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元论的哲学基础谈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从二元论的哲学基础谈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一、从对偶理论的哲学基础出发探讨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伟委[1](2019)在《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不同区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逐渐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并成为当今社会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物流业以其巨大的融合性,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信息等多个产业优势集聚,波及范围广为我国务工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够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行业规模与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具有直接关系,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在国内经济增长的助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发展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发展期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上市物流企业作为物流行业的代表企业,其经营效率水平最能较好的反映出该行业的运营状况。本论文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61家上市物流企业2009-2016年的经营效率进行静动态分析,并根据结果深入探讨背后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首先,本文根据以往学者对物流企业效率研究情况并结合物流企业行业特性,构建了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传统的数据包络模型(CCR和BCC)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变动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规模效率变动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整体上的静动态测算,并进一步的分析了各效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上市物流企业技术效率变化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的波动引起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指数决定的。接着,本文根据物流企业所处的区域情况对不同区域下物流企业的静动态效率演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的探讨了各区域效率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整体和区域估计,并对其结果进行了阐述,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居水木[2](2015)在《竞合情景下港口企业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港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由于港口所处外部环境(如经济、社会、制度等)的改变,港口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1)港口行业正经历快速发展期。各港口为了争夺货源和扩大市场份额,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2)港口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近几年从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上看,大陆地区的港口在全球十大港口排名中已占据了重要位置;3)随着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及市场机制和股份制的引入,港口行业所有制结构由原来单一国有制转变成了混合所有制,港口企业化进程加快,港口上市企业逐渐增多。以上变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同时,面对激烈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和学者开始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企业间的合作正逐步展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竞争与合作对企业的经营效率有着较大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评价竞争及合作情景下企业的经营效率,研究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总结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传统DEA方法、基于博弈理论的DEA方法对独立情景(自评)、竞合情景下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了评价。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自评和互评(传统交叉效率)的角度来看:首先,总体而言,企业的经营效率表现较好。但从横向对比上看,企业经营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其次,经营效率的变化规律分为三种情况:1)由效率最优到效率下降然后再上升;2)由效率较低逐渐向效率较高的方向发展直至最优;3)效率保持稳定,且基本处于效率前沿面上。另外,企业规模收益的变化规律也可以分为三类:1)规模收益先是不变然后下降;2)规模收益上升、不变再下降;3)规模收益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直至规模收益不变;再次,传统交叉效率解决了传统DEA方法不能进行充分排序的弊端,但交叉效率普遍较小,表明在互评情形下,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达到经营的高效率;最后,传统DEA和交叉效率方法,在指标权重分配上存在不足。(2)基于竞争情景效率评价的主要结论为:1)博弈交叉效率介于技术效率(CCR模型)和传统交叉效率之间。总体上大部分企业的博弈交叉效率值有增大趋势或在高位波动,且企业间的博弈交叉效率值有缩小趋势,表明竞争对经营效率起到了改善作用;2)从总体角度及同一区域企业间的比较上看,由于企业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不同,企业的博弈交叉效率存在较大差异;3)在排序上,传统交叉效率和博弈交叉效率有所差异。由于博弈交叉效率方法对传统交叉效率方法进行了改进,因此博弈交叉效率的排序更可信。(3)基于合作对策效率评价的主要结论为:1)各企业的Shapley值都满足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保证了联盟存在的合理性;2)合作博弈交叉效率值介于技术效率(CCR模型)和传统交叉效率值之间,且更接近技术效率值。因此合作较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合作中企业经营效率的具体表现有所差异;3)传统交叉效率和合作博弈交叉效率方法在排序上存在差异。与传统交叉效率基于平均化假设不同,合作博弈交叉效率值是通过企业合作得到的,因此企业更愿意接受这样的评价结果。(4)影响因素与经营效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长期及短期内,国有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成本率与效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员工素质对效率有正面影响。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保证了长期均衡关系的稳定性。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企业经营效率的对策。

