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踪技术测量采空区漏气的实践

示踪技术测量采空区漏气的实践

一、利用示踪技术测定采空区漏风的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高建[1](2021)在《矿井空区漏风条件下的分区通风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矿井通风系统是矿山开采生产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合理的通风系统不仅能保证矿山的正常生产,也能保护矿工安全健康。随着矿山不断的建设,由于采空区与地表连通,导致井下通风系统的有效风量降低,易使巷道风流出现反向,烟尘倒流,增加通风困难。矿山开采中受采空区的影响,影响矿山资源的供应,对井下因采空区漏风因素造成的通风系统紊乱问题进行调控十分必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采空区漏风特性分析。在查阅和学习采空区漏风通风特性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采空区漏风对通风网络、通风动力以及生产的影响,并对矿井采空区漏风特性从“喘吸”漏风现象、机械通风局部循环现象、通风系统风压失衡现象、地表裂隙沉降现象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矿井采空区漏风一般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2)构建采空区通地表漏风仿真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采空区通地表漏风进行模型构建,对采空区通地表漏风进行分析研究了漏风通道距工作面的距离、漏风通道的漏风速度以及采空区大小的影响三方面下采空区通地表漏风的影响规律。(3)基于采空区设计了分区通风的系统方案。在通风系统改造原则及诱导通风思路的基础上,针对矿井采空区漏风问题,提出利用通地表采空区诱导通风的思路,将漏风通道加入通风网络中,设计了采空区与回风井的并联通风方案、采空区做独立回风井的分区通风方案和现有风机通风系统改造方案,为矿井采空区漏风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4)案例研究。针对承德铜矿矿井井下存在采空区漏风以及有效风量不足的问题,对承德某铜矿通风系统进行现场测定并获取相关的通风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井下通风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构建矿井通风三维仿真模型,确定出具体的分区通风系统方案,改善和优化采空区漏风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影响,实现矿井风流的合理有效流动,确保矿井安全持续生产。

闫谈便,武建国,杨文忠,李开舜,吴占全,何启林[2](2020)在《基于SF6示踪技术检测煤窑密布煤层群漏风状态》文中研究指明柳湾矿业周边废弃小煤窑数量众多,小煤窑漏风是造成柳湾矿开采煤层自燃的主要因素。为准确了解柳湾矿五盘区的漏风情况,应用SF6示踪技术,研究了小煤窑的近距离煤层群漏风状态。测定结果表明,柳湾矿五盘区存在复杂的内部与外部漏风裂隙通道,初步计算得出探火巷周围巷道及南上庄地面废弃小井口区域的漏风量,为制定五盘区回采过程中的防灭火措施提供指导。

叶庆树,戴广龙,李鹏,唐明云,聂士斌,宋小林[3](2020)在《基于双示踪技术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浅埋煤层开采抽出式通风工作面上覆地表裂隙对采空区漏风的影响,以补连塔煤矿22310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元示踪技术,对该抽出式通风工作面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工作面采空区对应地表有效漏风走向范围为0~[123m,137m);在工作面倾向上,靠近采空区回风侧漏风大于进风侧;通过计算比较得到,越靠近工作面,采空区内漏风风速越大。该研究对类似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焦世雄[4](2020)在《白洞矿井综采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会直接导致资源大量的浪费,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矿井环境的破坏,导致煤矿工作者劳动环境质量降低,甚至发生危险,以至于造成严重后果。本论文在对白洞煤矿所采煤层自燃特性分析基础上,对其综采采空区遗煤的自然发火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综采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具有内因和外因双重特性,因此本论文根据白洞煤矿的综采采空区特征,对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进行了内因分析,并在分析了其与外部因素有关的相关指标及其数值后,得出采空区存在漏风导致火灾的隐患;然后基于白洞矿8108工作面,对于煤矿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提出了综合性技术,并进行了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采用了传感器监测与束管监测系统相结合的标志性气体监测技术,实时监测采空区发展动向和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使采空区遗煤自燃氧化期短于遗煤的自然发火期。选用SF6示踪气体技术进行了漏风检测,同时借鉴了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技术,对8108综放工作面的漏风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得出8108工作面向5903工作面的漏风量为20.7361.13m3/min;接着,对漏风点提出了封堵、砌碹、打密闭等技术,有效的治理了该矿漏风情况,同时提出了均压、喷浆堵漏、灌浆防灭火等技术,以有效防止了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灾害的形成,同时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以8108综放面为研究与实施地点,计算出注氮防灭火的最佳注氮流量,对设备选取、管路选取、注氮工艺与方法的优化,并且在8108综放面采空区进行了现场试验,同时测出8108工作面的标志性气体浓度,以此来验证注氮防灭火的实施效果。

