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具装点优雅家居

日常用具装点优雅家居

一、日用器皿点缀优雅家居(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环[1](2021)在《民国上海日用搪瓷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论文《民国上海日用搪瓷设计研究》,以上海民族日用搪瓷产品在民国时期的设计特征为研究目标,剖析这个时期搪瓷产品的设计上,呈现出的既保持了传统制器理念中的功能理性,又体现出新时代中民众西化的审美需求的特征。首先,民国时期上海的日用搪瓷在器皿器型上,既有对外来器型的模仿,也有对中国传统器型的继承。外来器型中的咖啡壶、牛奶锅等等,能够满足人们在接受新文化之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碗类、食篮等搪瓷产品则是脱胎于传统器皿器型,以服务于大多数人生活中保留的较为传统的生活习惯。据本文的论证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三:一、由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了多方文化的汇聚之地,在更为先进的文明输入后,人们社会观念的改变,使得生活上与从前相比有所不同,人们参照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将自己的生活装点起来,搪瓷这一“舶来品”便迅速成为人们追捧的新奇玩意儿;然而,即使文化入侵,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样貌,中国传统器物形制更贴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二、社会变迁中的文化选择。不论是传统器型还是外来器型,都是民国时期人们对于各方文化先进之处的选择,它们代表的是更为便利、高效的生活方式。三、民族实业的发展需求。在文化碰撞中,上海民众创建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中西融合的生活方式,因而,扩大日用搪瓷产品品类,是促进民族搪瓷企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器型的丰富,使这个时期搪瓷产品中外糅杂的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其次,在民国时期上海的日用搪瓷产品中,也形成了以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为主,西方装饰元素作有效补充的多姿多彩的装饰设计。饱含吉祥寓意的牡丹、梅花、喜鹊等传统的装饰图案自古代传承至今,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传达出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含有外国语言词汇,以及具有透视关系等的外来装饰元素或装饰技巧,能够有效弥补人们对传统装饰图案的审美疲劳,同时,通过西方装饰元素传达更为开放、自由的文化内涵,是上海在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助力。这个时期日用搪瓷产品的装饰,被赋予了更高的社会责任,其一,在国家被外敌频频压迫下,民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以日用搪瓷产品为媒介,宣传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众的民族文化自信,进而不被外来文明所同化,增加对民族企业的信任感;其二,从近代的历史机遇中不难看出,“闭关自守”无法使民族进步,在批判中接受先进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思想进步的必要选择。论文以人们社会生活的改变对搪瓷行业的影响为基础,对民族搪瓷产品器型和装饰上的设计特征做以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利用大量图片进行佐证,图片资料不完备之处,通过查阅搪瓷相关资料,以手绘图稿的形式对搪瓷产品的器型、装饰图案进行了归纳、整理,结合来源于博物馆的实物图片,使本文与现有的相关研究相比,论证更为充分。日用搪瓷产品的设计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中,或延续、继承中国传统的设计特点,或吸纳外来元素,又或是呈现出中西融合的设计特征,都使日用搪瓷产品在整个的发展历史中表现得独特而鲜明。不论是日用搪瓷器皿器型,还是装饰设计上的表现,都反映了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人们审美趋向的变化,对“洋货”惧怕,随后“崇洋”,再有抵制“洋货”、推崇国货,由此得出,民国时期日用搪瓷的设计,表现了人们在动荡时期对文化的选择,反映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先进、便利之处有所模仿,但又能够保持民族文化自信的生活面貌。因此,对民国时期上海日用搪瓷的设计进行剖析对研究近代上海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丁俊[2](2021)在《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文中认为1930年代是上海家庭迅速拥抱现代文明的时期,对此时期家装设计历史的梳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本文聚焦于1930年代的上海家装设计,从纸媒入手,展开关于其如何走向现代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了解纸媒是如何传播和表述现代家装设计内容的;其次,以图像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当时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与模式;再次,基于不同层面的具体个案,归纳具有现代特征的家装设计之实践与推广方式;随后,从技术和材料方面寻找支撑现代家装设计的保障因素;最后,讨论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历史意义。通过史料挖掘和分析发现,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有赖于媒介建构、观念引导、实践与推广、技术和材料保障几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上海纸媒影响了人们对于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解。一方面,上海报刊频繁关注流行时尚,并转载欧美和刊登本地新式的家装设计图像,形成家装设计实践的案例参考;另一方面,上海报刊登载大量文本,提供了家装设计实践的观念引领和知识支撑。第二,人们普遍推崇面向现代生活的家装设计理念与模式。人们将家庭进化视为民族进化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美术化”、“简约化”、“经济化”的新式生活理念,以及从“繁复美”转化为“单纯美”的设计美学观;在表现模式上,人们认为装饰样式的革新、空间功能的完善和物理环境的改进是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具体表现;为此,大量支撑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知识获得了传播。