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强动员指挥自动化建设

着力加强动员指挥自动化建设

一、努力加强动员指挥自动化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刘加楼,吴强[1](2014)在《推进国防动员工作深入开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经过各级的艰苦实践和不懈努力,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也应看到,目前国防动员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平时的动员准备与实战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体制上的问题,还有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为使国防动员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向更高水平推进,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李亚东[2](2011)在《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应急准备应把握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参战力量是高度融合的诸军兵种联合部队、指挥手段是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作战空间是立体多维领域,这些对国防动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防动员平时准备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动员的速度和战争潜力的发挥,平时准备的深度将直接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我们必须

王诺贝[3](2010)在《当代外军后勤保障及其对我军的借鉴价值研究》文中提出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新军事变革进入了加速发展期。为适应军事战略和建军方针的调整,建设适应21世纪作战需要的后勤,外军对后勤保障的组织体系、保障理论、手段模式都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试图通过后勤领域的变革在新一轮军事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本文以美、俄、日三国军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检索、问题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主要内容:一是回顾概述军队后勤保障在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和信息化四个时代的基本情况,包括: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规模与构成、专业化与分工以及模式与制度。二是分别对美、俄、日三国军队后勤保障及其特点进行了剖析与归纳,认为美军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在后勤保障上呈现出以高科技为依托、战略投送为基础、民间支持为辅助和全球化布局的重要特征;俄军在现有条件下为适应国家军事战略转型的需要,其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为一体化联勤、信息化驱动、“模块化”编组和“常态化”战备;日军为扩大军事力量的职能范围,依据其国土地形和兵员状况的现实特点对后勤保障体制和模式进行了优化改造,三军一体、全方位机动和军民结合是其鲜明特色。三是在总结与论述了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一些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战争后勤保障实例,辨证的指出了外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得出外军后勤保障对我军后勤建设发展的重要启示。四是结合实际,对如何借鉴和参考外军后勤保障有益做法和经验以实现我军后勤保障跨越式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简报[4](2008)在《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对完成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政工条例”和“战时政治工作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特点,提出其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动员形态信息化与政治工作以机械化战争为背景的矛盾、动员模式精确化与政治工作“粗放型”的矛盾、动员手段科技化与政治工作手段科技含量低的矛盾、动员节奏快速化与政治工作反应速度慢的矛盾、动员力量社会化与政治工作社会渗透力弱的矛盾、动员环境复杂化与政治工作反动员能力弱的矛盾;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要遵循党管武装、信息主导、军地联合、以人为本、创新求实的基本原则;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要把为上级动员决心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强保证、为激发预备役官兵战斗精神提供强大动力、为整合协调军地动员力量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动员信息快速流动与利用提供政治安全保障、为有效遏制敌反动员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基本任务;加强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必须确立与动员形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运用与动员信息化特点相适应的方法手段、打造与动员要求相符合的人才队伍、创新与动员指挥相融合的指挥体制、形成与动员节奏相同步的工作作风。