周鹏[5](2020)在《柠条塔煤矿N00工法采空区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井工长壁无煤柱开采技术,在采掘系统布置方面与传统长壁开采具有较大区别:①N00工法无需提前掘进工作面回采巷道,回采巷道在采煤过程中逐渐形成,所形成的巷道位于工作面后方,供本工作面和相邻接续工作面两次使用;②N00工法无需留设工作面之间的保护煤柱或人工充填体,其利用顶板定向预裂切缝技术,切断巷道和采空区之间部分顶板的物理联系,促使切缝范围内的顶板迅速垮落,并充分利用垮落岩石的碎胀性形成碎石巷帮,避免了因留设煤柱或充填体引起的围岩应力集中现象。相比于传统长壁开采方式,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采掘系统具有特殊性,其工作面通风系统也由常见的U型通风和Y型通风变为Z型通风。作为一种新型采煤方法,其采空区顶板垮落特征以及通风方式均与传统长壁开采有所区别,这就导致了其采空区渗流特性和工作面风流运移规律也必然产生一定变化。因此,研究N00工法采空区渗透性演化规律不仅有助于了解该采煤方法采空区内风流运移特征,也能为该开采条件下采空区自然发火和瓦斯灾害防治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陕煤柠条塔煤矿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试验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阐述了我国现行的几种井工长壁采煤技术,包括传统长壁留煤柱开采、充填沿空留巷开采、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并从工作面布置方式、采掘方式以及通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主要阐释了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关键技术和工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采用理论分析和UDEC数值模拟方法,对N00工法与传统长壁开采条件下采空区“横三区”和“竖三带”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采空区直接顶垮落和基本顶断裂特征,相较于传统开采,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消除了煤柱或充填体对采空区直接顶的影响,从而消除了因留设煤柱或充填体而产生的“松散三角区”,有利于减小瓦斯等有害气体集聚空间。得出传统长壁开采模式下,工作面两侧巷道均垮塌且形成沿工作面中部对称分布的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而对于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开采,留巷侧顶板由于切缝的存在,切断了顶板岩层的应力传递,使得留巷侧采空区顶板垮落更加充分,在留巷附近形成压实稳定区,采空区内的横三区分布是非对称的。(3)以柠条塔煤矿为例,根据留巷围岩应力及变形分析,得出N00工法采空区后方40m范围内为矸石自由堆积区,该区域采空区多孔介质空隙率和渗透率主要受矸石充填度影响;采空区后方40~160m范围为顶板载荷影响区,该区域主要受垮落矸石的碎胀系数影响;采空区后方160m以外为压实稳定区,该区域矸石被压实,采空区空隙率和渗透率基本保持稳定,由垮落矸石的残余碎胀系数决定。(4)基于采空区矸石垮落和压实特征,构建了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采空区多孔介质空隙率和渗透率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采空区风流运移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5)利用Fluent数值模拟分析了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工作面风流运移规律,得出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主要漏风区域为进风巷与工作面交界隅角以及工作面机尾与留巷交接拐角。其中进风隅角进入采空区的风流将沿着采空区进入深部并流向回风巷,而回风隅角漏风大部分在距工作面后方50m范围内重新流入回风巷,因此,进风隅角处的漏风更具威胁,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6)为了研究不同配风量对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工作面风流运移规律的影响,分别模拟了进口风速为0.5m/s、0.8m/s、1m/s、1.2m/s、1.5m/s五种配风量的工作面风流运移特征,得出配风量越大,漏向采空区的风流越多,漏风比越高,同时进入采空区深部的风流也越多,对于采空区自然发火和瓦斯溢出等灾害的防治愈加困难。(7)针对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工作面风流运移特征,提出在进风隅角处挂设风帐或堆砌隔离墙,并对留巷段采取喷浆封闭采空区处理,可以减少采空区后方与回风巷之间的漏风通道,从而减少由采空区深部流入留巷的风量。通过模拟不同长度风帐以及喷浆对工作面风流的影响,得出在工作面悬挂10m风帐联合喷浆的方式对于防止工作面漏风效果最好。