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一、《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1](2021)在《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校本教研在推进学校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着。校本教研既是使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需要,又是促使中学物理教师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能够有效增强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校本教研将教师与课堂教学质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它将必然促进中学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目前,校本教研的开展工作已经全面顺利进行,但是,有很多问题在开展的过程中显露了出来。本论文随机选取了天津市的15所中学,以所选学校的物理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津市中学物理教师开展物理校本教研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了解目前中学物理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找出目前中学物理校本教研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使教研活动更为有效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也为今后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中学物理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的认识不够明确,校本教研主体性缺失;教师群体存在职业倦怠,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校本教研的氛围缺失,制度和规划有待完善;校本教研的形式过于集中,内容狭隘脱离实际;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理论和能力有待提高。根据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行之有效的策略:第一,树立教师研究意识,强化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保障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时间;第三,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营造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强化校本教研的管理,注重激励评价制度的应用,加大教研经费的投入和物质保障;第四,完善校本教研的内容,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第五,加强专业引领。充分发挥教育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黄文婷[2](2021)在《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开展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的人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因此社会对科学探究的热情高涨,探究式教学在中学物理课堂中被广泛使用。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当前探究式教学在中学物理课堂中的开展情况,探寻中学一线教师宝贵的探究式教学经验和阻碍开展的原因,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建议,有利于推动物理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落实新课改的思想。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关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运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市不同类型高中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福州市某所高中开展个案调查,探寻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首先,通过对教师背景资料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教师性别对探究式教学无显着差异;不同学历和教龄的教师在探究教学意识和评价反思维度上均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在组织形式与内容和评价反思等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学意识和组织形式与内容等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其次,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开展现状做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探究式教学取得了以下成效:教师积极努力开展探究式教学、学生逐步接受探究学习、社会更加关注探究式教学。但是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在内部因素上,探究活动只具有其形式,而缺少实质;探究过程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关注;教师盲目跟风探究;学生总体探究水平不高等。在外部因素上,教师在获取探究资源上有所差异;现行高考制度对探究式教学的制约影响大;缺乏探究式教学实施条件和环境;校外资源开发不足等。基于调查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具体为:在教育部门层面,要完善培训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相关评价机制;在社会层面,要充分利用家长和高校资源;在学校层面,应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宣传、增订教育类期刊、给予教师探究资源和制定完善的校本研训制度等;在教师层面,应形成正确的探究式教学观念、积极参与培训和总结不足与经验;在学生层面上,要注重小组间合作和加强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刘平爽[3](2021)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国科学方法教育方式正在经历从隐性向显性的过渡阶段,在方法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一线教师对于科学方法显性化教学的相关经验十分匮乏。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以及深入研究,验证科学方法的显性化教学对于学生科学方法教育的积极性,探索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教学价值,为一线物理教学提供借鉴,推动我国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阅读物理科学方法相关的文献与书籍,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的全部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及其科学方法的梳理,并依据科学方法显性化的设计理念,进行部分实验的方案设计。第二部分,选取天津市重点中学(XX中学)的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科学方法的显性化教学与隐性化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实施,并对后测结果进统计与分析。第三部分,分析后测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具有积极影响;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不同科学方法的影响存在差异;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方法的关注与重视。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显化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意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科学方法素养。

