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国外铜资源是我国铜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开发利用国外铜资源是我国铜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开发利用国外铜资源是发展我国铜工业的战略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肖莹颖[1](2021)在《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电力、通信、航天、航空等领域对铜消费需求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推动了铜加工行业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产业标准提高、环境保护日益关注,我国铜矿资源依赖海外进口、上下游产业链供应结构不匹配、资源利用率低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创新科研水准远远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对我国传统铜加工企业造成巨大冲击。鹰潭G铜业公司是一家研发和生产铜基新材料的铜加工企业,主要生产焊料、换向器、铜棒、铜带、铜线等铜产品。该公司位于我国主要的铜产业基地江西省鹰潭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资源、产业等外部环境优势。同时,作为传统的铜加工企业,该公司主要通过粗铜加工等方式获取利润,盈利模式单一。在铜行业出现激烈的内部竞争,铜加工产品呈现同质化的大趋势下,该公司也面临着市场份额占比下降、产品核心技术薄弱、成本控制不足导致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作者将战略管理作为研究方向,选取鹰潭G铜业公司作为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选取当地铜产业行业数据、重点企业的相关素材,并合理运用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等多种分析模型对鹰潭G铜业公司所处的内外部发展战略环境逐个进行研判。此外,通过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鹰潭G铜业公司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分析对比出最适合鹰潭G铜业公司的战略选择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措施,为公司管理者在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扩充思路,提供参考。通过贯彻此次发展战略,便于鹰潭G铜业公司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外部威胁带来的弊端,实现公司稳健长足的发展;同时,为其他中小规模铜加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曾涛[2](2020)在《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铜是工业发展重要的原材料,也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目前,我国精炼铜的年消费量超过全球的50%,然而我国铜矿资源并不丰富,需要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铜资源供应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铜工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亟需准确把握国家铜资源供应的安全状况,预判风险,并提出合理措施,对国家经济发展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其实际意义。首先,从国内供应、进口安全和市场因素三个维度建立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共有对外依存度、进口集中度、进口来源国稳定程度、储采比、储量增长潜力、生产增长率、消费强度、消费增速、价格稳定性九个预警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各项预警指标数据历史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铜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进口来源过于集中、海上运输路线存在隐患和铜价格受到牵制三个方面。其次,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根据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九个神经元完成预测预警研究,并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各项预警指标进行预测,得到2019年和2020年的安全程度分别为0.3856、0.3267。同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对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对比BP神经网络和灰色预测模型得到的结果,各指标平均误差的绝对值均在10%以内,说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可信,2019-2020年我国铜资源供应安全均处于重警状态。最后,针对未来两年我国铜资源供应安全都将处于危险状态,在我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提出建立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体系、拓展运输航线、逐步扩大资源外交以及境外投资力度等建议,对分散风险,防范危机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尚有不足,未来的研究中将探索对预警指标设立相应的警限,从而能够根据预警结果对预警指标进行反向追踪,大幅度提高预警的准确程度,同时还能提高预警研究的工作效率。

朱自林[3](2019)在《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色金属产业是中国的支柱性产业,铜材产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铜材生产国与消费国,铜材在电力、建筑、交通等领域应用广泛,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铜材产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铜材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西方铜材产业强国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国际竞争力不强,如何提高我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铜材和铜材产业进行了界定和定义,并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简要阐明了支撑本文的三大经济学理论。其次,从生产、贸易、消费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铜材产业发展现状,即中国是世界铜材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但同时存在着原材料依存度高、产业趋离散化、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产品品种少以及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之后,构建了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一指标评价法,测度出中国铜材产业在该指标下的水平;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法,将中国与其他9个铜材产业强国的指标值进行对比并采用取均值再排名的方法,对10个国家进行排名,准确定位出我国铜材产业的水平。然后,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内容,从五个维度对影响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再在“钻石理论”模型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即根据每一个影响因素选取适合的代理变量作为时间序列,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模型,将各个影响因素作为投入要素带入模型之中进行分析。