通过现场实际观测,减风降压、隅角挂风帐及留巷喷浆对于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工作面防漏风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迟克勇,张振乾[6](2019)在《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自然发火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山西灵石华苑煤业有限公司近距离煤层上、下工作面联合开采引起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采用能位测定与SF6示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复杂采空区漏风通道、判断漏风方向、估计漏风风速。现场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复杂采空区漏风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避免单一SF6示踪技术盲目性,对预防近距离煤层采空区煤炭自燃具有实际意义。

李杰[7](2019)在《基于立方插值法及示踪技术的工作面漏风区域划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超厚煤层放顶煤工作面瓦斯分布规律及采空区瓦斯涌出的特征,采用单元法将采场分为40个测试单元,测试了不同生产环境下采场瓦斯分布特征;运用MATLAB软件提供的立方插值法建立了工作面三维瓦斯浓度分布模型,揭示了工作面瓦斯分布规律;分析了瓦斯涌出来源,提出了利用SF6示踪技术并结合实测架间瓦斯浓度的方法,将工作面风流分为3大区,测试结果表明,工作面1#~40#架(70 m)为工作面风流漏入区,40#~80#架(96~140 m)为过渡区,80#~120#架(140~210 m)为采空区气体漏出区;划定了工作面瓦斯治理的重点区域,为抽采措施最佳抽采范围的确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丁文龙[8](2019)在《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东部煤炭资源开采殆尽,西部在未来将成为中国煤炭开采的主战场。新疆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其急倾斜煤层储量占比较高。急倾斜煤层赋存较为复杂、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采用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由于其具有采放比较大(乌东煤矿采放比约1:7)、埋藏较浅、地表向采空区漏风严重、底部煤体自卸压瓦斯逸散、采空区范围大且遗煤较多等特点,导致工作面瓦斯防治工作难度较大,隅角气体积聚和火灾事故频发。自然风压的变化对采空区漏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对自然风压和漏风进行现场实测,进而分析漏风规律,指导防漏风相关工作。为此研究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中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掌握均压通风技术应用规律、压能分布、影响因素、压力调节等关键环节,确实保障均压系统稳定可靠、压力调节连续有效。受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特点影响,本分层上部为上分层已回采采空区,在本分层工作面回采期间存在本分层及上分层双重采空区,导致形成复杂采空区,在全负压通风情况下将导致隅角缺氧,以及CO2、CH4、CO浓度超限,通过数值模拟对均压通风前后采空区气体流场变化进行分析,为均压通风方案的提出以及参数的确定提供指导。本研究以+575水平45#煤层东翼工作面为例,研究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应用。提出了均压通风方案及监测方法,并通过现场实测对采取均压通风后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均压通风技术在防止工作面漏风、采空区气体积聚具有较好的作用,因此采用均压通风技术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黄震[9](2019)在《新集一矿多层复合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漏风是导致多层复合采空区遗煤自燃并且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研究多层复合采空区漏风规律以及提出相对应的煤炭防灭火技术措施,是多层复合采空区遗煤自燃的主要预防措施。本文以新集一矿F10断层以北C组煤为研究对象,针对F10断层以北C组煤(11煤,13煤)连续开采,现采空区已连通部分密闭墙及巷道存在裂隙漏风现象,通过理论研究,现场实践和实验室实验全方位分析研究新集一矿F10断层以北C组煤(11煤,13煤)漏风规律以及气体流场流动规律及其特点,最终提出新集一矿F10断层以北C组煤(11煤,13煤)采空区煤炭自燃防灭火技术。结合国内外采空区漏风测定技术和复合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理论技术提出研究路线,通过采掘工程平面图与实地测量相结合,绘制得到F10断层以北C组煤通风立体图,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投影,得到三采区和八采区交界处及采空区工作面间的层位关系。采用气压计逐点测定法,得到三采区和八采区通风系统能位分布。通过多层复合采空区11煤密闭墙与采空区群连通性研究结果表明三采区的11煤和八采区的11煤是连通的,同时得到三采区11煤采空区与13煤采空区也是连通的。通过多层复合采空区13煤密闭墙连通性研究,得到三采区的131301底板瓦斯抽排巷与八采区的11煤采空区是相连通的。研究表明了三、八采区之间的隔离煤柱均已遭到破坏。通过多次的井下实地调研和分析,总结出以密闭墙内外压差以及氮气与瓦斯浓度变化快速判定密闭墙漏风源和漏风汇的简便方法,依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新集一矿F10断层以北采空区煤炭自燃防灭火技术。分别提出注浆喷浆堵漏技术,均压通风等多样性的技术措施,并对采区进行及时封闭,还对281312的工作面提出单独的工作面煤炭自燃防灭火技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图27表31参50

