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及侦查对策

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及侦查对策

一、有组织犯罪特征及侦查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莫明华[1](2021)在《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侦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扫黑除恶专项工作的深入推进,黑恶势力犯罪在专项行动的打击下开始向网络空间转型。当前我国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有所上升,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问题之一。为此相关部门专门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强调要加大力度整治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问题,并将其纳入扫黑除恶专项工作的常态化治理任务中。近年来,现实空间中的黑恶势力犯罪经过专项行动的打击后,逐渐向以网络空间为主战场的线上黑恶势力犯罪转型,这种以网络空间作为犯罪“场所”或者作案“工具”的黑恶势力呈现出隐蔽性强、涉案区域广、以电子数据为主要证据等特点。在这个新形势下,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的线索发现、案件定性、侦查推进和取证规则等都成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新难题。尽管目前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破案率在逐年提高,但在实务中,侦查机关仍然面临着诸多侦查困境:首先是这类案件的线索发现难;其次是由于黑恶势力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形式不同,造成执法主体对案件难以定性;再次是因为网络空间模糊了管辖地域,助长了犯罪组织的犯罪能力,导致侦查机关出现“后劲不足”,侦查工作难以推进的局面;最后是作案人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是非接触性侵害行为,导致证据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收集和使用。针对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侦查困境,公安机关应根据当前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发案情况,依据这类案件呈现出的新特点灵活制定侦查对策,具体包括以下策略:一是主动获取案件线索,扩大线索来源;二是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为执法主体提供明确的案件定性依据;三是加强侦查经营能力建设,健全全链条打击模式;四是以电子数据为主,提高侦查人员取证能力,建立完整证据链条,保障后续法律程序的有效推进。

李晏为[2](2021)在《少数民族地区黑恶势力犯罪的特征及侦查对策研究 ——以四川藏区为例》文中指出社会转型过渡时期使得社会管理存在着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给黑恶势力的滋生、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土壤和条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少数民族地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动向、新问题、新形势,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区域稳定、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黑恶势力犯罪与民族地域相结合,会因区域性地缘、文化与习俗等相关因素产生与一般涉黑恶犯罪相比独有的表现与特征。四川藏区作为藏区与内地宗教与藏文化交融的走廊,其独特的社会发展史和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交织致使其境域内黑恶势力犯罪所呈现出的特征极具代表性。从目前的犯罪形式来看,四川藏区涉黑犯罪的特征有着与当地社会现状紧密结合,与宗教、基层事务相融合的发展动向;涉恶犯罪呈现出与基层矛盾纠纷、村干部及保护伞问题相联系,以宗族、血亲关系为纽带,伴随着软暴力转化、非法放贷的特点。当前,侦办此类案件面临着线索核实难度大、打击范围不全面,联动机制有待健全、部门协作不够紧密,取证难度大、侦办难度大、受民族习惯法影响等诸多侦查难点。因此,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侦查工作:在线索研判方面。要强化线索排查、建设专业研判队伍,确保举报渠道通畅、做好保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在行业领域摸排方面。加强常态常治联动执法,加大基层技术投入力度,加强行业领域规范建设;在部门联动方面。公安机关应与多部门强化协作配合机制,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助力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走向深入;在证人证据方面。强化证人保护措施,树立经营意识广泛收集证据,形成证据链;把握几个关键点。注意涉及少数民族群体的特殊性问题,准确判断案件性质,精准把握案件特征认定以便侦查工作与后续诉讼相衔接,关注涉政治、宗教领域的黑恶势力犯罪,与维稳部门共享经验。

赵朋辉[3](2020)在《K市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治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黑社会组织由来已久,黑社会组织对正常的社会管理危害巨大。当前阶段黑社会组织犯罪呈愈演愈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黑社会组织呈现国际化、集团化的特点,因此黑社会组织研究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治理涉黑涉恶类犯罪,我国最近十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我国涉黑涉恶类犯罪的治理理论逐渐成熟。2018年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把“扫黑除恶”行动与当前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深度结合,翻开了我国治理涉黑涉恶组织犯罪的新篇章。本文主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犯罪学、侦查学、社会综合治理等学科知识,以我国K市为例,从多个视角分析对当涉黑涉恶组织犯罪的特征、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市级政府对涉黑涉犯罪的治理策略。将着重从公安机关视角出发,紧扣我国涉黑涉恶组织的特征和理论,归纳和总结了K市涉黑涉恶犯罪的现状,并从完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涉黑涉黑犯罪侦查、社会面综合治理方面提出自身的见解和意见,以提高K市对涉黑涉黑犯罪的防控治理能力,实现K市长治久安。