其中中国铜材出口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作为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作为被解释变量,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国外人均GDP、铜选矿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和铜材企业数量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负)和铜选矿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正)对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作用大,国外人均GDP(正)和铜材企业数量(负)对我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小。最后,结合中国铜材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文章给出了提升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包括深挖国内铜矿资源、实施集团化和名牌战略、进行生产规模的专业化和大型化、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拓宽铜材产业链与培养高精尖人才等。

樊礼军[4](2019)在《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铜,大宗有色金属矿产之一,是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金属原材料。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精炼铜消费国,占全球精炼铜消费总量的50%,但矿山铜产量有限,废铜回收尚未形成规模,中国铜资源自给率已不足30%,国内资源供应严重不足,一直以境外资源进口为主,并且进口量逐年扩大,供需矛盾尤其突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保障铜等大宗金属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在充分把握中国铜资源供应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从国内资源因素、国外资源因素和中间环节的市场因素三个角度出发,首次引入了进口来源国稳定程度和市场被操控度,并结合储采比、储量增长潜力、国内一次资源需求保障率、需求增速、国际生产集中度、对外依存度、进口集中度、进口来源国稳定程度、价格稳定性、市场被操控度等指标,构建了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2000-2017年我国铜资源供应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铜资源供应安全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自2002年起资源供应持续紧张。国内资源因素是影响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国内一次资源需求保障率、储采比、国际生产集中度、进口集中度、进口来源国稳定程度是影响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指标。结合对2018-2025年中国铜资源供应趋势的判断,本文对中国铜资源未来供应安全趋势做出了评价。预计到2025年中国铜资源需求量仍将继续增长,国内一次资源供应将持续降低,国内二次资源供应潜力大,届时将成为中国国内铜资源供应主力。随着国内二次资源供应量的增加,对外依存度将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高位。2018-2025年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总体形势趋好,但仍将处于较危险的状态,这主要是由我国铜资源需求量大以及对国外铜资源依赖程度过高造成的。根据评价结果,本文提出应继续进一步加强矿产地质勘查、扶持铜二次回收行业的发展、铜资源进口多元化布局、扩大中国境外铜资源的投资开发、积极培育大型跨国矿业公司等提高未来中国铜资源供应能力的对策建议。

王欢[5](2019)在《2000-2017年中国含铜商品物质流分析》文中指出中国是铜资源的消费和贸易大国,掌握我国铜资源系统的真实利用情况,建立中国铜矿产资源物质流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体系,并测算铜的实际消费量,有助于摸清中国铜资源—经济—环境的运行脉络,为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下的绿色GDP评价体系的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铜矿产资源循环经济,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铜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本文筛选了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主要的含铜商品的海关6位编码共360多项,整理了2000-2017年共13000多项数据,将中国的含铜商品分成了6大类及29小类,并厘定了中国含铜商品的含铜系数,分析了中国含铜商品在国际间的贸易流动情况及中国铜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最后测算出2000-2017年中国铜的实际消费量。结果显示:(1)由于铜矿资源受限,2000-2017年中国含铜商品的净进口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对外依存度高,每年主要是以铜矿砂及其精矿、精炼铜、废杂铜的形式进口;出口的含铜商品中,铜制品占据主导位置,而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电线电缆、家电、计算机以及发电机等。(2)中国每年从全球进口大量的铜资源,主要从亚洲的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韩国等地进口精炼铜、铜材、铜制品等;从南美洲的智利、秘鲁等地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和精炼铜;从北美洲的美国等地进口废杂铜。2000-2017年中国从全球进口的含铜商品铜物质总量约11159.47万吨,出口的含铜商品铜物质总量约2504.58万吨。出口的铜制品遍及全球,其中接收量靠前的国家有美国、日本等。(3)2000-2017年中国铜的实际消费量呈整体上升趋势,中国在铜冶炼行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损失率很小,但选矿的损失率相对较大,每年在铜选矿方面的损失量也呈上升趋势。2006年之后,中国铜的实际消费量约是精炼铜表观消费量的89%。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给出如下建议:(1)中国应加大国内铜资源地质调查与勘探,增加国内铜资源储量。(2)减小铜工业选矿方面的损失,发展再生铜产业,开展循环经济。(3)改善含铜商品进出口结构,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现铜资源来源多元化。

李婧雯[6](2017)在《“城市矿产”对战略性原生金属资源的替补性研究 ——以铜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我国对金属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但是,长期沿袭重工业时代的资源模式(生产→消费→废弃),使得国内原生矿金属资源已严重不足,我国即将进入原生金属资源短缺时代。战略性金属资源的供求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至关重要,且正逐步演变为国家资源安全问题。我国必须升级金属资源保障体系,调整金属资源战略。为此,判断“城市矿产”对原生金属资源的替补性,是利用“城市矿产”保障金属资源安全的可行性的依据,是将“城市矿产”融入金属资源保障体系的战略基础。铜金属拥有众多优良属性,在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典型的战略性金属资源。据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已探明铜储量7亿吨,年开采量2200多万吨,以平均每年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假设增速保持不变,全球铜储量30年后将采尽。因此,铜是世界公认的目前最稀缺的金属资源。基于以上缘由,本文以铜资源作为研究范例,基于来自权威机构的大量资料和数据,多维度分析我国铜资源的供需现状。