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巷高产高效连采工作面防洪技术

探巷高产高效连采工作面防洪技术

一、高产高效连采工作面过探巷的水患治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马彦康[1](2016)在《五沟煤矿1033综采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受水害威胁煤层量大面广,且频发突水致灾淹井事故,不仅经济损失大,而且破坏了矿区生态水环境,同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项目研究的五沟煤矿主采煤层上方直接覆盖有砂砾石含水层,底部有富水中等的灰岩含水层,且断层极为发育,属受新生界四含水、顶板砂岩裂隙水、底板灰岩水、断层水四种水体威胁煤层开采。矿井设计时留设的各种防水煤柱煤量高达3665万吨,为了安全高效回收煤炭资源,开展受水困煤层采前安全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五沟煤矿1033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影响工作面安全开采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开采工程技术条件,针对第四系松散层底部孔隙含水层(四含)、煤层砂岩顶板充水含水层、底板灰岩承压含水层及断层破碎带四种水害影响因素,评估预测了1033综采工作面在多水源作用下的安全开采条件,对工作面采前防治水进行了安全性评价。首先通过地面三维地震勘探、地面钻探、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无线电波坑透探测等物探方法对工作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探查,根据工作面附近的钻孔揭露的地质资料表明了10煤顶底板的岩性特征,同时对10煤层顶、底岩石中采取试样分别进行了物理及力学性质试验,获得了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1033工作面水患因素的分析结果,依据测试报告及有关技术规程,对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进行探查,为降低底板突水系数,采取灰岩注浆改造结合疏水降压的方法进行底板太灰水的防治。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预测了太灰水及断层对工作面安全开采的影响。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时充水因素的基础上,预测了矿井开采期间的涌水量,根据预测的最大涌水量,进行了工作面排水系统设计。论文分析评价了各种水体对工作面安全开采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含对工作面开采影响较小,10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在工作面范围内大部分区域富水性较弱,对煤层开采的充水作用不大;(2)1033工作面煤层底板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或砂质泥岩为中等坚硬岩类,顶板覆岩类型属于软弱—中硬覆岩类型;(3)1033工作面上覆四含厚度为10.119.45m,单位涌水量q为0.00760.0339L/(s·m),渗透系数K为0.02710.104m/d,属弱含水层,水体采动等级为Ⅱ类水体,可以留设防砂煤岩柱开采;类比其他工作面得知1033综采工作面需留设的防砂煤岩柱高度为39.91m,小于实际留设煤岩柱47.78m;(4)1033工作面底板最大突水系数为0.0510.125MPa/m,局部地段大于临界突水系数,但通过注浆改造后,突水系数变为0.0330.059MPa/m,小于临界突水系数,因此在注浆加固改造后工作面开采存在突水危险性较小,具备安全开采条件。(5)以F1033-7断层为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软件进行断层采动活化特征的研究。模拟结果表明:F1033-7断层在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活化特征,当断层带含有少部分水时不会对工作面产生严重影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措施,确保了1033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对类似工作面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洪浪[2](2014)在《抓重点 把关键 勇闯安全发展新路》文中指出大同煤矿集团四台矿紧抓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依靠管理创新、技术进步,主动调整生产布局,科学治理自然灾害,在矿井煤炭赋存日渐萎缩和复杂地质条件下,勇闯安全发展新路。关键一:治理——水、火、尘该矿提出"主动治理、超前预防"的工作思路,在全力打造安全质量标准化升级工程的基础上,打响专项整治矿井水患、防火灭火、综合防尘"三大决战",主动治理矿井自然灾害,释放受影响产能。针对矿井水患严重的实际情

徐若友[3](2013)在《新安煤业公司防火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矿火灾属矿井五大灾害之一,原因是煤矿火灾事故具有发展快、影响大、范围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控制困难、易引起瓦斯、煤尘等更大的灾害事故。新安煤业公司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危险,煤层自燃发火期较短,最短煤层自燃发火期为45天。本文以新安煤业公司为例讲述了煤矿矿井防火管理控制与系统分析,从企业概况及防火现状、矿井火灾成因、内外因火灾的管理系统分析、应急预案演练和劳动组织管理几个方面作了具体介绍,指出了新安煤业公司立足系统安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从管理上下功夫,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合理布置巷道,调整通风系统,优化防火措施、利用先进技术防止井下发火,同事在管理上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写与实施,加强劳动组织和管理,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及时消除煤层自燃发火隐患,设计最佳防火方案,从根本上降低矿井火灾的发生机率。