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一、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章列成[1](2021)在《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体育是体育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体育学科的一个发展阶段,通过大学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大学分布广泛,学生人数众多,国家对大学生体育教学问题十分关注,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关乎着我国大学生能否继续保持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当前,关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形成了丰富的科研成果,有利于广大研究者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规律,并不断完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在充分学习众多专家、学者有关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演变规律和发展特征值得期待。鉴于此,笔者尝试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梳理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对研究领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科研合作关系、重点内容和演变规律做细致的分析,并着重分析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些许参考。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并着重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对收录在CNKI(中国知网)中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1041篇文献进行不同层面分析,从多个角度把握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规律。研究分析结论如下:1.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2001-2020年间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作者、科研机构、文献来源期刊、学科、基金等整体呈现出明显离散分布特征。根据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发文量的变化,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8年),第二阶段(2009-2016年),第三阶段(2017-2020年)。2.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科研合作关系来看,2001-2020年间发表的文献,作者独立完成占比65.4%,合着率34.6%,多数作者以独立研究为主,合着率低,说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科研合作力量较低,主流研究力量是作者与机构单打独斗,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疏远。3.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内容来看,2001-2020年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重点是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教学改革、改革、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大学体育教学等,研究主题呈现离散分布特征。对研究重点进行动静态分析:静态分析中将研究主题分为大学体育教学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改革研究三类;动态分析中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出现了集中与分化的状态,2001-2008年相关研究不广泛但比较集中,2009-2016年研究主题增多、范围变广,2017-2020年研究逐渐深入,研究的具体应用也更加广泛。4.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前沿热点来看,体育教学、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和俱乐部是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前沿热点,并且形成了七大前沿知识群:对策、分层教学法、体育俱乐部、教学实践、模式、高校、改革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这几个主题研究方向可能是未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徐美园[2](2021)在《体育院校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院校作为游泳运动人才培养的摇篮,对游泳运动的发展、改善学生体质以及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游泳运动的特点,使其教学受场地以及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何提升游泳课内教学效果以及合理安排课外练习活动是游泳教学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所探究出来的游泳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游泳课内教学与课外练习活动进行融合,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在提高游泳课内教学效果以及合理安排课外练习活动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在深刻理解“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对体育院校游泳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体育院校游泳课教学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对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设计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院校游泳教学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游距、最终成绩,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

黄鹏[3](2020)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湖北普通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体育观念的不断推进,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日益完善,当前全国许多高等学校正在以不同方式的进行着教学改革,体育俱乐部作为现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第一准则,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体育锻炼的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目前,在已经实施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高校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大化的发挥老师的效用,也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同时,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校园体育文化创建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俱乐部这种教学形式集锻炼身体、加强交流、提升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一体,以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为目标,是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体育事业蓬勃向上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部分沿海发达城市及国家重点高校已经逐步开始实施,一些专家学者也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参照目前部分高校实行体育俱乐部模式的近况,为即将实行新型体育模式的大学供应了相关依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际和国内部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结合我国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深入研究其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经过本文的归纳与总结,希望能对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理论的有一定帮助;其次,通过对湖北省已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六所普通高校的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其开展俱乐部教学成功经验和不足,探索促进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发展的对策,提出改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建议,希望能对我省乃至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有所裨益。