再构建基于Hubbert资源峰值理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我国原生铜矿供给能力的定量化预测;利用回归分析,结合人均资源消费量与人均GDP的S型规律,预测我国工业化阶段结束前(即2030年前)铜的消费需求量。同时,结合我国铜的消费结构和产品寿命分布模型,预测废铜可回收量,即再生铜供给潜力。结合未来原生铜的供需缺口和“城市矿产”再生铜供给潜力,对比分析出“城市矿产”对原生铜资源的替补性。综合以上研究得出结论:国内铜矿山或将在50年后失去开采价值,但其间原生铜产量已远无法满足我国工业化阶段结束前继续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量。我国废铜可回收量将从2020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预测数据证明“城市矿产”产生的再生金属资源将有效替补战略性原生金属资源的短缺,控制对外依存度,提高金属资源保障程度。本文建议尽快调整国家金属资源战略,将以原生资源为主的战略逐步转变为以再生资源为主,将“城市矿产”融入金属资源保障体系,把废铜等再生金属原料纳入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科学部署“城市矿产”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布局“城市矿产”基地;完善废旧资源回收网络;构建政策性战略支撑体系。

刘芬[7](2017)在《中国铜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综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我国铜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这种急剧增长带来了资源的高速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阻碍了铜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提高铜资源效率,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在铜工业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地描述了我国铜工业中生产、加工制造、使用和回收利用四个阶段,计算了 1990-2014年铜元素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变化量,并画出相应的物质流图。基于物质流分析,计算了铜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指数,包括:直接物质投入、直接物质产出、生产阶段和加工制造阶段的原材料自给率与废杂铜使用比例、废铜指数、矿石指数、铜资源效率、社会存量变化和人均社会存量变化。我国铜资源效率呈降低趋势,平均值为1.4t/t,废铜指数和矿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t/t和0.75t/t;社会存量变化和人均社会存量变化增长非常快。其次,在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价值流方法,并针对1990-2014年我国铜工业进行价值流分析。通过计算铜元素在生命周期流动中各个阶段的价值量变化,画出相应的价值流图。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各种铜产品进口价值持续走高,2014年我国进口各种铜产品总值达4410.6亿。其中,精炼铜的占比达到38.57%。当铜产品的加工程度越高时,其价值量也升高。最后,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基本理论和eBalance软件建立了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废弃空调中废铜的回收过程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计算了该过程的酸化潜值(AP)、中国资源消耗潜值(CADP)、一次能源潜值(PED)、全球变暖潜值(GWP)、工业用水量(IWU)、可吸入无机物(RI)、二氧化硫(S02)、固体废弃物(Waste Solids)和富营养化潜值(EP)。归一化结果表明,在废铜回收过程中各项指标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度为:CADP>EP>Waste solids>S02>AP>RI>PED>GWP>IWU,铜再资源化过程的综合指标为2.45362E-11。

周平[8](2015)在《新常态下中国铜资源供需前景分析与预测》文中研究指明自古以来,铜就被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红色金属”,尤其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之后。由于铜资源需求量巨大且自身资源严重不足,近几年我国铜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始终维系在70%左右,因此,铜也属于我国严重紧缺的矿种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与攻坚阶段,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新常态”特征。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的资源消费模式逐渐转变。不仅如此,新常态下的地勘与矿业管理也正在发生变化。例如,资源管理从单一的数量管理逐渐向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铜资源供需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走势备受关注,铜资源的勘查开发政策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基于以上缘由,本次研究以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作为大背景,以全球的视野、中国的资源禀赋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计量统计经济学等模型,以及部门消费法,对中国新常态下铜资源的需求进行定量化预测和定性判断,分析不同发展模式下中国未来铜资源可能出现的需求情景。同时,结合国内外铜资源的可供性、可得性分析,研判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关键时期(即2030年前)的铜资源供需情势。在此基础上,给出保障铜资源供给的对策建议。本次研究以定量预测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多种模型,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内容及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世界总体不存在铜矿资源短缺问题。据估计,世界铜资源总量超过37亿t,其中陆地资源量30亿t,海洋资源量7亿t。截止2012年,世界铜矿资源储量6.9亿t,静态保证年限40年以上。而且,从近十年铜矿生产量和储量增长的速度来看,世界铜储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5%,远高于矿山铜年平均增长率1.9%,因此,随着技术进步、可开采经济品位进一步降低,全球铜矿资源至少在本世纪不会出现资源性短缺的问题。(2)定量分析预测了新常态下中国铜资源需求。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计量统计经济学模型,按照2030年前中国GDP增长的高、中、低三种情景,分别得到了三种情景下的中国铜资源需求预测值,并给出了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中国铜资源需求预测的参考值,分别为1060万吨、1170万吨、1610万吨和1390万吨。(3)定量预测了中国铜矿资源的可供量。通过将Hubbert理论及其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相结合,按照中国铜矿资源的高、中、低三种最终可采储量情形,分别得到了三种情形下中国铜矿资源的生产供应峰值及对应的年份。按照中等最终可采储量情形,给出了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中国铜矿山供应的参考值分别约为212万吨、270万吨、310万吨和316万吨。(4)定性分析了中国二次铜资源的可回收利用量。通过总结西方发达国家铜金属利用与回收经验,预测到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我国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杂铜金属量,分别约为140万吨、290万吨、340万吨和400万吨。(5)定性判断了中国境外铜矿资源的可得性。通过统计分析,截止2013年底,我国企业已获取境外铜权益资源量约8000万吨,获得的矿山铜产能83万吨/年。