论文对新安煤业公司防火系统的研究,有效防止了矿井火灾事故的发生,避免因火灾事故对矿井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终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论文规范了煤矿防火技术管理体系,形成了严密的管理组织构架,对煤矿火灾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霍丙杰[4](2011)在《复杂难采煤层评价方法与开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为了保障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复杂难采煤层的开采技术就很有必要。在分析了目前复杂难采煤层的开采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复杂难采煤层进行“复杂度”评价的必要性。通过研究复杂煤层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煤层复杂性的影响程度,确定了煤层复杂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煤层复杂度类型定量划分方案,建立了煤层复杂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和煤层复杂性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曲面展开原理,提出了复杂煤层曲面分析方法。并结合煤层复杂度、安全度、开采成本等因素分析了复杂煤层的可采性,提出了不同复杂度类型煤层的开采建议。为了研究复杂难采煤层的开采技术,通过确定采煤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煤层复杂度、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等关键因素与采煤方法的对应关系,应用VB6.0语言开发了煤层复杂性分析与采煤方法选择软件系统。以急倾斜复杂煤层开采为例,分析了急倾斜复杂煤层的采煤方法,提出了急倾斜复杂煤层柔掩法的优化工艺,通过理论分析和相似材料模拟方法研究了急倾斜复杂煤层采场围岩的活动规律和矿压显现规律。以大安山煤矿为实例,在分析了京西复杂煤层的形成条件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大安山煤矿14槽煤层复杂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煤层复杂性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方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对不同矿区、不同煤层50多个开采单元煤层复杂性的评价,验证了采煤方法选择系统的合理性。通过系统研究复杂难采煤层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开采特点、评价方法、采煤方法及实例验证,形成了一套关于复杂难采煤层开采完整的技术体系。

邹磊[5](2010)在《急斜特厚煤层高阶段综放开采顶煤弱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弱化是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乌鲁木齐矿区蕴藏着丰富的急斜厚煤层开采资源,水平分段放顶煤作为急斜厚煤层开采的一种科学方法已成为矿区目前惟一采用的开采方式。在合理的水平分段高度的基础上,提高回采率,保证安全高产高效开采,顶煤弱化技术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以乌鲁木齐矿区急斜特厚煤层高阶段综放开采问题为研究背景,通过急倾斜赋存条件下采动影响区内的煤岩力学性质综合实验,确定合理的失稳前兆判据,为急斜煤层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动力灾害的危险源辨识和预报提供定量化依据;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计算综合分析表明:对顶煤采取预爆破及注水弱化后,顶煤、围岩发生了显着的破坏,煤体得到了充分破碎。采用工作面快速推进,控制均匀放煤速度与放煤量,能有效缓解并防治顶板突然破断并诱至采空区气体喷出或超限。现场采用松动圈检测仪、光学钻孔窥视仪与矿山压力监测等多元方法监测分析发现:工作面上覆煤体破坏严重,10m范围内裂隙发育广泛,顶煤弱化效果明显。现场开采表明:采用超前预爆与注水弱化工艺方法,煤体强度显着弱化,满足顶煤冒放要求,提高工作面顶煤放出率,降低了煤尘与煤自燃几率,最终达到了增产增效与安全开采目的。本研究对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工艺方法的完善提供借鉴,对该类煤层开采工艺的拓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梁习明[6](2006)在《断层构造影响带突出煤层综放开采及瓦斯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魏家地煤矿断层构造影响带内突出煤层具有大面积的表外储量,由于矿井是双突矿井,动压影响大、断层构造影响带内石包起伏严重、断层褶皱致使煤层节理裂隙发育,给煤层开采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针对这一特殊条件下的综放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 研究突破了精查地质报告“构造影响带内,煤与顶板岩石交错无法开采”的结论。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研究了构造影响带的地质状况,采用瑞利波勘探、坑透仪勘探,探明了工作面地质异常区,弄清了煤层顶底板情况和煤层夹矸及赋存参数;在构造带内工作面回采期间,提出了在两顺槽布置顺层钻孔抽放瓦斯,在周边中巷施工穿层钻孔边采边抽煤层瓦斯和采空区瓦斯的瓦斯防治技术。