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放式成人高等函授教材编写的一些认识

对开放式成人高等函授教材编写的一些认识

一、对编写开放型的成人高等函授教材的几点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盛译元[1](2013)在《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是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重要基础。国际汉语教学界十分重视教材建设,然而随着世界范围汉语热的出现及汉语学习国际化特征的凸显,现有的汉语教材编写与研究工作开始出现滞后于汉语教学国际化步伐的现象。9.11事件后语言问题上升为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近些年来美国汉语教学飞速发展,然而现有美国本土教材大多不同程度地存在系统性不足,内容陈旧,与中国当代文化脱节等问题。符合美国教育体制,贴近美国学生思维、生活、习惯的优秀本土教材更是凤毛麟角。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美国高校汉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流行教材的特点与不足,并分析影响教材编写的因素,希望为编写针对美国的汉语教材提供借鉴,进而为国别汉语教材的编写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论述,对教材本体研究和非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材和国际汉语教材分别加以区分,结合国际汉语教学的特点,提出应从“基本理论”,“结构编排”和“构成要素”这三个维度入手探讨国际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然后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查阅和网络查找等方法,结合美国高校所开设汉语课程的实际,对28所美国高校的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上述调查结果为基础,本文选取美国高校使用最为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九套流行汉语教材建立“美国高校汉语教材数据库”,采用归纳和统计的方法,从“结构编排”和“构成要素”两个维度对通用汉语教材与华裔汉语教材,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教材进行对比,并分析和总结教材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的六大特点:1)种类繁多,多样性特征凸显;2)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教材构成要素的编排缺乏系统性;4)大量使用媒介语英语,重视拼音的作用;5)简繁并用,有所侧重;6)重视话题作用,尤其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强势话题。从深层次上对美国高校汉语教材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上述特征的产生源自美国社会意识形态,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等方面。另外,笔者还从美国外语政策、教材评估、汉语能力评估标准和美国流行汉语教学法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编写的因素。并指出:美国的外语政策以国家安全为制定出发点,与英语政策相互制约,是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性原则,为教材编写提供资金支持,并决定了美国高校汉教材编写所需适应的组织形式;美国教材评估方式,决定了教材的编写要与课程需求相适应,要以学生为中心,兼顾教师的使用需求,并对教材的结构编排和构成要素提出要求;美国的汉语能力评估标准则为教材分级提供了依据,决定了教材编写要以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作为宗旨;美国流行教学法如听说法、密集强化训练法、内容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为教材编写提供理论基础,决定了教材的总体设计与教材的构架。综合本文的研究,笔者提出了美国高校汉语教材对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启示:1)“无大纲”国家进行汉语编写的当务之急就是从国家层面设计和编写符合目的国实际情况的汉语教学大纲。然后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标准,分别制定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大纲和语言要素大纲,如汉字大纲、词汇大纲、语法大纲、文化大纲等。可以通过政府推动、民间政府统合作推动和民间推动三种方式推动教材大纲的制定。2)多元文化国家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尊重目的国的文化特征、合理而适当地介绍中华文化、尽量做到多元文化的和谐融合。3)要利用和发挥“名校效应”在教材编写和推广中的作用,可以调动国内名校在汉语教学方面的优势,还可以利用汉语教学目的国的名校品牌资源,促进国际汉语教材的发展。4)以“后方法”理论为指导的教材编写应破除教学法的禁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提升教材的灵活性。5)教材编写的“优选论”理念要求将“多方面”、“总体性”、和“有差异”作为教材编写和衡量教材是否合适的标准。

