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钢热电发电机定子吊装方案分析与确定

八钢热电发电机定子吊装方案分析与确定

一、八钢热电工程发电机定子吊装方案的分析确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1](2021)在《高渗透率风电系统直流外送稳定运行及主动防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需求呈现出逆向分布的特征,给电网发展格局提出了全新挑战。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VDC,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在大规模、长距离输电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800k V扎鲁特-广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鲁固直流)投运后,东北电网将通过高压/特高压直流通道将区域内火电、风电、核电等多类型能源集中送向山东电网,为电力资源传输与消纳提供了通道。但随着风电渗透率和特高压直流输送容量不断攀升,作为特高压直流送端系统的东北电网将面临严峻频率和电压稳定问题。本文针对高渗透率风电系统直流外送模式下交直流混联电网频率与电压稳定问题,分别从多能源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数学模型构建、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频率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基于改进型模型预测控制频率主动防御策略研究、电压特性分析与无功优化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东北电网典型特征下系统频率及电压稳定特性,针对性提出电网频率与电压稳定运行优化控制方法及主动防御策略,为高渗透率风电系统直流外送模式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参考,为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制定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构建了多能源交直流混联系统模型架构,将多能源系统模型、交直流混联系统模型、综合频率响应模型、电压稳定分析模型纳入其中,通过坐标方程变换方式建立各模型间关联关系,实现对多能源交直流混联系统代数与微分方程的联立求解。该模型架构能够反映出与实际系统一致的频率与电压稳定特性,以及不同控制策略、参数优化后系统响应特性,为后文开展高比例风电电网直流外送稳定运行与主动防御策略研究奠定理论与模型基础。(2)开展了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频率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本文研究对象—东北电网仅通过高压/特高压直流通道向外输送电力,且送端换流站近区无配套电源,系统频率稳定特征具有一定独特性。仿真分析不同场景东北电网频率稳定差异化特性,通过原理分析揭示特高压送端电网频率稳定特性物理本质,提出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频率稳定评价体系,对东北电网频率稳定水平进行综合衡量;研究适用于东北电网典型特征的频率稳定综合控制方法,提出“风-火-核-直流”耦合模式频率优化控制方法,为提升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频率稳定水平提供新方法,并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适应性与合理性。(3)开展了基于改进型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频率主动防御策略研究。在传统的MPC控制理论基础上,提出基于前馈与反馈控制的改进型MPC控制架构,将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约束及多优化目标作为输入量,不断优化风电/火电参与系统调频相关参数,对目标控制系统频率稳定进行主动防御控制。在此架构基础上,提出含虚拟权重的风/火联合调频主动防御控制策略,对双馈风机与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调频特性进行分析。根据系统频率时空分布特性和当前风速实时变化情况,定义并调整表征风/火联合调频参与度的虚拟权重系数,协调控制风电和火电参与系统调频输出功率,在保证系统频率偏差满足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风电机组调频能力,分担电网中火电机组调频压力,为电网频率稳定稳定提供主动防御与支撑。(4)开展了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电压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故障引发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无功功率失衡及高渗透率风电导致的系统电压稳定水平下降问题,深入分析上述典型场景下东北电网暂态及静态电压稳定特性;定义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电压稳定控制域,从系统级层面构建了电压稳定防御控制架构,为后文开展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研究奠定基础;提出考虑交直流互济的潮流解耦方法和静态电压稳定灵敏度解耦计算方法,建立考虑灵敏度矩阵的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制定了符合东北电网电压稳定特性的综合无功优化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风电并网、电力电子器件及交直流系统交互作用等因素对高渗透率风电电网直流外送模式下系统频率、电压稳定性影响机理,制定出适用于特高压直流外送型电网的频率及电压稳定主动防御策略,提升了高渗透率风电电网直流外送模式下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为我国能源基地实现大规模电力外送提供技术支持。

栗轩辉[2](2020)在《2×350 MW超临界机组主厂房布置优化设计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分析单排架-联合侧煤仓方案对350 MW等级热电机组主厂房容积、投资、维护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国电兰州热电2×350 MW异地扩建超临界机组工程主厂房独立侧煤仓和联合侧煤仓、单排架和单框架的布置格局、结构尺寸等方面优化过程的介绍,比较了该项目不同主厂房布置方案对前期投资、后期运行维护的影响。[结果]在便于机组安全正常运行维护的前提下,本项目采用该方案可比容积达到了0.287 m3/kW的良好水平。[结论]通过分析,此主厂房布置设计方案有较好实用价值,可供类似城市热电联产工程参考。

宫泽峰[3](2020)在《XX热电厂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北方城市将电厂赋予供热功能,既可以补充地区电力不足的问题,也可以为工业和家庭提供廉价的取暖用热,提高利用效率。而在电厂建设这种大规模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有效手段,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情况下,达到有效管理工程项目进度的目的,需要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向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转变,这对电厂建设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渭南某热电厂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电厂工程项目进度计划,项目建设进展及工期影响因素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电厂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进度管理流程不明确、管理人员专业程度不高、参建单位进度管理力度不够、工程建设期间监理单位管理意识不足及工程建设预判性不够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关键路径优化方法,尽可能缩短工程项目一级网络进度计划工期;通过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参建单位等方面的优化,减少因过程中的意外事件进而影响工工程工期;通过优化奖惩措施,一方面提高合同双方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为各方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工程项目工期提供良好的激励措施。研究结果有助不断完善该电厂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方法,缩短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减少工程建设的本支出,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