李文婧[4](2020)在《“套路贷”案件侦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市场经济呈现包容、开放性发展,民间对资本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迅速扩张,以民间借贷为幌子,实施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套路贷”违法犯罪在我国不断滋生、快速蔓延。此类案件被害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往往与黑恶势力交织,极易诱发各类暴力性及群体性事件,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市场经济秩序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已成为危害国家的一大“毒瘤”之一。由此产生的侦查问题亟需解决,侦查部门要做到新情况新应对,确保打准打实打主动,有效遏制“套路贷”案件的滋生和蔓延。基于新形势下“套路贷”案件给侦查工作带来的挑战,本文首先对“套路贷”作了简要概述,从“套路贷”的概念界定入手,描述了犯罪现状、基本构造和表现形式,并对适用法律进行分析;其次,“套路贷”案件不同于一般刑事案件,具有作案形式的“合法化”、“套路”设计的连环性、精神威胁的普遍化、运作过程的公司化以及犯罪模式的非接触性五大主要特点。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文献研究、调查访问以及对刑事判决书中的案例分析等方式,根据办案流程剖析、梳理出侦破“套路贷”案件的关键在于突破初查、追赃、取证、深挖扩线及侦查协作方面的难点。为解决侦查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侦查对策。首先,需要利用情报信息,主动拓宽线索渠道。其次,侦查人员作为主体也应提高甄别能力,准确适用法律。在整个侦查过程中,应注意围绕“套路”把握取证重点,构建完整的证据链条;始终强化案件的串并研判工作,拓展创新技战法;重点构建案件的联动协作机制。总之,只有发挥多方共治、多管齐下的力量,方能实现对“套路贷”案件的主动化、系统化、整体化打击,从而维护金融经济秩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苏权令[5](2019)在《公安大数据战略背景下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1月,党中央及国务院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当前黑恶势力犯罪活动越来越隐蔽化、智能化、涉政化、软暴力化,具有涉案范围广、涉案人员多、涉及具体罪名多、时空跨度大的特点,并且存在发现难、侦办难、抓捕难、取证难、定性难之特性,该类案件侦查的难度系数较高。随着公安部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加快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本文欲借智慧公安建设的契机,针对当前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缺乏大量的情报线索信息进行研判、缺乏智力手段支撑难以长期经营、缺乏合成作战机制无法实施精准抓捕,因传统侦查模式落后导致难以掌握犯罪链条,进而导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体推进缓慢等难点问题,充分借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生成情报信息、更新侦查手段,为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侦查重点难点提供智力支撑,为更好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有效的意见参考。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语,正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黑恶势力犯罪等名词概念的基本解析。由于黑恶势力并非法律上的专业术语,而是社会学上的概念,在公安实战中常被引用,且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黑恶势力犯罪”这一表述可以在法律文书上使用,因此,本文将从具体内涵和外延等方面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剖析,以达到厘清本文研究对象的概念和范畴和论证清晰这一社会学概念的目的。第二部分主要对我国当前黑恶势力犯罪的基本现状进行全面深入剖析,精准把握黑恶势力犯罪的新旧规律特点,在宏观上把握产生黑恶势力犯罪的领域、行业,为提高主动发现、高效侦破黑恶势力犯罪提供更多的借鉴意见和侦查路径。第三部分从办案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在侦办过程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难点瓶颈以及迫切需要重点解决的综合性问题,普遍存在案件线索数量少、渠道少,情报信息精准度低、可用率低,侦查策略智力支持不够、侦查手段落后,证据获取难度大、收集不充分,合成作战合力不足、效能较低等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整体进度。第四部分主要参考全国智慧公安建设情况及广东省公安厅提出“智慧新警务”落地建成情况,深入分析在公安大数据战略背景下,大数据驱动侦查能够为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侦办提供智力支撑的可行性分析,同时以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侦查难点问题切入,为智慧公安落地、建设提出一定建设性意见。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紧紧扣住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侦查的难点问题,充分挖掘大数据侦查对该类案件侦破所能提供的破题之措、破局之法。一是从宏观上要解放传统的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侦查思维和侦查模式,将大数据思维和侦查思维相结合,实现侦查模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二是从服务实战的角度建立与大数据侦查相适应的侦查机制、信息系统,以便更好地服务实战;三是从微观上推进大数据驱动下侦查策略的优化升级,以便能够提高侦查效能。

徐芳[6](2019)在《我国黑恶势力犯罪侦防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关于黑恶势力的概念认定问题,尽管世界各国理论与实践在认知上各不相同,但其对社会秩序的危害却是有目共睹的,各国都在积极寻求预防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有力对策。黑恶势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有组织的逐步升华与发展的过程,它一直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0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层面开展过多次“打黑除恶”的专项行动,在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相关的黑恶势力犯罪,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安定有序的生活环境。但是我们也需要认清这样一个社会现状,即黑恶势力的发展速度,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与多样化,在目前相关社会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其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其危害亦不可小视。因此,为了遏制黑恶势力滋生发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探讨黑恶势力的侦查对策和构建侦防的长效机制就成了我国公安系统扫黑除恶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共分为四章展开论述,主要思路是按照先厘清研究对象及其特点,接着进一步分析我国历来“打黑除恶”和当下“扫黑除恶”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找准“扫黑除恶”工作的难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第一章主要是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了解当前我国对黑恶势力及黑恶势力概念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研究更为注重,自2018年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以来,黑恶势力概念才被更多的提及,对其进行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该章共分为三节,首先阐述了我国黑恶势力的概念与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黑势力犯罪的特点,最后进一步分析针对不同发展阶段黑恶势力所开展的打击行动。