朱荥荥[4](2020)在《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困境及实施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认为学校教育要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最为关键的就是能够打牢体育教育基础。体育课教学要求能够提高学生运动健康意识,树立终身运动的体育教学理念,因此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效果具有深远影响,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能够选择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教学效果。民办高校是高校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同时随着体育教学的发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校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但是当前在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少,对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民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更少。因此文章在进行研究时通过对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了解其教学困境,并提出实施策略,为推动俱乐部教学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分析表明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在教学上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目标简单、模糊,没有量化,可操作性不强,缺少分层次目标;(2)教学内容受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的限制;(3)教学方法陈旧,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4)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5)教学模式单一,固定不变;(6)运动效果不理想,无法培养运动习惯的目标,无法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7)学生对体育课上课形式、方式满意度低;(8)教师数量、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专项能力有限;(9)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的、不重视俱乐部教学模式。给出建议:(1)合理设定教学目标;(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3)多元化教学方法;(4)合理选择教学活动组织形式;(5)合理选择教学模式;(6)提升运动效果;(7)提高学生满意度;(8)提高师资力量;(9)更新管理人员观念。

张龙龙[5](2020)在《陕西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实施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在强大的经济体系支撑下跃居世界前三,也在国际社会建立了相当稳固的地位。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胜利,保持一定的国际地位,国家的经济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提升综合国力需要靠各类人才的贡献。人才是建设国家的保证,而高校则承担着家园建设者培养任务。所以高校的办学水平决定着人才的上限,也影响着国家建设者新老更替,从另一角度来看,则决定了国家发展命运,这也契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这一国家政策方针。而体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教育和适应能力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要做到成为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首先自身得保持一个健康体魄,然后才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合理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以适当方式纳入考核成绩。严格进行学生体育考核,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线以上者不能如期毕业,体现了国家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视,关注学生身体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促进了体育专业领域创新发展,推动质量标准提档升级[1]。而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灌输式教学,教学过程枯燥泛味,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因材施教。本文抽取陕西省10所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种类、领导态度及实施目的、管理结构、项目的设置、场地设备情况、师资结构、经费运作以及学生参与俱乐部的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得出本论文相应的研究结果。调查结果如下:陕西省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分为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以及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三种类型,其中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为主要活动形式;体育项目设置传统化,达不到学生实际锻炼需要,场地开放程度不高以及现有的场馆配备不完善,场馆设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存在部分场地不够用,部分场地处于空闲的现象,场地设施不能完全满足体育项目开设的需要;经费来源单一,以学校财政支出为主,自我创收和社会赞助以及学生会费等方式保证经费开支,导致经费不足;师资结构中,主要以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教授和副教授年龄偏大、人数较少,从职称、学历、年龄等几方面综合来看,师资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本文就以上问题给出相应合理的建议,进一步提高陕西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施,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社会和政府教育部门等多方面积极响应,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吴琪[6](2020)在《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适应了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兴趣需求,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教学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经历了起始阶段、规范建设阶段、发展阶段和提升阶段,通过7年的教学应用实践和运营改造,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下已经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色的一套完整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通过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其成功的教学经验可为其它学校的俱乐部教学提供经验借鉴。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历程、教学模式的特色、教学成就、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启示等方面做出分析与探讨,得出结论如下:5.1.1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教学采取的是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根据现有教学条件,围绕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指导思想指导下,规范教学程序,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组织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俱乐部与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的体育舞蹈课程的一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5.1.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及课外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利用教学场地,教学师资队伍的便利开展课内以及课外教学工作,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在培养目标、思想工作、教学形式与师资队伍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5.1.3影响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场地设施缺乏、学生学习经济负担重以及辅助课程设置缺乏常态化等。5.1.4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成功开展可为其它学校其它项目的俱乐部教学提供经验启示,主要是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教学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俱乐部的发展符合学校办学的需求、教师队伍专业化。

