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一、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郭治辰[1](2021)在《肿瘤微环境中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活化CXCL2/CXCR2轴促进口腔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好发于头颈部,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在口腔微生物群中作用关键,能够促进形成有利于OSCC发生发展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在OSCC的TME中,P.gingivalis对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侵袭转移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探讨P.gingivalis在OSCC的TME中通过活化CXCL2/CXCR2轴促进OSCC进展相关机制。方法:第一部分,1.回顾性研究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收治的OSCC患者的病例及组织标本,严格随访,共计205例。按照赫尔辛基宣言关于人类组织标本的使用条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收集20例OSCC患者的手术组织标本(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并留取相应非肿瘤口腔组织标本(设定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OSCC患者组织标本中P.gingivalis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与非肿瘤口腔组织标本表达水平的差异。2.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E87539和GSE138206表达谱基因数据库,根据平台注释信息将探针转化为相应的基因符号。GSE87539数据集共包含6组样本,实验组为P.gingivalis感染正常牙龈上皮细胞样本;对照组为单独正常牙龈上皮细胞样本,每组3个样,共6个样本。GSE138206数据集共包含12组样本,实验组为OSCC组织样本;对照组为正常口腔组织样本,每组6个样,共12个样本。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OSCC患者组织标本中CXCL2和TANs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三者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3.明确OSCC组织中P.gingivalis、CXCL2和TANs的免疫表达位置关系。第二部分,1.体外培养TSCCA口腔鳞癌细胞株及P.gingivalis菌株(ATCC33277),OSCC患者外周血分离TANs,以MOI=50(细菌/细胞)建立共培养模型,在共培养模型基础上构建TME细胞模型。2.利用Elisa检测TSCCA、TSCCA+TANs、TSCCA+P.gingivalis和TSCCA+P.gingivalis+TANs各组上清液中CXCL2的含量。3.通过趋化实验检测TSCCA、P.gingivalis和TSCCA+P.gingivalis各组上清液对TANs趋化能力的差异。4.检测TSCCA、TSCCA+P.gingivalis、TSCCA+TANs和TSCCA+P.gingivalis+TANs各组中TSCC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5.加入CXCL2/CXCR2信号轴抑制剂SCH527123,比较TSCCA+P.gingivalis+TANs+SCH527123组与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中TSCCA高侵袭的细胞生物学行为能力是否回复。6.体外培养SCC7鼠源性鳞癌细胞株,建立共培养模型,使用C57BL/6小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使用不同浓度SCH527123进行干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SCC7)、低剂量干预组(SCC7+P.gingivalis+0.05n M SCH527123)、高剂量干预组(SCC7+P.gingivalis+0.20n M SCH527123)和实验组(SCC7+P.gingivalis),并通过体积计算、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肿瘤模型的变化。第三部分,1.利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m 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在TME细胞模型中,EMT表型获取及所调控通路。2.构建CXCL2和CXCR2的sh 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共培养模型,检测敲低效率。3.使用阳性细胞株构建共培养模型和TME细胞模型,检测TME细胞模型中EMT表型及所调控通路的改变。结果:第一部分,1.共205例OSCC患者,P.gingivalis免疫表达呈弱阳性的有86例,119例P.gingivalis免疫表达呈强阳性,而在非肿瘤组织中呈阴性表达。2.对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处理后,GSE87539数据集中共识别26469个差异基因,GSE138206中识别9443个差异基因,其中有89个基因重叠,CXCL2位于hub基因中,并且表达明显上调。第二部分,1.通过16Sr RNA测序技术对P.gingivalis菌液进行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于pubmed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证实与标准菌株ATCC33277符合率达99.3%,利用激光共聚焦、q 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共培养模型的成功建立。2.Elisa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上清液组中CXCL2的含量显着高于TSCCA、TSCCA+P.gingivalis和TSCCA+TANs上清液组(P<0.001)。3.细胞趋化实验验证TSCCA+P.gingivalis上清液组对TANs的趋化能力显着高于TSCCA和P.gingivalis上清液组(P<0.001)。4.CCK8法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分别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着高于TSCCA、TSCCA+P.gingivalis和TSCCA+TANs组(P<0.001)。5.加入CXCL2/CXCR2信号轴抑制剂SCH527123后,TSCCA+P.gingivalis+TANs+SCH527123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表型与TSCCA+P.gingivalis+TANs组比较显着降低(P<0.001)。6.通过肿瘤动物模型验证P.gingivalis能够促进小鼠肿瘤增长,使用SCH527123干预后能够有效显着抑制肿瘤增长且高剂量组更为显着。第三部分,1.