第二章则是在第一章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黑恶势力犯罪在中国大地上经过多次专项行动后却依然屡禁不止的原因,包括黑恶势力犯罪自身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原因以及黑恶势力犯罪侦查工作存在的难点。第三章主要从侦查的角度积极应对黑恶势力犯罪,打击黑恶势力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基础就是情报信息。该章第一节着重从扫黑除恶的情报基础业务建设和反黑队伍建设展开论述,认为打击黑恶势力工作中最为重要一项工作内容就是打击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并在第二节强调了扫黑除恶与反腐的“同步路径”。最后一节则是从扫黑除恶工作的合成作战角度提出应对之策。第四章从社会治理层面寻求构建我国扫黑除恶工作的长效机制,试图从法律、经济、社会治理、以及应对网络黑社会的兴起等方面的角度去探讨构建全面的扫黑除恶治理体系。

王锡章[7](2017)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社会矛盾冲突日益突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蔓延之势。从实践情况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中证据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紧张尤为明显。面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侦查取证实践中的诸多难题,文章首先从犯罪学、刑法学、侦查学三个学科视角,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研究学术史进行了梳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侦查管辖制度、立案程序、强制措施体系、侦查讯问制度、律师介入侦查等方面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面临的程序法困境进行了探讨,并从证据法角度对当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侦查取证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文章结合具体案例从公安机关的侦防体制、公安机关内部的侦查权力分工、侦查措施手段等方面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中的制度性困境以及具体对策措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证。文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侦查取证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侦查取证指引,进而充实国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侦查取证问题研究的理论实践和学术经验,为当代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治理问题提供两方面的建议。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分别从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侦查学等多学科出发,用不同视角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证据体系进行考察,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并对一些理论观点进行了修正,希望以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立法者的反思,促进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完善。此外,文章尤其提倡在对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上的“治理思维”,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活动纳入公安机关警务行动、国家的社会治理行动体系之中进行考察;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视为一种社会问题进行治理,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进行特别立法,以实现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有效治理,这对于提升公安机关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任永前[8](2015)在《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提出有效的措施,明确该类犯罪的特征、分析其成因,进而掌握防控对策之提出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尽管具有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一般特征,但是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独特的性质与形成原因。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人均占有不均,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这一地区的民族成分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比较大。全国范围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西北地区同样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问题甚至比其它地区更为严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民族问题、发展不公问题以及社会腐败相结合,使得西北地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特殊的地域特点,研究这一地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稳定,当然也直接关系到西北地区人民生活的安宁和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和谐稳定。从组织形态上来看,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严密性相对较低,尚处于低级阶段,但是组织内成员较为稳定。组织构成人员的民族成分相对复杂,文化程度较低且经济状况较差。而且,近年来,未成年人参与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经济方面以资金来源的非法化、涉及行业的特定性以及以合法经营为掩护的模式基本成形为特征。该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多表现为暴力手段的犯罪,且多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该类犯罪大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和一定行业内活动,犯罪成员多为主动参与犯罪。被害人方面,自然人和单位都是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侵害的对象。就自然人被害来说,分布于各年龄阶段。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害人所受侵害具有多重性特征,但是,被害人所受损害的经济性特征明显。与受害状况相比,受害人所获补偿显得不足。