戴瑞[4](2021)在《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叙事研究 ——以X中学李老师为例》文中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其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它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思想,深刻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效果与教师个体的发展。新手教师掌握一定实践性知识,能够有效缩短工作适应期,助力自身专业成长。但作为一种极为特殊而复杂的知识形式,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人性、情境性、缄默性及整体性的特性,传统的理论研究方法不能深入研究其内涵与发展路径。因此,选择一种既能拓展研究深度,同时又满足实践性知识特性的方法,对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展开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历时一年,前期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依据多位学者研究成果,针对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初步构建了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内容框架。后期采用访谈与观察的方法搜集研究对象开展物理教学工作中的真实数据。最后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原始文本进行叙事分析,探究了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的发展及途径。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参与物理教学过程中,会发展出自我认知的知识、科目的知识、学生的知识、情境的知识四类实践性知识。新手型教师自我认知知识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身份认同、自我调节和职业追求四个方面。科目的知识主要体现在物理学科内容呈现、物理学科教学实践两方面。新手型教师关于学生的知识主要包括学生需求、学生理解、学生评价和学生心理。情境的知识主要包含教学机智、教学环境和教学策略。中学物理教学中,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呈现出起步——转变——开阔三个阶段。在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新手型教师较强的身份认同和职业追求,关注其教学工作能力的提升。在转变阶段,新手型教师通过对教学事件的反思总结,更新了关于学生和课程的认识。开阔阶段则拥有了丰富的关于学生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因而教学中留出更多空间关注教学的情境,并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研究表明,个体的教学经历与教学环境分别构成了影响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新手型教师应当重视自身实践性知识的获取,同时,老教师给予新手型教师适时的帮助,共同促进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内外趋同,有效推动其专业发展。

邵良余[5](2021)在《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无法均等分配,因而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问题,线上教育崭露头角。近年来,微课、慕课等小规模在线课程逐渐兴起,让教育资源均等化成为现实。2020年初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导致线下教育处于停滞状态,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号召,线上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线上教育虽发展迅猛,在实施过程中中学物理线上教育问题逐渐显露。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由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转换过程中,如何平稳过渡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为主旨,围绕中学物理教育模式转变的问题,为探寻高效物理教学新模式展开相关研究。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通过查阅文献对线上线下教学背景进行梳理阐述,明确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给出相应研究方法。文章第二部分学习总结与本课题相关教学理论基础,针对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及特点进行界定分析。解析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泰勒教育目标观与教学实践对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梳理中学物理教学逻辑关系图,针对现状结合逻辑关系给出相应教学方法。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物理教育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教学实践过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突出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为优化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文章第四部分结合问卷数据针对中学物理线上教学过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实施不同教学模式下中学物理实践教学,并对不同模式下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践观察,总结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换问题,探寻集线上线下模式教学优势于一体的物理教学模式,为创建高效物理教学新模式提供了探索方向。第五部分结合实践观察结果、问卷数据分析,设计构建基于PBL教学法中学物理线上教学模式,研究分析基于PBL线上教学模式物理教学案例,结合模式特点优化制定线上物理成绩评定制度,紧密衔接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第六部分总结研究成果,针对研究不足之处给予说明,并对中学物理未来教学模式发展给出分析与展望。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相关研究方法,研究提出基于PBL线上教学模式。研究发现,采用PBL线上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弥补线下教学资源短板、线上教学监督盲区、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低等相关问题,又有效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切实落实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为优化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转变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尹悦[6](2021)在《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清末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变革时期,是物理课程正式纳入我国国家课程体系的时期,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完整意义的物理教科书的诞生时期,更是我国传统物理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转型时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研究选取20世纪以来11个时期的12套样本教科书,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对教科书中的电磁学部分进行梳理分析,科学地总结清末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电磁学内容的变迁特点,理性分析其变迁原因,揭示各时期社会背景与意识形态对教科书的深刻影响,由此得出启示,以期为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未来编纂提供历史参照,并为一线教师进行电磁学教学工作时提供一些建议参考。