贺能坤[2](2010)在《西藏农牧区教育调适研究》文中提出西藏的学校教育近年来迅速发展,入学率和教育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但是,西藏农牧区中、小学校的辍学率仍然较高,中学的情况更为突出。不少学生因不愿意读书而选择逃学,使学校面临生存和持续发展危机。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先后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如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积极创造优越的教育教学条件;对农牧区学生实行全免费的“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书本费),并连续8次提高“三包”标准;修建寄宿制学校;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等等。但是,迄今为止这些政策和措施尚未有效地解决西藏农牧区学生的辍学难题。事实上,此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西藏农牧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而且将制约全区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此现象的思考和相关文献梳理,作者认为有必要从三个层面对此研究问题进行研究,即表层问题——学生不愿意在学校读书源于其不喜欢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层问题——学校教育未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深层问题——西藏农牧区学生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教育需求。西藏农牧区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系统问题,即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子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功能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系统失衡。故本研究在借鉴着名社会学家T.帕森斯的社会系统论和(四功能)AGIL模式并予以改造的基础上,构建解释性理论框架:一是将西藏农牧区的社会系统界定为学校子系统、家庭子系统和社会(社区)子系统三部分;二是从系统内部和系统间两个层面探索功能需求的相互满足情况。据此,采用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1)选取西藏农牧区代表县A、B两县为样本,利用问卷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2)以西藏类乌齐县农牧民家庭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家长和辍学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同时对部分样本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参与式观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农牧区中、小学校学生的读书意愿不强烈、在校读书的快乐度较低、逃学欲望强烈、多数学生有逃学经历,初步验证“学生并不喜欢现在的学校教育”这一命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农牧区学生的读书意愿或逃学原因主要与年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习俗、母语地位、宗教信仰等因素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而与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构成、性别、家庭居住地、经济收入等因素无关。进一步分析显示,学生对藏语教学、藏语教材、使用藏汉双语教学的教师、藏族歌舞与绘画等具有明显的偏好。学校教育在上述方面体现得越充分,学生的上学意愿越强烈。反之,学生越不愿意上学。从社会系统论看,西藏农牧区特殊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均会对每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敬畏亲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为尊重合作;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表现为节欲乐观。在这种背景下,西藏农牧区学生的教育需求有如下四个特征:教育价值追求满足其特殊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实用性;知识构成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情感体验重视个体自由和快乐感;对现行学校教育需求意愿不强烈。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在学校读书的根本原因,“学校教育未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的命题得到证实。本研究主要结论是:1.西藏农牧区学校子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不调适;学校子系统与家庭子系统、社区(社会)子系统间相互不调适。2.西藏农牧区学生教育需求与当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有关,并具有自己的特征。3.根据学校内外部诸要素及其与生产和生活方式相关联的教育需求特征,西藏农牧区学生教育需求指标体系由教育内容、办学形式、提供方式、教育效用、快乐情感体验共5个一级指标构成。4.西藏农牧区教育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学校系统内部诸元素和社会各子系统间的相互调适的程度。以此验证了“农牧区学生及其家庭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教育需求”命题成立,进而对西藏农牧区学生教育需求的特殊内涵给予回答。本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为:(1)在充分认识西藏农牧区学生特征及其教育需求特征的基础上重新理解西藏农牧区教育的内涵;(2)关注西藏农牧区学生的教育需求,发展符合西藏农牧区实际需要的学校教育;(3)充分发挥西藏社会系统的调适功能,促进西藏农牧区学校教育发展。本研究可能贡献在于:一是将社会系统论及其AGIL模式加以改造,用于解析西藏农牧区教育的调适问题;二是对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从而构建出测定西藏农牧区学生的教育需求指标体系。

高杰[3](2010)在《从技能训练的角度考察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练习的编写》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五部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练习从内容和题型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试图揭示阅读技能在中级阅读练习编写中的运用情况。考察先对各项练习内容和题型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再分别将各教材练习的各项内容和题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项阅读技能进行分析和总结;最终得出了练习内容、练习题型和所训练技能对应表,并从中获得了关于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练习编写的一些认识。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教材编写者对于中级阅读练习的重点有相同的看法。在汉字、词汇、句子、语篇四类练习中,词汇和语篇是重点练习内容;汉字和句子看似并非重点,但是它们都有各自出现的必要性。2.教材编写者对于哪些是阅读练习的常见题型这一问题有大致相同的看法。其中,选择、问答和判断是最常见的题型;在填空题型是否有效这个问题上,各教材编写者有不同的看法。3.各种不常见题型的出现都有各自的意图,这跟教材的选材内容有关,其生命力还需实践检验。4.各种技能训练项目都有相对固定的题型。通过本文的考察分析,笔者对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练习编写有以下认识:1.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练习应该包括汉字和词语练习,但是这些练习内容不应该是对初级阶段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是高一层次的字词练习;2.阅读练习应该多种形式互相结合,形式应该体现阅读内容和所训练技能项目的特点;3.阅读练习应该对要使用的技能项目加以介绍和说明,进一步突出技能训练的意图;4.阅读技能应该被合理地划分为各种微技能,以方便组织教学和实际操作。