冯朕[4](2020)在《冷热电联供型交直流微网的优化调度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社会工业生产、人类生活不仅对电能需求量大,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冷能和热能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传统的集中式供冷供热在能量运输过程中有较大的能量损失,分布式能源的提出拉近了源、荷的空间距离,降低了能量运输成本,减少了能量损失,微电网的提出也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为结合上述优点解决能源需求,随之冷热电联供(CCHP)型微电网应运而生。CCHP型微电网有诸多优势,但其内部设备不仅包含传统的电能设备,还包含冷能和热能设备。为满足多种设备间的内部约束和相互约束的同时进行优化调度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传统的CCHP型微电网“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生产模式分别可能存在弃风弃光率高和燃气轮机余热浪费的问题。因而,本文在针对CCHP型微电网优化调度过程中充分考虑各设备运行方式,改进算法提高优化的计算效率,改进“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生产模式的不足,以期提升CCHP型微电网中能量利用率和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提高系统的环保性及运行的经济性。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CCHP型微电网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学习,介绍了CCHP型微电网的概念和具体结构,对其“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的能量生产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两种方式的不足。对CCHP型微电网并网、孤岛和其他运行模式进行了描述。针对CCHP型微电网的具体结构,分别对冷能设备、热能设备、电能设备进行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为后续CCHP型微电网的优化调度奠定模型基础。其次,建立了CCHP型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优化调度模型中考虑了换流成本、设备维护成本、储能损耗成本、大电网售购电费、燃气费用、环境治理费用、余热浪费惩罚成本。针对冷、热、电能设备建立各设备的内部约束和设备间的约束,同时满足冷能平衡约束、热能平衡约束和电能平衡约束。然后对灰狼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针对灰狼算法的初始种群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来用logistic混沌映射进行改进,并通过单个、两个、三个自变量初始化仿真验证了混沌灰狼算法在一维、二维、三维层面上的初始化种群分布较为均匀。最后,针对“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能量生产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综合模式的能量生产方式,分别将所述三种生产模式通过实际算例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得到本文所提综合生产模式日运行成本最低,对比传统火力发电,CCHP型微电网能量利用率较高,环境效益较好。然后分别使用灰狼算法(GWO)、粒子群算法(PSO)、混沌粒子群算法(CPSO)与本文所提混沌灰狼算法(CGWO)对同一实际算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在算法优化结果和收敛性能上的优越性。

王颢文[5](2020)在《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风力发电功率平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能源危机和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产业快速发展,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逐年升高,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然而,由于风能具有的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在并网后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限电弃风现象较为严重。因此,研究如何减少风电出力的波动,使其安全稳定并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双馈风机为研究对象,选取蓄电池与超级电容组成混合储能系统进行风电功率平抑,并通过改进型粒子群算法进行混合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在分频协调控制策略基础上引入模糊算法,根据蓄电池的平抑参考功率及荷电状态SOC,完成整个储能系统吞吐的功率在不同储能装置间的优化分配,实现储能系统与风力发电系统之间的协调控制,有效平抑了风电功率,同时提升了蓄电池使用寿命。具体内容如下:1、系统地分析双馈电机的运行原理和拓扑结构,建立了双PWM变流器数学模型,设计电网电压定向控制策略和定子电压定向控制策略,实现了对网侧和转子侧变流器的控制。通过仿真平台,分别给定阶跃风速和随机风速,验证双馈风机模型以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2、基于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框架,建立储能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采用PQ控制实现能量在交流母线与储能系统之间的流动。为提高风储系统的经济性,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根据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性能特点,设计一种协调控制策略,由蓄电池平抑低频部分,超级电容平抑高频部分,并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仿真结果表明风力发电功率波动得到有效平抑。3、在分频协调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蓄电池荷电状态反馈的自适应模糊控制,以蓄电池参考功率与荷电状态为控制输入自适应调节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器有效平抑了功率波动,同时可以改善蓄电池荷电状态,保障蓄电池安全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