丁国勤[5](2008)在《军队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未来信息化战争油料保障的精确性、高时效性对我军传统的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式提出了挑战,纵观我军油料保障理论的研究,主要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否实现以定性研究为主的油料保障理论到信息化油料保障的跨越,提高油料保障的精确性和时效性,做好当前我军“反台独”军事斗争油料准备,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型化的研究就成为目前我军油料保障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型研究以油料保障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建立定量化的决策模型为主要目的,是实现油料保障指挥决策信息化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当前油料保障领域有待深化和拓展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为了较为完整地反映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型化的研究过程,论文紧密结合部队作战油料保障流程,主要研究了五个方面的问题:①油料保障需求预测优化模型研究“精确保障”是未来信息化战争对油料保障的要求,目前我军传统的“超量预储”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的“精确保障”要求。因此,精确预测部队油料需求,是提高油料保障能力的关键。论文根据战时作战部队油料消耗可能出现的三种主要情况,分析了每种情况下部队作战油料消耗特点,分别建立了有针对性的灰色预测模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基于向量夹角余弦的组合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②油料布局优化模型研究科学合理的油料布局,可以缩短油料调运的时间,提高油料保障时效,可以产生显着的军事效益。论文结合我军油料布局现状,以未来反台独作战为背景,针对战时油料布局主要问题的优化决策建立了军队油库站布局优化模型、油料储备布局优化模型和油库站选址优化决策模型,并进行了实际运用。③油料调拨运输优化模型研究油料调拨运输,是战时将油料的筹措、储存、供应、补给等油料保障活动融为一体的纽带。作为油料保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对油料保障系统整体保障能力的形成与释放具有重大影响。部队战时油料调运主要强调其军事效益,与地方油料供应以经济效益为主有着本质区别,论文结合战时部队油料调运的特点,根据战时油料调运可能出现的情况,首先对传统确定性油料调拨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战时油料调运的模糊规划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进行了实现。其次,根据战时可能出现的单个油库担负一体化油料保障的情况,建立了单个油库有限量油车运输模型。最后,基于战时油料运输路径随时可能遭敌破坏的情况,建立了调运路径优化模型。建立的模型都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④战略支援油料保障优化模型研究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反台独作战背景,论文分析了我军东南沿海油料保障现状,发现战时,很可能会出现一线和二线油库不能满足部队作战油料的需求,这时必然要实施战略略支援。为有效提高战时战略支援油料保障能力,实现保障有力的目标,论文根据战时战略支援油料保障的两种决策情况,分别建立军队后方基地战略支援优化决策模型和地方油料保障资源战略支援优化模型,并进行了具体运用。⑤油料保障指挥决策系统研究鉴于未来信息化战争对油料保障指挥决策系统的需求,基于Multi-agent的自治性和协调性等特点,论文将Multi-agent技术引入到军队油料保障指挥系统,能够动态地协调海、陆、空及其他诸军兵种的油料保障,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油料保障一体化的要求,Multi-agent技术在军队油料保障指挥决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论文首先基于agent理论,将需求预测优化模型、油料布局优化模型、调拨运输优化模型、战略支援油料保障优化模型进行agent封装,然后基于multi-agent理论,建立了油料保障指挥决策系统的框架体系,为油料保障指挥决策系统研究提供了具体思路。论文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在油料保障理论体系上有所创新。信息化条件下,对油料保障指挥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军缺乏信息化战争油料保障的成功经验,论文率先系统提出部队作战油料保障模型化研究,对提高我军未来信息化战争油料保障的精确性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军事上,作战决定后勤,论文根据目前我军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方针,设计了反台独作战油料保障指挥链,对油料保障指挥链的主要活动建立了相应优化模型,最后根据未来信息化战争油料保障一体化的需求,基于multi-agent理论,给出了油料保障指挥决策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具体思路,实现了油料保障理论体系的创新。②油料调拨运输,是战时油料保障指挥链最重要的环节,调拨运输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油料保障系统保障力的释放。论文分析了战时油料调拨运输的特点,立足于军事上强调军事效益优先,经济效益其次的目标,首先基于战时油料调拨运输的模糊性和动态性,对传统的油料调运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油料调运的模糊规划模型,并给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思路。其次,基于战时可能出现的单个油库有限量运油车保障部队油料需求的情况,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了遗传算法设计。最后,基于战时油料运输的特点,明确了油料运输路径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三角数的油料运输路径优化模型,和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该模型更能体现油料保障指挥首长的意图,贴近实战需求。③未来信息化油料保障一体化的需求,使得我军传统油料保障指挥决策系统“孤岛式”和“烟囱式”研究模式遇到了瓶颈问题:1)因系统由不同的程序员在不同操作系统及网络环境下、用各种语言在不同时间开发,其接口各不相同,致使软件之间协同作业困难,集成困难;2)由于战争形势发展的不可预测性,使得军队油料保障问题变得极为复杂,如油源的选择、保障环境的动态与不确定性等,因此,需要设计一个适应作战环境的油料保障指挥决策系统模型。论文基于agent的自主性和multi-agent的协调性等特点,将建立的油料需求模型、油料布局优化模型、油料调运模型、战略支援油料保障模型封装为单个agent模型,设计了基于multi-agent的油料保障指挥决策系统框架体系,建立了基于Multi-agent的油料保障问题求解过程,并进行了基于Multi-agent的油料保障指挥系统建模,为油料保障指挥智能决策系统的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