工作面巷道系统形成期间和工作面回采期间都进行矿压观测,并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应用FLAC3D软件进行模拟数值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较直观地显示了复杂条件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基本规律与工作面围岩超前支承压力分布情况,依据自稳隐形拱原理,研究了断层构造影响带特厚突出煤层的巷道支护支护方式以及支护参数;研究了构造影响带煤层综放采煤方法及特殊条件下回采工艺与采运设备性能要求。 本文绕矿井高产高效建设,解决了特殊条件对采掘的制约因素,采用先进技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实现了集约化的生产方式,研究产生了显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张宏升[7](2005)在《利用综放技术开采构造影响带内表外储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魏家地井田内断层多,《魏家地矿井建井地质报告》将断层构造影响带内这部分储量划分为表外储量。一直以来,魏家地煤矿断层构造影响带内巨大煤量被摈弃,造成煤炭资源的一种巨大的浪费。同时,建矿以来该矿开采的几个工作面,一直受短走向、留保护煤柱的传统设计观念影响,工作面设计走向长都在500米左右,留上山保护煤柱和相邻工作面隔离煤柱,既浪费了资源,又搬家倒面频繁,很大程度地制约了矿井高产高效建设的步伐。 随着综放采煤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从技术角度上而言回收这些表外储量已经具备条件,应用综采放顶煤技术进行表外储量的回收工业实验将对矿井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项目在设计前,作者与矿工程技术人员利用钻孔和探巷、瑞利波探测仪、坑透仪获取资料来综合分析进行试验的102综放工作面的煤层结构、倾角、厚度、顶底板岩性起伏变化等地质资料,认为能够采用综放采煤技术进行开采。 在试验过程中,在解决好巷道布置、掘进支护、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期间区域瓦斯防治等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工作面顺利在“双突”、“三软”、“动压影响大”的煤层中回收了构造影响带内的大量表外储量,说明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回收表外储量是一种经济安全的煤炭工业回收新途径。

朱林[8](2004)在《浅析地质复杂的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的措施》文中认为高产高效是指矿井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 ,实现高产量和高效率 ,从而达到生产经营高效益的目标。新集矿区煤系地层地质构造发育 ,水文条件极其复杂 ,通过采取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等多种有效手段 ,实现了矿井的高产高效。

张太平[9](2004)在《神府矿区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神府矿区位于神东公司的山西省境内,煤田构造简单,薄基岩、浅埋深、厚风积沙、进水平煤层,适合机械化开采。论文主要针对短臂开采的机械化问题,煤柱宽度、支巷长度、矿压特点、工作面的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满足生产和安全的条件进行巷道布置的简单化,并且适用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达到系统简单、环节少、煤巷多、岩巷少、集中出煤,投产快、产量高的目的。通过采场矿压的论述,煤柱留设尺寸的研究,使工作面生产安全得到保证,使煤炭的采出率达到最佳水平。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的生产。

石飞[10](2002)在《高产高效连采工作面过探巷的水患治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提前对探巷的积水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制定了详细的通过方案 ,从而安全高效地实现了贯通工作 ,为今后的水患治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高产高效连采工作面过探巷的水患治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产高效连采工作面过探巷的水患治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五沟煤矿1033综采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底板突水研究现状
        1.2.2 断层突水研究现状
        1.2.3 防治水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1033工作面工程概况
    2.1 1033工作面开采概况
    2.2 1033工作面地质条件
    2.3 1033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查
        2.3.1 地面探查
        2.3.2 井下瞬变电磁探测
        2.3.3 并行电法探测成果分析
        2.3.4 工作面无线电波坑透探测
    2.4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2.4.1 含水层
        2.4.2 断层含、导水性
        2.4.3 工作面充水特点
    2.5 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
        2.5.1 煤层顶底板岩性组成与厚度变化特征
        2.5.2 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特征
        2.5.3 工程地质岩组特征
        2.5.4 顶底板岩体结构特征
第三章 1033工作面水患因素分析
    3.1 含水层水
        3.1.1 新生界四含水
        3.1.2 10煤顶板砂岩裂隙水
        3.1.3 10煤底板太灰水
    3.2 工作面内断层对工作面开采影响
        3.2.1 断层含导水性分析