第三,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还在于多维度的实践与推广。文章从作为消费者的精英阶层、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家装展览会、开展家装设计的实践者三个维度出发,选取多个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上海城市精英家庭呈现出引领潮流的装饰风尚;家装展览会以“模范样板”引导了装饰动向;中西设计师和业余实践者基于自身背景展现了多元设计手法。第四,文章探讨了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技术和材料保障。其中,以新式里弄住宅、城市公寓、花园洋房为代表的居住建筑为功能化的家庭布置提供了基础。以电镀“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以简洁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电为家庭美化提供了保障。还有品类多样的室内建材和卫浴设备使得开展家装设计具备了基础条件。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具有多重历史意义。一方面,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是以多维度实践与推广为核心的系统化要素交替出现,并共同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中,文章认为其意义在于从理性化、整体性与合理化设计方面推进了“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此外,从新生活方式、室内秩序和室内形式方面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陈玮晴[3](2020)在《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居住空间陶瓷装饰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陶瓷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国文明史的各个阶段都彰显着独特魅力。它不单是功能性的物质品,更是精神、政治、文化等多种元素的载体,承载着国人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情怀。当代,随着全球趋同化所引起的文化归属感丧失现象的逐渐加深,传统陶瓷艺术鲜明的文化符号成为民族归属感的直接体现。因此,才有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居住空间陶瓷设计的命题。由于人们精神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陶瓷陈设和陶瓷铺装的需求,也逐渐脱离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而发展为具有装饰性的陶瓷元素被广泛应用到当代居住环境中。如何将“传统陶瓷艺术”融入到当代居住空间中,提升“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成为新时期我国居住空间设计中重要的课题。因此,论文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探讨传统陶瓷装饰与当代居住空间的关系,分析中国传统陶瓷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以寻求具有传统特色的当代居住空间“新陶瓷装饰”的设计方法,构建一种以“传统陶瓷艺术”为主线,以当代居住空间精神需求为基础,以突显民族、地域、时代特色为目标的当代居住空间陶瓷装饰应用设计研究。论文以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在居住空间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在当代居住空间的应用与表达;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在当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法与实践的三个篇章,论述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居住空间的陶瓷装饰设计实施方式。通过对传统陶瓷文化的梳理,发现传统陶瓷文化与传统居住文化存在联系,力求为“陶瓷”文化在当下焕发生活新的价值,为未来城市居住空间的陶瓷陈设与铺装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

刘小换[4](2020)在《南通蓝印花布在家居用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传统印染工艺具有起源早、分布广、流传时间久等特点,蓝印花布是诸多印染工艺中的一种,在传统印染工艺中被发明的时间最晚,但其独特的印染工艺以及艺术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对蓝印花布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实践。本文对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的起源与发展、工艺流程、创新实践等问题进行系统地阐述。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互联网、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面临着传承困难、创新发展困难等问题。笔者基于对传统四大印染技艺的研究与实践,试图从平面设计的角度出发,将设计方法与设计思维运用到南通蓝印花布的创新设计中去,以品牌的理念作为支撑点,进而设计出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的家居品牌以及家居产品,实现蓝印花布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去,从而促进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结合现代流行趋势,迎合现代审美需求,深度挖掘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美、文化内涵、独特的工艺,发挥绿色环保的工艺优势,传承、创新发展南通蓝印花布工艺。