预计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中国境外权益铜精矿产量分别为47万吨、100万吨、120万吨和140万吨。从供需总体态势来看,20152030年中国铜资源供需或将呈现出“先松后紧再松”的趋势。如果不考虑海外权益铜因素,预计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国内铜资源保障程度分别为33.2%、47.8%、40.3%和51.5%,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6.8%、52.2%、59.7%和48.5%。如若考虑国外权益铜资源,保障程度分别提升到37.69%、56.38%、47.82%和61.66%。基于以上分析判断,本次研究认为,尽管全球铜矿资源是不存在资源性短缺的,未来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是,中国对铜资源的需求还是在增长的,而且总量还很大,国内铜矿山供应的严重短缺是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且,随着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的建立,必将在全球掀起一股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包括铜矿资源在内的大宗矿产资源的需求或将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资源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此,本文提出了几条综合性建议与应对举措,包括:加强勘探,增加国内铜资源储量;开展资源外交,做好海外铜资源的获取,构建起“拉美—周边—非洲三极保障体系”;积极培育大型矿业公司或积极参股国际矿业巨头,加强对全球优质铜矿资源的掌控;倡导勘查开发一体化,提升铜矿资源利用率;谨慎开发西部铜矿资源,构建绿色矿业;重视采冶新技术,充分利用低品位矿和综合矿;加强再生铜的回收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等。

于伟军[9](2014)在《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铜资源是我围重要的矿产资源,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更是相当重要的金属原材料之一。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时期,国民经济的增长对铜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本国铜供应远远小于铜需求,供需不平衡,产生的缺口主要靠对外贸易来弥补。虽然自2012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供应能力提升的影响,铜的供求基本平衡,但是随着总体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对未来中国铜资源的供应安全形势进行评价并探索出适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课题。本文首先通过对中国铜资源的供应安全现状、评价方法等方面运用定量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进行研究与阐述,反映出了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文中以供需平衡为分析基础,建立DCR模型,对中国铜资源评价期的供应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和预测。并取2015年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其供应安全指数为负值。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保障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的研究对策。在此结论下,本文就如何选择中国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问题,通过对中国铜资源需求分析与展望、中国铜资源的经济承载力及人口承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定量分析、描述性研究、系统分析多种分析方法,提出发展熵力的概念及3-D平衡模型,并以实证研究的方式进行举例来分析中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的创新点一方面在于针对中国铜资源的供应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DCR模型,运用该模型可以量化计算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形势的长期趋势,较好的解决了对外依存度及对历史的形势和短期趋势进行定性判断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于针对中国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3-D平衡模型,该模型将资源、环境、社会各个复杂的系统体系中抽象出发展熵力因素,并针对各自发展熵力主要指标的选取提供了借鉴指标和取值思路。通过该模型可以清晰的了解社会发展、环境影响和资源制约的相互关系,以量化的方式反映各个系统的相互影响及平衡关系。对于解决中国铜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龚婷[10](2013)在《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来源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重要矿产资源海外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2YJA790208)。论文以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综述投资区位选择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风险评价相关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进行综合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本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世界铜矿产资源的分布现状、特点、生产、消费情况以及我国开发利用海外铜矿产资源的模式与现状,总结了我国开发利用海外铜矿产资源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在深入分析我国铜矿产资源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铜矿产资源需求的五大因素,并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铜矿产资源需求情景数学模型,同时对铜矿产资源需求的宏观情景进行了设定,测算出了20152025年中国铜矿的需求情景。第三,在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构建了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了八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三个二级指标。同时在物元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云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相应的编程,构建了基于云物元理论的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模型。第四,选取了12个铜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作为应用对象,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分别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分析,提出了我国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区位选择的战略性建议,即我国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首选风险评价等级为“较低”的五个国家,次选风险评价等级为“一般”的四个国家,慎选风险评价等级为“较高”和“高”的三个国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的结果非常符合我国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实践所涉足的国家,因此,本文所构建的框架体系与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际推广价值,可以为我国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方法。