        3.2.2 工作面采动断层活化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第四章 1033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4.1 四含水害评价
        4.1.1 水体采动等级
        4.1.2 工作面两带高度预计及防砂安全煤岩柱高度计算
        4.1.3 10煤开采四含突水危险性评价
    4.2 1033工作面太灰突水危险性评价
        4.2.1 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依据与技术标准
        4.2.2 1033工作面开采太灰突水危险性评价
    4.3 断层对工作面开采影响研究
        4.3.1 工作面采动断层活化特征
        4.3.2 断层对1033工作面开采的影响
第五章 1033工作面开采涌水量预计及排水系统设计
    5.1 1033工作面开采涌水量预计
        5.1.1 1033工作面涌水组成
        5.1.2 涌水量计算方法
        5.1.3 工作面回采涌水量预计
    5.2 1033工作面排水系统设计
        5.2.1 排水系统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
        5.2.2 排水系统设计方案
第六章 1033工作面开采防治水安全性评价及防治水对策研究
    6.1 工作面开采安全性评价
        6.1.1 工作面开采安全性评价依据
        6.1.2 工作面开采安全条件评价
        6.1.3 评价结果
    6.2 1033工作面安全开采对策研究
        6.2.1 验证1033工作面顶板异常区
        6.2.2 回采期间工作面防治水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新安煤业公司防火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企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2.1 企业概况
    2.2 现状分析
第三章 矿井火灾成因分析
    3.1 外因火灾的成因
    3.2 内因火灾的成因
第四章 外因火灾管理控制系统分析
    4.1 矿井反风系统管理控制
    4.2 井下外因火灾防治及装备
第五章 内因火灾管理控制系统分析
    5.1 容易发生内因火灾的地点分析
    5.2 监测监控系统
    5.3 预防煤层自燃措施
    5.4 其他内因火灾控制系统分析
    5.5 综放工作面无煤柱开采防火系统分析
第六章 应急预防管理
    6.1 危险源监控管理
    6.2 隐患区段防火管理
    6.3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第七章 防火组织与管理
    7.1 组织体系
    7.2 管理制度
    7.3 日常正规化管理
    7.4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4)复杂难采煤层评价方法与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煤层复杂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煤层复杂性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煤层复杂性评价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不稳定煤层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3.5 国内外复杂难采煤层岩层控制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复杂煤层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中国煤炭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2.1.1 中国聚煤区划分
        2.1.2 中国煤田时空分布特征
    2.2 复杂煤层的形成条件
        2.2.1 复杂煤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2.2.2 复杂煤层形成的成煤环境
        2.2.3 复杂煤层形成的构造改造
    2.3 不同成煤环境煤层复杂性分布特征
    2.4 不同构造改造环境煤层复杂性分布特征
    2.5 煤层复杂性影响因素分析
        2.5.1 煤层复杂性影响因素概述
        2.5.2 地质构造环境
        2.5.3 煤层倾角及变化
        2.5.4 煤层厚度变化
        2.5.5 煤层顶底板条件
        2.5.6 夹矸、岩溶塌陷及岩浆侵入
        2.5.7 埋藏深度
        2.5.8 瓦斯等级
        2.5.9 水文地质条件
        2.5.10 煤层的自然发火性
    2.6 本章小结
3 复杂煤层开采的可行性分析
    3.1 资源可持续发展与能源安全分析
        3.1.1 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
        3.1.2 能源安全分析
        3.1.3 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开采建议
    3.2 煤层安全度等级研究
        3.2.1 煤层安全度等级
        3.2.2 不同安全度煤层开采建议
    3.3 复杂煤层可采性分析
        3.3.1 复杂煤层矿井生产系统特征分析
        3.3.2 复杂煤层开采技术分析
        3.3.3 复杂煤层开采安全分析
        3.3.4 复杂煤层开采成本分析
        3.3.5 复杂煤层开采煤质因素分析
        3.3.6 复杂煤层开采其它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杂煤层评价方法研究
    4.1 综合评价方法
    4.2 煤层复杂性评价指标及类别划分
        4.2.1 煤层复杂性定量评价的必要性
        4.2.2 煤层复杂性影响指标选取
        4.2.3 煤层复杂性类别划分
