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植物香精和精油的种类

主要植物香精和精油的种类

一、主要植物香料及精油种类(论文文献综述)

王晴艺[1](2021)在《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其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康景观是一种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的景观形式,在当今社会具有推广意义;而芳香植物兼具观赏和保健功效,是常应用于健康景观的植物材料。本文选取香冠柏Cupressus macrocarpa‘Goldcrest’、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四种常见芳香植物,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和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收集、鉴定其活体植株的挥发物成分;根据脑电波、血压、心率及简式心境量表得分作为指标,通过嗅闻实验来判断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挥发物鉴定发现,香冠柏枝叶的挥发物以萜烯为主,还包括酮类、烷烃及少量醛类、醇类等物质,其中许多成分都具有类似柑橘、柠檬等的香气;厚皮香花叶的挥发物多为萜烯类和芳香烃类及醛类物质;络石花叶的挥发物包括醛类、萜烯类、酯类等多种物质;紫苏枝叶的挥发物包括萜烯类、醛类、醇类等多种物质。四种芳香植物的主要挥发物普遍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这是芳香植物能够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物质基础。根据嗅闻实验结果得出以下推测:(1)嗅闻香冠柏10-20min可以提高人体的专注能力和创造力,且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嗅闻香冠柏可以使人情绪平静,进入放松状态,时间越长可能效果越好,而且长时间的嗅闻更容易使男性放松;此外嗅闻香冠柏还可以降低紧张、愤怒、慌乱和抑郁的情绪,提升自尊感。(2)嗅闻厚皮香可以使人体放松,并促进精神活动,提高注意力和专注能力;对女性而言,嗅闻厚皮香可以提升创造力,对男性而言,嗅闻厚皮香可以提升认知、学习和记忆能力;此外,嗅闻厚皮香还可以降低紧张、疲劳和慌乱的情绪,提升精力和自尊感。(3)嗅闻络石可以使人体产生兴奋、激动的情绪,且对男性影响更明显;嗅闻10min还可以帮助男性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嗅闻络石30min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并提升精神活动能力、专注能力和机敏能力,且对女性的干预效果更好;此外,嗅闻络石可以降低慌乱、紧张和疲劳的情绪,提升精力。(4)嗅闻紫苏能够减少人体的疲劳和困倦,提高注意力,使人进入轻松平静的状态,并且对女性的干预效果更佳;对男性而言,短时间的嗅闻紫苏还可能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嗅闻紫苏的时间越长可能对人体身心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越好;此外,嗅闻紫苏还可以降低紧张、愤怒、疲劳、抑郁和慌乱的情绪。四种芳香植物对人体身心健康有不同效果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健康景观的设计中可根据场地功能的不同需要选择对应的植物。

宋丽丽[2](2021)在《四种香辛料精油成分分析及对印度谷螟的触角电位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精油对害虫的生物活性已成为害虫防治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话题。植物精油在防治储粮害虫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研究对四种香辛料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并测定了印度谷螟的触角电位反应,探究利用香辛料精油防治印度谷螟的潜在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四种香辛料精油的化学成分:生姜精油(Ginger essential oil)测出了33个化学成分,其中四个主要成分是姜烯(38.74%)、β-倍半水芹烯(13.76%)、甜没药烯(10.9%)、姜黄烯(8.13%)。紫苏精油(Perilla frutescens essential oil)测出了29个化学成分,其中萜品油烯(16.09%)、1,4-桉叶素(14.18%)、月桂烯(13.97%)为三种主要成分。经测定的茴香精油(Fennel essential oil)含有39种化学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3.23%)含量最高,茴香脑(37.33%)仅次之,α-蒎烯(14.8%)的含量相对其余成分也较高。从花椒精油(Zanthoxylum bungeanum essential oil)中测出了18种化学物质,其主要成分是乙酸芳樟酯(12.15%)和(+)-柠檬烯(10.41%)。2.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精油种类与浓度对成虫的触角电位均有一定影响,雌雄触角对精油的反应存在差异。花椒精油引起的相对反应值最高,较其余3种差异显着(P<0.01)。印度谷螟成虫对四种香辛料精油的刺激都有明显的反应,每一种精油不同浓度产生的EAG值与性别无明显关系。

陈淑霞[3](2021)在《芳香中药草果中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具有丰富的骨架类型和多样的生物活性。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Amomum)植物资源丰富,富含结构新颖且活性显着的萜类成分。豆蔻属植物多为香料,具有“芳香开窍”之功效,可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被认为是AD的重要靶点之一,因此从天然香料植物中探寻有效的AChE抑制剂对于抗AD新药的研发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第一章概述了豆蔻属植物中新颖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总结了近40年来,从豆蔻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到的52个新颖萜类成分。这些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抑制NO产生、抗疟疾、抑制核因子NF-κB、抑制α-葡萄糖苷酶等。这将为后续对豆蔻属植物中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第二章对产自云南保山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果实中的化学成分展开系统研究。采用MCI、普通硅胶、反向硅胶(ODS、RP-18)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材料,并结合MPLC、HPLC分析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技术,从草果果实中共分离鉴定到26个化合物,其中有3个是新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及紫外、红外等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包括1个黄烷醇和单萜杂合体(1),3个黄酮类化合物(2~4),9个单萜类化合物(5~13),3个脂肪族化合物(14~16),2个酚性化合物(17和18)以及8个二苯庚烷类化合物(19~26)。AChE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提示化合物1、3、22、23和25是有效的AChE抑制剂,IC50分别为0.17、0.34、0.76、0.14和1.42μM。此外,化合物1和14对H2O2损伤的神经细胞SH-SY5Y显示出神经保护活性。第三章研究了以草果为代表的8种香料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及AChE抑制活性。GC-MS分析结果提示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含氧单萜、倍半萜以及苯丙素类化合物。研究结果显示黑/白胡椒(Piper nigrumL)精油、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精油、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精油、白豆蔻(A.kravanh Pierre ex Gagnep)精油以及姜黄(Curcuma longa L)精油有显着的AChE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8.54、5.02、62.33、38.00、86.00、84.00μg/mL。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进行体外酶学验证,揭示上述精油中潜在的活性单体。其中3-蒈烯、α-蒎烯和β-蒎烯(IC50分别为1.73、2.66、14.75μg/mL)是香料精油中抑制AChE的主要有效成分。酶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3-蒈烯和α-蒎烯为混合型AChE抑制剂,β-蒎烯为非竞争性AChE抑制剂。本论文采用天然产物化学与分子对接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对草果的非挥发性成分开展研究,并对以草果为代表的云南省道地香料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开展研究。从草果非挥发性成分中分离鉴定了26个单体化合物,其中3个是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类型有单萜类、二苯庚烷类以及结构较新颖的黄烷醇和单萜杂合体等多种骨架。此外,揭示了以草果为代表的8种云南省道地香料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抑制AChE活性,并指认和确定了其中3个显着抑制AChE的单体分子。本研究结果为以草果为代表的云南省道地香料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张北红[4](2020)在《柠檬醛型樟组树种优良单株筛选及其精油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柠檬醛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精油成分,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极具经济价值及开发潜力,市场需求量大。我国天然柠檬醛目前主要来源于山鸡椒,但山鸡椒的规模化开发利用仍存在雌雄异株、采摘果实人工成本高等制约因素,因此,天然柠檬醛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富含柠檬醛的天然植物有十余种,其中樟组树种(Sect.Camphora(Trew)Meissn.)占近一半比例,且樟组树种的叶精油得率高,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高,叶生物量大,因此,樟组树种是天然柠檬醛值得探索的新来源之一。本研究在樟组树种天然分布区内,对于化学型多样化的樟组树种进行筛选,利用筛选获得的柠檬醛型樟组树种样株,开展不同繁殖后代化学型分化、扦插后代叶精油及柠檬醛时空动态特征、扦插后代油细胞动态特征、叶精油合成机制等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17~2020年在樟组树种天然分布区通过闻香法获得48株柠檬醛型樟组树种样株,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及GC-MS法,利用叶精油得率和精油中化学成分柠檬醛相对含量指标建立柠檬醛型樟组树种划分标准,最终筛选获得优良单株8株,并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级优良单株1株;二级优良单株无入选样株;三级优良单株1株;四级优良单株6株。(2)通过叶精油及主要化学成分测定,柠檬醛型樟组树种有性繁殖后代精油得率为0.64±0.02%~2.10±0.08%,平均值为1.35%;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分化,经聚类分析,有性繁殖后代叶精油主要分化为7个化学类型;而扦插繁殖后代叶精油得率为1.09±0.11%~1.33±0.10%,平均值为1.22%。柠檬醛相对含量为43.07%~54.46%,平均为49.42%,较好的保持了母株叶精油特性。(3)柠檬醛型樟组树种扦插后代叶精油得率及柠檬醛相对含量总体特征为生长季节较高,非生长季节较低,叶精油得率最高为夏季达1.81±0.16%;叶片发育过程中,精油动态积累呈现近“S”型积累模式,嫩叶在成熟前期存在一个精油快速积累期。