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县水污染治理体系规划与研究

吕梁县水污染治理体系规划与研究

一、陆良县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波,何晓东,易绍林[1](2021)在《云南省陆良县老盘江河道现状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为依托,在分析了陆良县老盘江河道防洪工程现状、污水收集处理现状、河道生态环境现状、河道景观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防洪工程、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生态绿廊工程和景观文化工程4个方面介绍了综合治理措施,为老盘江乃至同类型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瞿一清,逄勇[2](2018)在《基于龙王庙断面水质达标的城南河流域水环境容量》文中提出为保证南京市浦口区城南河龙王庙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综合考虑水文、水质和污染源现状,对研究区域入城南河的污染源进行排污口概化,构建水环境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基于龙王庙断面水质达标的城南河水环境容量,以此与现状入河的污染物量比较,确定污染物的削减比例。结果表明:在保证龙王庙断面水质达标的情况下,城南河COD、NH+4-N和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 183 t/a、201 t/a和154 t/a,污染物削减率与水质超标率的差距在20%以内。

张琳,王民,杨启红,周建银[3](2017)在《基于二维数学模型的调水方案水环境改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以典型平原河网区吴江市为例,该地区紧临太湖,有良好的引水条件。通过建立太湖流域水量水质数学模型,研究了吴江市的水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在原形调水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吴江城区河网的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分析从太湖引水对吴江地区水环境的改善程度,为合理优化平原河网区引水方案和截污措施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韩梓流,逄勇[4](2016)在《基于京杭运河五牧断面水质达标的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保证京杭运河五牧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及水体环境健康,依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综合考虑水文、水体污染来源等因素,对整治范围内入运河的污染源进行概化,通过建立一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确定模型参数,计算五牧断面水质达标时各概化排口的允许排污量,进而得到该研究区域的水环境容量,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确定污染物削减量,为改善京杭运河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确保京杭运河五牧断面水质达标情况下,研究区域近期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7 216t/a、5 376.1 t/a、508.1 t/a,远期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8 977.3 t/a、2319.1 t/a、301.1 t/a。污染物削减率与水质超标率对比二者差距在30%以内,说明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基本合理。

赵凯[5](2016)在《复州河流域水质水量综合改善方案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对河流污染治理的研究开展工作由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治理,并且随着系统分析技术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应用的不断深入,河流污染控制也越来越趋于合理化,使得河流污染治理整体上达到了技术经济和环境效果的最优化。虽然我国对水环境的规划进行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国内有关单位多个河流和湖库建立或应用了水质数学模型,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复州河流域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瓦房店市境内,流域内工业发达,用水量大,废污水排放量也大,瓦房店市内的工业、生活污水均流入复州河支流回头河,经回头河上龙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流入复州河流域中段,造成了复州河东风水库水质污染,无法满足水功能区水质要求。东风水库为瓦房店城镇生活及工农业用水丰要供水水源,因此东风水库水质污染已经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制约了瓦房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了缓解复州河流域的水污染现状,本文选择复州河松树-复州河河口河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了流域水文、水质模型,计算复州河流域部分河段水环境容量,提出了复州河流域水质水量综合改善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流域水资源现状,搜集并整理资料,包括水文、水质数据、排污口监测数据及调查资料等,并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2)应用QUAL2K水质模型,首先采用多年的历史径流量进行水文频率计算,率定水环境容量计算所需参数。根据水质监测数据确定模型输入数据,进行河段划分、将选定的参数输入到QUAL2K模型中进行模拟,选择水质监测数据平均值进行模型验证,通过模型校验得出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好,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可以很好的定量描述复州河流域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3)根据模拟结果,计算流域内各河段现状年的水环境容量,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东风水库COD水环境容量较小,氨氮水环境容量几乎为零,说明东风水库在现状的水量下,已经无法提供稀释容量,基本超过了水功能区负荷。