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儿等——网络语言拾音

一美儿等——网络语言拾音

一、伊妹儿及其他——网络语言拾零(论文文献综述)

裴红幸[1](2020)在《汉越俚语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俚语(Slang)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化的词语,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长期以来,汉、越俚语对比并未得到语言学者的应有关注,关于汉、越俚语研究的书籍、资料目前仍然比较稀缺。正因为如此,本人以“汉、越俚语比较研究”为题开展分析和研究。汉、越俚语的共同点有:首先,从语音来看,汉、越俚语的音节结构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汉、越俚语的音节结构都有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等几种主要形式;其次,从分类来看,汉、越俚语的分类都有音节构成分类和内容分类;最后,在表达方面,越南俚语借鉴了大量汉语因素,融合到自身的文化血脉与基因当中,使之发展出全新的自我特色。汉、越俚语的不同点有:首先,在语法结构方面,汉语俚语里很多不好的事物都可以变成骂人的载体,如:书呆子、垃圾、贼等。但是越南语俚语的结构是“??+X”(东西+X)(其中X指被骂者的缺点);其次,在分类方面,汉、越俚语的分类大致一样,但是小类里面的内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再次,在构成方面,汉语俚语中的大部分来源于社会方言和社会流行语,而越南语俚语中的大部分来源于原有词语的词义改变;最后,在语义表达方面,汉语俚语的语义表达主要有字义与实义、本义与喻义、并义与偏义的特点,而越南语俚语的语义表达的主要特点是多义性和转义性。汉、越俚语之间之所以有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俚语产生于现实的生活,是人类思维的表现。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在历史上有过频繁的人类活动交往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另一方面,俚语是各自国家的历史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的真实反映,有各自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从而产生了各自的特色。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汉越俚语的比较研究,一方面为相关学者和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素材、线索和思路,以便揭示中国和越南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汉语的越南学生进一步了解汉语俚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排除使用俚语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减少文化冲突,使他们能够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并自如地运用汉语俚语。

李茜[2](2010)在《基于《标题用语词典》的标题用词与格式再探讨》文中提出汉语标题用语的研究囊括了对于标题用词、句式、语用等各方面的系统研究,其中,《标题用语词典》是一部收录汉语标题用语的语文词典,也是全面系统研究汉语标题语言的专门着作。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基于此,一方面以《标题用语词典》为蓝本,进行全面探查;另一反面动态跟踪标题语言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搜集新的标题用词与句式,对汉语标题用语进行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历时与共时研究。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预测法、归纳法等。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描写与归纳,对所研究的标题用语的本质、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梳理概括,从中进一步分析汉语标题用语的使用特点与规律。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一是基于《标题用语词典》及相关研究论文、论着,动态跟踪标题用语及格式的新兴用法,建立一个小型语料库,通过统计分析,形成描写与解释并行的标题研究路向;二是对已搜集的标题用语,以定量的统计、描写到定性的分析、总结的描写语言学为目的,并从历时、共时两个角度出发,探索其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语言的、社会的、文体的种种内部与外部原因。