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西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阶层的分化等原因,对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形成起到了共同的作用。此外,我国相关法律以及防控机制的缺陷也对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引发原因的极端复杂性,不但单一的法律措施很难奏效,即便是现行刑法规定,也存在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具体表现在形式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大的方面。作者在文中通过对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历史考察和现实调研,分析和总结了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以及引发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在借鉴美、日、意、德等国和国际社会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经验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王燕飞[9](2014)在《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述评》文中认为引言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经历了十余年(1997—2012年),发表与出版了众多论着,所创造与累积的知识成就是令人可喜的。然而,从其知识生产、演化、建构的形态与社会过程来看,无论是宏观整体层面所表现出的不断创新与重大推进的进路与气象,还是微观个体层面所显示出的研究者个体所持续奉献与不断进取的知识创造的含

廖炜[10](2008)在《论有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文中提出有组织犯罪数量迅速增长,大有滋生蔓延之趋势,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控制和打击有组织犯罪已成为预防犯罪的重中之重。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这种邪恶犯罪势力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注意,针对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遏止,也是一种必然。

二、有组织犯罪特征及侦查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组织犯罪特征及侦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调查访问法
    1.5 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概述
        1.5.1 相关概念界定
        1.5.2 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司法认定
2 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现状及特点
    2.1 案件总体情况
        2.1.1 司法机关判决案件情况
        2.1.2 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情况
    2.2 案件类型特点
        2.2.1 黑恶势力犯罪的网络化
        2.2.2 网络化的黑恶势力犯罪
    2.3 作案手段特点
        2.3.1 作案手段复杂多样
        2.3.2 作案方式具有非接触性
    2.4 涉案人员特点
        2.4.1 涉案人员类型
        2.4.2 涉案人员身份
        2.4.3 涉案人员关系
    2.5 作案区域特点
        2.5.1 跨地域分布
        2.5.2 案件类型的地域性分布
3 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侦查难点
    3.1 线索发现方面存在的主要难点
        3.1.1 犯罪行为网络化,隐蔽性增强
        3.1.2 被害人报案少,公安机关受案率低
        3.1.3 涉案人员较多,组织层级复杂
    3.2 案件定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难点
        3.2.1 执法人员对案件难以定性
        3.2.2 法律规定模糊不清
    3.3 推进侦查方面存在的主要难点
        3.3.1 犯罪链条长,全链条打击难
        3.3.2 组织结构复杂,作案人身份查证难
        3.3.3 缺少专业侦查力量支撑,导致贻误战机
        3.3.4 各地侦查技术设备发展失衡,科技支撑不足
    3.4 证据收集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难点
        3.4.1 证据电子化,数据易灭失或篡改
        3.4.2 案件时间跨度大,证据及时收集难
        3.4.3 电子数据关联性弱,罪名认定难
        3.4.4 涉案地域范围广,取证难度大
4 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
    4.1 主动获取线索,拓宽线索来源
        4.1.1 开展打击成果宣传,提高线索及证据的辨识度
        4.1.2 加强网络阵地控制,监测网络空间涉案信息
        4.1.3 提高被害人报案积极性,完善受案立案工作
        4.1.4 创新卧底侦查模式,深入查找案件线索
        4.1.5 建立可疑人员信息库,依靠大数据侦查
    4.2 完善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案件定性依据
        4.2.1 借鉴国外有组织犯罪立法经验,完善侦查制度建设
        4.2.2 提升侦查人员法律应用能力,准确认定案件性质
    4.3 加强侦查经营,健全全链条打击模式
        4.3.1 沿信息流、资金流,查清犯罪产业链条
        4.3.2 以一案带多案,建立同步侦查、统一收网模式
        4.3.3 以电子设备、账号为纽带,锁定作案人身份
        4.3.4 开展信息化执法培训,提升侦查业务能力
        4.3.5 及时更新技术设备,保障证据高效收集
    4.4 以电子数据为主,建立完整证据链
        4.4.1 及时固定证据,防止证据灭失
        4.4.2 重点提取电子数据,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4.4.3 收集外围证据,保障电子数据关联性
        4.4.4 突破嫌疑人口供,完善证据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少数民族地区黑恶势力犯罪的特征及侦查对策研究 ——以四川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系统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调查访问法
2.四川藏区黑恶势力犯罪现状及特征
    2.1 四川藏区黑恶势力犯罪现状
        2.1.1 涉黑犯罪现状分析
        2.1.2 涉恶犯罪现状分析
    2.2 四川藏区黑恶势力犯罪典型案例
        2.2.1 涉黑典型案件与简析
        2.2.2 涉恶典型案件与简析
    2.3 四川藏区涉黑犯罪特征
        2.3.1 涉黑犯罪组织特征
        2.3.2 涉黑犯罪经济特征
        2.3.3 涉黑犯罪行为特征
        2.3.4 涉黑犯罪危害特征
    2.4 四川藏区涉恶犯罪特征
        2.4.1 涉恶犯罪集中于农牧区,矛盾纠纷难控
        2.4.2 村干部监管弱化,“保护伞”问题出现
        2.4.3 涉恶犯罪暴力性隐匿,“软暴力”显现
        2.4.4 涉恶犯罪成员多以宗族、血亲关系为纽带
        2.4.5 涉恶犯罪中存在非法放贷问题