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说明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等问题。第二章讨论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的变迁历程。第三章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所在位置、课程性质以及所属教科书的变迁历程。第四章从中观层面讨论电磁学部分内容呈现方式和内容组织的变迁历程。第五章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从微观层面探讨电磁学部分的变迁历程。第六章总结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特点,分析其变迁原因并得出启示。通过研究发现,电磁学部分的变迁历程受到社会、科技、政治等外部因素以及课程改革、学生发展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如下特点:教科书中电磁学部分所在位置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前移;课程性质逐渐演进为既注重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属教科书册数由一册到二册逐渐变为多册;电磁学部分所占教科书的篇幅比例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篇幅所占总体篇幅比重约占总体教科书的30%左右;章节安排从分立化趋向于知识点相互结合的集中化;栏目设置的类型逐渐丰富,功能逐渐多样化;插图分类逐渐均衡化,插图总量呈现波折式增长趋势;知识点的编排顺序由直线式转向螺旋上升式,知识点的数量整体呈现波折状态;实验的类型逐渐增多,数量在波动中增长;题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类型及功能逐步多样化;电磁感应现象内容的发展经历了从多到少,从概括到具体的一个过程;语言表达在合乎各版本教科书所属时期的用语及用书习惯的同时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具有趣味性。据此,得出如下启示:教科书编写要坚持教科书试验与教科书研究相结合;教科书编写要在创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外有益经验;教科书的内容选择既要体现当前时代特征,同时又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科书的内容呈现要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凸显教科书的育人功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重视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张钟文[7](2020)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高中物理衔接不畅的问题一直是困扰高中物理教学的突出问题,虽然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良方。初、高中物理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建一个坡度较缓的“引桥”,让学生以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的步伐步入“引桥”,平缓地引他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人们对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终将迎来破解的转机。本研究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在关注人的核心素养构成和物理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功能的基础上讨论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对高中物理教学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尽管对知识的教学必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分层设置,但是物理学科的教学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应该有所间断的。教学的一贯性原则也要求初高中的物理教学进行更为有效的衔接,这将有利于中学物理课程和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从而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笔者以人教版的初、高中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教材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从内容的比较中找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点,再以核心素养的理论为支撑,寻求教学实践的可能性,并以实际教学的具体落实,来论证观点的可行性。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说明选题背景,分析内容的研究现状,介绍研究目的、方法、意义与创新点等等。第二章为核心素养理论介绍部分,主要包括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其相互关系。第三章为初、高中教材的各章节内容的分析,从章节内容的设置入手,进而分析相关联章节的具体内容。第四章是以力与运动部分为例来阐述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具体构想。第五章是以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实践案例来具体落实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教学。第六章是以教学实践的反思为基础,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出一些建议。

马晓妍[8](2020)在《深度学习视角下物理职前教师PCK转化现状及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十分重视教师教育工作。职前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预备队,了解职前教师知识水平对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以上背景从深度学习视角对物理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转化现状进行研究。论文共分五章,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知识组成要素分层梳理从而构建学科教学知识指标体系,依据指标体系设计调查工具调查物理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转化现状并结合深度学习水平层次对现状进行描述,依据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确定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组成要素等内容,结合各位学者对学科教学知识组成要素的观点,确定一级指标为课程知识、教学策略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以及评价知识。依据四个一级指标以及对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确定二、三级指标,由此构建物理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指标体系。通过对深度学习涵义、评价模式等内容的综述,从深度学习视角构建物理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转化现状评价指标来对现状进行描述。调查过程以物理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指标体系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作为调查工具,调查物理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转化现状。结合问卷统计及课堂观察的结果,依据深度学习水平层次评价指标得出物理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转化现状总体处于浅层学习阶段的结论。具体表现为:具备部分课程知识,但教学中体现不足;教学策略知识比较单薄,教学应用效率不高;了解部分关于学生知识,实际教学考虑较少;明确部分评价知识,实际教学应用较少。结合调查的结果初步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依据原因分析,为促进物理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如下策略:一、知识建构中提高学习主动性;二、迁移应用中增加实践经验;三、了解学情后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四、实践观摩后进行有效评价反思。