柠檬醛两个顺反异构体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香叶醛的相对含量动态变化与柠檬醛相对含量变化总体趋势一致,而橙花醛的相对含量较为平稳。柠檬醛型樟组树种扦插后代精油中共分离及鉴定出127种化学成分,精油化学成分的组分、类别、结构等均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化学成分组成以醇类、酮类、醛类、烯类等为主,其中叶精油以醛类化学成分为主,根精油以烯烃类为主;叶精油中以链状结构化学成分为主,而根精油中以环状结构化学成分为主。(4)利用组织透明法观察发现,油细胞大小可考虑作为精油得率最佳月份筛选依据,油细胞密度可考虑作为优良芳香资源筛选依据;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发现,柠檬醛型樟组树种扦插后代的芽、叶、茎、根等部位均有油细胞分布;4种化学型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的叶片解剖结构存在差异,可考虑将叶片解剖结构作为化学型分化的依据;利用超薄切片法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油细胞发生发育及其超显微结构,油细胞中的嗜锇滴、线粒体、质体等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油囊的形成。(5)两种化学型香樟扦插后代叶片转录组测序分析,通过KEGG pathway注释和GO分类,经筛选匹配共获得9个有功能注释的差异表达关键基因,其中DXS是萜类生物合成的关键酶,TPS14可能是影响单萜合成的关键基因。综上所述,柠檬醛型樟组树种中存在叶精油富含柠檬醛的单株,筛选获得的优良单株经扦插繁殖后,精油得率及柠檬醛相对含量均能较好的保持母本优良特性,因此樟组树种是天然柠檬醛资源的理想新来源,有望缓解天然柠檬醛市场供需压力。精油的合成与代谢活动息息相关,呈现出特定的时空动态特征,依据精油代谢时空动态特征,更好的指导生产。精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萜类及单萜类关键酶的作用下叶精油形成并贮藏于油细胞中,而油细胞中嗜锇滴、线粒体等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精油合成。

黄金凤[5](2020)在《油樟同分异构松油醇抑菌活性及高产途径研究》文中提出油樟是一种材用、药用兼之的芳香植物,其精油成分中松油醇含量丰富,并同时含有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三种同分异构体。本文以油樟叶为材料,三种同分异构松油醇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同分异构松油醇的抑菌活性及机理,尝试了三种同分异构天然松油醇的生物(内生菌)和物理高产途径,为天然松油醇应用领域的开拓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三种同分异构松油醇的抑菌作用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α-松油醇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39001.5623μL/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56253.1250μL/mL;松油烯-4-醇对四种食源性病原菌MIC均为0.7800μL/mL,MBC范围为0.78001.5625μL/mL;δ-松油醇的MIC范围为0.78001.5625 mg/mL,MBC为1.56253.1250 mg/mL。时间杀菌曲线显示4种食源性病原菌对三种同分异构松油醇呈浓度依赖型。三种同分异构松油醇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同分异构松油醇的抑菌作用靶点相似,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胞内核酸、蛋白质的泄露、膜电位的去极化以及碘化丙啶(PI)染色显示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可造成志贺氏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碱性磷酸酶泄露表明志贺氏菌细胞壁结构损坏。电镜扫描显示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可使志贺氏菌表面出现褶皱,边界模糊,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作用的个别菌株还出现空洞和溶解。(2)油樟同分异构松油醇的内生菌生产途径探索采用组织块法、研磨法和中和剂辅助法分离油樟叶内生细菌,其中,中和剂辅助法结合LB培养基和研磨法结合卵凝脂吐温-80培养基可分别获得最多数量和种属的油樟叶内生细菌。按照菌落形态特征排重后共保存176株油樟叶内生细菌,经鉴定分属于Bacillus、Lysinibacillu、Staphylococcus、Microbacterium、Micrococcus、Rothia、Aerococcus、Pseudomonas、Kocuria、Virgibacillus、Sphingomonas、Acinetobacter和Chryseobacterium的34个种。除Bacillus和Lysinibacillu外,其余11个属均首次从油樟叶中分离得到。其中Bacillus为第一优势属。34株不同种属油樟叶内生细菌中,筛选到一株松油醇高产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内生细菌,编号T3-M-39。其培养液中可检测到α-松油醇1.075 mg/L,松油烯-4-醇0.536 mg/L,未检测到δ-松油醇。以T3-M-39为出发菌株,30 W紫外灯30 cm照射2 min为最佳诱变条件下,致死率达74.07%。此时,最佳正向突变菌株产α-松油醇和松油烯-4-醇能力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34.85%和26.68%,遗传稳定性良好。(3)油樟同分异构松油醇的净油生产途径探索采用正己烷回流提取油樟净油,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油樟精油比较发现油樟净油在3.5~4.5 min之间物质消失,15~19 min之间物质出现。油樟净油和精油分别鉴定组分31种和29种,共有成分19种。油樟净油中α-松油醇、松油烯-4-醇和δ-松油醇含量依次为50.75 g/L、24.84 g/L和1.71 g/L,其中松油烯-4-醇含量较油樟精油中提高了66.38%,用该方法可显着提高油樟挥发油中松油烯-4-醇含量。抗氧化测定结果显示:12mg/mL时净油对DPPH·的清除率是精油的3.93倍,对ABTS·清除率比精油增加了103.98%。净油对DPPH·和ABTS·的EC50分别为4.02 mg/mL和2.88 mg/mL,实验浓度范围内精油均未达到EC50。

武艺[6](2020)在《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精油/纯露的影响及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苦水玫瑰是我国油用玫瑰的着名品种,该玫瑰品种生产出的精油色泽透亮、清香纯正独特。食品工业上,现常使用玫瑰精油生产食品添加剂来增加食品风味或延长食品贮藏期。而盐渍处理是工业上提高玫瑰精油得率常用的一种手段,但经盐渍处理后精油、纯露在成分、香气等方面是否会发生变化我们却不得而知。同时,玫瑰精油价格昂贵,性质不稳定等因素也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本文以苦水玫瑰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盐渍处理对精油、纯露的成分构成、香气轮廓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最后,制备了一种便携、平民化的玫瑰精油产品---苦水玫瑰精油微胶囊。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食品工业上玫瑰精油的利用及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精油/纯露成分构成的影响(1)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精油成分构成的影响利用GC-MS与GC×GC-TOF/MS技术研究发现,苦水玫瑰鲜花精油含有193种化合物,盐渍精油含有190种化合物。其中,两种精油含有55种共有化合物,但每种共有化合物在两种精油中的含量均有较大差异。经盐渍处理后,含量变化一倍以上的化合物有庚醛、菖蒲烯、桉油烯醇、乙酸香叶酯等15种,而其余的40种共有化合物,其含量也有10%-50%的变化。此外,鲜花精油、盐渍精油还各有138种、135种不同的化合物。通过GC-MS和GC×GC-TOF/MS技术相结合,全面研究了苦水玫瑰精油的构成以及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精油成分种类和含量的显着影响。(2)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纯露挥发性成分构成的影响采用SPME-GC-MS技术研究发现,苦水玫瑰鲜花纯露含有57种挥发性化合物,盐渍纯露含有61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两种纯露含有33种共有挥发性化合物,但经盐渍处理后它们在两种纯露中的含量变化较大。经盐渍处理后,含量变化一倍以上的化合物有2-壬酮、芳樟醇、松油醇、丁香酚、玫瑰醚等17种,而剩余的16种共有挥发性化合物,其含量也有5%-50%的变化。此外,鲜花纯露和盐渍纯露还各有24种和28种不同的化合物。结果表明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纯露挥发性成分构成产生显着影响。2、盐渍处理对玫瑰精油、纯露香气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1)苦水玫瑰精油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鲜花精油的特征香气物质有23种,盐渍精油的特征香气物质有25种;鲜花精油和盐渍精油的香气轮廓图均以青香、花香和甜香比较突出;但盐渍精油各类型香气化合物总OAV值明显高于鲜花精油。表明盐渍处理虽然未对苦水玫瑰精油的香气特征及香气类型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在香气强度方面,盐渍精油要高于鲜花精油。(2)苦水玫瑰纯露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鲜花纯露的特征香气物质有21种,盐渍纯露有20种;两种纯露的香气轮廓图在脂香、果香和木香三种香气类型上相差较大,表明盐渍处理对纯露的香气特征及轮廓产生显着影响。(3)功能活性方面,鲜花精油和盐渍精油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大值分别为0.128mg Vc当量/m L和0.138mg Vc当量/m 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3.92%和43.20%,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8.34mg/m L和4.46mg/m L。鲜花纯露和盐渍纯露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大值分别为0.022mg Vc当量/m L和0.027mg Vc当量/m 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67%和5.65%。结果表明盐渍精油的抗氧化能力强于鲜花精油,而两种纯露之间的差距较小。盐渍处理对精油的功能活性产生的影响较大,而对纯露产生的影响较小。3、苦水玫瑰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测评(1)通过对精油微胶囊制备技术进行筛选,选择操作简便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精油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精油乙醇比为1:25(m L:m L),搅拌时间为3h,搅拌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800r。在此条件下,精油微胶囊包埋率达46.19%。(2)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其外观呈圆球型,表面光滑。利用SPME-GC-MS技术考察挥发性成分包埋率,包埋前精油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为19709.42mg/kg,包埋后为287.37mg/kg,精油挥发性成分包埋率达98%,包埋效果良好。(3)精油微胶囊缓释能力测评结果表明:35℃下贮存24h的精油,保留率为3.63%,而相同条件下精油微胶囊的精油保留率为69.75%,说明精油微胶囊能够有效的保持精油成分的稳定性;35℃下精油微胶囊的精油保留率(69.75%)与75℃下精油微胶囊的精油保留率(59.86%)相比,说明在低温条件下更有利于精油微胶囊的贮藏和使用。