王泽鹏[6](2020)在《CF热电联产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量与日俱增,电力市场一直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火电机组规模从300MW亚临界机组飞跃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热电联产项目从工程开始到交机的时间也在缩短,工期记录在不断被刷新。电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早投产、早发电、早收益,所以项目的进度管理对于热电联产项目的施工是尤为重要的。如何使工程项目始终可知可控,优质高效按期完成任务已经成为投资方和施工方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项目进度管理是在项目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项目能否取得成功、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项目资源、项目能否取尽可能的取得较大的收益等等,这些都需要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好的计划和管理。特别是在现在的市场形势下,项目机会虽然多,竞争也多,项目信息和机遇稍纵即逝,项目的目标性和时间期限是非常明确的,在项目进行中有效的项目进度管理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够成功既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超过预期目标。本文基于以上行业现状对热电联产项目的进度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大型热电联产项目施工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CF热电联产项目为例,制定项目的进度计划,通过对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优化,来探讨项目进度管理如何能在热电联产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研究在先前研究基础上,回顾了相关项目进度管理理论,对热电联产项目施工进度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制定了CF热电联产项目的项目进度计划,并且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及时基于调控和优化,通过统计分析和实际项目情况,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对于大型热电联产项目,在施工前运用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结合先前工作经验,进行项目进度计划,同时对项目进度管理计划给予充分讨论,是有必要的。2.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对项目计划进行调控和优化,才能保证项目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项目进度管理对保证大型火电类项目的有序进行和如期完工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文章以CF热电联产工程项目为例,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实际工程操作举例,将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和大型火电类项目进行有机结合,使工程的完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对今后火电类项目进度管理提供参考和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金玉[7](2020)在《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知识库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研究了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领域中的知识表示问题,运用知识工程中的本体技术,对汽轮发电机的检修文件知识进行合理分类并模块化关联处理,采用开发的OWL本体解析程序解析了保存的本体文件。通过解析出的本体知识设计了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知识库,将检修知识库与3Dmax导出的设备模型文件相结合应用于虚拟检修开发平台。该知识库的研究与设计对汽轮发电机组虚拟检修平台开发具有重大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领域开发者的需求,总结了虚拟检修知识的特点,根据其特点以某型号汽轮发电机为例对其检修文件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将设备检修文件内容归结成五大类:设备实体知识、检修预备知识、检修过程知识、状态测量知识和检修历史数据知识。(2)通过对检修知识的分析,结合七步法与骨架法设计了一套符合虚拟检修知识自身特点的本体建模方法。创意性的提出了构建检修知识子本体这一概念,定义了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实体本体、预备知识本体、检修过程本体、状态测量本体和历史数据本体,五个子本体组合形成虚拟检修方案本体。并应用本体建模工具Protégé进行虚拟检修知识本体建模。(3)本体构建完成后将虚拟检修本体模型以OWL句法格式存储。通过对本体文件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完成本体知识的面向对象表示。本文采用Qt中的DOM方式对已保存的OWL文件进行解析,开发设计了虚拟检修本体知识库。(4)将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知识库与三维模型设计软件3Dmax导出的设备模型文件相结合,载入3D开发引擎Unigine中。实现了设备模型管理、设备检修方案查询和管理员维护三大功能。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知识库规范了虚拟检修领域内的知识表达,增强了领域知识的可重用性和规范性,知识库的研究与设计为虚拟检修开发平台提供了理论支撑,使得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黄桦[8](2019)在《DFIG风电系统频率响应的建模、分析与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注入比例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等效惯量相对减少,对电网严重功率缺额下的调频造成了很大压力。而在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中,风力发电具有大规模集中式并网的特点,相比分布式发电更容易接受调度与控制,因此,如何挖掘风力发电系统的调频潜力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目前已有的风电机组参与调频的控制方法中,基于转子动能控制的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风电机组(简称为“DFIG风电机组”)的调频策略,更具备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为此,本文面向以DFIG风电机组为基础、包含高比例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简称为“DFIG风电系统”),研究了DFIG风电机组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重新定义了异步电机的实用变量,推导出了DFIG发电机的幅相模型。新的实用变量本身不受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新的发电机模型方程中可以准确计及系统频率的变化,从而有助于DFIG风电机组在频率波动下的分析与控制研究。(2)推导了DFIG风电机组等效惯量和等效阻尼的解析表达式,为分析风电系统的频率响应提供了依据。通过频域分析及时域仿真研究了DFIG风电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DFIG风电机组工作于功率恒定控制区时,对系统频率有较好的支持,而工作于其他区域时甚至可能恶化系统的频率响应。(3)针对中低风速条件下DFIG风电机组常规控制强烈影响常规虚拟惯量控制效果的问题,在辨识得到频率控制相关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增强频率控制策略。该控制器策略在启动虚拟惯量控制的同时,将虚拟转速量测信号输入到DFIG风电机组的控制回路,从而屏蔽了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和转子转速控制对虚拟惯量控制的削弱作用,有效提升了DFIG风电系统在中低风速条件下的频率支撑能力。(4)针对经典系统频率响应模型(SFR模型)不适用于含有较多水轮机或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SFR模型(G-SFR模型)。G-SFR模型采用标准传递函数来描述混合的原动机及调速器的等效动态模型,解决了经典SFR模型的适应性问题。G-SFR模型结构简洁统一,模型参数均可唯一辨识,仿真算例和实测数据验证了G-SFR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上述研究成果,为DFIG风电系统频率响应的建模、分析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提升DFIG风电系统的频率动态安全。