利用q RT-PCR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中CXCL2(P<0.001)、CXCR2(P<0.001)、JAK1(P<0.05)、STAT3(P<0.001)和N-cadherin(P<0.01)的m RNA表达水平较TSCCA组显着升高,而E-cadherin(P<0.01)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利用Western Blot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中CXCL2(P<0.001)、CXCR2(P<0.001)、JAK1(P<0.05)、STAT3(P<0.001)、p-JAK1(P<0.001)、p-STAT3(P<0.001)和N-cadherin(P<0.00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TSCCA组显着升高,而E-cadherin(P<0.00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2.构建CXCL2-sh RNA和CXCR2-sh 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共培养模型后验证敲低效率。3.利用流式细胞仪成功筛选出CXCL2/CXCR2-sh RNA共染TSCCA细胞株,通过有限稀释法成功挑取阳性克隆细胞。4.使用阳性克隆细胞进行细胞模型的建立,利用q RT-PCR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与TSCCA组比较,JAK1的m RNA表达水平出现了降低(P<0.05),而STAT3(P>0.05)、N-cadherin(P>0.05)和E-cadherin(P>0.05)的m RNA表达水平较TSCCA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着。利用Western Blot验证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与TSCCA组比较,除了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外,JAK1(P>0.05)、STAT3(P>0.05)、p-JAK1(P>0.05)、p-STAT3(>0.05)、E-cadherin(P>0.05)的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将感染慢病毒的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与未感染慢病毒的TSCCA+P.gingivalis+TANs组进行比较,在m RNA和蛋白水平均发现JAK1/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显着降低且EMT表现出现明显的回复。结论:1.P.gingivalis、CXCL2和TANs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非肿瘤组织显着升高,三者高表达与OS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TSCCA+P.gingivalis+TANs上清液组中CXCL2含量显着升高,TSCCA+P.gingivalis上清液组对TANs的趋化能力最强。3.TSCCA+P.gingivalis+TANs组中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最强,CXCL2/CXCR2信号轴抑制剂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4.动物模型验证P.gingivalis能够促进小鼠肿瘤增长,使用SCH527123干预后能够显着抑制肿瘤增长。5.TSCCA+P.gingivalis+TANs组能够通过活化CXCL2/CXCR2信号轴来激活JAK1/STAT3信号通路,使肿瘤出现EMT表型,敲低CXCL2/CXCR2信号轴能够显着降低JAK1/STAT3信号通路活化程度和逆转EMT表型。

张兰兰[2](2019)在《手持式口腔OCT成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口腔癌等口腔疾病由于普遍在较晚时期才被发现,导致治疗不及时,甚至引起死亡,因此研发有效的成像工具对于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光学相干层析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高分辨率、成像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势,在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手持式口腔OCT成像系统研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为了使该系统适用于各种形态的口腔组织成像,在样品臂光路中采用4f系统与侧向成像相结合的结构。其次,通过对样品臂进行紧凑的光路设计、使用Zemax进行光路仿真以确定各个透镜相邻面之间的准确距离、使用Solidworks进行机械结构设计以及利用3D打印机完成加工,实现了系统成像探头的手持化。该手持式探头不仅可以对任意感兴趣的样品位置进行成像,其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也减少了成像过程中对于操作者的压力,有效地去除了因操作者的抖动而产生的运动伪影。最后,利用所研制的手持式系统并结合改进的DSDLI(Differential Standard Deviation of Log-scale Intensity)血流造影算法成功重建了生物样品的结构图像与微血流图像,所获得的实时在体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为口腔疾病提供早期诊断依据的可行性。

刘寻[3](2017)在《Ki-67在ANE诱导的口腔黏膜FB细胞中的表达及中药干预》文中提出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及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丹玄口康含药血清对槟榔提取物(ANE)刺激下的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FB)细胞增殖分裂及肿瘤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1.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生理盐水、低剂量丹玄口康、高剂量丹玄口康,制备正常血清和含药血清。2.运用组织块法进行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培养,取第三代或第四代细胞用于实验。(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P法鉴定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2)将细胞接种后分为4组:A空白对照组、B正常血清组、C含药血清低剂量组、D含药血清高剂量组,分别加入正常血清、含药血清和100ug/ml的ANE,干预48小时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记录细胞的吸光度值(OD);ELISA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液KI-67蛋白的表达;福尔根法检测DNA;Giemsa染色于油镜下计数细胞微核率(‰)。结果:(1)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SP法染色胞浆内可见波形蛋白表达阳性。(2)ANE干预48h后FB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A空白组,含药血清组OD值低于正常血清组。(3)经ANE干预的FB及上清液中KI-67含量高于空白组,而含药血清组中KI-67含量低于正常血清组,有显着差异(P<0.05)。(4)ANE干预的FB细胞核NA、NP、NV值高于空白组,含药血清组低于正常血清组。(5)ANE干预的FB细胞中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空白组,丹玄口康含药血清组细胞微核率低于正常血清组,并且含药血清高剂量组降低程度比含药血清低剂量组高。结论:1.100ug/ml的ANE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2.丹玄口康含药血清可以拮抗ANE对FB的促增殖作用及KI-67的高表达。3.丹玄口康可以减少ANE诱导下的FB细胞的异形性,进而达到治疗OSF的目的。