余聪[10](2019)在《压入式通风下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西北煤炭资源具有埋藏浅、基岩薄、煤层群间距近的特点,煤层开采时,极易形成贯通工作面、采空区和地表之间的漏风通道,容易造成采空区内的遗煤自燃。因此,研究浅埋煤层采空区的漏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活鸡兔矿12下206工作面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地表裂缝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地表漏风的因素,采用井上、下坐标对照、地面坐标确定、无人机巡航拍摄、地表裂缝参数实测等一套综合测定的方法,对地表裂缝进行实地观测。然后利用双示踪气体技术测定了地表漏风范围,采用动压法和直接风速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量,获得模拟所需要的一系列参数。基于采空区“O”型冒落压实和Bachmat提出的非线性渗流理论,结合采空区“竖三带”分布,建立了采空区三维碎胀系数分布模型。在采空区三维碎胀系数分布模型基础上,推导出三维渗透率分布模型。利用专业的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12下206工作面采空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流场分布图。对三维渗透率分布模型和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流场分布图进行分析,得出:渗透率在水平方向上近似呈“O”型圈分布,越靠近采空区边界,渗透率越大,沿工作面倾向,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大,变化趋势呈对称分布;在竖直面上,同一水平位置的渗透率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变小;在压入式通风方式下,由于该工作面能位大于地面,使得工作面风量经采空区漏至地表,采空区内漏风流场在水平方向上近似呈“O”型分布,在垂直方向上近似呈“浴盆”状分布。在上述模拟基础上,模拟分析地表裂隙封堵后对采空区漏风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裂缝封堵后,采空区内的漏风流速变小,漏风影响范围也变小。从空气能位角度模拟分析了工作面与地面之间的能位差对采空区漏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面与地面之间的能位差越大,采空区与地面之间的漏风量也越大,并拟合得到他们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该研究结果对浅埋煤层采空区漏风分析及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图[27]表[19]参[84]。

二、利用示踪技术测定采空区漏风的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示踪技术测定采空区漏风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矿井空区漏风条件下的分区通风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通风系统优化方法
        1.2.2 采空区漏风问题
        1.2.3 通风系统仿真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矿井采空区漏风通风系统影响及特性分析
    2.1 矿井采空区漏风对井下通风的影响
        2.1.1 采空区漏风对通风网络的影响
        2.1.2 采空区漏风对通风动力的影响
        2.1.3 采空区漏风对矿井生产的影响
    2.2 矿井采空区漏风特性分析
        2.2.1 采空区漏风基本定律
        2.2.2 采空区漏风地点及漏风方式
        2.2.3 通风系统紊乱致因分析
        2.2.4 采空区漏风特征
    2.3 本章小结
3 矿井采空区通地表漏风通风系统建模及仿真
    3.1 采空区通地表漏风仿真平台
    3.2 采空区通地表漏风模型构建
        3.2.1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生成
        3.2.2 边界条件
        3.2.3 求解方法
    3.3 采空区通地表漏风因素分析
        3.3.1 漏风通道距工作面的距离
        3.3.2 漏风通道的漏风速度
        3.3.3 采空区大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矿井采空区漏风情况下的分区通风方案设计
    4.1 采空区漏风问题分析
        4.1.1 采空区内部漏风
        4.1.2 采空区通地表漏风
    4.2 通地表采空区回风性能研究
        4.2.1 采空区的稳定性
        4.2.2 采空区的透气性
    4.3 通风系统优化改造
        4.3.1 通风系统改造原则及诱导通风思路
        4.3.2 诱导通风风量分配设计
    4.4 改造通风系统方案的设计
        4.4.1 基于Ventsim解算的通风系统
        4.4.2 通风系统方案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分区通风的矿井采空区漏风通风优化实例分析
    5.1 承德铜矿生产及通风现状
        5.1.1 承德铜矿开采现状
        5.1.2 通风系统现状
    5.2 承德铜矿通风问题分析及参数核算
        5.2.1 承德铜矿通风参数测定
        5.2.2 通风系统问题分析
        5.2.3 承德铜矿井下通风参数核算