彭辉[3](2006)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由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网络设备、载运工具、客货流和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是支持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系统。建立在五种运输方式运输系统基础上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依据运输发展需要和运输生产过程组织的特点逐步形成的,它强调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立足于国家对运输资源在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立足于完善客货运输过程的运输服务,立足于各运输方式间旅客运输实现“零距离换乘”,货物运输实现“无缝中转”。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作为社会经济系统运行支撑体系之一的交通运输系统也日益错综复杂,其突出表现是运输需求更加瞬息万变,运输市场的供给需求矛盾更加激烈,运输问题日益严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容量大大扩展,运输服务质量和运输能力提高的同时,又付出了大量的投资和代价,但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加剧,运输资源占有越来越庞大,系统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同时受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建设满足需要和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是交通运输部门和顾客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无疑,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构建、发展及相关问题,已成为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学在内的多学科研究重点。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可分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本文全篇是对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性研究,目的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经济学原理、交通运输工程学方法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审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和发展,研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基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本文在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架构的基础上,重点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若干专题进行研究。 首先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界定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概念及演化,阐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成关系,研究比较了不同运输方式系统构成要素的特征,并对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第二,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系统演化关系;研究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关系,从适应性角度出发,分析论述综合交通运输资源的时间配置和空间配置理论;研究了运输通道形成发展及特征。第三,对综合交通运输需求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的一般特性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理论分析框架;分析论述

孟庆春,王剑敏[4](2000)在《从对偶理论的哲学基础出发探讨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首先介绍了规划论中的对偶理论及其哲学基础,然后从其哲学基础出发,针对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大课题探讨了对偶理论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得到了几个非常有益的结论,最后在结语中指出了在学习、科研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的重大意义。

孟庆春,王剑敏[5](2000)在《从对偶理论的哲学基础出发探讨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介绍了规划论中的对偶理论及其哲学基础,然后从其哲学基础出发,针对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大课题探讨了对偶理论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得到了几个非常有益的结论,最后在结语中指出了在学习、科研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的重大意义。