张恩德[9](2018)在《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变革》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4 0年来,中学物理教学思想与观念从双基到能力再到三维目标,最后上升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40年中学物理教学变革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培养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加强素质教育和动手实验;第三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实现三维目标与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第四阶段的主要特征为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40年来中学物理教学在四个方面取得硕果,但需要在平衡与和谐等方面进行反思。

胡扬洋[10](2018)在《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呈现科学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新高考改革以及课程改革相继成为热点和难点。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涉入深水区,教科书研究、教师教育改革逐渐成为焦点。现实中,教师群体包括物理等各学科教学的思想则一直以来缺乏进展和突破。改进这一现实需要找寻良好的契机和杠杆,教科书编写研究以及科学方法这一范畴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优势的选择。在当下,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呈现科学方法的研究亦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第1章引言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对整个研究给予界定。第2章研究综述选用了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分别对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学的思想史、我国物理教材编写与教材分析的思想史、思想史视角的汇交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综述了教科书框架与内容呈现的研究。第3章发掘并归纳了思想与现实中科学方法教育的观念与实践疑难,主要存在文化视域下的科学方法“有无”之争、我国科学方法教育的“显隐”之争以及科学方法教学的实践之困等三个方面。第4章对中外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首先确定了教科书的选取及其分析标准,进而分别梳理了我国教科书与欧美教科素呈现科学方法的特征,最后归纳了相应的启示。具体的研究共分为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理论研究、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编写研究以及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效果研究三个子研究。研究规划试图通过思想史、文本分析、叙事分析等研究方法,找到既切合我国物理教师群体理解物理教学的实际,又具有鲜明实践特征,且具备良好学理依据的理论系统和实践范例。研究Ⅰ共包括第5章和第6章。首先试图确定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在关于“科学方法”的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科学方法的历史内涵、哲学内涵以及在教科书中呈现时的教育内涵;其次,研究探讨了科学方法与物理学科之间关系模式的一种理论;第三,探讨了教科书文本书写的理论;最后,在相应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概念界定。基于理论研究的成果,研究建构了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类属的三维空间模型,并在这一分类框架下探讨了不同类属科学方法的内涵、特性及其功能。研究Ⅱ共包括第7章~第12章。首先,在科学方法类属三维空间的框架下,确定了高中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内容为物理学科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其次,论述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三种篇章形式以及呈现科学方法的三种陈述模式;第三,基于呈现内容与呈现形式的确定,制定了人教版新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方案;最后,基于方案,给出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单设专节”、“系统置入”以及“部分重构”的编写案例。研究Ⅲ为第13章。为检验呈现科学方法的效果,研究首先系统地探讨了呈现效果检验的方法论并进行了设计,共包括呈现科学方法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呈现科学方法对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影响以及呈现科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三个维度。第14章总结了研究结论并进行了综合讨论。结论认为科学方法相关理论建构体现出基本的合理性以及实践可用性,呈现科学方法的编写范例具有良好的范例价值,且呈现效果在教科书应用中得到了多维度的体现。

二、《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现状
    2.3 研究述评
3 理论基础
    3.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3.2 校本管理理论
    3.3 终身学习理论
    3.4 学习型组织理论
4 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方案设计
    4.2 调查过程
    4.3 调查结果分析
5 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中的问题及原因
    5.1 教师的认识不够明确,校本教研主体性缺失
    5.2 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参与校本教研积极性不高
    5.3 校本教研的氛围缺失,制度和规划有待完善
    5.4 校本教研的形式过于集中,内容狭隘脱离实际
    5.5 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理论和能力有待提高
6 改进策略
    6.1 树立教师研究意识,强化教师主体地位
    6.2 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保障教师校本教研时间
    6.3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营造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
    6.4 完善校本教研的内容,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
    6.5 加强专业引领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天津市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2)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开展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研究现状
3 理论基础
    3.1 科学哲学基础
    3.2 心理学基础
    3.3 教育学基础
4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与结果分析
    4.2 教师调查问卷设计与结果分析
    4.3 个案调查结果分析
5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开展中的成效及问题分析
    5.1 取得的成效
    5.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6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开展的改进措施
    6.1 教育部门层面
    6.2 社会层面
    6.3 学校层面
    6.4 教师层面