(4)根据对研究河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和分析结果,提出适合复州河流域水环境修复的水质水量综合改善方案和调控方法,并对各种调控方法的水质改善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万志红,肖微闻[6](2015)在《生态安全保护立法探究——以云南生态安全状况为视角》文中提出生态安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如果没有健康生态系统的支撑,经济建设成果不仅会受到威胁,经济建设也不可能获得长久的持续性的发展。近年我国生态安全恶化,对生态安全立法保护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以云南生态状况为视角,提出加强生态安全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聂长鑫[7](2015)在《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饮用水安全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基本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地表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其突发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给饮用水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及时有效的展开应急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此为研究对象,研发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为地表水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指导。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结合环保部门资料、网络信息、新闻资讯等渠道整理出150件地表水突发污染事件信息、400种污染物质信息、90种应急技术信息、100名应急专家信息;根据上述信息分别建立应急案例、污染物质、应急技术、检测方法、应急专家和水质标准6个指标体系,并利用Oracle 10g软件开发出6个数据库。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以技术、环境、社会、经济4项指标为准则层、18个二级指标为方案层的应急技术筛选评估体系。在数据库和筛选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利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出基于B/S模式的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为了填补低温条件下突发重金属污染处置技术的空白,本文研究了低温条件下多种吸附剂对As(III)和Cr(VI)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为6℃、p H为7.0时,5A分子筛和活性氧化铝分别对As(III)和Cr(VI)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平衡时间均为3 h,吸附均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进一步考察了吸附剂在水库和江水两种水体中对As(III)和Cr(VI)的吸附情况,得到不同浓度下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低温条件下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应用本文建立的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对两起地表水突发污染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临沂砷污染事件的最佳应急技术为高铁酸盐除砷技术,其技术成本为78.5万元;陕西米粮河氰化物污染事件的最佳应急技术为投药消毒技术,其技术成本为45万元。应用本文建立的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和低温条件下突发重金属污染的吸附处理技术对两起重金属污染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水体条件下,苏鲁砷污染事件和云南南盘江铬污染事件最佳应急技术分别为分子筛吸附技术和活性氧化铝吸附技术,技术成本分别为936万元和519万元。

苗展堂[8](2013)在《微循环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我国多个城市连续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约2/3的国土面积正日益遭受不同类型和危害程度的洪涝灾害影响;但同时我国城市发展又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干旱灾害频发和地下漏斗扩大的困扰,600座城市中约400座城市面临缺水问题,出现了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频发与水资源紧缺并存的矛盾冲突。在这一背景下,学术界开始反思传统雨水基础设施规划中提高重现期以及增大雨水管径以期实现快速排放的雨水资源规划方法,并基本达成了工业化割裂了雨水微循环模式从而引发洪涝与缺水并存的共识。国内外据此展开了雨水资源化和雨洪利用的大量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城市排水、低冲击开发模式等相关理论,并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雨水管理正在经历由雨水疏浚到雨水利用的过渡阶段。然而,我国目前采用的雨水基础设施规划方法并没有将这些先进的雨水利用技术结合进来统一考虑,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的雨洪排放、雨水回用的雨洪削减与景观水体的雨洪蓄滞处于各自分离状态,缺乏纳入统一系统进行协调规划的研究。为此,本文首先基于微循环理念提出构建统一的雨水生态系统的规划思路,建立起一套微循环理念下的城市水资源规划方法。这一系统综合了雨水基础设施的排水功能、雨水回用设施的雨水利用功能、地下水补充的生态修复功能及城市防洪设施的减灾功能,是融合了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雨水设计策略。与单独的雨水基础设施规划仅解决城市防洪排涝相比,雨水生态系统更强调将雨水作为一种系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概念,能够综合解决水源短缺、水系污染、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补充等多种城市问题。其次,本文对雨水生态系统进行了架构,提出应由集流系统、径流系统、渗流系统、储流系统、蓄流系统和净流系统六个子系统要素构成,并对各个子系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其中:集流系统将屋面、铺装、植被和水体四种集雨面上降落的雨水汇集起来,提倡由屋顶花园代替防水屋面、由渗透铺装代替不透水硬质铺装、由凹式绿地代替传统花池型绿地并使水体增加调蓄容积;径流系统将集雨面汇集起来雨水通过植被浅沟等设施进行渗透与输送;汇集后的雨水通过雨水花园、渗透管沟、渗滤井等渗流系统入渗地下以补充地下水源和蓄滞雨洪;同时通过雨水樽、雨水储存池等储流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以供冲厕、洗车、灌溉等雨水回用;为实现雨洪的削峰、错峰目的可增加池塘、人工湖面等容量较大的蓄流系统将暴雨径流量蓄存起来延迟排放;如需要提高水质环境,可选择人工湿地、稳定塘等净流系统对雨水进行净化。