马世红,张莉芹,李晓琴,田彩平,刘勤江[4](201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HV-6,VEGF-C与CD44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VEGF-C与CD44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21例癌前病变及26例正常对照组组织中HHV-6、VEGF-C与CD44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癌前病变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组织中VEGF-C检出率分别为0、85.7%、90%,组间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HHV-6检出率分别为0、85.7%、87.5%,3组间HHV-6检出率逐渐提高趋势,组间比较提示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05)。CD44在三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57.1%、12.5%,随着口腔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癌前病变至鳞状细胞癌呈现表达逐渐下降之势,组间比较提示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05)。同时研究表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VEGF-C和HHV-6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而CD44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HHV-6感染、VEGF-C过度表达和CD44的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并癌变的过程,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HHV-6感染和VEGF-C过度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董红,余和东[5](2014)在《P53蛋白与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与国人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生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1994-2011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0篇,其中OSCC组1 206例,对照组1 150例。Meta分析结果:P53蛋白在国人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平均为60%,OR值及95%CI为5.49(3.89,7.76),而P53蛋白的表达与OSCC组织分化程度(P=0.07)、淋巴结转移(P=0.15)、临床分期T(P=0.15)均无相关性。结论基于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结果,P53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有关,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口腔鳞癌的分子标志物。

李奉华[6](2013)在《槟榔碱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MMP-2及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影响的信号通路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摘要第一章槟榔碱对原代培养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DNA损伤作用的影响目的:研究槟榔碱对原代培养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DNA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口腔粘膜上皮和成纤维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及角蛋白和波形丝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鉴定细胞;MTT实验检测高浓度槟榔碱短时间干预及低浓度槟榔碱长时间作用对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槟榔碱干预对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彗星实验检测槟榔碱对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形态,角蛋白和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高浓度(0.2mM-0.8mM)槟榔碱短期(0-72小时)作用于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后,上皮细胞随槟榔碱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活力下降,形态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纤维细胞在槟榔碱作用后活力下降不明显及形态无明显改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细胞周期影响方面,0.8mmM槟榔碱干预48小时导致了上皮细胞位于G2/M期的比例相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成纤维细胞周期的改变影响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6mM槟榔碱干预24小时可诱导上皮细胞出现凋亡,呈现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槟榔碱显着抑制上皮细胞生长的条件是0.1mM作用12天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浓度槟榔碱干预相同时间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无明显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槟榔碱作用成纤维细胞24小时后,成纤维细胞DNA损伤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细胞DNA损伤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浓度呈依赖关系,浓度越高,DNA损伤越严重。结论:1、高浓度槟榔碱短时间干预能够抑制上皮细胞增殖,诱导上皮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在G2/M期发生阻滞,对DNA损伤作用呈剂效依赖关系。2、高浓度槟榔碱短时间干预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DNA损伤均无明显影响。