任夏尔[7](2020)在《山西省体育俱乐部啦啦操课程设计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啦啦操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的体育项目,在中国发展数10年的历程中,啦啦操以其团队协作、奋发向上、自信热情于一身的特点,从刚开始的仅限于高校体育项目发展到成为今天青少年风靡追求的体育时尚项目。它不仅能够促进各器官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为了加强青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应该积极发挥啦啦操在青少年儿童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视青少年儿童校外啦啦操俱乐部课程的学习与锻炼。近几年,随着体育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各种形式的啦啦操俱乐部相继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加入到啦啦操俱乐部的运动队伍中。在关于啦啦操俱乐部课程的相关调查中发现,各地啦啦操俱乐部均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均遇到诸多问题,目前,关于体育俱乐部中啦啦操的课程设计的研究还在完善中,研究理论基础滞后于啦啦操俱乐部的实践发展水平,因此,研究体育俱乐部啦啦操的课程设计已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研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积极探讨体育俱乐部啦啦操课程设计的模式,通过对山西省体育俱乐部啦啦操课程目标设立、课程内容构建以及课程评价这三方面基本状况的深入研究,找出不同类型啦啦操俱乐部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体育俱乐部啦啦操课程提供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研究结论如下:(一)山西省共有啦啦操俱乐部79所,其中学校俱乐部24所,社会俱乐部24所。社会啦啦操俱乐部是市场运营机制下的盈利性俱乐部。课程类型主要划分为:竞赛型啦啦操俱乐部、考级型啦啦操俱乐部与表演型啦啦操俱乐部。(二)在啦啦操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练员的学历背景以及所处年龄段、人数、从业经历都会对教学产生巨大影响。在抽样调查中的7所俱乐部中,竞赛型啦啦操俱乐部体育本科以上教师占比41.6%;舞蹈专业转型教师占比8%。考级型啦啦操俱乐部体育本科以上教师占比25%;舞蹈专业转型教师占比12.5%。表演型啦啦操俱乐部体育本科以上教师占比4%;舞蹈专业转型教师占比8%。(三)通过家长对啦啦操俱乐部课程的满意度调查分析,男士家长占23.9%,女士家长占76%,说明母亲更重视孩子课外兴趣班的培养。在关于文化程度的调查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6.9%;高中或中专占比34.5%;本科或大专占比54.1%;硕博士占比5.4%。根据调查分析,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更看重孩子的课外兴趣培养。通过对家长为孩子报啦啦操课程的动机分析,89.9%的家长认同啦啦操对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与培养优美仪态的价值,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体育项目更看重终身受益。84.7%的家长希望孩子能锻炼社交能力/学会与队友团结协作,培养精英型人才。71%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兴趣最重要,这部分家长偏向于低龄段。27.6%的家长认为要为孩子的做升学打算,这部分家长偏向于中学生。(四)竞赛型啦啦操俱乐部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参加国内外啦啦操比赛为训练目标。教练员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教学内容是以《2017-2020年中国啦啦操比赛评分规则》为参考进行教学,技巧性强,节奏紧凑。根据教师互评、家长与学生反馈、比赛成绩进行评价;考级型啦啦操俱乐部是以取得啦啦操“七彩星级”等级证书认证为教学目标。以提高身体素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意志品质,享受运动乐趣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全国啦啦操委员会编写的啦啦操“七彩星级”等级考试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教师自评,学生与家长反馈为评价方式。该课程类型的优势在于教学课程标准统一、普及性高;表演型啦啦操俱乐部是以参加各类表演为教学目标。注重提高学生不同种类啦啦操的律动感。以花球啦啦操、爵士啦啦操、街舞啦啦操组合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学生和家长互评、表演效果为评价方式。教学氛围轻松愉快,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张军[8](2019)在《改革开放40a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研究发展及热点演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认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40a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可归纳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8年)为起步探索阶段;第二阶段(1999—2008年)为高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9—2018年)为低速调整阶段.40a来,在高校体育教学研究领域具有一批高水平的学者和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为6个方面:①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②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③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体质的关系;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研究;⑤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⑥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杨建[9](2019)在《初中生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临汾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行,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完善健康保障逐渐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工作重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外体育俱乐部这一教学活动伴随体育教育改革应运而生,填补了传统学校体育的空白,促进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充分调动了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时间,使青少年的身心体验得到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进行研究,分析初中生在参加经历体验中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城乡差异以及家长对待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的态度、学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的影响因素等内容,对校外体育俱乐部的推行提出相应性建议,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本研究以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为研究对象,以临汾市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的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科学研究分析方法,对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初中生能更好的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的年级差异有动机倾向、意志品质、人际交往维度;性别差异有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维度;城乡差异有意志品质、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维度。(2)目前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的频次不容乐观,随着年级升高,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的人数及频次降低。学生中考升学压力学业负担加重,影响学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时间,导致在动机倾向、意志品质、情绪状态、人际交往、身体状态和自信上,七、八年级学生平均分值高于九年级学生。(3)在经历体验频次、以及家长在督促参加体育锻炼上,城市学生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乡村学生。