    4.3 煤层复杂性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方法研究
        4.3.1 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4.3.2 基于语言模式的煤层复杂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4.4 煤层复杂性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4.4.1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4.2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步骤
        4.4.3 建立煤层复杂性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
        4.4.4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4.4.5 煤层复杂性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步骤
    4.5 复杂煤层曲面分析方法
    4.6 本章小结
5 复杂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5.1 采煤方法选择决策分析系统开发
        5.1.1 采煤方法选择的原则
        5.1.2 采煤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5.1.3 影响采煤方法的关键因素与采煤方法的对应关系分析
        5.1.4 开发采煤方法选择分析系统
    5.2 急倾斜复杂煤层采煤方法分析
    5.3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优化研究
        5.3.1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回采工艺的参数分析
        5.3.2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优化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急倾斜复杂煤层开采围岩活动规律研究
    6.1 采场围岩活动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6.2 急倾斜煤层围岩活动规律的理论研究
        6.2.1 急倾斜煤层采场围岩活动规律的力学分析
        6.2.2 工程实例应用
    6.3 急倾斜煤层围岩活动规律的相似材料模拟
        6.3.1 煤层倾角为42°时围岩活动规律研究
        6.3.2 煤层倾角为70°时围岩活动规律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急倾斜复杂煤层开采实例
    7.1 大安山矿14 槽急倾斜复杂煤层开采实例
        7.1.1 大安山矿煤层及地质条件分析
        7.1.2 大安山矿14 槽复杂煤层形成的条件分析
        7.1.3 大安山矿14 槽煤层复杂性模糊模式识别评价
        7.1.4 大安山矿14 槽煤层复杂性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7.2 复杂煤层开采单元复杂度评价与采煤方法分析
        7.2.1 大安山煤矿+680m 水平西三采区轴9 上煤层复杂性评价
        7.2.2 煤层复杂度与采煤方法分析
    7.3 采煤方法选择软件系统应用研究
    7.4 复杂煤层曲面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7.4.1 大安山矿后槽煤层地质构造分析
        7.4.2 后槽煤层曲面展开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附件

(5)急斜特厚煤层高阶段综放开采顶煤弱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工辅助破煤
        1.2.2 注水弱化煤体
        1.2.3 超前预裂爆破技术
        1.2.4 深孔控制预裂松动爆破及注水综合弱化技术
    1.3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1.3.1 开采技术与工程地质调查资料搜集
        1.3.2 煤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
        1.3.3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1.3.4 数值实验模拟
        1.3.5 现场弱化试验与效果分析
    1.4 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2 基于MTS-AE 煤岩力学性质综合实验
    2.1 概述
    2.2 实验设备
    2.3 测试方法及过程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1 试样力学物理参数
        2.4.2 煤样变形与声发射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急斜厚煤层顶煤弱化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3.1 概述
    3.2 工程地质概况
    3.3 实验原理及方法
        3.3.1 模拟实验的物理原型
        3.3.2 相似理论
    3.4 相似模拟实验设备
        3.4.1 实验设备及材料
        3.4.2 实验中关键指标参数测定
    3.5 实验过程描述
    3.6 模拟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急斜厚煤层顶煤弱化数值模拟计算与评价
    4.1 概述
    4.2 计算分析的目的
    4.3 计算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4.3.1 52m 段高模拟方案
        4.3.2 老窑或空棚的影响
        4.3.3 破碎程度影响