二、开发利用国外铜资源是发展我国铜工业的战略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发利用国外铜资源是发展我国铜工业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1.2.1 国外理论研究
        1.2.2 国内理论研究
        1.2.3 理论研究小结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2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法
        2.2.2 五力分析模型分析法
        2.2.3 SWOT分析法
第3章 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3.1 鹰潭G铜业公司基本情况
    3.2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2.1 资源分析
        3.2.2 能力分析
        3.2.3 内部环境分析小结
    3.3 外部环境分析
        3.3.1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PEST模型分析)
        3.3.2 行业环境因素分析(五力模型分析)
    3.4 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会分析
        3.4.4 威胁分析
第4章 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4.1 鹰潭G铜业公司SWOT矩阵分析表
        4.1.1 优势机会战略(SO战略)
        4.1.2 优势威胁战略(ST战略)
        4.1.3 弱点机会战略(WO战略)
        4.1.4 弱点威胁战略(WT战略)
    4.2 鹰潭G铜业公司战略选择
第5章 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5.1 加大人才科研投入,深挖产品附加值
        5.1.1 丰富产品种类,扩大市场覆盖面
        5.1.2 推进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5.1.3 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完备人才体系
    5.2 扩大企业销售网络,拓展稳定客户群体
    5.3 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整合资源提效增速
    5.4 引入资本重组转型,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5.5 完善企业组织架构,推动企业高效运行
    5.6 壮大企业生产规模,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铜资源供应安全概念界定
        1.2.1 铜资源
        1.2.2 铜资源供应安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铜资源研究现状
        1.3.2 矿产资源供应安全研究现状
        1.3.3 预警应用的研究现状
        1.3.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2 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相关理论
    2.1 预警的相关理论
        2.1.1 预警的基本概念
        2.1.2 预警基本要素
        2.1.3 矿产资源供应安全预警机制
    2.2 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流程
    2.3 预警的主要方法
        2.3.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2.3.2 灰色预测模型
        2.3.3 预警方法比较
3 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体系构建
    3.1 预警指标体系内涵
        3.1.1 指标体系的构成和功能
        3.1.2 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选取指标的依据
        3.2.2 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3.2.3 预警指标的解释和内涵说明
        3.2.4 数据来源
    3.3 预警指标的历史变化
        3.3.1 进口因素指标
        3.3.2 国内供应指标
        3.3.3 市场因素指标
    3.4 铜资源出口变化
    3.5 铜资源安全状况分析
    3.6 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挑战分析
        3.6.1 铜资源进口来源过于集中存在的风险
        3.6.2 铜资源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3.6.3 主要的资源出口国对价格具有牵制作用
    3.7 预警警限的划分
4 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模型计算
    4.1 基于BP神经网络对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
        4.1.1 BP神经网络预警流程
        4.1.2 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
        4.1.3 模型预测
        4.1.4 模型预警分析
    4.2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
        4.2.1 主要步骤
        4.2.2 对预警指标的计算
    4.3 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4.4 应对我国铜资源供应安全的建议
        4.4.1 建立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体系
        4.4.2 运输航线的扩展
        4.4.3 逐步扩大资源外交以及境外投资力度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对研究的建议和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标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总体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铜材的定义与分类
        2.1.1 铜材的定义
        2.1.2 铜材的分类
    2.2 铜材产业的定义
    2.3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2.4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4.1 比较优势理论
        2.4.2 要素禀赋理论
        2.4.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3 中国铜材产业发展
    3.1 发展现状
        3.1.1 生产状况
        3.1.2 贸易状况
        3.1.3 消费情况
    3.2 存在问题
        3.2.1 对外依存度高,威胁国家安全
        3.2.2 集中度趋向离散化,制约企业发展
        3.2.3 产品品种不足,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3.2.4 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竞争能力差
4 中国铜材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设计原则
        4.1.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4.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1.3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评价国家选取
