A、B、C组明显低于D、E、F组,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D、E、F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六组患者介入术后第6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组间比较,A、B、C组明显低于D、E、F组,C组低于A、B组,E组低于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D、F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TACE所致ALI,Mg IG为首选保肝药,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效果最佳,其次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及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迅速降低患者肝生化指标水平及改善肝功能。第四部分原发性肝癌常规TACE与精准TACE所致急性肝损伤效应研究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常规TACE与精准TACE所致ALI效应及CBCT-3DHA辅助下的精准TACE在P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介入组(简称常规组)与精准介入组(简称精准组);常规组60例行常规平板DSA引导下的常规TACE,精准组60例行常规平板DSA联合CBCT-3DHA辅助下的精准TACE;检测介入术前3天内及术后第1、3、5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介入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累计X线辐射剂量、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1两组患者介入术前3天内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介入术后第1、3、5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均较介入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常规组介入术后第1、3、5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明显高于精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精准组介入手术时间(78.58±5.15min)明显高于常规组(64.48±9.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组的对比剂用量、累计X线辐射剂量与精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LI是TACE术后无法避免的并发症,CBCT-3DHA辅助下的精准TACE实现了SPC,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肝损伤程度,虽然明显增加了介入手术时间,但未增加对比剂用量及累计X线辐射剂量。

卜文哲[10](2015)在《DynaCT在肝癌TACE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单纯行2D-DSA造影及2D-DSA造影联合DynaCT造影的手术时间;对比分析2D DSA造影图像与三维DynaCT造影图像在TACE术中明确肿瘤病灶与肿瘤供血动脉关系;将二维X线的碘化油沉积图像与平扫DynaCT中的碘化油沉积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栓塞效果的差异性,从而来评价DynaCT在肝癌TACE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名。随机将60名患者分为2组。Ⅰ组(30名)行二维DSA造影及DynaCT造影,Ⅱ组(30名)单纯行二维DSA造影。术后两组均行平扫DynaCT检查。将两组的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对Ⅰ组内行二维DSA造影与DynaCT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对总入组患者的二维X线的碘化油沉积图像与平扫DynaCT中的碘化油沉积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的手术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的差异性(t=3.37,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同。2.在Ⅰ组内,二维DSA造影总共发现69个肿瘤病灶,DynaCT造影共发现85个肿瘤病灶经两样本均数配对资料对比检验(P<0.05),两者具有显着性差异。3.在Ⅰ组内的30例患者中其中有8例在二维DSA造影条件下肿瘤供血血管显示不清,行DynaCT造影后,其中有6例患者的供血血管得以清晰显示。经配对资料卡方检验,x2=4.6,P<0.05,两者具有显着性差异。4.在69个肿瘤病灶中(二维造影所能看到的肿瘤病灶),平扫DynaCT图像可见碘化油沉积均匀的肿瘤病灶40个,碘化油沉积不理想的肿瘤病灶29个;而二维X线图象可见碘化油沉积均匀的肿瘤病灶个60个,碘化油沉积不理想的肿瘤病灶9个。经配对资料卡方检验,P<0.05,两者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DynaCT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对于二维DSA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前提下,与二维DSA相比,DynaCT不仅能提高肝内肿瘤病灶的检出率、明确各肿瘤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且还能更加明确肿瘤的供血情况及使肿瘤供血血管的走形显示的更加清晰,提高插管的准确性,减少血管损伤,也能在栓塞术后即刻评价肝内肿瘤的栓塞效果。总而言之,DynaCT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CT增强扫描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DSA检查结果
    2.2 CT增强扫描与DSA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2)巴塞罗那B期肝细胞癌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Abbreviation)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纳入排除标准
    1.2 方法
2.结果
    2.1 资料描述
    2.2 手术组与TACE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对比
    2.3 治疗方式对BCLC B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2.4 治疗方式对BCLC B期患者复发的影响
    2.5 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2.6 影响BCLC B期肝癌患者总生存率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2.7 治疗方式对BCLC Kinki分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BCLC B期肝细胞癌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洛铂与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在预防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方案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实验方法
        2.2.1 肝癌根治术
        2.2.2 TACE手术
    2.3 疗效评估及安全监测
        2.3.1 疗效评估
        2.3.2 安全监测
        2.3.3 随访和不良反应
    2.4 收集数据
        2.4.1 患者基本信息
        2.4.2 抽血结果
        2.4.3 影像学检查
        2.4.4 手术信息
        2.4.5 随访信息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6 研究流程图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特征
        3.1.1 总体结果
        3.1.2 洛铂组
        3.1.3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组
        3.1.4 对照组
    3.2 肝细胞癌根治术后1月、3月、6月复发率
    3.3 生存曲线
    3.4 多元Cox风险回归
    3.5 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3.6 手术并发症
        3.6.1 肝细胞癌根治术
        3.6.2 TACE术
4. 讨论
    4.1 TACE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4.2 预防性TACE预防复发的作用机制
    4.3 预防性介入治疗的有效应和必要性
    4.4 介入治疗中TAE与TAI的重要性比较
    4.5 肝癌化疗药物的选择
    4.6 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
    4.7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4.8 本研究的创新性
    4.9 本研究不足之处
    4.10 展望
5. 结论
文献综述 肝癌术后复发与预防性TACE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4)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TACE及全身用药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CBCT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血管内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2.2.3 一般资料
    2.3 设备及材料
    2.4 治疗过程
        2.4.1 二维DSA造影
        2.4.2 三维CBCT检查
        2.4.3 碘油TACE术
    2.5 影像图像的评判
    2.6 术后CBCT及CT评估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CB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7)肝癌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的治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表
英文缩写
致谢

(8)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治疗方法
    3.指标收集与患者随访
    4.统计分析方法
    5.质量控制方法
    6.论文撰写阶段
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
    2.近期治疗效果
    3.治疗后6月肿瘤最大直径与肿瘤体积
    4.AFP变化
    5.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6.肿瘤进展情况
    7.患者生存情况
    8.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所致急性肝损伤机制及保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原发性肝癌TACE所致急性肝损伤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gIG对DOX所致小鼠肝脏、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gIG联合不同保肝药对精准TACE所致ALI的保护效果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原发性肝癌常规TACE与精准TACE所致急性肝损伤效应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原发性肝癌多学科联合治疗概况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DynaCT在肝癌TACE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对象
    2.一般资料
    3.研究方法
    4.研究分布
    5.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CT增强扫描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李超平,熊立军,吴钢飞,漆蕾. 医疗装备, 2021(22)
  • [2]巴塞罗那B期肝细胞癌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D]. 史康杰.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洛铂与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在预防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疗效对比研究[D]. 陈群辉.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4]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D]. 李春博. 郑州大学, 2020(02)
  • [5]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比较[D]. 樊周沛. 郑州大学, 2020(02)
  • [6]CBCT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血管内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周宇斌. 苏州大学, 2019(04)
  • [7]肝癌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尤旷逸. 苏州大学, 2019(04)
  • [8]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虹. 青岛大学, 2018(02)
  • [9]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所致急性肝损伤机制及保肝研究[D]. 武中林. 河北医科大学, 2018(12)
  • [10]DynaCT在肝癌TACE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卜文哲. 济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