    5.3 通风系统改造及管理措施
        5.3.1 通风系统主要改造措施
        5.3.2 通风系统安全管理措施
    5.4 采空区漏风通风系统方案比较及优选
        5.4.1 采空区漏风通风系统方案比较
        5.4.2 采空区漏风通风系统方案优选
    5.5 优化后通风效果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各中段巷道风量情况
致谢

(2)基于SF6示踪技术检测煤窑密布煤层群漏风状态(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示踪技术探测漏风的基本原理
    2.1 漏风方向、漏风通道、漏风风速及漏风流场等计算
    2.2 确定主要漏风源和漏风汇
3 SF6示踪气体法漏风规律研究
    3.1 试验装置
    3.2 释放方法
    3.3 释放量的确定
    3.4 检测结果与分析
        3.4.1 五盘区外部漏风检测结果与分析
        3.4.2 五盘区内部与外部漏风检测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3)基于双示踪技术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概况
2 漏风范围测定试验
    2.1 抽出式通风地表漏风范围测试难点
    2.2 释放地点和取样地点的确定
    2.3 地表漏风范围测定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地表有效漏风范围
    3.2 采空区内漏风风速计算
4 结论

(4)白洞矿井综采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危害性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对防灭火技术的研究前景
        1.2.2 国内对防灭火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国外对防灭火技术的发展动态
        1.2.4 国内外目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目标、方案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方案
        1.3.4 创新点与关键技术说明
        1.3.5 技术路线
2 矿井概况
    2.1 矿井概况
        2.1.1 矿井地质特征
        2.1.2 矿井自然气候状况
        2.1.3 煤炭自燃概况
        2.1.4 自燃特点分析
    2.2 盘区布置
        2.2.1 采煤方法
        2.2.2 盘区巷道布置
        2.2.3 盘区巷道通风
    2.3 白洞矿综采工作面综合性分析
        2.3.1 综采采煤方法优缺点分析
        2.3.2 综采采空区漏风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综采采空区遗煤自燃监测与预报
    3.1 白洞矿井煤层自燃性及其致灾分析
        3.1.1 煤的自燃倾向性分析
        3.1.2 煤尘爆炸分析
        3.1.3 瓦斯爆炸分析
    3.2 白洞矿综采采空区自燃监测与预报
        3.2.1 综采采空区自然发火关因素分析
        3.2.2 综采采空区标志性气体监测方法
        3.2.3 综采采空区束管监测系统
        3.2.4 综采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报
    3.3 本章小结
4 综采采空区漏风检测技术研究
    4.1 矿井漏风分析及其危害
    4.2 示踪技术检测矿井漏风
        4.2.1 示踪技术检测漏风的基本原理
        4.2.2 通过定量释放SF6检测矿井漏风原理
        4.2.3 示踪技术的应用
    4.3 采空区漏风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均压、喷浆堵漏、灌浆技术应用与研究
    5.1 易自燃的巷道类型分析
    5.2 综采采空区遗煤自燃分析
    5.3 矿井防灭火技术
    5.4 防灭火技术确定分析
        5.4.1 白洞矿8108综放面发火情况分析
        5.4.2 白洞矿8108综放面防灭火治理技术及效果分析
    5.5 白洞矿井防灭火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采空区注氮技术应用与研究
    6.1 采空区遗煤防灭火技术依据与计算
        6.1.1 技术改进依据
        6.1.2 注氮流量的计算
        6.1.3 制氮设备的确定
        6.1.4 输氮管路的确定
        6.1.5 注氮工艺
        6.1.6 现场实验技术难点
    6.2 采空区遗煤注氮防灭火技术的效果研究
    6.3 对提出的技术优劣性研究
        6.3.1 防灭火技术优点
        6.3.2 防灭火技术缺点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柠条塔煤矿N00工法采空区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场覆岩运动理论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多孔介质孔隙率和渗透率研究现状
        1.2.3 采场风流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基本原理
    2.1 工作面布置及通风方式
        2.1.1 井工长壁留煤柱开采
        2.1.2 井工长壁无煤柱开采
    2.2 关键技术与工艺
        2.2.1 三机配套割巷技术
        2.2.2 四机配套成巷技术
        2.2.3 采空区封闭技术
    2.3 试验工程概况
        2.3.1 矿井概况
        2.3.2 工作面概况