蒙星宇[3](2010)在《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二十年研究(1988-2008)》文中研究表明北美华文网络文学是全球华文网络文学的源头,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本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梳理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二十年发展历程,发掘与研读北美最早的网络原创散文、小说、诗歌、杂文,北美最早的华文网络电子刊物、华文网络纯文学交流群、华文网络论坛,以及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网站、代表作家作品等,论述北美华文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三个时期及主要特色。并通过对少君和图雅等文学个案研究,论述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两个总体特征:精英情结的大众写作,终极关怀的自由涂鸦。第二,从文学与网络互动的角度,归纳与论述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三种典型写作模式:“自足写作”、“开放写作”、“网纸两栖写作”及各写作模式的主要特点,结合文本分析各模式在写作主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写作客体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方面带来的文学范式的种种转变,及其对纸质文学写作方式与文学观念的冲击。第三,从文学精神层面,论述北美华文网络文学带来的三种新精神的表现及内涵。北美华文网络文学诞生与发展的外驱力:“技术精神”;处于双重边际和自由语境之中的北美华文网络文学既深刻又纯粹的内驱力:“游戏精神”;渗透着西方文化精神的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独特的“个体精神”,并阐释这三种文学新精神在“网络时代”的先锋意义和重要启示。第四,从文学脉络、文学内容、文学形式、文学精神等方面论证北美华文网络文学源自海外、反哺中国的总体特点,并从“游戏与使命”、“拿来与拿出”、“创作与批评”等方面对网络时代的北美华文网络文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余桃晶[4](2008)在《我国网络书评现状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末,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得到推广,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被人们接受,人们拥有了一个全新的可以自由发表观点、看法的言论空间,因而一部分具备上网条件与能力的读者,就把书评带到了新兴的媒体平台——互联网上,网络书评随之应运而生。并对读者的阅读、作家的创作、出版界的出版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分四部分对网络书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首先,对网络书评的定义做出界定,并分析了网络书评产生的技术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接着对网络书评的现状作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书评的特征。在第三部分,介绍了网络书评的意义,一方面网络书评使书评由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另一方面,网络书评为出版界提供了新信息。在文章的结尾,分析了网络书评的不足,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网络书评发展的对策。

汤长安[5](2004)在《论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文中研究表明因特网从1982年正式诞生到现在,不过20多年的时间,但其发展势头之猛,令世人感到惊奇。它标志着网络社会正向我们大步走来,人类正在进入一个网络文明的新时代。当今,学术界对网络的热情、关注与研究,与日俱增,或从网络技术、网络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或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不同的学科角度探讨网络的意义和网络带来的各种问题。网络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已经超出纯技术、纯经济学和纯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同时,网络聚合了现代性的诸多特点,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享受现代性后果的快速、便捷和舒适。本人试结合近年来学术界对网络的文化价值的认识,提出一些辨析与思考。 互联网,人们也常把它称作“第四媒体”,已对传统媒体、传统的传播方式产生冲击,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特定的文化类型,即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是人、信息、文化三位一体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探讨网络文化的价值意蕴,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网络系统的形成;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网络促进了全球的跨文化交流;网络文化语言丰富了网络文化世界;网络文化也是扬弃传统文化的产物。与计算机技术相联系的网络文化,标志着21世纪的先进生产力,它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网络时代必须深刻理解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影响,从而采取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措施,使之发挥最大功能,产生最大效益。 我们已经跨进了21世纪,迈上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建设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是时代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的强烈呼唤。在新的历史时期,网络作为最先进的传媒或载体,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改变着社会对信息发布的控制方式。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手段,以开放的态势传播主流思想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网络环境下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必须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必须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面对网络时代给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作出积极的回应。网络环境下,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与社会发展的步调合拍,必须顺应网络时代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具有网络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应借鉴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文化系统中各种成果。因此,必须深化网络环境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政策,健全文化管理,必须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和军营文化建设,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

王存美[6](2002)在《伊妹儿及其他——网络语言拾零》文中认为“伊妹儿”作为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形式,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本文将从“伊妹儿”入手来探讨网络语言若干方面的特征:“伊妹儿”与“E-mail”、“伊妹儿”与“电子邮件”及“电子信箱”、“伊我”与“E(e)我”。

二、伊妹儿及其他——网络语言拾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伊妹儿及其他——网络语言拾零(论文提纲范文)