3、低浓度槟榔碱干预到第12天后上皮细胞活细胞数明显下降,而成纤维细胞活细胞数无明显改变。第二章槟榔碱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机制研究目的:探讨槟榔碱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RT-PCR和明胶酶谱法,检测高浓度槟榔碱(0.2mM-0.8mM)分别短时间(10分钟)和低浓度槟榔碱(0.1mM)长时间(24小时)处理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后MMP-2的表达。在O.1mM槟榔碱干预上皮细胞检测MMP-2表达前,用ERK、PI3K、 p38MAPK、c-JNK和NF-κβ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LY294002,U0126,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 SB203580,SP600125和Bayl1-7082分别预处理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揭示槟榔碱影响上皮细胞MMP-2表达的信号通路机制。结果:高浓度槟榔碱(0.2mM-0.8mM)分别短时间(10分钟)处理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后,细胞继续培养12小时,与对照组相比MMP-2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槟榔碱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槟榔碱(0.1mM)长时间(24小时)处理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后,细胞继续培养24小时,MMP-2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能够抑制低浓度(O.1mM)槟榔碱诱导MMP-2表达的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而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无此作用。p38MAPK、c-JNK和NF-κβ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SP600125、Bay11-7082能抑制低浓度(0.1mM)槟榔碱诱导MMP-2表达的能力,而NAC和U0126则无此作用。结论:1、高浓度或低浓度槟榔碱长时间或短时间处理口腔粘膜上皮细胞都能导致MMP-2蛋白表达上调;2、低浓度槟榔碱长时间处理口腔粘膜上皮细胞诱导MMP-2蛋白表达上调的机制可能与PI3K、p38MAPK、c-JNK和NF-κβ等信号通路有关。第三章槟榔碱对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影响的信号通路机制及姜黄素影响CTGF表达作用的研究目的:观察槟榔碱干预后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CTGF的表达,探讨姜黄素拮抗槟榔碱诱导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组织中CTGF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槟榔碱长时间和短时间作用对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的影响,以及使用PD98059(12.5、25、50μM)、SB203580(10μM)、SP600125(10μM)、Bay11-7082(10μM)和NAC(5mM)等信号通路抑制剂观察槟榔碱影响CTGF表达的信号机制。使用姜黄素干预并检测其对槟榔碱诱导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上调作用的影响。结果:CTGF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口腔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粘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槟榔碱干预成纤维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槟榔碱促进了CTGF表达,且O.1mmM的槟榔碱作用2小时后CTGF蛋白增加约2.5倍。O.1mM槟榔碱作用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不同时间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中CTGF最高表达水平发生在O.1mM槟榔碱作用2小时时,此后下降。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信号通路抑制剂干预后CTGF表达,结果表明Bayll-7082、SP600125、SB203580和NAC等抑制剂显着的降低了槟榔碱诱导CTGF表达,但PD98059无此作用。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提前干预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后,槟榔碱诱导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减少,且姜黄素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槟榔碱诱导的CTGF的表达,在姜黄素浓度达到10μM时,CTGF表达水平就已经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1、TGF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2、槟榔碱诱导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增加作用呈剂效和时效依赖性,可能与NF-kβ、JNK、p38APK信号通路有关。3、姜黄素可以拮抗槟榔碱诱导成纤维细胞CTGF的表达。

贾燕飞[7](2013)在《针刺对舌癌变模型大鼠形态学和HPA轴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项研究通过观察针刺对口腔舌粘膜癌变模型大鼠舌黏膜形态学及HPA轴的影响,探索针刺阻抑口腔粘膜癌变的效应及其部分神经内分泌机制,为针刺防治口腔粘膜癌变的作用机制研究提出新思路,为针灸防治口腔粘膜癌前病损和癌变的临床运用方面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一组作为空白组,其余三组以4-NQO致癌剂造模。于12周出现白斑大鼠数量近50%后,再第二次随机分组为模型、针刺和药物组。取单侧足三里、合谷针刺,每周三次,左右交替隔日一次,疏密波,电压1-3v,频率15-25Hz,每次15min,治疗从第13周持续至第18周末,同时以维甲酸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组。以口腔科专用游标卡尺计算病损的面积及个数,以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舌粘膜形态学的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舌组织细胞凋亡及下丘脑区CRH表达的情况,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CTH的含量,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ORT的水平。