本文对每一个子系统的设施类型选择、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再次,本文从宏观区域、中观城市、微观社区三个层面提出雨水生态系统的不同规划模式。其中:在宏观区域层面上,各干湿分区应根据不同的降雨量条件采用不同的雨水基础设施规划模式的策略,即:湿润区域城市雨水设施规划应以雨水调峰模式为主,半湿润区域城市雨水设施规划应采用雨水回用模式,而干旱半干旱区域城市雨水设施规划则应鼓励雨水入渗模式。各干湿分区应突出各自区域特色,不应该统一对待。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三种模式各自的设施体系及设计流程。在中观城市层面上,契合城市绿地系统的规模体系构建由小到大的雨水花园、暴雨公园及湿地公园的层级式雨水生态系统,将雨水从源头开始蓄滞、渗透等微循环利用,逐层消纳重现期较高的降雨;同时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径流系数的指标控制将整个城市的雨洪量由全局至局部分摊至各个建设地块,实现整个城市的雨洪控制目标。在微观社区层面上,将整个城市分为居住区和道路两个不同特点的区域,分别构建各自的雨水设施规划模式,并尝试提出居住区和道路雨水零排放的新理念,对其所需要的环境和设施条件进行了探讨。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最后以河南省驻马店石庄新社区规划为案例对文中提出的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石庄新社区规划中通过人车分流设计、竖向错层设计、庭院空间设计等设计理念的运用,实践了将规划、市政、景观进行同步统一考虑的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构建了由小至大的庭院级雨水花园、组团级雨水花园和社区级雨水花园三个层次设施系统组成的石庄新社区雨水生态系统。然后运用本文总结的子系统计算方法对石庄新社区中采用的植被浅沟、雨水花园、雨水樽等低冲击开发设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验算,并从雨水管道覆盖面、雨水流程设置、雨水资源化程度、径流污染程度和社区洪峰强度五个方面与运用传统方法编制的雨水基础设施规划进行了比较分析,使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的优势得以验证。据此本文还以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SWMM模型软件为平台,建构了石庄新社区中的居住庭院和停车庭院雨水生态系统模型,对其相关参数进行了设定,剖析了其流程和特点,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了一年一遇洪峰流量和径流总量可完全削减的结论,从而从模型模拟的角度实证了社区雨水生态系统的洪峰削减能力。

李颖[9](2013)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正进入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风险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日益增强,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项重大的环境风险。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国家法律规制的缺失,土壤重金属污染事故频发。一方面导致农作物重金属超标,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另一方面导致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爆发。频发的重金属污染事件无不警醒着人们,使社会“谈重色变”。治理重金属污染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本课题在界定了论文写作的术语的前提下,阐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主要污染源和危害,以法律规制的新视角,从立法形式、立法内容、制度设计、配套规定、责任机制、监管机制等多方面,评价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立法效果。运用文献查阅法和比较分析法,在梳理美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立法演进的基础上,从超级基金的来源、适用范围及超级基金法的责任机制三方面对美国的棕地治理超级基金制度予以述评。在梳理日本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立法的基础上,从制度设置、环境监管及环境标准三方面对日本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策法律予以述评。本课题在借鉴国外成功的法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路径。一是建构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三是完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配套立法规定;四是优化土壤重金属污染责任追究机制;五是创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管机制。课题力求追寻理论与现实的协同,实践性与前瞻性的整合,为相关政策的出台、立法的制定、制度的设计和机制的优化提供借鉴意义。

张蕾[10](2012)在《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文中认为东辽河流域做为辽河的源头区,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水质性缺水对流域内的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东辽河流域水环境特征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尚未建立“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环境质量”的总量监控体系,不能对污染物排放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难以对东辽河的水环境实现有效保护。