(1)汉越俚语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内容与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中国俚语研究现状
        二、越南俚语研究现状
        三、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俚语比较研究现状
        四、汉、越俚语比较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语料来源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
    第四节 俚语的界定、研究范围及目标
        一、俚语的界定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目标
    第五节 选题理由、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一、选题理由
        二、研究意义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俚语的概况、形成机理及其与其他词语的联系
    第一节 俚语的性质和特点
        一、俚语的性质
        二、俚语的特点
        三、俚语的特殊性
        四、与汉语俚语对应的越南语俚语
    第二节 俚语在词语中的功能
        一、文化认同功能
        二、交际改善功能
        三、情感宣泄功能
        四、禁忌回避功能
        五、时尚展现功能
        六、其他功能
    第三节 俚语的分类及传播方式
        一、俚语的分类
        二、俚语传播与扩散的方式
    第四节 汉越俚语的产生与形成机理
        一、俚语的缘起
        二、俚语的形成机制
        三、汉越俚语形成机理的对比
    第五节 俚语与俗语、行话、黑话、詈词及流行语的联系
        一、俚语与俗语的异同
        二、俚语与行话、黑话、詈词与流行语的不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越俚语的结构对比
    第一节 汉越俚语构成方式比较
        一、汉越俚语的结构对比分析
        二、汉越俚语的句法功能对比分析
    第二节 汉越俚语的语音结构对比
        一、单音节词
        二、同音词比重差异
        三、声调差异
        四、叠词
        五、语素重组带来的音节差异
    第三节 汉越俚语构造形式的异同
        一、汉语俚语构造形式
        二、越南语俚语构造形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越俚语的修辞方式对比
    第一节 俚语中的修辞方式
        一、汉语俚语的修辞方式
        二、越南语俚语的修辞方式
        三、汉越俚语修辞方式的对比
    第二节 俚语修辞的来源分析
        一、来源一——颜色
        二、来源二——动物
        三、来源三——植物
    第三节 俚语修辞方式在口语表达中的效果
        一、适配环境
        二、结合对象
        三、注重内容
    第四节 俚语修辞方式在文学作品中的举例说明
        一、汉语俚语在文学作品里的例句
        二、越南俚语在文学作品里的例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越俚语文化内涵对比
    第一节 汉越俚语的思维方式
        一、辩证思维
        二、意象思维
    第二节 汉越俚语展现的人民思想意识对比
        一、汉、越俚语所反映的世界观与宗教信仰
        二、汉、越俚语所反映的价值观
    第三节 俚语中的生活哲理
        一、社会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二、经济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三、政治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四、文化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第四节 汉越俚语中的民族风俗
        一、风俗介绍
        二、例子说明
    第五节 汉越俚语中的农业民俗
        一、俚语中表达相似的农业意象
        二、俚语中含有不同的农业意象
    第六节 汉越俚语中的数字文化
        一、文化内涵相同的表达
        二、文化内涵不同的表达
        三、文化内涵相近或相近的表达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统计的汉越俚语对应的表达形式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2)基于《标题用语词典》的标题用词与格式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题解
    第二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标题用词方面
        二、标题格式与语法结构方面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标题格式的历时传承与新兴格式的扩展变化
    第一节 标题格式一般化
        一、一般性标题形式归纳
        二、一般性标题功能概略
    第二节 标题格式特殊化
        一、标题格式的古代传承
        二、标题格式的现代整合
    第三节 标题格式新兴化
        一、强势标题套子广用
        二、"旧式"标题格式的再演变
        三、辞格化标题格式泛化
        四、其他新出现的标题格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标题用词的历时传承与新兴用词的扩展变化
    第一节 古代标题用词的历时传承
        一、历史类词语的延续与变异
        二、文体化古词语的使用
        三、文言虚词的泛化
    第二节 古代标题用词的风格沿袭
        一、敬谦词语的使用
        二、语体风格化词语的使用
    第三节 新兴标题用词的扩展变化
        一、新兴标题用词的扩展
        二、新兴标题用词的语言学特色剖析
        三、新兴标题用词的变化
        四、新兴标题用词出现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余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3)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二十年研究(198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界定
    第二节 研究现状的概述与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叙要
第二章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二十年
    第一节 寄生期(1988-1992)