宋雪[5](2020)在《明清陶瓷插花器“物用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通过对明清时期的图像以及文字考证,结合陶瓷造型学、美学、文学等,站在使用者的立场,基于“物用观”的特点,也就是陶瓷插花器如何被使用,以及其中的使用规律等,了解明清时期陶瓷插花器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的器型类别,以及使用者是根据什么因素来选择陶瓷插花器。文章的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方法。第二章交代明清两代的插花背景和一些插花器的使用情况。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以陶瓷插花器使用中的一些特点将其分为三类,并对一些典型器做详细介绍。第四章分析明清陶瓷插花器的使用依据,分别介绍了明清时期人们如何根据花材、人物、空间的特性来选择适合的陶瓷插花器。第五章分别从使用者和设计者的角度来分析明清陶瓷插花器使用对当代的启发。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最终认为,明清时期的人们对陶瓷插花器的使用有两个特点。第一,物以致用。一些陶瓷器在失去原本的功能后,又或者说在兼具原来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作为插花器来使用。第二,取用合宜。根据花材、空间、人物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插花器,最终为花增光彩,为空间增氛围,为人物增个性。以上两点很值得当今借鉴学习。

肖微微[6](2020)在《“形意场”视角下的室内花饰艺术研究》文中指出花饰艺术就是花卉装饰艺术的简称,花饰艺术包含花艺艺术和花饰图案。花饰艺术作为室内软装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精神层面需求的大环境下,要求人们从新的视角来系统的研究花饰、人、室内空间之间的关系。以“花饰”这个室内软装的元素作为切入点,结合“形意场”来研究室内花饰运用的特点与规律,以求拥有更长远、更丰富的视角来为人们创造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形意场”思维体系,分析花饰艺术的形态和表现,以此来探索花饰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规律性特征。第一部分是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室内花饰艺术国内外的现状以及花饰艺术与“形意场”的概念和论文框架。第二部分是深入探讨东方花饰艺术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演变以及国外花饰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经典风格中的花饰艺术,包含新古典、田园、地中海及现代风格的花饰艺术,总结各阶段花饰艺术的发展特征以及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基于形意场视角下室内空间花饰艺术的研究,分别针对二维平面、三维空间以及物件上的花饰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形意场”的4个特征、6个设计方法以及8个场来研究及评价空间花艺的表现。第四部分是分析花饰艺术在家居空间、公共空间中的文化空间和商业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中的花饰艺术应用同时结合总结得出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应用总结花饰艺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本论文研究基于国内外室内花饰艺术的发展历程与装饰应用的基础上,梳理各地域各阶段的发展过程,以及分析不同地域时期形成的风格特点以及在空间中的运用关系,从“形意场”视角分析总结花饰艺术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仅充实了当今室内花饰艺术理论,丰富了室内花饰艺术创作思路和使用素材,研究成果对现今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质量提升有所帮助,以及诸多空间的花饰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例如:家居空间、商业空间、文化空间等空间。

项丹[7](2020)在《女性审美视域下的日用陶瓷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伴随着人们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体现在女性的思想和审美意识也得到彻底解放。现代女性更加注重生活的品味和格调,她们的浪漫情愫是高于男性的,善于用细腻的心思感知周围的事物。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多地参与到生活细枝末节的建设,日用陶瓷的选购便是她们关注的重点,仅是经济、耐用的陶瓷产品已经不再是吸引女性消费者的唯一选择。而当前状态下,国内日用陶瓷市场的产品过于大众化,很难满足女性的审美追求,专门针对女性的日用陶瓷设计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立足于女性审美视域,通过对女性自身敏锐的洞察力、敏感的性格特征以及不同于男性的审美体验,来拓宽研究视野,融会新兴的艺术观念进行日用陶瓷的设计与研究。同时,本课题涉及的日用陶瓷设计不仅仅针对女性使用者而言,而是把女性消费者作为一个中介环节,通过吸引女性消费者的购买,达到带动整个消费市场的目的。一般来说,女性在日常消费时的情感色彩占比较大,如何设计出能够吸引女性购买的日用陶瓷,满足女性在购买此类产品时的感官享受和精神需求是为女性设计的首要关注点。具有女性意识的设计无处不在,但在日用陶瓷领域还很少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课题去研究。从这个意义出发,本课题以性别作为划分依据,首先分析女性化审美在日用陶瓷领域出现的必然性;其次阐释日用陶瓷领域为女性设计的可能性;再次分析现今基于女性审美视域下的日用陶瓷设计的成功案例,探究此类产品所体现出来的性别倾向以及表征符号,以期找出为女性设计的规律性本质;最终将设计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层次,利用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总结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服务于未来日用陶瓷领域的女性消费市场奠定基础,使正在崛起的新时代女性群体感受到来自生活细节的关怀。

袁佳君子[8](2020)在《宋代金银器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隋唐时期,统治阶级使用金银器皿很普遍。然而,在文人士大夫、富商贵贾,甚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金银器皿作为一种日用器,则是自晚唐以后。尤其在两宋时期,禁限制度的松懈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用物风尚的影响下,金银器皿不仅在宴飨、茶饮、书事等活动中大量出现,城市中大小酒楼、脚店,甚至宗教场所也少不了各式银质器皿的使用。因此,在这样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金银器皿呈现出了很多与前期不同的新面貌:灵巧、多样,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总体来讲,纹样类型以仿生植物纹为主,抽象的鸟兽类纹饰明显减少。器皿多轻薄、小巧,造型丰富,追求象生。纹样与器形设计相宜,崇尚灵动、诗意、典雅、适用和贴近世俗生活的装饰风格。本文力图对两宋金银器皿的特点进行系统梳理,并置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之中分析其设计及审美的内在逻辑。首先,从两宋时期金银器皿现存实物和相关文献资料着手,参考考古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宋代礼俗对器皿式样进行分类研究。以此为研究基础,主要从设计学研究角度分析宋代金银器皿的造型、装饰纹样及制作工艺的典型特征,在设计艺术史、工艺史、文化人类学、美学等多学科基础上进行学理上的解读,并对其设计方法、设计思维、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因素的角度,窥见宋代金银器皿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