因此,本文结合典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实际需求和国家污染控制的重大需求,在“分区、分类、分级、分期”水环境管理理念指导下,以东辽河流域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对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东辽河流域水生态格局的主要控制因子进行识别,提出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区与控制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对各控制单元的污染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应用WASP模型建立了流域污染源排放与河流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研究了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污染负荷削减技术方法,提出了东辽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方案。研究成果为保障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安全与健康,制订东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东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调查与特征分析(1)流域水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针对辽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基于“3S”技术、统计资料收集和监测等手段,分别于2010年7月和10月、2011年4月对东辽河水体的物理、化学和水文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2010年9月对东辽河水质、河岸带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底质、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东辽河TN超标最为严重,其次为氨氮、TP和CODMn,水质整体呈V类,大部分监测河段未能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要求。(2)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对东辽河18个断面水文、水质、水生生物、栖息地状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东辽河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东辽河水生态健康的状况为:在18个采样点中,2个健康,1个亚健康,5个临界,10个病态,说明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水生态功能区与控制单元的划分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参考研究区地形地貌、水文水质、气象、植被、水资源分布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等资料,识别影响东辽河流域水生态格局的主要控制因子。建立了东辽河流域一、二、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区划方法,将东辽河流域划分为2个水生态功能一级区、4个水生态功能二级区和13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区;综合考虑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结果、主要污染影响范围、水文单元完整性、行政单元完整性以及流域污染控制可操作性等因素,将东辽河流域划分为14个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污染负荷核算(1)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首先建立了东辽河流域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然后应用SWAT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35个子流域和357个水文响应单元,并采用东辽河泉太站点2005-2009年的实测逐月径流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建立东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最后应用建立的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模拟计算了2009年东辽河流域氮、COD等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2)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根据2009年统计数据及污染源普查数据,应用排污系数法计算点源污染物的排放量。(3)东辽河流域污染源分析通过对东辽河各控制单元污染负荷核算结果的分析表明,东辽河上游氨氮负荷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下游主要来源于农业非点源污染,COD负荷来源于非点源、畜禽养殖、居民生活污染源。总体上,东辽河流域COD和氨氮主要来源于农业非点源和畜禽养殖业,其中农业非点源其对COD和氨氮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22.5%、50%,畜禽养殖对COD和氨氮排放的贡献率为71.8%、34.6%。4、流域污染源排放与河流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的建立开发应用流域水质模型(WASP7.3),建立了与控制单元水体特征相适应的东辽河水质模拟模型,分析了东辽河主要污染物(氨氮、COD)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东辽河水质状况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数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东辽河氨氮和COD在第8段到第10段(辽源市入口到二龙山水库入口处)浓度最大,此河段氨氮浓度在枯水期最大,COD在平水期浓度较大,其余各河段污染物浓度在时间上变化不大。5、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的计算确定各断面的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目标,依据所建立东辽河水质模拟模型,应用试错法对东辽河水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在P25、P50、P75流量保证率和30Q10的四个设计流量下,东辽河的氨氮环境容量分别为1754.75吨/年、720.33吨/年、155.69吨/年/、56.18吨/年;COD环境容量分别为158055.23吨/年、67651.49吨/年、13977.00吨/年、1104.31吨/年6、东辽河水质目标管理方案参考美国TMDL水质管理模式,采用等比分配法将允许负荷分配到各污染源,同时考虑安全临界值,计算了东辽河各控制单元在不同流量模式下的污染负荷削减量,据此提出了东辽河水质目标管理方案。

二、陆良县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陆良县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陆良县老盘江河道现状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工程概况