家长对体育的认知度将影响学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也决定学生能否在经历体验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或者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家庭条件的不同将决定学生参加运动项目的多少。(4)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在选择运动项目上所占百分比相对较低,体育设施大多集中在市区,俱乐部在乡村宣传推广方面存在较大的劣势。(5)不同性别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存在差异,男生选择项目占比较高的集中在球类和室外项目上,女生在选择项目上主要集中在室内和舞蹈类项目,女生在体育活动选择项目中相对男生较为狭窄。在动机倾向、意志品质、情绪状态、情感体验、环境舒适度、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身体状态得分显示:男生在经历体验这几个维度中平均分均高于女生。(6)影响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的因素有:学校影响因素、家庭影响因素、个体影响因素、适应不良影响因素、自信自尊影响因素。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的学生中考高分成绩所占的百分比更高,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对中考体育成绩有促进作用。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强化学生加入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学校和家长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应从关心学生文化课成绩适当向学生参与校外体育俱乐部的积极程度转移,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平衡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男女差异、城乡差异、年级差异。(3)家长可多教导学生突破同伴和性别影响,勇于尝试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引导女生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更加广泛的参加适合自己的校外体育俱乐部运动。家长应该多关注健康问题和普及运动锻炼知识,了解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勤与学生沟通。(4)教育部门应该均匀化考核标准,实行多角度考评升学制度,简化各年级学业负担。(5)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和运营校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完善校外体育俱乐部管理和发展体系,充分体现出“体育健康”的文化特色。打造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多元化校外体育俱乐部,使其能够在城乡不同区域有所发展。

陈慧敏[10](2019)在《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级技能人才,办学特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进步和建设美丽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地快速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下,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羽毛球运动是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不仅可以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还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在学生毕业后继续锻炼,能够预防职业病,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虽然课余羽毛球俱乐部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但也折射出现行羽毛球俱乐部在运行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没有将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办学理念的优势融入其中,加上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剧增,就使得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现行运行管理方式与学生的现实需求不相匹配,制约了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的发展。本文通过阅读研究大量文献,分析了我国高校和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研究前沿,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对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完成了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管理提升策略的指标初选,运用特尔菲法建立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羽毛球俱乐部管理体系。旨在为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合理运行科学管理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兰州市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羽毛球俱乐部的良好运行及优质管理,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在学生未来职业体能素质方面举足轻重,同时能增加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底蕴和影响力。2)本文筛选出指标体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能够综合、客观、全面评价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管理的指标集合;此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强化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行理念,增强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水平和实践手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物质保障是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的基础,也是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管理的载体,其中场地的优良材质是关键,场地器材的标准配备是核心。4)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及合理的资金配备是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的有力支撑。5)一流的信息服务是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活动开展的平台;是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的有力跳板;是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教育改革的影响
        1.1.2 体育课程改革的促进
        1.1.3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可视化分析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释义
        2.1.1 大学体育
        2.1.2 教学模式
        2.1.3 体育教学模式
        2.1.4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
        2.1.5 科学知识图谱
    2.2 国内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2.1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
        2.2.2 国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
    2.3 科学知识图谱的研究概况
        2.3.1 科学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2.3.2 科学知识图谱在教学模式研究领域应用现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
        3.3.1 研究工具
        3.3.2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脉络
        4.1.1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
        4.1.2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空间分布特征
        4.1.3 小结
    4.2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科研合作关系分析
        4.2.1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整体情况分析
        4.2.2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作者合作情况分析
        4.2.3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机构合作关系分析
        4.2.4 小结