陈政[9](2020)在《宋代士人生活美学观念研究》文中指出在生活美学研究日益兴盛的背景下,探究中华美学精神中蕴含的生活美学思想,以中国话语与中国经验介入到当代美学理论与审美实践的价值建构之中,已然成为当代中国学人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从中国古代生活美学发展历程看,宋代生活美学是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典范形态,既承接中唐以来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在转向”,又开启明末以来生活审美的奢靡之风,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都开启了中国古典审美的新风貌。实践层面,宋代士人在文玩鉴藏、士人园林、山水悠游、雅集交游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审美化趋向。理论层面,一批具有生活美学理论着作雏形的书籍在此时大量出现,为晚明涌现的《闲情偶寄》、《长物志》、《考盘馀事》等生活美学着作奠定了基础。宋代审美主体范围急速扩大,从宫廷到民间,其中士人阶层在宋代理学思辨精神影响下,对日常生活审美实践进行自觉反思并形成理论表述,其生活观念、生活审美观念、生活审美实践,对于建构当下中国话语的生活美学理论,回应西方日常生活美学理论,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宋代士人生活美学问题的由来和研究意义,进行了文献综述,阐明了研究的思路、方法。第二章分析生活美学的理论语境,从中西方哲学、美学生活论转向出发,梳理当代生活美学的理论演变,认为“生活美学”中的“生活”指日常的活生生的生活状态,“生活美学”可具体区分为生活美学观念和生活经验中的审美两部分内容,主要分析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审美观念、审美经验与审美方式。以此,本文进行的宋代士人生活美学观念研究,主要是指对中国古代现实生活中审美观念与活动的研究。第三章从“生活”概念的词源学分析开始,通过“生”与“活”及其二者的词义构成关系来对中国古代“生活”观念进行思考。从“生生”到“日用”,古人使用了两套言说话语来表现东方式的生活观念与理想,从而让中国古人的生活既有超越性的生命之思,亦有形而下的生活之用,在生活审美层面同时形成了感性维度与超越性维度的共存。第四章从审美观念角度出发,着重考察闲、情、理、欲、物等范畴,分析宋人对于快感(欲)、美感(情)的价值判断。从宋人生活审美中的“物欲”关系入手,以苏轼“寓意于物”思想为视角,考察宋人日常生活审美中的价值论维度与伦理关怀。第五章从宋代士人生活审美实践出发,阐释宋代士人生活审美实践的情境营造与宋代士人生活审美经验的实现方式。宋人以生活物象为载体,以居室、园林为空间依托,在雅集交游中营造审美氛围,构筑审美化的生活情境。以西方日常生活美学为参照,将宋人生活审美方式划分为艺术审美式、参与式和自然环境认知式三种,呈现生活审美经验的多维面向。第六章总结宋代士人生活美学对晚明文人生活美学思想的影响,并阐述宋代生活美学的当代意义。宋代士人超越有限物欲羁绊而通达精神世界的无限,在实践层面为当代日常生活审美主体性丧失问题、精神内涵弱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反思的资源,在理论层面为美学走向生活审美,走出纯粹的理论性研究,面向真实的审美实践提供参照。第七章,论文认为,宋代士人生活美学是一种精英主义美学,是具有理性精神的生活美学,以此区别于六朝尚逸的生活美学,以及明代重情的生活美学。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重视大众文化而忽视精英文化,对宋代生活美学研究也有利于弥补此类研究的不足。基于宋代士人生活观念,论文认为宋人在“超越性”与“生存性”的互融互生中为现实生活带来张力,实现生存状态的情理谐和。立足宋代士人生活审美观,认为宋人以“心统性情”、“吟咏性情”观肯定生活审美的感性特征,以“寓意于物”、“玩物适情”观确立生活审美的价值指向,在感性审美中实践诗意生活理想。以宋代士人生活审美实践为范例,反思当代生活审美经验,认为生活美学是一种亲近和尊重生活的价值之学、幸福之学。通过宋人生活美学理论的价值与局限分析,反思当代生活美学理论发展,认为中国生活美学不同于西方日常生活美学,应着重在审美价值论、境界论等问题上形成自己的话语理论。生活美学与传统西方美学并不完全对立,生活美学的回归感性学主张并不是与艺术为敌,而是打破美学研究中的唯艺术论,将生活审美的情感经验纳入美学研究视域,彰显生活的审美品质。

赵景[10](2019)在《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柴烧陶瓷陈设品是以木柴作为燃料,在柴烧窑炉中通过一系列的专业烧成工艺烧制而成的一种陶瓷陈设品。由于柴烧陶瓷陈设品与其它窑炉烧制成的陶瓷陈设品有截然不同的釉色效果,因此受到了广大陶瓷爱好者和消费群体的喜爱,目前在室内外空间的陈设中有广泛的运用的趋势。柴烧是一种古老传统的陶瓷烧制工艺,在高效的电窑、气窑未普及之前,柴烧是其最主要的烧成方式,它伴随着整个陶瓷史的发展已有上万余年。随着现代陶艺在我国的兴起,古老传统的柴烧工艺又再度回到大众的视野中被称之为现代柴烧。如今的柴烧陶瓷已经远远超出古时以实用为目的,现已发展成为集艺术性、欣赏性、装饰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现代艺术门类,它不仅可以带来非凡的视觉艺术享受,更是可以为室内空间营造出自然、古朴的艺术氛围,这就给柴烧陶瓷作为陈设品融入到室内空间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的发展不但推动了室内设计的发展,而且也让柴烧这一传统烧制技艺有了一个良好的活态保护。本论文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设计现代柴烧陶瓷工艺品以及如何在现代室内空间的应用。文章通过文献阅读、学科交叉、实践考察以及案例分析等几种研究方法来研究本文的核心问题。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四点,首先,梳理柴烧陶瓷陈设品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分析现代室内空间的陈设趋势;其次,分析柴烧陶瓷陈设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三,从现代陶瓷设计与设计美学等学科角度来提出柴烧陶瓷陈设品的设计要求及原则;最后,运用室内陈设设计的规律法则来指导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的应用,并运用于设计实践。