    2.4 本章小结
3 N00工法开采模式下采空区垮落特征
    3.1 采空区内空间分布特征
        3.1.1 采空区“横三区”和“竖三带”
        3.1.2 采空区“横三区”划分及计算
        3.1.3 采空区“竖三带”划分及计算
    3.2 采空区顶板垮落特征及对比分析
        3.2.2 传统开采模式采空区顶板垮落及演化过程
        3.2.3 N00工法采空区顶板垮落及演化过程
    3.3 采空区顶板垮落数值模拟分析
        3.3.1 采空区顶板垮落数值模拟
        3.3.2 数值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N00工法采空区空隙率和渗透率演化规律
    4.1 N00工法采空区上覆岩层应力演变
        4.1.1 自成巷围岩受力分析
        4.1.2 自成巷围岩变形分析
        4.1.3 工作面液压支架受力分析
    4.2 N00工法采空区内部空隙率及渗透率演化
        4.2.1 多孔介质简介
        4.2.2 N00工法采空区空隙率空间分布
        4.2.3 N00工法采空区渗透率空间分布
    4.3 本章小结
5 N00工法工作面风流运移规律数值模拟
    5.1 CFD模拟及软件介绍
    5.2 数值模型建立
        5.2.1 模型假设
        5.2.2 构建物理模型
        5.2.3 边界条件设定
    5.3 计算结果与分析
        5.3.1 N00工法工作面风流运移规律模拟
        5.3.2 N00工法沿工作面倾向风流运移规律
        5.3.3 N00工法留巷内风流运移规律
    5.4 不同配风量对工作面风流运移的影响
        5.4.1 模拟方案
        5.4.2 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N00工法工作面防漏风对策及应用
    6.1 N00工法工作面防漏风对策
    6.2 防漏风技术对工作面风流运移规律的影响
    6.3 防漏风技术应用效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自然发火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2 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
3 联合开采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
4 示踪气体测定漏风技术
    4.1 第一次释放
    4.2 第二次释放
5 结论

(7)基于立方插值法及示踪技术的工作面漏风区域划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概况
2 立方插值法重构工作面瓦斯三维分布场
3 示踪技术现场验证
4 结语

(8)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均压通风技术研究
    2.1 均压通风技术原理
    2.2 调压设施的均压原理
    2.3 自然风压对均压通风影响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急倾斜特厚煤层工作面漏风及自然风压的现场实测
    3.1 矿井工程概况
    3.2 +575水平45#煤层东翼工作面概况
    3.3 急倾斜特厚煤层采空区漏风量的现场测定
    3.4 自然风压现场测定
    3.5 自然风压对采空区漏风影响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研究与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采空区漏风数值模拟
    4.2 均压通风前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
    5.1 +575水平45#煤层东翼工作面均压方案设计
    5.2 均压通风效果检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新集一矿多层复合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漏风测定技术研究现状
        1.2.2 复合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理论技术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多层复合采空区工作面间层位关系及其能位分析
    2.1 多层复合采空区各工作面采空区层位关系
    2.2 多层复合采空区密闭墙调查
    2.3 多层复合采空区密闭墙能位测试与分析
        2.3.1 测试目的与方法
        2.3.2 测点布置
        2.3.3 能位测试路线确定
        2.3.4 密闭墙能位测试及数据处理
        2.3.5 密闭墙能位测试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多层复合采空区群连通性研究
    3.1 多层复合采空区11 煤密闭墙与采空区群连通性研究
        3.1.1 研究目的及思路
        3.1.2 释放地点与取样地点的确定
        3.1.3 释放及取样方法
        3.1.4 测试结果及分析
    3.2 多层复合采空区13 煤密闭墙连通性研究
        3.2.1 研究目的及思路
        3.3.2 释放地点与取样地点的确定
        3.3.3 测试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多层复合采空区群漏风源、汇研究
    4.1 采空区群密闭墙漏风源、汇判定方法
    4.2 多层复合采空区群漏风源、汇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多层复合采空区煤炭自燃防灭火技术
    5.1 煤的自燃倾向性分析及煤尘爆炸性鉴定
    5.2 多层复合采空区群煤炭自燃防灭火技术
        5.2.1 堵漏技术