董哲[9](2019)在《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机理及控制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以中国为首的全球风电行业发展迅猛,大量风力发电机并入电网。在中国,双馈感应式风力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generator,DFIG)作为风电市场主导机型在实际工程中以大规模风电场的形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电网故障情况下,双馈风电场中风机具有不同于同步发电机的暂态运行与调控特性。其中,对于有功暂态行为与控制,我国《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做出相关要求:自事故清除时刻开始,未被切除风电场有功应以10%额定功率/秒或以上的速率恢复至故障前的值。当大规模双馈风电场接入电网后,其故障后有功功率因恢复行为可能在暂态功角首摆过程结束后仍持续改变系统中同步发电机的电磁功率,进而严重影响其转子角运动轨迹,形成复杂的失稳现象。这对现代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开展双馈风电场对暂态稳定影响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从我国《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以及风电场实测数据出发,结合双馈风机控制及风电场暂态模型,深入探究系统侧故障清除后期间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下文简称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特别是有功恢复控制对暂态功角失稳的影响,揭示相应的暂态功角失稳模式,并提出两种改善控制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介绍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与暂态特性,详细说明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问题与双馈风机暂态特性的关系。基于此,阐述暂态功角稳定分析中双馈风力发电机建模的两个主要方式(机理建模与非机理建模)以及它们的适用性。最后,给出适合本文暂态功角失稳分析的双馈风力发电机和风电场暂态模型。同时,为后续研究中双馈风电场利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揭示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对暂态功角前两摆失稳影响机理。利用扩展等面积定则与双馈风电场暂态模型,构建适合分析含双馈风电多机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等值单机无穷大(one machine infinite bus,OMIB)系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双馈风电场与两台同步机互联的简化系统进行分析,揭示故障后风电场有功出力低会增加第二摆失稳可能性;进一步分析风电并网系统中功角第二摆失稳与首摆失稳的关系,从整体上揭示风电场有功恢复速率变慢会使原本只有可能出现首摆失稳的系统有可能发生首摆不失稳而第二摆失稳的现象,并最终导致系统整体稳定性下降的影响机理;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机理分析进行验证。所做研究拓展了当前风电并网后只关注首摆失稳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方法。进一步拓展失稳问题研究,揭示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功角全过程失稳影响机理。基于各摆次失稳现象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功角首摆以及多摆失稳的影响。研究表明,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加剧了首摆与奇数多摆的失稳可能性,同时削弱了偶数多摆的失稳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速率对系统暂态功角失稳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暂态功角失稳模式。当大规模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速率因不同控制策略被设置为从快到慢等不同速率值时(假设在每种控制策略下恢复速率恒定),在相应顺序场景下,系统会出现三种失稳模式(其临界失稳分别为首摆失稳、奇数多摆失稳以及第二摆失稳)。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所揭示机理进行验证。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风电并网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范围,为制定考虑系统暂态功角全过程失稳的风电场暂稳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风电并网系统暂态功角失稳新问题,提出改善系统暂态功角全过程稳定性的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策略。利用双馈风电场对暂态功角失稳影响机理,提出改善系统暂态功角全过程稳定性的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原则。控制周期被设计为3个阶段,风电场有功恢复速率建议在第1阶段尽量大,在第2阶段尽量小。此外,在第3阶段中,应调整其大小以维持系统故障后稳定状态。为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求,采用“在线预算”和“实时匹配”方案,提出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策略,对控制策略步骤和详细参数计算进行说明。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全面性。所提原则能为制定双馈风电场暂稳控制策略提供更直接清晰的指导和参考,所提策略具有良好的实际工程应用潜力。进一步优化暂稳控制方案,通过协调控制同步机切机和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功率,提出可以提高暂态功角稳定性与控制成本经济效益的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分析各协调控制量对系统暂态功角各摆次稳定性的作用,提出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稳定协调控制原则。双馈风电场控制周期被设计为6个阶段,给出每个阶段故障后有功功率建议值,以改善系统前五摆稳定性以及维持故障后稳定状态。为了减少同步机切机量,仅当风电场控制效果不足时,同步机才会切机以避免失稳。为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求,采用“在线预算”和“实时匹配”方案,提出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对控制策略步骤和详细参数计算进行说明。最后在三种不同故障严重条件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与传统双馈风电场控制或同步机切机控制相比,协调控制具有更好的功角稳定性改善效果和更低的控制成本(更少的同步机切机量)。所提原则能为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稳控制策略提供更直接清晰的指导和参考,所提策略具有良好的实际工程应用潜力。