3.四川藏区黑恶势力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经济领域
        3.1.1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1.2 经济收入不平衡
    3.2 社会领域
        3.2.1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3.2.2 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3.3 文化领域
        3.3.1 传统历史文化影响
        3.3.2 宗教文化传播影响
        3.3.3 陈规陋习依然残存
4.四川藏区黑恶势力犯罪的侦查困境
    4.1 线索收集方面的困境
        4.1.1 信息来源较为匮乏,线索核实难度大
        4.1.2 摸排机制尚未完善,打击范围不全面
    4.2 侦查协作方面的困境
        4.2.1 联动机制有待健全
        4.2.2 部门协作不够紧密
    4.3 取证侦办方面的困境
        4.3.1 犯罪活动隐蔽,取证难度大
        4.3.2 案件情况复杂,侦办难度大
        4.3.3 精准靶向不足,打击质效低
    4.4 藏区民间调解的影响因素
        4.4.1 藏区民间调解的脉络
        4.4.2 群众信教信规不信法
5.少数民族地区黑恶势力犯罪的侦查对策
    5.1 强化线索排查,注重情报研判
        5.1.1 确保举报渠道通畅,做好保密工作措施
        5.1.2 主动全面深入摸排,深挖彻查黑恶线索
        5.1.3 保障线索专业研判,有力把控安全形势
        5.1.4 建立有奖举报制度
    5.2 加强常态化联动执法,整顿重点行业领域
        5.2.1 加强常态常治联动执法
        5.2.2 加大基层技术投入力度
        5.2.3 加强行业领域规范建设
    5.3 寻求多部门联动,强化协作配合
        5.3.1 公安机关和纪委监察部门联合侦办
        5.3.2 公安机关和检法部门建立定期会商制度
        5.3.3 公安机关主动和组织、民政部门对接
        5.3.4 加强与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协作配合
        5.3.5 强化打击质效,成立专业队伍
    5.4 强化证人保护制度,树立经营意识
        5.4.1 强化证人保护措施
        5.4.2 树立经营意识
    5.5 少数民族地区涉黑恶犯罪侦查对策之关键点
        5.5.1 准确区分民族问题和涉民族因素问题
        5.5.2 准确把握民族地区涉黑恶犯罪的特征认定
        5.5.3 注意涉及少数民族群体的特殊性问题
        5.5.4 防范政治领域渗透,加强宗教领域监督
        5.5.5 探寻民族地区扫黑除恶和维稳工作的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K市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黑社会组织犯罪研究综述
        (二)国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四、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我国涉黑涉恶犯罪治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我国涉黑涉恶组织的基本概念
        (一)黑势力的概念
        (二)恶势力的概念
        (三)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分类
    二、我国涉黑涉恶组织的四个特征
        (一)组织特征
        (二)经济特征
        (三)行为特征
        (四)危害特征
    三、我国涉黑涉恶犯罪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涉黑涉恶犯罪成因理论
        (二)涉黑涉恶犯罪侦查理论
        (三)社会综合治理理论
第二章 K市涉黑涉恶犯罪总体概况
    一、K市基本状况
    二、K市扫黑除恶历史发展
        (一)K市扫黑除恶案件总体性分析
        (二)K市涉黑涉恶案件的总体态势
    三、K市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效
第三章 K市涉黑涉恶犯罪治理困境剖析
    一、K市政府自身体制困境
        (一)组建专业打击队伍难
        (二)涉黑保护伞查证难
    二、涉黑涉恶组织犯罪侦查困境
        (一)涉黑线索发现难
        (二)查证审讯突破难
        (三)涉黑证据收集难
        (四)组织成员查清难
    三、涉黑涉恶组织社会面治理困境
        (一)社会面综合监管难
        (二)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不完善
第四章 K市涉黑涉恶犯罪治理优化策略
    一、强化治理主体及其职能建设
        (一)强化专业组织建设
        (二)强化监察,打击“保护伞”
    二、优化涉黑涉恶组织犯罪治理策略
        (一)加强情报收集
        (二)强化审讯策略
        (三)强化证据收集
        (四)树立侦查意识
    三、强化社会综合治理
        (一)强化重点领域与群体的有效防控
        (二)加强涉黑涉恶宣传工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套路贷”案件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套路贷”的概述
    2.1 “套路贷”的涵义
        2.1.1 “套路贷”的概念
        2.1.2 “套路贷”与其他民间借贷行为的区分
    2.2 “套路贷”的现状
        2.2.1 发案呈爆炸式增长
        2.2.2 发案地域分布明显
        2.2.3 案件所涉罪名复杂
    2.3 “套路贷”的基本构造
        2.3.1 瞄准特定目标
        2.3.2 签订虚高合同
        2.3.3 制造逾期陷阱
        2.3.4 平账垒高债务
        2.3.5 软硬暴力索债
    2.4 “套路贷”常见的表现形式
        2.4.1 针对房产实施的“套路贷”
        2.4.2 针对车辆实施的“套路贷”
        2.4.3 针对债权等财产性权益实施的“套路贷”
    2.5 “套路贷”的适用法律分析
        2.5.1 关于“套路贷”的法律规制
        2.5.2 “套路贷”的罪名适用问题
        2.5.3 “套路贷”的法律认定问题
3 “套路贷”案件的特点与危害
    3.1 主要特点
        3.1.1 作案形式的“合法化”
        3.1.2 “套路”设计的连环性
        3.1.3 精神威胁的普遍化
        3.1.4 运作过程的公司化
        3.1.5 犯罪模式的非接触性
    3.2 现实危害
4 “套路贷”案件的侦查难点分析
    4.1 案件初查方面存在的难点
        4.1.1 线索来源渠道狭窄
        4.1.2 民事裁判预设障碍
        4.1.3 刑事规制模糊
    4.2 追赃挽损方面存在的难点
        4.2.1 资金流向复杂
        4.2.2 核心财务人员隐蔽性强
        4.2.3 赃款赃物合法化
    4.3 调查取证方面存在的难点
        4.3.1 实物证据不易获取
        4.3.2 言辞证据难以突破
        4.3.3 电子数据利用率低
    4.4 深挖扩线方面存在的难点
        4.4.1 碎片化打击现象严重
        4.4.2 受害群体量大面广
    4.5 侦查协作方面存在的难点
        4.5.1 信息互通不顺畅
        4.5.2 公、检、法认识不统一
5 “套路贷”案件的侦查对策
    5.1 强化情报信息收集,多渠道拓展案件线索
        5.1.1 通过拓宽群众举报渠道获取线索
        5.1.2 通过多部门异常情况移送机制发现线索
        5.1.3 通过疑似警情的二次研判排查线索