结果:1、舌粘膜形态学结果:(1)口腔舌粘膜病损肉眼观察:空白组舌粘膜组织外观正常,其余各组舌粘膜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而以模型组病损的平均个数最多、病损面积最大,针刺和药物组次之;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药物组病损面积均减小,但病损平均个数减少显着(P<0.05)。(2)舌组织HE染色:模型组上皮异常增生和癌变程度最高、药物组次之,针刺组病变程度最低,针刺组的作用优于药物组。(3)舌粘膜细胞凋亡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有显着增高(P<0.01),针刺组和药物组也明显升高(P<0.05);但针刺组和药物组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和药物组均在细胞凋亡方面显示出抑制作用,且两组间在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面无差异。2、HPA轴变化结果:(1)下丘脑CRH表达: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下丘脑CRH免疫阳性反应物增多,光密度值增高,说明造模18周模型组HPA轴的反应有一定程度增强;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CRH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1),结果表明针刺可以有效抑制CRH增高:但药物组未现出抑制效应,较空白组也明显增高(P<0.05)。(2)血浆ACTH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血浆中ACTH的含量均有所增高,以药物组最为明显(P<0.05)。针刺组ACTH的水平与空白组相近。(3)血清CORT含量: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和药物组血清中CORT的含量均升高明显(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血清中CORT有所降低,与空白组水平接近。结论:1.针刺对模型大鼠的舌癌变呈现出一定的阻抑作用,作用基本同药物组;在舌粘膜病理形态方面的作用针刺优于药物。2.舌癌变模型大鼠HPA轴呈现明显的活化状态,针刺的抑癌效应可能与其抑制HPA轴活性,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郑廉[8](2012)在《湖南地区口腔粘膜白斑癌变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引起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的危险因素,为人群的自我预防及医师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63例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的病例进行记录与口腔粘膜白斑无癌变的对照组77病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口腔粘膜白斑癌变与11个相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63例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病例中,男54例,女9例,分别占总数的85.7%和14.3%;口腔白斑患者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51.6岁。年龄以45-59岁居多,占52.38%。职业中农民所占的比例较多,为57.1%。所调查对象中在文化程度方面,高中文化水平以下的占总人数的88.9%。统计学分析后得出,咀嚼槟榔,吸烟,饮酒均为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的危险因素。并且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咀嚼槟榔时间越长、吸烟的时间越长、每次饮酒的量越多,越易发生口腔粘膜白斑癌变。在本次的研究对象中,患者口腔粘膜白斑癌变位置在舌部的病例占所有口腔粘膜白斑癌变患者的73.0%;其次为颊部,占所有口腔粘膜白斑癌变患者的19.0%:唇部白斑癌变的有3例,占4.8%。牙龈和口底口腔粘膜白斑癌变各1例。白斑小于2厘米的较多,占50.8%。在所有口腔粘膜白斑癌变患者中,其白斑的类型以颗粒状白斑癌变的占大多数,为42.9%。结论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与口腔粘膜白斑癌变密切相关,咀嚼槟榔、吸烟、饮酒均为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的危险因素,咀嚼槟榔时间越长、吸烟的时间越长、每次饮酒的量越多,越易发生口腔粘膜白斑癌变。口腔粘膜白斑癌变与白斑的面积大小无关。口腔粘膜白斑癌变主要集中在舌部和颊部,其他部位较少。非均质性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的几率较大。

张姗姗[9](2012)在《姜黄素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SD大鼠模型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一种慢性、隐匿性疾病,其发病与咀嚼槟榔习惯关系密切,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癌前状态。与其他纤维化疾病一样,OSF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合适动物模型的缺乏已经制约了对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姜黄素是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有报道称其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局部注射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制备出重复性较好的OSF动物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体外实验探讨姜黄素用于治疗OSF的可行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首先,进行动物模型的制备。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在异氟烷的麻醉状态下,于双侧颊黏膜下注射BLM稀释液,每天一次,共持续八周。对照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代替BLM稀释液。正常组不给任何干预。在规定时间处死大鼠后,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羟脯氨酸碱水解法、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及透射电镜分别检测各组大鼠颊黏膜组织病理、胶原水平、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MFB)、TGF-β1、IFN-γ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然后,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低剂量姜黄素组和高剂量姜黄素组。正常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其余大鼠在颊黏膜局部注射BLM4周后,采用不同剂量的姜黄素模型大鼠进行灌胃4周。大鼠处死后,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其颊黏膜组织病理、MFB、胶原水平、TGF-β1、 IFN-y和IL-13的表达水平。