李军[10](2018)在《基于TOC的线圈车间生产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以制造的柔性和快速响应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定制化,从而赢得竞争优势。由于前些年国内制造企业的高速发展,大部分都属于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制造模式,目前普遍面临着生产形态转型升级、向多品种、中小批量柔性制造过渡的需要。本文系统阐述了TOC约束理论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TOC约束理论在订单型制造车间改造优化中的普适性。运用TOC约束理论的思维流程和工业工程的相关方法工具,以发电装备制造企业DF公司的线圈制造车间改造优化项目为研究对象,对车间生产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概述了DF公司线圈车间的生产物流现状,利用TOC理论的TP思维流程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识别瓶颈和约束条件,明确了工艺流程再造、设备布局调整和作业管控模式优化是车间生产物流优化的三大着眼点。然后,通过TOC约束理论的定性分析,再结合工业工程相关工具方法,如程序分析方法和系统规划设计方法(SLP),找到具体的优化方案和措施。同时,引入约束理论的DBR生产计划控制系统,将瓶颈管理和动态批量的理念应用到线圈车间计划管控,验证了TOC理论在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库存方面的作用和效果;除此之外,根据ERP和TOC在各层级的优点,采用二者结合的方法,在公司ERP管理框架下,构建了基于TOC的车间级生产管控与制造执行系统。最后,从成本和效率等方面,对优化改善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通过约束理论的思维流程在DF公司线圈车间生产物流优化中的实际应用,展示了订单型车间生产物流优化的方法和实施步骤。结合TOC的定性分析和工业工程方法,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为面向订单型生产的制造车间向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制造模式转变,提供了可行而系统性的方法。

二、八钢热电工程发电机定子吊装方案的分析确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八钢热电工程发电机定子吊装方案的分析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渗透率风电系统直流外送稳定运行及主动防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频率稳定研究现状
        1.2.2 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电压稳定研究现状
        1.2.3 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防御体系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论文研究框架
        1.3.2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多能源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数学模型
    2.1 多能源交直流混联系统模型架构
    2.2 多能源发电系统模型
        2.2.1 火力发电机模型
        2.2.2 风力发电机模型
        2.2.3 核电发电机模型
    2.3 交直流混联系统潮流计算模型
        2.3.1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
        2.3.2 交直流混联系统潮流计算模型
    2.4 交直流混联系统综合频率响应模型
        2.4.1 频率稳定动态模型
        2.4.2 频率响应分析模型
    2.5 交直流混联系统电压稳定分析模型
        2.5.1 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数学模型
        2.5.2 动态电压稳定分析数学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频率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
    3.1 特高压外送型电网频率特性分析
        3.1.1 直流系统故障方式高频特性分析
        3.1.2 损失重要电源方式低频特性分析
        3.1.3 高渗透率风电系统频率特性分析
    3.2 特高压外送型电网频率综合控制方法
        3.2.1 频率控制回路
        3.2.2 含LFC参与系数的频率控制方法
    3.3 特高压外送型电网频率稳定评价体系
        3.3.1 频率稳定评价标准
        3.3.2 频率稳定评价指标
        3.3.3 频率稳定评价结果
    3.4 “火-风-核-直流”耦合模式频率优化控制方法
        3.4.1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源耦合频率优化控制方法
        3.4.2 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型模型预测控制频率主动防御策略
    4.1 基于前馈与反馈控制改进型MPC控制架构
    4.2 多约束非确定性系统综合频率优化模型
        4.2.1 出力速率与死区约束
        4.2.2 控制信号延时约束
        4.2.3 非结构化不确定性约束
    4.3 含虚拟权重的风/火联合调频主动防御策略
        4.3.1 风/火联合运行模式调频特性分析
        4.3.2 风/火联合系统虚拟权重系数定义
        4.3.3 风/火联合调频主动防御策略设计
        4.3.4 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电压特性分析与无功优化方法
    5.1 特高压外送型电网电压特性分析
        5.1.1 交直流系统故障方式暂态电压特性分析
        5.1.2 高渗透率风电系统电压稳定特性分析
    5.2 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电压稳定协调控制架构
        5.2.1 电压稳定控制域
        5.2.2 电压稳定控制架构
    5.3 特高压外送型电网综合无功优化控制策略
        5.3.1 考虑交直流互济的潮流解耦方法
        5.3.2 静态电压稳定灵敏度解耦计算方法
        5.3.3 考虑灵敏度矩阵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
        5.3.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无功优化方法
        5.3.5 仿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2×350 MW超临界机组主厂房布置优化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主厂房布置优化分析
    1.1 本项目主厂房布置优化背景
    1.2 布置格局的优化设计
    1.3 方案1A/1B主厂房布置介绍
        1.3.1 汽机房尺寸确定
        1.3.2 汽机房各层标高确定
        1.3.3 汽机房各层布置简述
        1.3.4 热网首站
        1.3.5 煤仓间
        1.3.6 锅炉房及炉后区域布置
    1.4 方案2主厂房主要结构尺寸确定及布置
        1.4.1 汽机房与除氧框架
        1.4.2 主厂房布置
        1.4.3 煤仓间布置
        1.4.4
2 方案的比较、经济性分析及结论
    2.1 方案尺寸比较
    2.2 结论
3 本项目主厂房区域布置优化设计的主要特点
4 结论