    4.3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内容分析
        4.3.1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4.3.2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内容静态分析
        4.3.3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内容动态分析
        4.3.4 小结
    4.4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前沿热点及演变分析
        4.4.1 前沿热点发展趋势之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4.4.2 前沿热点发展趋势之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4.4.3 前沿热点发展趋势之三: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
        4.4.4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体育院校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教学模式
        2.1.2 体育教学模式
        2.1.3 课内外一体化
        2.1.4 传统教学模式
    2.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2.2.1 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概况
        2.2.2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概况
    2.3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2.3.1 关于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概况
        2.3.2 关于体育院校游泳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概况
        2.3.3 关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的研究概况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录像观察法
        3.2.6 教学实验法
        3.2.7 逻辑分析法
    3.3 教学实验设计
        3.3.1 实验准备
        3.3.2 实验目的
        3.3.3 实验假设
        3.3.4 实验对象
        3.3.5 实验时间和地点
        3.3.6 实验器材
        3.3.7 实验过程
        3.3.8 实验进度设计
        3.3.9 实验流程设计
        3.3.10 实验组织形式
        3.3.11 实验条件的控制
        3.3.12 实验质量监控
        3.3.13 实验测量指标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效果分析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技术掌握情况分析
        4.1.2 实验组与对照组游距测试情况分析
        4.1.3 实验组与对照组最终成绩情况分析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调查情况分析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态度与兴趣情况分析
        4.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沟通与合作能力情况分析
        4.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锻炼习惯的情况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学生问卷评分量表
附录4 调查问卷效度评价表
附录5 教学进度表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附录6 部分原始数据
个人简历

(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湖北普通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概念相关研究
        1.3.2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特点相关研究
        1.3.3 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相关研究
        1.3.4 体育俱乐部教学对策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 概念界定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
    3.1 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3.1.1 师资力量现状
        3.1.2 教学中学生参与情况
        3.1.3 教学场地设施情况
        3.1.4 教学经费运作
    3.2 学生对教学现状的满意度
        3.2.1 课程内容的满意度
        3.2.2 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3.2.3 教学组织形式的满意度
        3.2.4 教学评价的满意度
        3.2.5 体育设施的满意度
    3.3 普通本科院校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
        3.3.1 教学组织结构
        3.3.2 体育俱乐部的经费运作
        3.3.3 体育俱乐部的场地设施建设
    3.4 构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路
        3.4.1 更新体育俱乐部教学理念
        3.4.2 建立体育俱乐部管理系统
        3.4.3 建立单项俱乐部
        3.4.4 分层次教学
    3.5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3.5.1 组织架构
        3.5.2 实施办法
        3.5.3 师资队伍建设
        3.5.4 体育俱乐部课程设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困境及实施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俱乐部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2.1.1 “俱乐部”式教学含义的梳理
        2.1.2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2.1.3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征
        2.1.4 体育俱乐部教学应用类型
    2.2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2.3 国外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质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归纳分析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困境
        4.1.1 教学目标的制定
        4.1.2 教学内容的选择
        4.1.3 教学方法的运用
        4.1.4 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4.1.5 课堂教学模式的安排
        4.1.6 运动效果的发现
        4.1.7 学生满意度
        4.1.8 教师教学能力
        4.1.9 管理人员观念
    4.2 俱乐部教学教学和非俱乐部教学对比分析
    4.3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4.3.1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4.3.2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4.3.3 多元化教学方法
        4.3.4 合理选择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4.3.5 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4.3.6 提升运动效果
        4.3.7 提高学生满意度
        4.3.8 提高师资力量
        4.3.9 更新管理人员观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一线体育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C 教学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D 高校管理层调查问卷
附录E 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陕西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实施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体育俱乐部概念界定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实施的现状
        3.1.1 陕西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实施的种类现状
        3.1.2 陕西省高校领导对体育俱乐部实施的态度及目的
        3.1.3 陕西省高校体育俱乐部项目设置与组织形式现状
        3.1.4 陕西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场馆设施与经费运作现状