鞠保栋,秦灿[6](2007)在《浅析人防指挥自动化建设》文中提出指挥自动化,是指在指挥体系中建立和运用指挥自动化系统,辅助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实现科学、高效的指挥控制与管理的活动。现在我军指挥自动化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而我国人防的指挥自动化建设则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一些地区的

徐文高[7](2006)在《扎实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应急动员准备》文中研究表明

王跃波,葛强林,于文浩[8](2006)在《加强我军战略运输能力建设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军事变革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军事强国都把增强战略运输能力作为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陆海空疆域广阔,维护国家统一和海洋权益任务严峻,加强战略运输能力建设更显紧要。从战略交通运输网建设、战略运输力量结构调整完善、交通运输动员能力与战略运输指挥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徐奎[9](2005)在《民兵建设如何适应信息化战争系列讲座之九: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省军区的基本任务和组织指挥》文中研究说明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是一体化的联合作战,除现役作战力量外,还将动员广大后备力量和人民群众参战支前,只有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协调行动才能形成联合作战的整体力量。省军区系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使用的军事机关,政府的兵役机关,其组织指挥功能的发挥,对于联合作战整体力量的形成乃至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省军区战时的基本任务和组织指挥问题意义重大。

谢天华[10](2005)在《国防动员信息化助力新军事变革》文中提出

二、努力加强动员指挥自动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加强动员指挥自动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2)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应急准备应把握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健全体制, 理顺关系, 着力增强国防动员平战转换能力
二、立足战时, 着眼需求, 准确掌握国防动员潜力
三、突出重点, 整合资源, 切实打牢动员组织基础
四、深化改革, 加强训练, 努力提高后备力量战斗力水平