(3)XX热电厂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2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理论基础
    2.1 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2.1.1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2.1.2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2.1.3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2.2 项目进度计划
        2.2.1 项目进度计划的方法
        2.2.2 项目进度计划的目的
        2.2.3 项目进度计划的执行
    2.3 网络计划技术
        2.3.1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
        2.3.2 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2.3.3 网络计划技术的实施
    2.4 工期影响因素及关系
        2.4.1 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关系
        2.4.2 工程成本与工期的关系
        2.4.3 设计和变更与工期的关系
        2.4.4 施工管理与工期的关系
        2.4.5 施工环境与工期的关系
    2.5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优化
        2.5.1 网络计划优化的必要性
        2.5.2 网络计划优化的种类
        2.5.3 工期优化
        2.5.4 资源优化
        2.5.5 费用优化
3 渭南某热电厂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渭南某热电厂工程项目概况
    3.2 渭南某热电厂工程项目进度计划
        3.2.1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3.2.2 项目工作持续时间的估算
        3.2.3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确定
    3.3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3.4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4 渭南某热电厂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改进方案
    4.1 优化思路
    4.2 关键路径工期的优化
    4.3 工程进度控制流程的优化
    4.4 管理人员的优化
    4.5 参建单位进度管理的优化
        4.5.1 设计单位管理的优化
        4.5.2 物资部门管理的优化
        4.5.3 施工单位进度管理的优化
    4.6 监理单位进度管理的优化
    4.7 进度管理奖惩的优化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冷热电联供型交直流微网的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微网研究现状
    1.3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的结构及模型
    2.1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的概念与结构
    2.2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的运行模式
    2.3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的主要设备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优化调度
    3.1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调度模型
    3.2 灰狼算法及灰狼算法的改进
    3.3 CGWO算法优化调度流程
    3.4 本章小结
4 能量优化调度运行分析
    4.1 优化调度方案
    4.2 算例设置
    4.3 仿真结果分析
    4.4 算法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风力发电功率平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风电并网影响与相关标准
        1.2.1 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2.2 风电并网标准
    1.3 储能技术研究现状
        1.3.1 储能技术发展与分类
        1.3.2 混合储能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双馈风机的风力发电并网系统
    2.1 风力发电并网系统的拓扑结构
    2.2 双馈风机双PWM变流器
        2.2.1 网侧变流器数学模型
        2.2.2 转子侧变流器数学模型
    2.3 双馈风机控制策略
        2.3.1 网侧变流器电网电压定向控制
        2.3.2 转子侧变流器定子电压定向控制
    2.4 仿真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设计
    3.1 混合储能系统的设计
        3.1.1 系统拓扑结构
        3.1.2 储能系统逆变器
        3.1.3 双向DC-DC变换器
    3.2 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3.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3.2.2 改进型粒子群算法
        3.2.3 优化分析
    3.3 基于分频协调的功率波动平抑
        3.3.1 储能装置平抑功率波动机理
        3.3.2 低通滤波算法
        3.3.3 分频协调控制策略
    3.4 仿真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蓄电池SOC的混合储能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
    4.1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4.1.1 模糊理论的特点
        4.1.2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4.2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2.1 自适应模糊算法调整功率分配机理
        4.2.2 具有调节SOC作用的模糊控制器设计
    4.3 仿真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CF热电联产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项目
        2.1.2 .项目管理
        2.1.3 .项目进度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项目管理理论
        2.2.2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2.3 .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2.3.1 .工作分解结构
        2.3.2 .绘制甘特图
        2.3.3 .网络计划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F热电联产项目概况
    3.1 .CF热电联产项目介绍
        3.1.1 .厂址简况
        3.1.2 .现场条件
    3.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3 .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能