二、从对偶理论的哲学基础出发探讨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对偶理论的哲学基础出发探讨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不同区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及结构安排
        1.5.1 技术路线图
        1.5.2 论文结构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物流的概念与内涵
        2.1.2 物流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2.1.3 效率的内涵与测度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基于 Citespace 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2.2 国内外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物流企业经营效率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2.4 国内外物流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2.2.5 现有研究文献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模型的构建及指标确定
    3.1 DEA理论及模型
        3.1.1 R模型
        3.1.2 模型
        3.1.3 Malmquist 指数模型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4 上市物流企业经营效率水平及地区差异
    4.1 样本及数据
        4.1.1 研究样本
        4.1.2 数据来源
    4.2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经营效率整体研究
        4.2.1 上市物流企业技术效率分析
        4.2.2 上市物流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析
        4.2.3 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总体分析
    4.3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经营效率区域研究
        4.3.1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静态效率区域分析
        4.3.2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动态效率区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上市物流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效率的影响因素
    5.2 变量说明、模型、样本及数据
    5.3 实证研究
        5.3.1 单位根检验
        5.3.2 面板协整检验
        5.3.3 面板数据整体回归
        5.3.4 面板数据区域回归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竞合情景下港口企业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及结构安排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论文结构安排
    1.5 论文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港口的概念及功能
        2.1.2 港口企业的概念、类型及特性
        2.1.3 效率及其测度
        2.1.4 港口企业经营效率的测度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港口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2.2 港口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2.3 现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3 基于传统DEA模型的港口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传统DEA理论及模型
        3.2.1 CCR-DEA模型
        3.2.2 BCC-DEA模型
        3.2.3 传统DEA交叉效率模型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3.4 实证研究
        3.4.1 样本及数据
        3.4.2 基于CCR-DEA、BCC-DEA模型的效率评价研究
        3.4.3 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效率评价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竞争情景的港口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评价理论及方法
    4.3 实证研究
        4.3.1 评价指标的选择
        4.3.2 研究样本
        4.3.3 数据来源
        4.3.4 实证分析及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合作对策的港口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评价理论和方法
    5.3 区域内港口企业合作案例
    5.4 实证研究
        5.4.1 研究样本
        5.4.2 评价指标
        5.4.3 数据来源
        5.4.4 实证分析及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港口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研究方法
        6.2.1 面板数据模型
        1. 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定义
        2. 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
        6.2.2 面板协整理论
    6.3 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企业所有制结构
        6.3.2 企业规模
        6.3.3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6.3.4 企业员工的素质
    6.4 变量说明、模型、样本及数据
    6.5 实证研究
        6.5.1 单位根检验
        6.5.2 面板协整检验
        6.5.3 面板协整回归
        6.5.4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EMC)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1.1 基于传统DEA方法的港口企业经营效率评价
        7.1.2 基于竞争情景的港口企业经营效率评价
        7.1.3 基于合作对策的港口企业经营效率评价
        7.1.4 港口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
        7.1.5 提升港口企业经营效率的对策
    7.2 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3)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问题确认
    1.4 研究分析框架
2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研究进展
    2.1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2.1.1 综合交通运输的概念及演化
        2.1.2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及构成要素分析
    2.2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研究进展
    2.3 小结
3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分析
    3.1 发展阶段及演化
        3.1.1 发展阶段
        3.1.2 运输系统的演化
    3.2 与社会经济系统关系
        3.2.1 基本关系
        3.2.2 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3.3 交通运输通道形成发展特征
        3.3.1 运输通道的形成及特征
        3.3.2 我国主要运输通道
    3.4 小结
4 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理论分析
    4.1 分析研究框架及方法
        4.1.1 分析研究层次及框架
        4.1.2 运输结构分析方法
    4.2 运输结构弹性效应及成长效应理论
        4.2.1 结构弹性效应
        4.2.2 结构成长效应
    4.3 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合理配置模型
        4.3.1 合理配置原则
        4.3.2 货运结构合理配置模型
        4.3.3 客运结构合理配置模型
    4.4 小结
5 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理论分析
    5.1 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的特性及分析框架
        5.1.1 运输需求的一般特性
        5.1.2 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
        5.1.3 综合交通运输需求分析框架
    5.2 传统的运输量预测方法
        5.2.1 货物运输量预测方法
        5.2.2 旅客运输量预测方法
    5.3 网络规划的运量预测方法
        5.3.1 综合运输网络规划运量预测的逻辑框架
        5.3.2 预测思路及模型
    5.4 综合交通运输量预测的MD模型
        5.4.1 MD模型思路及原理
        5.4.2 预测方法及应用
    5.5 小结
6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理论分析
    6.1 系统特性及功能
        6.1.1 系统特性
        6.1.2 系统构成及功能
        6.1.3 综合交通枢纽的形成及发展
    6.2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协调发展理论
        6.2.1 与交通运输网络的协调性分析
        6.2.2 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理论
        6.2.3 与自然条件的协调
    6.3 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布局配置
        6.3.1 概述
        6.3.2 场站位置确定的传统方法
        6.3.3 场站布局的运筹学模型
        6.3.4 场站布局综合优化模型
    6.4 小结
7 实证分析
    7.1 陆桥通道(郑西段)综合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7.1.1 陆桥运输通道的形成及特征
        7.1.2 郑西运输通道综合交通运输结构
        7.1.3 郑西客运专线客货运量预测思路
        7.1.4 货运量预测
        7.1.5 客运量预测
    7.2 西安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实证分析
        7.2.1 系统构成及功能
        7.2.2 系统特征分析
        7.2.3 系统需求分析
        7.2.4 系统结构分析
8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1 概要
    8.2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从对偶理论的哲学基础出发探讨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不同区域分析[D]. 杨伟委.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7)
  • [2]竞合情景下港口企业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居水木. 浙江大学, 2015(08)
  • [3]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D]. 彭辉. 长安大学, 2006(12)
  • [4]从对偶理论的哲学基础出发探讨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 孟庆春,王剑敏. 中国管理科学, 2000(S1)
  • [5]从对偶理论的哲学基础出发探讨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A]. 孟庆春,王剑敏. 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 2000

标签:;  ;  ;  ;  ;  

从二元论的哲学基础谈其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