3 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3.2 污水收集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3 河道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3.4 河道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4 综合治理措施
    4.1 防洪工程
    4.2 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4.3 生态绿廊工程
    4.4 景观文化工程
5 初步治理效果评价
6 结论及建议

(2)基于龙王庙断面水质达标的城南河流域水环境容量(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城南河水文情况
    1.2 城南河水质情况
    1.3 研究区域污染源分析
2 数学模型构建
    2.1 水动力及水质模型
    2.2 模型验证
3 水环境容量计算
    3.1 计算结果
    3.2 水环境容量提升措施
4 结论

(4)基于京杭运河五牧断面水质达标的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2 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构建
    2.1 水文、水质同步监测
        2.1.1 例行监测数据及断面
        2.1.2 本次补充监测数据及断面
    2.2 模型建立
        2.2.1 水量模型
        2.2.2 水质模型
    2.3 模型参数率定
        2.3.1 水量模型参数率定
        2.3.2 水质模型参数率定
3 基于五牧断面水质达标的水环境容量计算
    3.1 研究区域排污口概化
    3.2 计算方法
    3.3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5)复州河流域水质水量综合改善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基础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水质模型
        1.2.2 水环境容量研究
        1.2.3 水质水量调控研究进展
        1.2.4 水质水量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流域概况及环境现状
    2.1 复州河流域概况
        2.1.1 地理特征
        2.1.2 水系分布
        2.1.3 降雨与径流
        2.1.4 社会经济和自然状况
    2.2 复州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成果
    2.3 研究河段概况
    2.4 水环境质量现状
        2.4.1 水质现状
        2.4.2 水质年际变化特征
    2.5 小结
3 水动力学模型建立
    3.1 QUAL2K模型
        3.1.1 河流网络拓扑学
        3.1.2 流域污染源概化
        3.1.3 水力学模型
    3.2 设计水文条件确定
        3.2.1 水文频率曲线
        3.2.2 水文频率分析方法
        3.2.3 设计水文条件的计算
    3.3 模型建立及参数率定
    3.4 小结
4 松树-复州河河口水环境容量
    4.1 研究河段污染源调查及监测数据分析
    4.2 水质模型建立及参数率定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计算参数的选择
        4.2.3 模型结果与合理性分析
    4.3 水环境容量计算
        4.3.1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4.3.2 水功能分区
        4.3.3 现状年水环境容量
    4.4 小结
5 水质水量综合调控方案研究
    5.1 水质水量调控方法
    5.2 水质水量调控措施分析
        5.2.1 污水截污措施分析
        5.2.2 污水外调措施分析
        5.2.3 工程补水措施分析
        5.2.4 污染源控制措施分析
        5.2.5 各调控措施对比分析
    5.3 水质水量调控的生态影响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生态安全保护立法探究——以云南生态安全状况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云南生态安全现实状况
    (一)气候状况
    (二)土地安全状况
    (三)水污染状况
    (四)地质安全状况
    (五)能源安全状况
    (六)生物多样性安全状况
二、生态安全保护法律依据
    (一)生态安全保护根本法
    (二)生态安全保护综合法
    (三)生态安全保护单行法
    (四)生态安全保护政府规章、条例
    (五)生态安全保护相关国际条约
    (六)生态安全保护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生态安全立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安全立法大多为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
    (二)生态安全地方性立法忽视本地实际情况,缺乏前瞻性和长远性
    (三)生态安全立法部门利益色彩浓厚,行政痕迹严重
    (四)生态安全立法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太窄
四、完善生态安全保护立法的建议
    (一)加强生态安全影响评价法的地位和其它单行法规的修订
    (二)立法重视生态安全经济政策
    (三)立法加强机制创新
    (四)立法完善生态安全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五)立法确立生态安全保护公益诉讼制度

(7)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急处置技术
        1.2.2 技术评估方法
        1.2.3 决策支持系统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系统构建方法
        2.2.2 吸附实验方法
    2.3 检测方法
        2.3.1 原水常规水质指标测定
        2.3.2 砷离子As(III)检测方法
        2.3.3 铬离子Cr(VI)检测方法
第3章 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3.1 引言
    3.2 应急处置数据库的构建
        3.2.1 应急案例数据库的构建
        3.2.2 污染物质数据库的构建
        3.2.3 应急技术数据库的构建
        3.2.4 应急专家数据库的构建
        3.2.5 检测方法数据库的构建
        3.2.6 水质标准数据库的构建
    3.3 应急处置技术筛选评估体系的构建
        3.3.1 指标筛选及分级依据