二、日用器皿点缀优雅家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用器皿点缀优雅家居(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上海日用搪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五、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社会变迁与民国上海搪瓷行业的发展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上海的社会面貌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新家庭中日用搪瓷产品的新功能
    第三节 民族搪瓷行业的崛起
    注释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上海日用搪瓷设计发展的导向因素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国货思潮
    第二节 民国时期日用搪瓷产品的外销
    第三节 民国时期搪瓷展会对日用搪瓷设计的影响
    注释
第三章 民国上海日用搪瓷器型的设计
    第一节 日用搪瓷器型设计的萌发与推进
    第二节 民国上海日用搪瓷器型的分类
    第三节 民族文化认同中对传统器型的延续
    第四节 社会变迁与外来器型的输入
    注释
第四章 民国上海日用搪瓷的装饰设计
    第一节 新情境下日用搪瓷装饰设计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民国上海日用搪瓷装饰的形式分类
    第三节 爱国主义情怀影响下的传统装饰图案的沿用
    第四节 民众审美趋向的转变与外来元素的输入
    第五节 文化交流中的民国日用搪瓷装饰
结语:从日用搪瓷设计中窥探民国上海文化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2)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1.2.1 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分析
        1.2.2 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界定
        1.2.3 对1930 年代的时间界定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关于室内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2 国外关于家庭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3 上海近代设计史研究的基本情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架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架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和载体的1930 年代上海纸媒
    2.1 报道家装设计的纸媒概貌
        2.1.1 中文报刊频开专栏
        2.1.2 英文报纸长期报道
        2.1.3 其它纸媒偶有涉及
    2.2 纸媒对家装设计现代性的传播
        2.2.1 内容传播集中于1930 年代
        2.2.2 现代家装内容的国际化传播
        2.2.3 内容传播推进现代家装设计
    2.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述
        2.3.1 涉及时间概念的描述
        2.3.2 对于装饰样式的界定
        2.3.3 多主题词的混合使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念和模式
    3.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3.1.1 推崇进化论思想
        3.1.2 倡导新家庭生活
        3.1.3 提倡新设计美学
    3.2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现模式
        3.2.1 室内空间装饰样式的革新
        3.2.2 室内空间生活功能的完善
        3.2.3 室内空间物理环境的改进
    3.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知识组构
        3.3.1 现代性家装设计风格的认识
        3.3.2 现代性家装设计要素的组成
        3.3.3 现代性家装设计的图纸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家装设计实践与推广方式
    4.1 精英家庭的时尚引领
        4.1.1 以电影明星群体家装设计为亮点
        4.1.2 以文化和工商名人群体家装设计为主体
        4.1.3 以其它中产人群家装设计为底色
    4.2 家装设计展览会的社会推广
        4.2.1 “国货展览会”之“模范家庭”布置
        4.2.2 “改良家庭展览会”及样板房布置
        4.2.3 样子间及百货店等商业展示活动
    4.3 家装设计者的多元探索
        4.3.1 本土设计师接轨国际设计风格
        4.3.2 西方设计师带入国际设计经验
        4.3.3 业余设计者尝试家庭美化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性家装设计实现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5.1 新式居住功能模式的兴起与运用
        5.1.1 城市中新式居住建筑的兴起
        5.1.2 建筑革新提供的功能化空间
        5.1.3 水电气入户改善了家庭环境
    5.2 新奇家居生活用品的配置
        5.2.1 以“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
        5.2.2 以简洁化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
        5.2.3 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用电器
    5.3 新颖室内建材卫浴的运用
        5.3.1 墙面饰材以花纸运用较广泛
        5.3.2 地面饰材流行花砖和马赛克
        5.3.3 卫浴设备倾向成套进口产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实现的历史意义
    6.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发生的系统要素
        6.1.1 从大众纸媒到生活实践的复杂系统
        6.1.2 多维度实践与推广是系统核心要素
        6.1.3 家装设计之现代性实现的上海路径
    6.2 全面推动“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
        6.2.1 注重生活实效的理性化设计
        6.2.2 关注系统要素的整体性设计