贾盟盟[7](2020)在《艾纳香属植物精油提取、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艾纳香属(Blumea DC.)是菊科(Asteracea)旋覆花族(Inuleae)分类类群中最为重要的属之一,该属植物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芳香性植物。该属多种植物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族药,被当作茶叶和调料使用,具有除臭、抗炎、杀虫、抗肿瘤、抗肥胖、杀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但是,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及活性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对该属植物的功能性成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以促进该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本论文系统展开了对我国艾纳香属植物精油的提取和成分分析,以及对精油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抗菌的生物活性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水蒸气蒸馏(SD)、同时蒸馏萃取(SDE)、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提取了6种艾纳香属植物(长圆叶艾纳香、馥芳艾纳香、东风草、六耳棱、滇桂艾纳香、毛毡草)的精油,通过气质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且对采用SD和SDE法提取植物不同部位精油的得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SD、SDE提取与HS-SPME法提取精油组成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不同提取方法的温度和分离方式造成的;采用SDE法比SD法提取6种植物精油得率更高;但采用SD和SDE法对提取植物不同部位精油得率的比较一致,长圆叶艾纳香、馥芳艾纳香、东风草、六耳棱棱叶中的精油含量较高,滇桂艾纳香、毛毡草茎中的精油含量更高。对6种植物精油主要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可将馥芳艾纳香、滇桂艾纳香、长圆叶艾纳香和毛毡草分为Ⅰ类,东风草和六耳棱被分为Ⅱ类。对SDE法提取的精油进行的活性研究表明,该属植物精油抗氧化能力一般,对DPPH、OH、O2-自由基具有有限的清除能力,精油样品实验浓度的FRAP值均较低。抗肿瘤实验发现精油浓度低于50 mg/L时,LO2细胞抑制率小于10%;对Hep G2细胞增殖抑制均不超过13%,对H129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先呈浓度依赖升高,达到一定浓度后趋向于平稳,整体抑制效果表现为精油组低于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抗炎活性实验发现浓度为3.125~50μg/m L范围内,6种精油均对RAW264.7细胞生长无毒副作用,且六耳棱精油和毛毡草精油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IL-1、IL-6和TNF-ɑ的释放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并能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胞内IL-6、i NOS和TNF-ɑm RNA的转录,从而有效抑制炎症的发生。抑菌活性实验发现东风草精油对大肠杆菌高度敏感,六耳棱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且这两个精油均能有效协同抗生素抑制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120882、130149、132166)的生长;对其抗菌机理的研究表明,精油与抗生素协同作用下可导致耐药菌蛋白质泄露,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从而抑制了耐药菌正常生长;六耳棱精油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电解质和蛋白质泄露,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从而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正常生长。

邱凤英[8](2020)在《黄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和重要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Roxb.)Kosterm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叶中富含精油,叶精油中萜类成分复杂多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精油植物。至今为止,我国黄樟叶精油含量、成分和变化规律均不明确,叶精油中重要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直接制约了黄樟精油优良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叶精油中重要成分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对我国主要分布区黄樟叶精油含量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解析了我国黄樟叶精油含量和化学成分水平、分布格局、区域变异和年变化规律;并结合转录组分析和精油成分分析来鉴定黄樟叶精油中桉叶油素、樟脑、芳樟醇等三种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和途径,对三种萜类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我国5省20个天然居群564个单株的黄樟叶精油研究表明,黄樟居群间和单株间叶精油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共检测到117种化学成分,共鉴定出14种化学型,并将20个天然居群划分为4大类。黄樟居群间和单株间叶精油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15-23.6mg/g和0.2-41.3 mg/g。从黄樟叶精油中共检测到117种化学成分,包括51种单萜、46种倍半萜和20种非萜类化合物。从我国黄樟主要分布区鉴定了14种化学型,其中分布频数最大的为桉叶油素型、樟脑型和芳樟醇型。主成分分析将20个黄樟天然居群划分为4大类,第一类为精油含量高且广泛分布桉叶油素型的广西居群,第二类为广泛分布樟脑型的云南居群,第三类为广泛分布榄香醇型的湖南和江西混合居群,第四类为以化学型丰富多样为特征的广东和江西混合居群,分类结果与各居群的地理距离相吻合。2.影响黄樟叶精油含量和组分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生长地经纬度、海拔和年均温。黄樟叶精油含量与生长地的纬度、经度均呈极显着的负相关,随着生长地纬度和经度的增大,黄樟精油含量呈下降趋势;芳樟醇和β-石竹烯含量与生境年均温呈显着正相关;樟脑含量与生长地纬度、经度均呈极显着的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着正相关;柠檬醛含量与生长地经度和年均温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海拔呈显着负相关。3.芳樟醇型黄樟叶精油含量和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芳樟醇含量在不同月份呈现出极显着的差异。叶精油含量和芳樟醇含量均在3月份降到最低,叶精油含量5月份最高,在4-8月份维持相对高含量水平,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而芳樟醇含量则除3月份外,其它月份较为平稳。黄樟叶精油含量与月降雨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月均温呈显着正相关,高降雨量和高月均温都利于黄樟叶精油的合成和积累。4.结合黄樟叶组织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和不同化学型叶组织RNA-Seq测序,分析萜类生物合成通路,鉴定萜类各生成阶段差异基因,筛选出分别与萜类物质樟脑、桉叶油素、芳樟醇生物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采用PacBio Sequel平台对黄樟叶组织进行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获得89 103个完整转录本;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对桉叶油素型、樟脑型和芳樟醇型黄樟叶组织进行RNA-Seq测序,获得高质量的表达谱数据。从萜类生物合成通路中,桉叶油素型与芳樟醇型比较组、樟脑型与桉叶油素型比较组、樟脑型与芳樟醇型比较组分别筛选出差异基因50个、46个和54个,其中在萜类化合物生成阶段分别鉴定出差异基因21个、22个和18个,其中分别包括单萜生物合成相关差异基因7个、9个和5个。结合萜类合成通路分析和差异基因qRT-PCR定量分析,筛选出黄樟TPS基因CpTPS1、CpTPS3、CpTPS4分别作为萜类物质樟脑、桉叶油素、芳樟醇生物合成候选基因。5.基于黄樟全长转录组序列,成功克隆了3个黄樟TPS基因CpTPS1、CpTPS3和CpTPS4,解析了CpTPSs基因进行蛋白结构、系统发育和亚细胞定位。CpTPS1、CpTPS3和CpTPS4分别编码580、582和558个氨基酸,均含有TPS蛋白家族具有的保守DDXXD结构域和(N/D)DXX(S/T)XXXE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pTPS1和CpTPS3属于TPS-b亚家族,CpTPS4属于TPS-g亚家族。亚细胞定位显示,基因CpTPS1、CpTPS3、CpTPS4蛋白均定位在叶绿体(质体)中,与其推测生成产物樟脑、桉叶油素、芳樟醇等单萜物质合成位置吻合。6.通过5种化学型25个无性系的基因表达和木本模式植物84K杨转基因分析,初步证实CpTPS1、CpTPS3、CpTPS4分别与樟脑、桉叶油素、芳樟醇生物合成有关。从大群体中基因表达和精油含量分析推断CpTPS1、CpTPS3、CpTPS4分别与樟脑、桉叶油素、芳樟醇的生物合成有关。构建CpTPS1、CpTPS3、CpTPS4过表达载体,成功转入84K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并在转录水平检测到CpTPSs的基因表达,经转基因植株叶片萜类化合物GC-MS检测,CpTPS4的5个转基因植株叶片中检测到少量的芳樟醇成分,证明了CpTPS4参与芳樟醇的生物合成。

赵耘霄[9](2020)在《山鸡椒基因组测序及单萜合成关键基因挖掘与功能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on)属樟科(Lauraceae)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因其果实富含精油,长期作为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具有重要的经济、省生态、社会价值。山鸡椒精油为透明浅黄色液体,具有柠檬香气,90%以上的成分为单萜化合物,如柠檬醛、桉树醇、蒎烯、芳樟醇等。丰富的单萜化合物赋予山鸡椒精油芳香、抗氧化、杀菌、消炎和抗病毒的生物活性,使其作为天然香精香料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和生态农业领域。尽管经过规范化栽培管理,山鸡椒果实产量已提高至亩产1,000kg,鲜果精油含量最高可达12%,但随着人们对天然精油的需求增多,山鸡椒精油仍然供不应求。由于林木育种周期长、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参考基因组等问题,山鸡椒及樟科精油合成机制未得到解析,阻碍了山鸡椒以及樟科植物的遗传改良。本研究构建了山鸡椒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山鸡椒萜类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进行功能鉴定,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山鸡椒基因组测序与进化分析。首先通过PacBio SMRT测序平台完成山鸡椒二倍体(2n=24)基因组测序,并通过Hi-C技术完成染色体水平组装。山鸡椒基因组大小为1,325.69 Mb,包括1,514条scaffolds,contig N50为607.34kb。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在与单子叶植物分化后,木兰类与双子叶植物形成姐妹类群。山鸡椒基因组中发生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Whole genome duplications,WGD),较古老的WGD事件发生在樟目和木兰类分化之前,随后一次WGD事件发生在樟科分化前。