        4.3.4 计算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参数、煤与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4.4 数值计算模型
    4.5 变形特征分析
        4.5.1 位移场分布规律及特征
        4.5.2 地表坍塌特征与演化趋势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急斜厚煤层顶煤弱化现场开采试验
    5.1 顶煤弱化工艺及原理
        5.1.1 顶煤预裂松动爆破原理
        5.1.2 炮眼倾角及长度的确定
        5.1.3 松动爆破施工方案
        5.1.4 装药量及装药结构
        5.1.5 爆破方法及一次起爆孔数
    5.2 现场预裂爆破设计及分析
        5.2.1 布孔方式与药量
        5.2.2 超前预裂爆破过程
    5.3 安全保障措施
        5.3.1 地面塌陷回填
        5.3.2 湮水-爆破耦合—间歇注水
        5.3.3 孔内震动爆破提高透水性
        5.3.4 防尘控制
        5.3.5 爆生有害气体控制
        5.3.6 防冲措施
    5.4 开采进度
    5.5 尾巷气体监测与统计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急斜厚煤层顶煤弱化效果监测与分析
    6.1 顶煤弱化效果监测的目的
    6.2 钻孔光学窥视监测与分析
        6.2.1 检测装备及系统
        6.2.2 检测结果及分析
    6.3 智能松动圈监测与分析
        6.3.1 检测装置(备)及系统
        6.3.2 检测结果及分析
    6.4 矿山压力监测数据对比
        6.4.1 工作面设备布置情况
        6.4.2 工作面支架载荷监测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断层构造影响带突出煤层综放开采及瓦斯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矿区工程地质概况
    2.1 矿井概况
    2.2 工作面布置现状
    2.3 矿区地质条件
    2.4 矿区煤与瓦斯突出
    2.5 本章小结
3 断层构造影响带的地质勘探
    3.1 瑞利波探测
        3.1.1 瑞利波探测及测点布置
        3.1.2 探测结果分析
        3.1.3 工作面实际煤层厚度和可采煤量分析
    3.2 坑透仪勘探
        3.2.1 坑透仪勘探测点布置
        3.2.2 探测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突出煤层断裂构造影响带瓦斯防治技术研究
    4.1 102东工作面基本情况
    4.2 断层构造带煤层开采前防突技术
        4.2.1 预抽煤层瓦斯
        4.2.2 煤层瓦斯抽放率
    4.3 突出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4.3.1 预抽煤层瓦斯防突分析
        4.3.2 巷道揭煤时防突分析
        4.3.3 工作面瓦斯涌出特点
        4.3.4 瓦斯防治技术
    4.4 本章小结
5 断层构造影响带巷道支护研究
    5.1 巷道锚杆支护研究的理论依据
    5.2 断层构造影响带巷道支护的影响因素
    5.3 巷道施工及支护方式
    5.4 巷道施工及支护参数
    5.5 巷道变形监测及支护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数值模拟分析
    6.1 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
        6.1.1 工作面跨上山期间的观测
        6.1.2 工作面回采期间的观测
    6.2 围岩运动破坏规律的FLAC分析
        6.2.1 FLAC简介
        6.2.2 FLAC软件的功能特点
        6.2.3 数值模拟模型
        6.2.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工程实例分析
    7.1 试验工作面概况
        7.1.1 工作面巷道布置
        7.1.2 工作面开采设计
        7.1.3 工作面支架及设备选型
        7.1.4 工作面回采工艺
        7.1.5 跨上山与工作面生产系统变化
    7.2 试验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措施
        7.2.1 瓦斯治理技术
        7.2.2 过地质异常区的技术措施
        7.2.3 过空巷的技术措施
        7.2.4 摆采方案及技术措施
        7.2.5 工作面防灭火
        7.2.6 大放高顶板来压显现控制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结论
    8.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利用综放技术开采构造影响带内表外储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原工作面布置形式
        1.1.2 跨上山表外储量开采工作面布置形式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高产高效工作面地质保障系统
        1.2.2 综采放顶煤技术
        1.2.3 跨上山开采
    1.3 主要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2 矿井基本情况
    2.1 开拓方式
    2.2 地质构造
    2.3 西一采区储量
3 项目可行性技术研究
    3.1 项目的地质条件可行性分析
        3.1.1 项目实施区域地质条件
        3.1.2 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
    3.2 解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可行性分析
    3.3 地质验证措施