        3.3.2 筛选评估体系指标权重计算
    3.4 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3.4.1 信息维护与管理模块
        3.4.2 技术筛选与评估模块
        3.4.3 应急预案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温地表水突发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砷离子吸附实验
        4.2.1 吸附材料的筛选
        4.2.2 吸附动力学
        4.2.3 吸附等温线
        4.2.4 吸附剂最佳投加量
    4.3 铬离子吸附实验
        4.3.1 吸附材料的筛选
        4.3.2 吸附动力学
        4.3.3 吸附等温线
        4.3.4 吸附剂最佳投加量
    4.4 低温条件技术参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山东临沂砷污染事件
        5.2.1 事件简介
        5.2.2 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评估
        5.2.3 应急预案
    5.3 陕西米粮河氰化物污染事件
        5.3.1 事件简介
        5.3.2 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评估
        5.3.3 应急预案
    5.4 苏鲁邳苍分洪道砷污染事件
        5.4.1 事件简介
        5.4.2 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评估
        5.4.3 应急预案
    5.5 云南南盘江铬污染事件
        5.5.1 事件简介
        5.5.2 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评估
        5.5.3 应急预案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微循环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资源紧缺与洪涝灾害频发并存
        1.1.2 雨水利用新设备与技术日益成熟
        1.1.3 雨水基础设施规划方法亟待完善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灰色基础设施
        1.4.2 绿色基础设施
        1.4.3 生态基础设施
        1.4.4 雨水生态系统
    1.5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雨水利用研究进展与相关理论综述
    2.1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研究评述
        2.1.1 雨水利用技术研究
        2.1.2 雨水利用建设实践
        2.1.3 雨水利用政策与法规
        2.1.4 雨水利用的发展方向
    2.2 微循环理念解析
        2.2.1 微循环概念本原及内涵拓展
        2.2.2 基于微循环理念的雨水生态系统提出
    2.3 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理论依据
        2.3.1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理论
        2.3.2 低冲击开发模式(LID)理论
        2.3.3 源分离生态卫生排水系统理论
        2.3.4 城市基础设施共享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城市雨水基础设施规划方法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水资源系统循环
        3.1.1 城市水资源系统构成
        3.1.2 工业化前后水资源系统循环变化对比
        3.1.3 城市雨水资源系统循环
    3.2 城市传统雨水基础设施规划方法
        3.2.1 城市传统雨水资源系统规划方法
        3.2.2 以排为主的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理念
    3.3 传统规划方法对雨水资源微循环方式的影响
        3.3.1 微循环的渗透通道(吸)隔断
        3.3.2 微循环的供水链条(呼)过度拉伸
        3.3.3 微循环的净化功能(免疫)堵塞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循环理念下城市雨水生态系统构成要素解析
    4.1 城市雨水生态系统架构
        4.1.1 雨水生态系统基本功能
        4.1.2 雨水生态系统要素架构
    4.2 集流子系统
        4.2.3 集流系统类型选择
        4.2.4 集流雨量计算方法
    4.3 径流子系统
        4.3.1 径流系统类型选择
        4.3.2 径流水力计算方法
    4.4 渗流子系统
        4.4.1 渗流系统类型选择
        4.4.2 渗流系统适用范围
        4.4.3 渗流面积计算方法
    4.5 “储流子系统
        4.5.1 储流系统类型选择
        4.5.2 储流系统适用范围
        4.5.3 储流容积计算方法
    4.6 “蓄流子系统
        4.6.1 蓄流系统类型选择
        4.6.2 蓄流系统适用范围
        4.6.3 蓄流容积计算方法
    4.7 “净流子系统
        4.7.1 净流系统类型选择
        4.7.2 净流系统适用范围
        4.7.3 净流面积计算方法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循环理念下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模式研究
    5.1 宏观层面:区域雨水微循环系统规划模式
        5.1.1 干旱半干旱区域入渗模式
        5.1.2 半湿润区域回用模式
        5.1.3 湿润区域调峰模式
        5.1.4 三种模式特点比较
    5.2 中观层面:城市雨水微循环系统规划模式
        5.2.1 契合绿地系统的层级式规划模式
        5.2.2 结合径流系数的雨水系统生态控制方法
    5.3 微观层面:社区雨水微循环系统规划模式
        5.3.1 居住区雨水微循环系统
        5.3.2 道路雨水微循环系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微循环理念下社区雨水生态系统规划实证研究
    6.1 基于规划案例的社区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架构
        6.1.1 驻马店石庄新社区规划案例编制背景
        6.1.2 契合雨水微循环方式的社区规划理念
        6.1.3 层级式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架构