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单萜合酶基因家族在樟科发生显着扩张,为其丰富的单萜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遗传基础。(2)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山鸡椒单萜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萜类通用前体合成阶段关键基因羟甲基戊二酰CoA合酶(hydroxymethylglutaryl‐CoA synthase,HMGS)基因家族共3个成员,其中LcuHMGS1在果实中高表达,Lcu HMGS3在根和果实中均高表达。萜类通用前体合成阶段关键基因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酶(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synthase,DXS)基因家族共6个成员,Clade B类Lcu DXSs经过染色体复制和串联重复发生扩张,并在果实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为山鸡椒果实单萜化合物的合成提供遗传基础。单萜直接前体GPP合成阶段关键基因香叶基焦磷酸合酶(geranyl diphosphate synthase,GPPS)基因家族共4个成员,其中GPPS.SSU1和GPPS.SSU2在果实60 DAF和90 DAF高表达,与山鸡椒果实精油合成高峰期一致。单萜骨架合成阶段关键基因萜类合酶(terpene synthase,TPS)基因家族共54个成员,其中27个成员参与单萜生物合成。作为山鸡椒单萜合成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步骤,单萜合酶基因家族(mono-TPS)成员通过染色体复制和串联重复发生显着扩张后,在序列和表达模式上发生分化,表达模式上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与果实发育阶段有关。(3)MVA途径关键基因LcuHMGS1通过提高前体供应促进萜类生物合成。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LcuHMGS1在根、茎、叶和果实均有表达,在果实发育前期和中期显着高表达,说明LcuHMGS1可能在山鸡椒果实单萜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过表达LcuHMGS1转基因烟草叶片的单萜和倍半萜种类和含量显着提高,其中单萜产量提高2.7~3.6倍。过表达LcuHMGS1提高了萜类合成的代谢通量,导致转基因烟草的萜类合成途径基因表达显着上调。同时,由于萜类合成前体供应的提高,LcuHMGS1过表达烟草的二萜如GA3含量增加,并促进烟草生长速度加快、营养器官增大。以上结果说明LcuHMGS1可通过调控萜类化合物的前体合成,促进植物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的合成,从而参与植物的初级代谢和次生代谢。(4)萜类直接前体合成关键基因LcuGPPS.SSU1调控单萜合成的时期、组织部位和产量。LcuGPPS.SSU1在山鸡椒果实60DAF和120DAF中特异性高表达,并受光照和茉莉酸甲酯诱导,其启动子在成熟烟草叶片毛状体特异性高表达,表明LcuGPPS.SSU1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与果实发育阶段相关。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LcuGPPS.SSU1可提高山鸡椒和烟草叶片的单萜产量和种类,并通过反馈调节机制增加萜类前体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特别是DXS的表达量,以提高萜类合成前体供应。同时,由于过表达LcuGPPS.SSU1上调了MEP途径基因及GGPPSs的表达水平,可能促进了植物二萜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导致过表达LcuGPPS.SSU1转基因烟草的生物量如叶面积、株高及结果数显着增加。(5)山鸡椒单萜骨架合成关键基因mono-TPSs的功能分化决定单萜化合物的多样性。LcuTPS22在山鸡椒叶片中特异性高表达,体外酶活性检测和体内瞬时转化烟草叶片发现LcuTPS22催化GPP生成α-蒎烯、β-蒎烯、莰烯、桉叶油醇和樟脑,其中桉叶油醇是山鸡椒叶片含量最丰富的萜类化合物,而樟脑也是樟科叶片的代表性萜类化合物,说明LcuTPS22在樟科叶片单萜化合物的合成中起到关键作用。LcuTPS19、LcuTPS20、LcuTPS25、LcuTPS32和LcuTPS42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特异性高表达,体外酶活性检测和体内瞬时转化烟草叶片发现LcuTPS19、LcuTPS20催化合成侧柏烯,LcuTPS25催化生成α-蒎烯和芳樟醇,LcuTPS42催化生成水芹烯、芳樟醇和香叶醇,其中,香叶醇是山鸡椒果实精油关键成分柠檬醛的直接前体,芳樟醇和α-蒎烯是精油中主要的单萜成分。山鸡椒单萜合酶基因家族显着扩张后在表达模式和催化功能上发生分化,为山鸡椒丰富的单萜化合物提供了遗传基础。

何雪雁[10](2019)在《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其对人体健康干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通过对康复景观、芳香疗法、芳香植物的相关内容和前人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得出康复景观和园林绿地中常用的芳香植物种类,选取园林绿地中常用但还未在康复景观中大力推广的4种芳香植物琼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 f.keteleeri、重瓣黄木香Rosa banksiae var.lutea、含笑花Michelia figo、花叶香桃木Myrtus communis‘Variegata’进行研究。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对活体植株的挥发物进行收集,利用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收集的气体进行成分分析及含量的检测。通过人体闻香实验,利用生物反馈仪和电子血压计测定人体闻香前后的脑电波、血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来评估实验前后被试者心理影响程度。挥发物检测结果表明,四种植物的挥发物种类多样,主要由酯类、醇类及其氧化物、烷烃及环烷烃、醛类、酮类、羧酸、萜烯和其它烯烃等构成。琼花开花枝叶挥发物共检出81.65%的化合物,有30种,主要挥发物是:2,4,4-三甲基-1-戊烯(18.41%)、乙酸(8.96%)、水杨酸甲酯(5.26%)、邻苯二甲酸二乙酯(5.01%)、2-乙基-1-己醇(4.50%)和α-金合欢烯(4.32%)。重瓣黄木香开花枝叶挥发物共检出89.04%的化合物,有29种,主要挥发物是:2,4,4-三甲基-1-戊烯(29.5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6.40%)、十二烷(7.19%)、2-乙基-1-己醇(5.96%)和2,3,4-三甲基-2-戊烯(4.40%)。含笑开花枝叶挥发物共检出98.63%的化合物,有53种,主要挥发物是:乙酸仲丁酯(64.90%)、异丁酸乙酯(11.61%)、丁酸乙酯(3.95%)、己酸乙酯(3.85%)、乙酸乙酯(2.96%)和乙酸-2-甲基-1-丁酯(2.64%)。花叶香桃木枝叶挥发物共检出93.77%的化合物,有34种,主要挥发物是:乙酸桃金娘烯酯(30.94%)、α-蒎烯(12.59%)、α-柏木萜烯(8.05%)、对繖花烃(7.09%)、芳樟醇(4.01%)和β-月桂烯(3.76%)。闻香实验结果表明,四种芳香植物对人体健康有积极干预效应。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以下推测:嗅闻四种植物对人体心率无明显影响,对人体血压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对人体脑电波的干预效应非常显着。嗅闻琼花10 min可以使女性进入放松状态;男性嗅闻琼花20-30 min后会有所放松;嗅闻琼花30 min后可以增加人体的创造力,并可提高一定的专注能力。嗅闻重瓣黄木香10 min后可以使女性处于放松状态,嗅闻20 min后,男性开始明显地处于放松状态;男性短时间嗅闻重瓣黄木香可加强人体专注能力和反应力,嗅闻时间长后影响不明显;女性若长时间嗅闻重瓣黄木香一定程度上可加强人体反应力和精神活动能力。嗅闻含笑花10-20 min可增加女性的创造力和专注力;嗅闻30 min左右男性开始表现明显的放松状态。嗅闻花叶香桃木10min可增加人体的创造力、专注能力和反应力,且对女性干预效果较为明显;嗅闻30min后对男性干预效果更佳。对心理的干预效应为积极情绪上升,消极情绪下降,主要体现为紧张值、疲劳值、强迫值、焦虑值、敌对值、抑郁值、愤怒值和慌乱值下降,精力值和自尊感值显着上升。琼花、重瓣黄木香、含笑花、花叶香桃木四种植物对人体生理、心理的干预主要表现为积极效应,可在健康景观中发挥其减压、提高精神活动力等作用。应用芳香植物来营造科学合理的康复景观空间,如减压园、创造园等,使人们在自然的植物香气氛围中,获得身心和谐与健康,是今后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主要植物香料及精油种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要植物香料及精油种类(论文提纲范文)

(1)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其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健康
        1.2.2 康复花园与健康景观
        1.2.3 芳香植物
        1.2.4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
        1.2.5 芳香疗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健康景观相关研究动态
        1.3.1.1 健康景观的形成与发展
        1.3.1.2 健康景观理论研究
        1.3.1.3 健康景观效益研究
        1.3.1.4 小结
        1.3.2 芳香植物的应用历史
        1.3.2.1 芳香植物在国内的应用历史
        1.3.2.2 芳香植物在国外的应用历史
        1.3.2.3 小结
        1.3.3 芳香植物在健康景观中的应用
        1.3.3.1 社区公园绿地
        1.3.3.2 校园附属绿地
        1.3.3.3 医疗机构附属绿地
        1.3.3.4 休闲旅游园区
        1.3.3.5 小结
        1.3.4 芳香植物的资源分布及香型鉴定
        1.3.4.1 芳香植物资源分布研究
        1.3.4.2 芳香植物香型鉴定
        1.3.4.3 小结
        1.3.5 芳香植物对健康的影响作用
        1.3.5.1 芳香植物药理活性研究
        1.3.5.2 基于动物实验的芳香植物功能研究
        1.3.5.3 芳香植物精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3.5.4 芳香植物香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3.5.5 小结
        1.3.6 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范围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1.1 文献研究法
        1.6.1.2 跨学科研究法
        1.6.1.3 实验研究法
        1.6.1.4 统计分析法
        1.6.2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地点、对象
        2.1.1 实验材料简介
        2.1.1.1 香冠柏
        2.1.1.2 厚皮香
        2.1.1.3 络石
        2.1.1.4 紫苏
        2.1.2 实验地点和对象
    2.2 实验设计
        2.2.1 挥发物成分采集
        2.2.1.1 仪器与耗材
        2.2.1.2 采集方法
        2.2.2 挥发物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流程
    2.3 测试方法
        2.3.1 挥发物成分检测
        2.3.1.1 实验仪器及方法
        2.3.1.2 仪器工作条件
        2.3.2 人体身心健康相关指标测定
    2.4 统计分析
        2.4.1 挥发物成分测定分析
        2.4.2 人体身心健康相关指标分析
3 芳香植物挥发物的鉴定分析结果
    3.1 香冠柏挥发物成分分析
    3.2 厚皮香挥发物成分分析
    3.3 络石挥发物成分分析
    3.4 紫苏挥发物成分分析
    3.5 小结