徐宁[4](2007)在《我国公务员培训问题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表明了我们党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公务员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贯彻《干部教育条例》,必须大规模培训公务员。我国公务员培训是在总结我国干部培训工作经验、借鉴世界各国公务员培训的普遍做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务员培训作为提高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培训制度,是适应当前我国国情和国际大环境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需要及时的发现并积极寻找对策,以完善公务员培训的工作。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公务员培训的涵义、特点、必要性及公务员培训的理论依据。第二章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基本情况及特点,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第三章介绍了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发展与变迁,着重分析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以广州市X区公务员培训为例分析研究。第五章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的改进、完善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对策。

马云[5](2006)在《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扫盲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生命个体赖以发展的需要。正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局势直接影响着本国各领域的发展一样,成人教育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进步伐,因此关注成人基础教育——即扫盲教育、尤其是文盲率较高的农村的扫盲教育问题至关重要。 在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引入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本论文以扫盲组织、扫盲教材、扫盲内容、扫盲形式、扫盲师资等问题为主线,从乡村社会控制视角探讨共和国50多年来农村扫盲教育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论文还将采用文献资料、档案资料和口述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展现基层扫盲工作开展的具体场景,借鉴成人学习动机理论以探析特定时期农民不同的学习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时期农村扫盲教育的横向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扫盲教育的纵向比较,力求深层次解读我国农村扫盲教育的发生生态,刻画其复杂多样、嬗变斑斓又极具张力的社会历史画卷,系统分析和总结扫盲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扫盲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正文部分共六章。 第一章即导论,分别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角度、已有研究成果、论文的基本概念及论文的框架结构等问题。 第二章着重论述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共和国成立后,为满足新的经济、政治建设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央政府借鉴革命根据地扫盲教育的经验、师承苏联扫盲教育的体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教育,并于50多年来不断建构和健全农村扫盲教育的运行系统。遵循共和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而主要按照扫盲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本论文将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分为健康起步(1949年—1957年)、“亚健康”发展(1958年—1965年)、“折戟沉沙”(1966年—1976年)、“梅开二度”(文革后—1992年)及“双向导”理念指引(1993年以后)的前进历程。 第三章嵌入社会学视角、尤其是运用社会控制理论,探讨共和国农村社会控制的变迁对农村基层扫盲组织的影响。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央政府建构了高度集权的控制体系,将国家权力触角深入乡村社会,打通了几千年来国家与乡村之间呈现的“内核——边缘”、“中心——边陲”的结构,基层扫盲组织

刘培育[6](1989)在《对编写开放型的成人高等函授教材的几点认识》文中研究说明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高水平的教材和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开放性的成人高等函授教材兼有教材和教师双重任务,囚此要办好开放型的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必须把教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要编好开放型的成人高等函授教材,总的讲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要符合国