    6.2 基于规划案例的社区雨水生态系统实证研究
        6.2.1 驻马店新社区雨水生态系统实证验算
        6.2.2 基于传统方法的社区雨水基础设施规划
        6.2.3 与传统雨水基础设施规划方法差异比较
    6.3 基于 SWMM 模型的社区雨水生态系统模拟评价分析
        6.3.1 SWMM模型主要功能及应用简介
        6.3.2 社区雨水生态系统模型流程及特点
        6.3.3 社区雨水生态系统模型参数设定
        6.3.4 社区雨水生态系统模拟评价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出处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5 术语界定
        1.5.1 土壤及土壤污染
        1.5.2 土壤重金属污染
        1.5.3 农用地和污染场地
2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2.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考量
        2.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不清
        2.1.2 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剧,危害升级
        2.1.3 重金属企业分布不均
    2.2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污染源
        2.2.1 工业污染源
        2.2.2 农业污染源
        2.2.3 生活污染源
    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2.3.1 危害人体健康,诱发各种病变
        2.3.2 降低土壤生产力,阻碍农业发展
        2.3.3 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威胁生态安全
3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效果的评价
    3.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
        3.1.1 污染源阻断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的规定
        3.1.2 农业生产对环境和食品造成重金属污染的规定
        3.1.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专门性规定
        3.1.4 土壤重金属标准及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3.1.5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门事项的规定及规范性文件
    3.2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3.2.1 立法缺陷
        3.2.2 法律制度缺失与失灵
        3.2.3 配套立法规定缺乏
        3.2.4 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缺漏
        3.2.5 环境监管机制混乱
4 国外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述评及经验借鉴
    4.1 美国:棕地治理超级基金制度的先行者
        4.1.1 美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立法演进
        4.1.2 美国“棕色地块”治理超级基金制度述评
    4.2 日本: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策法律的典范者
        4.2.1 日本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立法演进
        4.2.2 日本土壤重金属污染规制的法律述评
    4.3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经验借鉴
        4.3.1 专门的立法体例
        4.3.2 先进的法律制度
        4.3.3 严格的责任机制
        4.3.4 高效的环境监管
5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路径
    5.1 建构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5.1.1 制定专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
        5.1.2 修订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外围法
    5.2 建立健全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5.2.1 建立土壤调查制度和重金属污染监测制度
        5.2.2 健全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制度
        5.2.3 确立重金属污染土壤管理制度
        5.2.4 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整治基金制度
        5.2.5 落实重金属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5.3 完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配套立法规定
        5.3.1 完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
        5.3.2 完善污染场地的环境治理与修复规定
        5.3.3 完善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
        5.3.4 完善生活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监测及管理规定
    5.4 优化土壤重金属污染责任追究机制
        5.4.1 土壤重金属污染责任主体:明确化和多元化
        5.4.2 土壤重金属污染民事法律责任:严格化和社会化
        5.4.3 土壤重金属污染刑事法律责任:严厉化和重刑化
        5.4.4 土壤重金属污染行政法律责任:健全化和规范化
    5.5 创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管机制
        5.5.1 改革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