最后,采用体外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人正常颊黏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并利用TGF-β1将其诱导成为MFB表型。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后,利用MT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及ELISA分别观察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凋亡蛋白及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的改变。结果1、SD大鼠颊黏膜局部注射1mg/ml的BLM8周可以诱导出临床和病理上与人OSF相似的改变;2、较高剂量姜黄素可以降低BLM局部注射4周(病理改变接近人OSF早、中期)的SD大鼠颊黏膜组织中TGF-β1和IL-13的表达,提高IFN-y的表达,减少MFB;但对Ⅰ、Ⅲ型胶原的改变不明显;3、2.5-40μM的姜黄素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FB和MFB增殖,且对MFB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将MFB阻滞在G0/G1期。10-40μM的姜黄素可以诱导MFB凋亡,提高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其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结论1、SD大鼠颊黏膜局部注射1mg/ml的BLM8周可以制备出类似人OSF病变的实验性OSF大鼠模型;该模型制作快捷,重复性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姜黄素可以改善lmg/ml BLM颊黏膜局部注射4周的(病理改变接近人OSF早、中期)SD大鼠的张口度,降低主要致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阻止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3、在体外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MFB增殖,促进其凋亡,减少Ⅰ、Ⅲ型胶原生成,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刘博闻[10](2012)在《湖南地区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癌变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在全世界许多地方,口腔癌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将口腔和口咽部癌症看作为一个整体,其是世界上第6常见的癌症。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作为具有癌变潜质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已被肯定并得到广泛地公认。OSF作为湖南地区的多发病,癌变率可高达7~13%,且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OSF癌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选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OSF癌变患者和OSF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性,分析探讨OSF癌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OSF癌变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OSF癌变患者80名为病例组,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及口腔内科门诊就诊的OSF无OSCC患者80名为对照组。选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OSF癌变患者和OSF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大、教育程度低、有吸烟习惯、有饮酒习惯、饮白酒、合并OLK或OLP可能是OSF癌变的危险因素(P<0.05);而叼烟习惯和张口度与OSF癌变的相关性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趋势性卡方检验,嚼槟榔的量和时间、吸烟的量和时间、饮酒的量和时间与OSF的癌变均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嚼槟榔时间、每日嚼槟榔量、吸烟、饮酒与OSF癌变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5.1。合并OLK或OLP与OSF癌变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吸烟与饮酒对OSF的癌变有一定相加或协同作用,二者同时存在时的作用要大于单独吸烟或单独饮酒的作用。5.经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大(OR=2.837)、嚼槟榔时间长(OR=1.745)、每日嚼槟榔量多(OR=2.097)、每日吸烟量多(OR=1.992,)、饮酒时间长(OR=2.434)都是OSF癌变的危险因素。结论:1..年龄大、嚼槟榔时间长、每日嚼槟榔量多、每日吸烟量多、饮酒时间长可能是OSF癌变的危险因素。2.嚼槟榔的量和时间、吸烟的量和时间、饮酒的量和时间与OSF的癌变均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于上述危险因素强度越大,时间越长,OSF癌变的危险度越大。3.吸烟与饮酒对OSF的癌变有一定相加或协同作用,二者同时存在时的作用要大于单独吸烟或单独饮酒的作用。

二、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微环境中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活化CXCL2/CXCR2轴促进口腔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口腔鳞癌组织中P.gingivalis、CXCL2和TANs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及预后研究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P.gingivalis通过感染口腔鳞癌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进展的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配制方法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口腔鳞癌肿瘤微环境中P.gingivalis通过活化CXCL2/CXCR2 轴激活JAK1/STAT3 信号通路促进口腔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配制方法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肿瘤微环境促进口腔鳞癌侵袭转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2)手持式口腔OCT成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物医学成像技术概述
        1.1.1 生物医学非光学成像技术
        1.1.2 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
    1.2 OCT技术简介
        1.2.1 时域OCT