        5.1.4 通过实施秘密侦查深度拓展案件线索
        5.1.5 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实现数据排摸线索
    5.2 提高甄别能力,准确适用法律
        5.2.1 规范接警要求,提高甄别能力
        5.2.2 准确适用罪名,完善立法规制
    5.3 厘清犯罪网络,全面追赃挽损
        5.3.1 核实公司性质,彻查组织架构
        5.3.2 沿着资金流向查明核心财务人员
        5.3.3 打击与追缴并重,全面追赃挽损
    5.4 围绕“套路”把握取证重点,构建完整证据链条
        5.4.1 注重全面突破言辞证据
        5.4.2 推动电子数据取证规范化
        5.4.3 围绕“套路”整合实物和言辞证据
    5.5 强化“套路贷”案件的串并研判工作
        5.5.1 拓展创新技战法,提升串并研判精准度
        5.5.2 拓展“套路贷”案件串并条件,提升侦查效率
    5.6 构建“套路贷”案件的联动协作机制
        5.6.1 构建公安机关与多部门的联合协作平台
        5.6.2 构建公安机关与检察院、法院的联席会商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公安大数据战略背景下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黑恶势力犯罪案件概念研究
    (一)黑恶势力犯罪的概念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解析
    (三)恶势力犯罪的概念解析
二、我国当前黑恶势力犯罪基本现状、特点和成因
    (一)当前黑恶势力犯罪的现状
    (二)当前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三)黑恶势力犯罪存在成因
三、当前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侦查的难点
    (一)情报线索信息匮乏,错过最佳侦查时机
    (二)缺乏智力手段支撑,长期经营难度较大
    (三)传统侦查方式落后,难以掌控犯罪链条
    (四)缺乏情报数据支撑,难以突破审讯取证
    (五)缺乏合成作战机制,无法实施精准抓捕
四、公安大数据战略为黑恶势力犯罪侦办所提供的智力支撑
    (一)公安大数据战略的发展
    (二)大数据公安战略提供智力支撑的可行性分析
    (三)大数据公安战略的智力支撑
五、公安大数据战略引领下黑恶案件侦查的路径选择与破局之法
    (一)大数据引领下侦查思维的丰富拓展
    (二)大数据引领下侦查模式的多元转型
    (三)大数据引领下侦查机制的构建完善
    (四)大数据引领下侦查策略的优化升级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黑恶势力犯罪侦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黑恶势力犯罪概述
    第一节 黑恶势力的概念与演变
        一、黑恶势力概念的认定与发展变化
        二、黑恶势力相关概念的认定
        三、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第二节 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
        一、黑恶势力滋生发展迅速
        二、黑恶势力地域和行业的分布范围广泛
        三、犯罪的经济目的明显
        四、犯罪形式呈高科技化倾向
        五、强大的政治渗透性
        六、犯罪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第三节 我国打击黑恶势力的几个阶段
        一、1983 年至1986 年为期三年“严打斗争”
        二、1996 年至1997 年严打整治行动
        三、2000 年以后的“打黑除恶”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第二章 我国扫黑除恶斗争的难点及反思
    第一节 黑恶势力犯罪蔓延的条件及原因
        一、社会条件
        二、文化条件
        三、经济原因
        四、政治原因
    第二节 黑恶势力犯罪的侦查难点
        一、案件发现难
        二、调查取证难
        三、案件收网难
    第三节 我国扫黑除恶侦防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规范与司法工作的衔接机制不完善
        二、治理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第三章 黑恶势力犯罪的侦查对策
    第一节 扫黑除恶的基础建设
        一、加强情报基础业务建设
        二、提高反黑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二节 构建扫黑除恶与反腐的“同频共振”机制
        一、构建扫黑除恶与打“保护伞”的同步查处机制
        二、建立扫黑除恶行动的保密机制,防止涉密信息泄露
    第三节 加强国际协助、国内协作,形成打击合力
        一、建立域内多部门的协作机制
        二、加强国际协助
第四章 构建防范黑恶势力犯罪的长效工作机制
    第一节 遏制黑恶势力滋生的基础土壤
        一、完善侦防黑恶势力的法律体系
        二、遏制滋生黑恶势力亚文化的蔓延
        三、切断黑恶势力犯罪的经济支持
    第二节 构建防范黑恶势力滋生的新型社会生态
        一、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二、净化网络环境,摧毁网络黑社会的生存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问题与问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来源
    1.2 研究综述
        1.2.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的犯罪学研究
        1.2.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的刑法学研究
        1.2.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的侦查学研究
        1.2.4 成果评价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实证研究方法
        1.4.2 规范解释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概念使用说明
    1.6 论文创新与框架
        1.6.1 论文创新
        1.6.2 论文框架
2 犯罪学视角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
    2.1 案件事实复杂:证据需求量大
        2.1.1 案件类型数量多
        2.1.2 组织存续时间长
    2.2 强大的对抗能力:证据获取困难度高
        2.2.1 组织、领导者反侦查经验丰富
        2.2.2 核心成员之间关系紧密
        2.2.3 核心成员与一般参与者关系松散化
        2.2.4“保护伞”是侦查取证的巨大障碍
3 实体法视角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
    3.1 相关规范梳理
        3.1.1“四个特征”的出台
        3.1.2“四个特征”的修正
        3.1.3“四个特征”的细化
        3.1.4 小结
    3.2“组织特征”:成立标志、人数与层级
        3.2.1 组织的成立标志
        3.2.2 组织的成员人数
        3.2.3 组织的结构与层级
    3.3“经济特征”:来源、用途与金额
        3.3.1 经济来源:非法与合法之间
        3.3.2 经济用途:直接与间接之间
        3.3.3 经济规模:定性与定量之间
    3.4“行为特征”:暴力性与有组织性
        3.4.1“软暴力”的类型
        3.4.2“有组织性”的表现
    3.5“危害性特征”:一定区域与行业
        3.5.1 一定区域的不确定性