    6.5 学生层面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2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致谢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概念界定
    3.1 方法
    3.2 科学方法
    3.3 物理科学方法
    3.4 物理实验科学方法
    3.5 科学方法显性化
4 理论基础
    4.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4.3 终身教育理论
5 研究过程
    5.1 研究思路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工具
    5.4 研究对象
    5.5 变量控制
    5.6 研究内容
6 物理实验方案设计
    6.1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案设计
    6.2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案设计
    6.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方案设计
    6.4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方案设计
    6.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方案设计
7 教学实施及前后测分析
    7.1 前测分析
    7.2 教学实施
    7.3 后测问卷
    7.4 后测分析
8 研究结论与不足
    8.1 研究结论
    8.2 教学建议
    8.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科学方法梳理
    附录2 访谈内容
    附录3 科学方法检测后测题
    附录4 八年2 班后测结果统计
    附录5 八年5 班后测结果统计
致谢

(4)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叙事研究 ——以X中学李老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设计与实施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工具
        1.4.3 资料分析
        1.4.4 研究伦理
        1.4.5 研究效度
        1.4.6 研究过程
2 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综述
    2.1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
        2.2.1 中学物理实习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
        2.2.2 中学物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
    2.3 综述评析
    2.4 概念界定
        2.4.1 物理教师实践性知识
        2.4.2 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
        2.4.3 教育叙事研究
3 理论基础
    3.1 具身认知理论
    3.2 PCK理论
    3.3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理论
4 李老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叙事研究
    4.1 研究框架
        4.1.1 构建原则
        4.1.2 构建依据
        4.1.3 基本内容
        4.1.4 构建框架
    4.2 李老师实践性知识内容发展
        4.2.1 自我认知的发展
        4.2.2 科目知识的发展
        4.2.3 学生知识的发展
        4.2.4 情境知识的发展
    4.3 李老师实践性知识发展路径
        4.3.1 起步阶段——关注自我与教材
        4.3.2 转变阶段——关注学生与课程
        4.3.3 开阔阶段——关注情境与资源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
        5.1.2 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过程
        5.1.3 影响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因素
    5.2 研究展望
        5.2.1 教师个人层面
        5.2.2 外部环境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研究参与同意书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访谈记录分析表(节选)
附录四:观察提纲
附录五:观察记录分析表(节选)
附录六:三角互证记录表
附录七:研究参与者审核记录表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3.1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文献综述
        1.3.2 线上教育文献综述
        1.3.3 混合式教学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2.1 中学物理教学理论基础
    2.2 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2.3 教学模式分类及发展历程
        2.3.1 线下教学模式
        2.3.2 线上教学模式
        2.3.3 混合式教学模式
    2.4 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理论分析
        2.4.1 教学目标设置分析
        2.4.2 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2.4.3 教学逻辑关系分析
        2.4.4 教学实践方法分析
第3章 问卷调查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2 数据收集统计
    3.3 问卷结果分析
第4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4.1 中学物理线上教学概况分析
    4.2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4.2.1 线上教学PBL模式简介
        4.2.2 PBL模式发展历程
    4.3 中学物理教学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4.3.1 实验背景
        4.3.2 学校概况分析
        4.3.3 学情分析
        4.3.4 线上线下教学实践过程设计
    4.4 线上线下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4.4.1 实践结果分析
        4.4.2 问题分析实践总结
第5章 基于PBL模式线上教学课堂构建及案例分析
    5.1 基于PBL模式物理线上教学过程设计
    5.2 基于PBL模式线上教学案例与评析
    5.3 基于PBL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5.4 基于PBL模式物理线上教学案例分析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问卷
附录B:问卷信度
附录C:问卷效度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教科书研究现状
        1.2.2 国外教科书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教科书
        1.3.2 电磁学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的变迁历程
    2.1 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迁历程研究
        2.1.1 新中国成立前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迁历程
        2.1.2 新中国成立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迁历程
    2.2 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演进历程
        2.2.1 新中国成立前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演进历程
        2.2.2 新中国成立后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演进历程
    2.3 各时期课程标准(大纲)对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影响分析