二、对编写开放型的成人高等函授教材的几点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编写开放型的成人高等函授教材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概述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内容
        1.1.4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2.1 2005至2011年汉语教材研究特点
        1.2.2 2005至2011年汉语教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语教材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材编写的学科理论基础
        2.1.1 教材的定义
        2.1.2 教材研究中的两组关系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三个维度
        2.2.1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基本理论维度
        2.2.2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结构编排维度
        2.2.3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构成要素维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的发展纵观与现状调查
    第一节 美国高校汉语教学及教材发展历程
        3.1.1 高校汉语课程设置标志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创立
        3.1.2 战时需要推动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1.3 和平时代背景下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
        3.1.4 新世纪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推动美国汉语教学蓬勃发展
    第二节 美国高校主流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方法
        3.2.3 调查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初级汉语教材《中文听说读写》分析
    第一节 《中文听说读写》基本情况简介
    第二节 《中文听说读写》结构编排分析
        4.2.1 《中文听说读写》总体设计
        4.2.2 《中文听说读写》架构
        4.2.3 《中文听说读写》课文语料研究
        4.2.4 《中文听说读写》练习构件分析
    第三节 《中文听说读写》构成要素分析
        4.3.1 《中文听说读写》语音分析
        4.3.2 《中文听说读写》汉字分析
        4.3.3 《中文听说读写》词汇分析
        4.3.4 《中文听说读写》语法项目分析
        4.3.5 《中文听说读写》文化项目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裔汉语教材《中国啊,中国!》分析
    第一节 《中国啊,中国!》简介
    第二节 《中国啊,中国!》结构编排分析
        5.2.1 《中国啊,中国》总体设计
        5.2.2 《中国啊,中国!》构架
        5.2.3 《中国啊,中国!》课文语料研究
        5.2.4 《中国啊,中国!》练习构件分析
    第三节 《中国啊,中国!》构成要素分析
        5.3.1 《中国啊,中国!》语音分析
        5.3.2 《中国啊,中国!》汉字分析
        5.3.3 《中国啊,中国!》词汇分析
        5.3.4 《中国啊,中国!》语法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美国高校中级汉语教材分析
    第一节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简介
    第二节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结构编排分析
        6.2.1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总体设计
        6.2.2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构架
        6.2.3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课文语料研究
        6.2.4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练习构件分析
    第三节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构成要素分析
        6.3.1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汉字分析
        6.3.2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词汇分析
        6.3.3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语法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美国高校高级汉语教材分析
    第一节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简介
    第二节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结构编排分析
        7.2.1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总体设计
        7.2.2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构架
        7.2.3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课文语料研究
        7.2.4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练习构件分析
    第三节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构成要素分析
        7.3.1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汉字分析
        7.3.2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词汇分析
        7.3.3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语法项目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对比研究
    第一节 通用汉语教材与华裔汉语教材对比分析
        8.1.1 两套教材的共同特点
        8.1.2 两套教材对比研究
    第二节 初级、中级、高级汉语教材对比分析
        8.2.1 教材的共同特点
        8.2.2 八套教材对比研究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特点、影响因素及启示探讨
    第一节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9.1.1 种类繁多,多样性特征凸显
        9.1.2 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9.1.3 教材构成要素的编排缺乏系统性
        9.1.4 大量使用媒介语英语,重视拼音的作用
        9.1.5 简繁并用,有所侧重
        9.1.6 重视话题作用,尤其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强势话题
    第二节 影响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编写的因素探讨
        9.2.1 美国外语政策对高校汉语教材的影响
        9.2.2 教材评估对教材的影响
        9.2.3 汉语能力评估标准对教材的影响
        9.2.4 流行教学法对汉语教材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编写的对策与启示
        9.3.1 “无大纲”国家的汉语教材开发
        9.3.2 多元文化国家汉语教材开发
        9.3.3 名校效应对教材编写的启示
        9.3.4 以“后方法”为指导的教材编写理念
        9.3.5 教材编写的“优选论”理念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10.1.1 本研究的结论
        10.1.2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西藏农牧区教育调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价值
    五、预期贡献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支撑