        6.2.3 尊重技术条件的合理化设计
    6.3 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6.3.1 新生活方式之美
        6.3.2 新室内秩序之美
        6.3.3 新室内形式之美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居住空间陶瓷装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在居住空间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2.1 传统居住空间的陶瓷装饰
    2.2 近代居住空间的陶瓷装饰
    2.3 现代居住空间的陶瓷装饰
第三章 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在当代居住空间中的应用与表达
    3.1 传统陶瓷装饰的艺术特征
    3.2 传统陶瓷装饰的意象表达
    3.3 传统陶瓷装饰的呈现方法
    3.4 传统陶瓷装饰的当代应用
    3.5 传统陶瓷装饰的表达方式
第四章 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在当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法与实践
    4.1 当代陶瓷装饰的设计方法
    4.2 当代陶瓷装饰的实践概况
    4.3 当代陶瓷装饰的设计展望
结论
附录 A
附录 B
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4)南通蓝印花布在家居用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南通蓝印花布概述
    第一节 南通蓝印花布发展概述
    第二节 蓝印花布制作原料与工具
        一、蓝草与蓝靛
        二、棉花与土布
        三、黄豆和石灰
        四、纸板
        五、刻刀
    第三节 南通蓝印花布制作工艺流程
        一、蓝底白花制作流程
        二、白底蓝花制作流程
第二章 南通蓝印花布图案分析
    第一节 表现题材
        一、植物纹样
        二、动物纹样
        三、人物纹样
        四、几何纹
        五、文字吉祥纹样
        六、器皿纹样
        七、皮球花纹样
    第二节 常见主题及应用分析
        一、常见主题
        二、图案的构图形式
    第三节 南通蓝印花布与其他地区蓝印花布的区别
        一、造型元素
        二、造型风格
        三、题材与构图
第三章 相关案例分析
    第一节 以韩美林为代表的传统题材再创作
    第二节 与时俱进的新题材
第四章 研究的创意设计与实践
    第一节 南通蓝印花布在家居用品中的运用方式
        一、南通蓝印花布之“形”的运用
        二、南通蓝印花布之“色”的运用
        三、南通蓝印花布之“意”的运用
        四、南通蓝印花布之“工艺”的运用
    第二节 设计实践内容
        一、品牌标志设计
        二、床上用品
        三、沙发
        四、装饰画
        五、书灯
        六、其它
        七、成果展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论着、作品)
致谢

(5)明清陶瓷插花器“物用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相关概念界定
2 明清插花背景和插花器使用情况
    2.1 明清插花背景
    2.2 明清插花器使用类别
3 基于“物用”特点的明清陶瓷插花器分类介绍
    3.1 陶瓷插花器的“物用”分类依据
    3.2 专器专用——为插花而制作
        3.2.1 多孔花插
        3.2.2 仿生花插
        3.2.3 多孔瓶
        3.2.4 多连瓶
        3.2.5 花囊
        3.2.6 壁瓶
    3.3 一器多用——为插花而借用
        3.3.1 梅瓶
        3.3.2 玉壶春瓶
        3.3.3 胆瓶
        3.3.4 花觚
    3.4 增器以用——为插花而改用
        3.4.1 罐
        3.4.2 尊
4 陶瓷插花器“物用”依据
    4.1 花材依据
        4.1.1 色泽
        4.1.2 形质
    4.2 人物依据
        4.2.1 文人雅士
        4.2.2 宫廷贵族
        4.2.3 民间百姓
    4.3 空间依据
        4.3.1 厅堂
        4.3.2 书斋
5 明清陶瓷插花器使用对当代花器设计与运用的启发
    5.1 “专器专用”的实用美观设计
    5.2 “一器多用”的可持续设计
    5.3 “增器以用”的多样化组合设计
    5.4 “物尽其用”的个性化使用方式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6)“形意场”视角下的室内花饰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文献现状及研究水平
        (一)关于“插花艺术”的研究
        (二)关于“植物纹样”的研究
        (三)关于“室内装饰艺术”的研究
        (四)关于“形意场”的研究
        二、概念解析与界定
        (一)“形意场”的概念
        (二)花饰艺术的概念
    第三节 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一、主要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框架图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室内花饰艺术的概述和类型
    第一节 东方花饰艺术的概述
        一、中国花饰艺术
        (一)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
        (二)瓶花
        (三)花饰图案
        二、日本花饰艺术
        (一)日式花道
        (二)日本花饰纹样
    第二节 西方花饰艺术的概述
        一、西方花饰艺术
        (一)西方花艺艺术的发展
        (二)西方植物纹样
        二、西方室内经典风格中的花饰艺术
        (一)新古典风格的花饰艺术
        (二)田园风格的花饰艺术
        (三)地中海风格的花饰艺术
        (四)现代风格的花饰艺术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形意场”下室内空间的花饰艺术分析
    第一节 室内花饰艺术的规律和特点
        一、平面类花饰艺术
        二、立体类花饰艺术
    第二节 “形意场”下空间花艺的张力性
        一、空间花艺中张力性的表现因素
        (一)花卉的运动形态
        (二)花卉的质感
        (三)色彩
        (四)美的感受之比例
    第三节 “形意场”下空间花艺的层次性
        一、空间花艺的组合方式