    4.3 单一指标评价与分析
        4.3.1 铜材国际市场占有能力
        4.3.2 铜材创汇能力
        4.3.3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指数
    4.4 综合指标评价与分析
5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5.1.1 生产要素
        5.1.2 需求条件
        5.1.3 相关支持产业
        5.1.4 企业战略、结构及同行竞争
        5.1.5 政府和机遇
    5.2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5.2.1 指标选取
        5.2.2 模型构建
        5.2.3 数据来源
        5.2.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 提升我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与结论
    6.1 结论
    6.2 相关对策建议
        6.2.1 企业层面
        6.2.2 产业层面
        6.2.3 政府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铜资源
        1.2.2 铜资源供应安全
    1.3 研究现状
        1.3.1 铜资源研究现状
        1.3.2 矿产资源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2 中国铜资源供应历史与现状分析
    2.1 国内矿山铜生产
        2.1.1 中国矿山铜产量变化
        2.1.2 中国各省区矿山铜生产现状
        2.1.3 中国主要铜矿山生产情况
        2.1.4 中国主要矿业公司矿山铜生产情况
    2.2 国内二次铜供应
        2.2.1 国内废铜回收情况
        2.2.2 中国各省区再生铜供应情况
    2.3 境外资源进口
        2.3.1 铜精矿进口量变化及来源分布
        2.3.2 精炼铜进口量变化及来源分布
        2.3.3 废杂铜进口量变化及来源分布
    2.4 国际、国内铜价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5 中国铜资源供应结构分析
3 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3.1.1 指标体系的功能与构成
        3.1.2 构建指标体系的共性原则
        3.1.3 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个性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2.1 指标选择的主要依据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2.3 评价指标的解释和内涵说明
        3.2.4 数据来源
    3.3 安全评价
        3.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3.3.2 计算步骤
        3.3.3 安全等级标准的确定
        3.3.4 评价结果与讨论
        3.3.5 评价结果可靠性讨论
4 中国铜资源未来供应安全趋势分析
    4.1 未来供应趋势判断
    4.2 未来供应安全评价
    4.3 提高中国铜资源未来供应能力的建议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2000-2017年中国含铜商品物质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物质流分析的定义
        1.2.2 物质流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预期创新型研究成果
    1.6 研究中的不足
2 中国铜产业发展概况
    2.1 铜产业总体情况
        2.1.1 产业规模
        2.1.2 固定资产投资变化
        2.1.3 节能减排与技术进步
    2.2 我国铜资源概况
    2.3 铜产品产量变化
    2.4 铜产品消费量变化
    2.5 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2.6 本章小结
3 中国进出口含铜商品物质流分析
    3.1 系统边界及数据来源
    3.2 分析与计算方法
        3.2.1 中国进出口含铜商品的分类
        3.2.2 中国进出口含铜商品系数的确定
        3.2.3 数据的计算
    3.3 中国国际贸易中铜流量的结构与变化
        3.3.1 六大类含铜商品铜流量情况
        3.3.2 24小类铜制品铜流量情况
    3.4 中国国际贸易中铜流量的空间格局分析
    3.5 中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中国铜实际消费量核算
    4.1 系统边界及数据来源
    4.2 分析和测算方法
        4.2.1 原材料加工损失量
        4.2.2 进出口贸易中铜物质的量
        4.2.3 中国铜实际消费量核算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铜原材料加工损失量变化
        4.3.2 中国铜实际消费量变化
        4.3.3 中国铜的实际消费量与表观消费量的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城市矿产”对战略性原生金属资源的替补性研究 ——以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城市矿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金属资源安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介绍
第2章 概念界定及方法、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城市矿产”
        2.1.2 战略性原生金属资源
        2.1.3 金属资源安全
    2.2 矿产资源供需相关理论
        2.2.1 Hubbert资源峰值理论
        2.2.2 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与人均GDP的 S形规律
    2.3 研究方法综述
        2.3.1 系统动力学
        2.3.2 回归分析
    2.4 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第3章 我国铜资源供需现状
    3.1 我国原生铜资源储量概况
    3.2 我国铜资源供给现状
        3.2.1 国内矿山铜资源供给状况
        3.2.2 境外铜资源供给状况
        3.2.3 我国再生铜资源供给状况
    3.3 我国铜资源需求现状
        3.3.1 我国铜资源需求变迁及现状
        3.3.2 我国铜资源消费结构状况
第4章 我国铜资源供需预测
    4.1 基于 Hubbert 理论的我国原生铜供给能力预测
        4.1.1 基于Hubbert理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1.2 模型参数设定
        4.1.3 预测结果
    4.2 基于 S 型规律的我国铜资源消费需求预测
        4.2.1 基于S形规律的线性回归预测过程
        4.2.2 预测结果
第5章 “城市矿产”对原生铜资源的替补性分析
    5.1 我国再生铜资源供给潜力预测
    5.2 未来我国“城市矿产”对原生铜资源的替补能力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及研究建议
        6.2.1 政策建议
        6.2.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中国铜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物质流分析的定义
1.3 论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铜工业物质流相关研究方法
2.1 物质流分析的研究方法
    2.1.1 国外物质流分析的研究进展
    2.1.2 国内物质流分析的研究进展
    2.1.3 物质流分析的两种方法
2.2 价值流分析方法
    2.2.1 价值流分析
    2.2.2 价值流分析方法国内外发展
    2.2.3 价值流分析的意义 第3章 中国1990-2014年铜工业物质流分析
3.1 物质流分析框架
3.2 2013年中国铜工业物质流分析
    3.2.1 生产阶段
    3.2.2 加工制造阶段