    三、分析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三章 学校教育在系统内外部的适应
    一、系统内部对学生在校学习的适应
    二、系统外部对学生家庭生活的适应
    三、系统外部对学生离校出路的适应
    四、学校教育适应的初步判断
第四章 学校教育的适应行动及其反思
    一、适应行动的根源
    二、适应行动的内容
    三、适应行动反思
    四、教育适应的本质:满足学生教育需求
第五章 教育需求形成、特征及其合理性分析
    一、生产方式及其特征
    二、生活方式及其特征
    三、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学生教育需求特征
    五、教育需求的合理性分析
第六章 教育需求指标体系构建
    一、理论依据
    二、影响教育需求的变量
    三、指标体系框架
    四、教育需求指标体系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第七章 学校教育的调适
    一、调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调适的前提条件
    三、调适的经验借鉴
    四、学校教育调适价值分析
第八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政策含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从技能训练的角度考察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练习的编写(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回顾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节 研究现状回顾
第三章 关于五部教材练习内容的考察
    第一节 汉字练习
    第二节 词汇练习
    第三节 句子练习
    第四节 语篇练习
    第五节 讨论
第四章 关于五部教材练习题型的考察
    第一节 常见题型的研究
    第二节 不常见题型的研究
    第三节 讨论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对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练习编写的思考和认识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附录:各教材练习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4)我国公务员培训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1 现代培训理论
    1.2 公务员培训内涵、特点及必要性
    1.3 公务员培训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
    2.1 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
    2.2 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第三章 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
    3.1 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发展与变迁
    3.2 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及分析
第四章 广州 X 区公务员培训的现状及分析
    4.1 X区基层公务员培训的基本情况
    4.2 该区基层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4.3 X 区基层公务员培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SWOT)分析
    4.4 有效开展公务员培训的建议
第五章 建立健全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对策
    5.1 公务员培训的法制化对策
    5.2 公务员培训的市场化对策
    5.3 公务员培训的科学化对策
    5.4 公务员培训的人性化对策
    5.5 公务员培训的国际化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5)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分析
        一 研究现状的回顾
        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四节 几个重要概念
        一 农村
        二 扫盲教育
        三 社会控制
    第五节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继往开来与农村扫盲教育的健康起步:1949年-1957年
        一 建国初期农村扫盲教育的缘起
        二 农村扫盲教育的健康起步
    第二节 “政治挂帅”与扫盲教育的“亚健康”发展: 1958年-1965年
        一 “大跃进”与扫盲运动“大跃进”(1958年-1960年)
        二 挫顿后的调整与扫盲教育的缓慢恢复(1961年-1966年)
    第三节 意识形态极端化与扫盲教育的“折戟沉沙”:1966年-1976年
        一 人为之灾与扫盲教育的尽乎停滞
        二 努力抗争与夹缝中的扫盲坚守
    第四节 经济重心与扫盲教育的“梅开二度”:文革后-1992年
        一 扫盲教育正规化 制度化道路的重返及发展
        二 经济建设下的“经济”扫盲观
    第五节 非均衡理念与扫盲教育发展的“表”“里”:1993年-2005年
        一 “两基”初始齐驱与扫盲制度的继续调整(1993年-1996年)
        二 划片推进与扫盲依次攻坚(1997年-2000年)
        三 “双向导”旨趣与扫盲教育的“东”“西”理路(2001年-2005年)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第三章 重建与变迁:农村社会控制与扫盲组织关系探微
    第一节 农村社会强势控制与扫盲教育组织的趋同化:1949年-1957年
        一 强势“硬”“软”控制与国家权力的逐渐下渗
        二 农村扫盲组织的“枝繁叶茂”
    第二节 农村社会控制偏差与扫盲教育组织的“沉”“浮”:1958年-1965年
        一 社会控制过度与教育权力的困顿
        二 扫盲组织的“沉”“浮”:结构及功能泛政治化的凸显
    第三节 农村社会相对失范与扫盲教育组织的解构:1966年-1976年
        一 农村社会控制的相对失序与教育危机
        二 “东风无力百花残”:扫盲组织形态及功能的解构
    第四节 文革后农村社会控制重建与扫盲教育组织的多维呈现
        一 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与乡村秩序的重建
        二 现代农村扫盲组织的“差序格局”
第四章 农村扫盲教育的范式转型(上):扫盲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
    第一节 教育理念转型:扫盲教育思想重心的从低到高
    第二节 扫盲教育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 扫盲教育内容的解析
        二 扫盲教材解读
第五章 农村扫盲教育的范式转型(下):形式 师资及农民学习心理
    第一节 多样的扫盲学习形式
        一 集中学习
        二 分散学习
    第二节 扫盲师资及教师教学心理
        一 扫盲师资的选择与培养
        二 扫盲教师心理剖析
    第三节 学习心理与动机:农民学习心理解读
        一 主动性参与扫盲
        二 被动性参与扫盲
第六章 新世纪农村扫盲教育理念和发展路向的若干思考
    第一节 新世纪农村扫盲教育理念的指向
        一 50多年来农村扫盲教育的成效及局限
        二 建国以来农村扫盲教育的经验及其对当代扫盲教育实践的启示
        三 新世纪扫盲教育的新理念
    第二节 扫盲教育路径的比较与整合
        一 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扫盲教育发展的不同理路
        二 扫盲教育发展路径的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对编写开放型的成人高等函授教材的几点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研究[D]. 盛译元. 中央民族大学, 2013(12)
  • [2]西藏农牧区教育调适研究[D]. 贺能坤. 西南大学, 2010(08)
  • [3]从技能训练的角度考察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练习的编写[D]. 高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4]我国公务员培训问题探究[D]. 徐宁. 天津大学, 2007(04)
  • [5]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 马云.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2)
  • [6]对编写开放型的成人高等函授教材的几点认识[J]. 刘培育. 北京成人教育, 1989(01)

标签:;  ;  ;  

对开放式成人高等函授教材编写的一些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