4 芳香植物挥发物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4.1 香冠柏挥发物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4.1.1 香冠柏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4.1.2 香冠柏对人体血压、心率的影响
        4.1.3 小结
    4.2 厚皮香挥发物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4.2.1 厚皮香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4.2.2 厚皮香对人体血压、心率的影响
        4.2.3 小结
    4.3 络石挥发物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4.3.1 络石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4.3.2 络石对人体血压、心率的影响
        4.3.3 小结
    4.4 紫苏挥发物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4.4.1 紫苏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4.4.2 紫苏对人体血压、心率的影响
        4.4.3 小结
5 芳香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5.1 香冠柏挥发物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5.2 厚皮香挥发物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5.3 络石挥发物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5.4 紫苏挥发物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四种芳香植物的挥发物成分
        6.1.2 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6.2 讨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图表目录
    附录 B POMS简式心境量表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致谢

(2)四种香辛料精油成分分析及对印度谷螟的触角电位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仓储害虫研究进展
    1.2 印度谷螟
        1.2.1 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1.2.2 防治方法
    1.3 植物精油研究进展
        1.3.1 精油对害虫的生物活性
        1.3.2 精油在仓储害虫防治方面的应用
        1.3.3 生姜、紫苏、茴香、花椒精油的生物活性
        1.3.4 精油的提取方法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虫源
        2.1.2 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精油成分分析
        2.3.1 精油化学成分测定
        2.3.2 四种香辛料精油的PCA分析
    2.4 印度谷螟性别鉴定
    2.5 印度谷螟对精油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EAG)
        2.5.1 精油混合物的前处理
        2.5.2 印度谷螟成虫触角电位的测定方法
        2.5.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香辛料精油的成分分析
        3.1.1 生姜精油
        3.1.2 紫苏精油
        3.1.3 茴香精油
        3.1.4 花椒精油
        3.1.5 四种香辛料精油的PCA分析
    3.2 印度谷螟性别鉴定特征
    3.3 印度谷螟成虫对香辛料精油的触角电位反应
    3.4 印度谷螟雌雄成虫对不同浓度的香辛料精油的触角电位反应
    3.5 印度谷螟对4 种香辛料精油的EAG反应对比
4 结论
5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芳香中药草果中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草果中分离鉴定到的化合物结构(*所示为新化合物)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豆蔻属植物的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豆蔻属植物中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1.2.1 单萜类
        1.2.2 倍半萜类
        1.2.3 二萜
    1.3 豆蔻属植物中萜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3.1 单萜分子的药理活性
        1.3.2 倍半萜分子的药理活性
        1.3.3 二萜分子的药理活性
        1.3.4 豆蔻属植物精油活性
    1.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芳香中药草果中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草果非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
        2.2.1 萜类成分
        2.2.2 黄烷醇-单萜杂合体
        2.2.3 二苯庚烷类成分
        2.2.4 黄酮类成分
        2.2.5 酚类成分
        2.2.6 甾醇类成分
        2.2.7 其他类成分
    2.3 实验部分
        2.3.1 样品来源
        2.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3 提取与分离
        2.3.4 结构鉴定
    2.4 草果中分离到化合物的抗AChE活性测试
        2.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4.2 实验过程
        2.4.3 抗AChE活性测试结果
    2.5 神经保护活性测试
        2.5.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5.2 实验过程
        2.5.3 神经保护活性测试结果
    2.6 小结
第三章 草果等重要香料精油的化学成分及抗AChE活性
    3.1 引言
    3.2 草果等重要香料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3 实验方法
        3.2.4 香料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3.3 草果等重要香料精油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试
        3.3.1 引言
        3.3.2 实验过程
        3.3.3 香料精油的抗AChE活性
    3.4 应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精油中的活性成分
        3.4.1 引言
        3.4.2 实验过程
        3.4.3 香料精油中活性单体的预测
    3.5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硕士期间成果发表情况

(4)柠檬醛型樟组树种优良单株筛选及其精油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天然柠檬醛产业现状及问题
        1.2.2 樟组树种资源开发利用及良种选育
        1.2.3 樟组树种精油及其化学型分类
        1.2.4 樟组树种叶精油特征
        1.2.5 油细胞及其特征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意义
        1.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柠檬醛型樟组树种优良单株选择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来源
        2.1.2 研究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叶精油得率和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比较分析
        2.2.2 柠檬醛型樟组树种初选优株的确定
        2.2.3 柠檬醛型樟组树种优良单株的选择
        2.2.4 优良单株分布情况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柠檬醛型樟组树种后代化学型分化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研究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有性繁殖后代叶精油得率
        3.2.2 有性繁殖后代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及化学型
        3.2.3 扦插繁殖后代叶精油得率
        3.2.4 扦插繁殖后代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柠檬醛型樟组树种扦插后代精油时空动态特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来源
        4.1.2 研究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扦插后代叶精油代谢年动态
        4.2.2 扦插后代叶发育过程中精油代谢动态
        4.2.3 扦插后代精油代谢空间分布特征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柠檬醛型樟组树种扦插后代油细胞特征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来源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扦插后代油细胞年动态特征
        5.2.2 扦插后代叶发育过程中油细胞特征
        5.2.3 扦插后代不同部位油细胞的分布
        5.2.4 不同化学型香樟叶片油细胞分布比较
        5.2.5 油细胞的发生发育与其超显微结构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叶片转录组的柠檬醛型樟组树种叶精油代谢差异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来源
        6.1.2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柠檬醛型及杂合型香樟的叶精油成分分析
        6.2.2 两种化学型香樟转录组样本关系
        6.2.3 测序数据分析
        6.2.4 两个化学型香樟叶精油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讨论
        7.2.1 精油及主要化学成分积累差异的原因
        7.2.2 油细胞、结构发育、精油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关联关系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5)油樟同分异构松油醇抑菌活性及高产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松油醇概述
        1.1.1 α-松油醇研究概况
        1.1.2 松油烯-4-醇研究概况
        1.1.3 δ-松油醇研究概况
    1.2 植物源抑菌剂研究概况
        1.2.1 抑菌植物资源
        1.2.2 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
        1.2.3 植物源抑菌剂在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1.3 生物技术在天然香精香料中的研究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油樟同分异构松油醇抑菌活性及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供试菌活化
        2.3.2 抑制液制备
        2.3.3 MIC和 MBC测定
        2.3.4 抑菌曲线测定
        2.3.5 同分异构松油醇对志贺氏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同分异构松油醇对四种供试菌的MIC和 MBC