        3.1.5 陕西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师资结构现状
        3.1.6 陕西省高校体育俱乐部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现状
    3.2 陕西省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和运行现状
        3.2.1 陕西省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现状
        3.2.2 陕西省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运行现状
    3.3 陕西省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学生参与现状
        3.3.1 学生课余生活现状
        3.3.2 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动机与态度现状
        3.3.3 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情况现状
        3.3.4 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的频率和时间现状
        3.3.5 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的影响因素现状
        3.3.6 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的运动效果和满意度现状
    3.4 影响陕西省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因素
        3.4.1 体育项目设置结构,经费渠道及场馆建设
        3.4.2 师资层次结构
        3.4.3 学生个体参与度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研究
        2.1.1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研究
        2.1.2 关于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概念研究
        2.1.3 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
        2.1.4 关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
        2.1.5 关于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
    2.2 关于体育舞蹈的相关研究
        2.2.1 关于体育舞蹈特点和作用的研究
        2.2.2 关于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研究
    2.3 关于体育俱乐部的相关研究
        2.3.1 关于体育俱乐部的功能与目的研究
        2.3.2 关于体育俱乐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的研究
    2.4 关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4.1 关于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势的研究
        2.4.2 关于高校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
        2.4.3 关于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田野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历程
        4.1.1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起始阶段(2013年)
        4.1.2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规范建设阶段(2014-2015年)
        4.1.3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阶段(2016-2018年)
        4.1.4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提升阶段(2019-2020年)
    4.2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教学模式
        4.2.1 教学条件
        4.2.2 指导思想
        4.2.3 教学目标
        4.2.4 教学内容
        4.2.5 教学方法
        4.2.6 教学程序
        4.2.7 教学管理
        4.2.8 教学评价
    4.3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色
        4.3.1 在培养目标方面
        4.3.2 在教学形式与师资队伍方面
        4.3.3 在思想工作方面
    4.4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教学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取得的成就
        4.4.1 在教学效果方面
        4.4.2 在竞赛与表演方面
        4.4.3 在升学方面
        4.4.4 在就业方面
    4.5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
        4.5.1 场地资源问题突出
        4.5.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4.5.3 学生学习经济负担重
        4.5.4 辅助课程的设置缺乏常态化
    4.6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启示
        4.6.1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4.6.2 教学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4.6.3 俱乐部的发展符合学校办学需求
        4.6.4 教师队伍专业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个人简历

(7)山西省体育俱乐部啦啦操课程设计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体育俱乐部
        1.4.2 啦啦操
        1.4.3 课程设计
        1.4.4 体育课程设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研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山西省体育俱乐部啦啦操课程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山西省啦啦操俱乐部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2 山西省啦啦操俱乐部课程设计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3.1.3 山西省啦啦操体育俱乐部师资情况调查与分析
        3.1.4 家长对啦啦操俱乐部课程的满意度调查
    3.2 啦啦操俱乐部教学模式中诸要素的研究与分析
        3.2.1 啦啦操俱乐部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3.2.2 啦啦操俱乐部课程设计原则
        3.2.3 啦啦操俱乐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体系的分析研究
        3.2.4 山西省不同课程类型的啦啦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3.3 山西省啦啦操俱乐部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3.3.1 竞赛型啦啦操俱乐部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3.3.2 考级型啦啦操俱乐部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3.3.3 表演型啦啦操俱乐部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3.3.4 山西省啦啦操俱乐部整体对于啦啦操的团队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4 山西省体育俱乐部啦啦操课程设计发展趋势
        3.4.1 竞赛型啦啦操俱乐部啦啦操课程设计发展趋势
        3.4.2 考级型啦啦操俱乐部啦啦操课程设计发展趋势
        3.4.3 表演型啦啦操俱乐部课程设计发展趋势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山西省啦啦操俱乐部基本情况
        4.1.2 山西省啦啦操俱乐部师资情况
        4.1.3 家长对啦啦操俱乐部课程满意度调查
        4.1.4 不同类型啦啦操俱乐部课程
    4.2 建议
        4.2.1 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体系,坚持青少年的运动需求为根本的出发点
        4.2.2 优化教练员结构,加强教练员啦啦操技能的专业素养
        4.2.3 优化俱乐部不同年龄的划分,以合作为前提的训练模式
        4.2.4 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为中心,构建科学合理的啦啦操教学内容体系
        4.2.5 注重多元评价,建立完善的俱乐部啦啦操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联系方式

(8)改革开放40a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研究发展及热点演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研究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