        1.2.2 谱域OCT
        1.2.3 扫频OCT
    1.3 口腔OCT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
2 扫频OCT成像系统的基本理论
    2.1 OCT技术的基本概念
        2.1.1 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特性
        2.1.2 低相干干涉技术
    2.2 扫频OCT系统的基本结构与信号分析
        2.2.1 扫频OCT系统的基本结构
        2.2.2 扫频OCT系统的信号分析
    2.3 扫频OCT系统的性能参数分析
        2.3.1 横向分辨率
        2.3.2 纵向分辨率
        2.3.3 成像深度
        2.3.4 信噪比
        2.3.5 灵敏度
    2.4 本章小结
3 手持式口腔OCT成像系统的设计与搭建研究
    3.1 手持式口腔OCT系统设计
        3.1.1 扫频激光光源
        3.1.2 参考臂设计
        3.1.3 手持式样品臂设计
        3.1.3.1 手持式样品臂光路设计
        3.1.3.2 手持式样品臂机械结构设计
        3.1.4 干涉信号的探测与数据采集
        3.1.5 系统时序控制
    3.2 手持式口腔OCT系统信号处理
    3.3 本章小结
4 手持式口腔OCT成像系统实验研究
    4.1 系统性能参数测量
        4.1.1 纵向分辨率测量
        4.1.2 灵敏度测量
    4.2 生物样品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工作总结
    5.2 本文的创新点
    5.3 下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Ki-67在ANE诱导的口腔黏膜FB细胞中的表达及中药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主要实验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药品及动物
2.试验方法
    2.1 含药血清制备
    2.2 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与干预
    2.3 丹玄口康含药血清对ANE诱导下FB及Ki-67 的影响
3.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1.口腔黏膜FB的细胞形态及鉴定
2.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检测结果
    2.1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2.2 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上清液及FB中Ki-67 的表达
    2.3 福尔根法检测DNA
    2.4 细胞微核的测定 第三部分 讨论
1.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研究现状
    1.1 OSF的病理特征及病因病机
    1.2 对OSF的治疗
    1.3 OSF癌变及其相关因素
2.KI-67 在OSF中的表达
3.丹玄口康对ANE诱导下FB细胞ki-67 表达的影响及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及其癌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HV-6,VEGF-C与CD44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标本
    二、试剂
    三、实验方法
    四、结果判定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VEGF-C在癌前病变组、OSCC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
    二、HHV-6在癌前病变组、OSCC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
    三、CD44在癌前病变组、OSCC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
    四、OSCC组组织中VEGF-C、HHV-6与CD44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
讨论

(5)P53蛋白与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
    1. 2 质量评价标准
    1. 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 1 文献检索结果
    2. 2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6)槟榔碱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MMP-2及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影响的信号通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槟榔碱对原代培养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DNA损伤作用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槟榔碱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MMP-2表达影响的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槟榔碱对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影响的信号通路机制及姜黄素影响CTGF表达作用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针刺对舌癌变模型大鼠形态学和HPA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及饲养条件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及针具
    2. 实验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动物分组
        2.3 造模
        2.4 针刺治疗方案
        2.4.1 穴位选取
        2.4.2 针刺方法
        2.5 取样和指标检测方法
        2.5.1 取样方法
        2.5.2 指标检测方法
        2.5.2.1 口腔黏膜形态学检测
        2.5.2.2 HPA轴相关指标检测
    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舌粘膜形态学的变化
        4.1.1 舌粘膜病损情况
        4.1.2 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
        4.2 HPA轴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4.2.1 针刺对舌癌变模型大鼠下丘脑CRH水平的影响
        4.2.2 针刺对舌癌变模型大鼠血浆中ACTH含量的影响
        4.2.3 针刺对舌癌变模型大鼠血清CORT含量的影响
    5. 讨论
        5.1 中西医学对口腔黏膜癌变的认识
        5.1.1 现代医学对口腔黏膜癌变的认识
        5.1.2 中医对口腔黏膜疾病的认识
        5.2 动物模型的选择