        3.5.2 非法行业的行业属性
4 程序法视角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
    4.1 侦查管辖制度不适应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的需要
        4.1.1 侦查指定管辖制度立法不明,实践运行不畅
        4.1.2 职能管辖制度不利于侦查行动的整体推进
    4.2 立案程序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的困扰
        4.2.1“整体立案”之难
        4.2.2“个案立案”之弊
    4.3 强制措施体系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保障不力
        4.3.1 羁押措施不能有效服务于侦查
        4.3.2 指定场所监视居住不能合法适用
    4.4 侦查难度:讯问录像制度的弊端
    4.5 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增强:律师的介入
5 证据法视角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
    5.1 证据供给不足
        5.1.1 犯罪嫌疑人供述激励机制不足:污点证人制度的缺失
        5.1.2 证人作证保障机制不足:证人保护机制制度的缺陷
        5.1.3 侦查人员程序规范化意识不足:证据合法性的瑕疵
    5.2 证据要求特殊
        5.2.1 印证证明模式要求严
        5.2.2 确实、充分证明标准高
6 侦查体制视角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
    6.1 侦防分开导致侦查基础工作弱化
        6.1.1 社会监控能力弱化
        6.1.2 案件线索来源受限
        6.1.3 证据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全
    6.2 侦查权在公安机关内部过度分割
        6.2.1 权力分割增大侦查协作难度
        6.2.2 技侦分家弱化侦查效果
    6.3“联合专案组”办案模式的正当性存疑
        6.3.1“联合专案组”的合法性之疑
        6.3.2“联合专案组”的有效性之疑
    6.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程度不高
        6.4.1 缺乏案件经营意识
        6.4.2 合法、有效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能力不足
        6.4.3 运用特殊侦查措施的能力较低
7 证据指引:沟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与侦查实践的桥梁
    7.1“组织特征”取证指引
        7.1.1 组织的“稳定”
        7.1.2 组织的“规模”
        7.1.3 组织的“层级”
        7.1.4 组织的“纪律”
    7.2“经济特征”取证指引
        7.2.1 经济来源的证据
        7.2.2 经济用途的证据
        7.2.3 经济规模的证据
    7.3“行为特征”取证指引
        7.3.1 行为“暴力性”的证据
        7.3.2 行为“组织性”的证据
    7.4“危害性特征”取证指引
        7.4.1“保护伞”的证据
        7.4.2“称霸一方”的证据
        7.4.3“心理强制”的证据
        7.4.4“一定区域”的证据
        7.4.5“一定行业”的证据
        7.4.6“严重影响”的证据
8 结语:从个案侦查到问题治理
    8.1 个案思维模式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8.2 社会问题思维模式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8.2.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破坏了治安秩序
        8.2.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破坏了经济秩序
        8.2.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破坏了社会生活秩序
        8.2.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破坏了政治生活秩序
    8.3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治理
        8.3.1 治理的理念:从运动式治理到日常治理
        8.3.2 治理的基础:大数据与社会监控体系建设
        8.3.3 治理的手段:完善法律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动因与研究范围
        (一)研究动因
        (二)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一)实证调研的辐射区域
        (二)本文具体的研究方法
    三、预期创新
        (一)方法创新
        (二)内容创新
    四、需要克服的困难
        (一)调研范围相对有限
        (二)调研数据需要补强
        (三)SPSS统计软件需要充分利用
第一章 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历史与现状
    一、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历史变迁
        (一)哥老会在西北地区的兴起
        (二)辛亥革命时期西北地区的哥老会
        (三)中共争取哥老会共同抗日
    二、西北地区及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考察
        (一)西北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现状
        (二)西北地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现状
第二章 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
    一、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组织形态特征
        (一)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
        (二)组织构成人员的基本特征
    二、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司法处理的基本特征
        (一)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
        (二)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司法处理的基本特征
    三、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特征
        (一)资金来源的非法化
        (二)通常涉及利润较高、易于控制的行业
        (三)以合法经营为掩护的模式基本成形
    四、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被害人特征
        (一)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害人的自然特征
        (二)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害人所受损害特征
        (三)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害人的救济情况
第三章 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分析