        2.4.2 同分异构松油醇对四种供试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2.4.3 同分异构松油醇对志贺氏菌的抑菌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樟同分异构松油醇的内生菌生产途径探索
    第1节 油樟叶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1 引言
        1.2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1.2.1 材料与试剂
        1.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油樟叶表面消毒处理
        1.3.2 中和剂浓度对油樟叶内生细菌分离的影响
        1.3.3 油樟叶组织处理方法
        1.3.4 油樟叶内生细菌的纯化与保存
        1.3.5 油樟叶内生细菌的鉴定
        1.4 结果与分析
        1.4.1 中和剂浓度的选择
        1.4.2 不同处理方法分离油樟叶内生细菌的结果
        1.4.3 不同分离方法和培养基对油樟叶内生细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1.4.4 油樟叶内生细菌的16SrDNA鉴定
        1.5 本节小结
    第2节 同分异构松油醇高产内生细菌的筛选与诱变
        2.1 引言
        2.2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菌株活化
        2.3.2 样品制备
        2.3.3 同分异构松油醇高产内生细菌的筛选
        2.3.4 同分异构松油醇高产内生细菌的诱变选育
        2.3.5 高产同分异构松油醇内生细菌遗传稳定性检测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高产菌株的筛选
        2.4.2 紫外诱变时间的选择
        2.4.3 突变菌株产同分异构松油醇能力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2.5 本节小结
第4章 油樟同分异构松油醇的净油生产途径探索
    4.1 引言
    4.2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油樟净油的制备
        4.3.2 油樟净油的GC-MS分析
        4.3.3 油樟净油的抗氧化能力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油樟净油得率及感官评价
        4.4.2 油樟净油的GC-MS分析
        4.4.3 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精油/纯露的影响及精油微胶囊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玫瑰概述
        1.1.1 资源概况
        1.1.2 加工利用价值
        1.1.3 研究现状
        1.1.3.1 黄酮类化合物
        1.1.3.2 玫瑰色素
        1.1.3.3 玫瑰多酚
    1.2 植物精油和纯露概述
        1.2.1 植物精油制备方法
        1.2.1.1 水蒸气蒸馏法
        1.2.1.2 有机溶剂提取法
        1.2.1.3 超临界CO_2提取法
        1.2.1.4 同时蒸馏萃取法
        1.2.2 植物精油的应用价值
        1.2.3 植物纯露概述
    1.3 挥发性成分检测技术
        1.3.1 固相微萃取(SPME)
        1.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1.3.3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
    1.4 微胶囊技术概述
        1.4.1 饱和水溶液法
        1.4.2 复合凝聚法
        1.4.3 层层自组装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图
2 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精油成分构成影响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苦水玫瑰精油成分测定
        2.2.3.1 制备玫瑰精油
        2.2.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3.3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2.2.3.4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条件
        2.2.4 定性与定量方法
        2.2.4.1 定性方法
        2.2.4.2 定量方法
        2.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苦水玫瑰精油得率对比
        2.3.2 外标法测定标准曲线
        2.3.3 苦水玫瑰精油成分构成汇总
        2.3.4 鲜花精油与盐渍精油成分构成种类及含量对比分析
        2.3.4.1 鲜花精油和盐渍精油共有物分析
        2.3.4.2 鲜花精油和盐渍精油不同物分析
        2.3.5 苦水玫瑰精油GC×GC-TOF/MS分析结果汇总
        2.3.5.1 鲜花精油测定结果分析
        2.3.5.2 盐渍精油测定结果分析
        2.3.5.3 两种精油测定结果对比分析
    2.4 实验结论
3 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纯露挥发性成分影响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苦水玫瑰纯露挥发性成分测定
        3.2.3.1 苦水玫瑰纯露的制备
        3.2.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3.3 固相微萃取条件
        3.2.3.4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3.2.4 定性和定量方法
        3.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外标法测定标准曲线
        3.3.2 苦水玫瑰纯露挥发性成分信息汇总
        3.3.3 鲜花纯露和盐渍纯露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对比分析
        3.3.3.1 鲜花纯露和盐渍纯露共有挥发性化合物分析
        3.3.3.2 鲜花纯露和盐渍纯露不同挥发性化合物分析
    3.4 实验结论
4 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精油、纯露香气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关键呈香物质的分析方法
        4.2.4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4.2.5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盐渍处理前后苦水玫瑰精油、纯露的关键呈香物质
        4.3.2 盐渍处理前后苦水玫瑰精油、纯露的香气轮廓图
        4.3.3 盐渍处理前后苦水玫瑰精油、纯露总抗氧化活性比较
        4.3.4 盐渍处理前后苦水玫瑰精油、纯露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比较
    4.4 实验结论
5 苦水玫瑰精油微胶囊的制备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精油微胶囊的制备
        5.2.3.1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精油微胶囊
        5.2.3.2 复合凝聚法制备精油微胶囊
        5.2.3.3 层层自组装法制备精油微胶囊
        5.2.4 包埋得率的测定方法
        5.2.5 包埋率的测定方法
        5.2.6 单因素实验
        5.2.6.1 精油乙醇比的筛选
        5.2.6.2 搅拌时间的筛选
        5.2.6.3 搅拌温度的筛选
        5.2.6.4 搅拌速度的筛选
        5.2.7 正交实验
        5.2.8 SPME-GC-MS测定包埋前后精油微胶囊挥发性物质变化
        5.2.9 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结构
        5.2.10 缓释性能测定
        5.2.10.1 保留率的测定
        5.2.10.2 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精油微胶囊缓释性能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玫瑰精油含量的测定
        5.3.2 制备方法的选择
        5.3.3 单因素实验结果
        5.3.3.1 精油乙醇比对包埋率的影响
        5.3.3.2 搅拌时间对包埋率的影响
        5.3.3.3 搅拌温度对包埋率的影响
        5.3.3.4 搅拌速度对包埋率的影响
        5.3.4 正交实验结果
        5.3.5 苦水玫瑰精油和精油微胶囊挥发性成分比较
        5.3.6 精油微胶囊结构观察
        5.3.7 精油微胶囊缓释性能测定结果
    5.4 实验结论
6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7)艾纳香属植物精油提取、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艾纳香属植物概述
        1.1.1 引言
        1.1.2 艾纳香属植物基本情况
        1.1.3 艾纳香属植物开发利用现状
        1.1.4 艾纳香属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理活性
        1.1.4.1 精油
        1.1.4.2 黄酮类化合物
        1.1.4.3 噻吩类
        1.1.4.4 萜类
    1.2 植物精油概述
        1.2.1 引言
        1.2.2 精油的制备及测定
        1.2.2.1 水蒸气蒸馏法
        1.2.2.2 同时蒸馏萃取法
        1.2.2.3 固相微萃取法
        1.2.2.4 超临界CO_2萃取法
        1.2.2.5 微波辐照诱导萃取法
        1.2.3 精油的成分检测与广泛的生物活性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内容
        1.3.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的提取与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所用植物材料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水蒸气蒸馏(SD)
        2.3.2 同时蒸馏萃取(SDE)
        2.3.3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2.3.4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艾纳香属植物精油成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得率
        2.4.2 提取艾纳香属植物不同部位精油得率
        2.4.2.1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纳香属植物不同部位精油得率
        2.4.2.2 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艾纳香属植物不同部位精油得率
        2.4.3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2.4.3.1 长圆叶艾纳香
        2.4.3.2 馥芳艾纳香
        2.4.3.3 东风草
        2.4.3.4 六耳棱
        2.4.3.5 滇桂艾纳香
        2.4.3.6 毛毡草
        2.4.4 艾纳香属植物聚类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活性筛选
    3.1 前言