        (一)对称组合
        (二)非对称组合
        (三)联排及阶梯状
    第四节 “形意场”下空间花艺的多义性
        一、多义性的地域性特征
        二、多义性的主体性特征
    第五节 “形意场”下空间花艺的包容性
        一、花材的自身价值
    第六节 “形意场”的设计方法
    第七节 空间花艺中形意场的评价层面
        一、时代场
        二、民俗场
        三、功用场
        四、情趣场
        五、伦理场
        六、美观场
        七、经济场
        八、技艺场
    第八节 小结
第四章 不同类型空间中的花饰设计应用
    第一节 家居空间中花饰的展陈艺术
        一、家居空间的花饰设计
        二、四季的插花艺术
        三、花饰设计实例
        (一)家居案例
        (二)春季插花案例
    第二节 公共空间中花饰的展陈艺术
        一、商业空间的展陈艺术
        (一)案例欣赏-富春山居酒店空间花艺设计
        二、文化空间的展陈艺术
        (一)案例欣赏-电影哪吒与花艺的碰撞
        三、花饰设计实例
        (一)餐桌花艺
        (二)屏风花艺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硕士研究生期间部分成果
附录2 花饰设计实例的制作过程
附录3 拉丁文版本的学习花卡

(7)女性审美视域下的日用陶瓷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
        1.3.2 日用陶瓷领域“为女性设计”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方法
    注释
第二章 女性化审美在日用陶瓷设计领域出现的必然性
    2.1 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的发展
    2.2 女性审美意识与设计的人性化趋势
    2.3 女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日用陶瓷设计的影响
    注释
第三章 女性化的设计特质在日用陶瓷领域中的综合应用
    3.1 日用陶瓷中的女性化设计风格
    3.2 现代女性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中的特殊表现
    3.3 日用陶瓷之造型、装饰在女性设计主题中的体现
        3.3.1 女性自身性别特征的表达
        3.3.2 生态自然的关注
        3.3.3 母性的形象表达
        3.3.4 生命的抽象体验
        3.3.5 无性别差异的中性化倾向
    注释
第四章 基于女性审美视域下的日用陶瓷器品牌案例分析
    4.1 女性对浪漫幻想的追求——蒂芙尼日用瓷设计
    4.2 女性对情感治愈的需求——星巴克马克杯设计
    4.3 女性对生活情调的诉求——阿拉比亚餐具设计
    4.4 蒂芙尼、星巴克和阿拉比亚在日用瓷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启示
    注释
第五章 日用陶瓷中“为女性设计”的方法探求与设计实践
    5.1 应用感性工学法研究女性审美下的日用陶瓷
    5.2 女性关怀思想下的日用陶瓷设计实践
        5.2.1 “爱乐之城”咖啡具设计
        5.2.2 “原色”餐具设计
        5.2.3 “冰川”茶具设计
        5.2.4 “错觉”咖啡杯设计
        5.2.5 “水中藻荇”瓷盘彩绘
    注释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致谢
附图表
    附图1.127个日用陶瓷杯子造型形态样本收集
    附图2.100组感性词汇收集
    附图3.问卷调查样表
    附图4.“爱乐之城”咖啡具相关附图
    附图5.“原色”餐具相关附图

(8)宋代金银器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宋代金银器皿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物料来源与管理制度
    第二节 生产组织与生产方式
        一、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生产组织与雇工来源
        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生产经营方式与商贸习俗
    第三节 经济环境与市场推广
        一、经济环境
        二、商品化与品牌推广意识
第二章 宋代礼俗与金银器皿式样
    第一节 盏、杯、碗
        一、盏
        二、杯
        三、碗
        四、托与台
    第二节 盘与碟
    第三节 注子与温碗
    第四节 瓶与壶
    第五节 渣斗
第三章 宋代金银器皿的造型与装饰
    第一节 造型艺术
        一、应物肖形
        二、守格与遂变
        三、交流与融合
    第二节 纹样装饰
        一、纹饰的分布及构成
        二、纹样的题材
        三、装饰设计分析
    第三节 制作工艺
第四章 宋代金银器皿所体现的审美风尚
    第一节 器皿与生活
    第二节 设计之观念
        一、极致的喜好表达
        二、用与巧的平衡
        三、适应市场的设计与生产
    第三节 情与理:物之意蕴
        一、“中隐”思想的影响
        二、雅俗相融,雅居主流
        三、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赓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宋代士人生活美学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生活美学的理论语境与概念辨析
    2.1 生活美学发生的西方语境
        2.1.1 西方哲学的生活论转向
        2.1.2 西方美学的生活论转向
        2.1.3 西方生活美学的理论进路
    2.2 中国美学语境下的生活美学
        2.2.1 美学在中国
        2.2.2 生活美学的理论前奏
        2.2.3 中国生活美学的兴起
    2.3 生活美学的概念界定
        2.3.1 中西美学界对生活美学的界定
        2.3.2 “生活”与“美学”—对生活美学概念的分析与界定
        2.3.3 宋代士人生活美学的研究范围界定
    2.4 本章小结
3 宋代士人生活观念与生活美学
    3.1 生存与超越——理解中国古代“生活”观念的两条路径
        3.1.1 中国古代哲学对“生活”论证的两种路径
        3.1.2 基于超越性的“生”—“生生”哲学
        3.1.3 作为具体存在的“活”与“生存”
    3.2 宋代士人生活观念的双重维度
        3.2.1 超越维度:宋代士人关于“生”的宇宙本体论
        3.2.2 生存维度:宋代“生”范畴的“日用”转向
    3.3 宋代士人生活美学观念的双重维度
        3.3.1 日常感性之“情”
        3.3.2 超越境界的日常生活之“乐”
    3.4 本章小结