(3)当代外军后勤保障及其对我军的借鉴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本文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第一章 军队后勤保障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军队后勤与军队后勤保障
        二、联合后勤保障和一体化后勤保障
        三、后勤保障社会化与全球化后勤保障
    第二节 军队后勤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确保全局原则
        二、预有准备原则
        三、突出重点原则
        四、整体保障原则
        五、灵活应变原则
        六、讲求效益原则
    第三节 军队后勤保障的基本理论
        一、后勤平等理论
        二、联合后勤保障理论
        三、一体化后勤保障理论
        四、后勤集约化理论
        五、后勤核心能力理论
        六、军事供应链管理理论
        七、军事后勤交易费用理论
第二章 军队后勤保障的发展演进
    第一节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后勤保障
        一、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
        二、后勤保障的规模与构成
        三、后勤的专业化分工
        四、后勤保障的模式
    第二节 热兵器时代的军队后勤保障
        一、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
        二、后勤保障的规模与构成
        三、后勤保障专业化分工
        四、后勤保障的模式
    第三节 机械化时代的军队后勤保障
        一、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
        二、后勤保障的规模与构成
        三、后勤保障的专业化分工
        四、后勤保障的模式
    第四节 信息化时代的军队后勤保障
        一、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
        二、后勤保障的规模与构成
        三、后勤保障的专业化分工
        四、后勤保障的模式
第三章 当代美军后勤保障及其特点
    第一节 美军后勤保障的历史回顾
        一、二战时期的美军后勤保障
        二、冷战时期的美军后勤保障
        三、冷战后美军后勤保障
    第二节 美军后勤保障体制与指挥体系
        一、美军后勤保障体制
        二、美军后勤指挥体系
    第三节 美军后勤保障的主要方式
        一、主动直达式后勤保障
        二、远程分离式后勤保障
        三、立体全维式后勤保障
        四、民力参与式后勤保障
        五、全球化后勤保障
    第四节 美军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坚持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理念
        二、建立紧密衔接的无缝隙后勤系统
        三、实现后勤全资产可视性
        四、强调企业管理方法在后勤中的运用
        五、广泛利用民力实施后勤保障
        六、积极拓展全球化后勤领域
第四章 当代俄军后勤保障及其特点
    第一节 俄军后勤保障的历史回顾
        一、二战时期原苏军后勤保障
        二、冷战时期原苏军后勤保障
        三、冷战后俄军后勤保障
    第二节 俄军后勤保障体制与指挥体系
        一、俄军后勤保障体制
        二、俄军后勤指挥体系
    第三节 俄军后勤保障的主要方式
        一、平战结合的区域式保障
        二、快速机动的立体直达式保障
        三、准确及时的优先式保障
        四、"模块化"的伴随式保障
    第四节 俄军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推进一体化联勤,提升整体保障能力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精确保障能力
        三、优化后勤力量编组,提升快反保障能力
        四、强化后勤战备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第五章 当代日军后勤保障及其特点
    第一节 日军后勤保障的历史回顾
        一、二战时期的日军后勤保障
        二、二战结束后日军后勤保障
    第二节 日军后勤保障体制与指挥体系
        一、日军后勤保障体制
        二、日军后勤指挥体系
    第三节 日军后勤保障的主要方式
        一、三军一体式保障
        二、全方位机动式保障
        三、军民结合式保障
    第四节 日军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加强一元化领导,发挥保障整体效能
        二、改革"烟囱式"后勤结构,强化三军联勤程度
        三、注重战储物资管理,提升不间断保障能力
        四、拓展利用民力范围,建立军民兼容保障体系
第六章 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主要经验与不足
    第一节 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特色比较
        一、后勤保障体制比较
        二、后勤指挥体系比较
        三、后勤保障方式比较
    第二节 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先进经验
        一、重视后勤理论研究
        二、突出后勤信息能力的关键作用
        三、大力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
        四、加快发展战略投送能力
        五、注重全球化后勤的运作
    第三节 当代外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
        一、美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以伊拉克战争为例
        二、俄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以第二次车臣战争为例
        三、日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
第七章 借鉴外军先进经验实现我军后勤保障跨越式发展
    第一节 我军后勤保障的发展回顾
        一、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的后勤保障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后勤保障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的后勤保障
    第二节 我军后勤保障改革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一、我军后勤保障改革的主要成就
        二、我军后勤保障改革存在的问题
        三、我军后勤保障改革未来的方向
    第三节 当前我军后勤保障的优势与不足
        一、我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二、我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不足
    第四节 实现我军后勤保障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我军后勤保障理论研究
        二、逐步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保障体制
        三、加强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
        四、加快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五、重视我军战略投送力量建设
        六、适时启动全球化后勤战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是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
        1.1.2 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1.1.3 是推进我军政治工作内容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研究设计
        1.3.1 论文研究框架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论文主要创新
第二章 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面临的矛盾
    2.1 动员形态信息化与政治工作以机械化战争为背景的矛盾
        2.1.1 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形态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2.1.2 政治工作仍以机械化战争为背景
    2.2 动员模式精确化与政治工作“粗放型”的矛盾
        2.2.1 精确化动员是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发展趋势
        2.2.2 政治工作仍沿袭“粗放型”的工作模式
    2.3 动员手段科技化与政治工作科技含量低的矛盾
        2.3.1 手段科技化是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重要特点
        2.3.2 政治工作科技含量严重低于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要求
    2.4 动员节奏快速化与政治工作反应速度慢的矛盾
        2.4.1 快节奏是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基本要求
        2.4.2 政治工作反应速度严重滞后于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节奏
    2.5 动员力量社会化与政治工作社会渗透力弱的矛盾
        2.5.1 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呈现日益社会化趋势