    3.2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的抗氧化活性
        3.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1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3.2.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2.1 DPPH(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清除
        3.2.2.2 ABTS+自由基清除
        3.2.2.3 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RAP法)
        3.2.2.4 OH自由基的清除
        3.2.2.5 O_2~-自由基的清除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3.1 清除DPPH自由基
        3.2.3.2 清除ABTS+自由基
        3.2.3.3 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
        3.2.3.4 清除OH自由基
        3.2.3.5 清除O_2~-自由基
    3.3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的抗肿瘤活性
        3.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3.1.1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3.3.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3.3.2 实验方法
        3.3.2.1 本实验溶液制备
        3.3.2.2 细胞培养及传代
        3.3.2.3 MTT法测定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3.1 HepG_2增殖抑制作用
        3.3.3.2 H1299增殖抑制作用
    3.4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抗菌活性
        3.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4.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4.1.2 主要实验仪器
        3.4.2 实验方法
        3.4.2.1 精油样品溶液的配制
        3.4.2.2 菌悬液的制备
        3.4.2.3 抑菌圈测定
        3.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3.1 抑菌圈测定
        3.4.3.2 MIC和 MBC测定
    3.5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的抗炎活性
        3.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5.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5.1.2 主要实验仪器
        3.5.2 实验方法
        3.5.2.1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RAW264.7细胞生长的影响
        3.5.2.2 Griess法检测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RAW264.7 细胞释放NO的影响
        3.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3.1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RAW264.7存活率的影响
        3.5.3.2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RAW264.7细胞释放NO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抗炎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主要实验仪器
        4.2.2 材料与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影响的显微镜观察
        4.3.2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释放IL-1、IL-6、TNF-α表达的影响
        4.3.3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性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影响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4.4.2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释放IL-1、IL-6、TNF-α表达的影响
        4.4.3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性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主要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菌悬液制备
        5.3.2 MIC测定
        5.3.3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与抗生素协同抑制耐药菌测定
        5.3.4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5.3.5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细菌电导率的影响
        5.3.6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细菌蛋白质泄露的影响
        5.3.7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细菌形态的影响
    5.4 实验结果分析
        5.4.1 MIC的测定以及精油与抗生素协同抑制耐药菌测定
        5.4.2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与抗生素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5.4.3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与抗生素对细菌细胞内电导率的影响
        5.4.4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与抗生素对细菌细胞内蛋白质泄露的影响
        5.4.5 艾纳香属植物精油对细菌形态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本课题主要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黄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和重要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黄樟研究进展
        1.2.2 植物精油研究进展
        1.2.3 植物萜类研究进展
        1.2.4 转录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的研究内容
        1.3.1 关键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黄樟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植物材料的采样与鉴定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黄樟叶精油区域变异研究
        2.2.2 黄樟叶精油年变化规律研究
        2.2.3 不同方位黄樟叶精油含量和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含量研究
        2.2.4 黄樟主要化学型筛选及其生物合成相关研究材料选育
    2.3 小结
3 基于转录组学的萜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鉴定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叶精油提取和化学成分鉴定
        3.1.3 RNA提取与文库构建
        3.1.4 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
        3.1.5 三种不同化学型黄樟表达谱测序
        3.1.6 基因功能注释
        3.1.7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1.8 TPS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1.9 差异表达基因的定量(qRT-PCR)验证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
        3.2.2 三代全长转录组基因注释和功能分类
        3.2.3 用于RNA-Seq测序的不同化学型黄樟叶精油化学成分
        3.2.4 不同化学型黄樟RNA-Seq测序质量
        3.2.5 不同化学型组间差异基因分析
        3.2.6 不同化学型黄樟萜类生物合成通路分析
        3.2.7 TPS系统发育树构建
        3.2.8 测序结果的qRT-PCR验证
        3.2.9 三种重要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候选基因筛选
    3.3 小结
4 三种重要萜类物质生物合成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黄樟总RNA质量检测
        4.2.2 黄樟萜类合成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4.2.3 黄樟萜类合成酶蛋白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
        4.2.4 黄樟萜类合成酶基因亚细胞定位
        4.2.5 黄樟萜类合成酶基因功能群体验证
        4.2.6 黄樟萜类合成酶转基因功能验证
    4.3 小结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黄樟叶精油区域变异与形成原因
        5.1.2 黄樟叶精油年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
        5.1.3 联合使用三代和二代转录组测序挖掘黄樟萜类物质合成关键基因
        5.1.4 萜类生物合成通路分析
        5.1.5 黄樟TPS基因结构、功能与分类
        5.1.6 黄樟TPS基因功能验证
    5.2 结论
    5.3 创新点
    5.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山鸡椒基因组测序及单萜合成关键基因挖掘与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山鸡椒及樟科研究进展
        1.1.3 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1.1.4 樟科植物基因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2 山鸡椒全基因组图谱构建
    2.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
        2.2.2 基因家族的扩张和收缩
        2.2.3 木兰类、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2.2.4 全基因组复制事件
    2.3 小结
3 山鸡椒萜类合成关键基因分析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山鸡椒MVA和 MEP途径基因鉴定和进化分析
        3.2.2 山鸡椒IPS基因家族鉴定和进化分析
        3.2.3 山鸡椒萜类合酶基因家族鉴定和进化分析
        3.2.4 萜类合成途径基因染色体分布和基因簇分析
        3.2.5 山鸡椒萜类合成途径及其表达模式
    3.3 小结