        2.3.1 课时安排
        2.3.2 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第三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的宏观变迁研究
    3.1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所在位置的变迁研究
    3.2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课程性质的变迁研究
    3.3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所属教科书的变迁研究
第四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的中观变迁研究
    4.1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内容呈现方式的变迁研究
        4.1.1 篇幅设置的变迁历程分析
        4.1.2 章节安排的变迁历程分析
        4.1.3 栏目设置的变迁历程分析
        4.1.4 插图设计的变迁历程分析
    4.2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内容组织的变迁研究
        4.2.1 正文的变迁历程分析
        4.2.2 实验的变迁历程分析
        4.2.3 题目的变迁历程分析
第五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的微观变迁研究——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
    5.1 样本教科书中“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变迁分析
    5.2 “电磁感应现象”中有关概念的话语变迁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变迁特点
        6.1.1 宏观层面
        6.1.2 中观层面
        6.1.3 微观层面
    6.2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变迁原因
        6.2.1 外部影响因素
        6.2.2 内部影响因素
    6.3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变迁的启示
        6.3.1 从教科书编写角度
        6.3.2 从教科书使用角度
    6.4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核心素养
        2.1.1 核心素养的实质
        2.1.2 核心素养的结构
    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2.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
        2.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2.3 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3 初高中物理教材各章节内容分析
    3.1 章节内容设置与对比
        3.1.1 初中物理教材各章节内容设置
        3.1.2 高中物理教材各章节内容设置
    3.2 相关联章节分析
        3.2.1 声的部分
        3.2.2 光的部分
        3.2.3 热学部分
        3.2.4 力和力与运动关系部分
        3.2.5 电的部分
        3.2.6 磁的部分(磁体以及电磁相互作用部分)
        3.2.7 物质及其结构部分
        3.2.8 运动及其规律部分
        3.2.9 近代物理部分
4 衔接设计构想——以力和力与运动关系部分为例
    4.1 力的作用效果是切入点
    4.2 主题统一是前提
    4.3 分层设置是方式
    4.4 重力的教学是关键
    4.5 场景切换是途径
5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实践
    5.1 教材分析
    5.2 学情分析
        5.2.1 学生方面
        5.2.2 教师方面
        5.2.3 初高中教材编写特点的差别
    5.3 教学目标及应对策略
        5.3.1 教学目标
        5.3.2 应对策略
    5.4 衔接教学的具体实施
        5.4.1 课前准备环节
        5.4.2 教学展开环节
        5.4.3 惯性教学衔接与惯性参考系的介绍
6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片段设计
7 相关建议
    7.1 教材方面
    7.2 教师方面
    7.3 评价方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深度学习视角下物理职前教师PCK转化现状及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教师知识
        (二)学科教学知识
        (三)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
        (四)深度学习
        (五)研究启示及不足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流程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物理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理论探讨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学科教学知识与两种知识的辨析
    二、职前教师PCK构成要素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流程
        (二)具体指标设置
        (三)指标体系的专家评判与修正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PCK转化现状评价指标开发
        (一)评价指标的依据
        (二)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三)评价指标专家评判与修正
第三章 物理职前教师PCK水平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初步形成
        (一)初测问卷设计依据
        (二)初测问卷结构安排
    二、问卷的修正与发放
        (一)问卷的修正
        (二)问卷的发放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PCK转化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一)深度学习视角下L1课程知识调查结果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L2教学策略知识调查结果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L3关于学生的知识调查结果
        (四)深度学习视角下L4评价知识调查结果
第四章 物理职前教师PCK水平课堂观察及结果分析
    一、课堂观察量表的形成
        (一)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依据
        (二)课堂观察量表的结构安排
        (三)课堂观察量表的修正及试运行
    二、课堂观察实施过程
        (一)课堂观察实施流程图
        (二)确定观察对象及观察课题
        (三)进行课堂观察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PCK转化现状课堂观察结果
        (一)深度学习视角下L1课程知识观察结果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L2教学策略知识观察结果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L3关于学生的知识观察结果
        (四)深度学习视角下L4评价知识观察结果
第五章 职前教师PCK转化现状及专业发展策略
    一、职前教师PCK转化现状调查结论
        (一)学科教学知识转化现状处于浅层学习阶段
        (二)具备部分课程知识,但教学中体现不足
        (三)教学策略知识比较单薄,应用效率不高
        (四)了解部分关于学生知识,实际教学考虑较少
        (五)明确部分评价知识,实际教学应用较少
    二、职前教师PCK转化现状原因浅析
        (一)本科职前教师未来偏重继续深造
        (二)职前教师自主学习动力不足
        (三)对学生教学主体性的忽略
    三、物理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提出