        5.5.2 实现环境监管手段和工具的多元化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10)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东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调查与特征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2 东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调查
        2.2.1 调查内容
        2.2.2 调查方法
    2.3 东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2.3.1 东辽河水质现状评价
        2.3.2 河岸带植被监测及分析结果
        2.3.3 河岸带土壤监测及分析结果
        2.3.4 水生生物监测及分析结果
        2.3.5 鱼类监测及分析结果
        2.3.6 底泥
    2.4 东辽河水生态健康评价
        2.4.1 评价因子集和评价论语集的建立
        2.4.2 评价指标的确立
        2.4.3 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2.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4.5 模糊综合评价
第三章 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控制单元划分
    3.1 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3.1.1 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法
        3.1.2 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3.1.3 水生态功能分区正确性评价
    3.2 东辽河流域控制单元划分
        3.2.1 划分原则及方法
        3.2.2 东辽河流域控制单元划分结果
第四章 东辽河流域污染负荷计算
    4.1 不同类型污染源调查与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4.2 工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4.3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4.4 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4.5 非点源污染源负荷计算
        4.5.1 SWAT模型简介
        4.5.2 东辽河流域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4.5.3 东辽河流域属性数据库的构建
        4.5.4 东辽河流域子流域和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
        4.5.5 SWAT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4.5.6 SWAT模型校准和验证
        4.5.7 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
    4.6 流域污染负荷核定
    4.7 东辽河流域污染源分析
第五章 东辽河流域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计算
    5.1 东辽河水质模拟模型的建立
        5.1.1 WASP模型简介
        5.1.2 河流概化
        5.1.3 模型参数输入
        5.1.4 模型的校准与验证
        5.1.5 东辽河水环境质量模拟与分析
    5.2 东辽河流域水环境容量计算
        5.2.1 东辽河控制因子及水质目标
        5.2.2 设计水文条件分析
        5.2.3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5.3 水环境容量的分配
        5.3.1 容量分配AHP决策系统
        5.3.2 东辽河各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分配
第六章 东辽河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
    6.1 基于TMDL模式的东辽河各控制单元污染负荷分配
        6.1.1 TMDL计划概述
        6.1.2 污染负荷削减与分配
    6.2 东辽河流域总量控制的措施建议
        6.2.1 经济手段
        6.2.2 工程技术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陆良县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陆良县老盘江河道现状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J]. 李林波,何晓东,易绍林.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1(09)
  • [2]基于龙王庙断面水质达标的城南河流域水环境容量[J]. 瞿一清,逄勇. 水资源保护, 2018(05)
  • [3]基于二维数学模型的调水方案水环境改善效果研究[A]. 张琳,王民,杨启红,周建银.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 2017
  • [4]基于京杭运河五牧断面水质达标的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J]. 韩梓流,逄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04)
  • [5]复州河流域水质水量综合改善方案研究[D]. 赵凯.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6]生态安全保护立法探究——以云南生态安全状况为视角[A]. 万志红,肖微闻. 2014 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问题研究——2015 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2015
  • [7]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D]. 聂长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3)
  • [8]微循环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 苗展堂. 天津大学, 2013(12)
  • [9]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研究[D]. 李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6)
  • [10]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D]. 张蕾. 吉林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吕梁县水污染治理体系规划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