4 山鸡椒萜类通用前体合成关键基因LcuHMGS1对单萜合成的调控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LcuHMGS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4.2.2 LcuHMGS1在山鸡椒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4.2.3 过表达LcuHMGS1弥补拟南芥hmgs突变体表型缺陷
        4.2.4 过表达LcuHMGS1提高烟草萜类产量
        4.2.5 过表达LcuHMGS1促进烟草二萜合成及生物量的提高
    4.3 小结
5 山鸡椒单萜直接前体合成关键基因LcuGPPS.SSU1的功能验证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LcuGPPS.SSU1在果实特异性高表达
        5.2.2 LcuGPPS.SSU1定位于叶绿体
        5.2.3 LcuGPPS.SSU1启动子在萜类合成部位特异性表达
        5.2.4 瞬时转化LcuGPPS.SSU1提高山鸡椒叶片单萜产量
        5.2.5 过表达LcuGPPS.SSU1提高烟草单萜产量和生物量
    5.3 小结
6 山鸡椒单萜骨架合成关键基因mono-TPSs的功能解析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山鸡椒单萜合酶基因家族系统发育分析
        6.2.2 LcuTPSs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6.2.3 LcuTPSs表达具组织特异性并与组织发育时期有关
        6.2.4 LcuTPSs重组蛋白催化单萜化合物合成
        6.2.5 LcuTPSs瞬时过表达显着提高烟草单萜产量
    6.3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构建山鸡椒高质量基因组图谱
        7.1.2 基于全基因组明确山鸡椒萜类合成关键基因
        7.1.3 山鸡椒LcuHMGS1作为前体合成关键基因调控单萜合成
        7.1.4 山鸡椒LcuGPPS.SSU1作为直接前体合成关键基因调控单萜合成
        7.1.5 单萜合酶基因家族成员调控山鸡椒精油主要单萜化合物合成
    7.2 讨论
        7.2.1 山鸡椒基因组为揭示樟科起源和遗传改良提供新视角
        7.2.2 Lcu HMGS1:促进单萜、倍半萜和二萜化合物合成
        7.2.3 Lcu GPPS.SSU1对植物单萜合成的调控及其反馈调节机制
        7.2.4 单萜合酶基因家族的扩张与功能分化决定了单萜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其对人体健康干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和理论解读
        1.2.1 相关概念
        1.2.1.1 健康
        1.2.1.2 康复景观
        1.2.1.3 芳香疗法
        1.2.1.4 芳香植物
        1.2.1.5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2.2 经典理论
        1.2.2.1 生态知觉理论
        1.2.2.2 亲生命性假说
        1.2.2.3 压力痊愈理论
        1.2.2.4 注意力恢复理论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3.1 康复景观国内外研究
        1.3.1.1 康复景观国外研究
        1.3.1.2 康复景观国内研究
        1.3.2 芳香疗法国内外研究
        1.3.2.1 芳香疗法国外研究
        1.3.2.2 芳香疗法国内研究
        1.3.3 芳香植物国内外研究
        1.3.3.1 芳香植物国外研究
        1.3.3.2 芳香植物国内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选题研究目的
        1.4.2 选题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1.1 基础理论研究
        1.5.1.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说明
        1.5.1.3 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研究
        1.5.1.4 四种芳香植物对人体干预效应研究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芳香植物概述
    2.1 芳香植物种质资源
    2.2 芳香植物分类
    2.3 芳香植物作用
        2.3.1 美化绿地,香化环境
        2.3.2 净化空气,抑菌驱虫
        2.3.3 辅疗疾病,康体保健
        2.3.4 传承文化,升华意境
    2.4 芳香植物园林应用形式
        2.4.1 城市园林绿化
        2.4.2 专类园
        2.4.2.1 芳香专类园
        2.4.2.2 夜花园
        2.4.2.3 盲人园
        2.4.2.4 其他特殊功效的芳香绿地
        2.4.3 休闲农业或生态观光园
    2.5 小结
3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地点与实验对象
        3.2.2 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采集与分析
        3.2.2.1 芳香植物挥发物的采集
        3.2.2.2 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
        3.2.2.3 谱图检索及化合物成分鉴定
        3.2.3 人体相关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3.2.3.1 人体相关指标
        3.2.3.2 人体相关指标的测定
        3.2.3.3 人体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3.3 小结
4 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鉴定与分析
    4.1 琼花挥发物成分分析
    4.2 重瓣黄木香挥发物成分分析
    4.3 含笑花挥发物成分分析
    4.4 花叶香桃木挥发物成分分析
    4.5 小结
5 芳香植物对人体健康干预效应的研究
    5.1 芳香植物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5.1.1 对照组人体生理指标测定
        5.1.1.1 对照组人体脑电波测定
        5.1.1.2 对照组人体血压和心率测定
        5.1.1.3 小结与讨论
        5.1.2 琼花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5.1.2.1 琼花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5.1.2.2 琼花对人体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5.1.2.3 小结与讨论
        5.1.3 重瓣黄木香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5.1.3.1 重瓣黄木香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5.1.3.2 重瓣黄木香对人体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5.1.3.3 小结与讨论
        5.1.4 含笑花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5.1.4.1 含笑花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5.1.4.2 含笑花对人体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5.1.4.3 小结与讨论
        5.1.5 花叶香桃木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5.1.5.1 花叶香桃木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5.1.5.2 花叶香桃木对人体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5.1.5.3 小结与讨论
    5.2 芳香植物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
        5.2.1 琼花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
        5.2.1.1 POMS量表分值分析
        5.2.1.2 SCL-90量表分值分析
        5.2.1.3 小结与讨论
        5.2.2 重瓣黄木香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
        5.2.2.1 POMS量表分值分析
        5.2.2.2 SCL-90量表分值分析
        5.2.2.3 小结与讨论
        5.2.3 含笑花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
        5.2.3.1 POMS量表分值分析
        5.2.3.2 SCL-90量表分值分析
        5.2.3.3 小结与讨论
        5.2.4 花叶香桃木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
        5.2.4.1 POMS量表分值分析
        5.2.4.2 SCL-90量表分值分析
        5.2.4.3 小结与讨论
    5.3 小结
6 总结
    6.1 研究总结
        6.1.1 挥发物检测总结
        6.1.2 对人体干预效应总结
    6.2 讨论
    6.3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表索引
附录二 :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芳香植物
附录三 :POMS量表
附录四 :SCL-90量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主要植物香料及精油种类(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其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D]. 王晴艺. 浙江农林大学, 2021
  • [2]四种香辛料精油成分分析及对印度谷螟的触角电位反应研究[D]. 宋丽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芳香中药草果中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陈淑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4]柠檬醛型樟组树种优良单株筛选及其精油特征研究[D]. 张北红. 江西农业大学, 2020
  • [5]油樟同分异构松油醇抑菌活性及高产途径研究[D]. 黄金凤. 西华大学, 2020(12)
  • [6]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精油/纯露的影响及精油微胶囊的制备[D]. 武艺.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7]艾纳香属植物精油提取、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贾盟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黄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和重要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研究[D]. 邱凤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
  • [9]山鸡椒基因组测序及单萜合成关键基因挖掘与功能鉴定[D]. 赵耘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
  • [10]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其对人体健康干预效应研究[D]. 何雪雁.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主要植物香精和精油的种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