    2.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的作者及研究团队分析
    2.3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的机构分布特征分析
    2.4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3 讨论
    3.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3.2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3.3 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体质的关系
    3.4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研究
    3.5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3.6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4 结论

(9)初中生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临汾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校外体育俱乐部的概念
        2.1.2 经历体验的概念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动态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案例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初中生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现状
        4.1.1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频次分析
        4.1.2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频次与性别差异分析
        4.1.3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频次与年级差异分析
        4.1.4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频次与城乡差异分析
        4.1.5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活动时间分析
    4.2 初中生对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的认识分析
        4.2.1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认识的性别差异分析
        4.2.2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认识的年级差异分析
    4.3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运动项目分析
        4.3.1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运动项目性别差异分析
    4.4 家长态度与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分析
        4.4.1 家长态度与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城乡差异分析
        4.4.2 家长态度与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性别差异分析
        4.4.3 家长态度与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年级差异分析
    4.5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与学习关系分析
        4.5.1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与学习关系的性别差异分析
        4.5.2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与学习关系的年级差异分析
    4.6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维度分析
        4.6.1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维度性别差异分析
        4.6.2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维度与不同年级差异分析
    4.7 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影响因素分析
        4.7.1 学校影响因素分析
        4.7.2 适应不良影响因素
        4.7.3 家庭影响因素
        4.7.4 自信自尊影响因素
        4.7.5 个体影响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1.1.2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部署下高职体育的特殊性
        1.1.3 羽毛球俱乐部的良好运行利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高职院校
        2.1.2 俱乐部
        2.1.3 羽毛球俱乐部
        2.1.4 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管理
    2.2 关于我国羽毛球俱乐部的研究现状
        2.2.1 我国职业羽毛球俱乐部的发展状况研究
        2.2.2 我国高校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状况研究
        2.2.3 我国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管理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特尔菲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2.7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基本情况分析
        4.1.1 俱乐部学生基本情况
        4.1.2 俱乐部指导教师基本情况
        4.1.3 俱乐部物质保障情况
        4.1.4 俱乐部经费来源与使用情况
        4.1.5 俱乐部活动开展情况
        4.1.6 俱乐部信息服务情况
        4.1.7 俱乐部运行方式
    4.2 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管理基本情况分析
        4.2.1 相关制度分析
        4.2.2 评价方式
        4.2.3 监督情况
    4.3 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管理指标确定
        4.3.1 指标初选
        4.3.2 指标筛选
        4.3.3 指标权重确定
    4.4 提升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管理的对策
        4.4.1 加强学生奖励机制
        4.4.2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
        4.4.3 完善物质保障基础
        4.4.4 拓宽资金配备来源
        4.4.5 强化信息服务手段
        4.4.6 丰富活动开展内容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四、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可视化研究[D]. 章列成.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体育院校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D]. 徐美园.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湖北普通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 黄鹏.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3)
  • [4]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困境及实施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朱荥荥.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5]陕西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 张龙龙. 延安大学, 2020(12)
  • [6]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D]. 吴琪.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7]山西省体育俱乐部啦啦操课程设计的实证研究[D]. 任夏尔. 山西大学, 2020(01)
  • [8]改革开放40a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研究发展及热点演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张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9]初中生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临汾市为例[D]. 杨建.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兰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管理研究[D]. 陈慧敏.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