        (一)知识建构中提高学习主动性
        (二)迁移应用中增加实践经验
        (三)了解学情后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四)实践观摩后进行有效评价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物理职前教师PCK指标体系专家问卷
附录二 物理职前教师PCK指标体系
附录三 职前教师PCK转化现状评价指标专家问卷
附录四 物理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调查问卷
附录五 物理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课堂观察量表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40年中学物理教学的历史演进
    第一阶段:1978—1989年
    第二阶段:1990—2000年
    第三阶段:2001—2011年
二、40年中学物理教学变革的成果
    (一)对中学物理课程性质和任务的认识不断完善
    (二)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三)中学物理课程资源日益丰富
    (四)物理教学的中国特色已经形成
三、40年中学物理教学变革的反思
    (一)把握好继承与创新关系,永葆物理教学平衡与和谐
    (二)切实加强物理教学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对教学反哺
    (三)加强中学物理教学资源跨市、跨区、跨校合作共享
    (四)重视中学物理教材建设,以综合视角深度研究教材

(10)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呈现科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设计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核心概念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科学方法教育的基础研究
    2.2 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学的思想史
    2.3 我国物理教材编写与教材分析的思想史
    2.4 思想史视角的汇交
    2.5 教科书框架与内容呈现的研究
第3章 科学方法教育的观念与实践疑难
    3.1 文化视域下的科学方法“有无”之争
    3.2 我国科学方法教育的“显隐”之争
    3.3 科学方法教学的实践之困
第4章 中外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现状研究
    4.1 教科书的选取及其分析标准
    4.2 我国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特征
    4.3 欧美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特征
    4.4 对比与启示
研究Ⅰ: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理论研究
    第5章 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基本理论
        5.1“科学方法”的历史与反思
        5.2“科学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历史与反思
        5.3 科学方法与物理学科的关系
        5.4 教科书文本书写的理论探讨
    第6章 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分类理论
        6.1 科学方法类属的“逻辑”与“历史”维度
        6.2 科学方法类属的“学科-思维”维度
        6.3 科学方法类属的三维空间
        6.4“科学实践”视域下的科学方法类属
研究Ⅱ: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编写研究
    第7章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内容
        7.1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内容的两类参照
        7.2 三维空间理论下呈现科学方法的类群确定
        7.3 科学方法内容厘定的原则
        7.4 呈现内容Ⅰ:物理学科方法
        7.5 呈现内容Ⅱ:科学思维方法
    第8章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形式
        8.1 呈现科学方法的篇章形式:专节/置入/重构
        8.2 呈现科学方法的陈述模式:提示/分解/诠释
        8.3 呈现科学方法的分解陈述
    第9章 人教版新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方案
        9.1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原则
        9.2 对样章的意见征集与反馈
        9.3 呈现科学方法的整体规划
    第10章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单设专节”的编写
        10.1 专节“物理学的方法”编写
        10.2 编写说明
    第11章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系统置入”的编写
        11.1 系统置入物理学科方法的编写
        11.2 系统置入科学思维方法的编写
    第12章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部分重构”的编写
        12.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重构
        12.2“机械能守恒定律”重构
        12.3“电场强度”重构
        12.4“楞次定律”重构
研究Ⅲ: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效果研究
    第13章 呈现科学方法的效果
        13.1 呈现效果检验的方法论与设计
        13.2 呈现科学方法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
        13.3 呈现科学方法对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影响
        13.4 呈现科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
第14章 综合讨论
    14.1 研究结论
    14.2 反思与建议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四、《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研究[D]. 王婷.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2]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 黄文婷.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践研究[D]. 刘平爽.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4]中学物理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叙事研究 ——以X中学李老师为例[D]. 戴瑞.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D]. 邵良余. 安庆师范大学, 2021(12)
  • [6]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研究[D]. 尹悦.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7]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D]. 张钟文.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1)
  • [8]深度学习视角下物理职前教师PCK转化现状及专业发展策略研究[D]. 马晓妍.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9]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变革[J]. 张恩德.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2)
  • [10]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呈现科学方法研究[D]. 胡扬洋. 首都师范大学, 2018(10)

标签:;  ;  ;  ;  ;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