    3.4 .项目进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地理环境和天气因素
        3.4.2 .设计因素
        3.4.3 .人为因素
        3.4.4 .施工技术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F热电联产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
    4.1 .CF热电联产项目进度管理的目标
        4.1.1 .项目进度目标的确定
        4.1.2 .项目甘特图
    4.2 .CF热电联产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原则
    4.3 .CF热电联产项目项目任务分解及排序
        4.3.1 .项目工作任务分解
        4.3.2 .项目工作任务活动排序
    4.4 .CF热电联产项目关键路径的识别
    4.5 .CF热电联产项目进度管理体系和分工情况
        4.5.1 .项目进度管理体系
        4.5.2 .项目中工作任务的分工情况
    4.6 .CF热电联产项目的时间估算
        4.6.1 .项目的时间估算策略和方法
        4.6.2 .项目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计划的调整
    5.1 .项目实施前期遇到的情况
        5.1.1 .打桩失败
        5.1.2 .突发疫情
    5.2 .项目实施后进度计划的调整
        5.2.1 .打桩失败的解决办法及进度计划的调整
        5.2.2 .突发疫情的应对措施及进度计划的调整
第六章 CF火电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与保障
    6.1 .CF热电联产项目进度控制分析
        6.1.1 .CF热电联产项目进度控制的影响因素
        6.1.2 .CF热电联产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6.2 .CF火电工程项目进度跟踪
    6.3 .CF火电工程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6.3.1 .充足的人力资源
        6.3.2 .充足的机械设备保证
        6.3.3 .材料供应的保证
        6.3.4 .施工现场管理
        6.3.5 .技术保障
        6.3.6 .质量保障
        6.3.7 .后勤保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知识库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虚拟检修研究现状
        1.2.2 知识表示研究现状
        1.2.3 设备检修知识表示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知识整理
    2.1 虚拟检修知识特点
        2.1.1 知识复杂性
        2.1.2 知识相关性
        2.1.3 知识可分解性
        2.1.4 知识模糊性
    2.2 虚拟检修知识的构成
        2.2.1 设备实体知识
        2.2.2 检修预备知识
        2.2.3 状态测量知识
        2.2.4 检修过程知识
        2.2.5 历史数据知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本体理论概述
    3.1 本体的定义
    3.2 本体的分类
    3.3 本体的作用
    3.4 本体建模方法
        3.4.1 评价法
        3.4.2 骨架法
        3.4.3 七步法
    3.5 本体建模工具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本体的虚拟检修知识表示方法
    4.1 知识表示的作用
    4.2 虚拟检修知识本体构建
        4.2.1 虚拟检修知识本体分类
        4.2.2 本体构建原则
        4.2.3 虚拟检修本体构建方法
        4.2.4 虚拟检修本体构建过程
    4.3 虚拟检修本体的实现
    4.4 本体存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知识库的设计
    5.1 知识库定义
    5.2 知识库的整体设计
    5.3 知识库开发工具
    5.4 本体文件解析
        5.4.1 本体解析结构设计
        5.4.2 本体解析方式
        5.4.3 基于Qt-DOM方式的OWL文档解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知识库的应用
    6.1 虚拟检修开发平台简介
    6.2 虚拟检修知识库在开发平台中的作用
    6.3 知识库在平台中的应用
        6.3.1 设备模型管理在平台中的应用
        6.3.2 检修方案查询在平台中的应用
        6.3.3 管理员维护在平台中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DFIG风电系统频率响应的建模、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DFIG风电系统的详细模型
    2.1 引言
    2.2 DFIG风电机组的模型
    2.3 DFIG发电机的幅相模型
    2.4 DFIG风电并网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DFIG风电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3.1 引言
    3.2 DFIG风电机组的频率响应模型
    3.3 DFIG风电系统频率响应的频域分析
    3.4 DFIG风电系统频率响应的时域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DFIG风电系统的增强频率控制
    4.1 引言
    4.2 频率控制相关参数的辨识
    4.3 DFIG风电机组增强频率控制策略
    4.4 DFIG风电机组增强频率控制优化
    4.5 本章小结
5 DFIG风电系统的频率响应通用模型与参数估计
    5.1 引言
    5.2 通用SFR模型的结构方程
    5.3 通用SFR模型的参数估计
    5.4 通用SFR模型的仿真验证
    5.5 通用SFR模型的实测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机理及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风电发展现状
        1.1.2 双馈风力发电机技术与市场地位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馈风力发电机及风电场的暂态建模研究
        1.2.2 双馈风机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1.2.3 双馈风力发电机及风电场的暂态控制策略研究
        1.2.4 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1.3 本文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双馈风机及风电场的暂态模型
    2.1 引言
    2.2 双馈感应式风力发电机控制与暂态特性
        2.2.1 风力机控制
        2.2.2 转子侧变流器控制
        2.2.3 网侧变流器控制
        2.2.4 双馈风力发电机暂态特性
    2.3 暂态功角稳定分析中的双馈风机建模方式
        2.3.1 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问题与双馈风机暂态特性的关系
        2.3.2 双馈风力发电机建模方式
    2.4 双馈风力发电机及风电场的暂态建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对暂态功角前两摆失稳影响机理
    3.1 引言
    3.2 双馈风电并网多机系统的等值OMIB系统模型
        3.2.1 基于EEAC的传统多机系统等值OMIB系统模型
        3.2.2 多机系统与等值OMIB系统稳定性的等效
        3.2.3 双馈风电并网多机系统等值OMIB系统模型