        5.2.2 通风均压技术
        5.2.3 多层复合采空区密闭墙封闭管理
    5.3 多层复合采空区281312 工作面防灭火技术
        5.3.1 影响281312 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的因素
        5.3.2 281312工作面防灭火技术
        5.3.3 281312过断层期间防灭火技术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或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压入式通风下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浅埋煤层裂缝发育现状研究
        1.3.2 漏风测定技术现状研究
        1.3.3 漏风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步骤
2 12_下206 工作面地表裂缝观测
    2.1 活鸡兔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2.1.1 矿井概况
        2.1.2 工作面概况
    2.2 地表裂缝形成机理
    2.3 地表漏风影响因素
        2.3.1 工作面与地面能位差
        2.3.2 覆岩裂缝发育情况
    2.4 地表裂缝观测
        2.4.1 观测目的及参数
        2.4.2 观测步骤
        2.4.3 观测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12_下206 采场漏风参数测试
    3.1 示踪气体地表漏风测试技术
        3.1.1 示踪气体性质
        3.1.2 气体漏风测定方法
    3.2 12_下206 工作面对应地表漏风范围测试
        3.2.1 测试目的
        3.2.2 测试思路
        3.2.3 测试步骤
        3.2.4 测试结果及分析
    3.3 基于平均风速法的工作面巷道漏风量测试
        3.3.1 工作面巷道风量计算原理
        3.3.2 测试目的与思路
        3.3.3 测试步骤
        3.3.4 测试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工作面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1 软件介绍
        4.1.1 Gambit简介
        4.1.2 Fluent简介
        4.1.3 Tecplot简介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
        4.2.1 采场流体守恒方程
        4.2.2 采空区漏风阻力系数模型
        4.2.3 采空区碎胀系数分布模型
    4.3 物理模型
    4.4 基本假设
    4.5 模拟参数设置
    4.6 模拟结果及分析
    4.7 工作面采空区渗透率分布
    4.8 地表裂缝封堵对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的影响
    4.9 空气能位差对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的影响
    4.10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利用示踪技术测定采空区漏风的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矿井空区漏风条件下的分区通风系统研究[D]. 高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SF6示踪技术检测煤窑密布煤层群漏风状态[J]. 闫谈便,武建国,杨文忠,李开舜,吴占全,何启林.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22)
  • [3]基于双示踪技术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研究[J]. 叶庆树,戴广龙,李鹏,唐明云,聂士斌,宋小林. 煤炭工程, 2020(07)
  • [4]白洞矿井综采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D]. 焦世雄.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5]柠条塔煤矿N00工法采空区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及应用[D]. 周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4)
  • [6]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自然发火规律研究[J]. 迟克勇,张振乾. 中国煤炭, 2019(07)
  • [7]基于立方插值法及示踪技术的工作面漏风区域划分研究[J]. 李杰. 煤矿安全, 2019(07)
  • [8]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D]. 丁文龙.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9]新集一矿多层复合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技术研究[D]. 黄震.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10]压入式通风下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规律研究[D]. 余聪.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示踪技术测量采空区漏气的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