        5.2.1 造模动物的选择
        5.2.2 造模药物的选择
        5.2.3 造模方法的选择
        5.3 选穴依据
        5.4 针刺对舌癌变模型大鼠舌黏膜形态学的
        5.4.1 针刺对舌癌变大鼠舌粘膜病损情况的影响
        5.4.2 针刺对舌癌变大鼠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5.5 针刺对舌癌变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
        5.5.1 HPA轴为NEI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5.2 肿瘤与HPA轴的关系
        5.5.3 针刺对舌癌变模型大鼠HPA轴的调节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纳子法在口腔黏膜癌变中的择时择期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课题参与情况

(8)湖南地区口腔粘膜白斑癌变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病例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分布 2.2
    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病例的咀嚼槟榔,抽烟及饮酒分布 2.3
    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病例的咀嚼槟榔,抽烟及饮酒的量与年限的关系 2.4
    口腔粘膜白斑癌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病例的单因素,双因素及多因素分布 2.6
    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的发生部位,白斑的大小及白斑的类型分布 第三章
    讨论 3.1
    口腔粘膜白斑癌变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的关系 3.2
    口腔粘膜白斑癌变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3.3
    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的部位分布 3.4
    口腔粘膜白斑癌变与白斑大小的关系 3.5
    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类型与癌变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9)姜黄素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SD大鼠模型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与注解 第一章
    实验性SD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模型的建立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附图 第二章
    姜黄素对实验性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SD大鼠模型抗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附图 第三章
    姜黄素对TGF-β1诱导的人颊黏膜肌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湖南地区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癌变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设计 2.2
    研究现场与研究对象 2.3
    设计、实施、评估者 2.4
    研究方法与内容 2.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3.2
    病例-对照组间均衡性检验 3.3
    单因素分析 3.4
    剂量反应关系 3.5
    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 3.6
    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年龄与OSF癌变的关系 4.2
    教育程度与OSF癌变的关系 4.3
    吸烟与OSF癌变的关系 4.4
    饮酒OSF癌变的关系 4.5
    阻嚼槟挪与OSF癌变的关系 4.6
    合并OLK或OLP与OSF癌变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湖南省OSF癌变危险因素调查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微环境中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活化CXCL2/CXCR2轴促进口腔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D]. 郭治辰.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2]手持式口腔OCT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 张兰兰.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1)
  • [3]Ki-67在ANE诱导的口腔黏膜FB细胞中的表达及中药干预[D]. 刘寻.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4)
  • [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HV-6,VEGF-C与CD44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J]. 马世红,张莉芹,李晓琴,田彩平,刘勤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5(03)
  • [5]P53蛋白与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J]. 董红,余和东. 口腔医学, 2014(02)
  • [6]槟榔碱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MMP-2及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影响的信号通路机制研究[D]. 李奉华. 中南大学, 2013(01)
  • [7]针刺对舌癌变模型大鼠形态学和HPA轴的影响研究[D]. 贾燕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8]湖南地区口腔粘膜白斑癌变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D]. 郑廉. 中南大学, 2012(02)
  • [9]姜黄素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SD大鼠模型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张姗姗. 中南大学, 2012(12)
  • [10]湖南地区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癌变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D]. 刘博闻. 中南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