        3.2.4 理想两机群模式下双馈风电并网系统的等值OMIB系统模型
    3.3 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对等值OMIB系统模型参数的影响
    3.4 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对暂态功角首摆失稳的影响机理
    3.5 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对暂态功角第二摆失稳的影响机理
    3.6 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对暂态功角前二摆失稳的共同影响机理
    3.7 算例验证分析
        3.7.1 仿真系统
        3.7.2 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对临界切除时间的影响
        3.7.3 故障后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对同步机转子角振荡过程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功角全过程失稳影响机理
    4.1 引言
    4.2 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暂态功角首摆失稳的影响机理
    4.3 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暂态功角多摆失稳的影响机理
    4.4 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功角失稳模式的影响机理
        4.4.1 失稳模式Ⅰ(极限失稳为首摆失稳)
        4.4.2 失稳模式Ⅲ(极限失稳为第二摆失稳)
        4.4.3 失稳模式Ⅱ(极限失稳为奇数多摆失稳)
    4.5 算例验证分析
        4.5.1 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临界切除时间的影响
        4.5.2 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同步机转子角振荡过程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善系统暂态功角全过程稳定性的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策略
    5.1 引言
    5.2 改善暂态功角全过程稳定性的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原则
    5.3 改善暂态功角全过程稳定性的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策略
    5.4 算例验证分析
        5.4.1 典型故障后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下的失稳现象
        5.4.2 所提出风电场控制策略的效果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
    6.1 引言
    6.2 协调控制量对风电并网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作用
        6.2.1 双馈风电场有功功率对暂态功角稳定性的作用
        6.2.2 同步机切机对风电并网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作用
    6.3 暂态稳定协调控制原则
        6.3.1 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原则
        6.3.2 双馈风电场与同步机的协调控制原则
    6.4 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
    6.5 算例验证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TOC的线圈车间生产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TOC约束理论
        2.1.1 TOC理论概念
        2.1.2 TOC的五大核心步骤
        2.1.3 DBR的构成及控制原理
        2.1.4 TOC的思维流程
        2.1.5 TOC的九大原则
    2.2 生产物流
        2.2.1 生产物流概念
        2.2.2 生产物流的特点
        2.2.3 生产物流的空间组织
        2.2.4 生产物流的时间组织
第3章 基于TOC的线圈车间生产物流分析
    3.1 线圈制造车间简介
        3.1.1 车间工艺流程
        3.1.2 车间组织架构
        3.1.3 车间生产管理
        3.1.4 车间物流现状
    3.2 线圈车间生产物流的约束分析
        3.2.1 约束条件的确定
        3.2.2 对立与冲突的解决
第4章 线圈车间生产物流优化研究
    4.1 线圈工艺流程再造
        4.1.1 程序分析方法概述
        4.1.2 线圈工艺程序分析
        4.1.3 线圈流程程序分析
        4.1.4 线圈工艺流程再造
    4.2 线圈车间布局优化
        4.2.1 线圈车间设施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4.2.2 线圈车间布局现状
        4.2.3 线圈车间布局限制条件分析
        4.2.4 线圈车间的系统规划设计
    4.3 线圈车间生产管控模式优化
        4.3.1 车间现有生产计划模式
        4.3.2 车间瓶颈和能力约束资源识别
        4.3.3 车间生产物流的缓冲设置
        4.3.4 批量大小的处理
        4.3.5 生产管控模型的优化
    4.4 线圈车间生产物流优化方案
        4.4.1 车间布局方案
        4.4.2 物流转运方式的优化
        4.4.3 数字化车间生产管理系统(MES)
第5章 生产物流优化方案评价
    5.1 生产物流优化方案技术评价
        5.1.1 制造周期对比
        5.1.2 物流成本对比
    5.2 生产物流优化方案经济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八钢热电工程发电机定子吊装方案的分析确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渗透率风电系统直流外送稳定运行及主动防御研究[D]. 王超. 沈阳工业大学, 2021(02)
  • [2]2×350 MW超临界机组主厂房布置优化设计探讨[J]. 栗轩辉. 南方能源建设, 2020(S2)
  • [3]XX热电厂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D]. 宫泽峰.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冷热电联供型交直流微网的优化调度研究[D]. 冯朕. 三峡大学, 2020(06)
  • [5]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风力发电功率平抑研究[D]. 王颢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6]CF热电联产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王泽鹏. 吉林大学, 2020(08)
  • [7]汽轮发电机虚拟检修知识库研究与设计[D]. 高金玉. 华北电力大学, 2020
  • [8]DFIG风电系统频率响应的建模、分析与控制[D]. 黄桦.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 [9]双馈风电场有功恢复控制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机理及控制策略[D]. 董哲.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10]基于TOC的线圈车间生产的优化研究[D]. 李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八钢热电发电机定子吊装方案分析与确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