    3.2.3 使用阶段
    3.2.4 回收利用阶段
3.3 1990、1995、2000、2005、2010年中国铜工业物质流分析
    3.3.1 1990、1995、2000、2005、2010年中国铜工业物质流图
    3.3.2 直接物质投入计算(DMI)
    3.3.3 直接物质产出计算(DMO)
3.4 2010、2011、2012、2013、2014年中国铜工业物质流分析
3.5 重要指标分析
    3.5.1 铜生产和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原料自给率和使用废杂铜比例
    3.5.2 矿石指数、铜资源效率和废铜指数
    3.5.3 社会存量变化和人均社会存量变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物质流的价值流分析和LCA评价
4.1 基于物质流的中国铜工业价值流分析
    4.1.1 1990、1995、2000、2005、2010年价值流分析
    4.1.2 2011、2012、2013、2014年价值流分析
4.2 基于物质流的废弃空调中铜再利用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
    4.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现状
    4.2.2 范围界定和功能单位
    4.2.3 清单分析
    4.2.4 影响评价
    4.2.5 生命周期解释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8)新常态下中国铜资源供需前景分析与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兴经济体崛起带动了全球经济与矿业的大发展
        1.1.2 全球矿业面临供需失衡、产业集中度加剧、成本上升等挑战
        1.1.3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矿产资源刚性需求巨大,供需形势仍严峻 . 3 1.1.4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铜资源供需走势备受关注
        1.1.4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铜资源供需走势备受关注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论文结构安排
    1.6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2.1 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理论
        2.1.1 基本原理
        2.1.2 理论基础
        2.1.3 基本特点
        2.1.4 基本方法
    2.2 矿产资源需求相关理论
        2.2.1 人均资源消费量与人均GDP的S形规律
        2.2.2 矿产资源消费强度与人均GDP的倒U形规律
    2.3 Hubbert供应曲线及其相关理论
第3章 中国铜矿资源及供需现状
    3.1 铜矿资源概况
        3.1.1 全球铜矿资源及其分布
        3.1.2 中国铜矿资源及其分布
        3.1.3 中国铜矿资源潜力
    3.2 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3.2.1 全球铜矿产品生产及勘查开发形势
        3.2.2 中国铜矿产品生产及供应
        3.2.3 铜矿产品的消费及其结构变化趋势
        3.2.4 铜的产消状况
    3.3 铜产品的贸易与价格
        3.3.1 全球贸易概况
        3.3.2 铜价趋势
第4章 中国未来铜资源需求预测
    4.1 ARIMA模型预测
        4.1.1 模型简介
        4.1.2 数据处理与预测过程
        4.1.3 预测结果
    4.2 基于S形曲线的线性回归预测
        4.2.1 基于S形曲线的线性回归
        4.2.2 预测结果
    4.3 基于分解法的铜消费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
        4.3.1 铜消费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3.2 表函数参数值确定
        4.3.3 历史数据时间段的选取
        4.3.4 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及其结果
    4.4 部门消费定性判断
    4.5 预测评价与结果分析
第5章 中国铜资源可供性分析
    5.1 国内矿山铜可供性分析
        5.1.1 中国铜矿资源特点
        5.1.2 中国铜矿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5.1.3 我国保有资源储量类型、规模及经济性评述
        5.1.4 我国铜矿资源储量可供性定性分析
        5.1.5 我国铜矿资源储量可供性定量预测
    5.2 铜的二次资源供应能力分析
        5.2.1 铜的二次资源类型及利用方式
        5.2.2 铜的二次资源供应趋势
        5.2.3 铜的二次资源供应能力预测
    5.3 未查明潜在资源供应能力分析
    5.4 我国境外铜资源可获得性分析
        5.4.1 我国境外铜资源利用现状
        5.4.2 境外铜资源利用的规模预测
    5.5 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6.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6.2.2 对策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的方法
        1.2.2 研究的内容
        1.2.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安全评价理论综述
        2.1.1 安全评价概述
        2.1.2 灰色系统理论
        2.1.3 模糊系统理论
        2.1.4 巨系统理论
        2.1.5 安全评价理论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2.2.1 可持续发展概述
        2.2.2 非线性系统理论
        2.2.3 人地协同理论
        2.2.4 资源耗竭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铜资源形势分析
    3.1 世界铜矿资源概况
        3.1.1 世界铜矿资源分布
        3.1.2 世界铜矿资源类型
        3.1.3 世界铜矿资源勘查难度增大
        3.1.4 世界铜矿资源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
    3.2 中国铜矿资源形势
        3.2.1 中国铜矿资源分布
        3.2.2 中国铜矿资源类型
        3.2.3 中国铜资源的严峻形势
        3.2.4 中国铜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第4章 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研究
    4.1 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分析
        4.1.1 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与经济安全
        4.1.2 中国铜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
        4.1.3 中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分析
    4.2 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方法
        4.2.1 基于DCR模型的供应安全评价方法
        4.2.2 中国铜资源需求预测
        4.2.3 中国铜资源供给预测
        4.2.4 中国铜资源进口量预测
        4.2.5 中国铜资源进口价格预测
        4.2.6 中国铜矿资源存量预测
        4.2.7 中国铜资源循环利用率预测
        4.2.8 基于DCR模型的供应安全评价实证
    4.3 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保障对策研究
        4.3.1 加大勘查力度保障铜资源供给
        4.3.2 多措并举提高海外资源供应能力
        4.3.3 提升循环利用率保障可持续发展