        2.5.2 政治工作缺乏有效的社会渗透力
    2.6 动员环境复杂化与政治工作对抗反动员能力弱的矛盾
        2.6.1 反动员的日益突出导致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环境更加复杂
        2.6.2 政治工作对抗敌反动员能力弱
第三章 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3.1 确立基本原则的依据
        3.1.1 依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本方针
        3.1.2 依据我军战时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3.1.3 依据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基本特点
    3.2 基本原则的内容
        3.2.1 党管武装原则
        3.2.2 信息主导原则
        3.2.3 军地联合原则
        3.2.4 以人为本原则
        3.2.5 创新求实原则
第四章 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
    4.1 为上级动员决心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强保证
        4.1.1 加强党委对动员行动的领导
        4.1.2 调整健全各级组织
        4.1.3 严格战场纪律与管理
    4.2 为激发预备役官兵战斗精神提供强大动力
        4.2.1 做好宣传鼓动工作
        4.2.2 组织进行心理防护
        4.2.3 大力开展优抚活动
    4.3 为整合协调军地动员力量提供有力支撑
        4.3.1 教育官兵树立全局和协同观念
        4.3.2 积极协调军地关系
        4.3.3 强化社会民众国防观念
    4.4 为促进动员信息快速流动与有效利用提供政治安全保障
        4.4.1 强化官兵信息主导意识
        4.4.2 加强信息核心部位的管理
        4.4.3 开展信息安全教育
    4.5 为遏制敌反动员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4.5.1 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
        4.5.2 加强军警民联防
        4.5.3 严格网络监控和维护
第五章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的对策
    5.1 确立与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形态相适应的政治工作思想观念
        5.1.1 由机械化条件下快速动员政治工作向信息化条件下快速动员政治工作转变
        5.1.2 由强调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为主向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与发挥作战功能相结合转变
        5.1.3 由以经验定性分析指导为主向定性与定量分析指导相结合转变
    5.2 运用与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信息化特点相符合的政治工作手段
        5.2.1 打造政治工作信息化平台
        5.2.2 采用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5.2.3 提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
    5.3 打造与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要求相匹配的政治工作人才队伍
        5.3.1 通过编组优化政工干部队伍组织结构
        5.3.2 通过“三级”任职培训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5.3.3 通过制度建设增强政工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5.4 创新与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指挥相融合的政治工作指挥模式
        5.4.1 完善军地一体的指挥体制
        5.4.2 构建网络一体的指挥体系
        5.4.3 采取灵活应变的指挥方式
    5.5 形成与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节奏相同步的政治工作作风
        5.5.1 节奏上把握一个“快”字
        5.5.2 程序上突出一个“简”字
        5.5.3 效果上注重一个“实”字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军队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型化研究历史
        1.2.2 美军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型研究与应用情况
        1.2.3 前苏军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型化研究情况
        1.2.4 我军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型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框架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油料保障需求预测模型
    2.1 引言
    2.2 油料保障需求预测依据和步骤
        2.2.1 油料保障需求预测依据
        2.2.2 油料保障需求预测步骤
    2.3 油料保障需求灰色预测模型
        2.3.1 建模机理
        2.3.2 预测模型建立
        2.3.3 预测实例
    2.4 油料保障需求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2.4.1 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2.4.2 模型算法
        2.4.3 预测实例
    2.5 基于向量夹角余弦的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
        2.5.1 符号说明及概念
        2.5.2 冗余预测方法的存在性及其判定
        2.5.3 预测实例
    2.6 本章小结
3 油料布局优化模型
    3.1 引言
        3.1.1 油料布局要求
        3.1.2 油料布局影响因素
    3.2 基于模拟法的油库站布局优化模型
        3.2.1 问题提出
        3.2.2 解决问题思路
        3.2.3 油库站网点布局模型组成
        3.2.4 基于模拟法的油库站网点设置
        3.2.5 计算实例
    3.3 基于 Slam 优化技术油料储备布局优化模型
        3.3.1 Slam 优化技术简介
        3.3.2 利用SLAM 仿真技术对油料储备布局的优化分析
    3.4 基于粗糙集的知识推理在油库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3.4.1 基本概念
        3.4.2 知识的表示及基于粗集的知识推理和化简
        3.4.3 军队后方油库布局优化知识推理
    3.5 本章小结
4 油料调拨运输优化模型
    4.1 引言
    4.2 确定性油料调拨模型
        4.2.1 确定性油料调拨模型一般形式
        4.2.2 求解思路
    4.3 确定性调拨模型的改进与遗传算法求解
        4.3.1 确定性调拨模型的改进
        4.3.2 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
    4.4 单个油库有限量油车运输模型
        4.4.1 数学描述
        4.4.2 遗传算法设计
        4.4.3 实验与结果分析
    4.5 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的油料运输路径优化
        4.5.1 初始路径集的建立
        4.5.2 目标模糊集的建立与处理
        4.5.3 决策方案优选
        4.5.4 示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战略支援油料保障优化模型
    5.1 引言
    5.2 基于军队战略后方基地的战略支援油料保障模型
        5.2.1 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5.2.2 建模前的准备
        5.2.3 战略支援油料保障决策模型建立及求解
        5.2.4 实施战略支援油料保障实例
    5.3 油料社会化保障激励模型
        5.3.1 油料社会化保障的基本模型
        5.3.2 油料社会化保障分析
        5.3.3 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MAS 的油料保障指挥决策系统研究
    6.1 引言
    6.2 Agent 与多 Agent 系统
        6.2.1 Agent 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6.2.2 多Agent 系统
        6.2.3 利用Agent 外壳封装模型软件
        6.2.4 多Agent 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6.3 基于 Multi-Agent 的油料保障指挥决策系统
        6.3.1 系统的体系结构
        6.3.2 基于Multi-agent 的油料保障问题求解
        6.3.3 基于Multi-agent 的系统建模
    6.4 实现技术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8)加强我军战略运输能力建设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战略交通运输网建设,提高战略运输综合保障能力
2 加强战略海、空运输力量建设,完善战略运输力量结构
3 强化交通动员机制建设,增强快速动员能力
4 加强指挥体制、手段和人才建设,提高战略运输指挥能力
5 强化预案准备和输送训练,增强战略运输快速反应能力
6 结束语