    一、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文化原因
        (一)西北地区的“帮会文化”
        (二)西北地区的“民间风气”
        (三)西方犯罪亚文化对西北地区的影响
    二、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经济原因
        (一)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二)西北地区非法社会需求大量存在
        (三)西北地区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社会原因
        (一)西北地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阶层分化加剧
        (二)西北地区基层控制力的分散弱化
        (三)西北地区腐败犯罪中存在大量利益交换空间
    四、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心理原因
        (一)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及共同利益的不良需求
        (二)西北地区贫富分化所造成的反社会心理
        (三)西北地区封建行帮意识对成员心理的影响
        (四)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结构内部定型
    五、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法律原因
        (一)我国刑法的缺陷制约了有效打击西北地区涉黑犯罪
        (二)西北地区涉黑犯罪综合打击缺乏法律保障
第四章 比较视野下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理模式及其问题
        (一)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理模式概览
        (二)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治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域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理模式概览
        (一)国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理模式
        (二)我国港澳台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理模式
        (三)国际公约中体现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理模式
    三、域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全国防控体系
        (二)加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地方防控的针对性
第五章 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预防对策的完善
    一、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经济对策的完善
        (一)增加犯罪的经济成本
        (二)降低犯罪的收获效益
        (三)大力发展西北地区经济
        (四)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二、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公共政策
        (一)完善惩治腐败的制度建设
        (二)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三)完善社会保障的公共政策
    三、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事对策
        (一)完善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实体法律
        (二)完善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程序法律
        (三)惩治涉黑犯罪应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10)论有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组织犯罪的概念
二、有组织犯罪的特征
    (一) 犯罪的目的往往在于攫取“经济”利益, 并往往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施加影响
    (二) 犯罪手段具有残暴性, 除了采用传统的暴力手段之外, 装备也更趋与现代化, 还惯用各种拉拢腐蚀伎俩
    (三) 行动趋于隐蔽化、智能化, 并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 犯罪地域广阔, 犯罪活动呈现跨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三、有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
    (一) 强化情报信息工作, 广辟有组织犯罪案件信息的来源
    (二) 使用特情开展内线侦查
    (三) 设立专门的反黑机构, 加强专门的反黑队伍的建设, 采取特殊的侦讯措施
    (四) 从经济上限制、切断有组织犯罪的非法所得
    (五) 侦查部门应当适时开展专项斗争, 加大打击力度
    (六) 加强多警种、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实行整体作战和协同作战

四、有组织犯罪特征及侦查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空间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侦查研究[D]. 莫明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2]少数民族地区黑恶势力犯罪的特征及侦查对策研究 ——以四川藏区为例[D]. 李晏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02)
  • [3]K市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治理问题研究[D]. 赵朋辉. 河南大学, 2020(02)
  • [4]“套路贷”案件侦查研究[D]. 李文婧.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5]公安大数据战略背景下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D]. 苏权令.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6]我国黑恶势力犯罪侦防对策研究[D]. 徐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7]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取证问题研究[D]. 王锡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02)
  • [8]西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D]. 任永前. 吉林大学, 2015(07)
  • [9]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述评[J]. 王燕飞. 刑事法评论, 2014(01)
  • [10]论有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J]. 廖炜. 法制与社会, 2008(03)

标签:;  ;  ;  ;  ;  

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及侦查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