4 宋代士人生活审美的观念诉求
    4.1 闲适
        4.1.1 “闲人得自由”——闲适与生活审美
        4.1.2 “心充体逸”——宋代士人的休闲身心论
        4.1.3 “心中闲而义理自出”——宋代士人的休闲体道之境
    4.2 性情
        4.2.1 宋代“理”本生活美学——心统性情,玩物适情
        4.2.2 宋代“情”本生活美学——性命自得,吟咏性情
    4.3 物欲
        4.3.1 存理制欲——宋代士人生活审美的价值观念
        4.3.2 寓意于物——宋代士人在审美层面对“物”与“欲”的超越
    4.4 本章小结
5 宋代士人生活审美实践表现
    5.1 宋代士人生活审美实践的情境营造
        5.1.1 “玩物以适情”——生活物象的审美展开
        5.1.2 “不可居无竹”——生活空间的审美场域
        5.1.3 “宾朋交错,游赏其中”——生活事象的场景营造
    5.2 宋代士人生活审美实践的实现方式
        5.2.1 “静中之乐,以为清玩”——生活审美的艺术模式
        5.2.2 “抚摩谛玩,清谈洒洒”——生活审美的参与模式
        5.2.3 “精研物性,求真尚理”——生活审美的科学认知模式
    5.3 本章小结
6 宋代士人生活审美的影响与当代意义
    6.1 宋代至晚明生活审美观念的嬗变
        6.1.1 从尚雅到雅俗共赏
        6.1.2 从格物到燕居闲赏
        6.1.3 从吟咏性情到感官享乐
    6.2 宋代士人生活审美的当代价值
        6.2.1 生命主体地位的提升
        6.2.2 生活审美价值的复魅
    6.3 宋代士人生活美学观念的理论意义
        6.3.1 研究领域:由艺术走向生活
        6.3.2 研究方法:理论美学与实证美学的互补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语
    7.2 本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1.研究现状
        2.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3.研究内容
二、柴烧陶瓷陈设品与室内空间
    (一)柴烧陶瓷陈设品
        1.柴烧陶瓷陈设品的来源
        2.柴烧陶瓷陈设品的特点
        3.柴烧陶瓷陈设品的种类
    (二)室内空间的陈设趋势
        1.个性化的陈设趋势
        2.回归自然的陈设趋势
        3.民族化的陈设趋势
    (三)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的运用优势
        1.悠久的运用历史
        2.优越的材质特性
        3.独特的视觉效果
        4.运用问题的提出
三、柴烧陶瓷陈设品的发展现状及创新启示
    (一)柴烧陶瓷陈设品的创作现状分析
        1.对现代陶艺概念的误读
        2.对柴烧制陶工艺的忽视
        3.设计生产上的混乱
        4.成本高昂产品形式单一
    (二)柴烧陶瓷陈设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1.民族性是传统文化的时代体现
        2.个性化是审美多元化的内在需求
        3.手工性具有情感表达的独特价值
        4.与民窑产品混烧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四、柴烧陶瓷陈设品的设计
    (一)柴烧陶瓷陈设品的设计前提
        1.对柴烧工艺工序的熟悉
        2.对陶瓷制作方法的掌握
        3.对肌理与材质美的追求
    (二)柴烧陶瓷陈设品的设计规律
        1.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2.对陶瓷陈设品视觉感知的掌握
        3.对形态的把握装饰的巧用
    (三)柴烧陶瓷陈设品的设计意义
        1.推动室内设计的发展
        2.柴烧工艺传承的完整性与活态化
五、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的运用
    (一)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运用的价值
        1.烘托空间气氛打造自然情趣
        2.柔化空间调节环境色彩
        3.提升空间文化价值彰显个人品味
    (二)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运用的范围
        1.在公共空间的运用
        2.在家居空间的运用
        3.在室内空间的陈设方式
    (三)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的运用方法
        1.在室内空间的陈设要求
        2.在室内空间的陈设规律
        3.与室内装修风格统一
    (四)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的设计实践
        1.设计定位
        2.创作过程
        3.作品展示
六、结论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日用器皿点缀优雅家居(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上海日用搪瓷设计研究[D]. 李玉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21(02)
  • [2]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D]. 丁俊. 江南大学, 2021(01)
  • [3]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居住空间陶瓷装饰设计研究[D]. 陈玮晴.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南通蓝印花布在家居用品中的应用研究[D]. 刘小换. 苏州大学, 2020(03)
  • [5]明清陶瓷插花器“物用观”研究[D]. 宋雪.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6]“形意场”视角下的室内花饰艺术研究[D]. 肖微微.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女性审美视域下的日用陶瓷设计与研究[D]. 项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20(08)
  • [8]宋代金银器皿研究[D]. 袁佳君子.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01)
  • [9]宋代士人生活美学观念研究[D]. 陈政. 大连理工大学, 2020(10)
  • [10]柴烧陶瓷陈设品在室内空间的设计研究[D]. 赵景.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日常用具装点优雅家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