    第二节 自生期(1992—1996)
    第三节 延伸期(1997-2008)
    第四节 精英情结与大众写作:少君与《人生自白》
    第五节 终极关怀与自由涂鸦:图雅与《乱砍系列》
第三章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三模式及写作范式的新变
    第一节 自足写作模式及其新变
    第二节 开放写作模式及其新变
    第三节 网纸两栖写作模式及其新变
第四章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与文学新精神
    第一节 技术精神:技术语境中的诗意栖居
    第二节 游戏精神:自娱娱人的深刻与纯粹
    第三节 个体精神:个体与欲望的审美张力
第五章 总结与余论
    第一节 源自海外,反哺中国的文学
    第二节 自足、开放和两栖——写作模式及影响
    第三节 技术、游戏和个体——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三种新精神
    第四节 余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网站年表
    附录2:北美主要华文文学网站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索引(1991-2008)
    附录3:美国华人作家少君访谈:新移民与北美华文网络文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4)我国网络书评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网络书评的界定及发展背景
    1.1 网络概念的书评
    1.2 网络书评产生的背景
        1.2.1 网络书评产生的技术背景
        1.2.2 网络书评产生的时代背景
        1.2.3 网络书评产生的文化背景
2 网络书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2.1 国内网络书评发展现状描述
        2.1.1 国内网络书评站点总述
        2.1.2 国内网站书评分析
    2.2 国内网络书评特点分析
        2.2.1 书评发表的快捷性
        2.2.2 个体表达的自由性
        2.2.3 传受双方的平等性
        2.2.4 交流诸方的互动性
        2.2.5 行文方式的灵活性
3 网络书评意义解读
    3.1 对普通大众——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3.2 对书评界——由曲高和寡到真实自然
    3.3 对出版者——由信息不畅走向多向流通
        3.3.1 为监督图书出版提供新途径
        3.3.2 为图书营销提供新渠道
4 网络书评的问题与对策
    4.1 网络书评的隐患
        4.1.1 质量水平良莠不齐
        4.1.2 网络技术开发不足
        4.1.3 网评队伍有待加强
    4.2 网络书评发展对策
        4.2.1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4.2.2 加强网络书评界自律意识
        4.2.3 培育网络独立书评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论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1 网络时代的特征及对文化的影响
    1.2 网络文化的产生及其价值意蕴
    1.3 国内外网络文化的发展概况及研究综述
第二章 网络文化发展的前景及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
    2.1 网络文化发展的特点
    2.2 网络文化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2.3 我国网络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4 网络时代必须实现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合
第三章 网络时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3.1 网络时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3.2 网络时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网络时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4.1 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4.2 必须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4.3 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4.4 必须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
第五章 网络时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途径
    5.1 完善政策,健全管理,深化网络环境下的文化体制改革
    5.2 大力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3 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伊妹儿及其他——网络语言拾零(论文提纲范文)

1“伊妹儿”与“E-mail”
    1.1音译词与外语词共存
    1.2音译词与外语词的语义区别
    1.3音译词与外语词的语用差异
2“伊妹儿”与“电子邮件”及“电子信箱”
    2.1音译词与意译词的理性信息差
    2.2音译词与意译词的情感信息差
    2.3音译词与意译词的语体信息差
3“伊我”与“E(e)我”
    3.1“伊”“E(e)”的词性模糊性
    3.2“电子邮件”的尴尬
    3.3“电邮”与“电邮我”

四、伊妹儿及其他——网络语言拾零(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越俚语比较研究[D]. 裴红幸.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8)
  • [2]基于《标题用语词典》的标题用词与格式再探讨[D]. 李茜. 黑龙江大学, 2010(12)
  • [3]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二十年研究(1988-2008)[D]. 蒙星宇. 暨南大学, 2010(09)
  • [4]我国网络书评现状与发展研究[D]. 余桃晶. 华中师范大学, 2008(11)
  • [5]论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 汤长安. 中南大学, 2004(04)
  • [6]伊妹儿及其他——网络语言拾零[J]. 王存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4)

标签:;  ;  ;  ;  ;  

一美儿等——网络语言拾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