(10)国防动员信息化助力新军事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新军事变革融合国防动员信息化
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准备的新特点
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用系统观念指导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努力提高国防动员的信息化水平
    1、动员要素信息化
    2、动员潜力数字化
    3、动员力量模块化
    4、动员指挥自动化
    5、动员系统网络化
背景知识:

四、努力加强动员指挥自动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推进国防动员工作深入开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 刘加楼,吴强. 国防, 2014(02)
  • [2]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应急准备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 李亚东. 国防, 2011(11)
  • [3]当代外军后勤保障及其对我军的借鉴价值研究[D]. 王诺贝. 武汉大学, 2010(05)
  • [4]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政治工作研究[D]. 简报.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S2)
  • [5]军队油料保障指挥决策模型研究[D]. 丁国勤. 重庆大学, 2008(06)
  • [6]浅析人防指挥自动化建设[J]. 鞠保栋,秦灿. 民防苑, 2007(S2)
  • [7]扎实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应急动员准备[J]. 徐文高. 国防, 2006(06)
  • [8]加强我军战略运输能力建设的对策研究[J]. 王跃波,葛强林,于文浩.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6(01)
  • [9]民兵建设如何适应信息化战争系列讲座之九: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省军区的基本任务和组织指挥[J]. 徐奎. 中国民兵, 2005(11)
  • [10]国防动员信息化助力新军事变革[J]. 谢天华. 中国电子商务, 2005(01)

标签:;  ;  ;  ;  

着力加强动员指挥自动化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