        4.3.4 提升铜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能力
第5章 中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5.1 中国铜资源需求分析
        5.1.1 中国铜资源的消费情况
        5.1.2 中国铜资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1.3 中国铜资源未来需求预测
    5.2 中国铜资源承载力分析
        5.2.1 中国铜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5.2.2 中国铜资源经济承载力分析
        5.2.3 中国铜资源经济平衡分析
        5.2.4 中国铜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5.2.5 中国铜资源人口平衡分析
        5.2.6 中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承载力分析
    5.3 中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
        5.3.1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5.3.2 社会最优可持续发展模式
        5.3.3 人地协同可持续发展模式
    5.4 中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型
        5.4.1 中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5.4.2 中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3-D平衡模式框架
        5.4.3 中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3-D平衡模型
        5.4.4 中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3-D平衡模型实证
    5.5 中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5.5.1 加强中国铜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5.5.2 提高中国铜矿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水平
        5.5.3 推动中国铜资源循环经济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10)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投资区位选择研究进展
        1.2.2 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我国开发利用海外铜矿产资源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世界铜矿产资源的分布现状与特点
        2.1.1 分布现状
        2.1.2 分布特点
    2.2 世界铜矿产资源的生产与消费情况
        2.2.1 矿山铜的生产情况
        2.2.2 精炼铜的生产情况
        2.2.3 精炼铜的消费情况
    2.3 我国开发利用海外铜矿产资源的模式分析
    2.4 我国开发利用海外铜矿产资源的现状分析
    2.5 我国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三章 我国铜矿产资源供需情景分析
    3.1 我国铜矿产资源供需现状分析
        3.1.1 我国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3.1.2 我国铜矿产资源生产现状分析
        3.1.3 我国铜矿产资源消费现状分析
        3.1.4 我国铜矿产资源贸易现状分析
    3.2 2015~2025 年我国铜矿产资源需求情景分析
        3.2.1 影响铜矿产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分析
        3.2.2 铜矿需求情景定义
        3.2.3 铜矿需求情景数学模型的构建
        3.2.4 铜矿需求宏观情景的设定
        3.2.5 需求情景的测算与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4.1 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风险因素的基本构成
        4.1.2 风险因素的识别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权重确定的一般方法
        4.2.2 权重的确定
    4.3 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4.3.1 云模型基本理论
        4.3.2 物元基本理论
        4.3.3 云物元模型
        4.3.4 基于云物元模型的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模型
第五章 案例研究与应用
    5.1 评价过程
        5.1.1 二级指标风险值的确定
        5.1.2 风险值隶属度的确定
        5.1.3 十二国选区风险评价
    5.2 评价结果分析
        5.2.1 处于“较低”风险等级的国家分析
        5.2.2 处于“一般”风险等级的国家分析
        5.2.3 处于“较高”和“高”风险等级的国家分析
第六章 主要对策和建议
    6.1 区位选择的总体建议
    6.2 宏观层面的建议
    6.3 微观层面的建议
第七章 结论及其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风险因素识别专家调查表
附录 B 2012 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矿业投资政策潜力评价
附录 C 2011 年对全球各国/地区矿产潜力评估
附录 D 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表
附录 E 语言值“温暖”的云模型代码
附录 F 风险等级云代码
附录 G 评价国家二级指标风险状况
附录 H 二级指标值对风险等级的隶属度的编程代码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开发利用国外铜资源是发展我国铜工业的战略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肖莹颖.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预警研究[D]. 曾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3]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朱自林.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4]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研究[D]. 樊礼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2000-2017年中国含铜商品物质流分析[D]. 王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6]“城市矿产”对战略性原生金属资源的替补性研究 ——以铜为例[D]. 李婧雯.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
  • [7]中国铜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综合分析[D]. 刘芬. 东北大学, 2017(06)
  • [8]新常态下中国铜资源供需前景分析与预测[D]. 周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11)
  • [9]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于伟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8)
  • [10]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研究[D]. 龚婷. 江西理工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开发利用国外铜资源是我国铜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