        3.3.1 利用钻孔、巷道及探巷探测
        3.3.2 瑞利波探测仪探测
        3.3.3 利用坑透仪探测
4 F_(1-2)断层构造带内跨上山开采的方案说明
    4.1 工作面概况
        4.1.1 102综放工作面位置及主要参数
        4.1.2 102工作面地质构造
    4.2 开采方案设计
        4.2.1 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办法
        4.2.2 巷道布置形式
    4.3 工作面支架及设备选型
    4.4 工作面回采工艺设计
        4.4.1 回采率设计
        4.4.2 放煤步距的确定
        4.4.3 102东综放工作面生产能力设计
        4.4.4 回采工艺设计
        4.4.5 两道超前支护及端头支护设计
5 跨上山及构造带内回采项目所取得的技术成果
    5.1 跨上山回采解决的技术课题
        5.1.1 工作面通过中联巷
        5.1.2 工作面跨上山摆采方案设计及工艺措施
        5.1.3 跨上山的安全保护与工作面跨上山期间的矿压观测
    5.2 断层构造带内成功回采的技术
    5.3 F_(1-2)断层构造影响带内的工作面回采条件的变化
    5.4 跨上山及断层组构造影响带回采实际效果
        5.4.1 上山回采完成过程
        5.4.2 工作面摆采情况
        5.4.3 过石包效果
        5.4.4 4~#异常带后的回采
        5.4.5 跨上山及构造影响带内工作面回采推进情况
    5.5 断层组构造影响带内成功回采的几点认识
6 瓦斯防治技术研究报告
    6.1 工作面基本情况
        6.1.1 工作面概况
        6.1.2 地质构造
    6.2 构造带内原始煤层开采前防突技术措施
        6.2.1 预抽煤层瓦斯
        6.2.2 突出危险性评价
    6.3 构造带内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瓦斯防治技术
        6.3.1 工作面瓦斯涌出特点
        6.3.2 瓦斯防治技术
    6.4 结论
7 效益
    7.1 经济效益
    7.2 社会效益
8 结论
    8.1 结论
    8.2 问题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神府矿区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国内外采煤技术发展的基本概况
        1.1.1 国内采煤技术的变革
        1.1.2 国外采煤技术的进展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短壁机械化开采的巷道布置
    2.1 哈拉沟煤矿概况
    2.2 巷道布置
    2.3 巷道参数的确定
        2.3.1 巷道数量
        2.3.2 煤房的宽度
        2.3.3 支巷长度
        2.3.4 煤柱宽度
    2.4 工作面顺槽的支护
3 短壁开采工作面布置方式与回采工艺
    3.1 短壁开采工作面布置
    3.2 回采工作面的长度的确定
    3.3 工作面的生产能力
    3.4 回采工艺技术
    3.5 工作面循环作业方式
        3.5.1 采煤机割煤作业方式
        3.5.2 劳动组织作业方式
    3.6 生产工艺的关键点分析与控制
    3.7 工作面辅巷多通道快速搬家
        3.7.1 辅运多通道快速搬家倒面技术
        3.7.2 搬运设备及搬运方式
4 短壁机械化开采顶板管理
    4.1 顶板压力显现规律
        4.1.1 哈拉沟煤矿02107工作面矿压观测
        4.1.2 煤柱破坏的仿真
        4.1.3 短壁回采工作面采场矿压显现特点
    4.2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
        4.2.1 工作面初次、周期来压情况及项板管理
        4.2.2 工作面通过正交空巷时的顶板管理
        4.2.3 工作面超前支护
5 结论
参考文献

(10)高产高效连采工作面过探巷的水患治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探巷概况
2 贯通位置
3 贯通前准备工作
4 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四、高产高效连采工作面过探巷的水患治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五沟煤矿1033综采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D]. 马彦康. 安徽建筑大学, 2016(04)
  • [2]抓重点 把关键 勇闯安全发展新路[J]. 洪浪. 当代矿工, 2014(11)
  • [3]新安煤业公司防火系统研究[D]. 徐若友. 天津大学, 2013(01)
  • [4]复杂难采煤层评价方法与开采技术研究[D]. 霍丙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1(05)
  • [5]急斜特厚煤层高阶段综放开采顶煤弱化技术研究[D]. 邹磊.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6)
  • [6]断层构造影响带突出煤层综放开采及瓦斯防治技术研究[D]. 梁习明. 西安科技大学, 2006(02)
  • [7]利用综放技术开采构造影响带内表外储量技术研究[D]. 张宏升. 西安科技大学, 2005(06)
  • [8]浅析地质复杂的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的措施[J]. 朱林. 煤炭工程, 2004(07)
  • [9]神府矿区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D]. 张太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4(04)
  • [10]高产高效连采工作面过探巷的水患治理技术[J]. 石飞. 山西煤炭, 2002(04)

标签:;  ;  ;  ;  ;  

探巷高产高效连采工作面防洪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